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和基板间的间隙有关的液晶显示装置.pdf

  • 上传人:a1
  • 文档编号:4582401
  • 上传时间:2018-10-21
  • 格式:PDF
  • 页数:14
  • 大小:645.33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33056.8

    申请日:

    2003.07.23

    公开号:

    CN1477430A

    公开日:

    2004.02.2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G02F 1/1345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S.桑德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欧南欧维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英国伦敦变更后权利人:美国华盛顿登记生效日:20110808|||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G02F 1/1345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变更后权利人:S.桑德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日本东京都变更后权利人:英国伦敦登记生效日:20110214|||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G02F1/1345; G02F1/13

    主分类号:

    G02F1/1345; G02F1/13

    申请人: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发明人:

    三木康弘; 舛本好史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2.07.24 JP 2002-215698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李香兰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避免显示不稳定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夹持着液晶层相对设置的一方以及另一方的基板,在各基板的液晶层侧的各面相互交叉地设置透明电极(15、25),在一方的基板上设置有连接于透明电极(15)的引出线(6),透明电极(15)的一端部(15a)重叠在引出线(6)上形成层叠部(45),在另一方的基板上,透明电极(15)与引出线(6)的连接部分相对的位置设置调整间隙的透明空电极(46),透明空电极(46)避免在与所述层叠部相对的位置上形成。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夹持着液晶层具有间隙相 对设置的一方以及另一方的基板,在所述一方以及另一方的基板的液晶 层侧的各面相互交叉地设置有一方以及另一方的透明电极,在所述一方 的基板上设置有连接于所述一方的透明电极的金属制的引出线,所述一 方的透明电极的一端部重叠在所述引出线上形成层叠部,在所述另一方 的基板上,与所述一方的透明电极与所述引出线的连接部分相对的位置 设置调整所述间隙的透明空电极, 所述透明空电极避免在与所述层叠部相对的位置上形成。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方的 透明电极的一端部之间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所述透明空电极的一部分。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方的透 明电极的宽度比所述引出线的宽度设定得宽。

    说明书


    和基板间的间隙有关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尤其是涉及在透明电极的一端部近旁的基板间的间隙进行调整的技术。背景技术

        为了对应最近电子设备的小型化、低价格化的趋势,将STN型(超扭曲向列相Super-Twisted Nematic)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IC由两片合成一片使用。即,将以往分别连接在公共侧以及扇形侧的各透明电极的两个驱动IC集中到面板的一个侧面,将这两个驱动IC变换成一个驱动IC进行驱动。

        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比如在夹持这液晶层并且具有规定的间隙(液晶单元间隙)相对的一对基板之中地一方设置金属引出线,将一部分引出线连接到扇形侧的透明电极的一端部并且通过导电封装树脂将剩下的引出线从一方的基板渡过另一方的基板连接到公共侧的透明电极,进而实现与各引出线与驱动IC的连接。

        而,所述间隙由为了定向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而在各透明电极上形成的定向膜之间的距离来决定,通常的液晶显示装置上设定为4~6μm左右。STN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间隙的标准离差,对显示的不稳定有很大影响,必须控制间隙的精度在±10nm范围内。

        这个间隙的控制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是不言而喻的,在透明电极的一端部近旁那样的周边区域也必须进行精确地控制。因此,以往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另一方的基板侧,设置与透明电极的一端部相对的透明空电极,使所述的一端部上的间隙与显示区域的间隙一致那样地进行调整。

        但是,所述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确实进行引出线与扇形侧的透明电极的连接,在引出线上层叠扇形侧的透明电极的一端部。因此,这个一端部的间隙比透明电极的其他部分的间隙要小。这个样子如图7所示,图7是以往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扇形侧的透明电极的一端部近旁的剖面模式图。在图7中,符号130是液晶层,符号106是延伸到图7的近前侧的引出线,符号115a是层叠在引出线106上的扇形侧的透明电极115的一端部,符号114是包含平坦化膜的定向膜,符号110是一方的基板,符号145是用于调整间隙量而设置的透明空电极,符号126是定向膜,符号120是另一方的基板。透明空电极145除了不连接引出线这一点,其他与图中未示的公共侧的透明电极基本形状一样,与公共侧的透明电极基本并行地形成,与扇形侧的透明电极115呈交叉的关系。

        如果具体地表示所述各构成部件的厚度,扇形侧的透明电极115的2厚度0.23μm左右,引出线106的厚度0.1~0.3μm左右,由此将一端部115a与引出线106重叠部分的厚度0.33~0.53μm,成一端部115a突出到液晶层130侧的构造。

        因此,扇形侧的透明电极的一端部115a的间隙de只比其他部分的间隙d0要小引出线106的厚度的部分(100~300nm左右),这比所述间隙精度(±10nm)要大。

        因此,特别是在STN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周边区域的间隙精度的低下会影响到显示区域,在显示区域会发生显示不稳。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所述问题,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会产生显示不稳的液晶显示装置。

        为了实现所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构成。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夹持着液晶层具有间隙相对设置的一方以及另一方的基板,在所述一方以及另一方的基板的液晶层侧的各面相互交叉地设置有一方以及另一方的透明电极,在所述一方的基板上设置有连接于所述一方的透明电极的金属制的引出线,所述一方的透明电极的一端部重叠在所述引出线上形成层叠部,在所述另一方的基板上,与所述一方的透明电极与所述引出线的连接部分相对的位置设置调整所述间隙的透明空电极,所述透明空电极避免在与所述层叠部相对的位置上形成。

        由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设置有调整间隙的透明空电极,由于这个透明空电极避免在与所述层叠部相对的位置形成,因此层叠部的间隙与其他部分的间隙基本上相同地设定,因此可以防止液晶显示装置发生显示不稳。

        而且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是先前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方的透明电极的一端部之间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所述透明空电极的一部分。

        由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在透明电极的一端部之间设置有所述透明空电极的一部分,由于一端部之间的间隙与其他部分的间隙基本上相同地设定,因此可以防止液晶显示装置发生显示不稳。

        进而,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是先前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最好所述一方的透明电极的宽度比所述引出线的宽度更宽地设定。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包含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端部的部分剖面构造的模式图。

        图3是构成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方基板的俯视图。

        图4是构成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方基板的俯视图。

        图5是从另一方基板侧观看透明电极和引出电极的连接部分的透过俯视图。

        图6是对应图5的DD’线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以往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中:1-液晶显示装置,1a-显示面,6-引出线,10-第1基板(一方的基板),10a-端子部(基板的任意一方的液晶层侧的面),15-透明电极(一方的透明电极),15a-透明电极的一端部,20-第2基板(另一方的基板),25-透明电极(另一方的透明电极),30-液晶层,40-各向异性导电密封树脂,45-层叠部,46-透明空电极,46a-透明空电极的一部分,de/d0-间隙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单纯的矩阵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表示包含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端部的部分剖面构造的模式图,而,图3表示构成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方基板的俯视图,图4表示构成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方基板的俯视图。

        如图1~图4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具备夹持液晶层30、留有一定的间隙相对设置的第1基板(一方的基板)10和第2的基板(另一方的基板)20而构成,在各基板10、20的液晶层30侧的面上分别设置有一方的透明电极15以及另一方的透明电极25。而且,在第2基板20上,与另一方得透明电极25基本平行地设置有透明空电极46。

        而且,在各基板10、20之间,环状地形成包含导电粒子的树脂(各向异性导电树脂)10,由于液晶层30配置在这个各向异性导电密封材料40的内侧,被夹持在各基板10、20之间。

        如图1以及图2所示那样,在第1基板10(一方的基板)的液晶层30侧,顺序地层叠形成用于驱动液晶层向图中的Y方向延续存在的透明电极15(一方的透明电极)、为了平坦化的外罩膜14、为了控制构成液晶层30的液晶分子的定向的定向膜16。而且,在第2基板(另一方的基板)20的液晶层30侧,顺序地层叠形成反射体37、用于进行彩色显示的彩色过滤器13、覆盖反射体37进行保护的同时由反射体37、彩色过滤器13将凹凸平坦化的外罩膜24、用于驱动液晶层30的沿图中X方向延伸存在的透明电极25(另一方的透明电极)、为了控制构成液晶层30的液晶分子的定向的定向膜26。

        而,反射体37是由有机膜11和在这个有机膜11上形成的金属反射膜12形成的。

        进而,在第2基板20的液晶层30侧的相反侧,设置有相位差板17与偏光板18,在第1基板10的液晶层30侧的相反侧,以这个顺序层叠着相位差板27与偏光板28。偏光板28的外侧面成为显示面1a。而在偏光板18的外侧配置有在液晶显示装置1中用于进行透过显示的光源的后背灯5。

        透明电极15、25,是多个整列形成的由ITO(Indium Tin Oxide)等的透明导电膜构成的长方形的平面形状的东西,与驱动IC50逐个地连接,为了驱动构成液晶层30的液晶分子而形成。而,透明电极15、25相互朝向平面看直角那样地配置,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1为无源矩阵型。

        如图1所示那样,第2基板20的宽方向(图中X方向)的长度与第1基板10的宽方向(图中X方向)的长度一样,而第2基板20的纵方向(图中Y方向)的长度比第1基板10的纵方向(图中Y方向)的长度要短。因此,当各基板10、20重合时,第1基板10的液晶层30侧的面的一部分(端子部)10a被露出来。在这个端子部10a上安装驱动IC50。

        而如图1以及图3所示那样,在第1基板10上,将一方的透明电极15引出到端子部10a,形成金属制的引出线6。引出线6的一端侧连接到透明电极15上,另一端侧连接驱动IC50。引出线6由Cr、Al等金属材料构成。

        其次如图1以及图4所示那样,在第2基板20上沿图示X方向形成另一方的透明电极。这个透明电极25的一端25a一直延长到位于定向膜26的形成区域的外侧的各向异性导电密封树脂40的位置。而如图3所示那样,在第1基板10上,形成别的金属制的引出线7。这个引出线7由Cr、Al等金属材料构成,其一端侧连接驱动程序IC50,在由各向异性导电树脂40包围的内部中,沿着基本Y方向延伸存在,途中弯向图中X方向的相反方向,进而其前端(另一端7b)与各向异性导电树脂40交叉。然后,第1、第2基板10、20夹持液晶层30进行贴合时,透明电极25的一端25a与引出线7的另一端7b是相互重叠那样地配置。

        而,当基板10、20之间进行贴合之际,透明电极25的一端25a和引出线7的另一端7b由各向异性导电树脂40电连接。各向异性导电树脂40由金属等组成的导电性粒子和粘合剂树脂构成,当各基板10、20贴合之际在一端25a与另一端7b之间夹持着树脂内的导电粒子,因此透明电极25与引出线7可以电连接。

        这样,通过各向异性导电树脂40,位于第2基板20侧的透明电极25和位于第1基板10侧的引出线7连接,通过引出线7透明电极25可以引出到第1基板10的一侧面侧,由此,驱动IC50可以合并为一个。

        其次,如图1以及图4所示那样,在第2基板20上沿着X方向形成透明电极空46。这个透明电极空46与另一方的透明电极25同样由ITO形成,而且与透明电极25基本同样的厚度、与透明电极25基本平行地形成。而且,透明空电极46不与各向异性导电树脂40连接,在各向异性导电树脂40的内侧的区域形成。因此,透明空电极46处于电绝缘的状态。

        而且,如图1、图3以及图4所示那样,透明空电极46在基板10、20之间进行贴合之际,在相对于基板10侧的透明电极25以及引出线6的连接部分的位置形成。

        其次,图5表示的是液晶显示装置1的主要部分。图5是从第2基板20侧观看透明电极15和引出线6的连接部分的透过俯视图。而在图6中,表示对应图5的DD’线的剖面图。

        而,图5是从第2基板20侧观看的透过俯视图,因此第2基板20侧的透明电极25以及透明空电极46有二点锁线表示。

        如图5所示那样,在透明电极15上连接着引出线6。透明电极15比引出线6的宽度要宽地形成,其一端部15a重叠在引出线6的上面形成层叠部45。

        层叠部45的厚度是透明电极15以及引出线6的厚度的合计。比如,透明电极15的厚度是0.18~0.28μm左右,引出线6的厚度是1~0.3μm左右时,层叠不45的厚度就是0.28~0.58μm左右。

        而且,如图5所示那样,透明空电极46避开与第1基板10的层叠不45相对的位置形成。即,透明空电极46在没有形成透明电极15的区域(图5中靠左)与其他的透明电极25基本同样的宽度形成,在形成透明电极15的区域(图5的中央靠右),比其他的透明电极25的宽度窄地形成。因此,在形成透明电极15的区域,透明空电极46只与引出线6交叉,而不与透明电极15…交叉。而且如图5以及图6所示那样,在第2基板20侧设置有岛状的透明空电极的一部分46a。这个透明空电极46a位于相对于透明电极的一端部15a彼此之间的区域,其厚度为0.18~0.28μm左右。

        由所述的构成,如图6所示那样,层叠部45的间隙de与透明电极15彼此之间的间隙d0基本大小相同。

        即,包含岛状的一部分46a的透明空电极46避免层叠部而形成,因此第2基板20侧的定向膜26的表面呈凹凸状,而由于突出在液晶层30侧的层叠部45,第1基板10侧的定向膜16的表面也呈现凹凸状,各定向膜16、26的凹凸沿着图5DD’线呈咬合状态地配置,因此定向膜16、26之间的间隙de、d0基本上是一定的。

        所以,在透明电极15的一端部15a附近的间隙基本是一定的,并且显示区域的间隙基本是同样大小,由此,可以防止显示区域的显示不稳的发生。

        而且,在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金属制的引出线6是由比ITO组成的透明电极宽度更窄地形成的,因此层叠部45中的引出线6呈完全被一端部15a覆盖的状态,由此当透明电极15形成时使用的蚀刻液不会侵入到层叠部45内部,使得层叠部45的透明电极15与引出线6可以确实地连接。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透明空电极的岛状的一部分46a。这时,虽然在透明电极15的一端部15a附近的间隙有一些标准离差,但是显示区域的间隙基本是一样的,可以防止显示区域的显示不稳的发生。

        如以上详细说明的那样,由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设置有调整间隙的透明空电极,由于这个透明空电极避免在与所述层叠部相对的位置形成,因此层叠部的间隙与其他部分的间隙基本上相同地设定,因此可以防止液晶显示装置发生显示不稳。

    关 键  词:
    基板间 间隙 有关 液晶 显示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和基板间的间隙有关的液晶显示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58240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