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一种降雨径流中营养盐浓度快速检测的方法.pdf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4540446
  • 上传时间:2018-10-18
  • 格式:PDF
  • 页数:10
  • 大小:1.15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30656.X

    申请日:

    2014.07.11

    公开号:

    CN104101622A

    公开日:

    2014.10.15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G01N 27/06申请公布日:2014101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1N 27/06申请日:20140711|||公开

    IPC分类号:

    G01N27/06

    主分类号:

    G01N27/06

    申请人:

    重庆大学

    发明人:

    付国楷; 陆颂; 张梦玲; 吴越; 石小凤

    地址:

    400044 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代理人:

    李明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降雨径流中营养盐浓度快速检测的方法,分析降雨径流训练样品中各营养盐浓度与导电率之间的相关性,并分别对其各营养盐浓度与导电率之间进行回归关系分析,得到降雨径流训练样品中各营养盐浓度与导电率之间的回归方程,将待测试样品的导电率带入该回归方程中,得到待测试样品中各营养盐浓度,将该营养盐成分浓度作为该检测区域实际降雨径流中营养盐浓度检测的结果。本发明能够通过降雨径流中的电导率检测降雨径流中的营养盐浓度,且降雨径流中的电导率容易检测,操作简单。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降雨径流中营养盐浓度快速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在检测区域内多个不同采样点位的降雨径流进行采样,得到降雨径流训练样品,获取降雨径流训练样品中各营养盐成分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回归方程,然后测量从该检测区域内实际降雨径流中获得的待测试样品的电导率,根据该回归方程和待测试样品的电导率求得待测试样品的各营养盐成分浓度,将该待测试样品的各营养盐成分浓度作为该检测区域实际降雨径流中营养盐浓度检测的结果。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雨径流中营养盐浓度快速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检测区域的降雨持续时间内对降雨径流进行采样,得到降雨径流训练样品;具体为:选择以下五个采样点位:城乡结合部、合流制排水体制的小区、分流制排水体制的小区、老城合流制排水体制的主管道的中段和末端;在降雨持续时间内,在这五个点位的管道连接处的检查井里进行采样,得到降雨径流训练样品;采样频率为:在降雨开始0~30min时段内采样间隔为2min,30min~60min时段内采样间隔为5min,60min之后采样间隔为30min;
    2)获取降雨径流训练样品中营养盐成分浓度和电导率,所述营养盐成分包括氨氮、总氮和总磷;氨氮的浓度根据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得;总氮的浓度根据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总磷的浓度根据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水质-总磷的测定GB11893-89》测得;电导率利用便携式电导率仪测得;
    3)采用SPSS软件分析降雨径流训练样品中各营养盐成分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相关性,获得该降雨径流训练样品中各营养盐成分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相关性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t检验值;
    4)分别对降雨径流训练样品中各营养盐成分浓度与电导率之间进行回归关系分析,分别获得降雨径流训练样品中各营养盐成分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回归方程;
    5)对该检测区域内任一位置的实际降雨径流进行采样,得到待测试样品,利用便携式电导率仪测得待测试样品的电导率;
    6)将步骤5获得的待测试样品的导电率分别带入步骤4中获得的各营养盐成分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回归方程,求取待测试样品的各营养盐成分浓度,将该待测试样品的各营养盐成分浓度作为该检测区域实际降雨径流中营养盐浓度检测的结果。

    说明书

    一种降雨径流中营养盐浓度快速检测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径流污染控制及水质指标快速检测技术领域,属于水体污染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节奏的加快,道路、屋顶等地区硬化面积逐渐增加,下垫面性质和雨水水质情况越来越复杂,降雨冲刷地表沉积物产生携有大量污染物的径流进入水体,对城市水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使得对于城市径流控制不仅仅局限在防洪调蓄的问题上,城市中降雨产生的面源污染控制对于水体保护、景观湖库等也将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目前城市径流污染的控制方法,了解径流水质对于科学研究和径流污染的控制工程是十分有必要的。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城市径流的水质呈现出时间和空间上变化特性,同时径流中污染物的种类极为复杂,难以捕捉其特定的规律。因此,现有技术中缺乏能够检测每场降雨中径流水质的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解决的问题在于,怎样提供一种能够快速、简单地检测每场降雨中降雨径流中营养盐浓度的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缺乏能够检测每场降雨中径流水质方法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降雨径流中营养盐浓度快速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在检测区域内多个不同采样点位的降雨径流进行采样,得到降雨径流训练样品,获取降雨径流训练样品中各营养盐成分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回归方程,然后测量从该检测区域内实际降雨径流中获得的待测试样品的电导率,根据该回归方程和待测试样品的电导率求得待测试样品的各营养盐成分浓度,将该待测试样品的各营养盐成分浓度作为该检测区域实际降雨径流中营养盐浓度检测的结果。
    上述降雨径流中营养盐浓度快速检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检测区域的降雨持续时间内对降雨径流进行采样,得到降雨径流训练样品;具体为:选择以下五个采样点位:城乡结合部、合流制排水体制的小区、分流制排水体制的小区、老城合流制排水体制的主管道的中段和末端;在降雨持续时间内,在这五个点位的管道连接处的检查井里进行采样,得到降雨径流训练样品;采样频率为:在降雨开始0~30min时段内采样间隔为2min,30min~60min时段内采样间隔为5min,60min之后采样间隔为30min;
    2)获取降雨径流训练样品中营养盐成分浓度和电导率,所述营养盐成分包括氨氮、总氮和总磷;氨氮的浓度根据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得;总氮的浓度根据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总磷的浓度根据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水质-总磷的测定GB11893-89》测得;电导率利用便携式电导率仪测得;
    3)采用SPSS软件分析降雨径流训练样品中各营养盐成分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相关性,获得该降雨径流训练样品中各营养盐成分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相关性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t检验值;
    4)分别对降雨径流训练样品中各营养盐成分浓度与电导率之间进行回归关系分析,分别获得降雨径流训练样品中各营养盐成分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回归方程;
    5)对该检测区域内任一位置的实际降雨径流进行采样,得到待测试样品,利用便携式电导率仪测得待测试样品的电导率;
    6)将步骤5获得的待测试样品的导电率分别带入步骤4中获得的各营养盐成分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回归方程,求取待测试样品的各营养盐成分浓度,将该待测试样品的各营养盐成分浓度作为该检测区域实际降雨径流中营养盐浓度检测的结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降雨径流中营养盐浓度快速检测的方法,能够通过降雨径流中的电导率检测降雨径流中的营养盐浓度,且降雨径流中的电导率容易检测,操作简单。
    2、本发明提供的降雨径流中营养盐浓度快速检测的方法,设有多个采样点位,能够全面地反映出检测区域中不同地区对降雨径流的营养盐浓度的影响,适用于检测检测区域的不同地区内降雨径流的营养盐浓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降雨径流中营养盐浓度快速检测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降雨径流中的营养盐成分主要包括NH3-N、TN和TP。NH3-N是指雨水径流中氨氮的指标浓度,TN是指雨水径流中总氮的指标浓度,TP是指雨水径流中总磷的指标浓度。
    一种降雨径流中营养盐浓度快速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在检测区域内多个不同采样点位的降雨径流进行采样,得到降雨径流训练样品,获取降雨径流训练样品中各营养盐成分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回归方程,然后测量从该检测区域内实际降雨径流中获得的待测试样品的电导率,根据该回归方程和待测试样品的电导率求得待测试样品的各营养盐成分浓度,将该待测试样品的各营养盐成分浓度作为该检测区域实际降雨径流中营养盐浓度检测的结果。
    上述降雨径流中营养盐浓度快速检测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1)在检测区域的降雨持续时间内对降雨径流进行采样,得到降雨径流训练样品。
    收集气象资料,了解某检测区域降雨的时间。降雨前在采样点位蹲点守候,在降雨径流产生前,雨水管道中的水量没有发生变化时开始取样。降雨径流是指降雨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当降雨结束之后,降雨径流量逐渐减少稳定之后,停止采样,以确保所采的降雨径流训练样品能够覆盖整场降雨。
    为了使本发明降雨径流中营养盐浓度检测方法能够适用于某检测区域的不同地区,在进行降雨径流的采样时,应在该检测区域的不同地区设立多个采样点位,这样能够全面地反映出地区差异对降雨径流的营养盐浓度的影响。采样点位在选择时,应综合考虑地理位置、下垫面类型、管网情况以及发展情况等因素。因此步骤1中,选择以下五个采样点位:城乡结合部、合流制排水体制的小区、分流制排水体制的小区、老城合流制排水体制的主管道的中段和末端;在降雨持续时间内,在这五个点位的管道连接处的检查井里进行采样,得到降雨径流训练样品。
    城乡结合部是指兼具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由于城乡结合部发展迅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几百个城中村。其典型特点是人口聚集,房屋紧凑,多使用渠道分散排水。该地区常驻人口约10550人,占地1.5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6895人/平方公里。合流制排水体制的小区是指采用合流制排水体制的小区,合流制排水体制是指雨水和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汇集于同一沟管排泄的制度。该类小区一般都在旧城区,区域下垫面面积约1.55ha,且旧城人口密度大,房屋多布置紧凑。分流制排水体制是指污(废)水和雨水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管渠排放的系统,该地区下垫面面积约40.5ha。通过现场勘查发现,基本没有雨污管道错接的情况。由于新城正在逐步建设完善中,老城的合流制系统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老城合流制排水体制的主管道的中段的服务面积约为1.2km2,其末端服务面积约为3km2。可以看出,这五个采样点位的选取覆盖了该市中老城、新城以及过渡地带等地区,能够全面地映出地区差异对降雨径流的营养盐浓度的影响。
    检查井用于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供电、给水、排水、通讯、有线电视、煤气管、路灯线路等维修。在检查井里进行采样,操作方便。
    另外,为了采集到整场降雨中不同时刻的降雨径流,所述步骤1中,在降雨开始0~30min时段内采样间隔为2min,30min~60min时段内采样间隔为5min,60min之后采样间隔为30min。这是由于雨水径流初期电导率和营养盐浓度变化较大,因此需要采取较高的采样频率;而当径流冲刷地面达到一定的时间和强度之后,营养盐浓度和电导率的变化较小,因此采取较低的采样频率;同时考虑采样和实验器材和条件等情况,因此对于同一场雨的不同降雨历时区间内采取了不同的采样频率,这样既能达到研究目的,也能减轻采样和实验任务,使得资源更加集约化。具体实施时,如果降雨径流水质变化比较慢,可以延长采样间隔时间,将采样频率更改为30min。如果降雨结束后,管道内降雨径流也没有太大变化,可减少采样次数,根据整个降雨过程的径流大小再采集2-4个水样,以确保采样时间段包含了整个降雨径流过程。在降雨径流的采样过程中,为了研究连续降雨过程中径流水质变化,可以连续多天对降雨径流进行采样。
    2)获取降雨径流训练样品中营养盐成分浓度和电导率。
    径流样品中营养盐浓度中氨氮采用测定方法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TN的测定方法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TP方法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水质-总磷的测定GB11893-89》。
    对于所获取的每一场降雨产生的降雨径流训练样品之后,利用便携式电导率仪(DDB-303A)对水样的电导率进行检测,氨氮、总氮和总磷实验测定方法见表1:
    表1 雨水径流指标实验测定方法

    3)分析降雨径流训练样品中各营养盐成分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相关性。
    4)分别对降雨径流训练样品中各营养盐成分浓度与电导率之间进行回归关系分析,获得降雨径流训练样品中各营养盐成分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回归方程。
    具体实施时,可以将同一采样点位不同降雨场次的数据集合进行相关性分析,如果相关性不受降雨条件的影响,说明在不同的降雨中,都可以将电导率作为该采样点位地区的快速监测指标。本发明能够通过降雨径流中的电导率检测降雨径流中的营养盐浓度,且降雨径流中的电导率容易检测,操作简单。
    5)对该检测区域的实际降雨径流进行采样,得到待测试样品,利用便携式电导率仪测得待测试样品的电导率; 
    6)将步骤5获得的待测试样品的导电率带入步骤4中获得的各营养盐成分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回归方程,求取待测试样品的各营养盐成分浓度,将该待测试样品的各营养盐成分浓度作为该检测区域实际降雨径流中营养盐浓度检测的结果。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在某检测区域采样降雨场次共计7次,定义城乡结合部为1#采样点位,合流制排水体制的小区为2#采样点位,分流制排水体制的小区为3#采样点位,老城合流制排水体制的主管道的中段为4#采样点位,老城合流制排水体制的主管道的末端为5#采样点位。每场降雨的降雨历时见表2:
    表2  降雨历时表

    表3为该检测区域降雨径流的采样情况:
    表3  降雨径流采样情况

    选择降雨历时和降雨量最有区域代表性的1#的2013-8-15场次、2#、3#、4#的2013-8-2场次及5#的2013-8-8场次中采集到的降雨径流训练样品进行分析,分析该降雨径流训练样品中各营养盐成分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相关性,得到表4中的数据。相关性分析可采用SPSS软件分析降雨径流训练样品中各营养盐成分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相关性,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来衡量相关性强弱,用t检验显著性。
    表4    典型降雨事件中各营养盐成分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相关性

    表4中,rs为spearman秩相关系数,P是指拒绝原假设两个变量存在单调关系的概率,该值越小证明变量之间单调关系概率就越大。从表4中可以看出,电导率和营养盐指标呈显著相关,所有采样点位的电导率和NH3-N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和TN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上,和TP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均在0.6以上。且P值均小于0.01,说明电导率和营养盐指标之间的单调性很好。
    将上述1#的2013-8-15场次、2#、3#、4#的2013-8-2场次及5#的2013-8-8场次中采集到的降雨径流训练样品的数据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得到降雨径流训练样品中各营养盐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回归分析采用Excel软件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见表5:
    表5  该检测区域的回归方程

    单位:y(μS/cm);x(mg/L),表5中,R2取值在0到1之间,越接近1,表明方程中X对Y的解释能力越强。表5各个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R2值均大于0.7,完全能够满足工程要求。当往后需要预测降雨径流中营养盐浓度时,可直接检测降雨径流的电导率,利用表5中的回归方程来得出降雨径流中营养盐浓度。
    为检验表5中获得的回归方程的正确性,随机抽取降雨径流训练样品所测得的营养盐浓度及电导率,对其回归关系进行验证分析。经过回归关系F检验(即方差齐性检验),得到表6中的数据。其中,F0.95为置信度为95%的F值,F0.975为置信度为97.5%的F值,F0.99为置信度为99%的F值。
    表6  F检验回归关系

    再对NH3-N、TN、TP与电导率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t检验(即Student's t test),得到表7中的数据.其中,t0.95为置信度为95%的t值,t0.975为置信度为97.5%的t值,t0.99为置信度为99%的t值。
    表7  t检验线性关系

    同时对所检验的降雨径流训练样品的营养盐浓度进行分析,结果为:有80%的把握,降雨径流训练样品中TN、TP和NH3-N浓度真实值x1,x2,x3分别落在(y1-9,y1+9),(y2-0.5,y2+0.5),(y3-4.4,y3+4.4)区间当中,其中y1,y2,y3分别代表着由上述回归方程得出的降雨径流训练样品中营养盐浓度的检测值。
    最后对该检测区域任一地区的实际降雨径流进行采样,得到待测试样品,利用便携式电导率仪测得待测试样品的电导率;将待测试样品的导电率带入表5中各营养盐成分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回归方程,求取待测试样品的各营养盐成分浓度,将该待测试样品的各营养盐成分浓度作为该检测区域实际降雨径流中营养盐浓度检测的结果。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所得出的检测方法完全可以满足工程需求。由此得出:1、在该检测区域内,城市降雨径流中的电导率与NH3-N、TP、TN的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2、可以利用降雨径流训练样品中的电导率与营养盐浓度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来检测降雨径流中营养盐浓度。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关 键  词:
    一种 降雨 径流 营养盐 浓度 快速 检测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降雨径流中营养盐浓度快速检测的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54044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