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四驱车双铰点摆动式铰接架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井下四驱车双铰点摆动式铰接架结构.pdf(10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7577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3.20 CN 102975772 A *CN102975772A* (21)申请号 201210463080.5 (22)申请日 2012.11.16 B62D 21/18(2006.01) (71)申请人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 地址 030006 山西省太原市并州南路 108 号 申请人 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郭培燕 赵海兴 杨振声 王庆祥 谢龙 陈永峰 (74)专利代理机构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 特殊普通合伙 ) 14110 代理人 任林芳 (54) 发明名称 煤矿井下。
2、四驱车双铰点摆动式铰接架结构 (57) 摘要 本发明属于煤矿井下辅助运输设备的技术领 域, 具体是一种煤矿井下四驱车双铰点摆动式铰 接架结构, 解决了现有摆动式铰接架存在的问题, 其包括摆动式铰接架、 铰接销轴、 关节轴承、 铜垫、 铰接卡环、 铰接调整垫、 挡圈、 单列圆锥滚子轴承、 调整垫圈、 半圆卡环、 压盘、 弹性挡圈、 端盖和过桥 组件, 摆动式铰接架包括焊接结构的铰接架主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 可实现前、 后机架之间相对 摆动的功能, 保证井下自卸车行走时四轮着地以 适应不同的路况。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
3、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4 页 1/1 页 2 1. 一种煤矿井下四驱车双铰点摆动式铰接架结构, 包括摆动式铰接架 (3) 、 铰接销轴 (5) 、 关节轴承 (6) 、 铜垫 (7) 、 铰接卡环 (8) 、 铰接调整垫 (9) 、 挡圈 (10) 、 单列圆锥滚子轴 承 (11) 、 调整垫圈 (12) 、 半圆卡环 (13) 、 压盘 (14) 、 弹性挡圈 (15) 、 端盖 (16)和过桥组件 (17) , 其特征在于 : 煤矿井下四驱车前机架 (1) 和后机架 (2) 之间通过摆动式铰接架 (3) 连 接, 中间传动轴 (2。
4、9) 和后传动轴 (30) 之间通过过桥组件 (17) 连接 ; 摆动式铰接架 (3) 包括焊接结构的铰接架主体 (4) , 铰接架主体 (4) 包括铰接板 (32) 、 固定板 (33) 、 加强立板 (34) 、 筋板 (35) 、 转向耳板 (36) 、 铰接衬套 (37) 、 转向衬套 (38) 和摆 动销轴 (39) , 铰接板 (32) 包括通过固定板 (33) 连接的上下两个 ; 加强立板 (34) 设置在固定 板 (33) 左右两侧、 两个铰接板 (32) 之间且连接铰接板 (32) 和固定板 (33) ; 筋板 (35) 设置 在两个铰接板 (32) 之外且连接铰接板 (32。
5、) 和固定板 (33) ; 转向耳板 (36) 与加强立板 (34) 连接且位于加强立板 (34) 的外侧, 两块加强立板 (32) 外侧都设置有上下平行两块转向耳 板 ; 铰接衬套 (37) 设置在铰接板 (32) 上开设的轴孔内且与铰接板 (32) 连接, 两块铰接板上 的铰接衬套中心同轴 ; 转向衬套 (38) 设置在转向耳板 (36) 上开设的轴孔内且与转向耳板 (36) 连接, 上下平行的两块转向耳板上的转向衬套中心同轴 ; 摆动销轴 (39) 设置在固定板 (33) 上开设的轴孔内且与固定板 (33) 连接 ; 前机架 (1) 与摆动式铰接架 (3) 之间通过左右两组转向油缸 (2。
6、4) 和上下两个铰接销轴 (5) 连接, 铰接销轴 (5) 通过关节轴承 (6) 安装在铰接架主体 (4) 铰接衬套 (37) 内的轴承 座孔内, 关节轴承 (6) 外圈通过铰接卡环 (8) 固定, 前机架 (1) 和摆动式铰接架 (3) 的下铰 点间隙通过上下两个铜垫 (7) 填充, 上铰点间隙通过铰接调整垫 (9) 和上下两个铜垫 (7) 填 充 ; 后机架 (2) 与摆动式铰接架 (3) 之间通过挡圈 (10) 和两个背对背布置的单列圆锥滚 子轴承 (11) 连接, 挡圈 (10) 内侧和铰接架主体 (4) 之间、 挡圈 (10) 外侧和后机架 (2) 之间 均通过 O 形圈 (25) 。
7、密封, 单列圆锥滚子轴承 (11) 通过调整垫圈 (12) 和两个半圆卡环 (13) 在轴端固定, 半圆卡环 (13) 通过压盘 (14) 固定, 压盘 (14) 通过弹性挡圈 (15) 固定, 铰接架 主体 (4) 末端设置端盖 (16) , 端盖 (16) 与后机架 (2) 之间通过 O 形圈 (25) 密封、 螺钉 (26) 固定, 端盖 (16) 与铰接架主体 (4) 末端通过骨架油封 (27) 连接, 后机架 (2) 上设置限位板 (28) , 限位板 (28) 位于铰接架主体顶部的铰接板 (32) 的上部 ; 中间传动轴 (29) 和后传动轴 (30) 之间通过过桥组件 (17) 。
8、连接, 过桥组件 (17) 包括花 键轴 (18) 、 球轴承 (19) 、 压盖 (20) 、 法兰 (21) 、 法兰 (22) 和开槽螺母 (23) , 花键轴 (18) 与铰接架主体 (4) 之间通过球轴承 (19) 连接, 球轴承 (19) 与铰接架主体 (4) 之间通过压盖 (20) 固定, 法兰 (21) 、 法兰 (22) 与花键轴 (18) 之间以渐开线花键连接、 两端通过开槽 螺母 (23) 固定。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四驱车双铰点摆动式铰接架结构, 其特征在 于, 中间传动轴 (29) 和后传动轴 (30) 之间通过过桥组件 (17) 连接, 中间传。
9、动轴 (29) 与法 兰 (21) 之间通过双头螺柱 (31) 固定, 后传动轴 (30) 与法兰 (22) 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75772 A 2 1/4 页 3 煤矿井下四驱车双铰点摆动式铰接架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煤矿井下辅助运输设备的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煤矿井下四驱车双 铰点摆动式铰接架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煤矿井下巷道路面不平, 急转弯、 坡道和凹坑较多, 使得井下自卸车的工作环境和 工作条件十分恶劣。 为了保证井下自卸车行走时四轮着地, 改善车轮的附着条件, 增加牵引 力和工作稳定性, 铰接式自卸车的前、 后机架需要在横向有。
10、一定角度的相对摆动。 0003 国内外煤矿井下辅助运输设备对于此功能的实现通常采用三种结构 : 1、 使用回转 支承, 将前、 后机架连接, 实现前、 后机架的横向相对摆动 ; 2、 其中一个车桥上设置横向摆 动架, 摆动架与机架之间为铰接, 从而实现车桥与机架的横向相对摆动 ; 3、 在前机架或后机 架上设置摆动式铰接架, 同时实现前、 后机架的水平相对转动和横向相对摆动。 0004 对于第 1 种回转支承方案, 有成熟的专业系列化产品, 安装方便, 但是在整体结构 设计上有一定的难度, 尤其是传动过桥的布置较难。另外, 回转支承处受力状态较复杂, 使 用中常出现内外圈之间脱离、 固定螺栓切。
11、断等问题。对于第 2 种在车桥上设置横向摆动架 的方案, 布置简单、 性能可靠, 但是车桥与摆动架为固定连接, 而摆动架与机架之间为铰接, 所以无法实现悬挂系统的安装, 因此该方案不适合大多数带悬挂系统的运输车辆。 另外, 前 后机架之间无法相对摆动, 其中一个机架的横向摆动将引起另一个机架以相同方向摆动, 从而引起整车较大的重心偏移。对于第 3 种在机架上设置摆动式铰接架的方案, 虽然工艺 复杂, 加工较为困难, 但安装方便、 性能可靠, 并且适用于带悬挂系统的运输车辆, 是实现 前、 后机架相对摆动功能的最佳方案。 0005 现有的摆动式铰接架方案, 分为单铰点和双铰点两种。 对于单铰点方。
12、案, 优点是结 构简单、 所需空间小, 易布置传动过桥, 缺点是铰接销轴、 摆动销轴均通过轴套与机架连接, 转动和摆动不灵活、 易发生别卡, 且铰接销轴过长导致承载能力下降。 双铰点方案可克服单 铰点的缺点。 现有的双铰点方案, 铰接销轴通过关节轴承与机架连接, 关节轴承内圈大多外 露、 在多煤尘、 泥水的环境中易受污染并生锈、 失效 ; 铰接销轴大多对称布置, 给整车装配造 成困难 ; 铰接架通过摆动销轴和 2 个背对背布置的单列圆锥滚子轴承与机架连接, 摆动销 轴末端采用锁紧螺母固定圆锥滚子轴承, 由于摆动销轴外径较大, 对锁紧螺母的加工要求 也就较高, 另外, 摆动销轴通常为实心, 其中。
13、不可布置传动过桥, 因此不适合四驱车辆。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消除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点, 提供一种用于煤矿铰接式四 驱自卸车的双铰点、 内置传动过桥、 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横向摆动的铰接架结构。 0007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 煤矿井下四驱车双铰点摆动式铰接架结构, 包括摆动式铰接架、 铰接销轴、 关节轴承、 铜垫、 铰接卡环、 铰接调整垫、 挡圈、 单列圆锥滚子轴承、 调整垫圈、 半圆卡环、 压盘、 弹性挡 说 明 书 CN 102975772 A 3 2/4 页 4 圈、 端盖和过桥组件, 煤矿井下四驱车前机架和后机架之间通过摆动式铰接架连接, 中间传 动轴和。
14、后传动轴之间通过过桥组件连接 ; 摆动式铰接架包括焊接结构的铰接架主体, 铰接架主体包括铰接板、 固定板、 加强立 板、 筋板、 转向耳板、 铰接衬套、 转向衬套和摆动销轴, 铰接板包括上下两个、 通过固定板连 接 ; 加强立板设置在固定板左右两侧、 两个铰接板之间且连接铰接板和固定板 ; 筋板设置 在两个铰接板之外且连接铰接板和固定板 ; 转向耳板与加强立板连接且位于加强立板的外 侧, 两块加强立板外侧都设置有上下平行两块转向耳板 ; 铰接衬套设置在铰接板上开设的 轴孔内且与铰接板连接, 两块铰接板上的铰接衬套中心同轴 ; 转向衬套设置在转向耳板上 开设的轴孔内且与转向耳板连接, 上下平行的。
15、两块转向耳板上的转向衬套中心同轴 ; 摆动 销轴设置在固定板上开设的轴孔内且与固定板连接。 0008 前机架与摆动式铰接架之间通过左右两组转向油缸和上下两个铰接销轴连接, 铰 接销轴通过关节轴承安装在铰接架主体铰接衬套内的轴承座孔内, 关节轴承外圈通过铰接 卡环固定, 前机架和摆动式铰接架的下铰点间隙通过上下两个铜垫填充, 上铰点间隙通过 铰接调整垫和上下两个铜垫填充 ; 后机架与摆动式铰接架之间通过挡圈和两个背对背布置的单列圆锥滚子轴承连接, 挡 圈内侧和铰接架主体之间、 挡圈外侧和后机架之间均通过 O 形圈密封, 单列圆锥滚子轴承 通过调整垫圈和两个半圆卡环在轴端固定, 半圆卡环通过压盘固。
16、定, 压盘通过弹性挡圈固 定, 铰接架主体末端设置端盖, 端盖与后机架之间通过 O 形圈密封、 螺钉固定, 端盖与铰接 架主体末端通过骨架油封连接, 后机架上设置限位板, 限位板位于铰接架主体铰接板的上 部 ; 中间传动轴和后传动轴之间通过过桥组件连接, 过桥组件包括花键轴、 球轴承、 压盖、 法兰、 法兰和开槽螺母, 花键轴与铰接架主体之间通过球轴承连接, 球轴承与铰接架主 体之间通过压盖固定, 法兰、 法兰与花键轴之间以渐开线花键连接、 两端通过开槽螺母 固定 ; 中间传动轴和后传动轴之间通过过桥组件连接, 中间传动轴与法兰之间通过双头螺 柱固定, 后传动轴与法兰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 本发。
17、明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 1、 本发明所述的摆动式铰接架结构, 可实现前、 后机架之间相对摆动的功能, 保证井下 自卸车行走时四轮着地以适应不同的路况。 0009 2、 前机架和摆动式铰接架连接处有严格的尺寸链要求, 通过铰接调整垫来保证顺 利安装, 且铰点处无间隙使前机架和摆动式铰接架连接形成较稳定刚体 ; 两个铰接销轴同 向布置可方便现场装配 ; 铰点处设置铜垫可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 防止煤尘、 泥水等污染关 节轴承, 同时为润滑油脂提供存储空间、 保证关节轴承充分润滑。 0010 3、 摆动式铰接架和后机架连接处, 圆锥滚子轴承通过半圆卡环固定的方式简单可 靠、 易加工 。
18、; 在圆锥滚子轴承和半圆卡环之间设置调整垫圈将轴承调定为负游隙, 可提高轴 承承载能力 ; 在铰接架主体摆动销轴前端和末端设置带密封的挡圈和端盖, 与后机架形成 了润滑油脂存储空间, 可保证圆锥滚子轴承充分润滑。 0011 4、 中间传动轴和后传动轴之间通过过桥组件连接可实现四轮驱动 ; 连接处采用双 头螺柱为中间传动轴与法兰的安装提供外部空间 ; 两个球轴承之间跨距较大, 可提高轴 说 明 书 CN 102975772 A 4 3/4 页 5 承承载能力, 增大花键轴所传递扭矩。 0012 5、 铰接架主体基本上为轴对称焊接结构, 摆动时离心力均匀、 对传动轴中心的附 加载荷较小, 焊接结构。
19、材料易组织, 加工易实现, 采用加强立板和筋板来连接铰接板和固定 板, 刚性较好, 抗弯、 扭强度较高。 附图说明 0013 图 1 为双铰点摆动式铰接架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 2 为双铰点摆动式铰接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 3 为双铰点摆动式铰接架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 4 为过桥组件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 5 为铰接架主体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 6 为前机架和后机架同时相对转动和摆动情况示意图。 0014 图中, 1- 前机架, 2- 后机架, 3- 摆动式铰接架, 4- 铰接架主体, 5- 铰接销轴, 6- 关 节轴承, 7- 铜垫, 8- 铰接卡环, 9- 铰接调整垫, 10- 挡圈, 11- 。
20、单列圆锥滚子轴承, 12- 调整垫 圈, 13-半圆卡环, 14-压盘, 15-弹性挡圈, 16-端盖, 17-过桥组件, 18-花键轴, 19-球轴承, 20- 压盖, 21- 法兰, 22- 法兰, 23- 开槽螺母, 24- 转向油缸, 25-O 形圈, 26- 螺钉, 27- 骨 架油封, 28- 限位板, 29- 中间传动轴, 30- 后传动轴, 31- 双头螺柱, 32- 铰接板, 33- 固定板, 34- 加强立板, 35- 筋板, 36- 转向耳板, 37- 铰接衬套, 38- 转向衬套, 39- 摆动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21、 0016 如图 1、 图 2 和图 3、 图 4 所示为一种煤矿井下四驱车双铰点摆动式铰接架结构, 前 机架 1 和后机架 2 之间通过摆动式铰接架 3 连接。摆动式铰接架 3 包括铰接架主体 4、 铰接 销轴 5、 关节轴承 6、 铜垫 7、 铰接卡环 8、 铰接调整垫 9、 挡圈 10、 单列圆锥滚子轴承 11、 调整 垫圈 12、 半圆卡环 13、 压盘 14、 弹性挡圈 15、 端盖 16 和过桥组件 17。过桥组件 17 包括花 键轴 18、 球轴承 19、 压盖 20、 法兰 21、 法兰 22 和开槽螺母 23, 花键轴 18 与铰接架主体 4 之间通过球轴承 19 连接, 球。
22、轴承 19 与铰接架主体 4 之间通过压盖 20 固定, 法兰 21、 法 兰 22 与花键轴 18 之间以渐开线花键连接、 两端通过开槽螺母 23 固定。 0017 如图 1 和图 2、 图 3、 图 6 所示, 前机架 1 与摆动式铰接架 3 之间通过左右两组转向 油缸 24 和上下两个铰接销轴 5 连接。前机架 1 和摆动式铰接架 3 之间在水平方向可绕铰 接销轴 5 相对转动 40, 转动时转向油缸 24 始终与前机架 1 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上下 两个铰接销轴 5 同向布置, 铰接销轴 5 通过关节轴承 6 安装在铰接架主体 4 轴承座孔内, 关 节轴承 6 外圈通过铰接卡环 8 固。
23、定, 前机架 1 和摆动式铰接架 3 的下铰点间隙通过上下两 个铜垫 7 填充, 上铰点间隙通过铰接调整垫 9 和上下两个铜垫 7 填充。 0018 如图 1 和图 2、 图 3、 图 6 所示, 后机架 2 与摆动式铰接架 3 之间通过挡圈 10 和两 个背对背布置的单列圆锥滚子轴承 11 连接。挡圈 10 内侧和铰接架主体 4 之间、 挡圈 10 外 侧和后机架 2 之间均通过 O 形圈 25 密封, 单列圆锥滚子轴承 11 通过调整垫圈 12 和两个半 圆卡环 13 在轴端固定, 半圆卡环 13 通过压盘 14 固定, 压盘 14 通过弹性挡圈 15 固定, 铰接 架主体 4 末端设置端。
24、盖 16, 端盖 16 与后机架 2 之间通过 O 形圈 25 密封、 螺钉 26 固定, 端 说 明 书 CN 102975772 A 5 4/4 页 6 盖 16 与铰接架主体 4 末端通过骨架油封 27 连接。后机架 2 上设置限位板 28, 可将后机架 2 和摆动式铰接架 3 的相对摆动限制在 10角度范围内。 0019 如图 2、 图 3、 图 4 所示, 中间传动轴 29 和后传动轴 30 之间通过过桥组件 17 连接。 中间传动轴 29 与法兰 21 之间通过双头螺柱 31 固定, 后传动轴 30 与法兰 22 之间通过 螺栓固定。 0020 如图 5 所示为摆动式铰接架的主要焊。
25、接结构铰接架主体, 铰接架主体 4 包括铰 接板 32、 固定板 33、 加强立板 34、 筋板 35、 转向耳板 36、 铰接衬套 37、 转向衬套 38 和摆动销 轴 39。上下两个铰接板 32 通过固定板 33 连接 ; 加强立板 34 设置在固定板 33 左右两侧、 两个铰接板 32 之间, 连接铰接板 32 和固定板 33 ; 筋板 35 设置在两个铰接板 32 之外, 连接 铰接板 32 和固定板 33 ; 转向耳板 36 与加强立板 34 连接 ; 铰接衬套 37 设置在铰接板 32 轴 孔内, 与铰接板 32 连接 ; 转向衬套 38 设置在转向耳板 36 轴孔内, 与转向耳板 36 连接, 铰接 板 32 左右两侧开刀具进孔以加工转向衬套 38 轴孔 ; 摆动销轴 39 设置在固定板 33 轴孔内, 与固定板 33 连接。 说 明 书 CN 102975772 A 6 1/4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75772 A 7 2/4 页 8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75772 A 8 3/4 页 9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75772 A 9 4/4 页 10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75772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