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排式全地形车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并排式全地形车辆.pdf(132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2124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1.28 CN 104321241 A (21)申请号 201380020873.2 (22)申请日 2013.05.02 13/464,603 2012.05.04 US 13/492,589 2012.06.08 US B62D 21/00(2006.01) B62D 31/00(2006.01) (71)申请人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地址 美国明尼苏达州 (72)发明人 安托尼J金斯曼 安格斯M莫里森 基思A霍尔曼 亚当J施兰根 格雷格W费德莱姆 丹尼尔L戈夫曼 保罗J约翰逊 凯利J克努森 杰里迈亚T约翰斯坦。
2、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27 代理人 潘炜 王艳江 (54) 发明名称 并排式全地形车辆 (57) 摘要 一种多功能车辆(600), 包括多个地面接合构 件(6、 8)、 框架(4)以及具有操作者侧和乘客侧的 操作者区域 (30)。该多功能车辆还包括在操作者 区域上方延伸的防滚架 (850)、 联接至防滚架的 前挡风玻璃 (888) 以及联接至防滚架的后挡风玻 璃 (890)。该多功能车辆还包括闩锁至防滚架的 顶板 (884)、 沿着操作者侧铰接至防滚架的第一 门 (886)、 以及沿着乘客侧铰接至防滚架的第二 门 (886)。后挡风玻璃与防滚架之间、 顶。
3、板与防滚 架之间、 以及第一门和第二门与防滚架之间的联 接均没有紧固件。 前挡风玻璃、 后挡风玻璃、 顶板、 第一门以及第二门包围操作者区域。 (30)优先权数据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4.10.20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US2013/039304 2013.05.02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3/166310 EN 2013.11.07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6 页 说明书 22 页 附图 10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6页 说明书22页 附图103页 (10)申。
4、请公布号 CN 104321241 A CN 104321241 A 1/6 页 2 1. 一种多功能车辆 (600), 包括 : 多个地面接合构件 (6、 8) ; 框架 (4), 所述框架 (4) 由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支承 ; 操作者区域 (30), 所述操作者区域 (30) 由所述框架支承并且包括操作者侧和乘客侧 ; 防滚架 (850), 所述防滚架 (850) 在所述操作者区域上方延伸 ; 前挡风玻璃 (888), 所述前挡风玻璃 (888) 联接至所述防滚架 ; 后挡风玻璃 (890), 所述后挡风玻璃 (890) 联接至所述防滚架, 所述后挡风玻璃与所述 防滚架之间的联接没有紧固。
5、件 ; 顶板 (884), 所述顶板 (884) 联接至所述防滚架, 所述顶板与所述防滚架之间的联接没 有紧固件 ; 第一门 (886), 所述第一门 (886) 沿着所述操作者侧联接至所述防滚架, 所述第一门与 所述防滚架之间的联接没有紧固件 ; 以及 第二门 (886), 所述第二门 (886) 沿着所述乘客侧联接至所述防滚架, 所述第二门与所 述防滚架之间的联接没有紧固件, 其中, 所述顶板、 所述第一门、 所述第二门、 所述前挡风玻 璃以及所述后挡风玻璃包围所述操作者区域。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多功能车辆, 其中, 所述顶板与所述防滚架之间的所述联接 以及所述第一门和所述第二。
6、门与所述防滚架之间的所述联接是无工具操作。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多功能车辆, 其中, 所述顶板包括多个接合构件 (898), 所述 多个接合构件(898)容纳在所述防滚架上的多个孔口(861、 873)内以将所述顶板联接至所 述防滚架。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多功能车辆, 其中, 所述第一门和所述防滚架中的一者包括 延伸构件 (954), 并且所述第一门和所述防滚架中的另一者包括容纳构件 (952), 所述延伸 构件以可移除的方式定位在所述容纳构件内以将所述第一门保持在所述防滚架上, 并且所 述第二门和所述防滚架中的一者包括延伸构件 (954), 并且所述第二门和所述防滚架中。
7、的 另一者包括容纳构件 (952), 所述延伸构件以可移除的方式定位在所述容纳构件内以将所 述第二门保持在所述防滚架上。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多功能车辆, 其中, 所述前挡风玻璃包括至少一个上保持构 件 (910、 916) 和至少一个下保持构件 (910、 926), 所述上保持构件和所述下保持构件构造 成将所述前挡风玻璃保持在所述防滚架上。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多功能车辆, 其中, 所述前挡风玻璃的所述上保持构件和所 述下保持构件中的至少一者具有构造成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旋转的臂。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多功能车辆, 其中, 所述后挡风玻璃包括至少一个上保持。
8、构 件 (944、 946) 和至少一个下保持构件 (944、 948), 所述上保持构件和所述下保持构件构造 成将所述后挡风玻璃保持在所述防滚架上。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多功能车辆, 其中, 所述后挡风玻璃的所述上保持构件和所 述下保持构件中的至少一者具有构造成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旋转的臂。 9. 一种多功能车辆 (600) 的驾驶舱 (840), 所述驾驶舱 (840) 包括 : 前挡风玻璃 (888) ; 后挡风玻璃 (890), 所述后挡风玻璃 (890) 与所述前挡风玻璃大致相对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321241 A 2 2/6 页 3 第一门 (886。
9、), 所述第一门 (886) 在所述前挡风玻璃与所述后挡风玻璃之间延伸 ; 第二门 (886), 所述第二门 (886) 与所述第一门大致相对 ; 顶板 (884), 所述顶板 (884) 大致定位在所述前挡风玻璃、 所述后挡风玻璃、 所述第一 门以及所述第二门上方 ; 以及 防滚架 (850), 所述防滚架 (850) 包括 : 第一前竖立构件 (856), 所述第一前竖立构件 (856) 具有成型部 ; 第二前竖立构件 (856), 所述第二前竖立构件 (856) 与所述第一前竖立构件大致平行 并且具有成型部 ; 第一后竖立构件 (870), 所述第一后竖立构件 (870) 具有成型部 ;。
10、 第二后竖立构件 (870), 所述第二后竖立构件 (870) 与所述第一后竖立构件大致平行 并且具有成型部 ; 第一横向构件 (866), 所述第一横向构件 (866) 在所述第一前竖立构件与所述第一后 竖立构件之间延伸并且具有成型部 ; 以及 第二横向构件 (866), 所述第二横向构件 (866) 在所述第二前竖立构件与所述第二后 竖立构件之间延伸并且具有成型部, 其中, 所述第一门安装至所述第一前竖立构件和所述第一后竖立构件的所述成型部, 所述第二门安装至所述第二前竖立构件和所述第二后竖立构件的所述成型部, 所述前挡风 玻璃安装至所述第一前竖立构件和所述第二前竖立构件的所述成型部, 所。
11、述后挡风玻璃安 装至所述第一后竖立构件和所述第二后竖立构件的所述成型部, 并且所述顶板安装至所述 第一横向构件和所述第二横向构件的所述成型部。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驾驶舱, 其中, 所述第一前竖立构件、 所述第二前竖立构件、 所述第一后竖立构件、 所述第二后竖立构件、 所述第一横向构件以及所述第二横向构件中 的每一者均包括内凹进部 (891a) 和外凹进部 (891b), 并且所述第一门以可移除的方式联 接至所述第一前竖立构件和所述第一后竖立构件的所述外凹进部, 所述第二门以可移除的 方式联接至所述第二前竖立构件和所述第二后竖立构件的所述外凹进部, 所述顶板以可移 除的方式联接至所。
12、述第一横向构件和所述第二横向构件的所述内凹进部, 所述前挡风玻璃 以可移除的方式联接至所述第一前竖立构件和所述第二前竖立构件的所述内凹进部, 并且 所述后挡风玻璃以可移除的方式联接至所述第一后竖立构件和所述第二后竖立构件的所 述内凹进部。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驾驶舱, 其中, 所述第一前竖立构件、 所述第二前竖立构 件、 所述第一后竖立构件、 所述第二后竖立构件、 所述第一横向构件以及所述第二横向构件 中的每一者均限定了 8 字形横截面。 12.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驾驶舱, 还包括联接至所述第一前竖立构件和所述第二前 竖立构件的前上部构件 (858) 以及联接至所述第一后竖。
13、立构件和所述第二后竖立构件的 后上部构件 (872)。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驾驶舱, 其中, 所述前上部构件和所述后上部构件中的每 一者均包括用于支承所述顶板的第一凹进表面 (891b)。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驾驶舱, 其中, 所述前上部构件还包括用于支承所述前挡 风玻璃的第二凹进表面 (891a), 并且所述后上部构件还包括用于支承所述后挡风玻璃的第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321241 A 3 3/6 页 4 二凹进表面 (891a)。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驾驶舱, 其中, 所述前挡风玻璃与所述第一前竖立构件和 所述第二前竖立构件以及所述前。
14、上部构件大致平齐, 并且所述后挡风玻璃与所述第一后竖 立构件和所述第二后竖立构件以及所述后上部构件大致平齐。 16. 一种多功能车辆 (600) 的驾驶舱组件 (840), 所述驾驶舱组件 (840) 包括 : 操作者区域 (30) ; 防滚架(850), 所述防滚架(850)由多个框架构件(856、 858、 862、 866、 870、 872)构成并 且绕所述操作者区域定位, 所述多个框架构件的一部分包括通道 (891) ; 门 (886), 所述门 (886) 以可移除的方式联接至所述框架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框架构件 ; 顶板 (884), 所述顶板 (884) 以可移除的方式联接至所述框。
15、架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框架 构件 ; 前挡风玻璃 (888), 所述前挡风玻璃 (888) 以可移除的方式联接至所述框架构件中的 至少一个框架构件 ; 后挡风玻璃 (890), 所述后挡风玻璃 (890) 以可移除的方式联接至所述框架构件中的 至少一个框架构件 ; 以及 多个密封构件 (893), 其中, 所述多个密封构件中的每个密封构件均以与每个框架构件 的所述通道相邻的方式定位, 以在所述门、 所述顶板、 所述前挡风玻璃以及所述后挡风玻璃 联接至所述框架构件时将所述驾驶舱组件与所述驾驶舱组件外侧的空气大致隔离。 17. 根据权利要求 16 所述的驾驶舱组件, 其中, 所述密封构件联接至所述框架。
16、构件的 所述通道。 18. 根据权利要求 16 所述的驾驶舱组件, 其中, 所述密封构件联接至所述门、 所述顶 板、 所述前挡风玻璃以及所述后挡风玻璃中的至少一者。 19. 根据权利要求 16 所述的驾驶舱组件, 其中, 所述前挡风玻璃包括选择性地允许所 述驾驶舱组件外侧的空气流入所述操作者区域中的导管。 20. 根据权利要求 16 所述的驾驶舱组件, 其中, 所述前挡风玻璃构造成沿大致向上的 方向枢转以允许所述驾驶舱组件外侧的空气流入所述操作者区域中。 21. 根据权利要求 16 所述的驾驶舱组件, 其中, 所述门包括构造成打开的窗 (980)。 22. 一种多功能车辆 (600), 包括 。
17、: 多个地面接合构件 (6、 8) ; 动力系组件 (700), 所述动力系组件 (700) 驱动地联接至所述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 一个地面接合构件并且包括无级变速器 (704) ; 操作者区域 (30), 所述操作者区域 (30) 由所述地面接合构件支承 ; 防滚架 (850), 所述防滚架 (850) 在所述操作者区域上方延伸 ; 所述防滚架包括前部部 分 (852) 和后部部分 (854), 所述防滚架的所述前部部分和所述后部部分中的每一者均包 括多个孔口 (861、 873) ; 以及 顶板 (884), 所述顶板 (884) 以可移除的方式联接至所述防滚架并且定位在所述操作 者区域上。
18、方, 所述顶板包括多个突出部(898),所述多个突出部(898)构造成容纳在所述防 滚架的所述前部部分的所述孔口中的至少一个孔口以及所述后部部分的所述孔口中的至 少一个孔口内。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321241 A 4 4/6 页 5 23. 根据权利要求 22 所述的多功能车辆, 其中, 所述顶板摩擦地保持在所述防滚架上。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多功能车辆, 其中, 所述顶板包括内面板(894)以及联接至 所述内面板的外面板 (892), 所述内面板通过所述外面板联接至所述防滚架。 25. 根据权利要求 22 所述的多功能车辆, 其中, 所述顶板构造成支承多个附属装置。 2。
19、6. 一种多功能车辆 (600), 包括 : 多个地面接合构件 (6、 8) ; 框架 (4), 所述框架 (4) 由所述地面接合构件支承 ; 操作者区域 (30), 所述操作者区域 (30) 由所述框架支承 ; 防滚架 (850), 所述防滚架 (850) 大致围绕所述操作者区域 ; 前挡风玻璃 (888), 所述前挡风玻璃 (888) 以可移除的方式联接至所述防滚架 ; 以及 刮水器组件, 所述刮水器组件联接至所述前挡风玻璃, 所述刮水器组件能够在所述前 挡风玻璃从所述防滚架移除时从所述防滚架移除。 27. 根据权利要求 26 所述的多功能车辆, 其中, 所述刮水器组件包括操作地联接至刮 。
20、水器臂 (912) 的马达 (1200), 并且所述马达接收电力以使所述刮水器臂横穿所述前挡风玻 璃移动。 28. 根据权利要求 27 所述的多功能车辆, 其中, 所述刮水器组件还包括电联接至所述 马达并且构造成接收来自所述多功能车辆的电气系统的电力的电气连接件 (1204、 1206), 所述电气连接件能够在所述前挡风玻璃从所述防滚架移除时从所述防滚架移除。 29. 根据权利要求 27 所述的多功能车辆, 其中, 所述马达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刮水器臂 的速度的多个模式。 30. 根据权利要求 26 所述的多功能车辆, 其中, 所述刮水器组件联接至沿着所述前挡 风玻璃的上部部分的支承构件 (913。
21、)。 31. 根据权利要求 30 所述的多功能车辆, 其中, 所述支承构件一体地联接至所述前挡 风玻璃。 32. 一种多功能车辆 (600), 包括 : 多个地面接合构件 (6、 8) ; 框架 (4), 所述框架 (4) 由所述地面接合构件支承 ; 操作者区域 (30), 所述操作者区域 (30) 由所述框架支承 ; 防滚架 (850), 所述防滚架 (850) 大致围绕所述操作者区域 ; 以及 前挡风玻璃组件 (888), 所述前挡风玻璃组件 (888) 以可移除的方式联接至所述防滚 架并且包括透明部和包覆模制部 (1250), 所述包覆模制部联接至所述透明部以及选自由铰 链 (916)、。
22、 框架 (1208) 以及支承构件 (913) 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个附属装置。 33. 根据权利要求 32 所述的多功能车辆, 其中, 所述包覆模制部由聚合材料构成。 34. 根据权利要求 32 所述的多功能车辆, 其中, 所述透明部的厚度大致等于所述包覆 模制部的厚度。 35. 根据权利要求 34 所述的多功能车辆, 还包括联接至所述包覆模制部的密封构件 (1260), 所述密封构件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包覆模制部的一部分的开口 (1270), 所述开口具 有与所述透明部的所述厚度以及所述包覆模制部的所述厚度大致相等的厚度。 36. 根据权利要求 32 所述的多功能车辆, 其中, 所述透明部的上侧。
23、包括至少一个带角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321241 A 5 5/6 页 6 度表面 (1262), 并且所述包覆模制部包括与所述透明部的所述至少一个带角度表面相邻的 互补的带角度表面 (1264)。 37. 根据权利要求 32 所述的多功能车辆, 其中, 所述支承构件联接至挡风玻璃刮水器 组件。 38. 根据权利要求 32 所述的多功能车辆, 其中, 所述前挡风玻璃组件是弯曲的。 39. 根据权利要求 32 所述的多功能车辆, 其中, 所述前挡风玻璃组件大致是无框架的。 40. 一种多功能车辆 (600), 包括 : 多个地面接合构件 (6、 8), 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 (6、 。
24、8) 构造用于接触地表面 ; 框架 (4), 所述框架 (4) 由所述地面接合构件支承 ; 操作者区域 (30), 所述操作者区域 (30) 由所述框架支承 ; 驾驶舱 (840), 所述驾驶舱 (840) 大致围绕所述操作者区域并且包括前竖立部 (856)、 后竖立部 (870) 以及在所述前竖立部 (856) 与所述后竖立部 (870) 之间延伸的至少一个横 向构件 (866) ; 以及 前挡风玻璃 (888), 所述前挡风玻璃 (888) 联接至所述前竖立部, 所述前挡风玻璃构造 成在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枢转, 所述前挡风玻璃在处于所述打开状态下时与所述前竖 立部间隔开, 并且所述前挡。
25、风玻璃在处于所述闭合状态下时与所述前竖立部接合, 其中, 所 述打开状态包括第一打开位置和第二打开位置, 所述前挡风玻璃在位于所述第一打开位置 中时大致平行于所述前竖立部, 并且所述前挡风玻璃在位于所述第二打开位置中时大致平 行于所述地表面。 41. 根据权利要求 40 所述的多功能车辆, 其中, 所述前挡风玻璃包括至少一个刮水器 构件 (912), 所述至少一个刮水器构件操作地联接至用于清洁所述前挡风玻璃的流体容纳 件 (914)。 42. 根据权利要求 40 所述的多功能车辆, 还包括把手组件 (926) 和铰链组件 (916), 所 述把手组件和所述铰链组件操作地联接至所述前挡风玻璃和所。
26、述驾驶舱, 并且构造成在闭 合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移动所述前挡风玻璃。 43. 根据权利要求 40 所述的多功能车辆, 其中, 所述前挡风玻璃的至少一部分被冲压。 44. 一种多功能车辆 (600), 包括 : 至少一个前地面接合构件 (6) ; 至少一个后地面接合构件 (8) ; 框架(4), 所述框架(4)沿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包括前部部分(50)、 后部部分 (54) 以及沿所述纵向方向在所述前部部分与所述后部部分之间延伸的通道构件 (350), 所 述前部部分由所述至少一个前地面接合构件支承, 并且所述后部部分由所述至少一个后地 面接合构件支承 ; 地板 (300), 所述地板 (。
27、300) 联接至所述通道构件 ; 动力系组件 (700), 所述动力系组件 (700) 具有操作地联接至所述前地面接合构件和 所述后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者的驱动轴 (702) ; 以及 多个输送管路 (601、 602), 所述多个输送管路 (601、 602) 构造成在所述框架的所述前 部部分与所述后部部分之间输送流体和电气连接中的至少一者, 其中, 所述通道构件定位 在所述驱动轴和所述输送管路中间并且构造成支承所述输送管路。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321241 A 6 6/6 页 7 45. 根据权利要求 44 所述的多功能车辆, 还包括散热器组件 (610), 其中, 所述输。
28、送管 路中的至少一个输送管路构造成使流体在所述散热器组件与所述动力系组件之间流动。 46. 根据权利要求 44 所述的多功能车辆, 其中, 所述通道构件包括用于支承所述输送 管路的凹进部 (353)。 47. 根据权利要求 44 所述的多功能车辆, 其中, 所述通道构件相对于所述地板升起, 并 且所述驱动轴定位在所述通道构件下方。 48. 根据权利要求 47 所述的多功能车辆, 其中, 所述输送管路相对于所述地板升起。 49. 根据权利要求 44 所述的多功能车辆, 还包括在所述框架的所述前部部分处联接至 所述通道构件的面板 (354), 所述面板与所述通道构件配合以增大所述框架的硬度。 50。
29、. 一种多功能车辆 (600), 包括 : 多个地面接合构件 (6、 8) ; 框架 (4), 所述框架 (4) 由所述地面接合构件支承 ; 发动机组件 (150), 所述发动机组件 (150) 由所述框架支承并且操作地联接至所述地 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地面接合构件 ; 燃料容纳件 (260), 所述燃料容纳件 (260) 流体联接至所述发动机组件 ; 以及 燃料填充杯 (1050), 所述燃料填充杯 (1050) 联接至所述燃料容纳件并且包括构造成 接收流入所述燃料容纳件的燃料的通道, 并且所述燃料填充杯 (1050) 构造成从所述燃料 容纳件释放蒸汽, 其中, 所述燃料填充杯构造成在其中。
30、容纳多余的燃料。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多功能车辆, 其中, 所述通道由填充管(1052)限定, 所述燃 料填充杯还包括大致围绕所述填充管的室 (1054), 所述填充管具有渐缩形表面 (1066) 以 增大所述室的体积。 52. 根据权利要求 51 所述的多功能车辆, 其中, 所述填充管具有大约两英寸的直径。 53. 根据权利要求 51 所述的多功能车辆, 其中, 所述填充管构造成使所述室中的燃料 与从所述燃料容纳件释放的所述蒸汽分离。 54. 根据权利要求 53 所述的多功能车辆, 其中, 所述蒸汽沿着所述填充管的内表面 (1060) 流动并且多余的燃料沿着所述填充管的外表面 (10。
31、66) 被容纳。 55. 根据权利要求 50 所述的多功能车辆, 还包括联接至所述燃料填充杯和燃料箱的软 管 (1076), 其中, 所述通道将燃料喷嘴大致沿着所述燃料填充杯的中央部指向, 以使燃料流 动穿过所述软管并流入所述燃料箱。 56. 根据权利要求 50 所述的多功能车辆, 其中, 所述燃料箱被支承在所述多功能车辆 的内部部分内, 并且所述燃料填充杯构造成在所述多功能车辆的外侧位置处接收燃料。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321241 A 7 1/22 页 8 并排式全地形车辆 0001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 本主题申请涉及于 2011 年 2 月 11 日提交的题目为 “。
32、并排式全地形车辆 (SIDE-BY-SIDE ALL TERRAIN VEHICLE)”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 61/442,071, 并且 要求于 2012 年 2 月 9 日提交的题目为 “并排式全地形车辆 (SIDE-BY-SIDE ALL TERRAIN VEHICLE)” 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 13/370,139、 于 2012 年 5 月 4 日提交的题目为 “并排式 全地形车辆 (SIDE BY SIDE ALL TERRAIN VEHICLE)” 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 13/464,630、 以及于 2012 年 6 月 8 日提交的题目为 “并排式全地形车辆 (SIDE 。
33、BY SIDE ALL TERRAIN VEHICLE)” 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 13/492,589 的优先权, 其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参引明确地 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0003 本主题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并排式全地形车辆。 背景技术 0004 通常, 所有的全地形车辆 (“ATV” ) 和多功能车辆 (“UV” ) 用于在各种地形上承 载一个或两个乘客和少量的货物。由于对并排式车辆增大的娱乐兴趣, 诸如用于循迹骑行 (trail riding)、 娱乐用途以及货物运输的这些车辆之类这种车辆已经进入市场。 0005 大多数并排式车辆包括用于两个或三个乘客的座位。驾驶员和乘客在横向间隔 开的座椅上。
34、彼此并列地坐置的并排式车辆变得比较普遍, 这是由于其能够允许乘客共享 驾驶员的视角和驾驶体验而非定位在驾驶员的后方。在市场中已知两种类型的车辆 : 已 知第一种运动型车辆 : 该运动型车辆如在其主题通过参引明确地并入本文中的美国专利 No.7,819,220( 以及对应的欧洲专利公开 No.EP2057060) 中所示出地驾驶员以较低的方式 坐置在车辆中。 第二种类型的车辆如在其主题通过参引明确地并入本文中的美国专利申请 公开 No.2009/0301830 中所示出地使驾驶员以更高的方式坐置在车辆中。 发明内容 0006 在本文中描述的一个实施方式中, 多功能车辆包括 : 多个地面接合构件、。
35、 由所述多 个地面接合构件支承的框架、 以及由框架支承的操作者区域。该操作者区域包括操作者侧 和乘客侧。该多功能车辆还包括在操作者区域上方延伸的防滚架、 联接至防滚架的前挡风 玻璃、 以及联接至防滚架的后挡风玻璃。 该多功能车辆还包括联接至防滚架的顶板、 沿着操 作者侧联接至防滚架的第一门、 以及沿着乘客侧联接至防滚架的第二门。后挡风玻璃与防 滚架之间、 顶板与防滚架之间以及第一门和第二门与防滚架之间的联接都没有紧固件。前 挡风玻璃、 后挡风玻璃、 顶板、 第一门、 以及第二门包围操作者区域。 0007 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包括一种多功能车辆的驾驶舱, 该驾驶舱包括 : 前挡风玻 璃 ; 后挡。
36、风玻璃, 该后挡风玻璃与前挡风玻璃大致相对 ; 第一门, 该第一门在前挡风玻璃与 后挡风玻璃之间延伸 ; 以及第二门, 该第二门与第一门大致相对。 该驾驶舱还包括顶板以及 说 明 书 CN 104321241 A 8 2/22 页 9 防滚架, 顶板大致定位在前挡风玻璃、 后挡风玻璃、 第一门以及第二门上方。该防滚架包括 具有成型部的第一前竖立构件以及与第一前竖立构件大致平行并且具有成型部的第二前 竖立构件。 该防滚架还包括具有成型部的第一后竖立构件以及与第一后竖立构件大致平行 并且具有成型部的第二后竖立构件。另外, 防滚架包括在第一前竖立构件与第一后竖立构 件之间延伸并且具有成型部的第一横向。
37、构件, 以及在第二前竖立构件与第二后竖立构件之 间延伸并且具有成型部的第二横向构件。 第一门安装至第一前竖立构件和第一后竖立构件 的成型部, 并且第二门安装至第二前竖立构件和第二后竖立构件的成型部, 前挡风玻璃安 装至第一前竖立构件和第二前竖立构件的成型部, 并且后挡风玻璃安装至第一后竖立构件 和第二后竖立构件的成型部。顶板安装至第一横向构件和第二横向构件的成型部。 0008 本公开的另一图示性实施方式包括一种多功能车辆的驾驶舱组件, 该驾驶舱组件 包括操作者区域以及由多个框架构件构成并且绕操作者区域定位的防滚架。 所述多个框架 构件的一部分包括通道。该驾驶舱还包括 : 门, 该门以可移除的方。
38、式联接至框架构件中的 至少一个框架构件 ; 顶板, 该顶板以可移除的方式联接至框架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框架构件 ; 前挡风玻璃, 该前挡风玻璃以可移除的方式联接至框架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框架构件 ; 以及 后挡风玻璃, 该后挡风玻璃以可移除的方式联接至框架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框架构件。 另外, 将多个密封构件以与每个框架构件的通道相邻的方式定位, 以在门、 顶板、 前挡风玻璃以及 后挡风玻璃联接至框架构件时将驾驶舱组件与驾驶舱组件外侧的空气大致隔离。 0009 本公开的替代性实施方式包括一种多功能车辆, 该多功能车辆包括 : 多个地面接 合构件、 由地面接合构件支承的框架、 由框架支承的操作者区域、 以及。
39、大致围绕操作者区域 的防滚架。该多功能车辆还包括以可移除的方式联接至防滚架的前挡风玻璃, 以及联接至 前挡风玻璃的刮水器组件。该刮水器组件能够在前挡风玻璃从防滚架移除时从防滚架移 除。 0010 本公开的另一图示性实施方式包括一种多功能车辆, 该多功能车辆包括多个地面 接合构件、 由地面接合构件支承的框架、 由框架支承的操作者区域、 以及大致围绕操作者区 域的防滚架。该多功能车辆还包括前挡风玻璃组件, 前挡风玻璃组件以可移除的方式联接 至防滚架并且包括透明部和包覆模制部。该包覆模制部联接至透明部以及选自由铰链、 框 架以及支承构件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个附属装置。 0011 在本文中公开的一个实施。
40、方式中, 多功能车辆包括至少一个前地面接合构件、 至 少一个后地面接合构件、 以及框架, 该框架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该框架包括前部部分、 后部部分以及沿纵向方向在前部部分与后部部分之间延伸的通道构件。 前部部分由至少所 述一个前地面接合构件支承, 并且后部部分由所述至少一个后地面接合构件支承。该车辆 还包括联接至通道构件的地板以及动力系组件, 该动力系组件具有操作地联接至前地面接 合构件和后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者的驱动轴。 另外, 该车辆包括多个输送管路, 所述多 个输送管路构造成在框架的前部部分与后部部分之间输送流体和电气连接中的至少一者, 通道构件定位在驱动轴和输送管路中间并且构造成支。
41、承输送管路。 0012 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包括一种多功能车辆, 该多功能车辆包括 : 多个地面接合 构件、 由地面接合构件支承的框架、 以及由框架支承的发动机组件。 该发动机操作地联接至 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地面接合构件。 该车辆还包括流体联接至发动机组件的燃料容 纳件以及联接至该燃料容纳件的燃料填充杯, 该燃料填充杯包括构造成接收流入燃料容纳 说 明 书 CN 104321241 A 9 3/22 页 10 件的燃料的通道并且构造成从燃料容纳件释放蒸汽。 燃料填充杯构造成在其中容纳多余的 燃料。 0013 本公开的另一图示性实施方式包括一种多功能车辆, 该多功能车辆包括 : 多个地 面。
42、接合构件 ; 动力系组件, 该动力系组件驱动地联接至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地面接 合构件并且包括无级变速器 ; 以及操作者区域, 该操作者区域由地面接合构件支承。另外, 该车辆包括在操作者区域上方延伸的防滚架。该防滚架包括前部部分和后部部分, 防滚架 的前部部分和后部部分中的每一者均包括多个孔口。该车辆还包括顶板, 该顶板以可移除 的方式联接至防滚架并且定位在操作者区域上方。 该顶板包括构造成容纳在防滚架的前部 部分的孔口中的至少一个孔口以及后部部分的孔口中的至少一个孔口内的多个突出部。 0014 本公开的替代性实施方式包括一种多功能车辆, 该多功能车辆包括多个地面接合 构件, 所述多个地面。
43、接合构件构造用于接触地表面 ; 框架, 该框架由地面接合构件支承 ; 操 作者区域, 该操作者区域由框架支承 ; 以及驾驶舱, 该驾驶舱大致围绕操作者区域并且包括 前竖立部、 后竖立部以及在该前竖立部与后竖立部之间延伸的至少一个横向构件。该车辆 还包括前联接至前竖立部的挡风玻璃。 该前挡风玻璃构造成在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枢 转。前挡风玻璃在处于打开状态下时与前竖立部间隔开, 并且在处于闭合状态下时与前竖 立部接合。打开状态包括第一打开位置和第二打开位置。前挡风玻璃在位于第一打开位置 中时大致平行于前竖立部, 并且前挡风玻璃在位于第二打开位置中时大致平行于地表面。 0015 通过结合附图参照本。
44、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 本发明的以上提到的和其他的 特征以及获得这些特征的方式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并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自身。 附图说明 0016 图 1 为本公开的车辆的前左立体图 ; 0017 图 2 为本车辆的框架的前左立体图 ; 0018 图 3 为本公开的车辆的右后立体图 ; 0019 图 4 为图 2 至图 3 的框架的平面图 ; 0020 图 5 为本公开的框架的局部后视立体图 ; 0021 图 6 为图 5 的框架的下侧立体图 ; 0022 图 7 为示出了从车辆框架分解的框架的可移除框架部件的立体图 ; 0023 图 8 示出了可移除部件的一部分的细节图 ; 0024 图 9。
45、 示出了可移除部件的另一部分 ; 0025 图 10A 示出了后视立体图, 该后视立体图示出了定位在本公开的框架中的发动机 和变速器。 0026 图 10B 示出了俯视平面图, 该俯视平面图示出了定位在本公开的框架中的发动机 和变速器 ; 0027 图 11 为后悬架的后视立体图 ; 0028 图 12 示出了本公开的 A 状臂的俯视图 ; 0029 图 13 示出了悬架组件的后视立体图 ; 0030 图 14 示出了本公开的悬架的一部分的分解图 ; 0031 图 15 示出了定位在本公开的座椅框架下方的部件 ; 说 明 书 CN 104321241 A 10 4/22 页 11 0032 图。
46、 16 示出了局部组装的车辆, 该局部组装的车辆示出了定位在车辆座椅框架上 方的底盘部件 ; 0033 图 17 为图 16 的车辆的平面图 ; 0034 图 18 为穿过图 9 的线 18-18 的截面图 ; 0035 图 19 示出了多功能卸料箱的侧视图 ; 0036 图 20 示出了多功能卸料箱的侧部的下侧立体图 ; 0037 图 21 示出了定位在多功能卸料箱中的一体系绑件 ; 0038 图 22 示出了附接至框架的防滚架的左前立体图 ; 0039 图 23 为防滚架的左前立体图 ; 0040 图 24 以分解的形式示出了图 23 的防滚架 ; 0041 图 25 示出了可拆卸式防滚架。
47、的连接点的放大图 ; 0042 图 26 示出了截面图, 该截面图示出了部件的构型 ; 0043 图 27 示出了横向截面图, 该横向截面图示出了横向防滚架构件的构型的横截面 ; 0044 图 28 为本车辆的组装至框架的座椅组件的左前立体图 ; 0045 图 29 为在图 28 中指示的部分的放大图 ; 0046 图 30 为图 28 的座椅组件的右前立体图 ; 0047 图 31 为图 28 的座椅组件的正视图 ; 0048 图 32 为图 28 的座椅组件的左后立体图 ; 0049 图 33 为从车辆移除的座椅组件的下侧立体图 ; 0050 图 34 示出了彼此分解开的图 33 的座椅组。
48、件 ; 0051 图 35 示出了车辆的座椅框架 ; 0052 图 36 示出了驾驶员座椅的下侧立体图 ; 0053 图 37 示出了穿过图 36 的线 37-37 的截面图 ; 0054 图 38 为本公开的替代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前视立体图 ; 0055 图 39 为图 38 的车辆的后视立体图 ; 0056 图 40 为图 38 的车辆的侧视图 ; 0057 图 41 为图 38 的车辆的另一侧视图 ; 0058 图 42 为图 38 的车辆的正视图 ; 0059 图 43 为图 38 的车辆的框架的通道构件的前视立体图 ; 0060 图 44 为图 44 的通道构件的前视立体图 ; 00。
49、61 图 45 为图 44 的支承多个管路并定位在驱动轴上方的通道构件的前视立体图 ; 0062 图 46 为图 38 的车辆的散热器组件的前视立体图 ; 0063 图 47 为图 46 的散热器组件的后视立体图 ; 0064 图 48 为散热器组件的散热器覆罩的前视立体图 ; 0065 图 49 为图 38 的车辆的绞盘组件的前视立体图 ; 0066 图 50 为图 49 的绞盘组件的前视分解图 ; 0067 图 51 为图 49 的绞盘组件的俯视平面图 ; 0068 图 52 为图 38 的车辆的后部部分的示出了动力系组件的后视立体图 ; 0069 图 53 为图 52 的动力系组件的无级变速器 (“CVT” ) 的后视立体图 ; 说 明 书 CN 104321241 A 11 5/22 页 12 0070 图 54 为图 53 的 CVT 的后视分解图 ; 0071 图 55 为 CVT 的另一后视分解图 ; 0072 图 56 为 CVT 在没有盖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