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人造板专用胶粘剂及秸秆人造板的制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秸秆人造板专用胶粘剂及秸秆人造板的制备.pdf(10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9327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1.21 C N 1 0 4 2 9 3 2 7 4 A (21)申请号 201410406737.3 (22)申请日 2014.08.18 C09J 175/04(2006.01) C09J 11/06(2006.01) B27N 3/00(2006.01) B27N 3/08(2006.01) (71)申请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地址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29 号 (72)发明人王凤奇 杨辉 李樾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代理人张文祎 (54) 发明名称 。
2、一种秸秆人造板专用胶粘剂及秸秆人造板的 制备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秸秆人造板专用胶粘剂,包 含如下配比的组分:粘合剂:固化剂:改性剂 100:8-17:8-12。该胶粘剂采用主剂和固化剂双 组分,打破了目前生产秸秆人造板必须使用异氰 酸酯胶的行内共识,降低了生产成本,解决了秸秆 人造板的核心关键技术。本发明还公开了秸秆人 造板生产工艺,解决了目前生产的秸杆人造板存 在遇到潮湿变形问题。在压板过程中有效控制固 化速度,从根本上解决了易散坯、粘板和脱模的问 题,实现连续化生产,工艺操作简便,大大提高了 生产效率。新型环保秸秆人造板专用胶粘剂相比 MDI基胶粘剂更加环保,利用其配套的热压工。
3、艺 将开发出高附加值的绿色板材,开辟了秸秆综合 利用,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51)Int.Cl.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93274 A CN 104293274 A 1/2页 2 1.一种秸秆人造板专用胶粘剂,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重量配比的组分:粘合剂:固化 剂:改性剂100:8-17:8-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人造板专用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为无醛胶 粘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人造板专用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剂选自:柠檬 酸水溶。
4、液、乙二酸水溶液、马来酸水溶液、硼酸水溶液、富马酸水溶液、氨基乙酸水溶液、水 杨酸水溶液、丁二酸水溶液、抗坏血酸水溶液和酒石酸水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酸性改 性剂的浓度为35-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人造板专用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剂的封闭率 为90-100,所述固化剂由下述方法制得: 1)向异氰酸酯中加入活泼亚甲基型封闭剂,异氰酸酯与活泼亚甲基型封闭剂的质量比 为1:1-3:2,再加入溶剂于50-105反应2-4h; 2)向步骤1)反应后的产物中加入亚胺基型封闭剂于40-65反应1-2.5h,异氰酸酯与 亚胺基型封闭剂的质量比为2:1-5:1; 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自。
5、然冷却,出料得到所述固化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秸秆人造板专用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活泼亚甲 基型封闭剂选自乙酰乙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丙二酸二甲酯、丙二 酸二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丙二腈、1,3-环己二酮、1,3-环戊二酮、2,2-二甲基-1,3-二 噁烷-4,6-二酮或乙酰丙酮;步骤1)所述溶剂选自丁酮、环己酮、甲基异丁基甲酮、二甲基 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二甲亚砜和N-甲基-2-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秸秆人造板专用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亚胺基型 封闭剂选自-己内酰胺、二乙酰胺、乙酸乙二胺、N-甲基苯胺、N-羟基丁。
6、二酰亚胺、N-甲 基二乙醇胺、三乙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乙酰苯胺、乙二胺、二乙醇胺、二丁基胺、二 异丙胺、丙酮肟、丁酮肟、甲乙酮肟或环己酮肟。 7.一种秸秆人造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秸秆处理:干燥秸秆,使其含水率为8-10; 2)分筛:选择长度为0.03-1.25mm的料为表层料,1.25-150mm的料为芯层料; 3)施胶:将胶液喷入表层料并混合均匀,将胶液喷入芯层料并混合均匀; 4)铺装; 5)预压; 6)热压; 7)裁边、冷却和板面砂光; 8)制得秸秆人造板,所述秸秆人造板板坯幅面为50mm X 50mm,厚度为16mm,板密度为 0.7-0.75g/cm 。
7、3 ;静曲强度大于14MPa;内结合强度大于0.4MPa;2小时吸水厚度膨涨率为 6-8;含水率为5-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所述表层料与胶液的质 量比为80-87:13-20,芯层料与胶液的质量比为60-95:5-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液总用量为表层料与芯层料 质量总和的10-20,优选为15。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293274 A 2/2页 3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预压的压力为3-5Mpa, 预压的时间为20-40s;步骤6)所述的热压条件为,热压温度:140-。
8、170,热压最大压力: 15MPa,热压时间:20-30s/mm。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293274 A 1/7页 4 一种秸秆人造板专用胶粘剂及秸秆人造板的制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人造板制造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秸秆人造板专用胶粘剂及秸秆 人造板的制备。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产生将近7亿吨的农作物秸秆。在木材原料短缺,农作 物秸秆资源浪费及人造板需求旺盛的形势下,用农作物秸秆代替木材制造人造板是一条绿 色、环保的替代方式。可以节省大量宝贵的木材资源。同时可以降低森林砍伐造成的生态 效益损失。新型环保秸人造板作为生态环保、新型节能的新材料和木材替。
9、代品,不仅产品性 能优良,无毒无害,而且能消除秸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做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也增 加了农民的收入,符合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0003 秸秆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素,表面含有蜡状物质和硅物质,界 面活性很差,用传统的胶粘剂很难实现有效的胶合。当前我国秸秆人造板生产刚刚起步,国 内已建成的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的秸秆人造板厂,几乎都是以聚异氰酸酯为胶粘剂,还存在 很多的技术问题。比如,生产成本过高导致与其他同类木质产品相比缺乏竞争力;关键原料 粘合剂不能满足正常生产的需求,秸秆人造板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粘板问题;生产过程中 有机挥发物问题;板坯预压性差,传。
10、输过程中易出现散坯、板材塌边等问题,这将严重影响 着秸秆人造板的产业化水平。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秸秆人造板专用胶粘剂,该胶粘剂采 用主剂和固化剂双组分,打破了目前生产秸秆人造板必须使用异氰酸酯胶的行内共识,降 低了生产成本,解决了秸秆人造板的核心关键技术。 0005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秸秆人造板的制备方法。 0006 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7 一种秸秆人造板专用胶粘剂,包含如下重量配比的组分:粘合剂:固化剂:改性剂 100:8-17:8-12。 0008 优选地,所述粘合剂为无醛胶粘剂。例如采用中国。
11、发明专利CN201010237295.6公 开的无醛胶粘剂作为粘合剂。 0009 优选地,所述改性剂选自:柠檬酸水溶液、乙二酸水溶液、马来酸水溶液、硼酸水溶 液、富马酸水溶液、氨基乙酸水溶液、水杨酸水溶液、丁二酸水溶液、抗坏血酸水溶液和酒石 酸水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酸性改性剂的浓度为35-40。 0010 优选地,所述固化剂的封闭率为90-91,所述固化剂由下述方法制得: 0011 1)向异氰酸酯中加入活泼亚甲基型封闭剂,异氰酸酯与活泼亚甲基型封闭剂的质 量比为1:1-3:2,再加入溶剂于50-105反应2-4h; 0012 2)向步骤1)反应后的产物中加入亚胺基型封闭剂于40-65反应1。
12、-2.5h,异氰酸 说 明 书CN 104293274 A 2/7页 5 酯与亚胺基型封闭剂的质量比为2:1-5:1; 0013 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自然冷却,出料得到所述固化剂。 0014 优选地,步骤1)所述的封闭剂选自活泼亚甲基型封闭剂,所述活泼亚甲基型封 闭剂选自乙酰乙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丙二酸二甲酯、丙二酸二乙 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丙二腈、1,3-环己二酮、1,3-环戊二酮、2,2-二甲基-1,3-二噁 烷-4,6-二酮或乙酰丙酮;步骤1)所述溶剂选自丁酮、环己酮、甲基异丁基甲酮、二甲基甲 酰胺、二甲基乙酰胺、二甲亚砜和N-甲基-2-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几种。
13、。 0015 优选地,步骤2)所述亚胺基型封闭剂选自-己内酰胺、二乙酰胺、乙酸乙二胺、 N-甲基苯胺、N-羟基丁二酰亚胺、N-甲基二乙醇胺、三乙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乙酰 苯胺、乙二胺、二乙醇胺、二丁基胺、二异丙胺、丙酮肟、丁酮肟、甲乙酮肟或环己酮肟。 0016 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17 1.秸秆人造板专用胶粘剂的制备: 0018 将粘合剂与固化剂,酸性改性剂按照质量配比为100:8-17:8-12调制,适用期为 4-6小时。提前配置,便于施胶。 0019 2.秸秆人造板的制备: 0020 1.秸秆处理:秸秆经过切割机切成20-40mm的草段,再经重力分。
14、离除去杂质后送 至锤磨机锤磨,加工成合格的草料,经一般的转子式干燥机将含水率为14-25的秸秆 干燥到含水率为8-10。本发明所用秸秆原料,可以是含水率14-25的小麦、水稻或玉 米等农作物的秸秆; 0021 2.分筛:将长度为0.03-1.25mm之间的料为表层料;长度为1.25-150mm之间的料 为芯层料。大料重新返回锤磨机锤磨; 0022 3.计量施胶:将表层料、芯层料经计量后分别采用喷放式施胶,喷入胶液由拌胶 机充分混合均匀后分别构成表层、芯层。芯层配比按质量计是芯层料90-95,胶液5-10; 表层配比按质量计是表层料80-87,胶液13-20。总施胶量为设定原料质量的10-20,。
15、 优选15; 0023 4.铺装:机械式铺装,分为表层、芯层铺装系统,可通过调整导流板的角度和下料 口间距以及抛料辊的转速、转向来调整铺装形态和质量,达到工艺的要求; 0024 5.预压:将施胶后的碎料铺装成板坯预压,预压压力为3-5Mpa,预压时间为 20-40s; 0025 6.热压:热压温度:140-170,热压最大压力为:15MPa,热压时间为20-30s/mm; 0026 7.裁边冷却:用纵向裁板锯和横向裁板锯实施纵向、横向分别裁边,然后冷却; 0027 8.板面砂光; 0028 9.所述秸秆人造板板坯幅面为50mm X 50mm,厚度为16mm,制得的人造板的板密 度为0.7-0.。
16、75g/cm 3 ;静曲强度大于14MPa;内结合强度大于0.4MPa;2小时吸水厚度膨涨 率:6-8;含水率为5-11,各项指标全部达到了国家标准GB/T21723-2008的要求。 002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030 本发明的秸秆人造板专用胶粘剂采用粘合剂,固化剂双组分,打破了目前生产秸 秆人造板必须使用异氰酸酯胶的行内共识,降低了生产成本,解决了秸秆人造板的核心关 键技术。选用价格低廉的多元醇预聚物作为主体粘合剂,并采用自制改性异氰酸酯为固化 说 明 书CN 104293274 A 3/7页 6 剂,制备秸秆人造板专用无醛胶粘剂。可有效控制固化速度,适用期延长到4-6个小时。 0。
17、031 本发明的秸秆人造板专用胶粘剂及其配套的生产工艺将能生产出比MDI基麦秸 板性能更优异的板材,解决了目前生产的麦秸杆人造板存在遇到潮湿变形问题。在压板过 程中有效控制固化速度,从根本上解决了易散坯、粘板和脱模的问题,实现连续化生产,工 艺操作简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新型环保秸秆人造板专用胶粘剂相比MDI基胶粘剂更 加环保,利用其配套的热压工艺将开发出高附加值的绿色板材,开辟了秸秆综合利用,农民 增收的新渠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本领 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 发。
18、明的保护范围。 0033 实施例1 0034 1.无醛秸秆人造板专用胶粘剂的制备: 0035 向异氰酸酯中加入乙酰丙酮,异氰酸酯与乙酰丙酮的质量比为1:1,,再加入二甲 基亚砜于50反应4h;加入-己内酰胺于40反应2.5h,异氰酸酯与-己内酰胺的质 量比为5:1,产物自然冷却,出料得到新型固化剂。 0036 将无醛粘合剂与新型固化剂,35柠檬酸溶液按照质量配比为100:10:10调制, 得到人造板专用胶粘剂。 0037 2.新型环保无醛秸秆人造板的制备: 0038 (1)秸秆处理:将含水率为14的水稻秸秆经过切割机切成20-40mm的草段,再经 重力分离除去杂质后送至锤磨机锤磨,加工成合格的。
19、草料,经一般的转子式干燥机干燥,含 水率为8; 0039 (2)粉筛:将长度为0.03-1.25mm之间的料为表层料;长度为1.25-150mm之间的 料为芯层料。大料重新返回锤磨机锤磨; 0040 (3)计量施胶:将表层料、芯层料经计量后分别采用喷放式施胶,喷入胶液由拌胶 机充分混合均匀后分别构成表层、芯层;芯层配比按质量计施胶量为10;表层配比按质量 计施胶量为15; 0041 (4)铺装:机械式铺装,分为表层、芯层铺装系统,麦秸刨花板的铺装厚度比为l: 810; 0042 (5)预压:将施胶后的碎料铺装成板坯预压,预压压力为5Mpa,预压时间为20s; 0043 (6)热压:热压温度:1。
20、70,最大热压压力为:15MPa,热压时间为22s/mm。 0044 (7)裁边冷却:用纵向裁板锯和横向裁板锯实施纵向、横向分别裁边,然后冷却; 0045 (8)板面砂光,制得秸秆人造板。 0046 检测:对制得的秸秆人造板参照GB/T21723-2008国家标准进行理化性能检测,参 照GB/T17657-1999国家标准检测甲醛释放量,检测结果见表1。 0047 实施例2 0048 1.无醛秸秆人造板专用胶粘剂的制备: 0049 向异氰酸酯中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异氰酸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质量比为3: 说 明 书CN 104293274 A 4/7页 7 2,,再加入二甲基甲酰胺于70反应3.。
21、5h;加入丁酮肟于50反应2h,异氰酸酯与丁酮肟 的质量比为3:1,产物自然冷却,出料得到所述新型固化剂。 0050 将无醛粘合剂与新型固化剂,40柠檬酸溶液按照质量配比为100:15:10调制, 得到人造板专用胶粘剂。 0051 2.新型环保无醛秸秆人造板的制备: 0052 (1)秸秆处理:将含水率为16的小麦秸秆经过切割机切成20-40mm的草段,再经 重力分离除去杂质后送至锤磨机锤磨,加工成合格的草料,经一般的转子式干燥机干燥,含 水率为10; 0053 (2)粉筛:将长度为0.03-1.25mm之间的料为表层料;长度为1.25-150mm之间的 料为芯层料;大料重新返回锤磨机锤磨; 0。
22、054 (3)计量施胶:将表层料、芯层料经计量后分别采用喷放式施胶,喷入胶液由拌胶 机充分混合均匀后分别构成表层、芯层。芯层配比按质量计施胶量为8;表层配比按质量 计施胶量为17; 0055 (4)铺装:机械式铺装,分为表层、芯层铺装系统,麦秸刨花板的铺装厚度比为l: 810; 0056 (5)预压:将施胶后的碎料铺装成板坯预压,预压压力为3Mpa,预压时间为40s; 0057 (6)热压:热压温度:160,最大热压压力为:15MPa,热压时间为25s/mm,热压曲 线在升压段采用分三段逐级升压的方式热压成型; 0058 (7)裁边冷却:用纵向裁板锯和横向裁板锯实施纵向、横向分别裁边,然后冷却。
23、; 0059 (8)板面砂光,制得秸秆人造板。 0060 检测:对制得的秸秆人造板参照GB/T21723-2008国家标准进行理化性能检测,参 照GB/T17657-1999国家标准检测甲醛释放量,检测结果见表1。 0061 实施例3 0062 1.无醛秸秆人造板专用粘合剂的制备: 0063 向异氰酸酯中加入乙酰乙酸乙酯,异氰酸酯与乙酰乙酸乙酯质量比为6:5,再加 入环己酮于105反应2h;加入二异丙胺于60反应1.5h,异氰酸酯与二异丙胺的质量比 为4:1,产物自然冷却,出料得到所述新型固化剂。 0064 将无醛粘合剂与新型固化剂,40酒石酸溶液照质量配比为100:17:12调制,得 到人造。
24、板专用胶粘剂。 0065 2.新型环保无醛麦秸秆人造板的制备: 0066 (1)秸秆处理:将含水率为20的小麦秸秆经过切割机切成20-40mm的草段,再经 重力分离除去杂质后送至锤磨机锤磨,加工成合格的草料,经一般的转子式干燥机干燥,含 水率为10; 0067 (2)粉筛:将长度为0.03-1.25mm之间的料为表层料;长度为1.25-150mm之间的 料为芯层料。大料重新返回锤磨机锤磨; 0068 (3)计量施胶:将表层料、芯层料经计量后分别采用喷放式施胶,喷入胶液由拌胶 机充分混合均匀后分别构成表层、芯层。芯层配比按质量计施胶量为10;表层配比按质 量计施胶量为15; 0069 (4)铺装。
25、:机械式铺装,分为表层、芯层铺装系统,麦秸刨花板的铺装厚度比为l: 说 明 书CN 104293274 A 5/7页 8 810; 0070 (5)预压:将施胶后的碎料铺装成板坯预压,预压压力为4Mpa,预压时间为30s; 0071 (6)热压温度:150,最大热压压力为:15MPa,热压时时间速控制在28s/mm,热压 曲线在升压段采用分三段逐级升压的方式热压成型; 0072 (7)裁边冷却:用纵向裁板锯和横向裁板锯实施纵向、横向分别裁边,然后冷却; 0073 (8)板面砂光,制得秸秆人造板。 0074 检测:对制得的秸秆人造板参照GB/T21723-2008国家标准进行理化性能检测,参 照。
26、GB/T17657-1999国家标准检测甲醛释放量,检测结果见表1。 0075 实施例4 0076 1.无醛秸秆人造板专用粘合剂的制备: 0077 向异氰酸酯中加入丙二腈,异氰酸酯与丙二腈的质量比为6:5,再加入N-甲 基-2-吡咯烷酮于80反应3h;加入丙酮肟于65反应1h,异氰酸酯与丙酮肟的质量比为 12:5,产物自然冷却,出料得到所述新型固化剂。 0078 将无醛粘合剂与新型固化剂,40乙二酸溶液照质量配比为100:15:12调制,得 到人造板专用胶粘剂。 0079 2.新型环保无醛麦秸秆人造板的制备: 0080 (1)秸秆处理:18的玉米秸秆经过切割机切成20-40mm的草段,再经重力。
27、分离除 去杂质后送至锤磨机锤磨,加工成合格的草料,经一般的转子式干燥机干燥,含水率为9; 0081 (2)粉筛:将长度为0.03-1.25mm之间的料为表层料;长度为1.25-150mm之间的 料为芯层料;大料重新返回锤磨机锤磨; 0082 (3)计量施胶:将表层料、芯层料经计量后分别采用喷放式施胶,喷入胶液由拌胶 机充分混合均匀后分别构成表层、芯层。芯层配比按质量计施胶量为10;表层配比按质 量计施胶量为15; 0083 (4)铺装:机械式铺装,分为表层、芯层铺装系统,铺装厚度比为l:810; 0084 (5)预压:将施胶后的碎料铺装成板坯预压,预压压力为3.5Mpa,预压时间为 35s; 。
28、0085 (6)热压:热压温度:140,最大热压压力为15MPa,热压时间为30s/mm,热压曲线 在升压段采用分三段逐级升压的方式热压成型; 0086 (7)裁边冷却:用纵向裁板锯和横向裁板锯实施纵向、横向分别裁边,然后冷却; 0087 (8)板面砂光,制得秸秆人造板。 0088 检测:对制得的秸秆人造板参照GB/T21723-2008国家标准进行理化性能检测,参 照GB/T17657-1999国家标准检测甲醛释放量,检测结果见表1。 0089 实施例5 0090 2.无醛秸秆人造板专用粘合剂的制备: 0091 向异氰酸酯中加丙二酸二乙酯,异氰酸酯与丙二酸二乙酯的质量比为8:7,再加 入二甲。
29、基乙酰胺于75反应3h;加入环己酮肟于40反应1.5h,异氰酸酯与环己酮肟的质 量比为12:5,产物自然冷却,出料得到所述新型固化剂。 0092 将无醛粘合剂与新型固化剂,40马来酸溶液照质量配比为100:12:8调制,得到 人造板专用胶粘剂。 说 明 书CN 104293274 A 6/7页 9 0093 2.新型环保无醛麦秸秆人造板的制备: 0094 (1)秸秆处理:17的水稻秸秆经过切割机切成20-40mm的草段,再经重力分离除 去杂质后送至锤磨机锤磨,加工成合格的草料,经一般的转子式干燥机干燥,含水率为9; 0095 (2)粉筛:将长度为0.03-1.25mm之间的料为表层料;长度为1。
30、.25-150mm之间的 料为芯层料;大料重新返回锤磨机锤磨; 0096 (3)计量施胶:将表层料、芯层料经计量后分别采用喷放式施胶,喷入胶液由拌胶 机充分混合均匀后分别构成表层、芯层。芯层配比按质量计施胶量为10;表层配比按质 量计施胶量为15; 0097 (4)铺装:机械式铺装,分为表层、芯层铺装系统,铺装厚度比为l:810; 0098 (5)预压:将施胶后的碎料铺装成板坯预压,预压压力为3.5Mpa,预压时间为 35s; 0099 (6)热压:热压温度:160,最大热压压力为15MPa,热压时间为25s/mm,热压曲线 在升压段采用分三段逐级升压的方式热压成型; 0100 (7)裁边冷却。
31、:用纵向裁板锯和横向裁板锯实施纵向、横向分别裁边,然后冷却; 0101 (8)板面砂光,制得秸秆人造板。 0102 检测:对制得的秸秆人造板参照GB/T21723-2008国家标准进行理化性能检测,参 照GB/T17657-1999国家标准检测甲醛释放量,检测结果见表1。 0103 表1 检测结果 0104 理化性能GB/T21723-2008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 静曲强度(MPa)14 24.3 30.5 32.08 16.65 25.4 内结合强度(MPa)0.4 0.44 0.57 0.48 0.48 0.49 密度(g/cm3) 0.7-0.75 0.72 0.70。
32、 0.75 0.71 0.70 吸水厚度膨胀率()8.0 6.0 4.9 5.7 7.9 5.3 甲醛释放量(mg/100g) 0.5(E0级)无无无无无 产品一次合格率() 95 95 95 95 95 0105 表1中的各项检测值表明本发明使用无醛胶粘剂制备出的秸秆人造板均能达到 国家标准,且甲醛的释放量为零,制得的人造板为绿色板材。 0106 实施例6-实施例11 0107 重复实施例1,不同的是将改性剂改为35硼酸水溶液,36富马酸水溶液,37 氨基乙酸水溶液,38水杨酸水溶液,39丁二酸水溶液,40抗坏血酸水溶液,所得的结 果基本相同。 0108 实施例12-实施例17 0109 重。
33、复实施例2,不同的是将活泼亚甲基型封闭剂改为甲基丙烯酸叔丁酯、丙二 说 明 书CN 104293274 A 7/7页 10 酸二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1,3-环己二酮、1,3-环戊二酮、2,2-二甲基-1,3-二噁 烷-4,6-二酮,所得的结果基本相同。 0110 实施例18-实施例19 0111 重复实施例3,不同的是将溶剂改为丁酮、甲基异丁基甲酮,所得的结果基本相同。 0112 实施例20-实施例33 0113 重复实施例4,不同的是将亚胺基型封闭剂改为二乙酰胺、乙酸乙二胺、N-甲基苯 胺、N-羟基丁二酰亚胺、N-甲基二乙醇胺、三乙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乙酰苯胺、乙 二胺、二乙醇胺、二丁基胺、丙酮肟、甲乙酮肟,所得的结果基本相同。 0114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 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 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说 明 书CN 104293274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