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一种三连层站组多轿厢循环电梯.pdf

  • 上传人:b***
  • 文档编号:4494382
  • 上传时间:2018-10-17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387.40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95993.3

    申请日:

    2011.12.02

    公开号:

    CN103130071A

    公开日:

    2013.06.0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66B 9/00申请公布日:20130605|||公开

    IPC分类号:

    B66B9/00; B66B1/40

    主分类号:

    B66B9/00

    申请人:

    常州市福驰电动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本林; 陈辉; 王琼

    地址:

    213012 江苏省常州市龙城大道2188号新闸科技工业园10号楼1008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用于高层建筑的多轿厢电梯-楼梯复合垂直交通系统,其驱动矩形直边分设在两个竖直电梯通道中,两个竖直电梯通道之间的门廊空间设置出口层站,在上行通道的外侧设立上行层站,在下行通道的外侧设立下行层站。在各层站进出口的设有高度微调机构,高度调节机构主要包括调节板,调节坑与高度调节器,调节板一端安装在连接柱上,另一端高度由高度调节器确定,高度调节器包括轿厢静止状态高度检测传感器与高度调整执行机构。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多轿厢电梯‑楼梯复合垂直交通系统,其特征为多轿厢电梯的由链条组成的驱动矩形直边分设在两个竖直电梯通道中,两个竖直电梯通道之间的门廊空间设置电梯乘客出口层站,在竖直电梯通道上行通道的外侧设立上行层站,在竖直电梯通道下行通道的外侧设立下行层站。
    根据权利要求1,其特征为层站进出口的设有高度微调机构,高度调节机构主要包括调节板,调节坑与高度调节器,调节板一端安装在连接柱上,另一端高度由高度调节器确定,高度调节器包括轿厢静止状态高度检测传感器与高度调整执行机构。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三连层站组多轿厢循环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电梯技术发展至今,传统电梯技术已经比较完善。电梯无论是在四大空间(机房部分、井道及地坑部分、轿厢部分、层站部分还是在八大系统(曳引系统、导向系统、轿厢、门系统、重量平衡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都具有成熟的规范与标准,这些似乎为的体积数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不错的基础。
    随着楼层的增高,一部电梯占用一个电梯井的模式使单位建筑面积垂直交通效率逐步减低,并且使高层建筑的居民或用户用于垂直交通的时间被逐步延长,显得不方便。多年来,人们在多轿厢电梯方面进行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多份专利申请,例如zl200710137147提出了《多轿厢电梯》,近年来有更多的专利申请提出了多轿厢电梯的方案,这些专利包括zl200920225007与zl2009 2022 50078等。在题为《一种多轿厢链式循环电梯‑楼梯复合垂直交通系统》发明专利申请2011103719357提出了一种实用的高层建筑大客流量垂直交通的多轿厢循环电梯‑楼梯复合系统,其中多轿厢循环电梯是在电梯井中设置两个平行的由套筒式链条组成的驱动矩形,其长边与水平面垂直,短边与水平面平行,并用四个链轮固定驱动矩形的四个顶点,四个链轮至少有一个为驱动链轮,其动力控制系统控制驱动矩形中的链条同步运行。该多轿厢电梯经过间隔数N(通常情况下,N=3,‑9)个楼层设立一个层站。对于不设立层站的楼层,乘客离开电梯后,可步行上下1‑4层楼,前往目的地(房间)。
    上述2011103719357提出的多轿厢电梯固定步距,多轿厢同时开门,但是需要等到所有轿厢全部关门以后才能恢复运行。所以,轿厢在层站停靠以后,快速完成乘客交换对于提高多轿厢电梯运转速度,提高其运力具有直接的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2011103719357基础上提出一种提高轿厢在层站停靠后,可以高速交换乘客的设计。
    多轿厢电梯主要包括驱动矩形11与12,混凝土支撑结构2,轿厢3与层站组4以及楼梯5以及楼层6,其中层站组4包括上行层站41,到达层站42与下行层站43,轿厢3可以同时双面开门。
    多轿厢电梯的由套筒式链条111组成的驱动矩形1与2的直边分设在两个竖直电梯通道201与202中,在混凝土支撑结构2(包括21与22)上设置两个平行并且对齐的的由套筒式链条111组成的驱动矩形11与12,驱动矩形的竖直边11A和12A与水平面垂直,水平边11B和12B与水平面平行。与2011103719357申请置顶短边相比,水平边更长,增加的空间可以设置中央层站7。
    与驱动矩形11(或12)用四个安装在混凝土支架2底部21与顶部22的四个链轮112固定驱动矩形11与12的四个顶点,其中至少有一个为包括有动力的113驱动链轮。两个驱动矩形11与12夹持空间为轿厢3循环运行的通道,驱动链轮的电器与机械均在两个驱动矩形夹持的空间以外。动力113机构应包括电动机,减速(或变速)机构,以及测量与控制装置。
    驱动链轮112的动力控制系统控制两个驱动矩形11与12中的链条111同步运行。轿厢3顶部设有支撑横杠31,横杠31的两端311核312分别装入两个驱动矩形中位置相同的链条111的套筒中,横杠31通过吊座321、322与轿厢3连接,横杠31可以在吊座32(321,322)中转动。轿厢3随两个驱动矩形11与12同步运动而运动。
    驱动矩形中的垂直边11A,12A上驱动力与轿厢3的重力平行,所在垂直边,链条111的拉力既可以为轿厢3运动提供动力,也可以作为轿厢3的重力支撑。然而在驱动矩形的水平边11B与12B上,轿厢3的重力与水平边11B与12B垂直,链条111的拉力不能作为轿厢3的重力支撑。所以在驱动矩形的短边11B与12B设有固定在混凝土支撑结构2上的水平轨道21与22,当轿厢3在驱动矩形11与12驱动下处于水平运行时,轨道21与22通过轿厢横杠31上的滚轮33支撑轿厢3的重力。
    两个竖直电梯通道201与202之间的门廊空间设置电梯乘客出口层站42。
    在竖直电梯通道上行通道201的外侧设立上行层站41,在竖直电梯通道下行通道202的外侧设立下行层站43。
    两个竖直电梯通道201与202中的轿厢在层站41,42与43停靠后,各轿厢左右两侧同时开门,上行乘客从上行层站41通过上行轿厢外侧的门3up1进入上行轿厢3up,到达目的地的上行乘客通过3up2门离开上行轿厢3up前往到达层站42,下行乘客从下行层站43通过下行轿厢外侧的门3down1进入下行轿厢3down,到达目的地的下行乘客通过3down2门离开下行轿厢3down前往到达层站42。
    由于驱动矩形中的链条不能在整个使用寿命周期中无法跟换与调节,所以链条在使用过程中的伸长(包括弹性伸长与塑性伸长以及磨损间隙)导致的轿厢3up与3down高度的变化应当通过层站进出口的高度微调机构实现。
    层站进出口的高度微调机构主要包括调节板412,调节坑414,与高度调节器413等部分,调节板一端安装在411U连接柱上,另一端高度由高度调节器413确定,高度调节器413包括轿厢静止状态高度检测传感器与高度调整执行机构等部分。
    图1为三连层站组多轿厢循环电梯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三层站组平面结构与层站高度调节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人员前进方向。
    采用三轿厢组以后,乘客在层站与轿厢中的人员流动将变得有序而不相互干扰,这样,将有效提高轿厢在层站停靠以后乘客交换速度,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速度。
    在上述系统中,层站高度调节器413包括轿厢静止状态高度检测传感器可以采用光学测量校准机构实现,高度调整执行机构可以采用类似于“千斤顶”简单液压系统实现,也可以运用螺栓‑螺母机构实现。

    关 键  词:
    一种 三连层站组多轿厢 循环 电梯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三连层站组多轿厢循环电梯.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49438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