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强度贝氏体钢板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超高强度贝氏体钢板及其制备方法.pdf(10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9324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8.20 CN 103993243 A (21)申请号 201410201493.5 (22)申请日 2014.05.14 C22C 38/58(2006.01) C21D 8/02(2006.01) (71)申请人 东北大学 地址 110819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 3 号巷 11 号 (72)发明人 蓝慧芳 杜林秀 邱春林 高秀华 高彩茹 吴红艳 (74)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21109 代理人 梁焱 (54) 发明名称 一种超高强度贝氏体钢板及其制备方法 (57) 摘要 一种超高。
2、强度贝氏体钢板及其制备方法, 属于冶金技术领域, 钢板成分按重量百分比 含 C0.180.22%, Si1.451.55%, Mn3.07.0%, Ni03.0%, Cr00.8%, Mo00.5%, 其余为 Fe 及不可 避免杂质 ; 其抗拉强度为 16501800MPa ; 制备方 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 按设定成分熔炼并浇铸 制成铸坯 ;(2) 在 120030加热 23h 后进行热 轧, 获得热轧钢板 ;(3) 以 1030 /s 的速度升温 至 850950, 保温 10180s 进行奥氏体化 ;(4) 空冷至220380, 在220350保温20180min。 本发明的方法不需。
3、要进行调质处理, 也不需要采 用盐浴炉预冷却, 降低了工艺控制难度, 简化了制 造工序 ; 制备发钢板具有高强塑性匹配和高冲击 韧性 ; 热处理后钢板板形良好, 残余应力低, 使用 性能良好。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93243 A CN 103993243 A 1/1 页 2 1. 一种超高强度贝氏体钢板, 其特征在于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含 C 0.180.22%, Si 1.451.55%, Mn 3.07.0%,。
4、 Ni 03.0%, Cr 00.8%, Mo 00.5%, 其余为 Fe 及不可避免杂质 ; 其 抗拉强度为 16501800MPa, 延伸率 16%, 室温冲击吸收功 59J。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超高强度贝氏体钢板, 其特征在于该钢板的成分中 Mn、 Ni、 Cr 和 Mo 的总重量百分比为 5.57.0%。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超高强度贝氏体钢板, 其特征在于该钢板的组织是尺寸 为 100200nm 的板条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奥氏体的体积分数在 13.517.2%。 4. 一种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超高强度贝氏体钢板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 行 。
5、: (1)按设定成分熔炼并浇铸制成铸坯, 其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含 C 0.180.22%, Si 1.451.55%, Mn 3.07.0%, Ni 03.0%, Cr 00.8%, Mo 00.5%, 其余为 Fe 及不可避免杂质 ; (2) 将铸坯在120030加热23h后进行热轧, 开轧温度为11501180, 终轧温度为 850950, 总压下率为 6090%, 获得热轧钢板 ; (3) 将热轧钢板以 1030 /s 的速度升温至 850950, 保温 10180s 进行奥氏体化 ; (4) 将奥氏体化后的热轧钢板空冷至 220380, 然后置于温度为 220350的加热炉 中, 使热轧。
6、钢板在 220350保温 20180min, 制成超高强度贝氏体钢板。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超高强度贝氏体钢板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铸坯 中, Mn、 Ni、 Cr 和 Mo 的总重量百分比为 5.57.0%。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93243 A 2 1/5 页 3 一种超高强度贝氏体钢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超高强度贝氏体钢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装备水平的提高及建筑设施的发展, 超高强度钢的应用日趋广泛 ; 然而, 在提 高强度的同时, 也迫切需要提高塑性、 韧性及焊接性能。 0003 目前。
7、常见的超高强度钢的生产通常有两种 : 第一种是调质处理工艺, 即淬火 + 回 火, 得到回火马氏体组织, 通过调整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获得相应的力学性能 ; 如公开号 为 “CN 101691640 B” 的专利申请涉及的一种高强度低合金耐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通过 910950淬火及后续 250回火, 钢板的抗拉强度为 13501450MPa, 延伸率 11 ; 又如 公开号为 “CN 102618792 A” 的专利申请涉及的一种工程机械用高强度耐磨钢及其制备方 法, 通过 860950淬火及后续 150400回火, 钢板的抗拉强度不低于 1220MPa, 延伸率 13 ; 又如公开号为 “。
8、CN 102808130 A” 的专利申请涉及的一种铌微合金化 Mn-B 系超高 强度钢板及其热处理工艺, 通过 880930淬火及后续 190280回火, 钢板抗拉强度为 11001400MPa, 延伸率 7 15; 这种调质处理方法可以获得超高强度, 并可以通过回火温 度的选择兼顾较高的塑性和韧性, 但需要特殊的淬火设备, 而且热处理工序复杂, 因此存在 成本高, 生产周期长等缺点。第二种是控轧控冷工艺, 即通过一定的合金元素设计, 采用控 制轧制并结合后续的快速冷却, 获得硬相组织 ; 但是为了获得高强度, 通常需要较低的终冷 温度和高冷速 ; 如公开号为 “CN102618803A” 。
9、的专利申请涉及的一种超高强度钢板及其制 造方法, 通过控轧控冷工艺, 将轧制后钢板快速冷却至 200以下, 之后进行低温回火, 钢板 的抗拉强度不低于 1800MPa, -20冲击功 20J。这种工艺可以获得超高强度, 但其缺点是 冷却后的钢板中残余应力较大, 板形控制及矫直难度加大, 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瓢曲 等问题。 0004 铁素体 - 珠光体钢、 马氏体钢和贝氏体钢是并列的三大钢种, 相比之下, 贝氏体钢 韧性和塑性优于马氏体钢, 而强度高于铁素体 - 珠光体钢。因此, 贝氏体钢具有很高的强 度、 塑性和韧性匹配 ; 目前, 贝氏体钢已经广泛应用于铁路、 航空、 石油、 矿山等领域,。
10、 发展前 景良好 ; 然而, 随着强度的提高, 尤其当抗拉强度超过 1500MPa 时, 钢板的韧性急剧降低, 这 一问题限制了超高强度钢的应用 ; 提高超高强度钢的冲击韧性主要有两个途径 : 一是提高 钢的洁净度, 降低夹杂物水平 ; 二是进行组织控制, 主要包括组织细化以及提高组织中的韧 性相 (如残余奥氏体) 的比例 ; 公开号为 “CN 102112644 A” 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贝氏体钢 及其制造方法, 采用 C 含量为 0.61.1%, 在 190250进行贝氏体相变, 钢板的抗拉强度达 到 1900MPa 以上, 但其室温冲击吸收功不足 10J, 这主要是由其过高的 C 含量造。
11、成的 ; 公开 号为 “CN 102021479 B” 的专利申请中采用 0.5%C 含量, 奥氏体化后, 先利用盐浴炉将钢板 预冷却至 250350, 然后再放入 250350的电阻炉中等温热处理, 钢板的抗拉强度达到 1500MPa 以上, 但盐浴炉的使用增加了温度控制难度, 降低了工艺可操作性。 说 明 书 CN 103993243 A 3 2/5 页 4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超高强度贝氏体钢在制备技术上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高 强度贝氏体钢板及其制备方法, 通过设计元素成分及采用贝氏体区等温热处理, 在不需要 高冷速降温和盐浴炉预冷的条件下, 在钢板中获得细化的贝氏。
12、体和一定量的残余奥氏体, 使贝氏体钢板具有超高强度及室温冲击功。 0006 本发明的超高强度贝氏体钢板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含 C 0.180.22%, Si 1.451.55%, Mn 3.07.0%, Ni 03.0%, Cr 00.8%, Mo 00.5%, 其余为 Fe 及不可避免杂质 ; 其 抗拉强度为 16501800MPa, 延伸率 16%, 室温冲击吸收功 59J。 0007 上述的超高强度贝氏体钢板中, Mn、 Ni、 Cr 和 Mo 的总重量百分比为 5.57.0%。 0008 上述的超高强度贝氏体钢板的组织是尺寸为 100200nm 的板条贝氏体和残余奥 氏体, 奥氏体的体积。
13、分数在 13.517.2%。 0009 本发明的超高强度贝氏体钢板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 1、 按设定成分熔炼并浇铸制成铸坯, 其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含 C 0.180.22%, Si 1.451.55%, Mn 3.07.0%, Ni 03.0%, Cr 00.8%, Mo 00.5%, 其余为 Fe 及不可避免杂质 ; 2、 将铸坯在 120030加热 23h 后进行热轧, 开轧温度为 11501180, 终轧温度为 850950, 总压下率为 6090%, 获得热轧钢板 ; 3、 将热轧钢板以 1030 /s 的速度升温至 850950, 保温 10180s 进行奥氏体化 ; 4、 将。
14、奥氏体化后的热轧钢板空冷至 220380, 然后置于温度为 220350的加热炉 中, 使热轧钢板在 220350保温 20180min, 制成超高强度贝氏体钢板。 0010 上述的铸坯中, Mn、 Ni、 Cr 和 Mo 的总重量百分比为 5.57.0%。 0011 上述方法中, 以 1030 /s 的速度升温至 850950是采用电磁感应加热炉进行 快速感应加热。 0012 本发明的钢板中各种合金元素的主要作用在于 : C 的作用是提高淬透性、 提供一定的固溶强化效果, C 含量太低, 不利于形成残余奥氏 体, 而 C 含量太高将导致钢的冲击韧性和焊接性能大大降低 ; Si 在渗碳体中的溶。
15、解度很低, 添加一定量的 Si 可以有效抑制渗碳体析出, 从而提高钢 中的有效 C 浓度, 提高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 并提高钢的冲击韧性 ; Ni 是扩大奥氏体区的合金元素, 能够提高淬透性, 有效降低 Ms 温度, 从而有助于在低 温范围发生贝氏体相变 ; 而且 Ni 可以使位错的交滑移更容易, 从而提高塑性和韧性, 但 Ni 价格昂贵, 因此控制其上限含量为 3% ; Mn与Ni类似, 扩大奥氏体区的合金元素, 能够提高淬透性, 有效降低Ms温度, 从而有助 于在低温范围发生贝氏体相变 ; 而且Mn的价格低廉, 因此在本发明中将Mn作为主要的合金 元素 ; Cr和Mo的作用是提高淬透性 ;。
16、 但出于经济性考虑, 将Cr和Mo含量分别控制在0.8%和 0.5% 以下。 0013 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合理设计化学成分, 结合快速感应加热, 获得细小的初始奥氏 体晶粒尺寸, 有两点益处 : 其一, 提高贝氏体相变前奥氏体的稳定性 ; 在随后的贝氏体相变 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残余奥氏体 ; 其二, 为贝氏体相变提供更多形核地点, 从而加快贝氏体相 变速度, 有助于保持细化的贝氏体板条尺寸。 说 明 书 CN 103993243 A 4 3/5 页 5 0014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 (1) 不需要进行调质处理, 也不需要采用盐浴炉预冷却, 只需要将钢板冷却至一定的温 度区间后放入加热炉中等温处理。
17、, 即所有冷却过程均采用空冷, 不需要水冷, 因此, 降低了 工艺控制难度, 简化了制造工序 ; (2) 制备发钢板具有高强塑性匹配 ; (3) 由于 C 含量低, 钢板的冲击韧性高, 室温冲击吸收功 50J ; (4) 冷却过程均采用空冷, 热处理后钢板板形良好, 残余应力低, 使用性能良好。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奥氏体化后的热轧钢板的奥氏体晶粒形态的金相组织 显微图 ; 图 2 为本发明实施例 1 中制备的超高强度贝氏体钢板金相组织显微图 ; 其中深色部分 为贝氏体, 浅色部分为残余奥氏体 ; 图 3 为本发明实施例 1 中制备的超高强度贝氏体钢板的透射电镜照片 ;。
18、 其中深色部分 为残余奥氏体, 浅色部分为贝氏体板条 ; 图 4 为本发明实施例 1 中制备的超高强度贝氏体钢板的拉伸应力 - 应变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备的超高强度贝氏体钢板的屈服强度在 9701050 MPa, 抗拉强 度在 16501800MPa。 0017 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备的超高强度贝氏体钢板的室温冲击功在 5976J。 0018 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备的超高强度贝氏体钢板的延伸率在 16.518.3%。 0019 本发明实施例中分析晶粒形态和金相组织采用的设备为 Leica DMIRM 金相显微 镜。 0020 本发明实施例中分析透射电镜照片采用的设备为 F。
19、EI Technai G2 F20 透射电镜。 0021 本发明实施例中测试抗拉强度、 延伸率测定采用的设备为 CMT 5105 拉伸机, 拉伸 试验采用的标准为 GB/T 228-2010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 室温冲击功测定采用的设备为 JBW-500 冲击试验机, 冲击试验采用的标准为 GB/T 229-2007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 法 。 0022 本发明实施例中等温处理采用的加热炉为电阻炉。 0023 实施例 1 按设定成分熔炼并浇铸制成铸坯, 其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含 C 0.20%, Si 1.5%, Mn 3.0%, Ni 3.0%, Cr 0.3%, Mo 0.1%, 其余为 。
20、Fe 及不可避免杂质 ; 其中 Mn、 Ni、 Cr 和 Mo 的总重量百分 比为 6.4% ; 将铸坯在120030加热2h后进行热轧, 开轧温度为1150, 终轧温度为850, 总压 下率为 90%, 获得热轧钢板 ; 采用电磁感应加热炉将热轧钢板以 20 /s 的速度升温至 900, 保温 30s 进行奥氏体 化 ; 奥氏体化后的热轧钢板的奥氏体晶粒形态如图 1 所示 ; 将奥氏体化后的热轧钢板空冷至 300330, 然后置于温度为 300的加热炉中, 使热 说 明 书 CN 103993243 A 5 4/5 页 6 轧钢板在 300保温 20min, 制成超高强度贝氏体钢板 ; 其组。
21、织是尺寸为 120150nm 的板条 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为 14.7%, 金相组织如图 2 所示 ; 其抗拉强度 为 1650MPa, 屈服强度在 990 MPa, 延伸率 18.3%, 室温冲击吸收功 68J ; 拉伸应力 - 应变曲线 如图 4 所示。 0024 实施例 2 按设定成分熔炼并浇铸制成铸坯, 其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含 C 0.18%, Si 1.45%, Mn 6.0%, Ni 0.5%, 其余为 Fe 及不可避免杂质 ; 其中 Mn 和 Ni 的总重量百分比为 6.5% ; 将铸坯在120030加热3h后进行热轧, 开轧温度为1170, 终轧温度为900。
22、, 总压 下率为 70%, 获得热轧钢板 ; 采用电磁感应加热炉将热轧钢板以 20 /s 的速度升温至 900, 保温 60s 进行奥氏体 化 ; 将奥氏体化后的热轧钢板空冷至 250280, 然后置于温度为 250的加热炉中, 使热 轧钢板在250保温120min, 制成超高强度贝氏体钢板 ; 其组织是尺寸为100130nm的板条 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为 13.5% ; 其抗拉强度为 1750MPa, 屈服强度 在 1040 MPa, 延伸率 16.5%, 室温冲击吸收功 59J。 0025 实施例 3 按设定成分熔炼并浇铸制成铸坯, 其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含 C 0.19。
23、%, Si 1.55%, Mn 2.1%, Ni 2.5%, Cr 0.8%, Mo 0.5%, 其余为 Fe 及不可避免杂质 ; 其中 Mn、 Ni、 Cr 和 Mo 的总重量百分 比为 5.9% ; 将铸坯在120030加热2h后进行热轧, 开轧温度为1180, 终轧温度为850, 总压 下率为 90%, 获得热轧钢板 ; 采用电磁感应加热炉将热轧钢板以 30 /s 的速度升温至 950, 保温 10s 进行奥氏体 化 ; 将奥氏体化后的热轧钢板空冷至 350380, 然后置于温度为 350的加热炉中, 使热 轧钢板在 350保温 60min, 制成超高强度贝氏体钢板 ; 其组织是尺寸为 。
24、150200nm 的板条 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为 15.2% ; 其抗拉强度为 1650MPa, 屈服强度 在 970 MPa, 延伸率 17.5%, 室温冲击吸收功 76J。 0026 实施例 4 按设定成分熔炼并浇铸制成铸坯, 其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含 C 0.22%, Si 1.52%, Mn 4.0%, Ni 1.0%, Cr 0.8%, 其余为 Fe 及不可避免杂质 ; 其中 Mn、 Ni 和 Cr 的总重量百分比为 5.8% ; 将铸坯在120030加热3h后进行热轧, 开轧温度为1150, 终轧温度为880, 总压 下率为 85%, 获得热轧钢板 ; 采用电磁感。
25、应加热炉将热轧钢板以 10 /s 的速度升温至 850, 保温 180s 进行奥氏 体化 ; 将奥氏体化后的热轧钢板空冷至 300330, 然后置于温度为 300的加热炉中, 使热 轧钢板在 300保温 30min, 制成超高强度贝氏体钢板 ; 其组织是尺寸为 120150nm 的板条 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为 14.5% ; 其抗拉强度为 1670MPa, 屈服强度 在 1010 MPa, 延伸率 17.6%, 室温冲击吸收功 69J。 0027 实施例 5 说 明 书 CN 103993243 A 6 5/5 页 7 按设定成分熔炼并浇铸制成铸坯, 其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含。
26、 C 0.20%, Si 1.51%, Mn 4.0%, Ni 1.0%, Mo 0.5%, 其余为 Fe 及不可避免杂质 ; 其中 Mn、 Ni 和 Mo 的总重量百分比为 5.5% ; 将铸坯在120030加热2h后进行热轧, 开轧温度为1160, 终轧温度为940, 总压 下率为 60%, 获得热轧钢板 ; 采用电磁感应加热炉将热轧钢板以 30 /s 的速度升温至 880, 保温 130s 进行奥氏 体化 ; 将奥氏体化后的钢板空冷至 250280, 然后置于温度为 250的加热炉中, 使热轧钢 板在 250保温 60min, 制成超高强度贝氏体钢板 ; 其组织是尺寸为 100130nm。
27、 的板条贝氏 体和残余奥氏体, 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为 15.1% ; 其抗拉强度为 1725MPa, 屈服强度在 995 MPa, 延伸率 16.9%, 室温冲击吸收功 66J。 0028 实施例 6 按设定成分熔炼并浇铸制成铸坯, 其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含 C 0.20%, Si 1.51%, Mn 7.0%, 其余为 Fe 及不可避免杂质 ; 将铸坯在120030加热3h后进行热轧, 开轧温度为1180, 终轧温度为920, 总压 下率为 65%, 获得热轧钢板 ; 采用电磁感应加热炉将热轧钢板以 30 /s 的速度升温至 920, 保温 120s 进行奥氏 体化 ; 将奥氏体化后的钢板空冷。
28、至 220250, 然后置于温度为 220的加热炉中, 使热轧钢 板在 220保温 180min, 制成超高强度贝氏体钢板 ; 其组织是尺寸为 100120nm 的板条贝 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为 17.2% ; 其抗拉强度为 1800MPa, 屈服强度在 1050 MPa, 延伸率 16.5%, 室温冲击吸收功 62J。 说 明 书 CN 103993243 A 7 1/3 页 8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93243 A 8 2/3 页 9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93243 A 9 3/3 页 10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93243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