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给料机的均料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垃圾给料机的均料装置.pdf(21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9105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6.13 CN 102491057 A *CN102491057A* (21)申请号 201110453677.7 (22)申请日 2011.12.30 B65G 17/30(2006.01) B65G 47/34(2006.01) (71)申请人 江苏三信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 213133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罗溪镇空 港工业园旺财路 15 号 (72)发明人 戴亚南 曹成运 (74)专利代理机构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 理有限公司 32214 代理人 翁坚刚 (54) 发明名称 垃圾给料机的均料装置 (57。
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给料机的均料装置, 其结构特点是 : 包括均料器。均料器包括主架体、 梳齿和压板组。所述均料器的主架体包括前支撑 柱、 后支撑柱和连接横梁。 前支撑柱和后支撑柱相 互间平行设置。连接横梁固定连接在前支撑柱和 后支撑柱之间, 且整体呈水平设置。 所述的梳齿有 2至10根, 各梳齿均为棒状的钢制一体件, 各梳齿 相互平行, 且设置在相应的压板组上, 所述的压板 组固定连接在主架体的连接横梁上, 且使得各梳 齿沿左上至右下的方向设置, 并且各梳齿的轴线 与前支撑柱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 的范围为 15 度至60度。 各梳齿与所述压板组的数量与梳齿的 数量相同。 (51)In。
3、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0 页 附图 8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0 页 附图 8 页 1/2 页 2 1. 一种垃圾给料机的均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包括均料器 (5) ; 均料器 (5) 包括主架体 (51) 、 梳齿 (52) 和压板组 (53) ; 所述均料器 (5) 的主架体 (51) 包括前支撑柱 (51-1) 、 后支 撑柱 (51-2) 和连接横梁 (51-3) ; 前支撑柱 (51-1) 和后支撑柱 (51-2) 相互间平行设置 ; 连 接横梁 (51-3) 固定连接在前支撑柱 (51-。
4、1) 和后支撑柱 (51-2) 之间, 且整体呈水平设置 ; 所述的梳齿 (52) 有 2 至 10 根, 各梳齿 (52) 均为棒状的钢制一体件, 各梳齿 (52) 相互 平行, 且设置在相应的压板组 (53) 上, 所述的压板组 (53) 固定连接在主架体 (51) 的连接横 梁 (51-3) 上, 且使得各梳齿 (52) 沿左上至右下的方向设置, 并且各梳齿 (52) 的轴线与前 支撑柱 (51-1) 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 的范围为 15 度至 60 度 ; 各梳齿 (52) 与所述压板组 (53) 的数量与梳齿 (52) 的数量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给料机的均料装置, 其特。
5、征在于 : 所述均料器 (5) 的主架 体 (51) 的连接横梁 (51-3) 与前支撑柱 (51-1) 和后支撑柱 (51-2) 的固定连接关系为可拆 式固定连接, 前支撑柱 (51-1) 和后支撑柱 (51-2) 在数个相同高度的部位上设有相应的连 接孔 ; 均料器 (5) 的主架体 (51) 的连接横梁 (51-3) 由方管和焊接固定在方管前后两端上的 端板构成, 连接横梁 (51-3) 的前后端板上设有相应的连接孔 ; 由紧固螺钉穿过前支撑柱 (51-1) 上的相应的连接孔和连接横梁 (51-3) 的前端板上 的连接孔并旋紧螺母而将连接横梁 (51-3) 的前端固定连接在前支撑柱 (5。
6、1-1) 上, 由紧固 螺钉穿过后支撑柱 (51-2) 上的相应的连接孔和连接横梁 (51-3) 的后端板上的连接孔并 旋紧螺母而将连接横梁 (51-3) 的后端固定连接在后支撑柱 (51-2) 上, 通过选择前支撑柱 (51-1) 和后支撑柱 (51-2) 的各个不同的相应高度位置处的连接孔的部位进行连接, 从而将 连接横梁 (51-3) 设置在相应的高度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给料机的均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均料器 (5) 的主架 体 (51) 的连接横梁 (51-3) 的方管呈左高右低的方式倾斜设置, 该方管与前支撑柱 (51-1) 的夹角的大小为 ; 所述各梳齿 (5。
7、2) 均为台阶形圆柱体, 且上端是作为阻挡部 (52-1) 的较 粗的圆柱部位 ; 所述各压板组 (53) 均设有两块压板, 两块压板按其所处的上下位置的不同 分为上压板 (53a) 和下压板 (53b) ; 上压板 (53a) 和下压板 (53b) 相互间平行设置, 且与连 接横梁 (51-3) 的朝向左下方的侧面相互垂直 ; 上压板 (53a) 与下压板 (53b) 之间设有 3 至 5 厘米的切割间隙 ; 上压板 (53a) 和下压板 (53b) 的结构形状基本相同, 均设有开口朝向右 上方的 “U” 形缺口 ; 上压板 (53a) 和下压板 (53b) 均由各自的设有 “U” 形缺口的。
8、一侧从左下 方焊接固定在连接横梁 (51-3) 的朝向左下方的侧面上, 从而形成用于插入梳齿 (52) 的安 装孔 ; 各压板组 (53) 在前后向上相互之间等间隔设置 ; 各压板组 (53) 之间的间隔为 10 厘 米至 50 厘米 ; 各梳齿 (52) 由上向下依次穿过上压板 (53a) 和下压板 (53b) 各自与连接横梁 (51-3) 所形成的安装孔, 且各梳齿 (52) 的阻挡部 (52-1) 位于相应的压板组 (53) 的上压板 (53a) 的朝向左上方的上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垃圾给料机的均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均料器 (5) 使 用时由其主架体 (51)。
9、 横跨在垃圾给料机的机架 (1) 的前主梁 (11) 和后主梁 (12) 之间, 且位 于垃圾给料机的输送装置 (2) 的左右向后部的上方 ; 其中, 主架体 (51) 的前支撑柱 (51-1) 的下端从上方焊接固定在垃圾给料机的机架 (1) 的前主梁 (11) 的上侧面上的左右向的中 部, 主架体 (51) 的后支撑柱 (51-2) 的下端从上方焊接固定在垃圾给料机的机架 (1) 的后主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491057 A 2 2/2 页 3 梁 (12) 的上侧面上的左右向的中部, 并且与前支撑柱 (51-1) 相对设置 ; 各梳齿 (52) 均位于 输送装置 (2) 的前后。
10、向中部的上方。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垃圾给料机的均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均料器 (5) 的主架体 (51) 还包括前加强梁 (51-4) 和后加强梁 ; 前加强梁 (51-4) 从右方呈左高右低倾斜设置在 前支撑柱 (51-1) 的中部右侧与前主梁 (11) 的上侧之间 ; 后加强梁从右方呈左高右低倾斜 设置在后支撑柱 (51-2) 的中部右侧与后主梁 (12) 的上侧之间。 6.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垃圾给料机的均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还包括料位反馈装置 (6) ; 料位反馈装置 (6) 使用时设置在垃圾给料机的输送装置 (2) 的上方, 且位于均料器 (5) 的右侧。。
11、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垃圾给料机的均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料位反馈装置 (6) 包 括轴承座 (61) 、 轴承、 摆轴 (62) 、 摆板 (63) 和位置传感器 (64) ; 轴承座 (61) 有 2 个, 按其所 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轴承座 (61a) 和后轴承座 (61b) ; 前轴承座 (61a) 和后轴承座 (61b) 沿前后向同轴设置, 前轴承座 (61a) 从上方焊接固定在导料槽 (3) 的前侧板 (32) 的上 部的右部上, 后轴承座 (61b) 从上方焊接固定在导料槽 (3) 的后侧板 (33) 的上部的右部上 ; 摆轴 (62) 由其前后两端分别通过相应。
12、的轴承转动设置在相应的前轴承座 (61a) 和后轴承 座 (61b) 中, 且摆轴 (62) 的前端向前伸出前轴承座 (61a) ; 摆板 (63) 有 1 至 3 块, 摆板 (63) 由其短边方向沿前后向设置, 其摆板 (63) 从下方焊接固定在摆轴 (62) 的前后向的中部上 ; 料位反馈装置 (6) 的摆板 (63) 的下端位于均料器 (5) 的梳齿 (52) 的下端的下方 ; 位置传感 器 (64) 设置在前轴承座 (61a) 的前侧上, 且其转子与摆轴 (62) 的前端头同轴固定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491057 A 3 1/10 页 4 垃圾给料机的均料装置 技。
13、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活垃圾处理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垃圾给料机的均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按照对垃圾进行流水式处理的方式设置, 垃圾处理流 水线中的垃圾给料是否连续和均匀, 关系到整个垃圾处理系统运行的效率和垃圾处理系统 是否能正常运行。 垃圾处理流水线常采用链板式输送机或液压往复式输送机等类型的受料 输送设备作为垃圾处理流水线上的第一台设备, 以解决断续上料问题, 实现垃圾的连续输 送。但是由于城市生活垃圾成份复杂, 垃圾易纠结缠绕成团, 再加上上料设备例如自卸汽 车、 垃圾专用抓斗、 装载机等在卸料过程多为瞬间倾倒, 这样往往容易在受料输送设备上形。
14、 成高低起伏的垃圾小山包, 这些垃圾小山包在受料输送设备送入垃圾处理流水线的下一道 工序时, 常常因垃圾小山包的山峰处太高而将后续输送的垃圾全部堵在设备相互转接的料 口处, 严重地影响了下道工序的正常运转, 而有时又会因为垃圾小山包间形成的山谷处垃 圾太少, 导致进入垃圾处理流水线的下一道工序时, 这些垃圾很快就被处理完, 而后续的垃 圾又跟不上, 因此又造成了垃圾处理流水线的下一道工序的设备的空转, 严重地浪费了资 源。 0003 中国专利文献 CN201268501Y(专利号 ZL200820042080.7) 公开了 “一种均匀给料 装置” , 其中记载了 :“本实用新型的均匀给料装置包。
15、括机架 4, 机架 4 上安装有链板式输送 机。其中链板式输送机由链板式输送带 8、 链板式输送带 8 内的两个轮轴 10、 两个轮轴 10 两端的链轮 9 和与一个轮轴 10 相连的动力机构 11 构成。链板式输送带 8 上均布有耙齿 1, 其上方设置有受料漏斗 7, 其出料端之上设置有出料接口 6。所述出料接口 6 的截面为 形, 其罩在链板式输送机的一端之上, 其里端与受料漏斗 7 相连通。在出料接口 6 的外端设 置有均匀拨料机构。 ” 结合该文献的说明书附图图 1 可以看出 : 均匀拨料机构到受料漏斗 7 之间设有出料接口 6, 因此均匀拨料机构到受料漏斗 7 之间还有一段距离, 当。
16、垃圾小山包由 链板式输送机向出料接口6输送时, 垃圾小山包高出出料接口6时, 就会被堵在了受料漏斗 7 的出料端与出料接口 6 的里端的连接处, 均匀拨料机构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而后续的垃 圾又在不断的向受料漏斗 7 的出料端输送, 导致此连接处垃圾越积越多, 最终会导致整个 设备无法运行。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 : 提供一种能使垃圾给料机为后续设备连续提供均匀量的垃圾的 结构简单的均料装置。 0005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 : 一种垃圾给料机的均料装置, 其结构特点是 : 包括均料器。均料器包括主架体、 梳齿和压板组。所述均料器的主架体包括前支撑柱、 后支 撑柱和连。
17、接横梁。前支撑柱和后支撑柱相互间平行设置。连接横梁固定连接在前支撑柱和 后支撑柱之间, 且整体呈水平设置。 说 明 书 CN 102491057 A 4 2/10 页 5 0006 所述的梳齿有2至10根, 各梳齿均为棒状的钢制一体件, 各梳齿相互平行, 且设置 在相应的压板组上, 所述的压板组固定连接在主架体的连接横梁上, 且使得各梳齿沿左上 至右下的方向设置, 并且各梳齿的轴线与前支撑柱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 的范围为 15 度 至 60 度。各梳齿与所述压板组的数量与梳齿的数量相同。 0007 以上述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 : 所述均料器的主架体的连接横 梁与前支撑柱和后支撑柱。
18、的固定连接关系为可拆式固定连接, 前支撑柱和后支撑柱在数个 相同高度的部位上设有相应的连接孔。 0008 上述均料器的主架体的连接横梁由方管和焊接固定在方管前后两端上的端板构 成, 连接横梁的前后端板上设有相应的连接孔。由紧固螺钉穿过前支撑柱上的相应的连接 孔和连接横梁的前端板上的连接孔并旋紧螺母而将连接横梁的前端固定连接在前支撑柱 上, 由紧固螺钉穿过后支撑柱上的相应的连接孔和连接横梁的后端板上的连接孔并旋紧螺 母而将连接横梁的后端固定连接在后支撑柱上, 通过选择前支撑柱和后支撑柱的各个不同 的相应高度位置处的连接孔的部位进行连接, 从而将连接横梁设置在相应的高度上。 0009 以上述进一步。
19、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 : 所述均料器的主架体的连接横梁的 方管呈左高右低的方式倾斜设置, 该方管与前支撑柱的夹角的大小为 。所述各梳齿均为 台阶形圆柱体, 且上端是作为阻挡部的较粗的圆柱部位。 所述各压板组均设有两块压板, 两 块压板按其所处的上下位置的不同分为上压板和下压板。上压板和下压板相互间平行设 置, 且与连接横梁的朝向左下方的侧面相互垂直。 上压板与下压板之间设有3至5厘米的切 割间隙。上压板和下压板的结构形状基本相同, 均设有开口朝向右上方的 “U” 形缺口。上 压板和下压板均由各自的设有 “U” 形缺口的一侧从左下方焊接固定在连接横梁的朝向左下 方的侧面上, 从而形成用于插。
20、入梳齿的安装孔。 各压板组在前后向上相互之间等间隔设置。 各压板组之间的间隔为 10 厘米至 50 厘米。各梳齿由上向下依次穿过上压板和下压板各自 与连接横梁所形成的安装孔, 且各梳齿的阻挡部位于相应的压板组的上压板的朝向左上方 的上表面上。 0010 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 : 所述均料器使用时由其主架体横跨 在垃圾给料机的机架的前主梁和后主梁之间, 且位于垃圾给料机的输送装置的左右向后部 的上方。其中, 主架体的前支撑柱的下端从上方焊接固定在垃圾给料机的机架的前主梁的 上侧面上的左右向的中部, 主架体的后支撑柱的下端从上方焊接固定在垃圾给料机的机架 的后主梁的上侧面上的左右。
21、向的中部, 并且与前支撑柱相对设置。各梳齿均位于输送装置 的前后向中部的上方。 0011 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 : 所述均料器的主架体还包括前加强梁和后 加强梁。前加强梁从右方呈左高右低倾斜设置在前支撑柱的中部右侧与前主梁的上侧之 间。后加强梁从右方呈左高右低倾斜设置在后支撑柱的中部右侧与后主梁的上侧之间。 0012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 : 还包括料位反馈装置。料位反馈装置 使用时设置在垃圾给料机的输送装置的上方, 且位于均料器的右侧。 0013 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 : 料位反馈装置包括轴承座、 轴承、 摆轴、 摆 板和位置传感器。 轴承座有2个, 。
22、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轴承座和后轴承座。 前 轴承座和后轴承座沿前后向同轴设置, 前轴承座从上方焊接固定在导料槽的前侧板的上部 的右部上, 后轴承座从上方焊接固定在导料槽的后侧板的上部的右部上。摆轴由其前后两 说 明 书 CN 102491057 A 5 3/10 页 6 端分别通过相应的轴承转动设置在相应的前轴承座和后轴承座中, 且摆轴的前端向前伸出 前轴承座。摆板有 1 至 3 块, 摆板由其短边方向沿前后向设置, 其摆板从下方焊接固定在摆 轴的前后向的中部上。料位反馈装置的摆板的下端位于均料器的梳齿的下端的下方。位置 传感器设置在前轴承座的前侧上, 且其转子与摆轴的前端头同轴固定。
23、连接。 0014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 : (1) 本发明的垃圾给料机的均料装置的均料器是完全根据垃圾的特性设计的独特梳 形, 其结构简单, 且高度可以跟据需要进行调整, 适用范围较广。 0015 (2) 本发明的垃圾给料机的均料装置的均料器的梳齿采用弹簧钢材质制成, 具有 良好的弹性, 在将垃圾梳平的时不会因阻力太大造成设备的卡阻。 0016 (3) 本发明的垃圾给料机的均料装置的均料器由于梳齿接触垃圾面积小, 不会堵 塞垃圾运行, 产生垃圾架桥, 而且由于接触垃圾面积小, 相对局部形成的牵扯力增大, 垃圾 很容易被牵拉开, 均料效果显著。 0017 (4) 本发明的垃圾给料机的均料装置的均。
24、料器的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设有切割间 隙, 当均料器的梳齿受到垃圾的牵扯力而导致弯曲无法复位正常工作时, 可以通过切割机 将梳齿的位于切割间隙中的部分切断, 方便更换。 0018 (5) 本发明的垃圾给料机的均料装置的料位反馈装置可实时监测料位情况, 并将 料位信息反馈给智能控制系统, 由智能控制系统根据预设的后续设备所需进入的垃圾的 量, 智能控制系统可自动计算并控制驱动装置的转数, 从而实现自动为后续设备连续提供 均匀量的垃圾。 0019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的均料装置应用在垃圾给料机上的结构示意图 ; 图 2 为图 1 的 A-A 剖视示意图 ; 图 3 为图 2 的 B 处的局部放。
25、大示意图 ; 图 4 为从图 1 的左方观察均料器的示意图 ; 图 5 为从图 4 的右侧观察时均料器的结构示意图 ; 图 6 为图 5 的 C 处的放大示意图 ; 图 7 为将图 2 中的均料器去掉后的结构示意图 ; 图 8 为图 1 中的给料板相互间搭接以及给料板与输送链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 图 9 为机架的支撑柱在进行折弯及切割加工前的示意图 ; 图 10 为从图 1 的右方观察时支撑柱的示意图。 0020 上述附图中的标记的名称如下 : 机架 1, 前主梁 11, 后主梁 12, 左端连接梁 13, 支撑柱 14, 前侧支撑柱 14-1, 前侧第一 支撑柱14-1-1, 前侧第二支撑柱。
26、14-1-2, 前侧第三支撑柱14-1-3, 后侧支撑柱14-2, 后侧第 三支撑柱 14-2-3, 连接板 14-3, 连接横梁 15, 下横梁 15-1, 上横梁 15-2, 滚轮托梁 16, 主体 16a, 折弯部 16b, 上侧板 16-1, 外侧板 16-2, 耐磨钢板 17, 支撑轮托梁 18, 耐磨钢板 19, 输送装置 2, 输送链 21, 前输送链 21a, 后输送链 21b, 外链板 21-1, 内链板 21-2, 销轴 21-3, 左销轴 21-3a, 右销轴 21-3b, 滚子 21-4, 左滚子 21-4a, 右滚子 21-4b, 折弯部 21-5, 给料板 22, 。
27、前挡板 22-1, 滚轮支架 22-2, 支撑滚轮 22-3, 说 明 书 CN 102491057 A 6 4/10 页 7 张紧装置 23, 前侧张紧装置 23a, 前安装座 23-1, 前框架 23-2, 前滑块 23-3, 左前轴承 23-4, 左前链轮 23-5, 前调节螺杆 23-6, 从动轴 23c, 驱动装置 24, 电机 24-1, 主动齿轮 24-2, 从动齿轮 24-3, 主动轴 24-4, 前框架 24-5, 底 座 24-6, 导料槽 3, 左侧板 31, 前侧板 32, 后侧板 33, 均料器 5, 主架体 51, 前支撑柱 51-1, 后支撑柱 51-2, 连接横。
28、梁 51-3, 前加强梁 51-4, 梳 齿 52, 阻挡部 52-1, 压板组 53, 上压板 53a, 下压板 53b, 料位反馈装置 6, 轴承座 61, 前轴承座 61a, 后轴承座 61b, 摆轴 62, 摆板 63, 位置传感器 64, 基础面 300, 轴线 100, 斜平面 2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实施例 1) 本实施例的描述方位按照图 1 所示的方位进行描述, 图 1 中的上下左右方向即为描述 的上下左右方向, 图 1 的图面的朝向的一方为前侧, 图 1 的图面背离的一方为后侧。还将从 前后方向靠近垃圾给料机中部的两侧称为内侧, 将从前后方向远离垃圾给料机中部的两。
29、侧 称为外侧。 0022 见图 1, 本发明的均料装置包括均料器 5 和料位反馈装置 6。 0023 见图 3 和图 4, 均料器 5 包括主架体 51、 设置在主架体 51 上的梳齿 52 和压板组 53。 0024 见图1、 图4至图6, 主架体51包括前支撑柱51-1、 后支撑柱51-2、 连接横梁51-3、 前加强梁 51-4 和后加强梁。前支撑柱 51-1 和后支撑柱 51-2 相互间平行设置。均料器 5 的 主架体 51 的连接横梁 51-3 与前支撑柱 51-1 和后支撑柱 51-2 的固定连接关系为可拆式固 定连接, 前支撑柱 51-1 和后支撑柱 51-2 在数个相同高度的部。
30、位上设有相应的连接孔。均 料器 5 的主架体 51 的连接横梁 51-3 由方管和焊接固定在方管前后两端上的端板构成, 连 接横梁 51-3 的前后端板上设有相应的连接孔。由紧固螺钉穿过前支撑柱 51-1 上的相应的 连接孔和连接横梁51-3的前端板上的连接孔并旋紧螺母而将连接横梁51-3的前端固定连 接在前支撑柱 51-1 上, 由紧固螺钉穿过后支撑柱 51-2 上的相应的连接孔和连接横梁 51-3 的后端板上的连接孔并旋紧螺母而将连接横梁 51-3 的后端固定连接在后支撑柱 51-2 上, 通过选择前支撑柱51-1和后支撑柱51-2的各个不同的相应高度位置处的连接孔的部位进 行连接, 从而。
31、将连接横梁 51-3 设置在相应的高度上。前加强梁 51-4 从右方呈左高右低倾 斜设置在前支撑柱 51-1 的中部右侧上 ; 后加强梁从右方呈左高右低倾斜设置在后支撑柱 51-2 的中部右侧上。 0025 见图4至图6, 梳齿52有2至10根 (本实施例为5根) , 各梳齿52均为钢制一体件, 本实施例中, 梳齿 52 的材质为弹簧钢。各梳齿 52 的结构形状均相同, 均为台阶形圆柱体, 且上端是作为阻挡部 52-1 的较粗的圆柱部位。各梳齿 52 相互平行, 且设置在相应的压板 组 53 上, 所述的压板组 53 固定连接在主架体 51 的连接横梁 51-3 上, 且使得各梳齿 52 沿 。
32、左上至右下的方向设置, 并且各梳齿 52 的轴线与前支撑柱 51-1 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 的 范围为 15 度至 60 度, 优选 20 度至 45 度 (本实施例为 30 度) 。所述压板组 53 的数量与梳 说 明 书 CN 102491057 A 7 5/10 页 8 齿52的数量相同。 各压板组53均设有两块压板, 两块压板按其所处的上下位置的不同分为 上压板 53a 和下压板 53b。主架体 51 的连接横梁 51-3 的方管呈左高右低的方式倾斜设置, 该方管的朝向左下方的侧面与前支撑柱51-1的中心线的夹角锐角的大小与夹角的大小 相同, 也即该方管与前支撑柱 51-1 的夹角的大小。
33、为 。上压板 53a 和下压板 53b 相互间平 行设置, 且与连接横梁 51-3 的朝向左下方的侧面相互垂直 ; 上压板 53a 与下压板 53b 之间 设有 3 至 5 厘米的切割间隙。上压板 53a 和下压板 53b 的结构形状基本相同, 均设有开口 朝向右上方的 “U” 形缺口。上压板 53a 和下压板 53b 均由各自的设有 “U” 形缺口的一侧从 左下方焊接固定在连接横梁 51-3 的朝向左下方的侧面上, 从而形成用于插入梳齿 52 的安 装孔。各压板组 53 在前后向上相互之间等间隔设置。各压板组 53 之间的间隔为 10 厘米 至 50 厘米, 优选 20 厘米至 40 厘米 。
34、(本实施例为 30 厘米) 。各梳齿 52 由上向下依次穿过上 压板 53a 和下压板 53b 各自与连接横梁 51-3 所形成的安装孔, 且各梳齿 52 的阻挡部 52-1 位于相应的压板组 53 的上压板 53a 的朝向左上方的上表面上, 从而使得各梳齿 52 沿左上 至右下的方向设置, 并且各梳齿 52 的轴线与前支撑柱 51-1 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 。 0026 见图 7, 料位反馈装置 6 包括轴承座 61、 轴承、 摆轴 62、 摆板 63 和位置传感器 64。 轴承座 61 有 2 个, 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轴承座 61a 和后轴承座 61b。前轴承 座 61a 和后。
35、轴承座 61b 沿前后向同轴设置。摆轴 62 由其前后两端分别通过相应的轴承转 动设置在相应的前轴承座61a和后轴承座61b中, 且摆轴62的前端向前伸出前轴承座61a。 摆板 63 有 1 至 3 块 (本实施例为 1 块) , 摆板 63 由其短边方向沿前后向设置, 其摆板 63 从 下方焊接固定在摆轴 62 的前后向的中部上。料位反馈装置 6 的摆板 63 的下端位于均料器 5 的梳齿 52 的下端的下方。位置传感器 64 设置在前轴承座 61a 的前侧上, 且其转子与摆轴 62 的前端头同轴固定连接。 0027 (应用例 1) 见图 1 和图 7, 本应用例的垃圾给料机包括机架 1、 。
36、输送装置 2、 导料槽 3 和均料装置。 均料装置采用实施例 1 所述的均料装置。输送装置 2 设置在机架 1 上。导料槽 3 固定在机 架上, 且位于输送装置 2 上方和右方。均料装置的均料器 5 设置在机架 1 上, 均料器 5 的主 架体 51 沿前后方向横跨固定在机架 1 的前主梁 11 和后主梁 12 上, 且位于机架 1 的左右向 的中部上方。均料装置的料位反馈装置 6 沿前后向横跨固定在导料槽 3 上, 且位于输送装 置 2 的位于均料器 5 的右侧的部分上方。本应用例的垃圾给料机还另外配置有智能控制系 统。 0028 见图 1 和图 2, 机架 1 还包括左端连接梁 13、 支。
37、撑柱 14、 连接横梁 15、 滚轮托梁 16 和支撑轮托梁 18。 0029 见图 2, 前主梁 11、 后主梁 12 和左端连接梁 13 均为方管形钢制一体件。前主梁 11 和后主梁 12 分前后相互间平行设置。左端连接梁 13 的前端和后端分别焊接固定在相应的 前主梁 11 后侧左端和后主梁 12 的前侧左端之间。前主梁 11 和后主梁 12 的下侧面在同一 平面上, 该平面称为基础面 300。 0030 见图 1、 图 2 和图 10, 支撑柱 14 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不同而分为前侧支撑柱 14-1 和后侧支撑柱 14-2 共 2 组, 前侧支撑柱 14-1 和后侧支撑柱 14-2 的。
38、根数相同, 均有 2 至 20 根 (本应用例为 3 根) 。每根支撑柱 14 均垂直于基础面 300 设置, 各支撑柱 14 均为钢制一 体件。每根前侧支撑柱 14-1 的结构形状均相同, 每根后侧支撑柱 14-2 的结构形状均相同, 说 明 书 CN 102491057 A 8 6/10 页 9 且后侧支撑柱 14-2 的结构形状均与前侧支撑柱 14-1 的结构形状均相对应。每根前侧支 撑柱 14-1 在左右向上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等间距设置, 并依次称为前侧第一支撑柱 14-1-1、 前侧第二支撑柱 14-1-2 和前侧第三支撑柱 14-1-3 ; 每根前侧支撑柱 14-1 由各自 的。
39、下端焊接固定在前主梁 11 的上端面上。每根后侧支撑柱 14-2 也在左右向上按照从左至 右的次序依次等间距设置, 并依次称为后侧第一支撑柱、 后侧第二支撑柱和后侧第三支撑 柱 14-2-3 ; 每根后侧支撑柱 14-2 由各自的下端焊接固定在后主梁 12 的上端面上。每根前 侧支撑柱 14-1 与相应一根后侧支撑柱 14-2 相对于经过机架 1 的左右向的中心线的铅垂面 对称设置。 0031 见图 9 和图 10, 各支撑柱 14 均为由直角梯形的钢板制成的构件, 对于每根前侧支 撑柱 14-1 来说, 所述直角梯形钢板沿左右向垂直于基础面 300 设置且其左腰为斜腰, 将该 直角梯形钢板的。
40、位于左部的斜腰部分沿垂直于基础面 300 设置的经过其底边中点的轴线 100 向前折弯 90 度得到钢板直角件, 然后用切割工具沿着一个假想的从前上至后下的斜平 面200将所述的钢板直角件的上部进行切割后, 则得到前侧支撑柱14-1。 所述的斜平面200 与基础面 300 的交角的锐角, 也即前侧支撑柱 14-1 的上端面的倾斜角为 , 所述的倾斜角 的范围为 45 度至 80 度, 优选 55 度至 60 度 (本应用例为 58 度) 。 0032 对于每根后侧支撑柱 14-2 来说, 由于它们的形状与前侧支撑柱 14-1 的形状相对 称, 故仍采用斜腰为左腰的直角梯形钢板, 并采用相应的方。
41、法制作 : 将该直角梯形钢板的位 于左部的斜腰部分沿垂直于基础面 300 设置的经过其底边中点的轴线 100 向后折弯 90 度 得到钢板直角件, 然后用切割工具沿着一个假想的从后上至前下的斜平面 200 将所述的钢 板直角件的上部进行切割后, 则得到后侧支撑柱 14-2。所述的斜平面 200 与基础面 300 的 交角的锐角, 也即后侧支撑柱 14-2 的上端面的倾斜角与前侧支撑柱 14-1 的上端面的倾斜 角 相同。 0033 见图 1 和图 2, 连接横梁 15 按照所处的上下位置的不同而分为下横梁 15-1 和上 横梁 15-2 共 2 组, 下横梁 15-1 有 2 至 10 根 (。
42、本应用例为 4 根) ; 上横梁 15-2 有 2 至 10 根 (本应用例为 3 根) 。每根连接横梁 15 均沿前后向平行于基础面 300 设置, 每根连接横梁 15 均为槽钢。各根下横梁 15-1 的槽口向下, 相互间在左右方向上等间距设置, 且各根下横梁 15-1 由各自的前端焊接固定在前主梁 11 的后侧下部上, 各根下横梁 15-1 由各自的后端焊 接固定在后主梁 12 的前侧下部上。各根上横梁 15-2 的槽口向右, 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 次设置, 并分别称为第一上横梁、 第二上横梁和第三上横梁。 第一上横梁由其前端焊接固定 在前侧第一支撑柱 14-1-1 上, 第一上横梁由其后。
43、端焊接固定在后侧第一支撑柱上 ; 第二上 横梁由其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前侧第二支撑柱 14-1-2 和后侧第二支撑柱上 ; 第三上 横梁由其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前侧第三支撑柱14-1-3和后侧第三支撑柱14-2-3上。 0034 见图1至图3, 滚轮托梁16有4根, 每根滚轮托梁16均由沿左右向设置角钢制成, 每根滚轮托梁 16 均包括位于左右向中部的主体部 16a 和连接在主体部 16a 左右两端的分 别向左下方延伸和向右下方延伸的具有导向功能的 2 个折弯部 16b, 且各滚轮托梁 16 的开 口均朝向内下方。也即各根滚轮托梁 16 均包括上侧板 16-1 和与上侧板 16-1 相连的。
44、外侧 板 16-2 ; 所述上侧板 16-1 的属于主体部 16a 的位于左右向中部的中部板段平行于基础面 300 设置, 上侧板 16-1 的属于折弯部 16b 的位于左端的左板段按照左低右高的方向倾斜设 置、 且由其右端从左下方与上侧板 16-1 的中部板段的左侧相连, 上侧板 16-1 的属于折弯 说 明 书 CN 102491057 A 9 7/10 页 10 部 16b 的位于右端的右板段按照左高右低的方向倾斜设置、 且由其左端从右下方与上侧板 16-1 的中部板段的右侧相连 ; 所述外侧板 16-2 的属于主体部 16a 的位于左右向中部的中 部板段沿左右向垂直于基础面300设置、。
45、 且由其上侧从下方与上侧板16-1的中部板段的外 侧相连, 外侧板16-2的属于折弯部16b的位于左端的左板段按照左低右高的方向垂直于基 础面 300 设置、 且由其右端从左下方与外侧板 16-2 的中部板段的左侧相连、 以及由其上侧 与上侧板 16-1 的左板段的外侧相连, 外侧板 16-2 的属于折弯部 16b 的位于右端的右板段 按照左高右低的方向垂直于基础面300设置、 且由其左端从右下方与外侧板16-2的中部板 段的右侧相连、 以及由其上侧与上侧板 16-1 的右板段的外侧相连。 0035 见图 2 和图 3, 每根滚轮托梁 16 还优选均包括 1 块耐磨钢板 17, 该耐磨钢板 1。
46、7 从 上方焊接固定在滚轮托梁 16 的上侧板 16-1 的上表面上。 0036 4 根滚轮托梁 16 按照所处的上下位置及前后位置的不同而分别称为前上滚轮托 梁、 后上滚轮托梁、 前下滚轮托梁和后下滚轮托梁。前上滚轮托梁由其外侧板 16-2 从后方 固定连接在前侧第一支撑柱14-1-1至前侧第三支撑柱14-1-3的后侧的上下向的中部位置 上 ; 前下滚轮托梁由其外侧板 16-2 从后方固定连接在前侧第一支撑柱 14-1-1 至前侧第单 支撑柱 14-1-3 的后侧的下部上 ; 后上滚轮托梁由其外侧板 16-2 从前方固定连接在后侧第 一支撑柱至后侧第三支撑柱 14-2-3 的前侧的上下向的中。
47、部位置上 ; 后下滚轮托梁由其外 侧板 16-2 从前方固定连接在后侧第一支撑柱至后侧第三支撑柱 14-2-3 的前侧的下部上。 前上滚轮托梁与后上滚轮托梁位于同一高度上, 且两者相对于经过机架 1 的左右向的中心 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 ; 前下滚轮托梁与后下滚轮托梁位于同一高度上, 且两者相对于经过 机架 1 的左右向的中心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 0037 见图 1 和图 2, 支撑轮托梁 18 有 1 至 3 根 (本应用例为 1 根) , 支撑轮托梁 18 为由 开口向下的槽钢制成。 支撑轮托梁18的整体形状与前上滚轮托梁16的整体形状基本相同, 也即支撑轮托梁 18 的主体 18a 沿左右。
48、向平行于基础面 300 设置, 其左右两端均设有向下倾 斜的具有导向功能的折弯部18b。 支撑轮托梁18的上表面上还优选焊接固定1块耐磨钢板 19。支撑轮托梁 18 坐落在 3 根上横梁 15-2 上, 且位于各根上横梁 15-2 的前后向的中部 ; 支撑轮托梁 18 与各根上横梁 15-2 固定连接。 0038 见图 1、 图 2 和图 8, 输送装置 2 包括输送链 21、 给料板 22、 张紧装置 23 和驱动装 置 24。 0039 见图 1, 张紧装置 23 包括前侧张紧装置 23a、 后侧张紧装置和从动轴 23c。前侧张 紧装置 23a 和后侧张紧装置分前后设置。前侧张紧装置 23。
49、a 包括前安装座 23-1、 左前框架 23-2、 前滑块 23-3、 左前轴承 23-4、 左前链轮 23-5、 前螺杆 23-6 和 2 个调节螺母。后侧张紧 装置包括后安装座、 左后框架、 后滑块、 左后轴承、 左后链轮、 后螺杆和 2 个调节螺母。 0040 前侧张紧装置 23a 由其前安装座 23-1 从上方固定在机架 1 的前主梁 11 的上侧面 的左端部位上, 左前框架 23-2 从上方坐落并固定在前安装座 23-1 上, 前滑块 23-3 沿左右 向滑动连接在前框架 23-2 上, 且前螺杆 23-6 的左端头与前滑块 23-3 动连接, 前螺杆 23-6 的设有外螺纹的右杆段从左向右穿过左前框架 23-2 的右框板, 2 个调节螺母旋合在前螺杆 上且分别位于该右框板的左侧和右侧, 从而能通过转动调节螺母而对前滑块 23-3 相对于 左前框架 23-2 的左右位置进行调整。左前轴承 23-4 由其外圈固定安装在前滑块 23-3 上, 从动轴 23c 从后向前依次穿过左前链轮 23-5 和左前轴承 23-4 的内圈, 且左前链轮 23-5 和 说 明 书 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