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混凝土超大梁分层施工方法.pdf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4673490
  • 上传时间:2018-10-27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406.80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73877.8

    申请日:

    2014.06.19

    公开号:

    CN104060760A

    公开日:

    2014.09.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C 3/20申请日:20140619|||公开

    IPC分类号:

    E04C3/20; E04G21/00

    主分类号:

    E04C3/20

    申请人:

    浙江勤业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贵祥; 徐亮

    地址:

    312080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安昌镇大和浙江勤业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代理人:

    蒋卫东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混凝土超大梁分层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施工工地进行测量并放线,对竖向构件钢筋进行绑扎,绑扎后进行竖向构件模板支设,再对竖向构件砼进行浇筑;进行承重架搭设,再铺设梁板底模,然后进行梁钢筋绑扎;(2)安装梁板侧模和板模;(3)对下部梁砼进行第一次浇筑,完成第一次浇筑后,进行板钢筋绑扎及水电预留预埋,再进行第一次砼养护;(4)对上部梁板砼进行第二次浇筑,浇筑完成后进行砼养护,砼养护结束后拆除模板即可。本发明浇混凝土与钢筋绑扎的流水节拍安排更为合理,缩短了工期,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的同时降低了施工成本。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混凝土超大梁分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对施工工地进行测量并放线,然后一方面对竖向构件钢筋进行绑扎,绑扎后进行竖向构件模板支设,再对竖向构件砼进行浇筑;另一方面进行承重架搭设,再铺设梁板底模,然后进行梁钢筋绑扎;
    (2)完成步骤(1)后,安装梁板侧模和板模;
    (3)完成步骤(2)后,对下部梁砼进行第一次浇筑,完成第一次浇筑后,进行板钢筋绑扎及水电预留预埋,再进行第一次砼养护,当砼强度为80%-100%时,结束第一次砼养护;
    (4)完成步骤(3)后,对上部梁板砼进行第二次浇筑,浇筑完成后进行砼养护,砼养护结束后拆除模板即可;
    所述步骤(3)和步骤(4)中,在上部梁砼和下部梁砼初凝前,采用高压气将浮浆、石子冲入上部梁或下部梁内,再进行表面振捣;
    所述的步骤(3)中,在下部梁砼进行第一次浇筑时,需要对水平施工缝进行处置,所述的处置方法为:在下部梁砼初凝前,用木棍在砼表面压80×80×60深的小坑,在砼面植入钢钉;所述的钢钉植入时为将钢钉打入套管中,并通过手柄将钢钉植入,通过深度限位器限定钢钉植入的深度;所述的钢钉为Φ20@500梅花点布置,钢钉长度为600mm,钢钉植入下部梁砼的深度为300mm。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混凝土超大梁分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承重支模架搭设所需计算荷载占整个转换层总施工荷载的40%。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混凝土超大梁分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对竖向构件砼进行浇筑为浇筑转换梁下部墙柱,所述转换梁下部墙柱混凝土强度≥80%。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混凝土超大梁分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梁和下部梁的起拱高度均为跨度的1/1000-3/1000。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混凝土超大梁分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对下部梁砼第一次浇筑时,所述的浇筑厚度不超过500mm。

    说明书

    说明书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混凝土超大梁分层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混凝土超大梁分层施工方法,适用于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高度超过1.5米的混凝土梁施工。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商住一体化的高层建筑正在崛起,即低层区为商用,上部楼层作为住宅。由于商业用房与住宅平面布局的不同,在结构上出现了转换层。即通常所说的架空基础,在商业用房的顶层设计了住宅用房的基础结构。作为架空基础的梁,设计断面大,跨度大,楼层高度大,施工难度大。
    如本公司承建的宿州中央广场工程,地下二层,地上三十层。转换层设在四层,转换层层高5.8米。最大梁跨度9米,截面2200宽*1800高,C45钢筋混凝土结构。支模最大线荷载达121KN/M,按传统施工做法,承重支模架需从地下室负二层连续传导搭设至四层施工层。支模钢管投入量大,承重支撑对施工层下已浇梁板质量影响大,超大截面梁浇捣时,水化热温升大,容易产生温变裂缝。
    基于此,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混凝土超大梁分层施工方法,采用超大截面梁分层浇筑法,即截面相当高的梁,一次支模,分层浇筑,同时保证转换层的施工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混凝土超大梁分层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施工工地进行测量并放线,然后一方面对竖向构件钢筋进行绑扎,绑扎后进行竖向构件模板支设,再对竖向构件砼进行浇筑;另一方面进行承重架搭设,再铺设梁板底模,然后进行梁钢筋绑扎;
    (2)完成步骤(1)后,安装梁板侧模和板模;
    (3)完成步骤(2)后,对下部梁砼进行第一次浇筑,完成第一次浇筑后,进行板钢筋绑扎及水电预留预埋,再进行第一次砼养护,当砼强度为80%-100%时,结束第一次砼养护;
    (4)完成步骤(3)后,对上部梁板砼进行第二次浇筑,浇筑完成后进行砼养护,砼养护结束后拆除模板即可;
    所述步骤(3)和步骤(4)中,在上部梁砼和下部梁砼初凝前,采用高压气将浮浆、石子冲入上部梁或下部梁内,再进行表面振捣;
    所述的步骤(3)中,在下部梁砼进行第一次浇筑时,需要对水平施工缝进行处置,所述的处置方法为:在下部梁砼初凝前,用木棍在砼表面压80×80×60深的小坑,在砼面植入钢钉;所述的钢钉植入时为将钢钉打入套管中,并通过手柄将钢钉植入,通过深度限位器限定钢钉植入的深度;所述的钢钉为Φ20@500梅花点布置,钢钉长度为600mm,钢钉植入下部梁砼的深度为300mm。
    所述步骤(1)中承重支模架搭设所需计算荷载占整个转换层总施工荷载的40%。
    所述步骤(1)中对竖向构件砼进行浇筑为浇筑转换梁下部墙柱,所述转换梁下部墙柱混凝土强度≥80%。
    所述上部梁和下部梁的起拱高度均为跨度的1/1000-3/1000。
    所述步骤(3)中对下部梁砼第一次浇筑时,所述的浇筑厚度不超过50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混凝土超大梁分层施工方法,转换层结构上部梁和下部梁分层施工,将施工荷载分解,第一施工阶段对下部梁砼进行第一次浇筑,承重支模架搭设所需计算荷载一般只占整个转换层总施工荷载的40%,可大大减少支模架用量,简化了模板支撑体系,减少了操作难度,同时减少了向下部梁结构的荷载传递。第二施工阶段对上部梁板砼进行第二次浇筑,利用第一阶段梁上部梁与承重支架共同承担竖向荷载,大幅减少向下部楼层结构传递承重荷载,减少对下部结构安全的影响。
    本发明中在上部梁砼和下部梁砼初凝前,采用高压气将浮浆、石子冲入上部梁或下部梁内,再进行表面振捣,施工效果又快又干净。
    对水平施工缝采用砼面压坑和植入钢钉的方法,使水平施工缝抗滑性能接近一次性浇捣梁板,结构转换层施工质量得到保证,也减少了砼施工时的温控环节,节约了费用,一次砼浇捣截面减少,避免了温变裂缝的产生。
    本发明由于分层施工,浇混凝土与钢筋绑扎的流水节拍安排更为合理,缩短了工期,提高了效率,节约人工费、措施费、设备租赁费、钢管租赁费等。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的同时降低了施工成本。与同类工程传统支模施工工艺相比,节约施工成本5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施工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步骤(3)中对水平施工缝进行处置的示意图;
    其中,1为模板、2为支模钢管、3为套管、4为深度限位器、5为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混凝土超大梁分层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施工工地进行测量并放线,然后一方面对竖向构件钢筋进行绑扎,绑扎后进行竖向构件模板1支设,再对竖向构件砼进行浇筑,即浇筑转换梁下部墙柱,所述转换梁下部墙柱混凝土强度≥80%;另一方面进行承重架搭设,承重架为承重支模钢管2,承重支模架搭设所需计算荷载占整个转换层总施工荷载的40%,再铺设梁板底模,然后进行梁钢筋绑扎,可大大减少支模架用量,同时减少了向下部结构的荷载传递;
    (2)完成步骤(1)后,安装梁板侧模和板模;
    (3)完成步骤(2)后,对下部梁砼进行第一次浇筑,浇筑厚度不超过500mm,不可一次喂料太多,或集体喂料,以确保支撑系统的安全。完成第一次浇筑后,进行板钢筋绑扎及水电预留预埋,再进行第一次砼养护,当砼强度为80%-100%时,结束第一次砼养护;此步骤(3)中,在下部梁砼进行第一次浇筑时,需要对水平施工缝进行处置,处置方法为:在下部梁砼初凝前,用木棍在砼表面压80×80×60深的小坑,在砼面植入钢钉6;钢钉6植入时为将钢钉6打入套管3中,并通过手柄5将钢钉6植入,通过深度限位器4限定钢钉6植入的深度;钢钉6为Φ20@500梅花点布置,钢钉6长度为600mm,钢钉6植入下部梁砼的深度为300mm,采用该套管植入法,既保证质量,又方便施工。
    (4)完成步骤(3)后,对上部梁板砼进行第二次浇筑,利用第一阶段梁上部梁与承重支架共同承担竖向荷载,大幅减少向下部楼层结构传递承重荷载,减少对下部结构安全的影响,浇筑完成后进行砼养护,砼养护结束后拆除模板即可;
    在浇筑砼时,粘在模板上及钢筋上的水泥浆、石子如何清除是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通常做法是在砼终凝后,用钢丝刷将浮浆、石子刷除,但由于梁内钢筋密度大,难以清理到位,而是残渣进入粱模内清理困难。因此,本发明在步骤(3)和步骤(4)中,在上部梁砼和下部梁砼初凝前,采用高压气将浮浆、石子冲入上部梁或下部梁内,再进行表面振捣。
    本发明中的上部梁和下部梁的起拱高度均为跨度的1/1000-3/1000。
    本发明在施工时按现行国家及地方规范、规程、标准执行,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1、落实施工技术保证措施、施工技术交底、安全交底,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2、合理调度搅拌输送车送料时间,随时测量混凝土的坍落度。
    3、严格控制每次下料的高度和厚度,保证分层厚度≯500mm。
    4、振捣方法要求正确,不得漏振和过振。可采用二次振捣法。
    5、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和振捣棒插入下一层混凝土的深度。
    6、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为了防止钢筋位置的偏移,在人员主要通道处的板筋上铺设脚手板,避免踩踏板的钢筋,不碰动预埋件和插筋。
    7、拆模时,注意钢管或撬棍不要划伤混凝土表面及棱角。
    8、脚手架承重架不得超载使用。当承受施工荷载大于计算荷载时,必须经过核算加设临时支撑。
    9、处于通道或运输工具所能到达的各个阳角均用竹胶板包裹,防止阳角被碰掉或碰坏。
    10、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要及时清理现场,做到工完场清。
    11、施工时应加强观测梁的挠度、涨模,支撑系统的稳定性、沉降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本发明的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混凝土超大梁分层施工方法,转换层结构上部梁和下部梁分层施工,将施工荷载分解,第一施工阶段对下部梁砼进行第一次浇筑,承重支模架搭设所需计算荷载一般只占整个转换层总施工荷载的40%,可大大减少支模架用量,简化了模板支撑体系,减少了操作难度,同时减少了向下部梁结构的荷载传递。第二施工阶段对上部梁板砼进行第二次浇筑,利用第一阶段梁上部梁与承重支架共同承担竖向荷载,大幅减少向下部楼层结构传递承重荷载,减少对下部结构安全的影响。
    本发明中在上部梁砼和下部梁砼初凝前,采用高压气将浮浆、石子冲入上部梁或下部梁内,再进行表面振捣,施工效果又快又干净。
    对水平施工缝采用砼面压坑和植入钢钉的方法,使水平施工缝抗滑性能接近一次性浇捣梁板,结构转换层施工质量得到保证,也减少了砼施工时的温控环节,节约了费用,一次砼浇捣截面减少,避免了温变裂缝的产生。
    本发明由于分层施工,浇混凝土与钢筋绑扎的流水节拍安排更为合理,缩短了工期,提高了效率,节约人工费、措施费、设备租赁费、钢管租赁费等。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的同时降低了施工成本。与同类工程传统支模施工工艺相比,节约施工成本50%以上。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发明的发明构思,而非对本发明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关 键  词:
    高层 建筑结构 转换 混凝土 大梁 分层 施工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混凝土超大梁分层施工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67349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