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对象识别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触控对象识别方法.pdf(23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1948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4.03 C N 1 0 3 0 1 9 4 8 3 A *CN103019483A* (21)申请号 201110306281.X (22)申请日 2011.10.11 100134115 2011.09.22 TW G06F 3/044(2006.01) (71)申请人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台湾新竹市 (72)发明人邱敬婷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127 代理人任默闻 (54) 发明名称 触控对象识别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触控对象识别方法,该触 控对象识。
2、别方法包括:预设一噪声信号斜率范 围,并依据该噪声信号斜率范围,自目前感应图框 中找出其斜率高于该噪声信号斜率范围的感应信 号,并进一步判断其斜率高于噪声信号斜率范围 的感应信号又为其附近感应信号最大者,则视为 触控笔的触碰点的感应信号;是以,本发明确实 可自LCM噪声信号中正确地辨别出触控笔触碰范 围。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7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0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7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10 页 1/7页 2 1.一种触控对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控对象识别方法包括: 预设噪声信号斜。
3、率范围; 依据所述噪声信号斜率范围,自一感应图框中找出其斜率高于所述噪声信号斜率范围 的感应信号; 判断其斜率高于噪声信号斜率范围的感应信号又为其附近感应信号最大者,则视为触 控笔的触碰点的感应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对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找出其斜率高于所述噪 声信号斜率范围的感应信号步骤包括: 预设一噪声抖动范围作为噪声信号斜率范围; 取得所述感应图框的各感测线信号的电容变化值,并依据电容变化值决定上述感应信 号的斜率; 判断大于所述噪声抖动范围的斜率的电容变化值是否为本感测线信号最大,若是则为 触控笔的触碰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对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找出。
4、其斜率高于所述噪 声信号斜率范围的感应信号步骤包括: 预设一噪声抖动范围作为噪声信号斜率范围; 取得所述感应图框中所有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 自所述感应图框的多个感测点中,判断出触控笔触碰的感测点;即取相邻感测点的电 容变化值的差值,定义为上述感应信号的斜率,并将大于噪声抖动范围的差值的感测点的 电容变化值,与其附近感测点电容变化相较,若已为最大者则为触控笔的触碰点的感测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对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找出其斜率高于所述噪 声信号斜率范围的感应信号步骤包括: 预设一噪声抖动范围作为噪声信号斜率范围,以及一手指电容变化临界值; 取得目前感应图框中所有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
5、; 取相邻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的差值,定义为上述感应信号的斜率,将小于所述噪声抖 动范围的差值的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与所述手指电容变化临界值比较,若高于手指电容变 化临界值者,则非为LCM噪声; 将大于噪声抖动范围的差值的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与其附近感测点电容变化相较, 若已为最大者则为触控笔的触碰点的感测点。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对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变化值为一预设基 准值减去真实感应信号;并于上述判断触控笔的触碰点的感测点步骤后,再进一步增加一 更新基准值步骤,即当目前感应图框判断未包含有触控笔的触碰点,再予以执行之。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对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6、电容变化值为一预设基 准值减去真实感应信号;并于上述判断触控笔的触碰点的感测点步骤后,再进一步增加一 更新基准值步骤,即当目前感应图框判断未包含有非LCM噪声或触控笔的触碰点,再予以 执行之。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触控对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基准值步骤包 括: 逐列取得各列的整列的感应信号最小值减去基准值;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019483 A 2/7页 3 判断所述差值是否大于0,若是则将整列各行的基准值加上所述差值;反之,则保留原 本的基准值。 8.如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触控对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非LCM噪声及触 控笔的感测点步骤中,所述感应图框包含呈。
7、列、行矩阵排列的多个感测点,且各感测点缓存 器储存一默认值,并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 以逐列逐行的顺序自感应图框中撷取一列的所有列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 将本列第一行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减去第二行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并判断所述差值 是否大于噪声抖动范围;若否,则代表本列的第一行感测点为LCM噪声,并将其储存器标记 为噪声代码;若是,则代表本列第一行感测点为非LCM噪声,再进行以下判断; 将本列全部感测点以前、中、后每3个感测点为一组进行以下判断,直到预备标记最后 一行感测点的缓存器为止: (a)将中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分别减去前感测点及后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判断二差 值是否均小于噪声抖动范围;若是,则。
8、将此三感测点的缓存器标记噪声代码;反之,则于判 断所述中感测点的缓存器仍标记为默认值后再执行以下步骤; (b)判断中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是否大于手指电容变化临界值;若是,则代表可能为 手指触控感测点,而直接标记中感测点缓存器为目前电容变化值;反之,执行以下判断步 骤;及 (c)将中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分别减去前感测点及后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取二差值 中最小者,再与0相较,若最小差值高于0,将中感测点的缓存器存入此一差值;若小于0,则 将其缓存器标记为噪声代码; 至此已完成本列第倒数第二行感测点是否为触控笔的判断,令最后一行感测点的电容 变化值减去前一行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若大于噪声抖动范围,则代表。
9、非LCM噪声,并将差 值存入其暂储存器;反之,则为LCM噪声而标记其缓存器为噪声代码; 回到第一步骤,直到最后一行已比对完毕为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对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出触控笔触碰的感 测点步骤中进一步包含有以下步骤: 预设触控笔电容变化上临界值及下临界值判断; 依逐行逐列顺序比对各感测点缓存器,将标记为非噪声代码的值,进一步比对是否大 于所述触控笔电容变化下临界值;若大于者,才判断所述感测点电容变化值是否为附近感 测点中的最大值,若为附近感测点中最大值者,则再进一步比对是否小于与触控笔电容变 化上临界值,若小于才确认目前感测点为真正的触控笔的触碰点。 10.如权利要求。
10、9所述的触控对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判断出触控笔感测点后, 将其坐标储存至触控笔缓存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对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判断出多个触控笔触碰 的感测点,将其坐标储存至对应触控笔缓存器,若判断触控笔触碰的感测点坐标已无对应 触控笔缓存器储存时,则将目前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进一步与目前储存在多个触控笔缓存 器中感测点的最小电容变化值加以比对何者为大,若目前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为大,则将 其坐标覆写至所述最小电容变化值的触控笔缓存器中。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对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判断触控笔触碰的感测点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019483 A 3/7页。
11、 4 后进一步包含有: 决定一左上角感测点,是以所述触控笔感测点的坐标为中感测点,抓其前、后一行感测 点的电容变化值,依照二者的电容变化值决定左上角感测点的坐标行;再以触控笔感测点 坐标为中感测点,抓前、后一列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依照二者的电容变化值决定左上角感 测点坐标列;及 以左上角感测点决定包含有触控笔像素的四个坐标。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对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坐标感测点的电 容变化值是用以决定一有效触控对象坐标,其中所述有效触控对象坐标是由以下步骤决 定: 将各感测点的原电容变化值扣掉同列触控笔像素前、后一行感测点的原电容变化值的 最小者,再将差值与0相较取最大者。
12、,以获得四感测点的第一电容变化值; 将此四感测点的同行前、后列感测点的原电容变化值与其相邻行感测点的原电流变化 值相减获得的电容变化差值; 将四感应点的第一电容变化值扣掉同行触控笔像素前、后列感测点电容变化值中的最 小者,再与0取最大者,以计算此四感测点的实际电容变化值; 以内插法带入此四感测点坐标的实际电容变化值,计算出有效的触控对象坐标。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对象识别方法,其特征龇牙,于判断触控笔触碰的感测 点后进一步包含有: 决定一左上角感测点,是以所述触控笔感测点的坐标为中感测点,抓其前、后一行感测 点的电容变化值,依照二者的电容变化值决定左上角感测点的坐标行;再以触控笔感测。
13、点 坐标为中感测点,抓前、后一列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依照二者的电容变化值决定左上角感 测点坐标列;及 以左上角感测点决定包含有触控笔像素的四个坐标。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对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坐标感测点的电 容变化值是用以决定一有效触控对象坐标,其中所述有效触控对象坐标是由以下步骤决 定: 将各感测点的原电容变化值扣掉同列触控笔像素前、后一行感测点的原电容变化值的 最小者,再将差值与0相较取最大者,以获得四感测点的第一电容变化值; 将此四感测点的同行前、后列感测点的原电容变化值与其相邻行感测点的原电流变化 值相减获得的电容变化差值; 将四感应点的第一电容变化值扣掉同行触控。
14、笔像素前、后列感测点电容变化值中的最 小者,再与0取最大者,以计算此四感测点的实际电容变化值; 以内插法带入此四感测点坐标的实际电容变化值,计算出有效的触控对象坐标。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对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判断触控笔触碰的感测 点后进一步包含有: 决定一左上角感测点,是以所述触控笔感测点的坐标为中感测点,抓其前、后一列感测 点的电容变化值,依照二者的电容变化值决定左上角感测点的坐标行;再以触控笔感测点 坐标为中感测点,抓前、后一列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依照二者的电容变化值决定左上角感 测点坐标列;及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019483 A 4/7页 5 以左上角感测点。
15、决定包含有触控笔像素的四个坐标。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对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坐标感测点的电 容变化值是用以决定一有效触控对象坐标,其中所述有效触控对象坐标是由以下步骤决 定: 将各感测点的原电容变化值扣掉同列触控笔像素前、后一行感测点的原电容变化值的 最小者,再将差值与0相较取最大者,以获得四感测点的第一电容变化值; 将此四感测点的同行前、后列感测点的原电容变化值与其相邻行感测点的原电流变化 值相减获得的电容变化差值; 将四感应点的第一电容变化值扣掉同行触控笔像素前、后列感测点电容变化值中的最 小者,再与0取最大者,以计算此四感测点的实际电容变化值; 以内插法带入此四感测。
16、点坐标的实际电容变化值,计算出有效的触控对象坐标。 18.一种触控对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控对象识别方法包括: 预设噪声信号斜率范围; 依据所述噪声信号斜率范围,自一感应图框中找出其斜率高于所述噪声信号斜率范围 的感应信号; 判断其斜率高于噪声信号斜率范围的感应信号,视所述感应信号为非LCM噪声信号。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触控对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找出其斜率高于所述 噪声信号斜率范围的感应信号步骤包括: 预设一噪声抖动范围作为噪声信号斜率范围; 取得所述感应图框的各感测线信号的电容变化值,并依据电容变化值决定上述感应信 号的斜率; 判断感应信号的斜率大于所述噪声抖动范围。
17、的斜率者,视所述感应信号为非LCM噪声 信号。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触控对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找出其斜率高于所述 噪声信号斜率范围的感应信号步骤包括: 预设一噪声抖动范围作为噪声信号斜率范围; 取得所述感应图框中所有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 自所述感应图框的多个感测点中,判断出触控笔触碰的感测点;即取相邻感测点的电 容变化值的差值,定义为上述感应信号的斜率,并将大于噪声抖动范围的差值的感测点的 电容变化值,与其附近感测点电容变化相较,若已为最大者则为触控笔的触碰点的感测点。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触控对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找出其斜率高于所述 噪声信号斜率范围的感应信号步骤。
18、包括: 预设一噪声抖动范围作为噪声信号斜率范围,以及一手指电容变化临界值; 取得目前感应图框中所有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 取相邻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的差值,定义为上述感应信号的斜率,将小于所述噪声抖 动范围的差值的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与所述手指电容变化临界值比较,若高于手指电容变 化临界值,则非为LCM噪声; 将大于噪声抖动范围的差值的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与其附近感测点电容变化相较, 若已为最大者则为触控笔的触碰点的感测点。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019483 A 5/7页 6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触控对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变化值为一预设 基准值减去真实感应信号;并于上述判。
19、断触控笔的触碰点的感测点步骤后,再进一步增加 一更新基准值步骤,即当目前感应图框判断未包含有触控笔的触碰点,再予以执行之。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触控对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变化值是为一预 设基准值减去真实感应信号;并于上述判断触控笔的触碰点的感测点步骤后,再进一步增 加一更新基准值步骤,即当目前感应图框判断未包含有非LCM噪声或触控笔的触碰点,再 予以执行之。 24.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触控对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基准值步骤 包括: 逐列取得各列的整列的感应信号最小值减去基准值; 判断所述差值是否大于0,若是则将整列各行的基准值加上所述差值;反之,则保留原 本的。
20、基准值。 25.如权利要求21或23所述的触控对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非LCM噪声 及触控笔的感测点步骤中,所述感应图框是包含呈列、行矩阵排列的多个感测点,且各感测 点缓存器储存一默认值,并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 依行的顺序自感应图框中撷取一列的所有行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 将本列第一行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减去第二行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并判断所述差值 是否大于噪声抖动范围;若否,则代表本列的第一行感测点为LCM噪声,并将其储存器标记 为噪声代码;若是,则代表本列第一行感测点为非LCM噪声,再进行以下判断; 将本列全部感测点以前、中、后每3个感测点为一组进行以下判断,直到预备标记最后 一列感。
21、测点的缓存器为止: (a)将中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分别减去前感测点及后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判断二差 值是否均小于噪声抖动范围;若是,则将此三感测点的缓存器标记噪声代码;反之,则于判 断所述中感测点的缓存器仍标记为默认值后再执行以下步骤; (b)判断中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是否大于手指电容变化临界值;若是,则代表可能为 手指触控感测点,而直接标记中感测点缓存器为目前电容变化值;反之,执行以下判断步 骤;及 (c)将中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分别减去前感测点及后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取二差值 中最小者,再与0相较,若最小差值高于0者,将中感测点的缓存器存入此一差值;若小于 0,则将其缓存器标记为噪声代码; 至此。
22、已完成本行第倒数第二行感测点是否为触控笔的判断,令最后一行感测点的电容 变化值减去前一行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若大于噪声抖动范围,则代表非LCM噪声,并将差 值存入其暂储存器;反之,则为LCM噪声而标记其缓存器为噪声代码; 回到第一步骤,直到最后一行已比对完毕为止。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触控对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出触控笔触碰的 感测点步骤中进一步包含有以下步骤: 预设触控笔电容变化上临界值及下临界值判断; 依逐列逐行顺序比对各感测点缓存器,将标记为非噪声代码的值,进一步比对是否大 于所述触控笔电容变化下临界值;若大于者,才判断所述感测点电容变化值是否为附近感 权 利 要 求 书。
23、CN 103019483 A 6/7页 7 测点中的最大值,若为附近感测点中最大值者,则再进一步比对是否小于与触控笔电容变 化上临界值,若小于才确认目前感测点为真正的触控笔的触碰点。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触控对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判断出触控笔感测点后, 将其坐标储存至触控笔缓存器。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触控对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判断出多个触控笔触碰 的感测点,将其坐标储存至对应触控笔缓存器,若判断触控笔触碰的感测点坐标已无对应 触控笔缓存器储存时,则将目前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进一步与目前储存在多个触控笔缓存 器中感测点的最小电容变化值加以比对何者为大,若目前感测点的电容变。
24、化值为大,则将 其坐标覆写至所述最小电容变化值的触控笔缓存器中。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触控对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判断触控笔触碰的感测 点后进一步包含有: 决定一左上角感测点,是以所述触控笔感测点的坐标为中感测点,抓其前、后一行感测 点的电容变化值,比对二者的电容变化值较大者为单感测点在2*2坐标的左上角感测点的 坐标行;再以触控笔感测点坐标为中感测点,抓前、后一列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比对二者 的电容变化值较大者为触控笔感测点在2*2坐标的左上角感测点坐标列;及 以左上角感测点决定包含有触控笔像素的四个坐标。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触控对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坐标感测点。
25、的电 容变化值是用以决定一有效触控对象坐标,其中所述有效触控对象坐标是由以下步骤决 定: 将各感测点的原电容变化值扣掉同列触控笔像素前、后一行感测点的原电容变化值的 最小者,再将差值与0相较取最大者,以获得四感测点的第一电容变化值; 将此四感测点的同行前、后列感测点的原电容变化值与其相邻行感测点的原电流变化 值相减获得的电容变化差值; 将四感应点的第一电容变化值扣掉同行触控笔像素前、后列感测点电容变化值中的最 小者,再与0取最大者,以计算此四感测点的实际电容变化值; 以内插法带入此四感测点坐标的实际电容变化值,计算出有效的触控对象坐标。 31.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触控对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26、于判断触控笔触碰的感测 点后进一步包含有: 决定一左上角感测点,是以所述触控笔感测点的坐标为中感测点,抓其前、后一行感测 点的电容变化值,比对二者的电容变化值较大者为单感测点在2*2坐标的左上角感测点的 坐标行;再以触控笔感测点坐标为中感测点,抓前、后一列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比对二者 的电容变化值较大者为触控笔感测点在2*2坐标的左上角感测点坐标列;及 以左上角感测点决定包含有触控笔像素的四个坐标。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触控对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坐标感测点是电 容变化值是用以决定一有效触控对象坐标,其中所述有效触控对象坐标是由以下步骤决 定: 将各感测点的原电容变化值扣掉同列。
27、触控笔像素前、后一行感测点的原电容变化值的 最小者,再将差值与0相较取最大者,以获得四感测点的第一电容变化值; 将此四感测点的同行前、后列感测点的原电容变化值与其相邻行感测点的原电流变化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019483 A 7/7页 8 值相减获得的电容变化差值; 将四感应点的第一电容变化值扣掉同行触控笔像素前、后列感测点电容变化值中的最 小者,再与0取最大者,以计算此四感测点的实际电容变化值; 以内插法带入此四感测点坐标的实际电容变化值,计算出有效的触控对象坐标。 33.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触控对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判断触控笔触碰的感测 点后进一步包含有: 决定一左上角感测。
28、点,是以所述触控笔感测点的坐标为中感测点,抓其前、后一行感测 点的电容变化值,比对二者的电容变化值较大者为单感测点在2*2坐标的左上角感测点的 坐标行;再以触控笔感测点坐标为中感测点,抓前、后一列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比对二者 的电容变化值较大者为触控笔感测点在2*2坐标的左上角感测点坐标列;及 以左上角感测点决定包含有触控笔像素的四个坐标。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触控对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坐标感测点的电 容变化值是用以决定一有效触控对象坐标,其中所述有效触控对象坐标是由以下步骤决 定: 将各感测点的原电容变化值扣掉同列触控笔像素前、后一行感测点的原电容变化值的 最小者,再将差值。
29、与0相较取最大者,以获得四感测点的第一电容变化值; 将此四感测点的同行前、后列感测点的原电容变化值与其相邻行感测点的原电流变化 值相减获得的电容变化差值; 将四感应点的第一电容变化值扣掉同行触控笔像素前、后列感测点电容变化值中的最 小者,再与0取最大者,以计算此四感测点的实际电容变化值; 以内插法带入此四感测点坐标的实际电容变化值,计算出有效的触控对象坐标。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019483 A 1/5页 9 触控对象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触控面板的触控笔识别方法,尤指一种可正确识别非噪声感应 信号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由于触控面板1设置于LCM 2上。
30、时,会因LCM 2的描扫线进行扫描而产生噪声(以 下简称LCM噪声),影响触控面板识别触碰点位置准确度,首先请参阅图5A及图5C所示,由 触控面板1上感应触控笔及手指的触控范围的对应电容量变化值dV stylus 、dV finger 来看,其中 电容变化值是为基准值减去真实感应信号,均受到LCM噪声影响而升高至dV S 、dV f ,若要正 确地计算触控笔或手指的实际电容量变化值dV S 、dV f ,则必须扣除其对应的LCM噪声产生的 电容量变化值dV noise ;因此,一般作法是预设一固定的噪声临界值,于获得触控笔或手指感 应的电容量变化值中直接扣除该噪声临界值,避免噪声影响。 000。
31、3 然而,噪声电容量变化值dV noise 会抖动,如图5B所示,因此预设一固定噪声临界值 显得困难。若预设噪声临界值较低,则因噪声电容量变化值非定值,而有可能将其误判为触 控笔的感应信号;反之,则会将真正的触控笔的触碰点忽略之,手指感应的电容量变化值一 般会大于触控笔电容量变化值以及噪声电容量变化值,则无此影响。 0004 由上述说明可知,目前触控面板可以触控笔或手指进行触控已为常见,因此如何 能自LCM噪声电容量变化值中正确地识别出触控笔位置,则显得更为重要。 发明内容 0005 有鉴于上述既有识别触控笔位置时易受液晶显示面板噪声而误判,本发明主要目 的是提供一种自液晶显示面板噪声中正确识。
32、别出触控笔的识别方法,准确地找出触控面板 上的触控笔位置。 0006 欲达上述目的所使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令该触控对象识别方法包含有: 0007 预设噪声信号斜率范围; 0008 依据该噪声信号斜率范围,自一感应图框中找出其斜率高于该噪声信号斜率范围 的感应信号; 0009 判断其斜率高于噪声信号斜率范围的感应信号又为其附近感应信号最大者,则视 为触控笔的触碰点的感应信号。 0010 由于触控笔的感应信号斜率明显较噪声信号斜率高,因此本发明藉由预设噪声信 号斜率范围,与感应信号的斜率进行比对,将其斜率高于噪声信号斜率范围的感应信号抓 出后,再进一步该感应信号判断是否较附近感应信号为大;若是,则代。
33、表为触控笔的感应信 号,进而定义出触控笔位置;是以,本发明确实可自LCM噪声信号,正确地辨别出触控笔触 碰位置。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CN 103019483 A 2/5页 10 0011 图1A是本发明触控笔识别方法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流程图。 0012 图1B是本发明触控笔识别方法的第二较佳实施例流程图。 0013 图1C是本发明触控笔识别方法中更新基准值的流程图。 0014 图1D是感应图框上触控笔及手指触碰位置的对应电容变化值示意图。 0015 图2A、图2B是本发明触控笔识别方法的详细流程图。 0016 图2C是依据图2B找出触控笔触碰感测点的坐标流程图。 0017 图3A至3D是四种依。
34、图2C触控笔触碰感测点坐标找出有效触控笔坐标位置的示 意图。 0018 图4A至4D是依图3A找出有效触控笔坐标位置的实际电容变化值计算过程示意 图。 0019 图5A是触控面板感应图框示意图。 0020 图5B是对应图5A感应图框上噪声电容变化值示意图。 0021 图5C是对应图5A感应图框上触控笔及手指触碰位置的对应电容变化值示意图。 0022 附图标号: 0023 1触控面板 2LCM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本发明是为可自LCM噪声信号中正确地识别出触控笔位置,主要藉由触控笔的感 应信号斜率明显较噪声信号斜率高的特征,预设一噪声信号斜率范围,再依据该噪声信号 斜率范围,自目前感应图框中。
35、找出其斜率高于该噪声信号斜率范围的感应信号,即视为非 LCM噪声,可再进一步判断其斜率高于噪声信号斜率范围的感应信号又为其附近感应信号 最大者,即视为其触控笔的感测点的感应信号;以下谨进一步说明实现前述斜率比对的较 佳实施例。 0025 又本发明触控对象识别方法是可应用于自感应扫描式(self sensing)的感应图 框,亦或是全点扫描式的感应图框中;由于自感应扫描式的感应图框是包含多条感应线信 号,故本发明触控对象识别方法是自该感应图框取得各感测线信号的电容变化值,并依据 电容变化值决定上述感应信号的斜率;之后再判断大于该噪声抖动范围的斜率的电容变化 值是否为本感测线信号最大,若是则为触控。
36、笔的触碰点。 0026 请参阅图1A及图1C所示,是为本发明触控笔识别方法应用于全点扫描式感应图 框中的一较佳实施例流程图,其包含有以下步骤: 0027 预设一噪声抖动范围dVR noise 作为噪声信号斜率范围(S10); 0028 取得一感应图框中所有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S11);其中电容变化值是为基准值 减去真实感应信号而为正值; 0029 自该感应图框的多个感测点中,判断出触控笔触碰的感测点;即取相邻感测点的 电容变化值的差值,定义为上述感应信号的斜率,并将大于噪声抖动范围dVR noise 的差值的 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与其附近感测点电容变化相较,若已为最大者则为触控笔的触碰点 的感。
37、测点(S12);及 0030 判断目前感应图框的所有感测点是否已有触控笔触碰的感测点(S13);若无,则 更新基准值(S14),并接收下一感应图框后返回S11;反之,则直接接收下一感应图框后并 说 明 书CN 103019483 A 10 3/5页 11 返回S11中。 0031 请配合参阅图1B及图1D所示,是为本发明应用于手指及触控笔双用的触控板的 另一实施例,于本实施例中该触控笔识别方法包含有: 0032 预设一噪声抖动范围dVR noise 作为噪声信号斜率范围及一手指电容变化临界值 dVf th (S10); 0033 取得一感应图框中所有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S11);其中电容变化值。
38、是为基准 值减去真实感应信号而为正值; 0034 取相邻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的差值,定义为上述感应信号的斜率,将小于该噪声 抖动范围dVR noise 的差值的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与该手指电容变化临界值dVf th 比较,若高 于手指电容变化临界值dVf th 者,则非为LCM噪声(S12); 0035 将大于噪声抖动范围dVR noise 的差值的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与其附近感测点电容 变化相较,若已为最大者则为触控笔的触碰点的感测点(S13);及 0036 判断目前感应图框的所有感测点是否已有判断为非LCM噪声或触控笔的感测点 (S14);若否,则更新一基准值(S15),并接收下一感应图框后返。
39、回S11;反之,则直接接 收下一感应图框后并返回S11中。 0037 上述二项实施例中更新基准值详细步骤再如图1C所示,即逐列取得各列的整列 的感应信号最小值减去基准值(S140、S141),判断该差值是否大于0(S142),若是则将整列 各行的基准值加上该差值(S143);反之,则保留原本的基准值(S144)。由于该触控面板于 开机后的基准值会浮动,故藉由更新基准值可提高本发明识别触控笔的触碰点位置的准确 度。 0038 请进一步配合参阅图2A及图2B所示,进一步说明上述步骤的详细执行动作。 0039 上述自感应图框的感测点中取得电容变化值步骤中,该感应图框中包含呈列(n)、 行(m)矩阵排。
40、列的多个感测点,且各感测点缓存器储存一默认值,于本实施例中该默认值 非0。 0040 以逐列逐行方式标记各感测点的缓存器为LCM噪声代码(标记为0)、触控笔信号 (标记差值)或手指信号(标记电容变化值),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0041 依列顺序自感应图框中撷取一列的所有行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S300); 0042 将本列第一行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减去第二行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并判断该差 值是否大于噪声抖动范围中(S301);若是,则代表本列第一行感测点为非LCM噪声,并将差 值储入感测点缓存器中(S302);若否,则代表本列的第一行感测点为LCM噪声,并将其感测 点储存器标记为0(S303),再进。
41、行以下判断; 0043 将本列全部感测点以每3感测点(前、中、后感测点)为一组进行以下判断,直到 预备标记最后一行感测点的缓存器为止(S304): 0044 (a)将中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分别减去前感测点及后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判断 二差值是否均小于噪声抖动范围(S305);若是,则将此三感测点的缓存器标记为0(S306); 反之,则先判断中感测点的缓存器仍标记为默认值(S307),代表未经本发明判断过,确认后 再执行以下步骤; 0045 (b)判断中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是否大于手指电容变化临界值(S308);若是,则 代表可能为手指触控感测点,而直接标记中感测点缓存器为目前电容变化值(S309)。
42、;反 说 明 书CN 103019483 A 11 4/5页 12 之,则代表有可能为触控笔触碰的可能,故执行以下判断步骤;及 0046 (c)将中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分别减去前感测点及后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取二 差值中最小者,再与0相较,以判断中感测点是否大于前或后感测点(S310),若最小差值高 于0,代表中感测点为触控笔触碰的感测点,将中感测点的缓存器存入此一差值(S311);若 小于0,则代表中感测点为LCM噪声,而将其缓存器存入0(S312); 0047 至此已完成本列倒数第二行感测点是否为触控笔的判断,而本列最后一行感测点 的判断(S313),则与本列第1行感测点相同,令最后一行感测。
43、点的电容变化值减去前一行 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S314),并判断是否大于噪声抖动范围(S315);若是,则代表非LCM噪 声,并将差值存入其缓存器(S316);反之,则为LCM噪声而标记其缓存器为0(S317); 0048 回到第一步骤(S300),直到最后一列已比对完毕为止(S318)。 0049 再者,为能更准确地辨别出触控笔的感测点,可依据各感测点缓存器所储存的值 再为判断之。如图2C所示,本发明再进一步预设的触控笔电容变化上临界值及下临界值 判断(S319),依逐列逐行方式比对各感测点缓存器,比对各感测点缓存器的值是否大于该 触控笔电容变化下临界值(S320),若大于,再进一步判断该感。
44、测点的电容变化值是否为附 近感测点的最大值(S321);若否,则确定非为触控笔的感测点(S322);若是,则再进一步确 认其电容变化值是否小于与触控笔电容变化上临界值(S323),若小于才确认目前感测点为 真正的触控笔的触碰点(S324)。倘若本发明应用于多点触控触控面板时,则在此步骤中, 可能会比对出到多个个感测点被视为触控笔的触碰点,而在此应用中会依据触控面板规格 (例如提供5个触控笔使用),则会预设数个(5个)触控笔缓存器,当找出真正的触控笔的 感测点时,会先确认是否尚有空白的触控笔缓存器,若有则将目前感测点的行、列坐标存入 (S326);又倘若在上述规格下比对出第6感测点,则将第6感测。
45、点的电容变化值进一步与 5个感测点中最小的电容变化值比对何者为大,若第6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大,则将其坐标 覆写至该最小电容变化值的触控笔缓存器中(S327)。至此已确认单触控笔或多触控笔的单 一感测点坐标。 0050 然而,单一感测点坐标无法以内插法计算出对触控面板控制器有效的触控笔坐 标,必须要2*2感测点才能以内插法计算出实际触控笔坐标位置,因此请配合参阅图3A至 图3D所示,是依照图2A至图2C所找出单感测点坐标(其电容变化值一定较其它3个感 测点的电容变化值为大),进一步找出有效触控坐标的其它3个感测点坐标,共计有四种可 能,详如下述。 0051 以单感测点坐标为中感测点,抓前、后一行。
46、(j-1,j+1)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即如 图3A至图3D所示的四种可能,当单感测点其坐标前一行与单感测点其坐标后一行相较后 前一行为大者,则左上角感测点的坐标行(J)有可能落入图3A及图3D位置;接着,再比较 单感测点的坐标的前、后一列(i-1,i+1)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何者较大,以决定2*2坐标 的左上角感测点坐标列(I),若前一列较大则最后以图3A为最后的2*2坐标;反之则为图 3D;同理,当单感测点其坐标的后一行较前一行为大者,则左上角感测点的坐标行(J)即与 单感测点的j相同,确有可能落入图3B及图3C位置;接着,再比较单感测点的坐标的前、后 一列(i-1,i+1)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
47、,若前一列较大则最后以图3B为最后的2*2坐标;反 之,则为图3C。是以,一旦决定左上角坐标(I,J),即能决定出2*2坐标。 0052 此外,为准确以内插法计算出触控笔坐标,必须扣除此四个坐标感测点的电容变 说 明 书CN 103019483 A 12 5/5页 13 化值中的LCM噪声值及直向噪声值;故请再配合图4A至图4D所示,以图3A所决定出的四 个画表坐标,此四感测点实际电容变化值是将原电容变化值(dV11、dV12、dV21、dV22)先扣 掉同列前、后行(j-2,j+1)感测点电容变化值(B11、B12/B21、B22)中的最小者,再与0取 最大者(不储存负值)如下列(1)至(4。
48、)表达式,以获得四感测点的第一电容变化值(W11、 W12、W21、W22);再先将四感测点的同列前、后(i-2,i+1)感测点(A11/A12、A21/A22)电容 变化值与其相邻行(A01/A13、A20/A23)相减后以获得的电容变化差值(A11、A12、A21、 A22),如此即可扣掉LCM噪声,再将四感应点的第一电容变化值(W11、W12、W21、W22)扣掉 同行前、后列(i-2,i+1)感测点电容变化差值(A11、A21/A12、A22)中的最小者,再与 0取最大者(不储存负值),如下(5)至(8)表达式,以计算此四感测点坐标的实际电容变 化值(W11、W12、W21、W22),。
49、再进行内插法计算出有效的触控笔坐标。 0053 W11max(0,(dV11-min(B11,B12).(1) 0054 W12max(0,(dV12-min(B11,B12)(2) 0055 W21max(0,(dV21-min(B21,B22)(3) 0056 W22max(0,(dV22-min(B21,B22)(4) 0057 W11max(0,(dV11-min(A11,A21)(5) 0058 W12max(0,(dV12-min(A12,A22)(6) 0059 W21max(0,(dV21-min(A11,A21)(7) 0060 W22max(0,(dV22-min(A12,A22)(8) 0061 综上所述,由于手指及触控笔的触控范围周边感测点的电容变化值斜率高,因此 本发明藉由判断在此周边范围的相关感测点电容变化值的差值,并与噪声抖动范围予以比 对,若变化值落入噪声抖动范围中则自然判断为噪声;反之,则有可能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