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是关于玻璃的表面处理方法,特别是板玻璃表面网络间隙离子均齐分布的处理,及其专用装置。 为了提高玻璃表面的抗风化性能,国内外常采用水洗、酸洗,SO2气体熏、涂保护膜,撒粉、夹纸等措施,这些措施不仅增加了产品成本,污染严重,而且不能从本质上改善玻璃板的质量。
苏联专利504721和525628介绍用电化学方法处理浮法玻璃上表面,获得了彩色电浮法玻璃,和上表面抗风化程度较好的板玻璃。但该方法由于玻璃板上表面接触正极、下表面接触负极,玻璃板在直流电场作用下,上表面的正离子,特别是易与水蒸汽反应的,使玻璃板风化的钠离子必然会沿电场作用的方向,由上表面向下表面迁移,使正离子在下表面富集,结果,虽然玻璃上表面抗风化程度提高了,但下表面抗风化程度却降低了。
本发明的目的,是从本质上提高板玻璃的质量,使板玻璃的上下表面抗风化性能均得到提高,其他性能也得到改善。
本发明是用静电场的方法,设置一个环形正电极板,玻璃带上下表面不与电极板接触,而与电极板间保持一定的距离,玻璃带在环形电极中间通过。环形电极板的面积和电极与玻璃板间的距离,是根据被处理的玻璃带需要提高抗风化程度的等级而调整的。也就是说,当玻璃板的抗风化程度较差时,则电极板的面积要加大,且电极板与玻璃板间距要缩小,一般为10~20mm,也可在不改变电极板的面积和电极板与玻璃板间距的条件下,增加所用直流电源的电压来实现,电极板上下面积可相同,也可不相同,一般为0.1~1.0m2也是根据被处理的玻璃带需要提高抗风化程度的等级而制做的。浮法玻璃一般是上表面抗风化程度较差,而下表面抗风化程度较好,所以上电极板可宽些,下电极可窄些。电极板的材料是金属的,表面光滑平整,以保证充进正的面电荷均匀分布,用直流电源向环形电极板充正电荷、直流电流的功率是每处理0.01m2面积的玻璃,需6W的功率,依据中国洛阳浮法玻璃,环形电极安装的位置,取决于玻璃板的粘度,也就是使玻璃上下表面的正离子(Na+)从玻璃的表面层,亚表面层向内部做微程迁移的适宜温度,一般硅酸盐玻璃可采用500~600℃附近的位置。直流电源的电压为1000~3000V,处理时间1分钟以下。
本发明的优点是,玻璃板在环形正的静电场作用下,上下表面的正离子,特别是迁移速度快,又易与水蒸汽反应的,使玻璃板风化的钠离子(Na+),在满足它迁移的温度条件下能均匀的向玻璃板内部进行定向的,微程的迁移,获得抗风化性能较好的板玻璃。同时,玻璃板在均匀静电场作用下,硅酸盐玻璃网络结构间隙的Ca++、Mg++二价正离子能实现均齐的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因熔化质量不好,产生板玻璃质量较差的缺陷。本发明无污染,设备简单,投资少,成本低,可应用在浮法工艺,垂直引上法工艺,平拉工艺、压延工艺等平板类玻璃工艺上。处理后的玻璃抗风化程度大大提高,(二倍以上),玻璃表面组成的均齐现象也大大提高,由于组分的均齐化,大大提高了板玻璃的质量,其透光度、硬度、强度、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等都明显提高。
在浮法玻璃生产线上使用时,环形电极安装在退火窑进口端的第一、二道辊子之间,这里温度一般为550~600℃,浮法玻璃上表面结构疏松,抗风化性差,下表面结构致密,有锡的渗透及钙的富集,抗风化性好,环形电极上表面的面积要比下表面的面积大一倍。环形电极安装灵活,遇到生产中出了事故时,可以随时移出,环形电极周围要做好绝缘防护。
浮法生产结合图一加以说明,1、2为环形电极,1在玻璃带的上表面,要宽些,2在玻璃带的下表面,要窄些,1、2之间在玻璃板两侧用导体相连后,接在直流电源的正极上,直流电源的负极接在托玻璃带的活动辊子上后接地,环形电极板用螺钉4固定在退火窑5上,可以移动、玻璃带3在环形电极中间通过,8为锡槽、7为活动辊台的辊子,6为退火窑托玻璃带的活动辊子。
在垂直引上生产中如图2所示,环形电极安装在玻璃冷却温度500~600℃之间的位置,或成型室的高温区。
实施例:用铸铁或钢材制成的电极,充以直流正的面电荷,电压2500V,温度550℃,浮法玻璃厚3mm,处理时间一分钟以下,环形电极上下面间距14mm,经处理后的玻璃上下表面均不发霉,而未经处理的玻璃2天后出现霉点,4天后出现彩虹和连成片的霉斑。
(发霉试验方法:在空气相对湿度为85%。温度85℃下,经4天、6天、8天、10天、12天的强化风化处理后,观察玻璃表面出现霉点、霉斑、彩虹情况)。
附图说明:
图一:在浮法玻璃带上安装的环形电极板的纵剖面图
1-在玻璃带上表面的环形电极。
2-在玻璃带下表面的环形电极。
3-玻璃带
4-螺钉。
5-退火窑。
6-退火窑托玻璃带的活动辊子。
7-活动辊台的辊子。
8-锡槽。
图二:在垂直引上法生产中环形电极的安装示意图。
1-玻璃板
2-环形电极
3-槽子砖
4-玻璃板边
5-玻璃板根
6-玻璃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