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

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pdf

  • 上传人:柴****2
  • 文档编号:4606166
  • 上传时间:2018-10-22
  • 格式:PDF
  • 页数:15
  • 大小:1.75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777273.7

    申请日:

    2014.12.15

    公开号:

    CN104483443A

    公开日:

    2015.04.0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1N 31/10申请日:20141215|||公开

    IPC分类号:

    G01N31/10

    主分类号:

    G01N31/10

    申请人:

    天津大学

    发明人:

    巩金龙; 常晓侠; 王拓; 张鹏; 张冀杰; 李盎

    地址:

    300072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2214

    代理人:

    王秀奎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装置、二氧化碳提供装置和气体定量分析检测系统,反应器主体由两个半反应器主体构成,其中一个带有光照窗口,窗口处设置密封片,两个半反应器通过夹紧装置相互连接固定。所述旋盖的两端分别设置进气口和出气口,旋盖通过螺纹与反应器主体连接密封,旋盖上设置有电极铜柱分别为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提供偏压,并且设有一个液相取样孔。通过光照窗可以对半导体催化材料施加光照,以实现光催化过程,通过气体定量分析检测系统进行产物定量分析。本发明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实施方便,便于快速准确进行气体定量分析检测。

    权利要求书

    1.  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电催化二氧化碳 还原反应装置、二氧化碳提供装置和气体定量分析检测系统;
    所述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器主体、夹紧装置、旋盖和密封 片;所述反应器主体由左半反应器主体和右半反应器主体组成,右半反应器主体的一侧 侧壁设置光照窗口并在光照窗口外侧设置密封片,右半反应器主体的一侧侧壁设置有右 半反应器连通通道,且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和光照窗口同轴设置在右半反应器主体的两 侧;在左半反应器主体的侧壁上且与于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相等高度的位置上设置有左 半反应器连通通道,左半反应器连通通道和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的直径相等,且左半反 应器连通通道和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通过夹紧装置进行密闭对接密闭对接,在左半反应 器连通通道和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的密闭对接处设置质子交换膜,左半反应器主体的顶 端设置有左半反应器瓶口内螺纹,右半反应器主体的顶端设置有右半反应器瓶口内螺纹; 所述旋盖分为两个结构大体相同的左旋盖和右旋盖,两个旋盖的下部侧壁均设置有旋盖 外螺纹,左旋盖和右旋盖分别通过螺纹配合与左半反应器主体和右半反应器主体密封连 接,两个旋盖上部侧壁均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出气口用于连接气体检测装置,每个 旋盖上设置有一个贯通旋盖的液相取样孔,并在液相取样孔中设置拧紧螺栓,以通过拧 紧螺栓实现密封;右旋盖顶端设置有第一电极柱和第二电极柱,左旋盖顶端设置有第三 电极柱,且第一电极柱、第二电极柱和第三电极柱分别贯穿各自旋盖并与旋盖密封接触, 三个电极柱与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连接,并为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连 接提供偏压;工作电极与右旋盖的第二电极柱相连,参比电极与右旋盖的第一电极柱相 连,对电极与左旋盖的第三电极柱相连;
    所述气体定量分析检测系统,包括: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 第一循环出气口,第二循环出气口,气相色谱,真空压力表,循环泵,真空泵;所述检 测系统第一进气口和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分别与两个旋盖的出气口密封相连,所述气相 色谱设置有气相色谱定量管;所述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和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通过输气 管与气相色谱的气相色谱定量管的进气口相连,气相色谱定量管的出气口通过输气管与 三通阀的第一阀口相连,三通阀的第二阀口通过输气管与真空泵相连,三通阀的第三阀 口通过输气管与循环泵相连,循环泵通过输气管分别与第一循环出气口和第二循环出气 口,第一循环出气口和第二循环出气口分别与两个旋盖的进气口密封相连;在检测系统 第一进气口、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与气相色谱定量管进气口相连的输气管上并联真空压 力表,用来监测反应体系内的气体压力;在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 与真空压力表相连的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一二通阀;在真空压力表与气相色谱定量管的进 气口相连的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二二通阀;在气相色谱定量管的出气口与三通阀相连的输 气管上设置有第三二通阀;
    所述二氧化碳提供装置,包括:二氧化碳储气罐、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一出气口和 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二出气口;所述二氧化碳储气罐通过输气管与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 一出气口和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二出气口相联通,且在其输气管上设置有第四二通阀, 用于控制二氧化碳储气罐与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一出气口和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二出气 口之间的导通与关闭;
    左旋盖的进气口通过三通与第一循环出气口和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一出气口密闭相 连通,右旋盖的进气口通过三通与第二循环出气口和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二出气口密闭 相连通,二氧化碳提供装置通过三通向旋盖的进气口插入气体导管,从而向反应器主体 内电解液中鼓泡通入反应原料气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质子交换膜为Nafion膜。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密封片与光照窗口密封设置,且密封片为玻璃材质或者石英材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一电极柱、第二电极柱和第三电极柱为铜电极柱。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参比电极为Ag/AgCl参比电极;所述对电极为Pt对电极,所述工作电极为在导电玻璃 上的TiO2纳米棒材料。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旋盖材质为聚四氟乙烯,旋盖上的液相取样口处的拧紧螺栓材质为聚醚醚酮。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采 用的二通阀和三通阀均为电磁阀;所述真空压力表为量程-100kPa-0kPa,精度为2级的数 显压力计。

    8.
      如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的使用方 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1,将反应电解液倒入反应器中,将对电极、参比电极和工作电极分别与第一电 极柱、第二电极柱和第三电极柱连接,将旋盖与反应器通过螺纹连接密封并使对电极、 参比电极和工作电极浸没在反应电解液液面以下,旋紧旋盖并密封;
    步骤2,将左旋盖的进气口通过三通与第一循环出气口和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一出气 口密闭相连通,右旋盖的进气口通过三通与第二循环出气口和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二出 气口密闭相连通,将二氧化碳气体导入管分别通过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一出气口和二氧 化碳提供装置第二出气口分别插入两个旋盖中并深入到反应电解液液面以下,打开第一 二通阀、第二二通阀、第三二通阀和三通阀,利用真空泵对对整个体系内抽真空处理, 并通过真空压力表检测体系内真空度;
    步骤3,关闭三通阀的第二阀口,向反应电解液中鼓泡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以使反应 电解液达到饱和二氧化碳状态并排除体系内的空气,停止通入二氧化碳;
    步骤4,利用外界光源通过光照窗口对反应电解液进行照射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施加 偏压进行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同时保持第一、第二和第三二通阀的打开状态和 三通阀的第一和第二阀口的导通状态,利用循环泵将左右两个半反应器主体中产生的气 体进行混合均匀,以使气相色谱定量管中气体样品混合均匀;
    步骤5,保持第一二通阀的打开状态,关闭第二和第三二通阀利用气相色谱进行气体 产物检测;
    步骤6,待气相色谱检测完毕后,保持第一二通阀的打开状态和第二二通阀的关闭状 态,打开第三二通阀,关闭三通阀的第三阀口,打开三通阀的第一和第二阀口,利用真 空泵将气相色谱定量管中残留气体抽走后,关闭三通阀的第二阀口,打开三通阀的第一 和第三阀口,打开第二二通阀并保持第一二通阀和第三二通阀的打开状态,再利用循环 泵将左右两个半反应器主体中产生的气体进行混合均匀,以使气相色谱定量管中气体样 品混合均匀。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氙灯光源提供强度为100 mW/cm2的AM 1.5光源进行照射;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施加0.14V vs.Ag/AgCl的偏压; 所述反应电解液为100mL的0.5M KHCO3水溶液;气相色谱的载气为氩气,载气流速为 15mL/min,所使用的色谱柱为TDX-01和5A分子筛色谱柱。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反应持续进行过程中,通过重 复步骤4—6进行气体产物的分析检测,以实现对气体产物的时时监测。

    说明书

    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照和电解反应技术领域以及光电化学反应产物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具 体地说,涉及一种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资源能源的快速消耗,大气中以CO2为主的温室 气体的浓度持续增加,如何稳定控制大气中CO2气体浓度迅速成为研究热点。在自然界 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无处不在。从能量角度出发,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将大气中的CO2转化为糖类等有机物,同时将太阳能转换并存储为化学能,这对开发低能耗的CO2转化 和利用技术具有一定的启发。光催化反应是利用太阳能激发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产生光生 电子--空穴,以诱发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可以利用光生电子还原CO2,同时利用光生空 穴氧化H2O,以合成碳氢燃料。然而CO2被还原后会生成CH4、HCOOH、CH3OH等多 样复杂的产物,并且产物的量很少,现有技术很难做到对其产物进行有效的分离以及准 确可靠的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套气密性优异,体积较小,气密性 良好,能够施加光照、偏压、二氧化碳以及能分析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性能的光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包括: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装置、 二氧化碳提供装置和气体定量分析检测系统。
    所述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器主体、夹紧装置、旋盖和密封 片。所述反应器主体由左半反应器主体和右半反应器主体组成,右半反应器主体的一侧 侧壁设置光照窗口并在光照窗口外侧设置密封片,右半反应器主体的一侧侧壁设置有右 半反应器连通通道,且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和光照窗口同轴设置在右半反应器主体的两 侧;在左半反应器主体的侧壁上且与于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相等高度的位置上设置有左 半反应器连通通道,左半反应器连通通道和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的直径相等,且左半反 应器连通通道和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通过夹紧装置进行密闭对接密闭对接,在左半反应 器连通通道和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的密闭对接处设置质子交换膜,左半反应器主体的顶 端设置有左半反应器瓶口内螺纹,右半反应器主体的顶端设置有右半反应器瓶口内螺纹;
    所述旋盖分为两个结构大体相同的左旋盖和右旋盖,两个旋盖的下部侧壁均设置有 旋盖外螺纹,左旋盖和右旋盖分别通过螺纹配合与左半反应器主体和右半反应器主体密 封连接,两个旋盖上部侧壁均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出气口用于连接气体检测装置, 每个旋盖上设置有一个贯通旋盖的液相取样孔,并在液相取样孔中设置拧紧螺栓,以通 过拧紧螺栓实现密封;右旋盖顶端设置有第一电极柱和第二电极柱,左旋盖顶端设置有 第三电极柱,且第一电极柱、第二电极柱和第三电极柱分别贯穿各自旋盖并与旋盖密封 接触,三个电极柱与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连接,并为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 电极连接提供偏压;工作电极与右旋盖的第二电极柱相连,参比电极与右旋盖的第一电 极柱相连,对电极与左旋盖的第三电极柱相连。
    所述气体定量分析检测系统,包括: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 第一循环出气口,第二循环出气口,气相色谱,真空压力表,循环泵,真空泵;所述检 测系统第一进气口和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分别与两个旋盖的出气口密封相连,所述气相 色谱设置有气相色谱定量管;所述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和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通过输气 管与气相色谱的气相色谱定量管的进气口相连,气相色谱定量管的出气口通过输气管与 三通阀的第一阀口相连,三通阀的第二阀口通过输气管与真空泵相连,三通阀的第三阀 口通过输气管与循环泵相连,循环泵通过输气管分别与第一循环出气口和第二循环出气 口,第一循环出气口和第二循环出气口分别与两个旋盖的进气口密封相连;在检测系统 第一进气口、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与气相色谱定量管进气口相连的输气管上并联真空压 力表,用来监测反应体系内的气体压力;在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 与真空压力表相连的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一二通阀;在真空压力表与气相色谱定量管的进 气口相连的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二二通阀;在气相色谱定量管的出气口与三通阀相连的输 气管上设置有第三二通阀。
    所述二氧化碳提供装置,包括:二氧化碳储气罐、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一出气口和 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二出气口。所述二氧化碳储气罐通过输气管与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 一出气口和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二出气口相联通,且在其输气管上设置有第四二通阀, 用于控制二氧化碳储气罐与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一出气口和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二出气 口之间的导通与关闭;
    左旋盖的进气口通过三通与第一循环出气口和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一出气口密闭相 连通,右旋盖的进气口通过三通与第二循环出气口和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二出气口密闭 相连通,二氧化碳提供装置通过三通向旋盖的进气口插入气体导管,从而向反应器主体 内电解液中鼓泡通入反应原料气体CO2,循环泵通过循环出气口使整个体系内的气体在 系统中循环流动,达到充分混合均匀的目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质子交换膜为Nafion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密封片与光照窗口密封设置,且密封片选择透明材质,例 如玻璃材质或者石英材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右半反应器主体内设置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工作电极与右 旋盖的第二电极柱相连,参比电极与右旋盖的第一电极柱相连;在左半反应器主体内设 置对电极,对电极与左旋盖的第三电极柱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电极柱、第二电极柱和第三电极柱为铜电极柱。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参比电极为Ag/AgCl参比电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对电极为Pt对电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密封片通过环氧树脂与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密封连接,外 界光源透过光照窗处的密封片对半导体催化材料施加光照,以实现光催化反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反应器主体材质为玻璃。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旋盖材质为聚四氟乙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旋盖材质为聚四氟乙烯,旋盖上的液相取样口处的拧紧螺 栓材质为聚醚醚酮(PEEK)。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的二通阀和三通阀均为电磁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真空压力表为量程-100kPa----0kPa,精度为2级的数显压力 计。
    上述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的使用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1,将反应电解液倒入反应器中,将对电极、参比电极和工作电极分别与第一电 极柱、第二电极柱和第三电极柱连接,将旋盖与反应器通过螺纹连接密封并使对电极、 参比电极和工作电极浸没在反应电解液液面以下,旋紧旋盖并密封;
    步骤2,将左旋盖的进气口通过三通与第一循环出气口和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一出气 口密闭相连通,右旋盖的进气口通过三通与第二循环出气口和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二出 气口密闭相连通,将二氧化碳气体导入管分别通过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一出气口和二氧 化碳提供装置第二出气口分别插入两个旋盖中并深入到反应电解液液面以下,打开第一 二通阀、第二二通阀、第三二通阀和三通阀,利用真空泵对对整个体系内抽真空处理, 并通过真空压力表检测体系内真空度;
    步骤3,关闭三通阀的第二阀口,向反应电解液中鼓泡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以使反应 电解液达到饱和二氧化碳状态并排除体系内的空气,停止通入二氧化碳;
    步骤4,利用外界光源通过光照窗口对反应电解液进行照射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施加 偏压进行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同时保持第一、第二和第三二通阀的打开状态和 三通阀的第一和第二阀口的导通状态,利用循环泵将左右两个半反应器主体中产生的气 体进行混合均匀,以使气相色谱定量管中气体样品混合均匀;
    步骤5,保持第一二通阀的打开状态,关闭第二和第三二通阀利用气相色谱进行气体 产物检测;
    步骤6,待气相色谱检测完毕后,保持第一二通阀的打开状态和第二二通阀的关闭状 态,打开第三二通阀,关闭三通阀的第三阀口,打开三通阀的第一和第二阀口,利用真 空泵将气相色谱定量管中残留气体抽走后,关闭三通阀的第二阀口,打开三通阀的第一 和第三阀口,打开第二二通阀并保持第一二通阀和第三二通阀的打开状态,再利用循环 泵将左右两个半反应器主体中产生的气体进行混合均匀,以使气相色谱定量管中气体样 品混合均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使用氙灯光源提供强度为100mW/cm2的AM 1.5光源进行照 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施加0.14V vs.Ag/AgCl的偏压。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对电极为Pt对电极;所述参比电极为Ag/AgCl参比 电极;所述工作电极为在导电玻璃上的TiO2纳米棒材料。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反应电解液为100mL的0.5M KHCO3水溶液。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气相色谱定量管中残留气体主要是指在进行气相色谱检测时, 使用的载气和气体产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气相色谱载气为氩气,载气流速为15mL/min,所使用的色 谱柱为TDX-01和5A分子筛色谱柱。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反应持续进行过程中,通过重复步骤4—6进行气体产物的分 析检测,以实现对气体产物的时时监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同时提供外加电压和光照条件,利用密封片的良好透过性, 适用于紫外、可见和近红外光的光电化学反应,结构简单,系统体积小巧,实施方便, 同时可方便的与气体检测系统连接,便于快速准确进行气体定量分析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的反应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的旋盖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的旋盖俯视效果图,
    图4是本发明中的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的气体定量分析检测系统,
    图6是本发明中的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1-1为左半反应器主体,1-2为右半反应器主体,2-1为左半反应器瓶口内螺纹, 2-2为右半反应器瓶口内螺纹,3-1为左半反应器连通通道,3-2为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 4为光照窗口,5为密封片,6—1为左旋盖,6-2为右旋盖,7-1为第一电极柱,7-2为第 二电极柱,7-3为第三电极柱,8-1为拧紧螺栓,8—2为液相取样孔,9-1为进气口,9-2 为出气口,10为旋盖外螺纹,11为外界光源,12为工作电极,13为参比电极,14为质 子交换膜,15为对电极,16-1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16-2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17为真 空压力表,18-1为第一二通阀,18-2为第二二通阀,18-3为第三二通阀,19为三通阀, 20为气相色谱,21为气相色谱定量管,22为循环泵,23为真空泵,24-1为第一循环出 气口,24-2为第二循环出气口,25-1为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一出气口,25-2为二氧化碳 提供装置第二出气口,26为第四二通阀,27为二氧化碳储气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结合附图1—6所示,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包括:光电催化二 氧化碳还原反应装置、二氧化碳提供装置和气体定量分析检测系统。
    所述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器主体、夹紧装置、旋盖和密封 片;所述反应器主体由左半反应器主体1-1和右半反应器主体1-2组成,右半反应器主体 的一侧侧壁设置光照窗口4并在光照窗口外侧设置密封片5,右半反应器主体的一侧侧壁 设置有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3-2,且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和光照窗口同轴设置在右半反应 器主体的两侧;在左半反应器主体的侧壁上且与于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相等高度的位置 上设置有左半反应器连通通道3-1,左半反应器连通通道和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的直径相 等,且左半反应器连通通道和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通过夹紧装置进行密闭对接(附图中 未标出,例如采用不锈钢夹子)密闭对接,在左半反应器连通通道和右半反应器连通通 道的密闭对接处设置质子交换膜14,左半反应器主体的顶端设置有左半反应器瓶口内螺 纹2-1,右半反应器主体的顶端设置有右半反应器瓶口内螺纹2-2;
    所述旋盖分为两个结构大体相同的左旋盖6-1和右旋盖6-2,两个旋盖的下部侧壁均 设置有旋盖外螺纹10,左旋盖和右旋盖分别通过螺纹配合与左半反应器主体和右半反应 器主体密封连接,两个旋盖上部侧壁均设置有进气口9-1和出气口9-2,出气口用于连接 气体检测装置,每个旋盖上设置有一个贯通旋盖的液相取样孔8-2,并在液相取样孔中设 置拧紧螺栓8-1,以通过拧紧螺栓实现密封;右旋盖顶端设置有第一电极柱7-1和第二电 极柱7-2,左旋盖顶端设置有第三电极柱7-3,且第一电极柱、第二电极柱和第三电极柱 分别贯穿各自旋盖并与旋盖密封接触,三个电极柱与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连接, 并为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连接提供偏压;工作电极12与右旋盖的第二电极柱相 连,参比电极13与右旋盖的第一电极柱相连,对电极15与左旋盖的第三电极柱相连。
    所述气体定量分析检测系统,包括: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 第一循环出气口,第二循环出气口,气相色谱,真空压力表,循环泵,真空泵;所述检 测系统第一进气口16-1和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16-2分别与两个旋盖的出气口密封相连, 所述气相色谱20设置有气相色谱定量管21;所述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和检测系统第二进 气口通过输气管与气相色谱的气相色谱定量管的进气口相连,气相色谱定量管的出气口 通过输气管与三通阀19的第一阀口相连,三通阀的第二阀口通过输气管与真空泵23相 连,三通阀的第三阀口通过输气管与循环泵22相连,循环泵通过输气管分别与第一循环 出气口24-1和第二循环出气口24-2,第一循环出气口和第二循环出气口分别与两个旋盖 的进气口密封相连;在检测系统第一进气口、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与气相色谱定量管进 气口相连的输气管上并联真空压力表17,用来监测反应体系内的气体压力;在检测系统 第一进气口、检测系统第二进气口与真空压力表相连的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一二通阀18-1; 在真空压力表与气相色谱定量管的进气口相连的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二二通阀18-2;在气 相色谱定量管的出气口与三通阀相连的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三二通阀18-3。
    所述二氧化碳提供装置,包括:二氧化碳储气罐、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一出气口和 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二出气口。所述二氧化碳储气罐27通过输气管与二氧化碳提供装置 第一出气口25-2和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二出气口25-2相联通,且在其输气管上设置有第 四二通阀26,用于控制二氧化碳储气罐与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一出气口和二氧化碳提供 装置第二出气口之间的导通与关闭;
    左旋盖的进气口通过三通(附图中未标出)与第一循环出气口24-1和二氧化碳提供 装置第一出气口25-1密闭相连通,右旋盖的进气口通过三通(附图中未标出)与第二循 环出气口24-2和二氧化碳提供装置第二出气口25-2密闭相连通,二氧化碳提供装置通过 三通向旋盖的进气口插入气体导管,从而向反应器主体内电解液中鼓泡通入反应原料气 体CO2,循环泵通过循环出气口使整个体系内的气体在系统中循环流动,达到充分混合 均匀的目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质子交换膜为Nafion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密封片与光照窗口密封设置,且密封片选择透明材质,例 如玻璃材质或者石英材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电极柱、第二电极柱和第三电极柱为铜电极柱。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参比电极为Ag/AgCl参比电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对电极为Pt对电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密封片通过环氧树脂与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密封连接,外 界光源11透过光照窗处的密封片对半导体催化材料施加光照,以实现光催化反应。
    在进行使用时,先在左半反应器连通通道和右半反应器连通通道中间加入质子交换 膜14,然后用不锈钢夹子将其密闭对接固定,随后将100mL的0.5M KHCO3水溶液倒入 左右反应器中,并且将生长在FTO导电玻璃上的TiO2纳米棒材料(依照文献Fengli Su, Jinlong Gong,Nanoscale,2013,5,9001进行制备)作为工作电极12与右半反应器主体的 旋盖上的第二电极柱相连接,将Ag/AgCl参比电极13与右半反应器主体的旋盖上的第一 电极柱相连接,将Pt对电极15与左半反应器主体的旋盖上的第三电极柱相连接。
    将两根CO2气体导入管(图中未标出)从进气口分别插入两个旋盖中,并将CO2气 体导入管深入到反应液液面以下,并将两个旋盖分别与左半反应器主体和左半反应器主 体密封连接,再将进气口与CO2进气系统连接密封。左半反应器主体和左半反应器主体 通过各自的出气口分别与气相色谱检测系统密闭连接。在反应进行之前,先向左半反应 器主体和左半反应器主体内的反应液内鼓泡通入CO2气体一定时间,使电解液达到饱和 CO2以及排除体系内的空气,以避免氧氮的影响,随后停止通入CO2。然后,使用氙灯 作为外界光源提供强度为100mW/cm2的AM 1.5光源进行照射,并且利用电化学工作站 施加0.14Vvs.Ag/AgCl的偏压开始进行反应。
    在反应的过程中,每隔一个小时利用气相色谱检测系统进行一次产物气体的分析检 测。反应过程中外界光源透过光照窗处的石英片(本实施例中选用石英片作为密封片, 与玻璃相比,石英片可以减少玻璃对入射光的过滤作用,能够更好地促进反应进行)照 射到工作电极表面,同时外界施加的电压通过旋盖上的铜柱电极传导至工作电极,促进 反应的进行。反应过程中可打开微量气体循环泵,使体系内的气体在系统中循环流动达 到充分混合均匀的目的,反应一定时间之后可通过气相色谱检测系统对产物气体进行定 量分析检测,液相产物的检测则通过液相取样口进行取样检测。
    由于质子交换膜隔开左右两侧液体,并保持密封,其为体系提供氢离子,即允许氢 离子来回移动,并阻止其他相关物质的来回移动,在光照的一侧,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 应,在这一侧生成氧气,氢离子通过设置在中间的Nafion膜进入另一侧,在通入二氧化 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CO、CH4(g)、CH3OH、HCOOH(l)等。气相中主要 定量分析检测CO(一氧化碳)和CH4(甲烷),液相中主要定量分析检测CH3OH(甲 醇)和HCOOH(甲酸)。经过5个小时的反应,可以检测出每个小时CO和CH4以及 CH3OH的产量(累积量)如下表所示:

    以上对本发明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核心的情况下, 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 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关 键  词:
    光电 催化 二氧化碳 还原 反应 分析 检测 系统 及其 使用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分析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60616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