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像形成设备.pdf(1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31410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1.11 CN 102314109 A *CN102314109A* (21)申请号 201110093451.0 (22)申请日 2011.03.31 2010-150537 2010.06.30 JP 2011-035486 2011.02.22 JP G03G 15/00(2006.01) G03G 21/16(2006.01) (71)申请人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国爱知县名古屋市瑞穗区苗代町 15 番 1 号 (72)发明人 渡边保则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代理人。
2、 吴龙瑛 梅高强 (54) 发明名称 图像形成设备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 设备具有横向盖, 横向盖, 该横向盖为覆盖所述图 像形成设备横向侧的外盖 ; 以及连接构件, 该连 接构件具有至少一个突起, 通过该突起将所述横 向盖连接到所述连接构件上 ; 在此图像形成设备 中, 所述横向盖形成为具有内凹的手柄, 该手柄具 有开放端和闭合端、 以及位于手柄上部的至少一 个开口 ; 所述至少一个突起从所述连接构件表面 向下方突出 ; 且所述至少一个突起插入所述横向 盖的至少一个开口内以穿过所述连接构件从所述 手柄上部朝向下方突出。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
3、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10 页 CN 102314113 A1/1 页 2 1. 一种图像形成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 横向盖, 所述横向盖为覆盖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横向侧的外盖 ; 以及 连接构件, 所述连接构件具有至少一个突起, 所述横向盖通过所述突起连接到所述连 接构件上 ; 其中所述横向盖形成为具有内凹的手柄, 所述手柄具有开放端和闭合端、 以及在所述 手柄的上部上的至少一个开口 ; 所述至少一个突起从所述连接构件的表面向下突出 ; 且 所述至少一个突起插入所述横向盖的至少一个开口。
4、内, 以穿过所述连接构件并从所述 手柄的上部向下突出。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突起包括多个突起, 所述多个突起从所述连接构件的表面向下突出 ; 且 所述多个突起被设置成在所述横向盖被连接到所述连接构件时与所述手柄的开放端 平行地直线排列。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包括位于所述手柄的上部上的多个开口 ; 当所述横向盖被连接到所述连接构件时, 所述多个开口直线排列在将被所述多个突起 插入通过的位置处。 4.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突起排列成相互之间具有间隔 ; 所。
5、述间隔维持在第一数值内, 所述第一数值限制使用者的手指穿过所述多个突起而滑 落。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向盖包括第一横向盖和第二横向盖, 以便覆盖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横向侧, 所 述第一横向盖和所述第二横向盖在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中布置在彼此相对的位置 ; 且 所述第一横向盖通过形成在所述连接构件的第一端上的所述至少一个突起连接到所 述连接构件的第一端, 所述第二横向盖通过形成在所述连接构件的第二端上的所述至少一 个突起连接到所述连接构件的第二端。 6. 如权利要求 1 至 5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突起布置在距离所述内凹。
6、的手柄的最内部维持至少第二数值的间隔的 位置处, 所述第二数值的间隔允许使用者的手指置于其中。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向盖包括倾斜面和下平面, 所述倾斜面具有所述手柄, 并且所述下平面从所述 倾斜面的下端连续形成 ; 所述横向盖被安装在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中以使所述倾斜面位于向外倾斜的方位, 其中 所述倾斜面的高于所述下端的上部在所述下平面上方扩展。 8.如权利要求1至5和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 设备还包括图像读取器, 所述图像读取器布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上部中。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314109 A C。
7、N 102314113 A1/7 页 3 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手柄的图像形成设备, 可以通过该手柄来抬升和搬运该图像 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一种具有内凹手柄的图像形成设备已为人所知, 使用者可握住手柄来搬运图像形 成设备。在铸模过程中该手柄可以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的横向盖形成为一体。为了使使用 者抓牢, 较理想的是使手柄在手柄凹部内配备防滑突起。 然而, 如果在铸模过程中使突起与 横向盖形成为一体, 在将横向盖从模具中取出时, 模具会与突起干涉, 从而很难不损害突起 而将横向盖取出。 0003 当较难形成防滑突起时, 也可单独形成防滑件, 在从模具中取出。
8、横向盖后将防滑 件附接到手柄上。例如, 在日本专利临时公布 No.2005-189752 中公开了这样一种具有单独 形成的防滑件的图像形成设备。 发明内容 0004 当单独制造防滑件时, 不可避免会产生将部件安装到手柄的附加步骤, 且需要较 长时间周期来组装图像形成设备。 0005 从上述问题点出发,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 在该图像形成设备中, 能够 不产生多余的制造步骤而将防滑构件配备到手柄上。 0006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 横向 盖, 该横向盖为覆盖图像形成设备的横向侧的外盖 ; 以及连接构件, 该连接构件具有至少一 个突起, 。
9、通过该突起将横向盖连接到连接构件上。 横向盖形成为具有内凹的手柄, 该手柄具 有开放端和闭合端、 以及位于手柄上部的至少一个开口。至少一个突起从连接构件的表面 向下突出。至少一个突起插入横向盖的至少一个开口内, 以穿过连接构件从手柄上部朝向 下方突出。 0007 根据上述具有形成在连接构件中的开口的图像形成设备, 在该开口中可插入形成 在连接构件上的突起, 且该突起可以穿过手柄的上部向下突出。 因此, 使用者可以在从手柄 向下方突出的突起上钩牢他 / 她的手指, 从而通过手柄可靠地抬起图像形成设备。又, 横向 盖和连接构件通过开口和突起相互连接 ; 因此, 可以参照连接构件清晰地限定横向盖的位。
10、 置。因此, 可以通过处于正确位置的横向盖和连接构件简单地组装图像形成设备。又, 当使 用者通过手柄抬起图像形成设备时, 抬升力直接作用在突起上 ; 因此, 可以防止横向盖由于 该抬升力而向外变形, 且可以将图像形成设备中的部件稳定地保持在正确位置处。 0008 较理想的是, 至少一个突起可以包括多个突起, 该多个突起从连接构件的表面向 下突出。 , 多个突起被设置成在横向盖被连接到连接构件时与手柄的开放端平行地线性排 列。 0009 根据上述构造, 多个突起允许使用者的手指钩牢且防止手指打滑。 因此, 使用者可 说 明 书 CN 102314109 A CN 102314113 A2/7 页。
11、 4 以牢固地握在手柄上, 且可以更可靠地抬起图像形成设备。 0010 较理想的是, 至少一个开口可以包括位于手柄的上部的多个开口。当横向盖被连 接到连接构件时, 多个开口直线排列在多个突起要插入通过的位置处。 0011 根据上述构造, 对于多个突起形成有多个开口。 因此, 各开口可以形成为小于单个 开口的尺寸, 在该单个开口中可插入多个突起。 当开口形成为较小的尺寸时, 可以改进开口 的密度, 且可以防止横向盖的向外变形。 0012 较理想的是, 横向盖可以包括第一横向盖和第二横向盖, 该第一横向盖和第二横 向盖在图像形成设备中布置在彼此相对的位置, 以覆盖该图像形成设备的横向侧。第一横 向。
12、盖可以通过形成在连接构件的第一端上的至少一个突起连接到连接构件的第一端, 且第 二横向盖可以通过形成在连接构件的第二端上的至少一个突起连接到连接构件的第二端。 0013 根据上述构造, 第一横向盖和第二横向盖能够通过形成在连接构件的每侧的突起 被连接到连接构件, 从而被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中。 0014 较理想的是, 多个突起排列成相互之间具有间隔。 该间隔维持在第一数值内, 该第 一数值限制使用者的手指穿过多个突起而滑落。 0015 根据上述构造, 相邻突起之间的间隔最多设定为第一数值, 从而限制使用者手指 穿过突起而滑落 ; 因此, 可以使使用者的手指牢固地钩住突起, 而不会穿过突起滑落而从。
13、突 起脱离。 0016 较理想的是, 至少一个突起布置在距离内凹手柄的最内部保持至少第二数值的间 隔的位置处, 在该第二数值内能够放置使用者的手指。 0017 根据上述构造, 突起布置在至少离开手柄的最内部至少第二数值的位置处, 从而 能够放置使用者的手指 ; 因此, 留有容纳使用者手指的间隔, 且可以使手指更加可靠地钩住 突起以抬起图像形成设备。 0018 较理想的是, 横向盖可以包括倾斜面和下平面, 该倾斜面具有手柄, 并且下平面从 该倾斜面的下端连续地形成。 横向盖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中以使得倾斜面位于向外倾斜的 方位, 其中倾斜面的高于下端的上部在下平面上方扩展。 0019 根据上述构造。
14、, 手柄形成在横向盖的倾斜面中 ; 因此, 使用者的手指可以容易触及 到手柄中的更靠内的位置, 且可以更可靠地抬起图像形成设备。 0020 较理想的是, 该图像形成设备还可以包括图像读取器, 该图像读取器配置在图像 形成设备的上部。 0021 根据上述具有手柄的图像形成设备, 使用者可以通过手柄抬起图像形成设备且可 以防止通过图像读取器抬起图像形成设备。换言之, 可以可靠地运送具有手柄图像形成设 备。 附图说明 0022 图 1 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透视图。 0023 图 2 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侧剖视图。 0024 图 3 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
15、外侧视图。 0025 图 4A 是沿着图 3 中的线 A-A 得到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手 柄的剖视图 ; 图 4B 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手柄的分解剖视图。 说 明 书 CN 102314109 A CN 102314113 A3/7 页 5 0026 图 5 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横向盖的立体图。 0027 图 6 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 1 的顶盖的立体图和左侧局部视图。 0028 图 7 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侧盖和顶盖的分解视图。 0029 图 8 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立体图。 0030 图 9 。
1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 1 的外侧视图。 0031 图 10 是从下方看时,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侧盖和主框架的 分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叙述。在以下内容中会对图像形成设备 1 的 总体构造和手柄 9 的详细构造进行叙述。 0033 在下述说明中, 基于使用图像形成设备 1 的使用者的位置来定义关于图像形成设 备 1 的方向。也即, 图 2 所示的观察者右手侧被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前面, 并且图 2 中与前 侧相反的左手侧作为后。对于观察者来说处于较近侧的一侧作为左, 且对应于观察者较远 侧、 与左相反的一侧作为右。图 2 。
17、中的上下方向与图像形成设备 1 的竖直方向对应。又, 图 像形成设备 1 的竖直方向也可作为高度方向, 左右方向也作为宽度方向, 且前后方向也作 为深度方向。高度方向、 宽度方向和深度方向相互垂直。 0034 第一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总体构造 0035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 1 的总体构造。在记录片 状物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 1 具有底架 2, 该底架 2 支撑图像形成单元 4、 读取单元 5、 片状物馈送托盘 7 和排出盘 8。底架 2 形成为在其每个横向侧均具有手柄 9。在图 1 中只 显示了位于左侧的手柄 9。图像形成设备 1 的底架 2 具有上部较宽。
18、而下部较窄的外表面。 0036 储存未使用的记录片状物的片状物馈送托盘 7 配置在底架 2 的下部。通过片状物 馈入装置 32 从片状物馈送托盘 7 逐一拾取的记录片状物被供应到图像形成单元 4。 0037 在所供应的记录片状物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 4 包括曝光装置 10、 处理单元 11、 转印辊 12 和定影单元 13。 0038 读取单元 5 为平板型图像读取装置, 该图像读取装置具有读取形成在原始文件上 的源图像的图像传感器 ( 未标示 )。读取单元 5 相对于排出盘 8 配置在靠上的位置。在读 取单元 5 的顶部配置有上盖 6, 该上盖 6 相对于读取单元 5 可开放和闭合。 0。
19、039 曝光装置 10 具有未图示的激光源、 多角镜和反射镜。由激光源发射的激光束在多 角镜和发射镜上被反射且通过透镜传送, 从而投射到处理单元 11 中的感光鼓 11A 的表面。 0040 处理单元 11 配置在片状物馈送托盘 7 和曝光装置 10 之间的位置, 且具有感光鼓 11A、 充电器 11B、 显影辊 11C、 调色剂供应辊 11D 和调色剂容纳器 11E。 0041 转印记录片状物上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辊 12 配置在片状物馈送托盘 7 和处理单 元 11 之间的位置。 0042 定影单元 13 对转印到记录片状物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热定影, 并且相对于处理 单元 11 配置在较后的。
20、位置。在定影单元 13 中, 加热辊 13A 和加压辊 13B 彼此相对配置, 该 加热辊 13A 加热具有被转印的图像的记录片状物, 该加压辊 13B 挤压该记录片状物抵靠加 热辊 13A。 说 明 书 CN 102314109 A CN 102314113 A4/7 页 6 0043 在图像形成单元 4 中, 当感光鼓 11 旋转时, 通过充电器 11B 对感光鼓 11A 的表面 均匀地充电。当感光鼓 11 进一步旋转时, 感光鼓 11A 由来自曝光装置 10 的基于图像数据 发射的激光束曝光。因此, 表示待形成图像的潜像形成在感光鼓 11A 的表面上。同时, 调色 剂容器 11E 内的调。
21、色剂通过调色剂供应辊 11D 供应到形成在感光鼓 11A 表面上的潜像。因 此, 潜像在感光鼓 11A 的表面上被显影成调色剂图像。 0044 随着供应到图像形成单元 4 的记录片状物经过感光鼓 11A 和转印辊 12 之间的位 置时, 形成在感光鼓 11A 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片状物的表面。转印的图像通 过定影单元 13 热定影且具有已定影图像的记录片状物被进一步传送以排出底架 2 外。被 排出的记录片状物被放置在排出盘 8 中。 0045 手柄的详细构造 0046 接着, 参照图 3-7 对本实施例的手柄 9 进行叙述。图像形成设备 1 配备有横向盖 20, 该横向盖 20 在外。
22、盖的每个横向侧具有手柄 9。更具体来讲, 横向盖 20 配置在图像形成 设备 1 的左侧和右侧的彼此相对的位置处。一对横向盖 20 形成为彼此对称相似。因此, 在 下述说明中, 只对图 1 所示的左侧横向盖 20 进行叙述, 且省略对右侧横向盖 20 的说明。 0047 横向盖 20 具有垂直面 20A 和倾斜面 20B, 该垂直面 20A 在被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 1中时垂直于图像形成设备1的安装面(例如桌面)延伸, 该倾斜面20B在相对于安装面向 外倾斜的方向上延伸成为上部较宽而下部较窄 ( 参见图 3) 以在垂直面 20A 上方扩展。垂 直面 20A 从倾斜面 20B 的下端连续地形成。横。
23、向盖 20 可形成为具有一体且无缝的垂直面 20A 和倾斜面 20B。但并不限于此, 也可单独地形成垂直面 20A 和倾斜面 20B 且将两者相互 连续地组合在一起来形成横向盖 20。无论如何, 横向盖 20 都被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 1 中 的倾斜方位, 其中高于倾斜面 20B 下端的倾斜面 20B 的上部在垂直面 20A 上方扩展。手柄 9 被配置在倾斜面 20B 的顶端附近的上中央部且位于图像形成设备 1 的深度的中心位置。 0048 手柄 9 形成为包括但不限于横向盖 20 和顶盖 30 的一部分 ( 参见图 4)。手柄 9 形 成为向内凹陷且具有多个齿 31, 该多个齿 31 从抓手 。
24、21 的上部向下突出且沿着图像形成设 备 1 的深度方向对齐。 0049 手柄 9 形成为具有开放端 21E、 上部 21A、 下部 21B 和闭合端 21C。上部 21A 从开放 端 21E 朝向闭合端 21C 相对于水平线稍微向下倾斜以在靠近闭合端 21C 的内部较低且在靠 近开放端 21E 的外部较高。下部 21B 从开放端 21E 朝向闭合端 21C 稍微向上倾斜以在靠近 开发端 21E 的外部较低且在靠近闭合端 21C 的内部较低。换言之, 手柄 9 形成为使上部 21A 和下部 21B 在靠近倾斜面 20B 的开放端 21E 的外部相互远离, 且在靠近闭合端 21C 的内部 相互靠。
25、近。开放端 21E 与用于内凹手柄 9 的开口一致。闭合端 21C 限定了手柄 9 的最靠内 的表面。手柄 9 中上部 21A 与闭合端 21C 交合的部分作为最内部 21D。手柄 9 的上部 21A 形成为具有缝隙 22。 0050 使得横向盖 20 彼此连接的顶盖 30 具有多个齿 31, 该多个齿 31 插入缝隙 22 中以 穿透手柄 9 的上部 21A, 从而使横向盖 20 相对于顶盖 30 设置在正确的位置。齿 31 被设计 成在与最内部 21D 隔开至少规定长度 ( 例如, 10mm) 的位置处从上部 21A 的下表面向下突 出。换言之, 齿 31 位于比最内部 21D 更靠近开放。
26、端 21E 至少 10mm 的位置。假设长度 10mm 为标准长度, 当使用者通过手柄9抬升图像形成设备1时, 需要此标准长度使使用者在齿31 和最内部 21D 之间放置他或她的手指。 说 明 书 CN 102314109 A CN 102314113 A5/7 页 7 0051 上部 21A 中的缝隙 22 为沿着平行于横向盖 20 的方向, 即沿着深度方向 ( 参见图 5) 水平线性排列的开口。为了使齿 31 离开手柄 9 的最内部 21D, 缝隙 22 形成在距离最内 部 21D 至少 10mm 的长度。又, 缝隙 22 线性排列成与相邻的缝隙 22 具有至少 10mm 的间隔。 换言之。
27、, 当齿31插入缝隙22中时, 齿31线性排列成与相邻的齿31留有最多10mm间隔。 假 设 10mm 长度对应于人手指的标准宽度 ; 因此, 当相邻的齿 31 之间的间隔在 10mm 长度以内 时, 使用者的手指可以由对齐的齿 31 可靠地钩住且防止穿过齿 31 滑落。 0052 横向盖 20 还形成为在前端 ( 参见图 5) 和后端 ( 未图示 ) 具有螺纹孔 23。 0053 顶盖 31 形成为具有排出盘 8 且配置在图像形成单元 4 和读取单元 5 之间的位置 ( 参见图 6)。顶盖 30 在横向盖 20 的深度上的中心区域具有齿 31( 参见图 6), 该齿 31 沿着 横向盖 20。
28、 的延伸方向水平地线性对齐且平行于手柄 9 的开放端 21E。如上所述, 齿 31 排列 成与相邻的齿 31 之间具有最多 10mm 的间隔以可靠地钩住使用者的手指。 0054 顶盖 30 形成为在其四个角处具有螺纹孔 33。图 6 只显示了四个螺纹孔 33 中的在 左前方的一个。顶盖 30 通过螺钉 ( 未图示 ) 经由螺纹孔 33 固定到图像形成设备 1 的主框 架 ( 未图示 ) 上。在对图像形成设备 1 进行组装时, 横向盖 20( 参见图 7) 通过顶盖 30 相 互连接。 0055 横向盖在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安装 0056 接着, 将对将顶盖 30 和横向盖 20 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
29、 1 中的方法进行描述。在 图像形成设备 1 中, 横向盖 20 被放置在对应于顶盖 30 的齿 31 的位置, 且顶盖 30 和横向盖 20 通过螺钉固定到主框架上。 0057 更具体来讲, 首先, 通过螺钉经由螺纹孔 33 将顶盖 30 固定到主框架上, 该螺纹孔 33 形成在顶盖 30 的四个角处。接着, 将横向盖 20 中的一个放置在使顶盖 30 的齿 31 插入 缝隙 22 中的位置处。通过螺钉经由螺纹孔 23 将横向盖 20 固定, 该螺纹孔 23 形成在横向 盖 20 的前端和后端上。因而使横向盖 20 与顶盖 30 相连。类似地通过螺钉将另一个横向 盖 20 固定到位。因此, 。
30、横向盖通过顶盖 30 相互连接。再接下来, 将读取单元 5 放置在顶盖 30 的上方的位置。从而完成了顶盖 30 和横向盖 20 在图像形成设备 1 中的安装。 0058 具有手柄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效果 0059 根据上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采用形成在横向盖 20 的上部 21A 中的缝隙 22, 可以在 该缝隙 22 中插入形成在顶盖 30 中的齿 31 且可以使齿 31 穿过手柄 9 的上部 21A 向下方突 出。因此, 使用者可以在齿 31 上钩牢他 / 她的手指以可靠地抬起图像形成设备 1, 该齿 31 从上部 21A 向下方突出。又, 横向盖 20 和顶盖 30 通过缝隙 22 和齿 3。
31、1 相互连接 ; 因此, 参 考顶盖 30 可以明确地限定横向盖 20 的位置。因此, 可以利用处于正确位置的横向盖 20 和 顶盖 30 容易地对图像形成设备 1 进行组装。进一步, 当使用者通过手柄 9 抬升图像形成设 备 1 时, 抬升力被直接地施加到齿 31 ; 因此, 横向盖 20 能够被阻止由于抬升力而向外变形, 并且图像形成设备 1 中的组件能够稳定地保持在正确的位置。 0060 根据上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多个齿 31 能够允许使用者的手指握牢且防止手指打 滑。因此, 使用者可以更牢固地握住手柄 9 且可以更可靠地抬起图像形成设备 1。 0061 根据上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对于多。
32、个齿 31 形成有多个缝隙 22。因此, 与单个缝隙 相比, 各缝隙 22 可以形成为较小的尺寸, 该单个缝隙可以将多个齿 31 一起插入其中。当缝 隙 22 形成为较小的尺寸时, 可以改进缝隙 22 的密度且可以防止横向盖 22 向外变形。 说 明 书 CN 102314109 A CN 102314113 A6/7 页 8 0062 根据上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通过连接到顶盖 30 可以容易将横向盖 20 安装在图像 形成设备 1 中。 0063 又, 根据上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相邻齿 31 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最多 10mm ; 因此, 使 用者的手指可以不会打滑而穿过齿 31 从齿 31 。
33、脱离地由齿 31 钩牢。 0064 又, 根据上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齿 31 被配置在离开手柄 9 的最内部 21D 至少 10mm 的位置 ; 因此, 留有容纳使用者手指的间隔且, 手指可以更加可靠地由齿 31 钩住以抬起图 像形成设备 1。 0065 又, 手柄9形成在横向盖20的倾斜面20B中 ; 因此, 可以使使用者的手指容易触及 手柄 9 的更靠内的位置, 且可以更可靠地抬起图像形成设备 1。 0066 当在上部具有读取单元 5 的图像形成设备 1 未配备手柄 9 时, 使用者可以尝试通 过读取单元 5 来抬起图像形成设备 1。当通过可旋转的读取单元 5 运送图像形成设备 1 时, 。
34、读取单元5会忽然旋转, 且图像形成设备1可能会失去平衡落下而损坏。 同时, 通过手柄9, 使用者可以通过手柄9抬起图像形成设备1, 且可以防止通过读取单元5抬起图像形成设备 1。换言之, 可以可靠地运送具有手柄 9 的图像读取设备 1。 0067 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说明, 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发现, 此图像形成设 备在不超出本发明的主旨和在权利要求中所设置的范围内可以有多种变形和实施方式。 权 利要求范围中所定义的对象并不限于上述特定特征或实施方式。 上述所公布的具体特征和 实施方式仅作为权利要求实施的一个例子。 0068 第二实施例 0069 例如, 手柄 9 无需形成在横向盖 20。
35、 的倾斜面 20B 上, 该倾斜面 20 在相对于图像形 成设备 1 的安装面向外倾斜的方位上延伸, 也可形成在垂直面的较低位置, 该垂直面相对 于安装面垂直地延伸。又, 横向盖 20 和顶盖 30 无需形成为分别具有多个缝隙 22 和多个齿 33, 也可形成为具有单个缝隙和单个齿。 对于具有位于较低位置处的手柄、 单个缝隙和单个 齿的这种图像形成设备 51 的第二实施例将参考图 8-10 进行叙述。 0070 图像形成设备 51 具有垂直于安装面延伸的横向盖 60, 还具有图像形成单元 4( 参 见图 2)、 读取单元 5、 片状物馈送托盘 7 和排出盘 ( 参见图 8)。各横向盖 60 形。
36、成为具有手 柄 59( 在图 8-9 中只显示了左侧的手柄 )。 0071 手柄 59 形成在横向盖 60 的底部附近的较低的位置且位于图像形成设备 1 的深度 上的中心位置处 ( 参见图 9)。手柄 59 向内凹陷且具有齿 71, 该齿 71 从手柄 59 的上部向 下突出且沿着图像形成设备 51 的深度方向延伸。 0072 另一方面, 横向盖 60 形成为具有缝隙 62, 该缝隙 62 沿着图像形成设备 51 的深度 方向水平地延伸 ( 参见图 10)。又, 横向盖 60 形成为具有分别位于前端 ( 参见图 10) 和后 端 ( 未图示 ) 的螺纹孔 63 和接合孔 64。 0073 图像。
37、形成设备 51 的主框架 70 形成为具有位于深度上的中心区域的齿 71。又, 主 框架 70 形成为具有分别位于前端 ( 参见图 10) 和后端 ( 未图示 ) 的螺纹孔 73 和钩状物 74。该螺纹孔 73 形成在与横向盖 60 的螺纹孔 63 沿着深度方向重叠的水平重叠位置, 且钩 状物 74 形成在与卡合孔 64 沿着深度方向重叠的水平重叠位置。 0074 在安装横向盖60时, 首先通过将齿71从上方插入缝隙62中而限定横向盖60相对 于主框架 70 的位置。接着, 主框架 70 的钩状物 74 接合在横向盖 60 的接合孔 64 中以使横 说 明 书 CN 102314109 A C。
38、N 102314113 A7/7 页 9 向盖 60 更稳定地保持在此位置处。由此, 螺纹孔 63 和螺纹孔 73 沿着深度方向相互重叠。 之后, 螺钉 ( 未图示 ) 螺合在重叠的螺纹孔 63、 73 中, 以将横向盖 60 固定在该位置处。 说 明 书 CN 102314109 A CN 102314113 A1/10 页 10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14109 A CN 102314113 A2/10 页 1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14109 A CN 102314113 A3/10 页 1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14109。
39、 A CN 102314113 A4/10 页 13 图 4A 图 4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14109 A CN 102314113 A5/10 页 1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14109 A CN 102314113 A6/10 页 1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14109 A CN 102314113 A7/10 页 16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14109 A CN 102314113 A8/10 页 17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14109 A CN 102314113 A9/10 页 18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14109 A CN 102314113 A10/10 页 19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14109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