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药剂科中药比例配药天平秤.pdf

  • 上传人:b***
  • 文档编号:4605811
  • 上传时间:2018-10-22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347.78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756335.6

    申请日:

    2014.12.11

    公开号:

    CN104568085A

    公开日:

    2015.04.2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1G 1/24申请日:20141211|||公开

    IPC分类号:

    G01G1/24

    主分类号:

    G01G1/24

    申请人:

    孟红琳

    发明人:

    孟红琳

    地址:

    264404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泽库镇泽库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药剂科中药比例配药天平秤,涉及药剂科用配药器材技术领域。包括水平设置的基座、立柱、横梁,立柱垂直安装在基座上;横梁置于立柱顶端的通槽内;横梁在长度方向的左端部与中心之间垂直固定有支撑棱柱;支撑棱柱的两端部分别搭在通槽两侧壁的通孔中;在支撑棱柱的上方,横梁上垂直固定有竖直向上的平衡指针;立柱的顶部固定有与平衡指针配合的分度盘;横梁的左端固定安装有标定托盘;横梁的右端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托盘;在支撑棱柱的右部横梁上设置有刻度线。本发明能够仅按照中药配方的比例就能量取各类药材,称量速度快、结构稳固可靠、简化了中药配制的过程,减少了中药总重量对中药配制的限制。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药剂科中药比例配药天平秤,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基座(1)、立柱(2)、横梁(3),立柱(2)垂直安装在基座(1)上;横梁(3)置于立柱(2)顶端的通槽(4)内;横梁(3)在长度方向的左端部与中心之间垂直固定有支撑棱柱(5);支撑棱柱(5)的两端部分别搭在通槽(4)两侧壁的通孔(6)中;在支撑棱柱(5)的上方,横梁(3)上垂直固定有竖直向上的平衡指针(7);立柱(2)的顶部固定有与平衡指针(7)配合的分度盘(8);横梁(3)的左端固定安装有标定托盘(9);横梁(3)的右端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托盘(10);在支撑棱柱(5)的右部横梁(3)上设置有刻度线(1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剂科中药比例配药天平秤,其特征在于:在横梁(3)的下方,立柱(2)上还固定有U型限位支撑杆(12);U型限位支撑杆(12)的两端分别固定有长度与横梁(3)两侧的长度配合的水平限位板(13)。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剂科中药比例配药天平秤,其特征在于:立柱(2)的下端安装在水平设置的台秤(13)上;台秤(13)的下端固定在基座(1)上。

    说明书

    药剂科中药比例配药天平秤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药剂科用配药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按比例称量中药药方的天平秤。
    背景技术
    中药配方涉及到的药材种类广泛,配制中药配方时各类药材要按照一定比例取用,目前医院药剂科以及诊所配制中药的方式是以各类药材的重量来量取的,但中药配方的关键并不是每类药材的重量,而是各类药材之间的比例(也称份数),按照各类药材之间的比例配制出中药后,按照患者的病情取用配制好的中药配方即可。目前,医院药剂科或者诊所配制中药的方法是先按照配方的比例算出各类药材的重量,然后再逐个按照各自的重量取用药材,这种方法的缺点是:
    1、必须通过称重量的方式进行各类药材的配比;当中药配方的用量不确定时,不能够及时按照比例快速配制出中药配方。
    2、计算量大,每次配制需要将所有药物的重量根据比例全部计算出来。
    3、称量速度慢,称量每种药材都需要按照重量加减砝码或者移动秤砣。
    综上所述,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仅按照中药配方的比例就能量取各类药材的称量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药剂科中药比例配药天平秤,它能够仅按照中药配方的比例就能量取各类药材,称量速度快、结构稳固可靠、简化了中药配制的过程,减少了中药总重量对中药配制的限制。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药剂科中药比例配药天平秤,包括水平设置的基座、立柱、横梁,立柱垂直安装在基座上;横梁置于立柱顶端的通槽内;横梁在长度方向的左端部与中心之间垂直固定有支撑棱柱;支撑棱柱的两端部分别搭在通槽两侧壁的通孔中;在支撑棱柱的上方,横梁上垂直固定有竖直向上的平衡指针;立柱的顶部固定有与平衡指针配合的分度盘;横梁的左端固定安装有标定托盘;横梁的右端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托盘;在支撑棱柱的右部横梁上设置有刻度线。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药剂科中药比例配药天平秤的在横梁的下方,立柱上还固定有U型限位支撑杆;U型限位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有长度与横梁两侧的长度配合的水平限位板。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药剂科中药比例配药天平秤的立柱的下端安装在水平设置的台秤上;台秤的下端固定在基座上。
    与传统的中药配制称量装置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利用杠杆平衡的基本原理,以标定托盘内的药材作为参考,以该药材与其他药材的比例来量取其他药材,横梁上设置的刻度线按照重量比标定的,移动托盘滑动至相应比例的刻度线后,向移动托盘中放入与标定托盘内的药材呈对应比例的另一种药材,使平衡指针平衡即可。
    2、U型限位支撑杆以及水平限位板位于横梁下方,可以防止横梁不平衡时过渡倾斜,导致药材洒出秤盘,实用性强。
    3、立柱安装于台秤上,可以称量出在标定托盘内的药材,可以根据标定托盘内作为参考的药材重量计算出中药总重量。
    综上所述,本发明当中药配方的总用量不确定时,能够仅按照中药配方的比例就能量取各类药材;另外使用本发明时计算量小,仅需称量标定托盘内作为参考的药材就能按照比例将所有药材全部称量出来;最后,本发明的称量速度块,称量每种药材时仅需要将移动托盘移动至对应的刻度线处即可,不需要按照重量加减砝码或者移动秤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2、立柱;3、横梁;4、通槽;5、支撑棱柱;6、通孔;7、平衡指针;8、分度盘;9、标定托盘;10、滑动托盘;11、刻度线;12、U型限位支撑杆;13、水平限位板;14、台秤;15、滑块;16、观察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所示,药剂科中药比例配药天平秤,包括水平设置的基座1、立柱2、横梁3,立柱2的下端安装在水平设置的台秤13上;台秤13的下端固定在基座1上;横梁3置于立柱2顶端的通槽4内;横梁3在长度方向的左端部与中心之间垂直固定有支撑棱柱5;支撑棱柱5的两端部分别搭在通槽4两侧壁的通孔6中;在支撑棱柱5的上方,横梁3上垂直固定有竖直向上的平衡指针7;立柱2的顶部固定有与平衡指针7配合的分度盘8;横梁3的左端固定安装有标定托盘9;横梁3的右端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托盘10;在支撑棱柱5的右部横梁3上设置有刻度线11;在横梁3的下方,立柱2上还固定有U型限位支撑杆12;U型限位支撑杆12的两端分别固定有长度与横梁3两侧的长度配合的水平限位板13。
    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保持基座1水平放置在桌面或其他平台上,然后选择中药配方中的一味药材(参考药材)放置在标定托盘9内,然后再选择配方中的另一味药材(待测药材),根据待测药材与参考药材的比例移动滑动托盘10,使滑动托盘10下部的滑块15滑至对应比例的刻度线11处,并且保持从滑块15的观察孔处可以观察到该处刻度线11。此时横梁3处于向倾斜状态,标定托盘9搭在水平限位板13上。向滑动托盘10内放入待测药材,横梁3的倾斜角度渐渐变小,当平衡指针7指向分度盘8的中部刻线或者往复摆动的幅度相同时停止放入待测药材。此时,得到的待测药材与参考药材的重量比即为与刻度线11所标定的比例相同。
    值得指出的是,本发明中,由于横梁3及滑动托盘10本身都具有一定重量,所以刻度线11的比例增量和间距增量不是反比关系,所以刻度线11的标定是根据实际的重量比例效验测得的,而不是均匀分布在横梁3上的。刻度线11的上部可以根据实际效验测得的比例标注出相应的比例值。
    当需要测量中药配方的总重量时,按照各味药材的配比计算出参考药材的重量,然后首先将参考药材放入标定托盘9内,然后借助台秤14测取出相应的重量,然后在根据参考药材按比例测取待测药材即可。

    关 键  词:
    药剂 中药 比例 配药 天平秤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药剂科中药比例配药天平秤.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60581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