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形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U形钩.pdf(12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60225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7.25 CN 102602258 A *CN102602258A* (21)申请号 201110370493.4 (22)申请日 2008.01.23 60/945,613 2007.06.22 US 60/952,089 2007.07.26 US 11/937,249 2007.11.08 US 200810008535.8 2008.01.23 B60G 13/00(2006.01) B60G 11/16(2006.01) (71)申请人 雷达工业公司 地址 美国密执安 (72)发明人 RD库钦斯基 MS。
2、兹米斯罗夫斯基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 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张涛 (54) 发明名称 U 形钩 (57) 摘要 一种用于在车辆悬架系统的减振器和下控制 臂之间提供支撑连杆的U形钩, 所述U形钩由金属 坯料冲压而成, 从而形成整体式结构并且具有大 致均匀的厚度, 所述 U 形钩包括管状颈部和从所 述管状颈部延伸的相对且间隔开的一对支腿, 所 述一对支腿中的每一个都包括沿着所述支腿延伸 并且从所述支腿突出的加强肋。本发明还提供了 一种用于在车辆悬架系统的减振器和下控制臂之 间提供支撑连杆的U形钩, 所述U形钩由金属坯料 冲压而成, 从而形成整体式结构并且具有大。
3、致均 匀的厚度, 所述 U 形钩包括颈部和从所述颈部延 伸的相对且间隔开的一对支腿, 所述一对支腿中 的每一个都向外凹入到周边边缘, 从而加强所述 U 形钩。 (30)优先权数据 (62)分案原申请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5 页 1/1 页 2 1. 一种用于在车辆悬架系统的减振器和下控制臂之间提供支撑连杆的 U 形钩, 包括 : 所述 U 形钩由金属坯料冲压而成, 从而形成整体式结构并且具有大致均匀的厚度, 所 述 U 形钩包括管状颈部。
4、和从所述管状颈部延伸的相对且间隔开的一对支腿, 所述一对支腿 中的每一个都包括沿着所述支腿延伸并且从所述支腿突出的加强肋。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U 形钩, 其中, 所述颈部包括末端边缘和一对唇状物, 所述唇 状物从所述末端边缘中的每一个延伸, 以接收连接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形钩, 其中, 所述支腿中的每一个都限定具有加强所述连杆 的凸缘的周边, 所述凸缘中的每一个在最接近其远端处逐渐变细。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 U 形钩, 其中, 所述周边中的一个限定大致线性的几何形状。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U 形钩, 其中, 所述支腿向外凹入而终止于一末端边缘,。
5、 从而 进一步加强所述 U 形钩。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U 形钩, 其中, 所述支腿向外凹入到一周边边缘, 并且所述周 边中的一个限定大致线性的几何形状。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U 形钩, 其中, 所述加强肋延伸进入到所述颈部中, 由此在与 所述远端相反的方向上逐渐变细, 以便提高所述支撑连杆的强度。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 U 形钩, 其中, 所述加强肋桥接所述颈部和支腿, 并且当所述 加强肋从所述颈部的远端延伸时, 所述加强肋呈现出第一宽度 ; 当所述支腿转化到所述颈 部时, 所述加强肋呈现出第二宽度 ; 并且当所述加强肋进一步逐渐变细到所述颈部时, 所述 加。
6、强肋呈现出第三宽度。 9. 一种用于在车辆悬架系统的减振器和下控制臂之间提供支撑连杆的 U 形钩, 包括 : 所述 U 形钩由金属坯料冲压而成, 从而形成整体式结构并且具有大致均匀的厚度, 所 述 U 形钩包括颈部和从所述颈部延伸的相对且间隔开的一对支腿, 所述一对支腿中的每一 个都向外凹入到周边边缘, 从而加强所述 U 形钩。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 U 形钩, 其中, 每个所述支腿的中部包括沿着所述支腿延伸 并从所述支腿突出的加强肋。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 U 形钩, 其中, 所述加强肋延伸进入到所述颈部中。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U形钩, 其中, 所述颈部包括。
7、末端边缘和一对唇状物, 所述唇 状物从所述末端边缘中的每一个延伸, 以接收连接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602258 A 2 1/5 页 3 U 形钩 0001 本分案申请是基于申请号为 200810008535.8, 申请日为 2008 年 1 月 23, 发明名称 为 “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 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 相关的申请 0003 本 申 请 为 非 临 时 申 请, 要 求 享 有 于 2007 年 6 月 22 日 提 交 的 系 列 号 为 No.60/945,613 以及于 2007 年 7 月 26 日提交的系列号为 No.60/952,089 的。
8、美国临时专利 申请的优先权, 其全部内容以参照包含在本文中。 技术领域 0004 本发明涉及车辆车轮的悬架系统, 并且更具体地, 涉及装有竖直的减振器支柱的 车轮悬架, 用于吸收从路面并通过轮传输的振动。 背景技术 0005 如同机动车辆上的系统的其余部分一样, 悬架系统执行复杂的功能。悬架系统将 机动车辆的轮保持与机动车辆的行驶对准, 限制机动车辆主体在拐弯期间以及当颠簸行驶 时的运动, 并为乘客和驾驶员提供了平稳并且舒适的乘坐。已知现有技术中有很多悬架系 统。长短臂 (SLA) 悬架系统在国产车辆上已经是普遍使用多年了。在 SLA 系统中, 通过转 向节、 球节组件以及上下控制臂, 每一个。
9、轮都被独立地连接到车辆的车架上。 0006 双横臂式悬架系统提供了许多组件, 诸如车辆的车架、 下控制臂、 上控制臂、 用于 支撑车轮组件的毂以及减振器。 上下控制臂作为定位器来相对于机动车辆而固定悬架系统 及其组件的位置并以衬套而被连接到车架上, 该衬套允许车轮组件响应于路面的不规则性 而独立地上下移动。 0007 现有技术中具有各种各样的悬架系统, 这些悬架系统具有至少一个轭状物或连接 部件, 用于相互连接安装在车辆主体与下控制臂之间的振动吸收器。这些系统可以从授予 Finn 等人的美国专利 No.4,377,298、 Kami 等人的美国专利 No.4,583,759 以及 Smith 。
10、等人 的美国专利 No.5,375,870 中得到教导。例如, Finn 等人的美国专利 No.4,377,298 公开了 一种车轮的悬架系统, 其具有安装在车辆主体与下控制臂之间的振动吸收器。由一对支腿 和反向弯曲的两片金属形式形成的 U 形钩或轭状部分连接到颈部或轴环以接合振动吸收 器。Finn 等人的美国专利 No.4,377,298 所教导的 U 形钩未能教导或建议在 U 形钩中限定 的一加强结构, 并且需要多个部件来形成 U 形钩。 0008 例如, Kami 等人的美国专利 No.4,583,759 教导了一种悬架上臂支撑结构, 其具有 安装在车辆主体与一下臂之间的振动吸收器。U 。
11、形钩由金属锻造而成, 并且具有颈部, 以啮 合振动吸收器和一对支腿, 所述支腿延伸到相应的远端并被紧固件连接到所述下臂。Kami 等人的美国专利 No.4,583,759 中的 U 形钩未能教导或建议在 U 形钩中限定一加强结构, 并 且需要许多部件以形成 U 形钩。而且, Kami 等人的美国专利 No.4,583,759 中的 U 形钩由 金属锻造而成, 从而负面地影响了系统的整个重量。 0009 因此, 存在用于改进悬架系统及其制造方法的机会, 其将减小 U 形钩的质量, 从而 说 明 书 CN 102602258 A 3 2/5 页 4 减小振动的影响以及最终的噪音, 为悬架系统增加了。
12、结构整体性, 并且以低成本和高容量 而增强了传动系应用的性能。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的悬架系统将机动车的轮组件与机动车的行驶对准, 限制了机动车主体在 拐弯期间以及当颠簸时的运动, 并为乘客和驾驶员提供了平稳并且舒适的乘坐。该悬架系 统呈现出许多组成部件, 诸如机动车的车架、 下控制臂、 上控制臂、 用于支撑车轮组件的毂 或者心轴以及减振器。 悬架系统的上控制臂和下控制臂与心轴合作, 心轴与轮轴合作, 其限 定了一个旋转轴线并支撑着车轮组件。减振器具有第一和第二末端, 其中的一个末端与上 控制臂合作。 0011 连杆或 U 形钩具有整体式构造以及通常均匀的厚度。连杆将下控制臂和减振器的 。
13、第二末端相互连接。连杆和减振器限定一个公共轴线, 其将连杆一分为二并且在不同于旋 转轴线的方向的方向上延伸。减振器沿着公共轴线可移动, 以吸收从路面并通过轮传输的 振动。连杆是从金属、 金属合金及其组合物形成的坯料冲压成形。连杆包括具有用于接收 减振器的通常圆形横截面的颈部及一对间隔开的支腿。 0012 加强肋被变形进入每一个支腿内, 从而当减振器吸收从路面并通过轮传输的振动 时防止支腿弯曲。 加强肋进一步被变形进入颈部, 并远离远端而逐渐变细, 以增加连杆的强 度。当加强肋从远端延伸到颈部时, 加强肋呈现出第一宽度, 并且当支腿变形到颈部时, 加 强肋呈现出第二宽度, 以及当加强肋进一步逐渐。
14、变细到颈部上时, 加强肋呈现出第三宽度。 颈部包括末端边缘以及在其间延伸的缝。 该缝接收连接器, 以便将连杆固定到减振器上。 每 一个支腿都呈现出一面, 该面具有从该面向外延伸并在最接近远端逐渐变细的相对的周边 边缘, 以便使远端呈现通常平坦的横截面。 0013 本发明的一种优点是为悬架系统提供改进的连杆, 该连杆由金属板冲压而形成, 从而呈现出重量轻, 可供替换现有技术公知的铁铸连杆。 0014 本发明的另一种优点是为悬架系统提供改进的连杆, 其减小了该被改进的连杆的 质量。 0015 本发明的再另一种优点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连杆, 其具有至少一个加强肋, 该加强 肋被变形进入连杆的每个支腿, 。
15、从而当减振器吸收从路面并通过轮传输的振动时防止支腿 弯曲, 并且为该连杆和整个的悬架系统提供了结构的完整性。 0016 本发明的又一种优点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安装结构, 用于将左和右悬架组装件作为 一个单元而安装到车辆主体上。 附图说明 0017 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说明, 当结合附图进行考虑时, 本发明的其它优势将会很容 易被意识到, 并且变得更好理解, 其中 : 0018 图 1 解释说明了悬架系统的透视图, 其具有一上臂和一下臂以及连杆, 该连杆与 减振器合作并被连接到所述下臂 ; 0019 图 2 解释说明了图 1 的悬架组装件的透视图和局部剖视图 ; 0020 图 3A 解释说明了本发明的。
16、连杆, 其具有整体式结构并且大致均匀的厚度 ; 说 明 书 CN 102602258 A 4 3/5 页 5 0021 图 3B 解释说明了图 3A 所示的连杆沿线 3B-3B 获得的横截面图 ; 0022 图 4 解释说明了本发明的连杆的第一供选实施例 ; 0023 图 5 解释说明了本发明的连杆的第二供选实施例 ; 以及 0024 图 6 解释说明了本发明的连杆的第三供选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参照附图, 其中, 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或相应的零件, 本发明的悬架系统在图 1 和 2 中通常被显示为 10。悬架系统 10 将机动车辆 ( 未示出 ) 的轮组件 12 保持与机动车辆的 。
17、行进对准, 限制了机动车辆的主体在拐弯期间以及当颠簸行进时的运动, 并为乘客和驾驶 员提供了平稳并且舒适的乘坐。悬架系统 10 呈现出许多组成部件, 诸如车辆的车架 14( 仅 局部显示在图 1 中 )、 下控制臂 16、 上控制臂 18、 毂或心轴 20, 该轴用于支撑车轮组件 12 并 限定了旋转轴线 A, 以及减振器或滑柱 22。上控制臂 18 和下控制臂 16 起定位器作用, 以相 对于机动车辆而固定悬架系统10及其组成部件的位置, 并利用衬套而被连接到车架14上, 其衬套允许车轮组件 12 响应于路面中的不规则性而独立地上下移动。机动车辆领域的技 术人员将意识到, 以上被描述并且在下。
18、面还将进一步被描述的悬架系统 10 可以为在国产 机动车辆上普遍使用多年的长短臂 (SLA) 的悬架系统、 双横臂式悬架系统和该类型的其它 悬架系统, 而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26 减振器 22 具有第一末端 24 和第二末端 26, 其中, 第二末端 26 与上控制臂 18 合 作。 连杆或U形钩在图1-3中通常用30表示, 将减振器22与下控制臂16相互连接, 如最好 在图 2 中所显示的。当坯料通过级进模、 线模具 (line die tool) 或自动模时, 金属坯料、 金属合金及其组合物连杆 30 被冲压成形, 如在 2007 年 6 月 22 日提交的临时申请系列号为 No.6。
19、0/945,613 以及在 2007 年 7 月 26 日提交的临时申请系列号为 No.60/952,089 中所描 述的, 并且其整体结合在此。 0027 连杆30呈现出一整体式结构以及通常均匀的厚度, 如最好在图3B中所显示的。 连 杆 30 将下控制臂 16 和减振器 22 的第二末端 26 相互连接。如最好在图 2 中所显示的, 连 杆30和减振器22限定一公共轴线B, 其将连杆30一分为二, 并在不同于旋转轴线A的方向 上延伸。减振器 22 沿着公共轴线 B 可移动, 以吸收从路面传输并通过轮组件 12 的振动。 0028 现在参照图3A, 连杆30进一步被具有圆形横截面的颈部32以。
20、及一对从颈部32延 伸到远端 38 和 40 的相对的支腿 34 和 36 所限定。在颈部 32 的圆周上形成限定了多个焊 接开口 41 以将颈部 32 焊接到减振器 22。每个远端 38 和 40 限定了一个开口 42 和 44, 以 接收用于将连杆固定到下控制臂 16 的紧固件 46。颈部 32 包括末端边缘 50 和 52 以及从每 个末端边缘 50 和 52 延伸的一对唇状物 54 和 56, 以便当颈部 32 围绕并啮合减振器 22 的末 端时, 接收从中延伸的连接器 58, 如最好在图 1 和 2 中所显示的。 0029 现在返回来参照图 3A 和 3B, 每个支腿 34 和 36。
21、 限定一周边, 通常用 58 表示, 其延 伸到公共凸缘 60, 用于加强连杆 30。公共凸缘 60 进一步延伸以围绕所述唇状物 54 和 56。 凸缘 60 在接近支腿 34 和 36 中的每一个 ( 未示出 ) 的远端 38 和 40 而逐渐变细。另一方 面, 如图 3A 所示并且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凸缘 60 局部地外接远端 38 和 40。周边 58 限定 通常为曲线的几何形状 62, 如图 5 所示。周边 58 限定通常为线性的几何形状 ( 未示出 )。 0030 一对加强肋 62 和 64 被制成每一支腿 34 和 36。肋 62 和 64 进一步延伸进入颈部 说 明 书 CN 。
22、102602258 A 5 4/5 页 6 32, 由此在与每一支腿 34 和 36 的远端相对的方向上逐渐变细, 以增加连杆 30 的强度。加 强肋 62 和 64 桥接颈部 32 和支腿 34 和 36。当加强肋 62 和 64 从远端延伸到颈部 32 时, 加强肋 62 和 64 呈现出第一宽度 66 ; 并且当支腿 34 和 36 中的每一个向颈部 32 变形时, 呈 现出第二宽度 68, 而且当加强肋 62 和 64 进一步逐渐变细到颈部 32 上时, 呈现出第三宽度 70。 0031 图 4 解释说明了本发明的连杆的第一供选实施例, 通常用 100 表示。参考数字将 相应地被反映出。
23、以区别图4解释说明的第一供选实施例和图3A所示的连杆的实施例, 而不 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连杆 100 进一步被具有圆形横截面的颈部 102 和从颈部 102 延伸到远 端 108 和 110 的一对相对的支腿 104 和 106 所限定。在颈部 102 的圆边限定而形成多个焊 接开口 111 以焊接颈部 102, 从而将颈部 102 连接到减振器 22。颈部 102 包括相互隔开的 末端边缘 112 和 114, 从而形成了一缝。连杆 100 的所有其它部件与在图 3A 和 3B 中解释说 明的连杆 30 的部件一样。 0032 图 5 解释说明了本发明的连杆的第二供选实施例, 通常用 200。
24、 表示。参考数字将 被相应地反映以区别图 5 解释说明的第二供选实施例和图 3A 和 4 所示的连杆的实施例, 而 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现在参照图 5, 连杆 200 进一步被具有圆形横截面的颈部 202 和从 颈部 202 延伸到远端 208 和 210 的一对相对的支腿 204 和 206 所限定。在颈部 202 的周边 上形成且限定了许多焊接开口 211, 以将颈部 202 连接到减振器 22。每一远端 208 和 210 都限定了一开口 212 和 214 以接收用于将连杆固定到下控制臂 16 的紧固件 46。颈部 202 包括末端边缘 216 和 218 以及从末端边缘 216 和 。
25、218 中的每一个延伸的一对唇状物 220 和 222, 以便当颈部202外接并接合减振器22的末端时接收从中延伸的连接器58, 如最好在图 2 中显示的。 0033 现在返回来参照图5, 支腿204和206中的每一个限定一个周边, 通常用224表示, 其延伸到公共凸缘 226, 用于加强连杆 200。公共凸缘 226 进一步延伸以围绕那对唇状物 220 和 222。周边 224 限定通常为线性的几何形状 228。一对加强肋 230 和 232 被形成到 每一支腿 204 和 206 内。肋 230 和 232 进一步延伸进入颈部 202, 从而在从支腿 204 和 206 中的每一个的远端相。
26、对的方向上逐渐变细, 以增加连杆 200 的强度。加强肋 230 和 232 桥 接颈部 202 和支腿 204 和 206。加强肋 230 和 232 呈现出均匀的宽度或可变化的宽度。 0034 图 6 解释说明了本发明的连杆的第三供选实施例, 通常用 300 表示。参考数字将 被相应地反映以区别图4解释说明的第一供选实施例和图3A所示的连杆的实施例, 而不限 制本发明的范围。连杆 300 由两部分组成, 通常用 302 和 304 表示, 当结合起来时形成具有 圆形横截面的颈部 306 和一对从颈部 306 延伸到远端 312 和 314 的相对支腿 308 和 310。 多个焊接开口 3。
27、15 被周边上形成且限定在颈部 306 上, 以将颈部 306 连接到减振器 22 上。 颈部 306 包括相互隔开的末端边缘 316A-B 和 318A-B, 从而形成了一缝。当零件 302 和 304 外接减振器 22 的末端 26 时, 零件 302 和 304 被焊接到那里。连杆 300 的所有其它部件与 在图 3A 和 3B 中解释说明的连杆 30 的部件相同。 0035 相比于现有的系统, 诸如 Finn 等人的美国专利 No.4,377,298、 Kami 等人的美国 专利 No.4,583,759 以及 Smith 等人的美国专利 No.5,375,870 所教导的那些系统, 。
28、本发明 的悬架系统 10 提供了许多优点。改进的连杆 30、 100、 200 和 300 由金属板冲压而成, 其呈 现出重量轻的优势, 可替换现有技术中公知的铁铸连杆。用于悬架系统 10 的改进的连杆的 说 明 书 CN 102602258 A 6 5/5 页 7 另一优点涉及减小连杆的质量。改进的连杆 30、 100、 200 和 300 具有至少一个加强肋, 该加 强肋变形成连杆的每个支腿, 从而防止当减振器吸收从路面并通过轮传输的振动时支腿弯 曲, 并且为连杆和整个悬架系统 10 提供了结构的完整性。 0036 尽管参照一例举的实施例而描述了本发明,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 可以做。
29、 各种各样的变化, 并且等同物可以代替其部件而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 此外, 可以进行许多 修改, 以便使特定的情况或材料适合本发明的教导而不偏离其基本的范围。 因此, 希望本发 明不局限于作为预期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好方式而被描述的特定的实施例, 而是本发明将 包括所有落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实施例。 说 明 书 CN 102602258 A 7 1/5 页 8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602258 A 8 2/5 页 9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602258 A 9 3/5 页 10 图 3A 图 3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602258 A 10 4/5 页 1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602258 A 11 5/5 页 12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602258 A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