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光互联传送模块.pdf

  • 上传人:a1
  • 文档编号:4495363
  • 上传时间:2018-10-17
  • 格式:PDF
  • 页数:10
  • 大小:455.42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461266.2

    申请日:

    2011.12.26

    公开号:

    CN103176250A

    公开日:

    2013.06.2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G02B 6/43申请公布日:20130626|||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B 6/43申请日:20111226|||公开

    IPC分类号:

    G02B6/43

    主分类号:

    G02B6/43

    申请人:

    环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林方正; 吴祖修

    地址:

    中国台湾台中市南屯区工业区二十七路3号1-3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代理人:

    寿宁;张华辉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光互联传送模块,其包含一印刷电路板、一载板、至少一光连结元件及一导光模块,该印刷电路板具有一第一区域及一第二区域,该载板设置于该印刷电路板的该第一区域,以使该第一区域的可挠性小于该第二区域,该载板具有一第一表面,该光连结元件设置于该载板的该第一表面且电性连接该印刷电路板,该导光模块具有一壳体及至少一反射镜,该导光模块的该壳体设置于该载板且罩盖该光连结元件,该壳体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凹设于该下表面的第一凹槽、一第一光通道及一第二光通道,该第一光通道连通该第一凹槽及该第二光通道,该反射镜设置于该第一光通道,且该光连结元件借由该第一光通道对应该反射镜。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光互联传送模块,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印刷电路板,其具有一第一区域及一第二区域;
    一载板,其设置于该印刷电路板的该第一区域,以使该第一区域的可挠性小于该第二区域的可挠性,该载板具有一第一表面;
    至少一光连结元件,其设置于该载板的该第一表面,该光连结元件电性连接该印刷电路板;以及
    一导光模块,其具有一壳体及至少一反射镜,该导光模块的该壳体设置于该载板且罩盖该光连结元件,该壳体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凹设于该下表面的第一凹槽、一第一光通道及一第二光通道,该第一光通道连通该第一凹槽及该第二光通道,该反射镜设置于该第一光通道,该光连结元件借由该第一光通道对应该反射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互联传送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连结元件借由该载板与该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互联传送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路模块另具有一驱动IC,该驱动IC设置于该印刷电路板的该第二区域且电性连接该印刷电路板。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互联传送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连结元件借由该载板与该驱动IC电性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互联传送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连结元件具有一第二表面,该反射镜具有一斜面,该光连结元件的该第二表面朝向该反射镜的该斜面。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互联传送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光通道与该第二光通道呈垂直设置。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互联传送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凹槽具有一内侧壁,该载板具有一侧面,该第一凹槽的该内侧壁贴附于该载板的该侧面。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互联传送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连结元件为一发光二极管或一激光二极管。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互联传送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载板是由硅材质制作而成。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互联传送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连结元件为一光侦测器。

    说明书

    说明书光互联传送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互联传送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避免传输光线偏斜的光互联传送模块。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所示,现有习知的光互联传送模块200具有一印刷电路板210、多个光发送元件220、一盖板230、多个透镜240及多个光纤250,该些光发送元件220及该盖板230设置于该印刷电路板210,且该光发送元件220电性连接该印刷电路板210,各该光发送元件220各具有一发光面221,各该光纤250各具有一端面251,各该发光面221及各该端面251朝向各该透镜240,该些光发送元件220借由该印刷电路板210驱动而辐射光线,光线经由该些透镜240聚焦而传输至各该光纤250,惟,该印刷电路板210在高温工艺中很容易因应力分布不均而产生电路板翘曲,该些光发送元件220若直接设置于该印刷电路板210,其幅射的光线将极易产生偏斜现象,因而导致光传输效率大幅降低。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光互联传送模块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的光互联传送模块,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光互联传送模块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的光互联传送模块,借由该载板设置于该印刷电路板的该第一区域而使得该第一区域的可挠性大幅降低,当该光连结元件设置于该载板时,由于该印刷电路板的该第一区域的可挠性远小于该第二区域,因此该光连结元件不会有倾斜的情形产生,故进行光线传输时,光路不会产生偏斜现象。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光互联传送模块,其包含:一印刷电路板,其具有一第一区域及一第二区域;一载板,其设置于该印刷电路板的该第一区域,以使该第一区域的可挠性小于该第二区域的可挠性,该载板具有一第一表面;至少一光连结元件,其设置于该载板的该第一表面,该光连结元件电性连接该印刷电路板;以及一导光模块,其具有一壳体及至少一反射镜,该导光模块的该壳体设置于该载板且罩盖该光连结元件,该壳体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凹设于该下表面的第一凹槽、一第一光通道及一第二光通道,该第一光通道连通该第一凹槽及该第二光通道,该反射镜设置于该第一光通道,该光连结元件借由该第一光通道对应该反射镜。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光互联传送模块,其中该光连结元件借由该载板与该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
    前述的光互联传送模块,其中该电路模块另具有一驱动IC,该驱动IC设置于该印刷电路板的该第二区域且电性连接该印刷电路板。
    前述的光互联传送模块,其中该光连结元件借由该载板与该驱动IC电性连接。
    前述的光互联传送模块,其中该光连结元件具有一第二表面,该反射镜具有一斜面,该光连结元件的该第二表面朝向该反射镜的该斜面。
    前述的光互联传送模块,其中该第一光通道与该第二光通道呈垂直设置。
    前述的光互联传送模块,其中该第一凹槽具有一内侧壁,该载板具有一侧面,该第一凹槽的该内侧壁贴附于该载板的该侧面。
    前述的光互联传送模块,其中该光连结元件为一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或一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
    前述的光互联传送模块,其中该载板是由硅(silica)材质制作而成。
    前述的光互联传送模块,其中该光连结元件为一光侦测器(photo‑detector)。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光互联传送模块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发明借由该载板设置于该印刷电路板的该第一区域而使得该第一区域的可挠性大幅降低,当该光连结元件设置于该载板时,由于该印刷电路板的该第一区域的可挠性远小于该第二区域,因此该光连结元件不会有倾斜的情形产生,故进行光线传输时,光路不会产生偏斜现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习知的光互联传送模块的侧视图。
    图2是依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一种光互联传送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该光互联传送模块的组合立体图。
    图4是依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该光互联传送模块的一侧面剖视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该光互联传送模块的另一侧面剖视图。
    100:光互联传送模块
    10:印刷电路板
    11:第一区域            12:第二区域
    20:载板
    21:第一表面            22:侧面
    30:光连结元件
    31:第二表面
    40:驱动IC
    50:导光模块
    51:壳体                511:上表面
    512:下表面             513:第一凹槽
    513a:内侧壁            514:第二凹槽
    515:第一光通道         516:第二光通道
    52:反射镜              521:斜面
    200:光互联传送模块
    210:软姓印刷电路板     220:光发送元件
    221:发光面             230:盖板
    240:透镜               250:光纤
    251: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光互联传送模块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2、图3及图4所示,其是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一种光互联传送模块100包含一印刷电路板10、一载板20、至少一光连结元件30及一导光模块50,该印刷电路板10具有一第一区域11及一第二区域12,该载板20设置于该印刷电路板10的该第一区域11,以使该第一区域11的可挠性小于该第二区域12,该载板20具有一第一表面21,该光连结元件30设置于该载板20的该第一表面21,在本实施例中,该光连结元件30电性连接该印刷电路板10,较佳地,该光连结元件30可借由该载板20与该印刷电路板10电性连接,该导光模块50具有一壳体51及至少一反射镜52,该导光模块50的该壳体51设置于该载板20且罩盖该光连结元件30,该壳体51具有一上表面511、一下表面512、一凹设于该下表面512的第一凹槽513、一第一光通道515及一第二光通道516,该第一光通道连通该第一凹槽513及该第二光通道516,该反射镜52设置于该第一光通道515,且该光连结元件30借由该第一光通道515对应该反射镜52,较佳地,该壳体51另具有一凹设于该上表面511的第二凹槽514,该第一光通道515连通该第二凹槽514,该反射镜52借由该第二凹槽514装设于该第一光通道515,请再参阅第2图,该光互联传送模块100另具有一驱动IC 40,该驱动IC 40设置于该印刷电路板10的该第二区域12且电性连接该印刷电路板10,在本实施例中,该光连结元件30可借由该载板20与该驱动IC 40电性连接。
    请再参阅图4,该光连结元件30具有一第二表面31,该反射镜52具有一斜面521,该光连结元件30的该第二表面31朝向该反射镜52的该斜面521,另外,该第一凹槽513具有一内侧壁513a,该载板20具有一侧面22,该第一凹槽513的该内侧壁513a贴附于该载板20的该侧面22,借由该内侧壁513a及该侧面22彼此贴附,可有效强化该载板20及该壳体51的结构稳定性,在半导体工艺中,该印刷电路板10在经过烘烤(Curing)、压合(Lamination)及热循环(Thermal cycle)等高温工艺后,该印刷电路板10极易因应力分布不均而产生翘曲现象,若将该光连结元件30直接设置于该印刷电路板10,则其翘曲现象将导致该光连结元件30的发送或接收光路偏斜,使得光传输效率大幅降低,为解决此问题,在本实施例中,该载板20设置于该印刷电路板10的该第一区域11而使得该第一区域11的可挠性大幅降低,因此该第一区域11的可挠性远低于该第二区域12,此外,该载板20采用硅(silica)材质制作而成,由于硅材质具有不易翘曲变形的特性,因此当该光连结元件30设置于硅制载板且该载板20设置于该印刷电路板10的该第一区域11时,该光连结元件30不会有倾斜的情形产生,因此光路不会有偏斜现象产生。
    请再参阅图4,当该光连结元件30为一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或一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LD)时,该光连结元件30借由该驱动IC 40驱动而使该光连结元件30幅射光线,光线经由该第一光通道515而接触该反射镜52,此外,该第一光通道515与该第二光通道516呈垂直设置,因此光线经由该第一光通道515而接触该反射镜52,由于该反射镜52为一全反射镜,因此光线经由全反射镜的反射并朝向该第二光通道516行进,最后光线经由外部的光纤(图未绘出)接收,以达成光发送的功效,请参阅图5,当该光连结元件30为一光侦测器(photo‑detector,PD)时,光线借由该光互联传送模块100外部的光纤(图未绘出)进入该第二光通道516而接触该反射镜52,由于该反射镜52为一全反射镜,因此光线经由全反射镜的反射并经由该第一光通道515而朝向该光发送元件30行进,最后光线由光侦测器接收,以达成光接收的功效。
    该印刷电路板10在高温工艺中很容易产生应力不均而导致电路板翘曲的现象,本发明是借由该载板20设置于该印刷电路板10的该第一区域11而使得该第一区域11的可挠性大幅降低,当该光连结元件30设置于该载板20时,由于该印刷电路板10的该第一区域11的可挠性远小于该第二区域12,因此该光连结元件30不会有倾斜的情形产生,故进行光线传输时,光路不会产生偏斜现象。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关 键  词:
    光互联 传送 模块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光互联传送模块.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49536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