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9

吊门装置及包括该吊门装置的门装置.pdf

  • 上传人:Y948****062
  • 文档编号:442962
  • 上传时间:2018-02-16
  • 格式:PDF
  • 页数:29
  • 大小:4.38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80052127.8

    申请日:

    2010.10.21

    公开号:

    CN102667042A

    公开日:

    2012.09.1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5F 15/14申请日:20101021|||公开

    IPC分类号:

    E05F15/14; E05D15/06; E05F7/04

    主分类号:

    E05F15/14

    申请人:

    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

    发明人:

    高桥一玉; 川崎贺津二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9.11.17 JP 2009-262000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代理人:

    刘新宇;张会华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吊门装置及包括该吊门装置的门装置。该吊门装置可靠地防止门开闭时门滑轮脱轨及门倾斜,而且几乎没有由用于防止脱轨的机构引起的移动阻力。在上下轨道(13a、13b)上设有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移动面(18a、18b)。第1门滑轮(19、20)抵接于下轨道(13b)地移动,旋转自由地支承在悬架门(11)的第1门滑轮支承构件(21)上。第2门滑轮(24、25)旋转自由地支承在可摇动地连结于第1门滑轮支承构件(21)的摇动构件(22、23)上,可抵接于上轨道(13a)地设置。驱动连结部(26)是为了将门(11)保持连结于开闭驱动机构(12)而设置的。弹性连结机构(27)具有可变更第2门滑轮(24、25)与驱动连结部(26)的相对位置的弹性部(30a、30b),该弹性连结机构(27)用于将摇动构件(22、23)和驱动连结部(26)连接起来。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吊门装置, 该吊门装置将设置在构造物上并利用开闭驱动机构开闭驱动的门以 相对于上述构造物滑动移动自如地悬架的状态支承, 并且该吊门装置连结于上述开闭驱动 机构, 其特征在于, 该吊门装置包括 : 轨道, 其固定在上述构造物上, 并且具有分别设有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移动面的上轨 道和下轨道 ; 第 1 门滑轮, 其抵接于上述下轨道的移动面地移动 ; 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其用于悬架上述门, 并且将上述第 1 门滑轮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 承; 多个摇动构件, 其以可相对于上述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摇动的方式连结于该第 1 门滑 轮支承构件 ; 第 2 门滑轮, 其以相对于上述摇动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摇动构件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在 该至少一个摇动构件上, 并且可抵接于上述上轨道的移动面地设置 ; 驱动连结部, 其用于将上述门保持连结于上述开闭驱动机构 ; 弹性连结机构, 其具有可通过弹性变形来变更上述第 2 门滑轮和上述驱动连结部的相 对位置的弹性部, 并且该弹性连结机构用于将上述摇动构件和上述驱动连结部连接起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吊门装置, 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 2 门滑轮相对于上述弹性连结机构设置在作为上述门的闭方向上的端部侧的 门头侧和作为上述门的开方向上的端部侧的门尾侧这两侧。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吊门装置, 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摇动构件, 设有在上述门头侧连结于上述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的门头侧摇动 构件、 在上述门尾侧连结于上述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的门尾侧摇动构件 ; 上述弹性连结机构具有摇动连结构件, 该摇动连结构件可借助上述弹性部相对于上述 驱动连结部变更相对位置地连接于该驱动连结部, 并且在两端侧分别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连 结有上述门头侧摇动构件和上述门尾侧摇动构件 ; 被设置为 4 个连杆的上述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上述门头侧摇动构件、 上述摇动连结构 件、 上述门尾侧摇动构件形成四边形连杆机构。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吊门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门头侧摇动构件上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有上述第 2 门滑轮 ; 上述摇动连结构件和上述门头侧摇动构件的连结位置相对于上述门头侧摇动构件与 上述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的连结位置配置在靠上述第 2 门滑轮侧的位置。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吊门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与上述第 2 门滑轮以相对于上述门头侧摇动构件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在该门头侧 摇动构件上的滑轮轴相同的轴上连结有上述摇动连结构件和上述门头侧摇动构件。
    6: 根据权利要求 3 ~ 5 中任一项所述的吊门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门尾侧摇动构件上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有上述第 2 门滑轮 ; 上述摇动连结构件和上述门尾侧摇动构件的连结位置相对于上述门尾侧摇动构件与 上述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的连结位置配置在靠上述第 2 门滑轮侧的位置。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吊门装置, 其特征在于, 2 在与上述第 2 门滑轮以相对于上述门尾侧摇动构件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在该门尾侧 摇动构件上的滑轮轴相同的轴上连结有上述摇动连结构件和上述门尾侧摇动构件。
    8: 根据权利要求 3 ~ 7 中任一项所述的吊门装置, 其特征在于, 上述摇动连结构件贯穿上述驱动连结部地配置 ; 上述弹性部设置为一对弹簧构件, 该一对弹簧构件以从上述摇动连结构件贯穿上述驱 动连结部的贯穿方向上的两侧对上述驱动连结部向反方向施力的方式配置 ; 上述一对弹簧构件各自的与对上述驱动连结部施力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分别支 承在上述摇动连结构件上。
    9: 一种门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门装置包括 : 如权利要求 1 ~ 8 中任一项所述的吊门装置 ; 门, 其设置在构造物上, 被上述吊门装置以相对于上述构造物滑动移动自如地悬架的 状态支承 ; 开闭驱动机构, 其连结于上述吊门装置, 并将上述门开闭驱动。

    说明书


    吊门装置及包括该吊门装置的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设置在构造物上并利用开闭驱动机构开闭驱动的门以相对于构造 物滑动移动自如地悬架的状态支承、 并且连结于开闭驱动机构的吊门装置、 以及包括该吊 门装置的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一种将设置在构造物上并利用开闭驱动机构开闭驱动的门以相对于 构造物滑动移动自如地悬架的状态支承正在构造物上、 并且连结于开闭驱动机构的吊门装 置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1) 。 在专利文献 1 中, 作为在作为构造物的铁道车辆中应用的吊门装 置, 公开有一种吊门装置, 该吊门装置包括 : 具有上轨道和下轨道的轨道构件、 及具有在轨 道构件上移动的门滑轮的门滑轮装置。而且, 在专利文献 1 中, 悬架在吊门装置上的门利用 连结于吊门装置的开闭驱动机构开闭驱动, 以相对于作为铁道车辆侧壁的构造物滑动移动 自如地悬架的状态支承在构造物上。
         另外, 在上述吊门装置中的门滑轮装置上设有沿着轨道构件的长度方向配置的支 承构件, 在该支承构件上设有可在下轨道上移动的第 1 门滑轮和可在上轨道上移动的第 2 门滑轮。而且, 第 2 门滑轮设置在支承构件的一端侧, 可悬架 (可悬吊) 门的悬吊部设置在 支承构件的另一端侧。由此, 门的自重作用于悬吊部, 第 2 门滑轮以在下轨道上移动的第 1 门滑轮为支点地与上轨道接触, 从而能够支承门。 因此, 能够提供一种防止门自轨道构件脱 轨、 能够顺畅且安全地将门开闭、 而且能够降低制造、 施工成本的吊门装置。
         专利文献 1 : 国际公开第 WO2008 / 149632 号
         采用专利文献 1 所公开的吊门装置时, 设有如下机构 : 利用门的自重使将第 2 门滑 轮以在下轨道上移动的第 1 门滑轮为支点地按压于上轨道的载荷起作用来防止门滑轮自 轨道脱轨, 也能够防止门倾斜。但是, 在专利文献 1 的吊门装置中, 第 2 门滑轮利用因门的 自重而以第 1 门滑轮为支点地起作用的载荷, 始终以带有一定程度的表面压力地被按压于 上轨道的状态在上轨道上移动。 因此, 门滑轮在轨道上移动时, 会在防止脱轨的机构中产生 规定的移动阻力, 会导致利用开闭驱动机构进行的门的开闭驱动的驱动效率降低。 另外, 由 于产生移动阻力, 容易促使门滑轮磨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 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地防止门开闭时门滑轮脱轨 及门倾斜、 而且几乎没有由防止脱轨的机构引起的移动阻力的吊门装置, 其目的还在于提 供一种包括该吊门装置的门装置。
         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第 1 技术方案的吊门装置将设置在构造物上并利用开闭驱 动机构开闭驱动的门以相对于上述构造物滑动移动自如地悬架的状态支承, 并且该吊门装 置连结于上述开闭驱动机构。而且, 第 1 技术方案的吊门装置的特征在于, 该吊门装置包 括: 轨道, 其固定在上述构造物上, 并且具有分别设有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移动面的上轨道和下轨道 ; 第 1 门滑轮, 其抵接于上述下轨道的移动面地移动 ; 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其用 于悬架上述门, 并且将上述第 1 门滑轮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 ; 多个摇动构件, 其以可相对 于上述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摇动的方式连结于该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 第 2 门滑轮, 其以相 对于上述摇动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摇动构件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在该摇动构件上, 并且可抵 接于上述上轨道的移动面地设置 ; 驱动连结部, 其用于将上述门保持连结于上述开闭驱动 机构 ; 弹性连结机构, 其具有可通过弹性变形来变更上述第 2 门滑轮和上述驱动连结部的 相对位置的弹性部, 并且该弹性连结机构将上述摇动构件和上述驱动连结部连接起来。
         采用本发明, 支承在用于悬架门的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上的第 1 门滑轮在下轨道 上移动, 支承在可摇动地连结于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的摇动构件上的第 2 门滑轮可抵接于 上轨道地配置。因此, 利用配置在上下轨道之间地移动的第 1 门滑轮和第 2 门滑轮构成防 止脱轨的机构, 能够可靠地防止门开闭时门滑轮脱轨及门倾斜。
         并且, 采用本发明, 连接用于将门连结于开闭驱动机构的驱动连结部和摇动构件 的弹性连结机构具有弹性部, 以可利用该弹性变形变更第 2 门滑轮和驱动连结部的相对位 置的方式设置。因此, 在门开闭驱动时的加减速时, 随着弹性部的弹性变形, 弹性连结机构 和摇动构件相对于门相对地位移, 虽然自第 2 门滑轮对上轨道施加的表面压力暂时升高, 但是在等速时弹性部的弹性变形立即复原, 上轨道与第 2 门滑轮的距离关系恢复为原来的 状态。另外, 即使在因异物冲撞或者夹在门的开闭方向的端部而从门侧施加了负荷的情况 下, 随着弹性部的弹性变形, 弹性连结构件和摇动构件也相对于门相对地位移, 第 2 门滑轮 相对于上轨道的位置定位在与上述负荷相应的适当位置。 因此, 采用本发明, 通过将第 2 门滑轮配置为轻轻地接触于上轨道的程度, 或者配 置为相对于该上轨道设置规定范围的间隙, 能够设定为在门滑轮在轨道上移动时防止脱轨 的机构中基本上不会产生移动阻力的状态。而且, 在门加减速时、 异物冲撞时, 门滑轮也定 位在与负荷相应的适当位置, 能够可靠地防止门滑轮脱轨及门倾斜。另外, 规定范围的间 隙是指能够确保上轨道的下端部和第 2 门滑轮的上端部在水平方向上重合地配置的状态 下的上轨道的下端部与第 2 门滑轮的上端部之间的上下方向上的间隔 (宽度) 、 即跨上宽度 (日文 : 乗り上げ幅) 的范围的间隙。另外, 将第 2 门滑轮以何种程序接触于上轨道的状态配 置、 或者配置为在规定的范围内设置何种程度的间隙这样的第 2 门滑轮的位置调整基本上 不会对上述脱轨防止性能产生影响。 因此, 在设置本发明的吊门装置时, 基本上不需要调整 位置的劳力和时间, 能够容易地进行设置作业。
         因而, 采用本发明, 能够提供一种可靠地防止门开闭时门滑轮脱轨及门倾斜, 并且 几乎没有由防止脱轨的机构引起的移动阻力的吊门装置。
         根据第 1 技术方案的吊门装置, 第 2 技术方案的吊门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第 2 门 滑轮相对于上述弹性连结机构设置在作为上述门的闭方向上的端部侧的门头侧和作为上 述门的开方向上的端部侧的门尾侧这两侧。
         采用本发明, 第 2 门滑轮相对于弹性连结机构设置在门头侧和门尾侧这两侧。因 此, 在门的开驱动时及闭驱动时的任一种情况下, 在加减速时、 异物冲撞于门端部时, 均利 用弹性连结机构的工作将第 2 门滑轮相对于上轨道的位置定位在适当位置。因此, 能够实 现在门的开驱动时及闭驱动时的任一种情况下均可靠地防止门滑轮脱轨及门倾斜, 并且几 乎没有由防止脱轨的机构引起的移动阻力的吊门装置。
         根据第 1 技术方案或第 2 技术方案的吊门装置, 第 3 技术方案的吊门装置的特征 在于, 作为上述摇动构件, 设有在上述门头侧连结于上述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的门头侧摇 动构件、 在上述门尾侧连结于上述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的门尾侧摇动构件, 上述弹性连结 机构具有摇动连结构件, 该摇动连结构件可借助上述弹性部相对于上述驱动连结部变更相 对位置地连接于该驱动连结部, 并且在两端侧分别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连结有上述门头侧摇 动构件和上述门尾侧摇动构件, 被设置为 4 个连杆的上述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上述门头侧 摇动构件、 上述摇动连结构件、 上述门尾侧摇动构件形成四边形连杆机构。
         采用本发明, 在支承第 1 门滑轮的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的两侧分别连结有门头侧 和门尾侧的摇动构件, 并且以连结两个摇动构件的方式连结有弹性连结机构的摇动连结构 件, 构成具有 4 个连杆的四边形连杆机构。因此, 能够利用四边形连杆机构以简单的构造高 效地构筑能够与门的加减速、 异物的冲撞相应地利用弹性连结机构的工作将第 2 门滑轮相 对于上轨道的位置定位在适当位置的构造。
         根据第 3 技术方案的吊门装置, 第 4 技术方案的吊门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门头 侧摇动构件上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有上述第 2 门滑轮, 上述摇动连结构件和上述门头侧 摇动构件的连结位置相对于上述门头侧摇动构件与上述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的连结位置 配置在靠上述第 2 门滑轮侧的位置。
         采用本发明, 在支承第 2 门滑轮的门头侧摇动构件中, 与摇动连结构件的连结位 置相对于与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的连结位置配置在靠第 2 门滑轮侧的位置。因此, 在与摇 动连结构件的连结位置配置在比与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的连结位置更接近于第 2 门滑轮的 位置时, 能够将第 2 门滑轮的伴随着弹性连结机构的工作且经由门头侧摇动构件的响应性 能设定得更快, 从而能够将第 2 门滑轮更快地定位在适当的位置。另一方面, 在与摇动连结 构件的连结位置配置在距与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的连结位置更远的位置时, 作为随着弹性 连结机构的工作经由门头侧摇动构件自第 2 门滑轮作用于上轨道的力, 能够容易地确保更 大的力。因而, 在门头侧摇动构件中, 仅通过变更与摇动连结构件的连结位置相对于与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的连结位置的位置, 就能够容易地调整第 2 门滑轮的伴随着弹性连结机构 的工作的响应性能的设定、 自第 2 门滑轮作用于上轨道的力的设定。
         根据第 4 技术方案的吊门装置, 第 5 技术方案的吊门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与上述第 2 门滑轮以相对于上述门头侧摇动构件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在该门头侧摇动构件上的滑轮 轴相同的轴上连结有上述摇动连结构件和上述门头侧摇动构件。
         采用本发明, 在与第 2 门滑轮的滑轮轴相同的轴上, 摇动连结构件和门头侧摇动 构件旋转自如地连结, 因此, 能够将第 2 门滑轮的滑轮轴与摇动连结构件和门头侧摇动构 件的旋转轴共用化。因此, 能够谋求削减构件件数, 并且, 能够谋求构造的小型化。
         根据第 3 技术方案~第 5 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吊门装置, 第 6 技术方案的吊门装 置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门尾侧摇动构件上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有上述第 2 门滑轮, 上述 摇动连结构件和上述门尾侧摇动构件的连结位置相对于上述门尾侧摇动构件与上述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的连结位置配置在靠上述第 2 门滑轮侧的位置。
         采用本发明, 在支承第 2 门滑轮的门尾侧摇动构件中, 与摇动连结构件的连结位 置相对于与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的连结位置配置在靠第 2 门滑轮侧的位置。因此, 在与摇 动连结构件的连结位置配置在比与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的连结位置更接近于第 2 门滑轮的位置时, 能够将第 2 门滑轮的伴随着弹性连结机构的工作且经由门尾侧摇动构件的响应性 能设定得更快, 从而能够将第 2 门滑轮更快地定位在适当的位置。另一方面, 在与摇动连结 构件的连结位置配置在距与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的连结位置更远的位置时, 作为随着弹性 连结机构的工作经由门尾侧摇动构件自第 2 门滑轮作用于上轨道的力, 能够容易地确保更 大的力。因而, 在门尾侧摇动构件中, 仅通过变更与摇动连结构件的连结位置相对于与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的连结位置的位置, 就能够容易地调整第 2 门滑轮的伴随着弹性连结机构 的工作的响应性能的设定、 自第 2 门滑轮作用于上轨道的力的设定。
         根据第 6 技术方案的吊门装置, 第 7 技术方案的吊门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与上述第 2 门滑轮以相对于上述门尾侧摇动构件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在该门尾侧摇动构件上的滑轮 轴相同的轴上连结有上述摇动连结构件和上述门尾侧摇动构件。
         采用本发明, 在与第 2 门滑轮的滑轮轴相同的轴上, 摇动连结构件和门尾侧摇动 构件旋转自如地连结, 因此, 能够将第 2 门滑轮的滑轮轴与摇动连结构件和门尾侧摇动构 件的旋转轴共用化。因此, 能够谋求削减构件件数, 并且, 能够谋求构造的小型化。
         根据第 3 技术方案~第 7 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吊门装置, 第 8 技术方案的吊门装 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摇动连结构件贯穿上述驱动连结部地配置, 上述弹性部设置为一对弹 簧构件, 该一对弹簧构件以从上述摇动连结构件贯穿上述驱动连结部的贯穿方向上的两侧 对上述驱动连结部向反方向施力的方式配置, 上述一对弹簧构件各自的与对上述驱动连结 部施力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分别支承在上述摇动连结构件上。 采用本发明, 通过将一对弹簧构件的端部分别支承在摇动连结构件上, 并且利用 该一对弹簧构件对驱动连结部向反方向施力, 能够利用简单的构造容易地构筑弹性连结机 构。 另外, 对于向反方向施力的一对弹簧构件, 一对弹簧构件既可以设置为借助驱动连结部 向互相拉近的方向施力的拉伸弹簧, 一对弹簧构件也可以设置为借助驱动连结部向互相按 压的方向施力的压缩弹簧。
         另外, 作为另一个技术方案的发明, 也可以构成包括上述任一个吊门装置的门装 置的发明。即, 第 9 技术方案的门装置的特征在于, 该门装置包括 : 如第 1 技术方案~第 8 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吊门装置 ; 门, 其设置在构造物上, 被上述吊门装置以相对于上述 构造物滑动移动自如地悬架的状态支承 ; 开闭驱动机构, 其连结于上述吊门装置, 并将上述 门开闭驱动。
         采用本发明, 能够提供一种可靠地防止门开闭时门滑轮脱轨及门倾斜、 而且几乎 没有由用于防止脱轨的机构引起的移动阻力的门装置。
         采用本发明, 能够提供一种可靠地防止门开闭时门滑轮脱轨及门倾斜、 而且几乎 没有由用于防止脱轨的机构引起的移动阻力的吊门装置, 而且, 能够提供一种包括该吊门 装置的门装置。
         附图说明
         图 1 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门装置的主视图。
         图 2 是表示在图 1 所示的门装置中门打开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 3 是图 2 所示的门装置中的从轨道的 C-C 向视位置看到的剖视图。
         图 4 是表示图 1 所示的门装置的吊门装置中的门滑轮机构的主视图。图 5 是从图 4 中的 D-D 向视位置看到的门滑轮机构的第 1 及第 2 门滑轮和轨道的 截面的图。
         图 6 是用于说明图 5 所示的第 2 门滑轮和轨道的配置关系及其变形例的图。
         图 7 是将图 4 所示的门滑轮机构与轨道和门的一部分一同示意地表示的主视图。
         图 8 是用于说明与摇动连结构件和摇动构件的连结位置相关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 9 是表示变形例的门装置的主视图。
         图 10 是表示变形例的门装置的主视图。
         图 11 是表示变形例的门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 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本发明能够用作将设置在构造物上 并利用开闭驱动机构开闭驱动的门以相对于构造物滑动移动自如地悬架的状态支承、 并且 连结于开闭驱动机构的吊门装置及包括该吊门装置的门装置。 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以在 铁道车辆中应用的吊门装置及门装置为例进行说明, 但未必限定于该例子, 本发明能够广 泛地用作设置在各种构造物上的吊门装置及门装置。 图 1 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门装置 2 的主视图。图 1 所示的门装置 2 例如 将铁道车辆的侧壁用作构造物。另外, 图 1 表示从铁道车辆的内侧看到的门装置 2 的主视 图。另外, 在图 1 中, 省略图示铁道车辆的侧壁, 示意地图示了门装置 2。门装置 2 包括本发 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吊门装置 1、 门 11(在图 1 中图示一部分) 、 开闭驱动机构 12 等地构成。
         门 11 形成为设置在铁道车辆的侧壁 (以下称作 “构造物” ) 的拉门, 沿着上下方向 设置, 在铁道车辆中构成为了供乘客上下车而设置的侧门。 在门装置 2 中, 作为门 11 设有两 扇门 11a 和门 11b。而且, 门 11(11a、 11b) 利用后述的吊门装置 1 以相对于构造物滑动移 动自如地悬架的状态支承。另外, 在构造物上, 吊门装置 1 中的轨道 13 以在水平方向上直 线状延伸地配置的状态固定。而且, 门 11a 和门 11b 分别在上端部利用吊门装置 1 中的后 述的门滑轮装置 14 支承, 通过沿着轨道 13 互相接近并抵接而关闭, 通过互相分开而打开。
         开闭驱动机构 12 设置在构造物上, 设置为连结于吊门装置 1 并将门 11 (11a、 11b) 开闭驱动的机构。图 1 所示的开闭驱动机构 12 包括驱动电动机 (未图示) 、 驱动皮带轮 15、 从动皮带轮 16、 带 17 等地构成。带 17 构成为相对于驱动皮带轮 15 和从动皮带轮 16 转圈 自如地卷绕在该驱动皮带轮 15 和从动皮带轮 16 上的环状的带。而且, 通过连结于驱动电 动机的驱动皮带轮 15 旋转, 卷绕在驱动皮带轮 15 上的带 17 转圈, 从动皮带轮 16 也与该带 17 一同旋转。
         另外, 驱动电动机基于来自未图示的控制装置的指令, 被控制为向正转方向和反 转方向旋转规定量。由此, 以借助连结于开闭驱动机构 12 的带 17 的吊门装置 1 悬架的状 态支承的门 11(11a、 11b) 被向开方向和闭方向驱动。另外, 图 1 表示两扇门 11(11a、 11b) 关闭的全闭位置的状态, 图 2 表示两扇门 11 打开的全开位置的状态。通过以带 17 向在图 1 中箭头 A 所示的方向转圈的方式使开闭驱动机构 12 工作, 吊门装置 1 中的后述的各门滑 轮机构 (14a、 14b) 向互相分开的方向移动, 两扇门 11(11a、 11b) 转变为图 2 所示的全开位 置的状态。另一方面, 通过开闭驱动机构 12 以带 17 向在图 2 中箭头 B 所示的方向转圈的 方式工作, 各门滑轮机构 (14a、 14b) 向互相接近的方向移动, 两扇门 11(11a、 11b) 转变为
         图 1 所示的全闭位置的状态。
         如图 1 及图 2 所示, 吊门装置 1 包括轨道 13 和门滑轮机构 14(14a、 14b) 地构成。 图 3 是从图 2 中的 C-C 向视位置看到的轨道 13 的剖视图。图 1 ~图 3 所示的轨道 13 固定 在构造物上, 并且包括分别设有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移动面 (18a、 18b) 的上轨道 13a 和下 轨道 13b 地构成。上轨道 13a 和下轨道 13b 在水平方向上平行地以直线状延伸, 借助轨道 13 中的架桥部 13c 形成为一体。上轨道 13a 的移动面 18a 的截面以朝向下方呈圆弧状鼓起 的方式形成, 下轨道 13b 的移动面 18b 的截面以与移动面 18a 相对地朝向上方呈圆弧状鼓 起的方式形成。另外, 图 1 ~图 3 所示的轨道 13 的形态是例示, 例如以凹陷成圆弧状的方 式形成等, 轨道 13 的截面形状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地实施。另外, 上轨道 13a 和下轨道 13b 也可以不形成为一体。即, 上轨道 13a 和下轨道 13b 既可以分开地形成并配置, 也可以独立 地形成并借助其他构件结合。
         如图 1 及图 2 所示, 门滑轮机构 14(14a、 14b) 与各门 (11a、 11b) 相对应地各设有 1 个, 分别连结于开闭驱动机构 12 的带 17。而且, 门滑轮机构 14a 将门 11a 以相对于构造 物滑动移动自如地悬架的状态支承, 门滑轮机构 14b 将门 11b 以相对于构造物滑动移动自 如地悬架的状态支承。 图 4 是表示图 1 中的门滑轮机构 14a 的主视图, 是将图 1 中的一部分以缺口状态 放大地表示的图。如图 4 所示, 门滑轮机构 14a 包括多个第 1 门滑轮 (19、 20) 、 第 1 门滑轮 支承构件 21、 多个摇动构件 (22、 23) 、 多个第 2 门滑轮 (24、 25) 、 驱动连结部 26、 弹性连结机 构 27、 吊架 28 等地构成。另外, 在图 4 中, 图示了图 1 所示的两个门滑轮机构 14 中的、 配置 在从动皮带轮 16 侧并连结于门 11a 的门滑轮机构 14a。对于配置在驱动皮带轮 15 侧并连 结于门 11b 的门滑轮机构 14b, 除了设备隔着两扇门 11 的中间位置以线对称的状态配置这 一点和驱动连结部 26 的长度不同这一点之外, 与门滑轮机构 14a 同样地构成, 因此, 下面仅 说明门滑轮机构 14a。
         图 5 是从图 4 中的 D-D 向视位置看到的轨道 13 的剖视图, 是一同表示第 1 门滑轮 19 和第 2 门滑轮 24 的图。另外, 在图 5 中, 对于除轨道 13、 第 1 门滑轮 19 和第 2 门滑轮 24 之外的要素省略了图示。如图 4 及图 5 所示, 第 1 门滑轮 (19、 20) 设置为抵接于下轨道 13b 的移动面 18b 地移动的门滑轮。而且, 第 1 门滑轮 (19、 20) 配置在相对于通过门滑轮机构 14a 的在与轨道 13 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假想的中心 线 (以下称作 “门滑轮机构 14a 的中心线” ) 大致线对称的位置。
         作为第 1 门滑轮 (19、 20) , 设有门尾侧第 1 门滑轮 19 和门头侧第 1 门滑轮 20。门 尾侧第 1 门滑轮 19(19a、 19b) 相对于门滑轮机构 14a 的中心线配置在作为门的开方向 (图 4 中的箭头 E 方向) 的端部侧的门尾侧。该门尾侧第 1 门滑轮 19 设有多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 是两个) , 自门滑轮机构 14a 的中心线朝向门尾侧地依次并列配置有门尾侧第 1 门滑轮 19b 和门尾侧第 1 门滑轮 19a。另一方面, 门头侧第 1 门滑轮 20(20a、 20b) 相对于门滑轮机构 14a 的中心线配置在作为门的闭方向 (图 4 中的箭头 F 方向) 的端部侧的门头侧。该门头侧 第 1 门滑轮 20 设有多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两个) , 自门滑轮机构 14a 的中心线朝向门头侧 地依次并列配置有门头侧第 1 门滑轮 20a 和门头侧第 1 门滑轮 20b。另外, 通过这样地分别 设有多个门尾侧第 1 门滑轮 19 和门头侧第 1 门滑轮 20, 能够更高效地分散自第 1 门滑轮 (19、 20) 作用于下轨道 13b 的载荷, 降低在第 1 门滑轮 (19、 20) 与下轨道 13b 之间产生的表
         面压力, 从而能够谋求降低第 1 门滑轮 (19、 20) 的移动阻力、 抑制磨损。
         另外, 在各第 1 门滑轮 (19a、 19b、 20a、 20b) 中, 在下轨道 13b 上移动时在该下轨道 13b 的移动面 18b 上滚动的滚动面的与门滑轮圆周方向垂直的截面与移动面 18b 相对应地 凹陷成圆弧状地形成 (参照图 5) 。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以分别各设有多个门尾侧第 1 门 滑轮 19 和门头侧第 1 门滑轮 20 的门滑轮机构 14a 为例进行了说明, 但也可以不是这样, 也 可以是门尾侧第 1 门滑轮 19 和门头侧第 1 门滑轮 20 各设有 1 个。
         如图 4 明确所示, 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设置为借助吊架 28 悬架门 11a 并将第 1 门滑轮 (19、 20) 旋转自如地支承的构件。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作为第 1 门滑轮支承构 件 21, 例示了具有支承门尾侧第 1 门滑轮 (19a、 19b) 的构件、 支承门头侧第 1 门滑轮 (20a、 20b) 的构件、 及将这两个构件分别固定于两端部并一体结合的构件, 构成为结合成 1 根轴 状的构件。该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与轨道 13 的长度方向平行地配置。而且, 在第 1 门 滑轮支承构件 21 的门尾侧, 门尾侧第 1 门滑轮 19a 借助滑轮轴 31a 旋转自如地支承, 门尾 侧第 1 门滑轮 19b 借助滑轮轴 31b 旋转自如地支承。另外, 在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的门 头侧, 门头侧第 1 门滑轮 20b 借助滑轮轴 32b 旋转自如地支承, 门头侧第 1 门滑轮 20a 借助 滑轮轴 32a 旋转自如地支承。
         吊架 28 设置为用于将门 11a 悬架于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的机构。 而且, 在吊架 28 中包括结合并固定于门 11a 的上端部的门结合构件 28a、 及固定在门结合构件 28a 的上 方并安装于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的安装构件 (28b、 28c) 。安装构件 (28b、 28c) 安装在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上的夹着门滑轮机构 14a 中心线的两侧位置。 另外, 各安装构件 (28b、 28c) 以被限制了与轨道 13 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相对于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的相 对移动的状态借助铰链部分转动自如地安装在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上。由此, 在利用开 闭驱动机构 12 的工作使门滑轮机构 14a 沿着轨道 13 水平移动时, 吊架 28 以将门 11a 相对 于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可摇动地支承的状态使门 11a 与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一同水 平移动。
         如图 4 所示, 摇动构件 (22、 23) 设有多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两个) , 分别形成为轴 状的构件并可相对于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摇动地连结于该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作 为摇动构件 (22、 23) , 设有在门尾侧连结于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的门尾侧摇动构件 22、 及在门头侧连结于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的门头侧摇动构件 23。而且, 门尾侧摇动构件 22 在其一个端部处以在与滑轮轴 31a 相同的轴上旋转自如的方式连结于第 1 门滑轮支承构 件 21 的门尾侧的端部。另外, 门头侧摇动构件 23 在其一个端部处以在与滑轮轴 32b 相同 的轴上旋转自如的方式连结于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的门头侧的端部。
         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以各摇动构件 (22、 23) 在与第 1 门滑轮 (19a、 20b) 的滑轮 轴 (31a、 32b) 相同的轴上旋转自如地连结于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的门滑轮机构 14a 为 例进行了说明, 但也可以不是这样, 各摇动构件 (22、 23) 与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的连结 位置也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也可以是门尾侧摇动构件 22 借助在多个门尾侧第 1 门滑 轮 (19a、 19b) 之间与滑轮轴 (31a、 31b) 平行地配置的旋转轴旋转自如地连结于第 1 门滑轮 支承构件 21。同样, 也可以是门头侧摇动构件 23 借助在多个门头侧第 1 门滑轮 (20a、 20b) 之间与滑轮轴 (32a、 32b) 平行地配置的旋转轴旋转自如地连结于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如图 4 所示, 第 2 门滑轮 (24、 25) 设置为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摇动构件 (22、 23) 并以可抵接于上轨道 13a 的方式配置的门滑轮。而且, 第 2 门滑轮 (24、 25) 配置在相对于门滑 轮机构 14a 的中心线大致线对称的位置, 相对于后述的弹性连结机构 27 设置在门尾侧和门 头侧这两侧。
         作为第 2 门滑轮 (24、 25) , 设有相对于门滑轮机构 14a 的中心线配置在门尾侧的门 尾侧第 2 门滑轮 24、 及相对于门滑轮机构 14a 的中心线配置在门头侧的门头侧第 2 门滑轮 25。 门尾侧第 2 门滑轮 24 在门尾侧摇动构件 22 中的与连结于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的一 个端部相反的一侧的另一个端部借助滑轮轴 33a 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该门尾侧摇动构件 22。 门头侧第 2 门滑轮 25 在门头侧摇动构件 23 中的与连结于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的一个 端部相反的一侧的另一个端部借助滑轮轴 33b 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该门头侧摇动构件 23。 另 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门尾侧第 2 门滑轮 24 配置在比门尾侧第 1 门滑轮 19a 更靠门尾侧的位 置, 该门尾侧第 1 门滑轮 19a 是在门滑轮机构 14a 中配置在最靠门尾侧的第 1 门滑轮。而 且, 门头侧第 2 门滑轮 25 配置在比门头侧第 1 门滑轮 20b 更靠门头侧的位置, 该门头侧第 1 门滑轮 20b 是在门滑轮机构 14a 中配置在最靠门头侧的第 1 门滑轮。
         另外, 如图 4 及图 5 所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 各第 2 门滑轮 (24、 25) 配置为, 在第 1 门滑轮 (19、 20) 不在下轨道 13b 上移动的状态下 (即, 第 1 门滑轮机构 14a 相对于构造物停 止的状态下) , 在各第 2 门滑轮 (24、 25) 的上端侧相对于上轨道 13a 的移动面 18a 隔开微小 的间隙或者以轻轻地接触的程度地接于该移动面 18a。而且, 在各第 2 门滑轮 (24、 25) 中, 门滑轮机构 14a 沿着轨道 13 向水平方向移动时可在上轨道 13a 的移动面 18a 上滚动的滚 动面的与门滑轮圆周方向垂直的截面与移动面 18a 相对应地凹陷成圆弧状地形成。 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例示了第 2 门滑轮 (24、 25) 配置在相对于上轨道 13a 隔开 微小的间隙或者轻轻地接触于上轨道 13a 的程度的位置的情况, 但也可以设置为第 2 门滑 轮 (24、 25) 相对于上轨道 13a 隔开规定范围的间隙地配置。图 6 是将第 2 门滑轮 24 的侧面 和轨道 13 的截面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图。另外, 图6的 (a) 是表示第 2 门滑轮 24 配置在 相对于上轨道 13a 隔开微小的间隙或者轻轻地接触于上轨道 13a 的程度的位置的状态 (本 实施方式的状态) 的图, 图6的 (b) 是表示第 2 门滑轮 24 相对于上轨道 13a 隔开规定范围 的间隙地配置的状态的图。
         在图 6 的 (a) 所示的状态下, 成为上轨道 13a 的移动面 18a 和第 2 门滑轮 24 的滚 动面 24a 稍稍分离或者轻轻地接触的状态。而且, 上轨道 13a 的下端部和第 2 门滑轮 24 的 上端部在水平方向上重合地配置的状态下的上轨道 13a 的下端部与第 2 门滑轮 24 的上端 部之间的上下方向上的间隔 (宽度) 、 即跨上宽度的尺寸是图中两端箭头 G 1 所示的宽度尺 寸。即, 是移动面 18a 的下端部与在第 2 门滑轮 24 中滚动面 24a 的两缘部分 24b 中的位于 上端的部分之间的宽度尺寸。
         另一方面, 在图 6 的 (b) 所示的状态下, 上轨道 13a 的移动面 18a 与第 2 门滑轮 24 的滚动面 24a 隔着图中用两端箭头 H 表示尺寸的间隙相对。在该状态下, 第 2 门滑轮 24 配 置为, 第 2 门滑轮 24 的两缘部分 24b 中的位于上端的部分的高度位置位于隔开规定大小的 间隙与滚动面 24a 的中央部相对的移动面 18a 的下端部的高度位置 (上下方向的位置) 之 上。因此, 作为上轨道 13a 与第 2 门滑轮 24 的跨上宽度, 能够确保具有图中用两端箭头 G2 表示的宽度尺寸的跨上宽度。像该图 6 的 (b) 所例示的那样, 第 2 门滑轮 (24、 25) 也可以相 对于上轨道 13a 隔开规定范围的间隙地配置, 该规定范围的间隙是可确保跨上宽度的范围
         的间隙。 如图 4 所示, 驱动连结部 26 设置为用于将门 11a 保持连结于开闭驱动机构 12 的 构件。 该驱动连结部 26 的上端侧的端部固定于带 17, 在其下端侧连结于后述的弹性连结机 构 27。由此, 驱动连结部 26 借助弹性连结机构 27、 摇动构件 (22、 23) 、 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和吊架 28 将门 11a 保持连结于带 17。
         另外, 在驱动连结部 26 的下端侧的端部形成有与轨道 13 的长度方向平行地延伸 的通孔, 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的中央部分以相对于该通孔滑动自如及转动自如地动配合 的状态贯穿该通孔地配置。因此, 在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相对于驱动连结部 26 相对位 移时, 能够进行限制, 以便将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的相对位移方向向与驱动连结部 26 的 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引导。由此, 通过吊架 28 连结于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的门 11a 的 移动进一步被限制为在与供上下轨道 (13a、 13b) 配置的平面平行的平面内的滑动移动。
         如图 4 所示, 弹性连结机构 27 设置为将摇动构件 (22、 23) 和驱动连结部 26 弹性连 接的机构, 包括一对弹簧构件 (30a、 30b) 、 及摇动连结构件 29 地构成。一对弹簧构件 (30a、 30b) 构成通过弹性变形能够变更第 2 门滑轮 (24、 25) 与驱动连结部 26 的相对位置的本实 施方式的弹性部。而且, 一对弹簧构件 (30a、 30b) 分别设置为螺旋弹簧, 相对于驱动连结部 26 配置在沿着轨道 13 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上的两侧。 另外, 弹簧构件 30a 相对于驱动连结部 26 配置在门尾侧, 弹簧构件 30b 相对于驱动连结部 26 配置在门头侧。
         摇动连结构件 29 设置为能够借助一对弹簧构件 (30a、 30b) 相对于驱动连结部 26 变更相对位置地连接于该驱动连结部 26 的轴状构件。该摇动连结构件 29 在其两端侧分别 旋转自如地连结有门尾侧摇动构件 22 的端部和门头侧摇动构件 23 的端部。
         另外, 摇动连结构件 29 贯穿在驱动连结部 26 中形成为与轨道 13 的长度方向平 行地延伸的通孔地配置, 在驱动连结部 26 的两侧分别贯穿设置为螺旋弹簧的各弹簧构件 (30a、 30b) 的内侧。另外, 摇动连结构件 29 以相对于驱动连结部 26 的通孔容许规定的倾斜 地动配合的状态滑动自如地贯穿该通孔地配置。而且, 一对弹簧构件 (30a、 30b) 配置为从 摇动连结构件 29 贯穿驱动连结部 26 的贯穿方向上的两侧对驱动连结部 26 向反方向施力。 一对弹簧构件 (30a、 30b) 各自的与对驱动连结部 26 施力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分别支 承在形成于摇动连结构件 29 并配置在驱动连结部 26 的两侧的凸缘部 (29a、 29b) 。
         另外, 各弹簧构件 (30a、 30b) 既可以设置为借助驱动连结部 26 向互相拉近的方向 施力的拉伸弹簧, 也可以设置为借助驱动连结部 26 向互相按压的方向施力的压缩弹簧。在 弹簧构件 (30a、 30b) 被设置为拉伸弹簧的情况下, 各弹簧构件 (30a、 30b) 的两端部需要固 定于驱动连结部 26 和凸缘部 (29a、 29b) 。另一方面, 在弹簧构件 (30a、 30b) 被设置为压缩 弹簧的情况下, 各弹簧构件 (30a、 30b) 的两端部既可以固定支承于驱动连结部 26 和凸缘部 (29a、 29b) , 也可以以抵接于驱动连结部 26 和凸缘部 (29a、 29b) 的状态支承。
         另外, 摇动连结构件 29 和门尾侧摇动构件 22 的连结位置相对于门尾侧摇动构件 22 和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的连结位置配置在靠支承于门尾侧摇动构件 22 的第 2 门滑轮 24 侧。而且, 在与第 2 门滑轮 24 旋转自如地支承于门尾侧摇动构件 22 的滑轮轴 33a 相同 的轴上, 摇动连结构件 29 和门尾侧摇动构件 22 被连结为旋转自如。
         另外, 摇动连结构件 29 和门头侧摇动构件 23 的连结位置相对于门头侧摇动构件 23 和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的连结位置配置在靠支承于门头侧摇动构件 23 的第 2 门滑轮
         25 侧。而且, 在与第 2 门滑轮 25 旋转自如地支承于门头侧摇动构件 23 的滑轮轴 33b 相同 的轴上, 摇动连结构件 29 和门头侧摇动构件 23 被连结为旋转自如。
         如上所述, 在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上旋转自如地连结有门尾侧摇动构件 22, 在 该门尾侧摇动构件 22 上旋转自如地连结有摇动连结构件 29, 在该摇动连结构件 29 上旋转 自如地连结有门头侧摇动构件 23, 在该门头侧摇动构件 23 上旋转自如地连结第 1 门滑轮支 承构件 21。这样, 在门滑轮机构 14a 中, 包括被设置为 4 个连杆的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门尾侧摇动构件 22、 摇动连结构件 29 和门头侧摇动构件 23, 利用这些连杆形成四边形连杆 机构。
         接着, 说明上述门装置 2 和吊门装置 1 的工作。在门装置 2 中, 如上所述, 通过在 图 1 所示的状态下开闭驱动机构 12 工作, 各门滑轮机构 (14a、 14b) 向互相分开的方向移动, 分别悬架于各门滑轮机构 (14a、 14b) 的各门 (11a、 11b) 会如图 2 所示那样打开。另一方面, 通过在图 2 所示的状态下开闭驱动机构 12 的驱动电动机向与上述打开动作的情况相反的 方向旋转, 各门滑轮机构 (14a、 14b) 向互相接近的方向移动, 各门 (11a、 11b) 如图 1 所示那 样关闭。
         另外, 在吊门装置 1 中, 随着开闭驱动机构 12 的工作, 在沿着轨道 13 的长度方向 的开闭方向上, 门滑轮机构 14a 使门 11a 滑动移动, 门滑轮机构 14b 使门 11b 滑动移动。另 外, 门滑轮机构 14a 和门滑轮机构 14b 相对于两扇门 11 的中间位置以线对称的状态同样地 工作, 因此, 下面仅说明门滑轮机构 14a 的工作。 图 7 是将门滑轮机构 14a 与上下轨道 (13a、 13b) 和门 11a 的一部分一同表示的主 视图, 是用虚线示意地示出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门尾侧摇动构件 22、 摇动连结构件 29 和门头侧摇动构件 23 的图。在开闭驱动机构 12 不工作而门 11a 相对于构造物停止的状态 下, 一对弹簧构件 (30a、 30b) 的施力处于平衡的状态, 第 2 门滑轮 (24、 25) 和驱动连结部 26 的相对位置维持在规定的位置状态。
         自上述状态随着开闭驱动机构 12 的工作进行门滑轮机构 14a 的加减速运转 (是 在等速运转的前后进行的运转, 比等速运转的时间短的时间) 时, 随着一对弹簧构件 (30a、 30b) 的弹性变形, 摇动连结构件 29 和摇动构件 (22、 23) 相对于门 11a 的相对的位置状态会 稍稍变化, 自第 2 门滑轮 (24、 25) 对上轨道 13a 施加的表面压力会变化。另外, 在因异物冲 撞或者夹在门 11a 的开闭方向的端部而从门 11a 侧施加了负荷的情况下, 同样地, 随着一对 弹簧构件 (30a、 30b) 的弹性变形, 摇动连结构件 29 和摇动构件 (22、 23) 相对于门 11a 的相 对的位置状态也会变化。另外, 在门滑轮机构 14a 自加速运转切换为等速运转时, 一对弹簧 构件 (30a、 30b) 的变形消失, 摇动连结构件 29 和摇动构件 (22、 23) 相对于门 11a 的相对的 位置状态恢复为初始状态, 自第 2 门滑轮 (24、 25) 对上轨道 13a 施加的表面压力恢复为初 始状态, 几乎没有移动阻力。
         在图 7 中, 用各箭头 (K1 ~ K6) 表示在门 11a 的闭动作过程中异物冲撞于门 11a 的 门头侧端部的情况下作用于门滑轮机构 14a 的几个力的方向。另外, 对于加速运转过程中 的门滑轮机构 14a, 分别向与图 7 所示的各箭头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施加力, 因此省略说明。 另外, 对于减速运转过程中的门滑轮机构 14a, 分别向与图 7 所示的各箭头的方向相反的方 向施加力, 仅在与加速运转过程中的门滑轮机构 14a 线对称的状态下施加力, 因此省略说 明。
         如图 7 所示, 在门 11a 的闭动作过程中, 自开闭驱动机构 12 的带 17 对驱动连结部 26 如箭头 K1 所示那样施加朝向门头侧的方向驱动的力。在该状态下, 异物冲撞于门 11a 的门头侧端部时, 对门 11a 如箭头 K2 所示那样朝向门尾侧的方向施加负荷。在这样地对门 11a 施加负荷时, 在门滑轮机构 14a 中, 该负荷借助吊架 28 和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作用 于门尾侧摇动构件 22 和门尾侧第 2 门滑轮 24。由此, 门尾侧摇动构件 22 以门尾侧第 1 门 滑轮 19a 为中心地向朝向上方摇动的方向 (图中箭头 K3 所示的方向) 摇动的方式位移。并 且, 门尾侧第 2 门滑轮 24 向上方 (图中箭头 K4 方向) 位移而抵接于上轨道 13a, 上轨道 13a 与第 2 门滑轮 24 的表面压力上升。
         并且, 在如上所述那样门尾侧第 2 门滑轮 24 位移的同时, 随着一对弹簧构件 (30a、 30b) 的弹性位移, 摇动连结构件 29 相对于驱动连结部 26 朝向门头侧相对位移。由此, 门 头侧摇动构件 23 以将门头侧第 1 门滑轮 19b 作为中心地向朝向下方摇动的方向 (图中箭头 K5 所示的方向) 摇动的方式位移。并且, 门头侧第 2 门滑轮 25 向下方 (图中箭头 K6 方向) 位移, 自上轨道 13b 分开。另外, 此时, 一对弹簧构件 (30a、 30b) 以互相向相反方向变形的 方式弹性变形。
         这样, 即使在异物冲撞于闭动作过程中的门 11a 的门头侧端部而从门 11a 侧施加 了负荷的情况下, 也会随着一对弹簧构件 (30a、 30b) 的弹性变形, 4 个连杆 (21、 22、 29、 23) 相对于门 11a 相对地位移。由此, 第 2 门滑轮 (24、 25) 相对于上轨道 13a 的位置定位在与 上述负荷相应的适当位置。另外, 上述 4 个连杆 (21、 22、 29、 23) 、 第 1 门滑轮 (19、 20) 、 第2 门滑轮的位移量是在上下轨道 (13a、 13b) 之间的空间中被容许的范围的位移量。
         采用以上说明的吊门装置 1 和门装置 2, 支承在用于悬架门 11(11a、 11b) 的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上的第 1 门滑轮 (19、 20) 在下轨道 13b 上移动, 支承在可摇动地连结于 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的摇动构件 (22、 23) 上的第 2 门滑轮 (24、 25) 可抵接于上轨道 13a 地配置。因此, 利用配置在上下轨道 (13a、 13b) 之间地移动的第 1 门滑轮 (19、 20) 和第 2 门滑轮 (24、 25) 构成用于防止脱轨的机构, 能够可靠地防止门 11(11a、 11b) 开闭时门滑轮 (19、 20、 24、 25) 脱轨及门 11(11a、 11b) 倾斜。
         并且, 采用吊门装置 1 和门装置 2, 对用于将门 11 (11a、 11b) 连结于开闭驱动机构 12 的驱动连结部 26 和摇动构件 (22、 23) 进行连接的弹性连结机构 27 具有作为弹性部的一 对弹簧构件 (30a、 30b) , 设置为可利用该弹性变形变更第 2 门滑轮 (24、 25) 和驱动连结部 26 的相对位置。因此, 在门 11(11a、 11b) 开闭驱动时的加减速时, 随着一对弹簧构件 (30a、 30b) 的弹性变形, 摇动连结构件 29 和摇动构件 (22、 23) 相对于门 11(11a、 11b) 相对地位 移, 虽然自第 2 门滑轮 (24、 25) 对上轨道 13a 施加的表面压力暂时升高, 但是在等速时一对 弹簧构件 (30a、 30b) 的弹性变形立即复原, 上轨道 13a 与第 2 门滑轮 (24、 25) 的距离关系恢 复为原来的状态。另外, 即使在因异物冲撞或者夹在门 11(11a、 11b) 的开闭方向的端部而 从门 11(11a、 11b) 侧施加了负荷的情况下, 随着一对弹簧构件 (30a、 30b) 的弹性变形, 摇 动连结构件 29 和摇动构件 (22、 23) 也会相对于门 11(11a、 11b) 相对地位移, 第 2 门滑轮 (24、 25) 相对于上轨道 13a 的位置定位在与上述负荷相应的适当位置。
         因此, 采用吊门装置 1 和门装置 2, 通过将第 2 门滑轮 (24、 25) 配置为轻轻地接触 于上轨道 13a 的程度, 或者配置为相对于上轨道 13a 设置可确保上轨道 13a 与第 2 门滑轮 (24、 25) 的跨上宽度的规定范围的间隙, 能够设定为在门滑轮 (19、 20、 24、 25) 在轨道 13 上移动时防止脱轨的机构中几乎不会产生移动阻力的状态。而且, 在门 11(11a、 11b) 加减速 时、 异物冲撞时, 门滑轮 (19、 20、 24、 25) 也定位在与负荷相应的适当位置, 能够可靠地防止 门滑轮 (19、 20、 24、 25) 脱轨及门 11(11a、 11b) 倾斜。另外, 将第 2 门滑轮 (24、 25) 以何种 程序接触于上轨道 13a 的状态配置、 或者配置为在规定的范围内设置何种程度的间隙这样 的第 2 门滑轮 (24、 25) 的位置调整几乎不会对上述脱轨防止性能产生影响。因此, 在设置 吊门装置 1 时, 几乎不需要调整位置的工作, 能够容易地进行设置作业。
         因而, 采用本实施方式, 能够提供可靠地防止门 11(11a、 11b) 开闭时门滑轮 (19、 20、 24、 25) 脱轨及门 11(11a、 11b) 倾斜, 并且几乎没有由用于防止脱轨的机构引起的移动 阻力的吊门装置 1 和门装置 2。
         另外, 采用吊门装置 1 和门装置 2, 第 2 门滑轮 (24、 25) 相对于弹性连结机构 27 设 置在门头侧和门尾侧这两侧。因此, 在门 11(11a、 11b) 开驱动时及闭驱动时的任一种情况 下, 在加减速时、 异物冲撞于门端部时, 均利用弹性连结机构 27 的工作将第 2 门滑轮 (24、 25) 相对于上轨道 13a 的位置定位在适当位置。因此, 能够实现在门 11(11a、 11b) 开驱动 时及闭驱动时的任一种情况下均可靠地防止门滑轮 (19、 20、 24、 25) 脱轨及门 11(11a、 11b) 倾斜, 并且几乎没有由用于防止脱轨的机构引起的移动阻力的吊门装置 1 和门装置 2。
         另外, 采用吊门装置 1 和门装置 2, 在支承第 1 门滑轮 (19、 20) 的第 1 门滑轮支承 构件 21 的两侧分别连结有门头侧和门尾侧的摇动构件 (22、 23) , 并且以连结两个摇动构件 (22、 23) 的方式连结有弹性连结机构 27 的摇动连结构件 29, 构成具有 4 个连杆的四边形连 杆机构。因此, 能够利用四边形连杆机构以简单的构造高效地构筑能够与门 11(11a、 11b) 的加减速、 异物的冲撞相应地利用弹性连结机构 27 的工作将第 2 门滑轮 (24、 25) 相对于上 轨道 13a 的位置定位在适当的位置的构造。
         另外, 采用吊门装置 1 和门装置 2, 在支承门尾侧第 2 门滑轮 24 的门尾侧摇动构件 22 中, 与摇动连结构件 29 的连结位置相对于与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的连结位置配置在 靠门尾侧第 2 门滑轮 24 侧的位置。因此, 在与摇动连结构件 29 的连结位置配置在比与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的连结位置更接近门尾侧第 2 门滑轮 24 时, 能够将门尾侧第 2 门滑轮 24 的伴随着弹性连结机构 27 的工作且经由门尾侧摇动构件 22 的响应性设定得更快, 从而 能够将门尾侧第 2 门滑轮 24 更快地定位在适当的位置。另一方面, 在与摇动连结构件 29 的连结位置配置在距与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的连结位置更远的位置时, 作为随着弹性连 结机构 27 的工作经由门尾侧摇动构件 22 自门尾侧第 2 门滑轮 24 作用于上轨道 13a 的力, 能够容易地确保更大的力。因而, 在门尾侧摇动构件 22 中, 仅通过变更与摇动连结构件 29 的连结位置相对于与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的连结位置的位置, 就能够容易地调整门尾侧 第 2 门滑轮 24 的伴随着弹性连结机构 27 的工作的响应性能的设定、 自门尾侧第 2 门滑轮 24 作用于上轨道 13a 的力的设定。
         另外, 采用吊门装置 1 和门装置 2, 在与门尾侧第 2 门滑轮 24 的滑轮轴 33a 相同的 轴上, 摇动连结构件 29 和门尾侧摇动构件 22 旋转自如地连结, 因此, 能够将门尾侧第 2 门 滑轮 24 的滑轮轴 33a 与摇动连结构件 29 和门尾侧摇动构件 22 的旋转轴共用化。因此, 能 够谋求削减构件件数, 并且, 能够谋求构造的小型化。
         另外, 采用吊门装置 1 和门装置 2, 在支承门头侧第 2 门滑轮 25 的门头侧摇动构件 23 中, 与摇动连结构件 29 的连结位置相对于与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的连结位置配置在靠门头侧第 2 门滑轮 25 侧的位置。因此, 在与摇动连结构件 29 的连结位置配置在比与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的连结位置更接近门头侧第 2 门滑轮 25 的位置时, 能够将门头侧第 2 门滑轮 25 的伴随着弹性连结机构 27 的工作且经由门头侧摇动构件 23 的响应性设定得更 快, 从而能够将门头侧第 2 门滑轮 25 更快地定位在适当的位置。另一方面, 在与摇动连结 构件 29 的连结位置配置在距与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的连结位置更远的位置时, 作为随 着弹性连结机构 27 的工作经由门头侧摇动构件 23 自门头侧第 2 门滑轮 25 作用于上轨道 13a 的力, 能够容易地确保更大的力。因而, 在门头侧摇动构件 23 中, 仅通过变更与摇动连 结构件 29 的连结位置相对于与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的连结位置的位置, 就能够容易地 调整门头侧第 2 门滑轮 25 的伴随着弹性连结机构 27 的工作的响应性能的设定、 自门头侧 第 2 门滑轮 25 作用于上轨道 13a 的力的设定。
         另外, 采用吊门装置 1 和门装置 2, 在与门头侧第 2 门滑轮 25 的滑轮轴 33b 相同的 轴上, 摇动连结构件 29 和门头侧摇动构件 23 旋转自如地连结, 因此, 能够将门头侧第 2 门 滑轮 25 的滑轮轴 33b 与摇动连结构件 29 和门头侧摇动构件 23 的旋转轴共用化。因此, 能 够谋求削减构件件数, 并且, 能够谋求构造的小型化。
         另外, 采用吊门装置 1 和门装置 2, 通过将一对弹簧构件 (30a、 30b) 的端部分别支 承于摇动连结构件 29, 并利用该一对弹簧构件 (30a、 30b) 对驱动连结部 26 向反方向施力, 能够利用简单的构造容易地构筑弹性连结机构 27。 以上,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 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只要 在权利要求书所述的范围内, 就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地实施。 例如, 门 11 也可以是 1 扇, 此外, 也可以如下那样变更地实施。
         (1) 在本实施方式中, 以由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摇动构件和摇动连结构件形成 的连杆机构是由 4 个连杆构成的四边形连杆机构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 但也可以不是这 样。即, 也可以是由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摇动构件和驱动连结构件形成的连杆机构是由 5 个以上连杆构成的连杆机构。
         (2) 在本实施方式中, 以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贯穿驱动连结部地配置的门滑轮机 构为例进行了说明, 但也可以不是这样, 也可以是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以与驱动连结部完 全分离的状态不连结地配置。
         (3) 设置于门滑轮机构的第 1 门滑轮和第 2 门滑轮的个数并不限定于在本实施方 式中例示的形态, 也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地实施。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以在各摇动构件上 分别旋转自如地连结有第 2 门滑轮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 但也可以未必这样。即, 设有旋 转自如地支承在多个摇动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摇动构件上的第 2 门滑轮即可。
         (4) 在本实施方式中, 作为弹性部以螺旋弹簧为例进行了说明, 但也可以不是这 样, 对于构成弹性部的构件, 也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地实施。例如, 也可以采用被形成为圆筒 状的海绵状橡胶等各种形态的弹性构件。
         (5) 在本实施方式中, 以在与门尾侧第 2 门滑轮的滑轮轴相同的轴上连结有摇动 连结构件和门尾侧摇动构件, 在与门头侧第 2 门滑轮的滑轮轴相同的轴上连结有摇动连结 构件和门头侧摇动构件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 但也可以不是这样。图 8 是说明在与门尾 侧第 2 门滑轮的滑轮轴错开的位置连结有摇动连结构件和门尾侧摇动构件的变形例的图, 是示意地表示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和摇动连结构件 29 的一部分、 门尾侧摇动构件 22、 门
         尾侧第 1 门滑轮 (19a、 19b) 、 门尾侧第 2 门滑轮 24 的图。另外, 根据图 8 仅说明摇动连结构 件和门尾侧摇动构件的连结位置的变形例, 但摇动连结构件和门头侧摇动构件也同样地连 结在与门头侧第 2 门滑轮的滑轮轴错开的位置。
         在图 8 的 (a) 所示的变形例中, 将摇动连结构件 29 和门尾侧摇动构件 22 旋转自 如地连结的旋转轴 34 的位置、 即摇动连结构件 29 和门尾侧摇动构件 22 的连结位置设置在 门尾侧摇动构件 22 和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的连结位置与门尾侧第 2 门滑轮 24 的滑轮 轴 33a 的位置之间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 与摇动连结构件 29 和门尾侧摇动构件 22 的连 结位置设置在与滑轮轴 33a 相同的轴上的情况相比, 能够将门尾侧第 2 门滑轮 24 的响应性 能设定得更快。
         另外, 在图 8 的 (b) 所示的变形例中, 将摇动连结构件 29 和门尾侧摇动构件 22 旋 转自如地连结的旋转轴 35 的位置、 即摇动连结构件 29 和门尾侧摇动构件 22 的连结位置设 置在与门尾侧摇动构件 22 和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21 的连结位置相比自门尾侧第 2 门滑轮 24 的滑轮轴 33a 向门尾侧更加远离的位置。即, 在门尾侧摇动构件 22 和第 1 门滑轮支承构 件 21 的连结位置与摇动连结构件 29 和门尾侧摇动构件 22 的连结位置之间的位置设有门 尾侧第 2 门滑轮 24 的滑轮轴 33a。在这种情况下, 与摇动连结构件 29 和门尾侧摇动构件 22 的连结位置设置在与滑轮轴 33a 相同的轴上的情况相比, 作为自门尾侧第 2 门滑轮 24 作 用于上轨道 13a 的力, 能够容易地确保更大的力。 (6) 在本实施方式的门装置中, 以开闭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动机、 驱动皮带轮、 从 动皮带轮、 带地构成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 但也可以不是这样, 只要是设置于构造物并可 将门开闭驱动的机构, 就也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地实施。图 9 ~图 11 是分别表示设有与本实 施方式不同的开闭驱动机构的变形例的门装置 3、 门装置 4 和门装置 5 的主视图, 是与本实 施方式的图 1 相对应的图。另外, 在图 9 ~图 11 所示的门装置 (3、 4、 5) 中, 对与本实施方 式的门装置 2 同样地构成的要素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省略说明。
         在图 9 所示的门装置 3 中, 开闭驱动机构 40 包括驱动电动机 (未图示) 、 小齿轮 41、 上齿条 42、 下齿条 43 等地构成。小齿轮 41 连结于驱动电动机, 小齿轮 41 在驱动电动机旋 转的同时被旋转驱动。而且, 小齿轮 41 以分别啮合于在上方水平延伸地配置的上齿条 42、 及在下方水平延伸地配置的下齿条 43 的方式配置。上齿条 42 和下齿条 43 与轨道 13 的长 度方向平行地滑动移动自如地支承在构造物上。于是, 通过小齿轮 41 旋转, 互相向相反方 向滑动移动。另外, 上齿条 42 连结于以悬架门 11b 的状态将门 11b 支承的门滑轮机构 14b, 下齿条 43 连结于以悬架门 11a 的状态将门 11a 支承的门滑轮机构 14a。由此, 通过小齿轮 41 随着驱动电动机的正转旋转和反转旋转而旋转, 门 11 (11a、 11b) 以向开方向和闭方向移 动的方式被驱动。
         在图 10 所示的门装置 4 中, 开闭驱动机构 50 包括驱动电动机 51、 螺杆轴 52、 旋转 承接部 53、 螺母构件 (54a、 54b) 等地构成。螺杆轴 52 的一个端部连结于驱动电动机 51, 其 另一个端部利用旋转承接部 53 旋转自如地支承。由此, 螺杆轴 52 在驱动电动机 51 旋转的 同时被旋转驱动。另外, 在螺杆轴 52 上, 作为反向的螺纹部分形成有从中央部分到一个端 部侧地形成的外螺纹部分 52a、 及从中央部分到另一个端部侧地形成的外螺纹部分 52b。螺 母构件 (54a、 54b) 设置为螺纹接合于螺杆轴 52 并连结于吊门装置 1 的构件。另外, 螺母构 件 54a 螺纹接合于螺杆轴 52 的一个外螺纹部分 52a, 连结于以悬架门 11a 的状态将门 11a 支
         承的门滑轮机构 14a。另外, 螺母构件 54b 螺纹接合于螺杆轴 52 的另一个外螺纹部分 52b, 连结于以悬架门 11b 的状态将门 11b 支承的门滑轮机构 14b。由此, 通过螺杆轴 52 随着驱 动电动机的正转旋转和反转旋转而旋转, 门 11(11a、 11b) 以向开方向和闭方向移动的方式 被驱动。
         在图 11 所示的门装置 5 中, 开闭驱动机构 60 包括驱动电动机 61、 螺杆轴 (62a、 62b) 、 旋转承接部 (63a、 63b、 63c) 、 齿轮部 (64a、 64b) 、 螺母构件 (65a、 65b) 等地构成。螺杆 轴 62a 的一个端部连结于驱动电动机 61, 其另一个端部利用旋转承接部 63a 旋转自如地支 承。由此, 螺杆轴 62a 在驱动电动机 61 旋转的同时被旋转驱动。另一方面, 螺杆轴 62b 形 成有与螺杆轴 62a 同方向的螺纹部分, 其两个端部均利用旋转承接部 (63b、 63c) 分别支承 成旋转自如。而且, 在螺杆轴 62a 上以同轴的方式固定有在外周形成有正齿齿轮的齿的齿 轮部 64a。另外, 在螺杆轴 62b 上以同轴的方式固定有在外周形成有正齿齿轮的齿并啮合 于齿轮部 64a 的齿轮部 64b。由此, 在利用驱动电动机 61 的运转使螺杆轴 62a 旋转时, 螺 杆轴 62b 借助齿轮部 64a 和齿轮部 64b 的啮合向与螺杆轴 62a 相反的方向旋转。螺母构件 65a 设置为螺纹接合于螺杆轴 62b、 并连结于以悬架门 11a 的状态将门 11a 支承的门滑轮机 构 14a 的构件。另一方面, 螺母构件 65b 设置为螺纹接合于螺杆轴 62a、 并连结于以悬架门 11b 的状态将门 11b 支承的门滑轮机构 14b 的构件。 由此, 通过随着驱动电动机的正转旋转 和反转旋转而螺杆轴 62a 和螺杆轴 62b 旋转, 门 11(11a、 11b) 以向开方向和闭方向移动的 方式被驱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广泛地用作将设置在构造物上并利用开闭驱动机构开闭驱动的门以 相对于构造物滑动移动自如地悬架的状态支承、 并且连结于开闭驱动机构的吊门装置及包 括该吊门装置的门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 吊门装置 ; 11、 11a、 11b、 门; 12、 开闭驱动机构 ; 13、 轨道 ; 13a、 上轨道 ; 13b、 下轨 道; 18a、 18b、 移动面 ; 19、 19a、 19b、 门尾侧第 1 门滑轮 (第 1 门滑轮) ; 20、 20a、 20b、 门头侧第 1 门滑轮 (第 1 门滑轮) ; 21、 第 1 门滑轮支承构件 ; 22、 门尾侧摇动构件 (摇动构件) ; 23、 门头 侧摇动构件 (摇动构件) ; 24、 门尾侧第 2 门滑轮 (第 2 门滑轮) ; 25、 门头侧第 2 门滑轮 (第 2 门滑轮) ; 26、 驱动连结部 ; 27、 弹性连结机构 ; 30a、 30b、 一对弹簧构件 (弹性部) 。

    关 键  词:
    装置 包括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吊门装置及包括该吊门装置的门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4296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