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

测量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的方法、装置和系统.pdf

  • 上传人:1****2
  • 文档编号:4639556
  • 上传时间:2018-10-23
  • 格式:PDF
  • 页数:17
  • 大小:608.50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84276.3

    申请日:

    2011.09.22

    公开号:

    CN102445177A

    公开日:

    2012.05.0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1C 1/00申请日:20110922|||公开

    IPC分类号:

    G01C1/00

    主分类号:

    G01C1/00

    申请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吴立昌

    地址:

    518129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代理人:

    申健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的方法、装置和系统,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实现自动测量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更加方便。该方法包括:获取信号源与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之间的波程差;获取所述信号源的位置;根据所述信号源与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之间的波程差、所述信号源的位置以及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之间的距离计算出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根据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与天线辐射面方向的角度关系计算出所述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测量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获取信号源与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之间的波程差 ; 获取所述信号源的位置 ; 根据所述信号源与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之间的波程差、 所述信号源的位置以 及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之间的距离计算出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的中心 连线方向 ; 根据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与天线辐射面方向的角度关系计 算出所述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根据所述信号源相对于与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天线测量阵子之间的波程差、 所述信 号源的位置以及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之间的距离计算出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 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之前, 还包括 : 获取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中心的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向量为 (mx, my, mz), 由以下方程组计算 出: 其中, Lmr 为所述信号源与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之间的波程差 ; (xtr, ytr, ztr) 为 所述信号源的位置矢量, 用于表示所述信号源的位置 ; dm 为天线的至少一对天线测量阵子 之间的距离 ; (xa, ya, za) 为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中心的位置矢量, 用于表示所述天 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中心的位置 ; r 表示所述信号源的位置数 ; 当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中心的位置矢量 (xa, ya, za) 未知时, 所述信号源的位 置数 r 为大于等于 5 的整数 ; 或者, 当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中心的位置矢量 (xa, ya, za) 已知时, 所述信号源的位 置数 r 为大于等于 2 的整数。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与所述天线辐射面方向垂直时, 分 别获取所述信号源与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中不平行的两对测量阵子之间的波程差, 并 计算出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中不平行的两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向量, 分别 为: (mx, my, mz) 与 (nx, ny, nz) ; 所述天线辐射面的方向向量 (px, py, pz) = (mzny-mynz, mxnz-mznx, mynx-mxny) ; 或者, 2 当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与所述天线辐射面方向平行时, 获取 所述信号源与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中一对测量阵子之间的波程差, 并计算出所述天线 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中一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向量为 (mx, my, mz) ; 所述天线辐射面的方向向量 (px, py, pz) = (mx, my, mz) ; 所述天线方位角 所述天线俯仰角
    5: 一种测量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波程差获取单元, 用于获取信号源与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之间的波程差 ; 信号源位置获取单元, 用于获取所述信号源的位置 ; 计算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信号源与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之间的波程差、 所述 信号源的位置以及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之间的距离计算出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 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 ; 根据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与天线辐射 面方向的角度关系计算出所述天线的方位角与俯仰角。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 阵子位置获取单元, 用于获取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中心的位置。
    7: 根据权利要求 4 或 5 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单元具体用于 : 由以下方程组计算出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向量 (mx, my, mz) : 3 其中, Lmr 为所述信号源与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之间的波程差 ; (xtr, ytr, ztr) 为 所述信号源的位置矢量, 用于表示所述信号源的位置 ; dm 为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 之间的距离 ; (xa, ya, za) 为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中心的位置矢量 ; r 表示所述信号 源的位置数 ; 当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中心的位置矢量 (xa, ya, za) 未知时, 所述信号源的位 置数 r 为大于等于 5 的整数 ; 或者, 当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中心的位置矢量 (xa, ya, za) 已知时, 所述信号源的位 置数 r 为大于等于 2 的整数。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程差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 当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与所述天线辐射面方向垂直时, 分别 获取所述信号源与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中不平行的两对测量阵子之间的波程差 ; 或者, 当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与所述天线辐射面方向平行时, 获取 所述信号源与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中一对测量阵子之间的波程差 ; 所述计算单元还用于 : 当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与所述天线辐射面方向垂直时, 计算 出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中不平行的两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向量, 分别为 : (mx, my, mz) 与 (nx, ny, nz) ; 所述天线辐射面的方向向量 (px, py, pz) = (mzny-mynz, mxnz-mznx, mynx-mxny) ; 或者, 当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与所述天线辐射面方向平行时, 计算 出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中一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向量为 (mx, my, mz) ; 所述 天线辐射面的方向向量 (px, py, pz) = (mx, my, mz) ; 4 所述天线方位角 所述天线俯仰角
    9: 一种测量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如权利要 6 至 8 任意一项 所述的测量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的装置、 天线和信号源, 其中, 所述天线设置有至少一对测量阵子, 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源发送的信号 ; 所述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中每对测量阵子为两个相互平行的测量阵子 ; 所述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中每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与所述天线辐射面方向平 行; 或者, 所述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中每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与所述天线辐射面方向垂直 且至少两对天线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不平行。

    说明书


    测量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的方法、 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测量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的方法、 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 天线是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重要设备, 作为天线参数的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 同样极其重要, 影响网络性能。具体地, 在网络建设中, 需要按照预先设计的天线方位角与 俯仰角安装天线设备 ; 在网络优化中, 需要优化设计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 重新调整天线设 备。
         由于在天线的安装或调整中的某些错误, 预先设计的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可能得 不到正确应用, 因此, 需要测量实际安装的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 通过与设计值比较, 对天 线方位角与俯仰角与预先设计不同的天线进行调整从而进一步改善网络性能。 现有技术通 常采用人工携带工具测量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 耗费人力与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测量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的方法、 装置和系统, 实现自 动测量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 更加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一种测量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的方法, 包括 :
         获取信号源与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之间的波程差 ;
         获取所述信号源的位置 ;
         根据所述信号源与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之间的波程差、 所述信号源的位 置以及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之间的距离计算出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的 中心连线方向 ;
         根据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与天线辐射面方向的角度关 系计算出所述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
         一种测量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的装置, 包括 :
         波程差获取单元, 用于获取信号源与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之间的波程 差;
         信号源位置获取单元, 用于获取所述信号源的位置 ;
         计算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信号源与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之间的波程差、 所述信号源的位置以及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之间的距离计算出所述天线的至少 一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 ; 根据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与天线 辐射面方向的角度关系计算出所述天线的方位角与俯仰角。
         一种测量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的系统, 包括 : 上述的测量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的 装置 ; 天线 ; 信号源 ; 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 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源发送的信号 ;
         其中, 所述天线的测量阵子中每对测量阵子为两个相互平行的测量阵子 ; 所述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中每对测量阵子为两个相互平行的测量阵子 ; 所述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中每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与所述天线辐射面方向平行 ; 或者,
         所述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中每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与所述天线辐射面方向 垂直且至少两对天线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不平行。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测量天线的测量阵子与信号源之间的波程差以及信号源的位 置, 即可计算得到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 与现有技术通常采用人工携带工具测量天线方位 角与俯仰角相比, 减少了人力和时间的浪费, 实现自动测量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 更加方 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 还可 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 1 为本发明测量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
         图 2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量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的方法的示意图 ;
         图 3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中定义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的示意图 ;
         图 4 为本发明测量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的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
         图 5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量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的装置示意图 ;
         图 6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量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的系统示意图 ;
         图 7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量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的系统中计算单元设 置在天线端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
         1- 天线 ; 11- 测量阵子 ; 12- 每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 ; 13- 天线辐射面的方向 ; 2- 信号源 ; 3- 波程差获取单元 ; 4- 信号源位置获取单元 ; 5- 计算单元 ; 6- 阵子位置获取单 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 整地描述。
         应当明确,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 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 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测量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的方法, 如图 1 所示, 包括以下 步骤 :步骤 101, 获取信号源与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之间的波程差 ;
         具体地, 如图 2 所示, 首先测量信号源 2 与天线 1 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 11 之间的 接收信号时差, 根据上述接收信号时差和信号传播速率计算波程差, 波程差=接收信号时 差 × 信号传播速率。
         也可以通过测量信号源 2 与天线 1 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 11 之间的接收相位差, 根 据上述相位差、 波长计算波程差, 步骤 102, 获取信号源的位置 ;
         步骤 103, 根据信号源与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之间的波程差、 信号源的位置以 及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之间的距离计算出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 方向 ;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 定义天线 1 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 11 的中心连线 12 的直线
         方程为 :则 (mx, my, mz) 为天线 1 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 11 的中心连线 12 方向向量, 是与天线 1 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 11 的中心连线 12 平行的向量, 满足归一化要求, 即 用于表示所述天线 1 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 11 的中心连线 12 方向,信号源 2 发送的信号由直线传播到天线测量阵子 11, 经过数学公式推导信号源 2 与天线 1 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 11 之间的波程差的计算公式为 :
         根据上述公式列出以下方程组用于计算天线 1 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 11 的中心连 线 12 方向向量 (mx, my, mz) :
         其中, r 为大于等于 5 的整数, 表示信号源 2 的位置数 ; (xtr, ytr, ztr) 为信号源 2 的位置矢量, 用于表示所述信号源 2 的位置, 至少有五组不同的值 ; Lmr 为所述信号源 2 与天 线 1 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 11 之间的波程差, 根据不同信号源 2 的位置, 上述波程差至少有 五组不同的值 ; dm 为天线 1 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 1 之间的距离, 为预先设定的已知量。在天 线 1 能够接收的覆盖范围内, 同一信号源 2 移动到不同的位置或者不同位置处的不同信号 源 2 测量得到至少五组上述测试数据, 上述至少五组测试数据组成六元二次方程组才能够
         求解, 其中 (xa, ya, za) 为天线 1 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 11 中心的位置矢量, 用于表示天线 1 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 11 中心的位置, 此处为未知数, 不需要计算出。
         步骤 104, 根据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与天线辐射面方向 的角度关系计算出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 ;
         (px, py, pz) 为天线辐射面方向向量, 用于表示所述天线辐射面的方向 13, 该天线辐 射面的方向 13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当天线 1 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 11 的中心连线 12 方向与天线辐射面的方向 13 垂 直时, 分别获取信号源 2 与天线 1 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 11 中不平行的两对测量阵子 11 之 间的波程差, 并计算出天线 1 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 11 中不平行的两对测量阵子 11 的中心 连线 12 方向向量, 分别为 : (mx, my, mz) 与 (nx, ny, nz), 则天线辐射面的方向向量 (px, py, pz) = (mzny-mynz, mxnz-mznx, mynx-mxny), 用于表示天线辐射面的方向 13, 其中 px、 py、 pz 根据天线 辐射面的方向 13 不同可能取正值或负值, 当天线 1 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 11 的中心连线 12 方向与天线辐射面的方向 13 平行时, 获取信号源 2 与天线 1 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 11 中一 对测量阵子 11 之间的波程差, 并计算出天线 1 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 11 中至少一对测量阵 子中一对测量阵子 11 的中心连线 12 方向向量 (mx, my, mz), 则天线辐射面的方向向量 (px,
         py, pz) = (mx, my, mz)。
         如图 3 所示,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 点 O(0, 0, 0) 为原点, 天线辐射面的方向向量 (px, py, pz) 为点 A, (px, py, 0) 为点 A 在 XY 平面的投影点 B, 从 X 的正半轴到直线 OA 的角度 为天线方位角 α, 其角度范围从 -180 度到 180 度, 从直线 OB 到直线 OA 的角度为天线俯仰 角 β, 其角度范围从 -90 度到 90 度, 根据天线辐射面的方向向量即可由以下公式得到天线 方位角与俯仰角,
         天线方位角
         天线俯仰角根据 1π 弧度= 180 度将得到的弧度值转化为角度值。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测量天线的测量阵子与信号源之间的波程差以及信号源的位 置, 即可计算得到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 与现有技术通常采用人工携带工具测量天线方位 角与俯仰角相比, 减少了人力和时间的浪费, 实现自动测量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 更加方 便。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测量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的方法, 如图 4 所示, 包括以下步骤 : 步骤 201, 获取信号源与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之间的波程差 ;
         具体地, 首先测量信号源与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之间的接收信号时差, 根据 上述接收信号时差计算波程差。
         也可以通过测量信号源与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之间的接收相位差, 根据上述 相位差、 波长计算波程差。
         步骤 202, 获取信号源的位置 ;
         步骤 203, 获取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中心的位置 ;
         步骤 204, 根据信号源与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之间的波程差、 信号源的位置、 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中心的位置以及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之间的距离计算 出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 ;
         根据以下方程组计算 :
         其中, r 为大于等于 2 的整数, 表示信号源的位置数, 由于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 子中心的位置矢量 (xa, ya, za) 为已知数, 所以只需要至少两组测试数据组成三元二次方程 组, 即可求解未知数 (mx, my, mz), 也就是计算出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向
         量 (mx, my, mz), 简化了计算, 其中参数的定义方法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 205, 根据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与天线辐射面方向 的角度关系计算出所述天线的方位角与俯仰角 ;
         具体的计算方法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在此不再赘述。
         在由数个天线组成的网络中, 获取信号源的标识信息和天线的标识信息。这样可 以在由数个天线组成的网络中精确地获得上述网络中任意天线所对应的天线方位角与俯 仰角信息, 同时天线也可以作为信号源组成天线自组网, 通过天线之间的信号传输测量其 中任意目的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与源天线之间的波程差以及源天线的位置, 之后计算 得到目的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 与现有技术通常采用人工携带工具测量天线方位角与俯仰 角相比, 大大减少了人力和时间的浪费, 实现自动测量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 更加方便。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测量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的装置, 如图 5 所示, 包括 : 波程 差获取单元 3、 信号源位置获取单元 4 以及计算单元 5。
         波程差获取单元 3, 用于获取信号源与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之间的波程差, 具 体为首先测量信号源与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之间的接收信号时差, 根据上述接收信号 时差计算出波程差 ; 信号源位置获取单元 4, 用于获取信号源的位置 ; 计算单元 5, 用于根据 所述信号源与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之间的波程差、 所述信号源的位置以及所述天 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之间的距离计算出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 并且根据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与天线辐射面方向的角度关系计 算出所述天线的方位角与俯仰角。 可选地, 还包括阵子位置获取单元 6, 用于获取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中心的位 置, 以简化每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的计算。
         进一步地, 计算单元 5 具体用于 :
         由以下方程组计算出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向量 (mx, my, mz) :
         其中, Lmr 为信号源与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之间的波程差 ; (xtr, ytr, ztr) 为信 号源的位置矢量, 用于表示信号源的位置 ; dm 为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之间的距离 ; (xa, ya, za) 为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中心的位置矢量 ; r 表示信号源的位置数 ;
         当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中心的位置矢量 (xa, ya, za) 未知时, 信号源的位置数 r 为大于等于 5 的整数 ;
         或者,
         当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中心的位置矢量 (xa, ya, za) 已知时, 信号源的位置数
         r 为大于等于 2 的整数。
         波程差获取单元 3 具体用于 :
         当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与所述天线辐射面方向垂直时, 分别获取所述信号源与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中不平行的两对测量阵子之间的波程 差;
         或者,
         当所述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与所述天线辐射面方向平行时, 获取所述信号源与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中一对测量阵子之间的波程差 ;
         进一步地, 计算单元 5 还用于 :
         当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与天线辐射面方向垂直时, 计算出所 述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中不平行的两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向量, 分别为 : (mx, my, mz) 与 (nx, ny, nz) ; 天线辐射面的方向向量 (px, py, pz) = (mzny-mynz, mxnz-mznx, mynx-mxny) ;
         或者,
         当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与天线辐射面方向平行时, 计算出天 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中一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向量为 (mx, my, mz) ; 天线辐射面的 方向向量 (px, py, pz) = (mx, my, mz) ;
         天线方位角
         天线俯仰角测量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的方法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测量天线的测量阵子与信号源之间的波程差以及信号源的位 置, 即可计算得到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 与现有技术通常采用人工携带工具测量天线方位
         角与俯仰角相比, 减少了人力和时间的浪费, 实现自动测量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 更加方 便。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测量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的系统, 包括 : 上述测量天线方 位角与俯仰角的装置 ; 天线 ; 信号源 ; 天线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 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源发送 的信号 ;
         其中, 天线的测量阵子中每对测量阵子为两个相互平行的测量阵子 ; 每对测量阵 子的中心连线方向与天线辐射面方向平行或每对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与天线辐射面 方向垂直且至少两对天线测量阵子的中心连线方向不平行。 上述测量阵子可以是在天线端 增加的测量阵子或者现有的天线振子, 每对测量阵子中的测量阵子可以部分重合使用。
         以下通过具体地测量过程, 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
         如图 6 所示, 计算单元 5 设置在信号源 2 端, 信号源 2 端的信号源位置获取单元 4 测量信号源 2 的位置并直接发送给计算单元 5 ;
         天线 1 接收此信号, 天线 1 端的波程差测量单元 3 根据此信号获取天线 1 的至少 一对测量阵子 11 与信号源 2 之间的接收信号时差, 并根据此信号时差计算得到波程差, 可 选地, 天线 1 端的阵子位置获取单元 6 测量上述天线 1 的至少一对测量阵子 11 中心的位 置, 天线 1 端通过基站将上述至少一对测量阵子与信号源之间的波程差以及可选的上述至 少一对测量阵子中心的位置可以通过基站发送给计算单元 5 ;
         在天线 1 能够接收的覆盖范围内, 移动信号源 2 到新的位置或根据不同位置处的 不同信号源 2, 按照上述过程重新测量, 计算单元 5 接收新的一组测量数据 ;
         计算单元 5 接收到足够多组数据后, 计算天线 1 方位角与俯仰角。
         上述计算天线 1 方位角与俯仰角的方法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 7 所示, 计算单元 5 也可以设置在天线 1 端, 并内置天线, 此时信号源 2 发送 包含信号源位置的信号给计算单元 5, 天线 1 端的上述至少一对测量阵子 11 与信号源 2 之 间的波程差以及可选的上述至少一对测量阵子 11 中心的位置直接发送给计算单元 5。 计算 单元 5 也可以是后台计算软件。
         由于实际测量中信号源发送的信号传播到天线测量阵子时不一定严格沿直线传 播、 天线每对测量阵子的中心位置以及信号源位置在测量过程中可能引入误差, 测量结果 存在有累计误差, 为提高测量精度, 可以增加天线的测量阵子的数量、 信号源的数量以及特 别测量信号, 特别测量信号可以为多个频点信号, 用于提高接收信号时差测量精度。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测量天线的测量阵子与信号源之间的波程差以及信号源的位 置, 即可计算得到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 与现有技术通常采用人工携带工具测量天线方位 角与俯仰角相比, 减少了人力和时间的浪费, 实现自动测量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 更加方 便。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 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 计算机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 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该程序在执行时, 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 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 : ROM、 RAM、 磁 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 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关 键  词:
    测量 天线 方位角 俯仰 方法 装置 系统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测量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的方法、装置和系统.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63955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