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汽车安全带的安全带带件.pdf

  • 上传人:b***
  • 文档编号:4503924
  • 上传时间:2018-10-17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287.71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80038756.X

    申请日:

    2011.07.30

    公开号:

    CN103068636A

    公开日:

    2013.04.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R 21/18申请日:20110730|||公开

    IPC分类号:

    B60R21/18

    主分类号:

    B60R21/18

    申请人:

    戴姆勒股份公司

    发明人:

    C·布尔奇克; H·伊佩克

    地址:

    德国斯图加特

    优先权:

    2010.08.06 DE 102010033595.9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代理人:

    吴鹏;张亚非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安全带(2)的安全带带件(2.1),其中,安全带带件(2.1)具有至少一个设置在两个安全带带件层之间并且可以被加载气体的安全带内腔,其中,在至少两个安全带层之间设置有连通至少两段安全带内腔的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在第一末端(3.1)处固定在安全带(2)的末端配件上。根据本发明,设计为柔性软管(3)的气体通道至少通过与固定的第一末端相对的第二末端(3.2)被固定在安全带内腔内。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汽车安全带(2)的安全带带件(2.1),其中,所述安全带带件(2.1)具有能够被加载气体的安全带内腔,其中,在至少两个安全带带件层之间设置有连通至少两段所述安全带内腔的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的第一末端(3.1)固定在所述安全带(2)的末端配件的区域内并与气体发生器(2.3)至少间接地连通,
    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通道设计为柔性软管(3),所述柔性软管附加地固定在所述安全带内腔内。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带件(2.1),
    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3)的至少与所述第一末端(3.1)相对的第二末端(3.2)被固定在所述安全带内腔内。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带带件(2.1),
    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3)被分段、在某些点处或在整个长度上固定在至少一个所述安全带带件层上。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带件(2.1),
    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二末端材料锁合地固定在至少一个所述安全带带件层上。

    说明书

    说明书汽车安全带的安全带带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安全带的安全带带件/织带,其中,所述安全带带件具有可以被加载气体的安全带内腔,其中,在至少两个安全带带件层之间设置有连通至少两段安全带内腔的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利用第一末端固定在安全带的末端配件上并至少间接地与气体发生器连通。
    背景技术
    EP1053133B1介绍了一种三点式安全带,其具有安全带带件的肩部安全带部分和腰部安全带部分,并至少在肩部安全带区内为可充胀的。在一转向点处,该安全带具有可以插入安全带扣内的插入件,其中,在系上安全带的情况下,安全带带件在从腰部安全带部分向肩部安全带部分的过渡区内在该转向点处转向。在插入件区域内,安全带带件在所述转向点处设置有气体通道,该气体通道用于建立肩部安全带部分的安全带内腔与腰部安全带部分的安全带内腔之间的气体流动连通。气体通道的敞开的截面小于充气后的安全带内腔的截面,该安全带内腔可以被贯通地充气并在形成肩部安全带部分和腰部安全带部分以及在过渡区中的安全带带件内延伸。所述气体通道至少在绕转向点引导的过渡区的安全带内腔内形成沿径向加强的气体管线,通过该气体管线的敞开的截面可以使肩部安全带部分和腰部安全带部分的安全带内腔充气。所述气体通道由在径向上具有相当高的刚度的柔性管状件构成,从而使在安全带带件绕转向点转向时,由气体通道形成的敞开的截面不塌陷。所述安全带还包括在腰部安全带部分的与过渡区相对的末端区域内的气体供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得到改进的汽车的安全带。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得以实现。本发明的其它有利方面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汽车安全带的安全带带件具有可以被加载气体的安全带内腔,其中,在至少两个安全带带件层之间设置有连通至少两段安全带内腔的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的第一末端固定在安全带的末端配件的区域内并与气体发生器至少间接地连通。根据本发明,所述气体通道设计为柔性软管,其附加固定在安全带内腔内。
    由于软管被附加地固定在安全带内腔内,该软管在作为气体供给管线时至少在安全带内腔内不能够滑脱。
    此外,该附加固定布置结构还确保了使安全带带件的安全带内腔的充气得以改善,因为这避免了软管末端的运动。从而极大地避免了所谓的鞭击效应(Peitscheneffekt),即软管末端在安全带带件内扭摆,从而至少在该区域内很大程度上防止了安全带带件的损坏。通过该固定布置结构,防止或至少减少了安全带带件与软管之间的任何相对运动。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系有包括依据本发明的安全带带件的安全带的乘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位于未示出的汽车中的系着安全带2的乘客1。
    安全带2是所谓的三点式安全带,其通过三个点P1至P3将乘客1系在车身上。
    第一点P1处于汽车的B柱上的下部区域内。在该第一点P1上,安全带2的安全带带件2.1固定在车身上。
    从该第一点P1出发,安全带带件2.1跨过乘客1的腰部区被引导至第二点P2,该第二点由固定在车身上且优选设置有图中未示出的一体的张紧装置的安全带扣形成。该安全带扣嵌入所谓的锁舌中。安全带带件2.1的跨过乘客1的腰部区引导的区域在下文称为腰部安全带区2.1.1并用于约束乘客1的腰部区域。
    安全带带件2.1通过锁舌内的在图中未示出的间隙引导和转向。在此方面,锁舌形成下转向点U1。
    安全带带件2.1从下转向点U1出发,跨过乘客1的上肢区被引导至形成第三点P3的上转向点U2。第二点P2与第三点P3之间的安全带带件2.1的区域在下文称为肩部安全带区2.1.2并用于约束乘客1的上肢区。
    安全带带件2.1从上转向点U2被引导至座椅安全带自动伸缩器2.2。座椅安全带自动伸缩器2.2用于在不使用时收回安全带2的安全带带件2.1,并在系上安全带2的情况下使安全带带件2.1在乘客1的身体上张紧。座椅安全带自动伸缩器2.2优选还包括图中未示出的所谓的收缩张紧器,借助该收缩张紧器,安全带带件2.1在汽车与障碍物碰撞时可以这样张紧,即使得乘客1最佳地定位在汽车座椅S上并且最佳地约束乘客1。
    为在汽车与障碍物碰撞时减轻乘客1的负荷,安全带带件2.1为可充胀的,其中,在检测到碰撞或即将发生的不可避免的碰撞时,该安全带带件2.1可被预先填充气体并然后展开。为此,设置有气体发生器2.3,其固定在末端配件的区域内,也就是第一点P1的区域内。借助气体发生器2.3可以向图中未示出的安全带内腔填充气体,该安全带内腔在安全带带件2.1的未详细示出的安全带带件层之间形成。
    在汽车与障碍物碰撞时,安全带带件2.1的若干个未详细示出的折叠的层在安全带内腔被填充气体的情况下展开,从而使安全带带件2.1的表面在约束乘客1时增加。
    在安全带内腔被填充气体时,安全带内腔这样扩张,即使得折叠层内的撕开线在达到安全带带件2.1的预设变形时确定撕开,从而使接缝被破坏。安全带带件2.1的预设变形在安全带内腔内达到预设的最小压力的情况下产生,其中,由于安全带带件2.1在折叠层内产生变形,因此产生作用在撕开线上的拉力,这种拉力破坏固定安全带带件2.1的折叠的撕开线。由此使安全带带件2.1通过打开折叠的层而展开。
    安全带带件2.1被折叠的区域一直延伸至上转向点U2。
    为向安全带内腔内供给气体,安全带内腔与气体发生器2.3连接,该气体发生器在检测到碰撞或在碰撞之前将气体导入安全带内腔内。
    气体发生器2.3位于安全带带件2.1的固定点处,也就是点P1处。为了展开安全带带件2.1,气体由气体发生器2.3通过安全带内腔导入安全带带件2.1的肩部安全带区2.1.2内。
    为将气体供给通过下转向点U1、即安全带带件2.1转向的区域,在下转向点U1的区域内,在安全带内腔内设置有设计成柔性软管3的气体通道。该软管3连通由于转向并由于作用在安全带带件2.1上的拉负荷而分开的安全带内腔。这意味着,安全带内腔的处于肩部安全带区2.1.2内的部段和处于腰部安全带区2.1.1内的部段彼此连通。在此方面,该软管是柔性的但仍具有足够的刚度,以确保其始终具有敞开的截面。
    软管3平坦地安装在安全带带件层之间,其中,软管3优选安装在展开的安全带带件2.1的折叠的层的中间部分内。在此方面,软管3利用其第一末端3.1固定在末端配件上,即第一点P1上。软管3的与第一末端3.1相对的第二末端3.2固定在安全带带件层的安全带内腔内,从而防止或至少减少安全带带件2.1与软管3之间的相对运动。在此方面,第二末端3.2优选粘结在安全带带件层之一上。由此例如在制造、安装或使用安全带带件2.1时固定第二末端3.2并防止其滑脱。通过固定第二末端3.2,尽可能地确保了安全带内腔的适当充气。此外,由于软管3的第二末端3.2被固定,可以改善肩部安全带区2.1.2的充气。
    此外,软管3的第二末端3.2在安全带内腔被充气时不会不受控地运动,即不会由于所谓的鞭击效应而扭摆,从而尽可能地消除至少包围安全带内腔的安全带带件层的织物的损坏。
    作为对固定软管3的第二末端3.2的替代方案,该软管3也可以被分段、在某些点处或在整个长度上固定在安全带带件层上。

    关 键  词:
    汽车 安全带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汽车安全带的安全带带件.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50392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