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末冶金表面致密齿轮生产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粉末冶金表面致密齿轮生产方法.pdf(13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7179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5.01 CN 103071799 A *CN103071799A* (21)申请号 201310021885.9 (22)申请日 2013.01.22 B22F 5/08(2006.01) B22F 1/00(2006.01) B22F 3/16(2006.01) B22F 3/24(2006.01) C22C 38/12(2006.01) (71)申请人 山东信义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地址 257300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 ( 信义集团公司东厂区 ) 申请人 刘福平 (72)发明人 刘福平 (54) 发明名。
2、称 一种粉末冶金表面致密齿轮生产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末冶金表面致密齿轮生 产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混料、 粉末压制、 烧结、 喷 丸、 整形、 热处理及质量检验。本发明方法加工的 齿轮, 实现了齿轮表面无孔隙, 表面致密程度易于 控制, 减少调整次数, 尺寸精度高, 轮齿抗疲劳抗 磨损能力提高, 大大降低废品率, 在降低了生产成 本的同时, 提高了齿轮的性能和质量。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5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7。
3、1799 A CN 103071799 A *CN103071799A* 1/1 页 2 1. 一种粉末冶金表面致密齿轮生产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混料、 粉末压制、 烧结、 喷丸、 整形、 热处理及质量检验。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粉末冶金表面致密齿轮生产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混料步骤中 粉末混合物的各组分之间以及粉末混合物与润滑剂之间混合均匀, 达到松装密度的最 大值, 松装密度最大值通常不超过 3.2g/cm3; 粉末混合物组分与润滑剂按照以下比例组 成 : 纯镍粉质量百分比占 0-2.5 ; 石墨质量百分比占 0.1-0.3、 润滑剂质量百分比占 0.15-0.75以及余量的。
4、合金铁粉, 其中合金铁粉中含有质量百分比为 0.8-1.6的钼和 0-0.8的镍。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粉末冶金表面致密齿轮生产方法, 其特征在于 : 粉末压制步骤 中通过压机来进行, 压机可以是控制压力的油压机, 也可以是控制位置的机械压机。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粉末冶金表面致密齿轮生产方法, 其特征在于 : 烧结步骤中采 用还原气氛, 烧结温度为 1120 -1230。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粉末冶金表面致密齿轮生产方法, 其特征在于 : 通过喷丸步骤 在预齿轮的表面形成一个致密层。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粉末冶金表面致密齿轮生产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整形步骤。
5、中, 通 过加大喷丸后预齿轮与中模具间的几何过盈, 在预齿轮更小的范围内实现进一步的致密。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71799 A 2 1/6 页 3 一种粉末冶金表面致密齿轮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末冶金表面致密齿轮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齿轮是依靠齿的啮合可靠且无噪声地传输转矩的轮状机械零件。 齿轮通过与其它 齿状机械零件 ( 如另一齿轮、 齿条、 蜗杆、 链条 ) 传动, 可实现改变转速与扭矩、 改变运动方 向和改变运动形式等功能。 主要是需要在其表面或表面层具有高强度与耐磨性, 比如, 齿轮 在运行过程中, 主动轮与被动轮的齿面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滚。
6、动接触, 有时还加有一定量的 滑动磨损。除了需要强度外, 对于许多齿轮的应用, 噪声低也是必须的。噪声的产生基本上 决定于齿轮的尺寸公差、 形貌及表面粗糙度。齿轮的几何形状或组件的不精确都会显著减 低齿轮的使用寿命、 降低承载能力及增强噪声的产生。 0003 粉末冶金法制造齿轮是一种高效、 精密、 灵活的金属加工工艺, 适于大批量低成本 生产高强度、 高精度公差的齿轮。大大减低了传统钢材机加工所导致的质量、 性能, 尤其是 成本方面的劣势。当齿轮含有凹槽、 通孔、 台阶或者凸台时, 粉末冶金工艺更显示出其优越 性。 0004 齿轮轮齿损坏机制主要分为以下六类 : 0005 1、 齿面磨损。又称。
7、滚动接触疲劳, 是指对于开式齿轮传动或含有不清洁的润滑油 的闭式齿轮传动, 由于啮合齿面间的相对滑动, 使一些较硬的颗粒进入摩擦表面, 从而齿的 轮廓改变, 侧隙加大, 以至于齿轮过度减薄导致齿断。 0006 2、 齿面胶合。 齿面胶合是指对于高速重载的齿轮传动中, 因齿面间的摩擦力较大, 相对速度大, 致使啮合区温度过高, 一旦润滑条件不良, 齿面间的油膜便会消失, 使得两齿 轮的金属表面直接接触, 从而发生相互粘结。 0007 3、 疲劳点蚀。疲劳点蚀是指相互啮合的两轮齿接触时, 齿面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 力使两工作表面上产生接触应力, 由于啮合点的位置是变化的, 且齿轮做的是周期性的运 动。
8、, 所以接触应力是按脉动循环变化的。齿面长时间在这种交变接触应力下作业, 在齿面 的刀痕处会出现小的裂纹,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种裂纹逐渐在表层横向扩展, 裂纹形成环状 后, 使轮齿的表面产生微小面积的剥落而形成一些疲劳浅坑。 0008 4、 轮齿折断。又称齿根疲劳。是指在运行工程中承受载荷的齿轮其根部受到脉冲 的周期性应力超过齿轮材料的疲劳期限时, 会在根部产生裂纹, 并逐步扩展, 当剩余部分无 法承受传动载荷时就会发生断齿现象。齿轮由于工作中严重的冲击、 偏载以及材质的不均 匀也可能引起断齿。 0009 5、 齿面塑性变形。齿面塑性变形是指在冲击载荷或重载下, 齿面容易产生局部的 塑性变形。
9、, 从而使渐开线齿廓的曲面发生变形。 0010 6、 对相接触零件的磨损。是指主动与从动齿轮不匹配时 ( 比如, 硬度相差太大、 成 分太接近等 ), 会对相配合使用的零件造成磨损或塑性变形, 比如, 较硬的齿面将较软的齿 面上的部分材料沿滑动方向撕下而形成沟纹。 说 明 书 CN 103071799 A 3 2/6 页 4 0011 根据失效位置, 以上齿轮轮齿损坏模式又可粗略划分为 : (1) 齿面失效 ; 和 (2) 齿 根失效。由于齿轮的失效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始于表面或者亚表面, 其表面性能的提升就成 了高性能齿轮开发的关键。 粉末冶金齿轮若能实现表面致密(Surface Densifi。
10、cation), 是 应对以上失效模式最有效的手段。 0012 粉末冶金齿轮的一大特点就是有一定的孔隙率。目前, 去除孔隙率的方法主要有 HIPPING(Hot-Isostatic Pressing, 粉末材料的等静压缩, 广泛地应用于高速工具钢的生 产 ) 或者 PF(Powder Forging, 粉末锻造, 广泛应用于粉锻连杆、 粉锻变速箱齿环、 和市场占 有率不高的粉锻齿轮)。 粉末冶金表面致密齿轮(Surface-Densified PM Gears)对于产品 密度有具体的要求。对于一个铁基的粉末冶金齿轮来说, 轮齿的理论密度 ( 即烧结后孔隙 率是零)为7.8-7.9g/cm3, 。
11、此理论值主要与所添加化学成分有关。 一般生产中要求齿表面密 度不低于7.5g/cm3(对应于的孔隙率大约为4)。 表面致密层厚度范围为0.1-0.5mm, 绝大 多数情况下厚度达到0.2mm即可。 在远离齿表面的齿轮芯部的密度范围为6.7-7.3g/cm3。 由 于过大的密度差导致技术上的困难和废品率的升高, 芯部的密度不宜远远低于 7.3g/cm3。 0013 国内外粉末冶金表面致密齿轮加工工艺 : 0014 粉末冶金表面致密齿轮的概念由来已久, 近几年尤为活跃。然而, 至今为止, 有能 力生产的只有几家欧美公司, 而且, 产量低, 没能大规模占领市场。其主要原因是 : 1) 现有 工艺不够。
12、成熟, 秘而不宣的废品率居高不下 ; 2) 现有工艺在性能、 质量和成本方面优势不 明显, 在某些尝试的应用中甚至完全没有优势。然而, 汽车工业界对此类产品的认可度高, 求远大于供, 急需技术上的突破。 0015 国内外现在主要的加工方法有两种 : 0016 1) 齿轮滚压技术 (Gear Rolling)。 0017 齿轮滚压技术一直被工业界称为 “Selective Densification” , 即 “选择性的致 密化 “, 其英文隐含的意义过于广泛、 笼统。其实, 就粉末冶金的行业现状而言, Selective Densification 还没有超出齿轮表面致密的范畴。齿轮滚压技术所。
13、用的主动辗压齿轮又被 称为Master Gear(工具齿轮) ; 烧结后的齿轮称为预齿轮 ; 滚压后的齿轮称作样品齿轮。 粉 末冶金标准齿轮滚压工艺生产工艺流程如图 1 所示, 该工艺已经广为流传, 国内凡是尝试 此工艺的公司无一不以失败告终。此工艺的头几道工序与常规粉末锻造工艺相同, 混料是 指金属粉末和非金属粉末混合均匀, 经过压制后进行烧结, 烧结后的预压件整形滚压是其 特色, 整形后进行热处理增加表面强度。 0018 烧结后的齿轮进行滚压, 使得粉末冶金齿轮具有更好的尺寸精度及表面光滑度, 更重要的是产生了一个致密层。具体做法是, 将有余量的预齿轮置于两个配对的工具齿轮 之间的中心, 。
14、当工具齿轮与预齿轮接触时, 逐渐施加负载, 工具轮使预齿轮表面致密化, 一 直进行到达到预定的中心距离, 然后取消外力, 样品齿轮的弹性变形消除, 塑性变形就是要 达到的目标, 即, 选择性地致密齿面。 烧结的预齿轮密度最好是高于7.0g/cm3, 否则, 滚压时 容易产生裂纹。此工艺的主要挑战有以下几点 : 1) 研发过程复杂、 漫长、 昂贵, 需要小批量 机加工出尺寸不同但形状接近的预齿轮, 以优化预齿轮的尺寸参数及表面致密化过程中的 滚压工艺参数, 待所有参数被优化后, 再设计用于批量生产的模具 ; 2) 涉及的物理现象过 于复杂, 先进的有限元分析模拟手段难以应用 ; 3) 预齿轮在滚。
15、压过程中, 容易出现 “断齿” 现象 ; 4) 技术不成熟。对主要工艺参数的控制要求超出了现有大规模生产工业水准, 其表 说 明 书 CN 103071799 A 4 3/6 页 5 现方式之一是 : 材料储积 ( 齿根余量 Root Stock 和齿面余量 Flank Stock) 在优化投产后 需要进一步调整 ; 5) 需要投资购买滚压设备。 0019 2) 中模挤压表面致密生产工艺。 0020 此工艺中与前一工艺的不同之处在于 : 1) 去除了滚压工序 ; 2) 通过烧结后的整形 工序实现表面致密, 也就是说, 通过中模的几何和物理特性实现致密化, 如图 2 所示。 0021 中模挤压表。
16、面致密的特点是, 中模入口有 5-6的斜角, 逐渐过渡到 1-2, 在整 形的下死点达到完全垂直, 如图3和图4所示。 烧结后加热预齿轮, 并控制在750以内, 内 部微观结构没有从铁素体相变为奥氏体转化, 中模的温度常常控制在 50-80。此整形工 艺是温锻的延伸, 沿袭了温锻工艺中的所有挑战, 包括闪边 ( 即 “飞边” , 就是又粗又高的毛 刺 )、 模具寿命短, 中模磨损是主要失效模式, 温控和生产节拍需要完全自动化等。 0022 以上两个工艺的共同点是将表面致密及整形任务放在同一道工序中完成。这种 加工方式的不足之处是 : (1) 不能很好的控制齿轮的弹塑性变形, 在相同的位置上弹塑。
17、性 变形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 (2) 齿轮表面致密不均匀 ; (3) 致密时容易产生预计不到的应力 场 ; (4) 在此加工工艺中齿轮的表面致密程度 ( 指表面致密层厚度 ) 难以控制。其结果是 : 废品率过高, 目前的制造加工水平还没有办法精确控制众多有关参数。 发明内容 0023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粉末冶金表面致密齿轮生产方法, 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 0024 (1) 现有生产方法中不能很好的控制齿轮的弹塑性变形, 在相同的位置上弹塑性 变形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 0025 (2) 现有生产方法中齿轮表面致密不均匀 ; 0026 (3) 现有生产方法中致密时容易产生预计不到的应力场 ; 。
18、0027 (4) 现有生产方法中在此加工工艺中齿轮的表面致密程度 ( 指表面致密层厚度 ) 很难控制。 0028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方案 : 0029 一种粉末冶金表面致密齿轮生产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混料、 粉末压制、 烧结、 喷 丸、 整形、 热处理及质量检验。 0030 进一步, 混料步骤中粉末混合物的各组分之间以及粉末与润滑剂之间混合均匀, 达到松装密度的最大值。混料步骤中粉末混合物的各组分之间以及粉末混合物与润滑剂 之间混合均匀, 达到松装密度的最大值, 松装密度最大值通常不超过 3.2g/cm3; 粉末混合 物组分与润滑剂按照以下比例组成 : 纯镍粉。
19、质量百分比占 0-2.5 ; 石墨质量百分比占 0.1-0.3、 润滑剂质量百分比占 0.15-0.75以及余量的合金铁粉, 其中合金铁粉中含有 质量百分比为 0.8-1.6的钼和 0-0.8的镍。 0031 总之, 混合粉要充分考虑到粉末的性能稳定性、 流动性、 可压缩性、 烧结导致的尺 寸变化尽量小。 0032 进一步, 粉末压制步骤中通过压机来进行, 压机可以是控制压力的油压机, 也可以 是控制位置的机械压机。 0033 进一步, 烧结步骤中采用还原气氛, 烧结温度为 1120 -1230。 0034 进一步, 通过喷丸在预齿轮的表面形成一个致密层。 说 明 书 CN 103071799。
20、 A 5 4/6 页 6 0035 该粉末冶金表面致密齿轮生产方法与传统粉末冶金表面致密齿轮生产方法相比, 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 0036 (1) 本发明方法加工的齿轮, 实现了齿轮表面无孔隙, 表面致密程度易于控制, 减 少调整次数, 尺寸精度高, 轮齿抗疲劳抗磨损能力提高, 大大降低废品率, 在降低了生产成 本的同时, 提高了齿轮的性能和质量。 0037 (2) 本发明涉及粉末冶金表面致密齿轮的生产方法, 相对于其它表面致密齿轮生 产中将致密与整形一步完成的方法, 本发明将致密与整形工序分开, 表面致密主要通过喷 丸实现, 在特殊情况下以整形中小范围的致密为辅, 这种措施能够更好地控制几何。
21、形状精 度及提高表面致密程度。 0038 (3)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滚压技术中的以下问题 : 1)废品率高 ; 2)研发过程复杂、 漫 长、 昂贵 ; 3) 物理想象复杂, 无法有效地利用有限元分析模拟来指导实验, 缩短研发周期和 减小研发费用 ; 4) 预齿轮在滚压过程中, 容易出现 “断齿” 现象 ; 5) 技术不成熟 ; 6) 需要投 资购买滚压设备。 0039 (4) 本发明解决了解决了现有中模挤压技术中的以下问题 : 1) 整形模具寿命短 ; 2) 闪边需要额外的加工工序去除 ; 3) 温控和生产节拍需要完全自动化。 附图说明 0040 图 1 : 现有粉末冶金标准齿轮滚压工艺生产工艺流。
22、程示意图 ; 0041 图 2 : 现有中模挤压表面致密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 0042 图 3 : 现有使用中模挤压表面致密法的中模结构示意图 ; 0043 图 4 : 图 3 的 A-A 剖视图 ; 0044 图 5 : 本发明粉末冶金表面致密齿轮生产方法流程示意图 ; 0045 图 6 : 本发明经过喷丸处理后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 0046 图 7 : 本发明经过喷丸处理后齿轮取样及试样剖视图 ; 0047 图 8 : 本发明表面致密化齿轮齿面中心的光学显微照片 ; 0048 图 9 : 本发明表面致密化齿轮齿面边角的光学显微照片。 0049 1- 中模 ; 2- 喷丸后的轮齿 ; 3-。
23、 整形后的轮齿 ; 4- 上冲头 ; 5- 下冲头 ; 6- 致密层 ; 21- 预齿轮 ; 22- 中模。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下面结合图 5 至图 9, 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 0051 如附图 5 所示, 本发明专利的粉末冶金表面致密齿轮生产工序流程如下 : 0052 步骤 10、 混料。 0053 混料的目的就是使粉末混合物的各组分之间以及粉末与润滑剂之间混合均匀, 达 到松装密度的最大值。 0054 步骤 20、 粉末压制。 0055 粉末压制也叫做粉末成形。目的是将松散的粉末压制成有一定强度, 且几何形状 接近于最终产品的预压件 ( 又称为生坯 )。 0056 为了使生坯成形。
24、, 模具里需要充填 2.0-2.5 倍齿轮高度的粉末, 例如一个 10mm 高 说 明 书 CN 103071799 A 6 5/6 页 7 的直齿轮则需要装 20-25mm 高的粉末来压制成形。 0057 步骤 30、 烧结。 0058 烧结的前期是脱蜡, 即把混料时混入的润滑剂(主要指蜡)去除, 蜡的分解有两种 办法, 热分解和氧化。 烧结达到的主要目的是 : 1)让石墨和铜扩散进铁的颗粒里面 ; 2)铁粉 颗粒之间形成结合, 使得材料强度提升上百倍。 烧结的高温区采用还原气氛, 通常是含有还 原作用的氢气以及起到保护作用的氮气。最常用的烧结温度是 1120 -1230。 0059 步骤 。
25、40、 喷丸。 0060 喷丸的目的是为了使齿轮表面致密, 致密深度基本达到齿轮的工作要求, 通常是 0.1-0.3mm。喷丸即对轮齿表面区域施加很高的作用力, 来消除脱蜡后压件内部孔隙, 喷丸 后压件的表面形成一个致密层如图 6 所示, 致密层的深度和强度与喷丸的丸料介质、 丸料 尺寸、 喷丸角度、 丸料速度以及喷丸时间等因素有关。 0061 本发明中齿轮经过喷丸工艺后, 齿轮表面密度高于 7.5g/cm3, 表面致密层厚度为 0.1-0.3mm。 0062 如图 7 所示, 实验通过对喷完后的齿面取样, 将切出的试样, 先磨光各表面, 并镶 嵌成金属试样, 在光学显微镜下对喷丸后表面进行检。
26、测, 图 8 为齿轮表面中部的致密层, 可 以看到, 在距离表面 0.15mm 的范围内, 孔隙率可以忽略不计 ; 图 9 为齿面的边角, 致密层的 厚度约为 0.20mm。 0063 步骤 50、 整形。 0064 整形是指在闭合模具组之后将夹紧力施加到上模具和下模具上。 在整形中压缩样 品齿轮, 导致侧向流动, 与整形模具实现配合。 此工序的主要目的是修整齿轮的形状及提高 表面粗糙精度, 使其满足设计要求。 本发明不同于任何已经存在的工艺之处, 是将喷丸后的 预齿轮放入整形压机的中模内进行整形。 0065 此外, 本发明也可以通过加大喷丸后预齿轮与中模具间的几何过盈, 在更小的范 围内实现。
27、进一步的致密 (Localized Densification), 如图 3 和 4 所示。也就是说, 在需要 的情况下, 可以对于样品齿轮的每个轮齿的一个非常小的范围 ( 比如, 样品齿轮的每个轮 齿的齿面中间大约 3mm 的范围内 ) 进一步进行局部致密。 0066 举例说明, 比如, 烧结后的预齿轮, 经过喷丸表面致密后, 达到的致密层厚度 0.20mm, 只有齿面中高位置 ( 即图 3 所示的 A-A 截面处 ) 大约 3mm 范围内的致密厚度需要 进一步加深到 0.35mm。解决的办法是 : 将预齿轮的中高位置设计成有额外的齿面裕料, 而 其它无需进一步致密的位置的齿面裕料很少甚至没。
28、有裕料, 在整形过程中, 上冲头 4 将预 齿轮从中模入口处, 压入下死点, 如图 4 所示, 因为中模下死点的宽度远小于喷丸后预齿轮 的中高齿宽度, 轮齿的中高处在大约3mm的范围内的致密层厚度即从喷丸后的0.20mm增加 到了整形后的 0.35mm。 0067 现有的中模挤压表面致密生产工艺能够实现表面致密, 是因为齿轮被加热并控制 在750以内, 类似于温锻工艺, 延续了温锻的某些优点和缺点。 相比之下, 本发明是在室温 下在喷丸致密之后进一步在很小的一个范围内致密。这个需要进一步致密的范围越小, 效 果越明显。 0068 步骤 60、 热处理及质量检验。 0069 粉末冶金表面致密齿轮。
29、整形工艺结束后, 需要对样品齿轮进行热处理及质量检 说 明 书 CN 103071799 A 7 6/6 页 8 验。 0070 步骤 70、 包装。 0071 本发明涉及粉末冶金表面致密齿轮的生产方法, 相对于其它表面致密齿轮生产中 将致密与整形一步完成的方法, 本发明将致密与整形工序分开, 这种措施能够更好地控制 几何形状精度及提高表面致密程度。首先将不同成分和物理性能的粉末混合均匀, 经由压 机(可以是机械压机, 也可以是液压机)将松散粉末压制成有一定强度的预压件, 然后将预 压件放入网带炉进行烧结。通过喷丸增强预压件的表面致密度, 在烧结之后的粉末冶金齿 轮表层形成一高密度 ( 7.5。
30、g/cm3) 致密层, 厚度为 0.10-0.30mm, 这个致密层与现有工艺 相比, 1) 受表面密度波动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 2) 受齿形精度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0072 更具有意义的是, 而后的整形工序除了修整齿轮形状及提高齿轮表面粗糙度精度 之外, 可以实现进一步的当地致密(Localized Densification)。 比如, 由于齿轮的设计、 工 况等原因, 齿轮的失效模式可能是齿面失效。 那么, 齿面的整形余量可以通过额外加大齿面 余量的办法来实现, 如图 3 和 4 所示。与此类似, 齿根的失效模式可以通过额外加大齿根余 量的办法来实现。然而, 此整形工序同时加大齿面和齿根。
31、的致密厚度是不可取的, 否则, 就 会出现类似于中模挤压表面致密生产工艺的挑战。 0073 本发明的整形在需要当地致密时可以致密一个小范围, 也可以是仅仅整形而不追 求致密或者没有致密。 “实现进一步的当地致密 (Localized Densification)” 是指在需要 时在一个小范围内通过整形工序致密。整形无法在大范围内致密轮齿。 0074 齿轮的齿面和齿根同时在整形工序中进行致密, 就导致了 “致密范围太大” , 其结 果是 : 1) 中模受损 ; 2) 当地致密效果不明显或者没有致密效果。 0075 喷丸致密对于某些要求表面致密的齿轮就无需进一步致密了, 一般的整形工艺没 有进一步。
32、致密即可。 当发现喷丸达到的致密层厚度在一个小范围内不满足齿轮的疲劳性能 要求时, 可以再在整形时实现小范围的进一步致密。 0076 最后进行热处理、 测试检验产品质量、 产品包装。 0077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 显然本发明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 的限制, 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 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 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 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103071799 A 8 1/5 页 9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71799 A 9 2/5 页 10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71799 A 10 3/5 页 11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71799 A 11 4/5 页 12 图 7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71799 A 12 5/5 页 13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71799 A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