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支模构造柱及施工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尤其涉及构造柱施工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节能政策的深入实施,建筑中各种砌块的用量很大,具有节省耕
地、重量轻、保温性能好、施工方便、砌筑工效高、综合工程造价低等优点,
正逐渐得到推广应用。在砌块填充墙中设置构造柱是提高墙体整体性,增强墙
体抗震性能的主要措施,已得到了普遍应用。
构造柱传统的施工方法需支设模板,存在施工麻烦、易跑模、漏浆等问题,
为了防治漏浆,需要粘贴双面胶,增加了施工工序;有些工程在构造柱的位置
采用空心砌块,浇筑芯柱来代替构造柱,但芯柱只能插入竖向钢筋,不能设置
箍筋,使构造柱的抗剪能力比传统的构造柱降低很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免支模构造柱及施工方法,方便
构造柱的施工,且能够保证构造柱的强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免支模构造柱,该构造
柱设于相邻两墙体之间,相邻两墙体的各侧面之间通过模板砌块连接,所述模
板砌块沿构造柱高度方向分层砌筑,在模板砌块与墙体围成的柱形空腔内设有
钢筋笼,钢筋笼与墙体之间通过拉结件拉结固定,混凝土浇筑在所述的柱形空
腔内,并与钢筋笼、模板砌块及墙体浇筑成一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模板砌块包括平面墙体模板砌块和转角墙体模板砌块,所述
平面墙体模板砌块设于平面墙体构造柱两侧,所述转角墙体模板砌块设于转角
墙体构造柱两侧,所述平面墙体模板砌块为平板状,所述转角墙体模板砌块为L
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墙体的端面设有与模板砌块配合的企口结构。
优选的,所述拉结件采用Φ6.5mm的拉结钢筋或L形的连接件,所述拉结
件沿墙高间隔500~600mm设置,拉结钢筋水平深入墙体内的长度大于或者等
于1m。
优选的,所述模板砌块由阻裂短纤维、水泥、微细活性矿物掺合料、水泥
基渗透结晶、混凝土复合增效剂、速凝剂、减水剂、河砂、碎石、水混合浇筑
而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免支模构造柱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构造柱上下侧楼板中预埋的构造柱插筋处理顺直,并绑扎构造柱钢
筋笼,钢筋笼与预埋在上下侧楼板中的插筋及埋设在墙体中的拉结件固定;
步骤二,砌筑模板砌块,模板砌块与两边墙体砌块同时施工,在砌筑第一皮模
板砌块要留出60mm马牙槎位置,马牙槎先退后进,马牙槎高度为墙体砌块的
高度,其中第一皮模板砌块的一侧留出清扫孔,第二皮以上模板砌块按常规施
工方法砌筑;
步骤三,浇筑混凝土,在浇筑前,从清扫孔清除杂物,然后用细石混凝土平板
封堵清扫孔。
优选的,在模板砌块上下层砌块之间设置对拉螺栓,该对拉螺栓同时固定
上下层模板砌块。
优选的,对于平面墙体构造柱,沿两侧平面墙体模板砌块中间位置各竖直
设置一道木方,两侧木方之间通过对拉螺栓拉紧固定。其中对拉螺栓设置在宽
度较大的L型砌块处,每隔一层设置一道。
优选的,对于转角墙体构造柱,在转角内侧的转角墙体模板砌块转角处竖
直设有一道木方,在转角外侧的转角墙体模板砌块转角两侧各竖直设置一道木
方,转角内外侧的木方之间通过对拉螺栓拉紧固定。
优选的,在步骤三中,先浇筑50mm厚的水泥砂浆,再浇筑混凝土。
本发明用模板砌块代替传统的模板,施工时先绑扎构造柱钢筋笼,模板砌
块随墙体一起砌筑,混凝土浇筑后模板砌块和混凝土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构造
柱整体,不用拆模,省去了支模和拆模工序;而且模板砌块能和构造柱混凝土
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整体,共同受力,能保证强度,也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免支模构造柱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墙体与平面墙体模板砌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第一皮砌块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第二皮砌块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第三皮砌块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免支模构造柱上(下)层横断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免支模构造柱上(下)层横断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对拉螺栓设置平面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对拉螺栓设置立面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免支模构造柱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墙体与转角墙体模板砌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第一皮砌块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第二皮砌块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第三皮砌块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免支模构造柱上(下)层横断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免支模构造柱上(下)层横断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对拉螺栓设置平面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对拉螺栓设置立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8所示,本发明的免支模构造柱设于相邻两墙体之间,相邻
两墙体的各侧面之间通过模板砌块连接,墙体由墙体砌块砌筑而成,模板砌块
与墙体砌块一起分层砌筑,其中模板砌块包括平面墙体模板砌块和转角墙体模
板砌块,平面墙体模板砌块用于两相邻的平面墙体间的构造柱,转角墙体模板
砌块用于两相邻的转角墙体间的构造柱,模板砌块沿构造柱高度方向分层砌筑,
在模板砌块与墙体围成的柱形空腔内设有钢筋笼,钢筋笼与墙体之间通过拉结
件拉结固定,构造柱上下侧楼板中预埋有插筋,混凝土浇筑在所述的柱形空腔
内,并与钢筋笼、插筋、拉结件、模板砌块及墙体浇筑成一体结构。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出具体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1,涉及两相邻的平面墙体间的构造柱,如图1至图9所示,
该构造柱设于相邻两平面墙体之间,相邻两平面墙体的各相对侧面之间通过平
面墙体模板砌块2连接,平面墙体模板砌块2为平板状,墙体1与构造柱相接
处的墙体砌块11端面设有与平面墙体模板砌块2配合的企口结构111。
在平面墙体模板砌块2与墙体1围成的柱形空腔内设有钢筋笼4,钢筋笼
4与墙体1之间通过拉结件拉结固定,混凝土浇筑在所述的柱形空腔内,并与钢
筋笼4、模板砌块及墙体1浇筑成一体结构。
其中的拉结件采用Φ6.5mm的拉结钢筋或L形的连接件,拉结件沿墙高间
隔500~600mm设置,拉结钢筋水平深入墙体内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1m。
由于用模板砌块代替构造柱模板,构造柱净厚度会有所减小,而由于该构
造柱主要是为了提高墙体的抗震性能,承受水平荷载,原则上为了不影响构造
柱的作用,根据构造柱截面面积相等原则,相应地需要增大构造柱的宽度,才
能保证其抗剪承载力与原设计等效。因此为了尽量避免模板砌块对构造柱性能
的影响,模板砌块要尽量薄,但是要同时保证其抗裂性能,与混凝土的结合性
能以及综合的强度。本发明因此对模板砌块的配方做出优化调整。
具体来说,模板砌块由阻裂短纤维、水泥、微细活性矿物掺合料、水泥基
渗透结晶、混凝土复合增效剂、速凝剂、减水剂、河砂、碎石、水混合浇筑而
成,每立方米模板砌块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材料组成:
阻裂短纤维2~4份、水泥365~410份、微细活性矿物掺合料73~82份、
水泥基渗透结晶3~5份、混凝土复合增效剂4~5份、速凝剂13~19份、减水
剂4~5份、河砂900~925份、碎石785~815份、水170~185份。
阻裂短纤维采用丙烯阻裂短纤维,以提高其抗裂性能,防止砼浇捣过程中
开裂,丙烯阻裂短纤维采用树状单丝。
微细活性矿物掺合料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材料组成:粉煤灰36~41份、矿
渣微粉18~20份、偏高岭土19~21份。粉煤灰、矿渣微粉与水泥中水化氧化
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具有水硬胶凝性能的化合物,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提
高混凝土的匀质性和致密性,增强了混凝土的结构强度。细偏高岭土可以降低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提高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能力,阻止混凝土发生碱骨
料反应的可能性,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水泥基渗透结晶为适应混凝土结构用的水泥基渗透结晶粉状材料。其特有
的活性化学物质随水渗入混凝土内部,催化混凝土的水化进程,生成水化硅酸
钙凝胶体和不溶性结晶体。混凝土复合增效剂为CTF复合增效剂,所述速凝剂
为711型速凝剂,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掺入CTF复合增效剂,使水
分子与水泥颗粒充分接触,增强水化混凝土中的难溶水泥颗粒,减少混凝土的
毛细孔及其藏水,降低在低温条件下混凝土的冻融膨胀破坏的可能性;同时,
由于单位体积中的有效水泥颗粒有所增加,从而提高了其抗碳化的能力。掺入
711型速凝剂,促使混凝土速凝快硬,提高早期强度,增强在潮湿环境中的适应
性。掺入聚羧酸系减水剂,可在保持混凝土流动性的条件下显著地降低水灰比。
进一步的,所述河砂的细度模数大于2.5,河砂中粒径大于5mm和小于
0.075mm的河砂总和不超过河砂总质量的20%;所述碎石粒径在5mm~15mm。
因此,上述配方的细石混凝土模板砌块不仅自身的抗裂性能、强度及其他
性能较好,而最重要的是其能和构造柱混凝土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整体,
共同受力。
免支模构造柱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构造柱上下侧楼板中预埋的构造柱插筋处理顺直,并绑扎构造柱钢
筋笼,钢筋笼与预埋在上下侧楼板中的插筋及埋设在墙体中的拉结件固定;
步骤二,砌筑模板砌块,如图3至图5所示,模板砌块与两边墙体砌块同时施
工,在砌筑第一皮模板砌块要留出60mm马牙槎位置,马牙槎先退后进,马牙
槎高度为墙体砌块的高度,其中第一皮模板砌块的一侧留出清扫孔,第二皮以
上模板砌块按常规施工方法砌筑;
步骤三,浇筑混凝土,在浇筑前,从清扫孔清除杂物,然后用细石混凝土平板
封堵清扫孔。
在步骤三中,先浇筑50mm厚的水泥砂浆,再浇筑混凝土。可以避免构造
柱烂根。在养护后拆除木方和对拉螺栓。
如图6和图7所示,上下两相邻层的平面墙体模板砌块2宽度不同,两种
不同宽度的面墙体模板砌块2沿高度方向分层交错设置。
如图8和图9所示,在平面墙体模板砌块2上下层砌块之间设置对拉螺栓5,
该对拉螺栓5同时固定上下层平面墙体模板砌块2。可以节约对拉螺栓5设置数
量,同时保证平面墙体模板砌块2的良好固定。
进一步的,对于平面墙体构造柱,可以沿两侧平面墙体模板砌块2中间位
置各竖直设置一道木方,两侧木方之间通过对拉螺栓拉紧固定,加设木方后,
对平面墙体模板砌块2的固定更加牢固。
本发明实施例2,涉及两相邻的转角墙体间的构造柱,如图10至图18所示,
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模板砌块的结构不同,模板砌块采用转角墙体模板砌块3,
转角墙体模板砌块3设于转角墙体构造柱两侧,转角墙体模板砌3块为L型结
构。
除了上述不同外,转角墙体间的构造柱,还有如下不同。
如图12至图14所示,第一皮转角墙体模板砌块转角外侧同样要留出清扫
孔,但是该处的转角墙体模板砌块由两块平板状砌块组成,并不是完整的一块L
型砌块,而且转角外侧上下相邻层的转角墙体模板砌块3宽度不同,转角内侧
的转角墙体模板砌块3是一层设置,而相邻层不设置,以形成与相邻墙体砌块
11的良好配合(因为转角外侧的转角墙体模板砌块3与相邻层的墙体砌块11间
形成宽度端交错的结构,注:第一层外侧转角设两块模板砌块,是为了留清扫
孔,支撑第二层的转角模板砌块)。
如图15至图18所示,对于转角墙体构造柱,在转角内侧的转角墙体模板
砌块转角处竖直设有一道木方6,在转角外侧的转角墙体模板砌块转角两侧各竖
直设置一道木方6,转角内外侧的木方之间通过对拉螺栓5拉紧固定。这样每隔
一层设置一道对拉螺栓,由于转角墙体模板砌块3刚度较大,不易变形,如此
设置可保证砌块的稳定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实施工后,杜绝了构造柱施工跑模、漏浆
问题。当前砌块粘结材料一般为配套专用粘结剂,由于灰缝小,按该方法施工
的墙体表面平整,墙体表面无需抹灰,可直接刮腻子,有效地减少粉刷层开裂
的潜在因素,节约抹灰材料。并且模板砌块制作简单,运输、堆放方便,不易
损坏。
另外,砌块填充墙广泛地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墙体构造柱用量极大,本发
明克服了传统的构造柱施工的缺陷,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