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具有对中频炉冷却功能的钢球淬火装置.pdf

  • 上传人:n****g
  • 文档编号:4522391
  • 上传时间:2018-10-18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618.12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80695.8

    申请日:

    2014.09.19

    公开号:

    CN104232872A

    公开日:

    2014.12.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C21D 9/36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常熟市非凡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变更后:常熟非凡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215542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常昆工业园北新路1号变更后:215557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阳光大道68号|||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21D 9/36申请日:20140919|||公开

    IPC分类号:

    C21D9/36; C21D1/62

    主分类号:

    C21D9/36

    申请人:

    常熟市非凡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刚

    地址:

    215542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常昆工业园北新路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代理人:

    朱伟军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具有对中频炉冷却功能的钢球淬火装置,属于金属件的淬火设施技术领域。包括淬火槽;螺旋片轴;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特点:在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的左端设左封盖,左封盖的一侧构成左封盖腔,在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的右端设右封盖,右封盖的一侧构成右封盖腔,在液态介质输送管腔内设热交换管,左封盖背对左封盖腔的一侧延伸有左封盖接口,右封盖背对右封盖腔的一侧延伸有右封盖接口,在左、右封盖接口之间配接冷却液循环机构,在冷却液循环回路上连接中频加热炉。无需使用冷却塔对中频加热炉冷却,并且冷却液不存在受污染情形;保障持久洁净;节省投资;节电节液;确保工作的稳定性,保障中频加热炉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具有对中频炉冷却功能的钢球淬火装置,包括一淬火槽(1),该淬火槽(1)以右端高而左端低的倾斜的状态支承于地坪上并且还以腾空状态对应于构成于地坪上的液态淬火介质收集槽(2)的上方,在该淬火槽(1)的左端的一侧配接有一用于将由轧球机构轧制成形后的钢球引入淬火槽(1)内的一钢球引入槽(11),而在淬火槽(1)的右端的一侧配接有一用于将淬火槽(1)内的完成了淬火的钢球引出淬火槽(1)的钢球引出槽(13),在淬火槽(1)的左端的底部连接有一用于将淬火槽(1)内的液态淬火介质引出淬火槽(1)并引入所述液态淬火介质收集槽(2)内的液态淬火介质引出接口(13);一螺旋片轴(3),该螺旋片轴(3)的左端伸展到所述淬火槽(1)外并且转动地支承在设置于地坪上的螺旋片轴左轴承座(31)上,螺旋片轴(3)的中部位于淬火槽(1)内并且构成有用于将进入淬火槽(1)内的钢球自所述钢球引入槽(11)的位置向所述钢球引出槽(12)的方向驱赶的螺旋片(32),螺旋片轴(3)的右端同样伸展到淬火槽(1)外并且同样转动地支承在设置于地坪上的螺旋片轴右轴承座(33)上,其中:所述螺旋片轴(3)的右端还探出所述的螺旋片轴右轴承座(33)并且固定有一用于与动力传动机构连接的动力传动机构连接盘(34);一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4),该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4)伴随于所述淬火槽(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而支承在地坪上,并且该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4)的左端的下部配接有一与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4)的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腔(41)相通的排污接口(42),在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4)的右端的上部配接有一用于将液态淬火介质引入所述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腔(41)内的液态淬火介质引入接口(43),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4)的中部通过一组以间隔状态分布的液态淬火介质输出管路(44)与所述淬火槽(1)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4)的左端配设有一左封盖(45),该左封盖(45)朝向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4)的一侧构成有一左封盖腔(451),在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4)的右端配设有右封盖(46),该右封盖(46)朝向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4)的一侧构成有一右封盖腔(461),在所述液态介质输送管腔(41)内设置有一根或以上的热交换管(411),该热交换管(411)的左端与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4)的左端端面板(47)固定并且与所述左封盖腔(451)相通,而热交换管(411)的右端与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4)的右端端面板(48)固定并且与所述右封盖腔(461)相通,在所述左封盖(45)背对左封盖腔(451)的一侧并且位于中央位置延伸有一与左封盖腔(451)相通的左封盖接口(452),而在所述右封盖(46)背对右封盖腔(461)的一侧并且位于中央位置延伸有一与右封盖腔(461)相通的右封盖接口(462),在左、右封盖接口(452、462)之间配接有一用于使冷却液循环流动的冷却液循环机构(5),在该冷却液循环机构(5)的冷却液循环回路上连接中频加热炉(6)。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对中频炉冷却功能的钢球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螺旋片轴(3)上并且位于螺旋片轴(3)的左端的位置固定有一挡水盘(35),该挡水盘(35)与所述螺旋片(32)的左侧相对应。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对中频炉冷却功能的钢球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球引入槽(11)以及钢球引出槽(12)的横截面形状均呈U字形。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对中频炉冷却功能的钢球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淬火槽(1)朝向所述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4)的一侧的长度方向的上部以间隔状态设置有与淬火槽(1)相通的淬火槽引液接口(14),在所述的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4)上并且在对应于淬火槽引液接口(14)的位置设置有数量与淬火槽引液接口(14)相等的液态淬火介质输出管路接口(49),所述液态淬火介质输出管路(44)的一端与液态淬火介质输出管路接口(49)连接,而另一端与淬火槽引液接口(14)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对中频炉冷却功能的钢球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液态淬火介质输出管路接口(49)上配设有控制阀(491),所述液态淬火介质输出管路(44)的一端与控制阀(491)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对中频炉冷却功能的钢球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淬火介质为水。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对中频炉冷却功能的钢球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为江河湖泊水、井水或自来水。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对中频炉冷却功能的钢球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左封盖(45)与所述的左端端面板(47)之间设置有左封盖密封圈(453);在所述的右封盖(46)与所述的右端端面板(48)之间设置有右封盖密封圈(463)。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对中频炉冷却功能的钢球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使冷却液循环流动的冷却液循环机构(5)包括冷却液循环电机(51)、冷却液循环泵(52)和冷却液循环管(53),冷却液循环电机(51)与冷却液循环泵(52)传动配接并且由冷却液循环泵(52)连同冷却液循环电机(51)设置在使用场所的地坪上,冷却液循环管(53)的一端与所述的左封盖接口(451)连接,另一端与冷却液循环泵(52)的冷却液循环泵出液口(521)连接,而冷却液循环泵(52)的冷却液循环泵进液口(522)与所述的右封盖接口(462)连接,所述中频加热炉(6)串联连接在冷却液循环管(53)的中部。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对中频炉冷却功能的钢球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液为纯净水。

    说明书

    说明书具有对中频炉冷却功能的钢球淬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件的淬火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对中频炉冷却功能的钢球淬火装置。
    背景技术
    以建材生产行业如水泥生产厂商为例,在生产水泥的过程中,需对由前道工序的破碎机破碎后的矿石进行球磨(业界习惯称粉磨),而球磨需要大量使用耐磨性理想、韧性优异的钢球。钢球的生产过程为:由加热炉将棒材(即钢圆棒)加热至约1000-1100℃左右,出加热炉后由成球机械成球,成球机械如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0471597C推荐的“棒材轧球机的成球机构”以及CN101934334B提供的“轧钢球机的成球机构”(这两项专利均由本申请人提出),成球机构成球后将钢球引入淬火装置淬火,淬火装置如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0497667C介绍的“钢球淬火机的淬火机构”(该专利同样由本申请人提出),淬火后可根据工艺需要将钢球送入回火炉回火,出回火炉而成为成品钢球。
    前述将棒材即钢圆棒加热的加热炉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为构建于地坪上的即以地坪为载体的斜底炉的结构形式,对此可参见中国专利CN102010947B(钢球生产用的加热炉与回火炉的配合结构)以及CN102175086A(金属圆棒加热炉的导轨与炉体的配合结构);二为利用电磁感应线圈加热的中频炉。由于后者即由于中频炉的体积显著小于以地坪为载体构建的斜底炉,并且由于后者无需以煤、油或燃气为燃料,而只需使用清洁能源即电能,因而钢球生产厂商大都以中频炉为主,以斜底炉为辅,甚至只使用中频炉。
    如业界所知,在中频炉处于工作状态下需由冷却介质如水对电磁感应线圈、功率管及炉体进行降温冷却,对此可由并非限于例举的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688691U以及CN2331677Y等印证。
    目前,钢球生产厂商对中频炉的冷却千篇一律地使用另行配置的冷却塔,并且将冷却塔置于建筑物室外,由冗长的管路与中频炉的冷却介质引入、引出接口连接。使用冷却塔基本上能使中频炉的前述电磁感应线圈等的温度保持于40℃以下,即能够满足对中频炉的降温要求。但是,由于冷却塔处于室外并且处于敞露的状态,因此,与冷却塔配套的水槽(也称水池)易遭污染,造成管路堵塞和/或流动不畅,严重时损及中频炉;又由于冷却塔使用的水为普通的河水或地下水如井水,因而易造成管路结垢,致使单位时间内的流量变小,影响对中频炉的有效冷却;还由于为了对中频炉冷却而购置冷却塔,因而不仅造成管护麻烦,而且增大投资成本;进而由于冷却塔的工作需要电源支撑,因而不利于节能降本;还进而由于一旦冷却塔发生故障,易致中频炉停用,因而影响中频炉对钢圆棒的加热并且造成后续工位的轧球机构、淬火机构以及回火机构处于被动的怠工状态。
    如果能将用于对钢球淬火的液态淬火介质如水同时发挥对中频炉冷却的作用,也就是说如果能使钢球淬火装置具有对中频炉冷却的功能,那么上述技术问题基本上可以消除。为此本申请人进行了文献检索,然而在迄今为止公开的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有相应的技术启示。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长期的探索与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摒弃冷却塔及其水槽而藉以避免用于对中频加热炉冷却的水质遭受污染、有利于防止管路结垢而藉以保障管路畅通并确保对中频加热炉冷却的冷却效果、有益于节约投资成本并且降低管护难度而藉以显著减轻使用者的经济负担、有便于既节约冷却液又节省电能消耗而藉以与目前全社会倡导的节约型及节能型经济精神相吻合和有善于对中频加热炉持续稳定降温而藉以避免中频加热炉因温升大而发生故障并且避免后续工位上的轧球机构出现怠工情形的具有对中频炉冷却功能的钢球淬火装置。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具有对中频炉冷却功能的钢球淬火装置,包括一淬火槽,该淬火槽以右端高而左端低的倾斜的状态支承于地坪上并且还以腾空状态对应于构成于地坪上的液态淬火介质收集槽的上方,在该淬火槽的左端的一侧配接有一用于将由轧球机构轧制成形后的钢球引入淬火槽内的一钢球引入槽,而在淬火槽的右端的一侧配接有一用于将淬火槽内的完成了淬火的钢球引出淬火槽的钢球引出槽,在淬火槽的左端的底部连接有一用于将淬火槽内的液态淬火介质引出淬火槽并引入所述液态淬火介质收集槽内的液态淬火介质引出接口;一螺旋片轴,该螺旋片轴的左端伸展到所述淬火槽外并且转动地支承在设置于地坪上的螺旋片轴左轴承座上,螺旋片轴的中部位于淬火槽内并且构成有用于将进入淬火槽内的钢球自所述钢球引入槽的位置向所述钢球引出槽的方向驱赶的螺旋片,螺旋片轴的右端同样伸展到淬火槽外并且同样转动地支承在设置于地坪上的螺旋片轴右轴承座上,其中:所述螺旋片轴的右端还探出所述的螺旋片轴右轴承座并且固定有一用于与动力传动机构连接的动力传动机构连接盘;一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该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伴随于所述淬火槽的长度方向的一侧而支承在地坪上,并且该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的左端的下部配接有一与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的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腔相通的排污接口,在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的右端的上部配接有一用于将液态淬火介质引入所述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腔内的液态淬火介质引入接口,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的中部通过一组以间隔状态分布的液态淬火介质输出管路与所述淬火槽连接;特征在于:在所述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的左端配设有一左封盖,该左封盖朝向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的一侧构成有一左封盖腔,在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的右端配设有右封盖,该右封盖朝向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的一侧构成有一右封盖腔,在所述液态介质输送管腔内设置有一根或以上的热交换管,该热交换管的左端与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的左端端面板固定并且与所述左封盖腔相通,而热交换管的右端与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的右端端面板固定并且与所述右封盖腔相通,在所述左封盖背对左封盖腔的一侧并且位于中央位置延伸有一与左封盖腔相通的左封盖接口,而在所述右封盖背对右封盖腔的一侧并且位于中央位置延伸有一与右封盖腔相通的右封盖接口,在左、右封盖接口之间配接有一用于使冷却液循环流动的冷却液循环机构,在该冷却液循环机构的冷却液循环回路上连接中频加热炉。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螺旋片轴上并且位于螺旋片轴的左端的位置固定有一挡水盘,该挡水盘与所述螺旋片的左侧相对应。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钢球引入槽以及钢球引出槽的横截面形状均呈U字形。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淬火槽朝向所述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的一侧的长度方向的上部以间隔状态设置有与淬火槽相通的淬火槽引液接口,在所述的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上并且在对应于淬火槽引液接口的位置设置有数量与淬火槽引液接相等的液态淬火介质输出管路接口,所述液态淬火介质输出管路的一端与液态淬火介质输出管路接口连接,而另一端与淬火槽引液接口连接。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液态淬火介质输出管路接口上配设有控制阀,所述液态淬火介质输出管路的一端与控制阀连接。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液态淬火介质为水。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水为江河湖泊水、井水或自来水。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左封盖与所述的左端端面板之间设置有左封盖密封圈;在所述的右封盖与所述的右端端面板之间设置有右封盖密封圈。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用于使冷却液循环流动的冷却液循环机构包括冷却液循环电机、冷却液循环泵和冷却液循环管,冷却液循环电机与冷却液循环泵传动配接并且由冷却液循环泵连同冷却液循环电机设置在使用场所的地坪上,冷却液循环管的一端与所述的左封盖接口连接,另一端与冷却液循环泵的冷却液循环泵出液口连接,而冷却液循环泵的冷却液循环泵进液口与所述的右封盖接口连接,所述中频加热炉串联连接在冷却液循环管的中部。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冷却液为纯净水。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在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的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腔内设置了热交换管,并且在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的左、右端分别配设了左、右封盖,热交换管的管腔与左、右封盖腔相通,在冷却液循环机构的工作下对连接于冷却液循环机构的冷却液循环回路上的中频加热炉冷却,同时由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腔内的用于淬火的液态淬火介质与热交换管换热,使冷却液降温,因而无需使用冷却塔对中频加热炉冷却,并且冷却液不存在受污染情形;之二,由于冷却液处于封闭的循环回流状态,因而可保障持久洁净,不会使热交换管结垢;之三,由于摒弃了冷却塔,因而可节省投资、减轻管理成本、降低使用者的经济负担;之四,由于冷却液循环机构相对于冷却塔可显著节省电能消耗,并且无需在使用过程中补加冷却液,因而可体现节电节液的双重效果;之五,由于冷却液循环机构位于室内,不易受外界冷热环境之影响,因而能确保其工作的稳定性,为中频加热炉的电磁感应线圈和功率管之类的部件有效冷却,保障中频加热炉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且避免后续工位上的轧球机构出现待工或怠工情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淬火槽和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者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针对正在被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目的在于方便公众理解,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和图2,给出了一横截面形状呈U字形更具体地讲呈C字形的一淬火槽1,该淬火槽1以右端高而左端低的倾斜的状态通过支架15支承于地坪上并且还以腾空状态对应于构成于地坪上的液态淬火介质收集槽2的上方,液态淬火介质收集槽2开挖于地坪上,并且经浇铺构成。在该淬火槽1的左端的一侧配接有一用于将由轧球机构轧制成形后的钢球7引入淬火槽1内的一钢球引入槽11,而在淬火槽1的右端的一侧配接有一用于将淬火槽1内的完成了淬火的钢球7引出淬火槽1的钢球引出槽13,在淬火槽1的左端的底部连接有一用于将淬火槽1内的液态淬火介质引出淬火槽1并且引入液态淬火介质收集槽2内的液态淬火介质引出接口13。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钢球引入槽11配接在淬火槽1的左端的后侧,钢球引出槽12配接在淬火槽1的右端的后侧,并且钢球引入槽11以及钢球引出槽12的横截面形状均呈U字形。在使用状态下,钢球引入槽11与轧球机构即与轧钢球机构的出球口对接。
    给出了一螺旋片轴3,该螺旋片轴3的左端伸展到所述淬火槽1外并且转动地支承在设置于地坪上的螺旋片轴左轴承座31上,螺旋片轴3的中部位于淬火槽1内并且构成有用于将进入(由钢球引入槽11引入)淬火槽1内的钢球自钢球引入槽11的位置向前述钢球引出槽12的方向驱赶并且直至使钢球7进入钢球引出槽12的螺旋片32,螺旋片轴3的右端同样伸展到淬火槽1外并且同样转动地支承在设置于地坪上的螺旋片轴右轴承座33上。由图1和图2所示,螺旋片轴3的右端还探出螺旋片轴右轴承座33并且固定有一用于与动力传动机构连接的动力传动机构连接盘34,由于这里提及的动力传动机构属于公知技术,例如可以参见中国专利CN100497667C和CN201144262Y等,因此申请人不再赘述。
    示出了一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4,该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4伴随于前述淬火槽1的长度方向的前侧(也可以是后侧)而支承在地坪上,并且该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4的左端的下部配接有一与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4的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腔41相通的排污接口42,在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4的右端的上部配接有一用于将液态淬火介质引入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腔41内的液态淬火介质引入接口43,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4的中部通过一组以间隔状态分布的液态淬火介质输出管路44与前述淬火槽1连接。
    请继续见图1和图2,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4的左端配设有一左封盖45,该左封盖45朝向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4的一侧构成有一左封盖腔451,在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4的右端配设有右封盖46,该右封盖46朝向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4的一侧构成有一右封盖腔461,在前述液态介质输送管腔41内设置有六根热交换管411,该六根热交换管411的左端均与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4的左端端面板47固定并且与左封盖腔451相通,而六根热交换管411的右端与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4的右端端面板48固定并且与右封盖腔461相通,在前述左封盖45背对左封盖腔451的一侧(图示状态的左侧)并且位于中央位置延伸有一与左封盖腔451相通的左封盖接口452,而在前述右封盖46背对右封盖腔461的一侧(图示状态的右侧)并且位于中央位置延伸有一与右封盖腔461相通的右封盖接口462,在左、右封盖接口452、462之间配接有一用于使冷却液循环流动的冷却液循环机构5,在该冷却液循环机构5的冷却液循环回路上连接中频加热炉6。也就是说,中频加热炉6串联连接在冷却液循环回路上。
    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热交换管411并不受到六根的限制,可以依需增减,例如既可少至一根,也可七根或更多,因此不能以热交换管411的数量变化而认为游离出了本发明公开的技术内容范畴。此外,还可采用外壁上构成有翅片的翅管作为热交换管。
    优选地,在前述的螺旋片轴3上并且位于螺旋片轴3的左端的位置固定有一挡水盘35,该挡水盘35与前述螺旋片32的左侧相对应,并且该挡水盘35在螺旋片轴3上的位置还位于前述出水口13的左侧。
    依据专业常识并且从出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由液态淬火介质引出接口13引入到液态淬火介质收集槽2内的液态淬火介质是循环回用的。
    由图1和图2所示,在前述淬火槽1朝向前述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4的一侧(图示状态的前侧)的长度方向的上部以间隔状态设置有与淬火槽1相通的淬火槽引液接口14,而在前述的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4上并且在对应于淬火槽引液接口14的位置设置有数量与淬火槽引液接口14相等的液态淬火介质输出管路接口49,上面提及的液态淬火介质输出管路44的一端与液态淬火介质输出管路接口49连接,而另一端与淬火槽引液接口14连接。在液态淬火介质输出管路接口49上配设有控制阀491,前述液态淬火介质输出管路44的一端与控制阀49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阀491为手动操作阀,其作用机理犹如日常生活所见的水龙头。
    从经济的廉价因素考虑,上面已反复提及的液态淬火介质采用水,水既可以是江河之水,也可以是湖泊之水,还可以是井水(即地下水)甚至使用自来水,本实施例使用地下水。
    为了使左、右封盖45、46分别与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4的左、右端端面板47、48形成良好的密封,于是在左封盖45与左端端面板47之间设置有左封盖密封圈453;在右封盖46与右端端面板48之间设置有右封盖密封圈463。
    上面提及的用于使冷却液循环流动的冷却液循环机构5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冷却液循环电机51、冷却液循环泵52和冷却液循环管53,冷却液循环电机51与冷却液循环泵52传动配接并且由冷却液循环泵52连同冷却液循环电机51设置在使用场所的地坪上,冷却液循环管53的一端与前述的左封盖接口451连接,另一端与冷却液循环泵52的冷却液循环泵出液口521连接,而冷却液循环泵52的冷却液循环泵进液口522与前述的右封盖接口462连接,前述中频加热炉6串联连接在冷却液循环管53的中部,更具体地讲,中频加热炉6连接在冷却液循环管53的管路上。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前述的冷却液循环泵52连同冷却液循环电机51设置在了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4的右端,因而冷却液循环泵52的冷却液循环泵进液口522与前述的右封盖接口462连接。于是,依据专业常识,冷却液循环机构5的冷却液循环泵52连同冷却液循环电机51完全可以设置于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4的左端,在这种情况下,冷却液循环泵进液接口522便与左封盖接口452连接。以目前由图1和图2所示的位置状态为例,由于冷却液循环机构5设置在了右端,因此冷却液的循环流动方向由图1的箭头所示。
    由图1所示并且依据公知的中频加热炉6,具有一冷却液引入口61和一冷却液引出口62,藉由该冷却液引入口61以及冷却液引出口62而使中频加热炉6串联连接在冷却液循环机构5的前述冷却液循环管53的管路上。使用时,冷却液从冷却液循环泵出液口521加入,待加入完毕后再将冷却液循环泵53配接到冷却液循环泵出液口521上。
    由于冷却液形成的回路为封闭式循环回路,因而不会在使用过程中损失,免除了频繁被液之烦恼。然而已有技术中使用冷却塔并且配有相应的水槽,因而需要通过另行配备的水泵频繁补入,致使使用麻烦。
    上面提及的冷却液采用纯净水,更具体地讲使用纯水,由于纯水不含有矿物质,因而不会在前述热交换管411的管腔腔壁上结垢,同样不会给中频加热炉6内的冷却管(也可称)结垢。
    申请人结合图1和图2描述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在动力传动机构通过动力传动机构连接盘34带动螺旋片轴3运动的状态下,由轧钢球机构(也可称成球机构)轧制的钢球7从钢球引入槽11引入淬火槽1内,由螺旋片轴3上的螺旋片32使钢球7朝着钢球引出槽12的方向驱赶(也可称提升),直至使完成了淬火的钢球7从钢球引出槽12引出,并且依据工艺需要而可送至下一工序的回火炉回火。在该过程中,与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4的液态淬火介质引入接口43管路连接的泵站处于工作状态,将液态淬火介质如前述的江河湖泊水或井水引入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腔41(当使用自来水时,则可省去泵站,由管路将液态淬火介质引入接口43与自来水水源管路连接,但是本实施例使用井水,因此由泵站供水),进入液态介质输送管腔41内的水依次经液态淬火介质输出管接口49、控制阀491(处于开启状态)、液态淬火介质输出管路44和淬火槽引液接口14引入淬火槽1内,淬火槽1内的水由液态淬火介质引出接口13回引至液态淬火介质收集槽2,回用。在上述过程中,由循环流经液态淬火介质输送管腔41内的液态淬火介质即水与热交换管411换热,使流经热交换管41内的冷却液411的温度降低。具体是:在冷却液循环机构5的冷却液循环电机51的工作下,热交换管411内的冷却液(纯水)依次经右封盖461、右封盖接口462、冷却液循环泵进液口522、冷却液循环泵出液口521、冷却液循环管53的右管段、中频加热炉6的冷却液引入口61、中频加热炉6的冷却液引出口62、冷却液循环管53的左管段、左封盖接口452、左封盖腔451进入热交换管411的管腔,从而形成冷却液循环流动的回路,实现对中频加热炉6内的电磁感应线圈等的部件冷却,并得以冷却至40℃以下。
    当要对液态冷却介质输送管腔41清洁时,那么只要开启排污接口42的管路上的阀门,排污结束后关闭阀门。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欠缺,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全面而客观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不失为是一个极致的技术方案。

    关 键  词:
    具有 中频 冷却 功能 淬火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具有对中频炉冷却功能的钢球淬火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52239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