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自动复位的车辆避震硬度调节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带有自动复位的车辆避震硬度调节装置.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631618.8 (22)申请日 2014.11.12 B60G 17/015(2006.01) (71)申请人界首市达尔玛电动车有限公司 地址 236500 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机械工业 园 (72)发明人韩养涛 (54) 发明名称 一种带有自动复位的车辆避震硬度调节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自动复位的车辆避震 硬度调节装置,它包括车架和固定在车架上的坐 桶,所述车架上装有后平叉,所述车架两内侧分别 设有两个轨道,在所述两个轨道之间活动设有一 根连接板,并在连接板的两端分别固定一根避震 器,这两根避震器的底端分。
2、别固定在后平叉上,所 述连接板上还固定一个传动螺母,所述车架上设 有一根传动丝杆,该传动丝杆一端穿过传动螺母 和连接板并与车架相连,另一端与调整电机的输 出端相连,在所述车架的一侧设有一个限位槽,该 限位槽内活动设有一个限位块,该限位块的底端 通过拉杆与后平叉固定相连,所述坐桶内还固定 一个控制器。该装置结构简单明了,能根据车辆载 重的情况实现自动调整,使车辆避震硬度始终处 于最佳状态,从而大大提高了车辆的使用寿命及 驾乘的舒适性。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696。
3、3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2.25 CN 104369638 A 1/1页 2 1.一种带有自动复位的车辆避震硬度调节装置,它包括车架和固定在车架上的坐桶, 所述车架上装有后平叉,所述车架两内侧分别设有两个轨道,在所述两个轨道之间活动设 有一根连接板,并在连接板的两端分别固定一根避震器,这两根避震器的底端分别固定在 后平叉上,所述连接板上还固定一个传动螺母,所述车架上设有一根传动丝杆,该传动丝杆 一端穿过传动螺母和连接板并与车架相连,另一端与调整电机的输出端相连,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车架的一侧设有一个限位槽,该限位槽内活动设有一个限位块,该限位块的底端通 过拉杆与后平叉固定相连。
4、,所述传动丝杆的左端设有一个顶端限位开关,其右端设有一个 末端限位开关,限位槽左侧上方插有一个上限位开关,其右侧下方设有一个下限位开关,所 述坐桶内还固定一个控制器,该控制器通过导线分别与顶端限位开关、末端限位开关、上限 位开关和下限位开关相连,所述控制器还分别与车辆行驶电机相连、调整电机以及电源相 连,所述电源还与车辆行驶电机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带有自动复位的车辆避震硬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限位块形状为“Z”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带有自动复位的车辆避震硬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限位块左侧上方有一个下活动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带有自动复位的车辆避。
5、震硬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限位块右侧下方有一个上活动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带有自动复位的车辆避震硬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下活动腔下方的限位块侧边贴在限位槽的内左侧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带有自动复位的车辆避震硬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上活动腔上方的限位块侧边贴在限位槽的内右侧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带有自动复位的车辆避震硬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上、下限位开关分别穿过限位槽的侧面,其中,上限位开关置于下活动腔内,而下限位开 关置于上活动腔内。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369638 A 1/4页 3 一种带有自动复位的车辆避震硬度调。
6、节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调节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带有自动复位的车辆避震硬度调 节装置,主要自动调节电动车的避震硬度。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公知的车辆避震装置的结构由弹簧和阻尼器组成避震器,避震器的上端装在 车架上,下端装在可上下移动的摇臂或平叉上,目前这种车辆避震装置的缺陷为:避震器的 硬度固定不变,无法随车辆负荷进行调节,造成轻负荷时车辆严重颠簸,重负荷时避震器被 压缩到底,导致避震失效及避震弹簧疲劳损坏。日前,市场上也出现过一种关于车辆的调节 装置,如图1所示,图1是公开过的专利(专利号:201220456053.0;专利名称:一种车辆避 震硬度调节装置;公开号:C。
7、N 202911499 U),该专利当轻载时,通过电机6驱动传动丝杆8 旋转,使传动丝杆8在与传动螺母7的作用下,使连接板4带动两组避震器3在轨道5内同 步移动,在移动的同时,在所述的传动丝杆一端与车架1上的横梁9旋转相连,从而起到了 传动丝杆与传动螺母之间在旋转时保证了传动丝杆的牢固性,同时加大避震器3的倾斜角 度,降低车辆避震装置的硬度;当重载时,与上相反。但由于车辆在重载时,需要通过手动去 触碰电动机的开关才能实现电动机工作。由于通过过手动去触碰电动机开关时,需要通过 人的感观来判断车辆的调整度,因而达不到准确的调整避震硬度的效果,且操作麻烦。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
8、题在于提供一种带有自动复位的车辆避震硬度调节装 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明了,能根据车辆载重的情况实现自动调整,使车辆避震硬度始终处于 最佳状态,从而大大提高了车辆的使用寿命及驾乘的舒适性。 0004 一种带有自动复位的车辆避震硬度调节装置,它包括车架和固定在车架上的坐 桶,所述车架上装有后平叉,所述车架两内侧分别设有两个轨道,在所述两个轨道之间活动 设有一根连接板,并在连接板的两端分别固定一根避震器,这两根避震器的底端分别固定 在后平叉上,所述连接板上还固定一个传动螺母,所述车架上设有一根传动丝杆,该传动丝 杆一端穿过传动螺母和连接板并与车架相连,另一端与调整电机的输出端相连,在所述车 架的一侧设。
9、有一个限位槽,该限位槽内活动设有一个限位块,该限位块的底端通过拉杆与 后平叉固定相连,所述传动丝杆的左端设有一个顶端限位开关,其右端设有一个末端限位 开关,限位槽左侧上方插有一个上限位开关,其右侧下方设有一个下限位开关,所述坐桶内 还固定一个控制器,该控制器通过导线分别与顶端限位开关、末端限位开关、上限位开关和 下限位开关相连,所述控制器还分别与车辆行驶电机相连、调整电机以及电源相连,电源还 与车辆行驶电机相连。 0005 进一步,所述限位块形状为“Z”形。 0006 进一步,所述限位块左侧上方有一个下活动腔。 0007 进一步,所述限位块右侧下方有一个上活动腔。 说 明 书CN 104369。
10、638 A 2/4页 4 0008 进一步,所述下活动腔下方的限位块侧边贴在限位槽的内左侧边缘。 0009 进一步,所述上活动腔上方的限位块侧边贴在限位槽的内右侧边缘。 0010 进一步,所述上、下限位开关分别穿过限位槽的侧面,其中,上限位开关置于下活 动腔内,而下限位开关置于上活动腔内。 00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当车辆重载量增加时,整个车架下压,限位槽左侧的上限位开关与限位块接触时,上 限位开关将信号传送给控制器,由控制器给调整电机一个反转信号,并带动传动丝杆反转, 此时,传动螺母带动连接板以及固定在连接板上的避震器向传动丝杆的末端移动,来调节 避震器的倾斜角度,从而提高车辆避震。
11、装置的硬度。 0012 2)当车辆载重逐渐减轻时,整个车架上行,限位槽右侧的下限位开关与限位块接 触时,下限位开关将信号传送给控制器,由控制器给调整电机一个正转信号,并带动传动丝 杆正转,此时,传动螺母带动连接板以及固定在连接板上的避震器向传动丝杆的左端移动, 来调节避震器的倾斜角度,从而降低车辆避震装置的硬度。 0013 3)为了使传动螺母在向传动丝杆顶端移动的同时,不会使传动螺母与车架出现 “硬碰”,从而在传动丝杆的左端设置了顶端限位开关,当传动螺母触碰到顶端限位开关时, 该顶端限位开关会给控制器一个停止信号,并由控制器来控制调整电机停止工作。 0014 4)为了使连接板不会与车架出现“硬。
12、碰”,从而在传动丝杆的末端设置了末端限位 开关,当连接板触碰到末端限位开关时,该末端限位开关会给控制器一个停止信号,并由控 制器来控制调整电机停止工作。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发明背景技术中传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部分结构侧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限位块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 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17 如图2-6所示:一种带有自动复位的车辆避震硬度调节装置,它包括车架1和固定 在车架1上的坐桶11。
13、,车架1上装有后平叉2,在车架1两内侧分别设有两个轨道5,在两 个轨道5之间活动设有一根连接板4,并在连接板4的两端分别固定一根避震器3,这两根 避震器3的底端分别固定在后平叉2上,连接板4上还固定一个传动螺母7,车架1上设有 一根传动丝杆8,该传动丝杆8一端穿过传动螺母7和连接板4并与车架1相连,另一端与 调整电机6的输出端相连,在车架1的一侧设有一个限位槽12,该限位槽12内活动设有一 个限位块13,该限位块13的底端通过拉杆9与后平叉2固定相连,传动丝杆8的左端设有 一个顶端限位开关14,其右端设有一个末端限位开关15,限位槽12左侧上方插有一个上限 说 明 书CN 104369638 。
14、A 3/4页 5 位开关16,其右侧下方设有一个下限位开关17,坐桶11内还固定一个控制器18,该控制器 18通过导线分别与顶端限位开关14、末端限位开关15、上限位开关16和下限位开关17相 连,控制器18还分别与车辆行驶电机19相连、调整电机6以及电源20相连,电源20与车 辆行驶电机19相连。 0018 进一步,限位块13形状为“Z”形。 0019 进一步,限位块13左侧上方有一个下活动腔130。 0020 进一步,限位块13右侧下方有一个上活动腔131。 0021 进一步,下活动腔130下方的限位块13侧边贴在限位槽12的内左侧边缘。 0022 进一步,上活动腔131上方的限位块13侧。
15、边贴在限位槽12的内右侧边缘。 0023 进一步,上、下限位开关16、17分别穿过限位槽12的侧面,其中,上限位开关16置 于下活动腔130内,而下限位开关17置于上活动腔131内。 0024 实施例一 本发明根据电源20的打开时,车辆电机处于运转的情况下,从而获得以下情况: 控制器18接收到车辆行驶电机19的工作信号,并由控制器18来切断调整电机6的供 电,从而避免了调整电机6的运转; 在电源20打开的基础上,且,车辆电机处于停止运转的情况下,从而获得以下情况: 控制器18接收到车辆行驶电机19的停止工作信号,并由控制器18来启动调整电机6, 并根据车辆的载重情况实现自动调整。 0025 实。
16、施例二 当电源20关闭时(即车辆处于静止状态),控制器18接收到车辆行驶电机19的停止信 号,此时,会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当车辆重载量增加时,整个车架1下压,限位槽12左侧的上限位开关16 与限位块13接触时,上限位开关16将信号传送给控制器18,由控制器18给调整电机6一 个反转信号,并带动传动丝杆8反转,此时,传动螺母7带动连接板4以及固定在连接板4 上的避震器3向传动丝杆8的末端移动,来调节避震器3的倾斜角度,从而提高车辆避震装 置的硬度。 0026 第二种情况:当车辆载重逐渐减轻时,整个车架1上行,限位槽12右侧的下限位开 关17与限位块13接触时,下限位开关17将信号传送给。
17、控制器18,由控制器18给调整电 机6一个正转信号,并带动传动丝杆8正转,此时,传动螺母7带动连接板4以及固定在连 接板4上的避震器3向传动丝杆8的左端移动,来调节避震器3的倾斜角度,从而降低车辆 避震装置的硬度。 0027 实施例三 根据实施例二,本发明可在实施例二中的两种情况下作出以下两种调整的限位。 0028 第一种情况:在上述通过调整电机6调整时,为了使传动螺母7在向传动丝杆8顶 端移动的同时,不会使传动螺母7与车架1出现“硬碰”,从而在传动丝杆8的左端设置了顶 端限位开关14,当传动螺母7触碰到顶端限位开关14时,该顶端限位开关14会给控制器 18一个停止信号,并由控制器18来控制调。
18、整电机6停止工作。 0029 第二种情况:向传动丝杆8末端移动时,为了使连接板4不会与车架1出现“硬 碰”,从而在传动丝杆8的末端设置了末端限位开关15,当连接板4触碰到末端限位开关15 说 明 书CN 104369638 A 4/4页 6 时,该末端限位开关15会给控制器18一个停止信号,并由控制器18来控制调整电机停6 止工作。 0030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 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 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 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 等效物界定。 说 明 书CN 104369638 A 1/3页 7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369638 A 2/3页 8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369638 A 3/3页 9 图4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369638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