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方阻电容器用金属化薄膜.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高方阻电容器用金属化薄膜.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1195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1.28 C N 1 0 4 3 1 1 9 5 0 A (21)申请号 201410535001.6 (22)申请日 2014.10.11 C08L 23/06(2006.01) C08L 83/05(2006.01) C08L 25/12(2006.01) C08L 77/00(2006.01) C08L 23/08(2006.01) C08K 13/04(2006.01) C08K 7/08(2006.01) C08K 3/22(2006.01) C08K 3/04(2006.01) C08K 7/10(2。
2、006.01) C08K 3/38(2006.01) C08K 3/26(2006.01) C08K 3/36(2006.01) C08K 5/1515(2006.01) C08K 5/14(2006.01) C08K 5/07(2006.01) C08K 5/092(2006.01) B29D 7/01(2006.01) H01G 4/18(2006.01) (71)申请人铜陵市新泰电容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244000 安徽省铜陵市东市开发区 (72)发明人孔祥新 (74)专利代理机构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代理人娄尔玉 (54) 发明名称 超高方阻电容器用金属化薄膜 (57) 。
3、摘要 一种超高方阻电容器用金属化薄膜,由以下 重量份数的组分构成:茂金属聚乙烯25-35份、石 墨烯3-5份、四针状氧化锌晶须3-5份、碳化硅晶 须3-5份、硼酸镁晶须2-4份、低密度聚乙烯4-6 份、含氢聚硅氧烷1-3份、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3-5份、柠檬酸1-3份、聚酰胺1-3份、乙烯-乙 烯醇共聚物1-3份、桐油1-2份、稀土氧化物1-3 份、碳酸镁1-2份、疏水白炭黑1-3份、环氧大豆油 1-3份、过氧化氢二叔丁基1-2份、芸苔素1-3份、 环乙酮1-3份。本发明组分简单,成本低,无毒、无 腐蚀,通过添加活性成分如芸苔素、稀土氧化物来 提高薄膜的活性,可以用于制备超高方阻金属化 膜,。
4、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11950 A CN 104311950 A 1/1页 2 1.一种超高方阻电容器用金属化薄膜,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构成:茂 金属聚乙烯25-35份、石墨烯3-5份、四针状氧化锌晶须3-5份、碳化硅晶须3-5份、硼酸镁 晶须2-4份、低密度聚乙烯4-6份、含氢聚硅氧烷1-3份、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3-5份、柠 檬酸1-3份、聚酰胺1-3份、乙烯-乙烯醇共聚物1-3份、桐油1-2份、稀土氧。
5、化物1-3份、碳 酸镁1-2份、疏水白炭黑1-3份、环氧大豆油1-3份、过氧化氢二叔丁基1-2份、芸苔素1-3 份、环乙酮1-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方阻电容器用金属化薄膜,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 数的组分构成:茂金属聚乙烯30份、石墨烯4份、四针状氧化锌晶须4份、碳化硅晶须4份、 硼酸镁晶须3份、低密度聚乙烯5份、含氢聚硅氧烷2份、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4份、柠檬 酸2份、聚酰胺2份、乙烯-乙烯醇共聚物2份、桐油1.5份、稀土氧化物2份、碳酸镁1.5 份、疏水白炭黑2份、环氧大豆油2份、过氧化氢二叔丁基1.5份、芸苔素2份、环乙酮2份。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311950。
6、 A 1/3页 3 超高方阻电容器用金属化薄膜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高方阻电容器用金属化薄膜。 背景技术 0002 电容器用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与普通型薄膜制 得的电容器相比,用聚丙烯薄膜制得的电容器以其热收缩率低、性能稳定、耐高温、耐高压, 防止击穿等显著优点,使得聚丙烯薄膜制得的电容器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 0003 电容芯子是电容器的心脏,因此电容器制造芯子材质必须具有耐高频,耐高温,能 承受大电流冲击的一种高分子聚丙烯膜作介质,才能保证整机长期稳定地工作。现有技术 中大部分采用的介质为聚脂或聚丙烯光膜,电极为铝箔,也有少。
7、量产品使用聚丙烯金属化 蒸镀膜。由于市场整机都面向于超薄型,微小型发展,虽然箔膜复合材料载流耐电能力强, 但它的缺点是体积大不利于组装整机使用,另一缺点是聚丙烯膜与铝箔复合卷制等工艺难 易控制,特别是在绕制芯子过程中因两者材质硬韧性的差异,会造成膜箔间出现间隙,至使 材料在定型时热收缩不够充分,导致膜箔间容易被电击穿,报废率较高,造成了成本浪费。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性能稳定的超高方阻电容器用 金属化薄膜。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 一种超高方阻电容器用金属化薄膜,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构成:茂金属聚乙烯 2。
8、5-35份、石墨烯3-5份、四针状氧化锌晶须3-5份、碳化硅晶须3-5份、硼酸镁晶须2-4份、 低密度聚乙烯4-6份、含氢聚硅氧烷1-3份、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3-5份、柠檬酸1-3份、 聚酰胺1-3份、乙烯-乙烯醇共聚物1-3份、桐油1-2份、稀土氧化物1-3份、碳酸镁1-2份、 疏水白炭黑1-3份、环氧大豆油1-3份、过氧化氢二叔丁基1-2份、芸苔素1-3份、环乙酮 1-3份。 0007 上述各组分的较佳重量份数为:茂金属聚乙烯30份、石墨烯4份、四针状氧化锌 晶须4份、碳化硅晶须4份、硼酸镁晶须3份、低密度聚乙烯5份、含氢聚硅氧烷2份、苯乙 烯-丙烯腈共聚物4份、柠檬酸2份、聚酰胺2份、。
9、乙烯-乙烯醇共聚物2份、桐油1.5份、 稀土氧化物2份、碳酸镁1.5份、疏水白炭黑2份、环氧大豆油2份、过氧化氢二叔丁基1.5 份、芸苔素2份、环乙酮2份。 0008 制备方法如下: 0009 1)按上述重量份数称取各组分; 0010 2)将茂金属聚乙烯、石墨烯、四针状氧化锌晶须、碳化硅晶须、硼酸镁晶须、低密 度聚乙烯、含氢聚硅氧烷、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稀土氧化物及疏水白炭黑送入捏合机机 中,在90-120环境下热处理2-3小时; 0011 3)将柠檬酸、聚酰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桐油、碳酸镁、环氧大豆油、过氧化氢 说 明 书CN 104311950 A 2/3页 4 二叔丁基、芸苔素及环。
10、乙酮混匀后与步骤2)中的原料在捏合机中混炼均匀,于150处理6 小时,配制成胶料; 0012 4)将步骤3)中的胶料经挤出模头进行挤出,挤出后的薄膜依次经冷却辊冷却、牵 引拉伸、厚度测量、表面电晕处理、切边、卷绕成膜、检验、入库。 00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组分简单,成本低,无毒、无腐蚀,通过添加活性成分 如芸苔素、稀土氧化物来提高薄膜的活性,可以用于制备超高方阻金属化膜,性能稳定,使 用寿命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 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15 实施例1 0016 一种超高方阻电容器用金属化。
11、薄膜,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构成:茂金属聚乙烯 30份、石墨烯4份、四针状氧化锌晶须4份、碳化硅晶须4份、硼酸镁晶须3份、低密度聚乙 烯5份、含氢聚硅氧烷2份、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4份、柠檬酸2份、聚酰胺2份、乙烯-乙 烯醇共聚物2份、桐油1.5份、稀土氧化物2份、碳酸镁1.5份、疏水白炭黑2份、环氧大豆 油2份、过氧化氢二叔丁基1.5份、芸苔素2份、环乙酮2份。 0017 制备方法如下: 0018 1)按上述重量份数称取各组分; 0019 2)将茂金属聚乙烯、石墨烯、四针状氧化锌晶须、碳化硅晶须、硼酸镁晶须、低密 度聚乙烯、含氢聚硅氧烷、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稀土氧化物及疏水白炭黑送入捏合机机。
12、 中,在90-120环境下热处理2-3小时; 0020 3)将柠檬酸、聚酰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桐油、碳酸镁、环氧大豆油、过氧化氢 二叔丁基、芸苔素及环乙酮混匀后与步骤2)中的原料在捏合机中混炼均匀,于150处理6 小时,配制成胶料; 0021 4)将步骤3)中的胶料经挤出模头进行挤出,挤出后的薄膜依次经冷却辊冷却、牵 引拉伸、厚度测量、表面电晕处理、切边、卷绕成膜、检验、入库。 0022 实施例2 0023 一种超高方阻电容器用金属化薄膜,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构成:茂金属聚乙烯 35份、石墨烯3份、四针状氧化锌晶须5份、碳化硅晶须3份、硼酸镁晶须4份、低密度聚乙 烯4份、含氢聚硅氧烷3份、。
13、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3份、柠檬酸3份、聚酰胺1份、乙烯-乙 烯醇共聚物3份、桐油1份、稀土氧化物3份、碳酸镁1份、疏水白炭黑3份、环氧大豆油1 份、过氧化氢二叔丁基2份、芸苔素1份、环乙酮3份。 0024 制备方法如下: 0025 1)按上述重量份数称取各组分; 0026 2)将茂金属聚乙烯、石墨烯、四针状氧化锌晶须、碳化硅晶须、硼酸镁晶须、低密 度聚乙烯、含氢聚硅氧烷、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稀土氧化物及疏水白炭黑送入捏合机机 中,在90-120环境下热处理2-3小时; 0027 3)将柠檬酸、聚酰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桐油、碳酸镁、环氧大豆油、过氧化氢 说 明 书CN 104311950 。
14、A 3/3页 5 二叔丁基、芸苔素及环乙酮混匀后与步骤2)中的原料在捏合机中混炼均匀,于150处理6 小时,配制成胶料; 0028 4)将步骤3)中的胶料经挤出模头进行挤出,挤出后的薄膜依次经冷却辊冷却、牵 引拉伸、厚度测量、表面电晕处理、切边、卷绕成膜、检验、入库。 0029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 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 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 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 等效物界定。 说 明 书CN 104311950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