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pdf(3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3889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6.05 CN 103138893 A *CN103138893A* (21)申请号 201310085060.3 (22)申请日 2008.08.12 211101/07 2007.08.13 JP 280797/07 2007.10.29 JP 200880102541.8 2008.08.12 H04L 1/00(2006.01) H04L 1/16(2006.01) H04L 5/00(2006.01) H04J 13/00(2006.01) H04B 1/7075(2011.01) (71)申请人 松下。
2、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大阪府 (72)发明人 中尾正悟 今村大地 小川佳彦 松元淳志 平松胜彦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 张健 (54) 发明名称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57) 摘要 公开了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包括 : 使用从多个正交序列中选择出的正交序列对确认 / 非确认信号进行扩频, 所述多个正交序列所包 含的使得分别与确认 / 非确认信号传输时隙的第 N 码元和第 M 码元对应的两个值同相的正交序列 比使得所述两个值反相的正交序列多 ; 在确认 / 非确认信号传输时隙中发送经扩频的确认 / 非确 认信号 ; 将两个参考信号配置。
3、在信道质量指示符 信号传输时隙的第N码元和第M码元中, 并将信道 质量指示符信号配置在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传输 时隙中除第N码元和第M码元以外的码元中, 所述 两个参考信号通过将两个参考信号序列乘以彼此 反相的值而产生 ; 以及发送配置在信道质量指示 符信号传输时隙中的参考信号和信道质量指示符 信号。 (30)优先权数据 (62)分案原申请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16 页 附图 1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16页 附图16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38893 A CN 103138893。
4、 A *CN103138893A* 1/3 页 2 1. 无线通信方法, 包括 : 使用从多个正交序列中选择出的正交序列对确认 / 非确认信号进行扩频的步骤, 所述 多个正交序列所包含的使得分别与确认 / 非确认信号发送时隙的第 N 个码元和第 M 个码元 对应的两个值同相的正交序列比使得所述两个值反相的正交序列多 ; 在所述确认 / 非确认信号发送时隙中发送经扩频的确认 / 非确认信号的步骤 ; 将两个参考信号配置在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发送时隙的第 N 个码元和第 M 个码元中, 并将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配置在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发送时隙中除所述第 N 个码元 和所述第 M 个码元以外的码元中。
5、的步骤, 所述两个参考信号通过将两个参考信号序列乘以 彼此反相的值而产生 ; 发送配置在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发送时隙中的所述两个参考信号和所述信道质 量指示符信号的步骤。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 能够混合用于发送确认 / 非确认信号的格式与用于发送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的格式 的物理资源被用于在所述确认/非确认信号发送时隙中发送所述经扩频的确认/非确认信 号, 或用于发送配置在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发送时隙中的所述两个参考信号和所述信 道质量指示符信号。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 在所述物理资源中, 用于发送确认 / 非确认信号的格式与通过第一循环移位量所定。
6、义 的序列相关联, 用于发送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的格式与通过不同于所述第一循环移位量的 第二循环移位量所定义的序列相关联。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 所述多个正交序列包括序列长度为4的正交序列+1,+1,+1,+1和+1,-1,-1,+1, 所 述正交序列 +1,+1,+1,+1 和 +1,-1,-1,+1 对应于所述确认 / 非确认信号发送时隙中所 包含的 7 个码元中的第 1、 第 2、 第 6 和第 7 码元 ; 所述第 N 个码元为所述第 2 码元, 所述第 M 个码元为所述第 6 码元。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 还包括 : 基于从基站发送的信号, 。
7、控制将所述参考信号序列与彼此反相的两个值相乘的步骤。 6. 无线通信方法, 包括 : 使用从多个正交序列中选择出的正交序列对确认 / 非确认信号进行扩频的步骤, 所述 多个正交序列所包含的使得分别与确认 / 非确认信号发送时隙的第 2 码元和第 6 码元对应 的两个值同相的正交序列比使得所述两个值反相的正交序列多, 所述多个正交序列每一个 的序列长度为4且对应于所述确认/非确认信号发送时隙中所包含的7个码元中的第1、 第 2、 第 6 和第 7 码元 ; 将经扩频的确认 / 非确认信号配置在所述确认 / 非确认信号发送时隙的第 1、 第 2、 第 6 和第 7 码元中, 并将第一参考信号配置在。
8、所述确认 / 非确认信号发送时隙的第 3、 第 4 和 第 5 码元中的步骤 ; 发送配置在所述确认/非确认信号发送时隙中的所述确认/非确认信号和所述第一参 考信号的步骤 ; 将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配置在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发送时隙的第 1、 第 3、 第 4、 第 5 和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38893 A 2 2/3 页 3 第7码元中, 并将两个第二参考信号配置在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发送时隙的第2和第6 码元中的步骤, 所述两个第二参考信号通过将两个参考信号序列与彼此反相的值相乘而产 生 ; 发送配置在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发送时隙中的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和所述 第二参考信。
9、号的步骤。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 能够混合用于发送确认 / 非确认信号的格式与用于发送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的格式 的物理资源被用于发送配置在所述确认/非确认信号发送时隙中的所述确认/非确认信号 和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或用于发送配置在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发送时隙中的所述信道 质量指示符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 在所述物理资源中, 用于发送确认 / 非确认信号的格式与通过第一循环移位量所定义 的序列相关联, 用于发送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的格式与通过不同于所述第一循环移位量的 第二循环移位量所定义的序列相关联。 9. 无线通信装置, 包。
10、括 : 扩频单元, 使用从多个正交序列中选择出的正交序列对确认 / 非确认信号进行扩频, 所述多个正交序列所包含的使得分别与确认 / 非确认信号发送时隙的第 N 个码元和第 M 个 码元对应的两个值同相的正交序列比使得所述两个值反相的正交序列多 ; 发送单元, 在所述确认 / 非确认信号发送时隙中发送经扩频的确认 / 非确认信号 ; 配置单元, 将两个参考信号配置在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发送时隙的第 N 个码元和第 M 个码元中, 并将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配置在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发送时隙中除所述第 N 个码元和所述第 M 个码元以外的码元中, 所述两个参考信号通过将两个参考信号序列乘 以彼此反相。
11、的值而产生, 所述发送单元还发送配置在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发送时隙中的所述两个参考信 号和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 10.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发送单元使用能够混合用于发送确认 / 非确认信号的格式与用于发送信道质量 指示符信号的格式的物理资源, 在所述确认 / 非确认信号发送时隙中发送所述经扩频的确 认 / 非确认信号, 或发送配置在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发送时隙中的所述两个参考信号 和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 11. 如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在所述物理资源中, 用于发送确认 / 非确认信号的格式与通过第一循环移位量所定义 的序列相关联, 用于发送信道。
12、质量指示符信号的格式与通过不同于所述第一循环移位量的 第二循环移位量所定义的序列相关联。 12.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多个正交序列包括序列长度为4的正交序列+1,+1,+1,+1和+1,-1,-1,+1, 所 述正交序列 +1,+1,+1,+1 和 +1,-1,-1,+1 对应于所述确认 / 非确认信号发送时隙中所 包含的 7 个码元中的第 1、 第 2、 第 6 和第 7 码元 ; 所述第 N 个码元为所述第 2 码元, 所述第 M 个码元为所述第 6 码元。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38893 A 3 3/3 页 4 13.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无线通信装。
13、置, 还包括 : 控制单元, 基于从基站发送的信号, 控制将所述参考信号序列与彼此反相的值相乘。 14. 无线通信装置, 包括 : 扩频单元, 使用从多个正交序列中选择出的正交序列对确认 / 非确认信号进行扩频, 所述多个正交序列所包含的使得分别与确认 / 非确认信号发送时隙的第 2 码元和第 6 码元 对应的两个值同相的正交序列比使得所述两个值反相的正交序列多, 所述多个正交序列每 一个的序列长度为 4 且对应于所述确认 / 非确认信号发送时隙中所包含的 7 个码元中的第 1、 第 2、 第 6 和第 7 码元 ; 配置单元, 将经扩频的确认 / 非确认信号配置在所述确认 / 非确认信号发送。
14、时隙的第 1、 第 2、 第 6 和第 7 码元中, 并将第一参考信号配置在所述确认 / 非确认信号发送时隙的第 3、 第 4 和第 5 码元中 ; 发送单元, 发送配置在所述确认 / 非确认信号发送时隙中的所述确认 / 非确认信号和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所述配置单元还将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配置在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发送时隙的第 1、 第 3、 第 4、 第 5 和第 7 码元中, 并将两个第二参考信号配置在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发送 时隙的第 2 和第 6 码元中, 所述两个第二参考信号通过将两个参考信号序列与彼此反相的 值相乘而产生, 所述发送单元还发送配置在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发送时隙中的。
15、所述信道质量指 示符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15. 如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发送单元使用能够混合用于发送确认 / 非确认信号的格式与用于发送信道质量 指示符信号的格式的物理资源, 发送配置在所述确认 / 非确认信号发送时隙中的所述确认 / 非确认信号和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或发送配置在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发送时隙中的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和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 16. 如权利要求 15 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在所述物理资源中, 用于发送确认 / 非确认信号的格式与通过第一循环移位量所定义 的序列相关联, 用于发送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的格式与通过不同于所述第一循环移位量的 第。
16、二循环移位量所定义的序列相关联。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38893 A 4 1/16 页 5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0001 本申请是以下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 0002 申请号 : 200880102541.8 0003 申请日 : 2008 年 8 月 12 日 0004 发明名称 : 无线发送装置及无线发送方法 技术领域 0005 本发明涉及无线发送装置和无线发送方法。 背景技术 0006 在移动通信中, 对从无线通信基站装置 ( 以下简称为基站 ) 发往无线通信移动台 装置 ( 以下简称为移动台 ) 的下行线路数据, 适用 ARQ(Automatic Repeat。
17、 Request : 自动 重发请求 )。也就是说, 移动台将表示下行线路数据的差错检测结果的 ACK/NACK 信号反馈 给基站。移动台对下行线路数据进行 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 : 循环冗余校验 ) 后, 在 CRC=OK( 无差错 ) 时将 ACK(Acknowledgment: 确认 ) 反馈给基站, 而在 CRC=NG( 有差错 ) 时将 NACK(Negative Acknowledgment: 非确认) 反馈给基站。使用例如 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 等上行线路控制信道。
18、, 将该 ACK/NACK 信号发送到基站。 0007 另外, 基站将用于通知下行线路数据的资源分配结果的控制信息发送给移动台。 使用例如 L1/L2CCH(L1/L2Control Channel : L1/L2 控制信道 ) 等下行线路控制信道, 将该 控制信息发送到移动台。各个 L1/L2CCH 占用一个或多个 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 : 控制信道要素 )。在一个 L1/L2CCH 占用多个 CCE 时, 一个 L1/L2CCH 占用多个连续的 CCE。 根据通知控制信息所需的 CCE 数, 基站对各个移动台分配多个 L1/L2CCH 中的任一个 L1/ 。
19、L2CCH, 并将控制信息映射到与各个 L1/L2CCH 所占用的 CCE 对应的物理资源而进行发送。 0008 另外, 为了高效率地使用下行线路的通信资源, 正在研究使CCE与PUCCH关联对应 的方案。各个移动台根据该对应关系, 能够从与映射了发往本台的控制信息的物理资源对 应的 CCE 号, 判定本台发送 ACK/NACK 信号时使用的 PUCCH 号。 0009 另外, 如图 1 所示, 正在研讨使用 ZC(Zadoff-Chu) 序列和沃尔什 (Walsh) 序列对 来自多个移动台的多个ACK/NACK信号进行扩频, 从而进行码复用的方案(参照非专利文献 1)。 但是, 纯粹的ZC序。
20、列的序列长度为素数, 所以这里通过循环地扩张系列长度为11的ZC 序列的一部分, 来生成序列长度为 12 的伪 ZC 序列。但是, 以后为了简化说明, 将伪 ZC 序列 也记述为 ZC 序列。在图 1 中, (W0,W1,W2,W3) 表示序列长度为 4 的沃尔什序列。如图 1 所示, 在移动台, 首先在频率轴上, 使用 ZC 序列 ( 序列长度为 12) 对 ACK 或 NACK 在 SC-FDMA 码元 内进行第一次扩频。 0010 接着, 使第一次扩频后的 ACK/NACK 信号分别与 W0 W3对应而进行 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 快速。
21、傅立叶逆变换 )。通过该 IFFT, 在频率轴上用序列长度为 12 的 ZC 序列进行了扩频的 ACK/NACK 信号被变换为时间轴上的序列长度为 12 的 ZC 序列。 说 明 书 CN 103138893 A 5 2/16 页 6 然后, 再用沃尔什序列 (序列长度为 4) 对 IFFT 后的信号进行第二次扩频。也就是说, 一个 ACK/NACK 信号分别被配置到四个 SC-FDMA 码元。在其他移动台中也同样地使用 ZC 序列和 沃尔什序列对 ACK/NACK 信号进行扩频。 0011 但是, 在不同的移动台间, 使用时间轴上的循环移位 (Cyclic Shift) 量相互不同 的 ZC。
22、 序列, 或者相互不同的沃尔什序列。这里, ZC 序列的时间轴上的序列长度为 12, 因此 可以使用从同一 ZC 序列生成的、 循环移位量为 0 11 的 12 个 ZC 序列。另外, 因为沃尔什 序列的序列长度为 4, 所以可以使用相互不同的四个沃尔什序列。因此, 在理想的通信环境 中, 能够将来自最大 48(124) 个移动台的 ACK/NACK 信号进行码复用。 0012 由于使用循环移位量不同的 ZC 序列或不同的沃尔什序列对来自其他移动台的 ACK/NACK 信号进行扩频, 所以在基站中通过进行使用了沃尔什序列的解扩以及 ZC 序列的 相关处理, 能够将来自各个移动台的 ACK/NA。
23、CK 信号进行分离。另外, 这里, 如图 1 所示, 假 设对 RS(Reference Signal, 参考信号 ) 也使用序列长度为 3 的块扩频码。也就是说, 使用 序列长度为 3 的第二次扩频序列, 将来自不同的移动台的 RS 进行码复用。由此, 使用 3 个 SC-FDMA 码元来发送 RS 分量。 0013 这里, 从同一 ZC 序列生成的、 循环移位量相互不同的 ZC 序列间的互相关几乎为 0。因此在理想的通信环境中, 如图 2 所示, 通过在基站中的相关处理, 能够在时间轴上, 不 发生码间干扰地将使用循环移位量相互不同的 ZC 序列 ( 循环移位量为 0 11) 分别扩频 而。
24、码复用后的多个 ACK/NACK 信号进行分离。 0014 然而, 由于移动台中的发送定时的偏移、 多路径造成的延迟波、 频率偏移等的影 响, 来自多个移动台的多个 ACK/NACK 信号不一定同时到达基站。例如, 如图 3 所示, 在使用 循环移位量为 0 的 ZC 序列进行了扩频的 ACK/NACK 信号的发送定时迟于正确的发送定时的 情况下, 循环移位量为 0 的 ZC 序列的相关峰出现在循环移位量为 1 的 ZC 序列的检测窗口 内。另外, 如图 4 所示, 在使用循环移位量为 0 的 ZC 序列进行了扩频的 ACK/NACK 信号中存 在延迟波的情况下, 该延迟波所造成的干扰泄漏出现。
25、在循环移位量为1的ZC序列的检测窗 口内。也就是说, 在这些情况下, 循环移位量为 1 的 ZC 序列受到来自循环移位量为 0 的 ZC 序列的干扰。因此, 在这些情况下, 使用循环移位量为 0 的 ZC 序列进行了扩频的 ACK/NACK 信号与使用循环移位量为 1 的 ZC 序列进行了扩频的 ACK/NACK 信号之间的分离特性劣化。 也就是说, 如果使用循环移位量彼此相邻的ZC序列, 则ACK/NACK信号的分离特性有可能劣 化。更正确地, 对于发送定时的偏移造成的干扰而言, 从循环移位量为 1 对循环移位量为 0 的干扰以及从循环移位量为0对循环移位量为1的干扰都有可能发生, 而从图可。
26、知, 延迟波 的影响仅产生从循环移位量为 0 对循环移位量为 1 的方向上的干扰。 0015 因此, 以往在通过 ZC 序列的扩频将多个 ACK/NACK 信号进行码复用时, 在 ZC 序列 间设置了不发生ZC序列间的码间干扰的程度的、 充分的循环移位量的差(循环移位间隔)。 例如, 将 ZC 序列间的循环移位量的差设定为 2, 在循环移位量为 0 11 的 12 个 ZC 序列 中, 仅将循环移位量为 0、 2、 4、 6、 8、 10 的六个 ZC 序列用于 ACK/NACK 信号的第一次扩频。由 此, 在将序列长度为 4 的沃尔什序列用于 ACK/NACK 信号的第二次扩频时, 能够将来。
27、自最大 24(64) 个移动台的 ACK/NACK 信号进行码复用。但是, RS 的相位仅存在三种, 实际上仅能 够复用来自 18 个移动台的 ACK/NACK 信号。 0016 非 专 利 文 献 1 : 3GPP TSG RAN WG1Meeting#49,R1-072315,“Multiplexing 说 明 书 CN 103138893 A 6 3/16 页 7 capability of CQIs and ACK/NACKs form different UEs” Kobe,Japan,May711,2007 发明内容 0017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8 可 是, 在 3GPP L。
28、TE 的 PUCCH 上, 除 了 上 述 的 ACK/NACK 信 号 之 外, 还 复 用 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信道质量指示符 ) 信号。如图 1 所示, ACK/NACK 信号为 1 个码元的信息, 而 CQI 信号为 5 个码元的信息。如图 5 所示, 移动台使用序列长度为 12、 循环移位量为 P 的 ZC 序列对 CQI 信号进行扩频, 对扩频后的 CQI 信号进行 IFFT 并将其发 送。 这样, 不对CQI信号适用沃尔什序列, 所以基站在ACK/NACK信号和CQI信号的分离中无 法使用沃尔什序列。因此, 在基站中, 通过对使用对应于不。
29、同的循环移位的 ZC 序列进行了 扩频的ACK/NACK信号和CQI信号, 以ZC序列进行解扩, 能够几乎不发生码间干扰地将ACK/ NACK 信号和 CQI 信号进行分离。 0019 然而, 在理想的通信环境中, 基站通过使用 ZC 序列, 能够将 ACK/NACK 信号和 CQI 信号进行分离, 但是, 如上所述, 根据传输路径的延迟状况等, 有时循环移位序列的正交性 崩解而 CQI 信号受到来自 ACK/NACK 信号的干扰。另外, 通过对 ZC 序列进行解扩而将 ACK/ NACK 信号和 CQI 信号进行分离时, 也残留若干的来自 ACK/NACK 信号的码间干扰。从图 1 和 图 。
30、5 可知, ACK/NACK 信号与 CQI 信号的信号格式不同, 分别在不同位置上定义了 RS( 这些 RS的位置在仅接收ACK/NACK信号的情况下和仅接收CQI信号的情况下, 已经被独立地最佳 化 )。因此存在如下问题, 即, CQI 信号的 RS 从 ACK/NACK 信号受到的干扰量, 根据 ACK/NACK 信号的数据的内容或用于 ACK/NACK 信号的 W1、 W2的相位而变动。也就是说, 尽管 RS 是用于 CQI 信号的接收的关健部分, 却无法预测该 RS 中的干扰量而有可能使 CQI 接收性能劣化。 0020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如下的无线发送装置和无线发送方法, 即使在传。
31、输路径上发 生了延迟等的情况下、 在发生了发送定时误差的情况下、 或者在 ZC 序列不同的循环移位量 之间发生了残留干扰的情况下, 也实现 CQI 接收性能的提高。 0021 解决问题的方案 0022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 提供了无线通信方法, 包括 : 使用从多个正交序列中选择出的 正交序列对确认 / 非确认信号进行扩频的步骤, 所述多个正交序列所包含的使得分别与确 认 / 非确认信号发送时隙的第 N 个码元和第 M 个码元对应的两个值同相的正交序列比使得 所述两个值反相的正交序列多 ; 在所述确认 / 非确认信号发送时隙中发送经扩频的确认 / 非确认信号的步骤 ; 将两个参考信号配置在信道质。
32、量指示符信号发送时隙的第 N 个码元和 第 M 个码元中, 并将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配置在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发送时隙中除所 述第 N 个码元和所述第 M 个码元以外的码元中的步骤, 所述两个参考信号通过将两个参考 信号序列乘以彼此反相的值而产生 ; 发送配置在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发送时隙中的所 述两个参考信号和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的步骤。 0023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 提供了无线通信方法, 包括 : 使用从多个正交序列中选择出 的正交序列对确认 / 非确认信号进行扩频的步骤, 所述多个正交序列所包含的使得分别与 确认 / 非确认信号发送时隙的第 2 码元和第 6 码元对应的两个值同相的。
33、正交序列比使得所 述两个值反相的正交序列多, 所述多个正交序列每一个的序列长度为 4 且对应于所述确认 / 非确认信号发送时隙中所包含的 7 个码元中的第 1、 第 2、 第 6 和第 7 码元 ; 将经扩频的确 说 明 书 CN 103138893 A 7 4/16 页 8 认 / 非确认信号配置在所述确认 / 非确认信号发送时隙的第 1、 第 2、 第 6 和第 7 码元中, 并 将第一参考信号配置在所述确认 / 非确认信号发送时隙的第 3、 第 4 和第 5 码元中的步骤 ; 发送配置在所述确认/非确认信号发送时隙中的所述确认/非确认信号和所述第一参考信 号的步骤 ; 将信道质量指示符信。
34、号配置在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发送时隙的第 1、 第 3、 第 4、 第5和第7码元中, 并将两个第二参考信号配置在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发送时隙的第2 和第 6 码元中的步骤, 所述两个第二参考信号通过将两个参考信号序列与彼此反相的值相 乘而产生 ; 发送配置在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发送时隙中的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和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步骤。 0024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 提供了无线通信装置, 包括 : 扩频单元, 使用从多个正交序 列中选择出的正交序列对确认 / 非确认信号进行扩频, 所述多个正交序列所包含的使得分 别与确认 / 非确认信号发送时隙的第 N 个码元和第 M 个码元对应的两个。
35、值同相的正交序列 比使得所述两个值反相的正交序列多 ; 发送单元, 在所述确认 / 非确认信号发送时隙中发 送经扩频的确认 / 非确认信号 ; 配置单元, 将两个参考信号配置在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发 送时隙的第 N 个码元和第 M 个码元中, 并将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配置在所述信道质量指示 符信号发送时隙中除所述第 N 个码元和所述第 M 个码元以外的码元中, 所述两个参考信号 通过将两个参考信号序列乘以彼此反相的值而产生, 所述发送单元还发送配置在所述信道 质量指示符信号发送时隙中的所述两个参考信号和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 0025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 提供了无线通信装置, 包括 : 扩频单。
36、元, 使用从多个正交序 列中选择出的正交序列对确认 / 非确认信号进行扩频, 所述多个正交序列所包含的使得分 别与确认 / 非确认信号发送时隙的第 2 码元和第 6 码元对应的两个值同相的正交序列比使 得所述两个值反相的正交序列多, 所述多个正交序列每一个的序列长度为 4 且对应于所述 确认 / 非确认信号发送时隙中所包含的 7 个码元中的第 1、 第 2、 第 6 和第 7 码元 ; 配置单 元, 将经扩频的确认 / 非确认信号配置在所述确认 / 非确认信号发送时隙的第 1、 第 2、 第 6 和第 7 码元中, 并将第一参考信号配置在所述确认 / 非确认信号发送时隙的第 3、 第 4 和第。
37、 5 码元中 ; 发送单元, 发送配置在所述确认 / 非确认信号发送时隙中的所述确认 / 非确认信 号和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所述配置单元还将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配置在信道质量指示符信 号发送时隙的第1、 第3、 第4、 第5和第7码元中, 并将两个第二参考信号配置在所述信道质 量指示符信号发送时隙的第 2 和第 6 码元中, 所述两个第二参考信号通过将两个参考信号 序列与彼此反相的值相乘而产生, 所述发送单元还发送配置在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发 送时隙中的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0026 本发明的无线发送装置采用如下结构, 即, 包括 : ACK/NACK 信号发送处理单元,。
38、 使 用正交序列对 ACK/NACK 信号进行扩频 ; RS 相位附加单元, 对与使用正交序列进行了扩频的 所述 ACK/NACK 信号复用的 CQI 的 RS, 附加与所述正交序列的一部分对应的相位 ; 以及发送 单元, 将包含附加了所述相位的 RS 的 CQI 信号发送。 0027 本发明的无线发送方法包括 : ACK/NACK 信号发送处理步骤, 使用正交序列对 ACK/ NACK信号进行扩频 ; RS相位附加步骤, 对与使用正交序列进行了扩频的所述ACK/NACK信号 复用的 CQI 的 RS, 附加与所述正交序列的一部分对应的相位 ; 以及发送步骤, 将包含附加了 所述相位的 RS 。
39、的 CQI 信号发送。 0028 发明效果 说 明 书 CN 103138893 A 8 5/16 页 9 0029 根据本发明, 即使在传输路径上发生了延迟等的情况下、 在发生了发送定时误差 的情况下、 或者在不同的循环移位量之间发生了残留干扰的情况下, 也能够实现 CQI 接收 性能的提高。 附图说明 0030 图 1 是表示 ACK/NACK 信号的扩频方法的图。 0031 图 2 是表示用 ZC 序列进行了扩频的 ACK/NACK 信号的相关处理的图 ( 理想的通信 环境的情况 )。 0032 图 3 是表示用 ZC 序列进行了扩频的 ACK/NACK 信号的相关处理的图 ( 存在发送。
40、定 时的偏移的情况 )。 0033 图 4 是表示用 ZC 序列进行了扩频的 ACK/NACK 信号的相关处理的图 ( 存在延迟波 的情况 )。 0034 图 5 是表示 CQI 信号的扩频方法的图。 0035 图 6 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 1 的基站的结构的方框图。 0036 图 7 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 1 的移动台的结构的方框图。 0037 图 8 是表示 ACK/NACK 信号的发送和 CQI 信号的生成的情形的图。 0038 图 9 是表示使使用频度高的沃尔什序列与 CQI 的 RS 相位正交的情形的图。 0039 图 10 是表示根据使用频度高的沃尔什序列自适应地控制 CQI 的 。
41、RS 相位的情形的 图。 0040 图 11 是表示 CQI 的 RS 的位置与 ACK/NACK 的 RS 复用的情况下的、 ACK/NACK 信号 的发送和 CQI 信号的生成的情形的图。 0041 图 12 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 2 的 ACK/NACK 信号与 CQI 信号的复用的情形的图。 0042 图 13 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 2 的 ACK/NACK 信号与 CQI 信号的复用的其他情形的 图。 0043 图 14 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 3 的基站的结构的方框图。 0044 图 15 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 3 的移动台的结构的方框图。 0045 图 16 是表示生成同时发送的 。
42、ACK/NACK 信号和 CQI 信号的情形的图。 0046 图 17 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 4 的 ACK/NACK 信号与 CQI+ 响应信号的复用的情形 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以下, 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48 ( 实施方式 1) 0049 图 6 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1 的基站 100 的结构, 图 7 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1 的移动台 200 的结构。 0050 另外, 为了避免说明的复杂化, 在图 6 中表示与本发明密切关联的、 发送下行线路 数据、 以及接收上行线路上的对该下行线路数据的 ACK/NACK 信号的结构部分, 而省略接收 上行线路数。
43、据的结构部分的图示和说明。同样地, 在图 7 中表示与本发明密切关联的、 接收 下行线路数据、 以及发送上行线路上的对该下行线路数据的 ACK/NACK 信号的结构部分, 而 说 明 书 CN 103138893 A 9 6/16 页 10 省略发送上行线路数据的结构部分的图示和说明。 0051 另外, 在以下的说明中, 说明将 ZC 序列用于第一次扩频, 并将沃尔什序列用于第 二次扩频的情况。但是, 对第一次扩频, 也可以使用 ZC 序列以外的、 因循环移位量相互不同 而可以相互分离的序列。同样地, 对第二次扩频也可以使用沃尔什序列以外的正交序列。 0052 另外, 在以下的说明中, 对使用。
44、序列长度为 12 的 ZC 序列以及序列长度为 4 的沃尔 什序列 (W0,W1,W2,W3) 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 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序列长度。 0053 另外, 在以下的说明中, 将循环移位量为 0 11 的 12 个 ZC 序列分别记为 ZC#0 ZC#11, 并且将序列号 0 3 的四个沃尔什序列分别记为 W#0 W#3。 0054 另外, 在以下的说明中, 假设 L1/L2CCH#1 占用 CCE#1, L1/L2CCH#2 占用 CCE#2, L1/ L2CCH#3 占用 CCE#3, L1/L2CCH#4 占用 CCE#4 和 CCE#5, L1/L2CCH#5 占用 CCE#6。
45、 和 CCE#7, L1/L2CCH#6 占用 CCE#8 CCE#11。 0055 另外, 在以下的说明中, 假设使 CCE 号与由 ZC 序列的循环移位量和沃尔什序列 号定义的 PUCCH 号一一对应。也就是说, CCE#1 与 PUCCH#1、 CCE#2 与 PUCCH#2、 CCE#3 与 PUCCH#3分别对应。 0056 在图 6 所示的基站 100 中, 下行线路数据的资源分配结果被输入到上行 RS 相位决 定单元 101、 控制信息生成单元 102 和映射单元 108。 0057 上行 RS 相位决定单元 101 决定 (+, -) 中的哪一方作为从移动台发送的 CQI 的 。
46、RS 相位(第二码元的相位、 第六码元的相位), 并将决定了的RS相位输出到控制信息生成单元 102。 例如, 在需要的PUCCH数少且作为沃尔什码仅使用W#0=1,1,1,1和W#1=1,-1,-1,1 的两个的情况下, 在发送 CQI 的 RS 的位置上的沃尔什码为 (+,+)、 (-,-), 所以上行 RS 相位 决定单元 101 决定使用与它们都正交的 (+,-) 作为 RS 的相位。 0058 控制信息生成单元 102 对每个移动台生成用于通知资源分配结果和从上行 RS 相 位决定单元 101 输入的 RS 相位的控制信息, 将其输出到编码单元 103。每个移动台的控制 信息包括移动。
47、台 ID 信息, 其表示该控制信息为发往哪个移动台的控制信息。例如, 在控制 信息中包含用该控制信息的通知目的地的移动台的 ID 号掩蔽了的 CRC 作为移动台 ID 信 息。 在编码单元103, 对每个移动台的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后, 在调制单元104进行调制, 然后 输入到映射单元 108。另外, 控制信息生成单元 102 根据通知控制信息所需的 CCE 数, 对各 个移动台分配多个 L1/L2CCH 中的任一个 L1/L2CCH, 并将与分配了的 L1/L2CCH 对应的 CCE 号输出到映射单元 108。例如, 在向移动台 #1 通知控制信息所需的 CCE 数为 1, 从而将 L1/ L2。
48、CCH#1 分配给移动台 #1 的情况下, 控制信息生成单元 102 将 CCE 号 #1 输出到映射单元 108。另外, 在向移动台 #1 通知控制信息所需的 CCE 数为 4, 从而将 L1/L2CCH#6 分配给移动 台 #1 的情况下, 控制信息生成单元 102 将 CCE 号 #8 #11 输出到映射单元 108。 0059 另一方面, 编码单元 105 对发往各个移动台的发送数据 ( 下行线路数据 ) 进行编 码, 并将其输出到重发控制单元 106。 0060 重发控制单元 106 在初次发送时, 按每个移动台保持编码后的发送数据, 而且将 其输出到调制单元 107。重发控制单元 。
49、106 保持发送数据直到从判定单元 118 输入来自各 个移动台的 ACK 为止。另外, 从判定单元 118 输入来自各个移动台的 NACK 时, 也就是在重 发时, 重发控制单元 106 将对应于该 NACK 的发送数据输出到调制单元 107。 0061 调制单元 107 对从重发控制单元 106 输入的编码后的发送数据进行调制, 并输出 说 明 书 CN 103138893 A 10 7/16 页 11 到映射单元 108。 0062 在发送控制信息时, 映射单元 108 根据从控制信息生成单元 102 输入的 CCE 号, 将 从调制单元104输入的控制信息映射到物理资源, 并输出到IFFT单元109。 也就是说, 映射 单元 108 将每个移动台的控制信息映射到构成 OFDM 码元的多个副载波中的、 对应于 CCE 号 的副载波上。 0063 另一方面, 发送下行线路数据时, 映射单元 108 根据资源分配结果, 将发往各个移 动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