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刀以及孔的加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铰刀以及孔的加工方法.pdf(12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5351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6.12 CN 103153513 A *CN103153513A* (21)申请号 201180048797.7 (22)申请日 2011.11.08 2010-252316 2010.11.10 JP B23D 77/00(2006.01) (71)申请人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东京 (72)发明人 开纯也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责任公司 11219 代理人 金龙河 车文 (54) 发明名称 铰刀以及孔的加工方法 (57) 摘要 铰刀具备 : 圆柱部, 为圆柱状, 绕中心线在。
2、预 先所设定的旋转方向上旋转 ; 刃部, 设于所述圆 柱部的外周面, 沿成为逆铣的方向螺旋而延伸 ; 切削液流路, 设于所述圆柱部内, 被导入切削液 ; 排出口组, 形成于所述圆柱部的外周面, 连接于所 述切削液流路。所述切削液流路以切削液从所述 排出口组朝向后端侧排出的方式延伸。 (30)优先权数据 (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3.04.08 (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JP2011/075679 2011.11.08 (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2/063802 JA 2012.05.18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
3、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5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53513 A CN 103153513 A *CN103153513A* 1/1 页 2 1. 一种铰刀, 其特征在于, 具备 : 圆柱部, 为圆柱状, 绕中心线在预先所设定的旋转方向上旋转 ; 刃部, 设于所述圆柱部的外周面, 沿成为逆铣的方向螺旋而延伸 ; 切削液流路, 设于所述圆柱部内, 被导入切削液 ; 以及 排出口组, 形成于所述圆柱部的外周面, 连接于所述切削液流路, 所述切削液流路以切削液从所述排出口组朝向后端侧排出的方式延伸。 2. 如权。
4、利要求 1 所述的铰刀,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刃部以朝向前端侧沿所述旋转方向延伸的方式螺旋。 3. 如权利要求 1 或者 2 所述的铰刀,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排出口组具有多个排出口, 所述切削液流路具有 : 沿着所述圆柱部的中心轴延伸的主干部 ; 以及 多个分支部, 分别在一端连接于所述主干部, 在另一端与所述多个排出口分别连接, 所述多个分支部分别从所述主干部朝向后端侧延伸。 4. 如权利要求 1 至 3 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铰刀,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刃部的螺旋角为 30以上、 50以下。 5. 一种孔的加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使铰刀旋转的工序 ; 使用旋转的铰刀对预先形成于被加。
5、工板的孔进行加工的工序, 所述铰刀具备 : 圆柱状的圆柱部 ; 和 刃部, 设于所述圆柱部的外周面, 螺旋并延伸, 所述使铰刀旋转的工序包含使所述铰刀沿成为逆铣的方向旋转的工序, 所述进行加工的工序包含 : 在所述圆柱部的内部导入切削液的工序 ; 和 将所导入的切削液从所述圆柱部的外周面朝向后端侧排出的工序。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孔的加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被加工板包含金属板。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孔的加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被加工板进一步包含第一纤维强化塑料板, 所述金属板和所述纤维强化塑料板层叠。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孔的加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
6、所述被加工板进一步包含第二纤维强化塑料板, 所述金属板被夹在所述第一纤维强化塑料板和所述第二纤维强化塑料板之间。 9. 如权利要求 5 至 8 中任一项所述的孔的加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刃部的螺旋角为 30以上、 50以下。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53513 A 2 1/5 页 3 铰刀以及孔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铰刀以及孔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有时为了整修设于被加工材料的孔的形状而使用铰刀。 0003 与上述情况相关, 在专利文献 1(日本专利第 2724120 号公报) 中公开了复合材料 加工用铰刀。在专利文献 1 中公开了如下几点 : 。
7、形成随着朝向前端部而朝与预先所设定的 旋转方向相反方向螺旋的螺旋槽 ; 在刃口部形成随着从刃口部的前端朝向刀柄部而外径増 加的切入部和紧接着切入部并随着朝向刀柄部外径以0.050.25mm/100mm的比例减少的 倒锥部 ; 邻接于切入部的外周切削刃的相反方向而形成0.050.20mm宽度尺寸的刃带部 ; 以及紧接着刃带部而设置 20 30的后隙面。在专利文献 1 中还记载有如下几点 : 通过 采用这种构成能够适当降低复合材料加工用铰刀的切削阻力 ; 加工面不粗糙 ; 以及从切入 部所产生的切屑朝前方即铰刀的前端方向排出。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1: 。
8、日本专利特许第 2724120 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然而, 作为铰刀有时候使用以排出切削液的方式而构成的刀具。图 1 是表示这样 的铰刀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图 1 所示的铰刀 105 被用来对设置在被加工材料 101 上的被 加工孔 104 的形状进行整修。被加工材料 101 具有复合材料板 102 以及金属板 103, 并且它 们被层叠。在铰刀 105 设置有刀刃 106 以及排出口 107。刀刃 106 相对于旋转方向在反方 向上螺旋而延伸。另外, 虽然没有图示, 在铰刀 105 的内部还形成有被导入切削液的切削液 流路。排出口 107 被连接到该切削液流路。铰刀 105 绕中心轴。
9、 c 沿着旋转方向旋转。旋转 的铰刀 105 沿着行进方向进给, 并从复合材料板 102 侧插入到被加工孔 104。另外, 在切削 液流路导入切削液。所导入的切削液 109 经由排出口 107 而朝向铰刀 105 的行进方向侧排 出。 0008 如专利文献 1 及图 1 所示, 在刀刃 106 沿反方向螺旋而延伸的情况下, 被加工孔 104 的内壁以在刀刃 106 的行进方向侧产生切屑 108 的方式而被铰削。即, 被加工孔 104 通 过顺铣而被铰削。此时, 通过刀刃 106 对被加工孔 104 的内壁施加朝向铰刀 105 的行进方 向侧的力。这里, 如图 1 所示, 有时在被加工材料 10。
10、1 中包含金属板 103。在行进方向侧的 金属板103的表面部分 (图1中部分A) , 金属板103被压向行进方向侧, 金属板103变形, 有 时会产生毛刺。即, 在刀刃 106 沿反方向螺旋而延伸的情况下, 存在金属板 103 产生毛刺的 问题点。 0009 为了抑制毛刺的产生, 人们考虑变更刀刃 106 延伸的方向。图 2 是表示铰刀 105 的其他例子的概略图。在图 2 所示的铰刀 105 中, 刀刃 106 以随着朝向前端方向而朝旋转 说 明 书 CN 103153513 A 3 2/5 页 4 方向侧 (以下称之为正方向) 螺旋的方式延伸。关于其他方面与图 1 所示的例子相同。如图 。
11、2 所示, 在使用了刀刃 106 沿正方向螺旋的铰刀 105 时, 被加工孔 104 的内壁以在与行进方 向相反一侧 (铰刀的后端侧) 产生切屑 108 的方式而被铰削。即, 被加工孔 104 通过逆铣而 被铰削。在被加工孔 104 通过逆铣来铰削的情况下, 可防止在金属板 103 的表面部分金属 板 103 被压向行进方向侧, 并能够抑制毛刺的产生。 0010 但是, 在图 2 所示的例子中, 切屑 108 朝向行进方向的相反侧排出, 而切削液 109 朝行进方向侧排出。从而, 切屑 108 的排出被切削液 107 所妨碍, 有时切屑 108 会堵塞于铰 刀 105。其结果, 有被加工孔 1。
12、04 的内壁被切屑 108 铰削而无法获得所希望的孔径的情况。 0011 从而, 本发明的课题就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毛刺的产生并能够获得所希望的孔 径的铰刀以及孔的加工方法。 0012 本发明的铰刀, 具备 : 圆柱部, 为圆柱状, 绕中心线在预先所设定的旋转方向上旋 转 ; 刃部, 设于所述圆柱部的外周面, 沿成为逆铣的方向螺旋而延伸 ; 切削液流路, 设于所 述圆柱部内, 被导入切削液 ; 以及排出口组, 形成于所述圆柱部的外周面, 连接于所述切削 液流路。所述切削液流路以切削液从所述排出口组朝向后端侧排出的方式延伸。 0013 根据本发明, 由于刃部被形成为逆铣, 所以即便在被加工材料中。
13、使用了金属板也 能够抑制毛刺的产生。 0014 再者, 切削液从排出口组朝向后端侧排出。即, 切屑和切削液在同一方向 (朝向后 端侧的方向) 上排出。因此, 切屑的排出不会被切削液所妨碍, 切屑不会堵塞于铰刀。可防 止被加工孔因切屑而不必要地铰削, 能够获得所希望的孔径。 0015 本发明的孔的加工方法, 包括 : 使铰刀旋转的工序 ; 使用旋转的铰刀对预先形成 于被加工板的孔进行加工的工序。所述铰刀具备 : 圆柱状的圆柱部 ; 和刃部, 设于所述圆柱 部的外周面, 螺旋并延伸。所述使铰刀旋转的工序包含使所述铰刀沿成为逆铣的方向旋转 的工序。所述进行加工的工序包含 : 在所述圆柱部的内部导入切。
14、削液的工序 ; 和将所导入 的切削液从所述圆柱部的外周面朝向后端侧排出的工序。 0016 根据本发明, 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毛刺的产生, 并能够获得良好的加工形状的铰刀 以及孔的加工方法。 附图说明 0017 图 1 是表示铰刀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 0018 图 2 是表示铰刀的其他例子的概略图。 0019 图 3 是表示被加工材料的概略截面图。 0020 图 4 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铰刀的侧视图。 0021 图 5 是表示图 4 的 AA 截面的截面图。 0022 图 6 是用于说明切削液流路以及排出口组之构成的图。 0023 图 7 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孔的加工方法的说明图。 0024 图 8 是。
15、用于说明螺旋角的定义的说明图。 0025 图 9 是表示实验结果的表。 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CN 103153513 A 4 3/5 页 5 0026 下面,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7 本实施方式的铰刀被用来整修在被加工材料上所设置的孔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 中, 对使用航空器的主翼部件作为被加工材料这一情况进行说明。 0028 在对铰刀进行说明之前, 对被加工材料进行说明。 0029 图 3 是表示被加工材料的概略截面图。如图 3 所示, 被加工材料包括 : 第一复合材 料板 1-1、 第二复合材料板 1-2 以及金属板 2。它们以金属板 2 被第一复合材料板 1。
16、-1 和第 二复合材层叠所夹持的方式而层叠。第一复合材料板 1-1 以及第二复合材料板 1-2 例如是 CFRP(碳纤维强化塑料) 板。另外, 金属板 2 例如是钛 (Ti) 板。 0030 如图 3 所示, 第一复合材料板 1-1、 第二复合材料板 1-2 以及金属板 2 通过紧固部 件 4 永久地紧固。即, 不能将被加工材料拆开。另外, 以贯通第一复合材料板 1-1、 第二复合 材料板 1-2 以及金属板 2 的方式设置有被加工孔 3。本实施方式的铰刀被用来整修此被加 工孔 3 的形状。这里, 由于无法拆开被加工材料, 所以若在加工时金属板 2 产生毛刺, 就无 法除去所产生的毛刺。 从而。
17、, 人们强烈地要求在对这种被加工材料进行加工时, 以不产生毛 刺的方式来整修被加工孔 3 的形状。 0031 接着, 对本实施方式的铰刀之构成进行说明。 0032 图 4 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铰刀 5 的侧视图。在图 4 中, 为了说明上的方便而在一 部分描绘出铰刀 5 的内部形状。 0033 如图 4 所示, 铰刀 5 具有 : 圆柱部 6、 多个刃部 7、 切削液流路 9 以及排出口组 8。 0034 圆柱部 6 形成铰刀 5 的主体部分, 为圆柱状。圆柱部 6 在其后端部分连接于未图 示的旋转机构。借助于旋转机构, 圆柱部 6 在绕中心轴 c 的旋转方向上旋转。 0035 多个刃部 7 形。
18、成于圆柱部 6 的侧面。各刃部 7 以越朝向前端侧越朝向与旋转方向 同一方向的方式螺旋。即, 各刃部 7 沿正方向螺旋。图 5 是表示图 4 的 AA 截面的截面图。 如图 5 所示, 各刃部 7 被形成为前端部分朝向旋转方向。另外, 在圆柱部 6 的侧面, 相邻的 多个刃部 7 之间形成有槽部 12。 0036 切削液流路 9 为被导入切削液的部分, 设置于圆柱部 6 的内部。另一方面, 为了排 出所导入的切削液而设置有排出口组 8, 其设置于槽部 12。 0037 图 6 是用于说明切削液流路 9 以及排出口组 8 之构成的说明图。如图 6 所示, 切 削液流路 9 具有主干部 9-1 以。
19、及多个分支部 9-2。主干部 9-1 以沿着中心轴 c 的方式延伸。 各分支部 9-2 其一端连接于主干部 9-1, 其另一端连接于各排出口 (8-1 8-3) 。这里, 分 支部 9-2 从主干部 9-1 朝向后端侧而延伸。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 被导入主干部 9-1 的切 削液经由分支部 9-2 从各排出口 (8-1 8-3) 朝向后端侧排出。 0038 接下来, 对本实施方式的孔的加工方法进行说明。图 7 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 孔的加工方法的说明图。 0039 如图 7 所示, 使铰刀 5 在旋转方向上旋转。进而, 切削液 10 被导入切削液流路 9。 据此, 切削液 10 从各排出口 。
20、(8-1 8-3) 朝向后端侧排出。进而, 使旋转的铰刀 5 在行进 方向上移动, 并插入被加工孔 3 内。据此, 被加工孔 3 的内壁通过刃部 7 而被切削, 被加工 孔 3 的形状被整修。 0040 这里, 在本实施方式中, 刃部 7 朝向正方向螺旋。从而, 被加工孔 3 的内壁通过逆 铣而被铰削, 切屑 11 产生于刃部 7 的后端侧。所产生的切屑 11 沿着槽部 12 被导向铰刀 5 说 明 书 CN 103153513 A 5 4/5 页 6 的后端侧而排出。这样, 通过逆铣来加工被加工孔 3, 由此可防止在行进方向侧的金属板 2 的表面部分 (图中部分 A) , 金属板 2 被压向。
21、行进方向侧。因此, 可防止金属板 2 产生毛刺。 0041 再者, 在本实施方式中, 切削液 10 朝向后端侧排出。切削液 10 的排出方向与切屑 11 的排出方向相同。从而, 切屑 11 的排出不会被切削液 10 所妨碍。可防止切屑 11 堵塞于 槽部 12, 可对被加工孔 3 的形状进行整修以便成为所希望的孔径。 0042 此外, 在本实施方式, 就被加工材料而言, 对金属板 2 被第一复合材料板 1-1 和第 二复合材料板 1-2 永久地夹持这一情况进行了说明。在这种情况下, 如上述, 由于无法拆开 被加工材料, 因而在金属板 2 产生毛刺时无法除去毛刺。从而, 强烈地要求抑制毛刺。本实。
22、 施方式的铰刀 5 在能够防止毛刺产生这一点上, 能够适合应用于这种被加工材料。但是, 本 实施方式的铰刀 5 适用的被加工材料并不限定于这种被加工材料。如果在被加工材料中包 含有金属板的话, 有时会在加工时产生毛刺。若金属板产生毛刺就需要去毛刺作业。从而, 如果采用包含金属板的材料作为被加工材料的话, 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铰刀 5, 能够抑制 毛刺的产生并可省略去毛刺作业。 0043 接下来, 为了对本实施方式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对由发明人进行实验而得到的实 验结果加以说明。 0044 (比较例 1) 0045 作为比较例 1, 准备了刃部 7 沿反方向螺旋而延伸的铰刀。另外, 刃部的螺旋角。
23、设 定成 30。图 8 是用于说明螺旋角的定义的说明图。螺旋角是刃部 (刃部的前端部) 形成 的线与通过该线上的一点的平行于铰刀 5 中心轴 c 的直线所成的角度。另外, 在铰刀上还 形成切削液流路以及排出口, 以便切削液朝向前端侧排出。另外, 铰刀的外径设定成 16mm。 0046 使比较例1的铰刀以旋转速度200rpm旋转, 对金属板上所设置的被加工孔进行了 加工。此外, 切削液的流量设定成 15 17ml/min。另外, 进给速度 (铰刀的行进速度) 设定 成 0.05mm/rev.。在加工后对金属板上产生的毛刺的高度进行了测定。 0047 (实施例 1) 0048 作为实施例 1, 准。
24、备了刃部 7 沿正方向螺旋而延伸的铰刀。另外, 刃部的螺旋角设 定成 10。另外, 在铰刀上还形成切削液流路以及排出口组, 以便切削液朝向后端侧排出。 关于其他的构成与比较例 1 相同。使用此实施例 1 的铰刀, 根据与比较例 1 相同的条件对 被加工孔进行了加工。在加工后对金属板上产生的毛刺的高度进行了测定。 0049 (实施例 2) 0050 作为实施例 2, 准备了刃部的螺旋角为 30的铰刀。关于其他的构成与实施例 1 相同。使用此实施例 2 的铰刀, 根据与比较例 1 相同的条件对被加工孔进行了加工。在加 工后对金属板上产生的毛刺的高度进行了测定。 0051 (实施例 3) 0052 。
25、作为实施例 3, 准备了刃部的螺旋角为 45的铰刀。关于其他的构成与实施例 1 相同。使用此实施例 3 的铰刀, 根据与比较例 1 相同的条件对被加工孔进行了加工。在加 工后对金属板上产生的毛刺的高度进行了测定。 0053 (实验结果以及考察) 0054 图 9 是表示实验结果的表。如图 9 所示, 在比较例 1 中毛刺的高度为 0.2mm 以上。 在实施例 1 中毛刺的高度为 0.2mm 以上。在实施例 2 中毛刺的高度为 0.1mm 0.2mm。在 说 明 书 CN 103153513 A 6 5/5 页 7 实施例 3 中毛刺的高度小于 0.1mm。 0055 如果对比较例 1 和实施例。
26、 2 进行比较的话, 可理解实施例 2 一方毛刺的高度较小。 即, 可确认通过将刃部的螺旋方向设定成正方向, 使切削液向后端侧排出, 能够抑制毛刺的 产生。 0056 另外, 如果对实施例1至实施例3进行比较的话, 可理解螺旋角越大越能够抑制毛 刺的高度。另外, 还可以确认螺旋角小于 30会发生具有 0.2mm 以上的高度的毛刺。但是, 在被加工板中包含复合材料板的情况下, 若螺旋角超过 50则出现了在复合材料板部分产 生起毛这一情况。从而, 从抑制起毛的观点来看, 螺旋角优选为 50以下。即, 从抑制毛刺 发生的观点来看, 螺旋角优选为 30以上, 从抑制起毛的观点来看优选为 50以下。 0。
27、057 本申请基于在 2010 年 11 月 10 日所提出的专利申请编号为 2010-252316 号的日 本专利申请, 并要求该申请的优先权, 该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而并入此文中。 说 明 书 CN 103153513 A 7 1/5 页 8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53513 A 8 2/5 页 9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53513 A 9 3/5 页 10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53513 A 10 4/5 页 11 图 6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53513 A 11 5/5 页 12 图 8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53513 A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