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氧化一氧化碳的催化剂、其制造及使用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择性氧化一氧化碳的催化剂、其制造及使用方法.pdf(10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4140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5.09 C N 1 0 2 4 4 1 4 0 1 A *CN102441401A* (21)申请号 201010299408.5 (22)申请日 2010.09.30 B01J 23/89(2006.01) B01D 53/86(2006.01) B01D 53/62(2006.01) (71)申请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地址中国台湾新竹县 申请人中央大学 (72)发明人杨宪昌 陈郁文 廖玮婷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314 代理人程伟 唐瑞庭 (54) 发明名称 选择性氧化。
2、一氧化碳的催化剂、其制造及使 用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选择性氧化一氧化碳的催化 剂、其制造及使用方法。该选择性氧化一氧化碳 的催化剂仅包含:一铜-钛混合氧化物载体,其 中该铜-钛混合氧化物载体是由含铜化合物及钛 制备而得,且铜与二氧化钛的重量比例介于0.01 至2.0之间;以及,负载在该载体表面的纳米金颗 粒。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1 页 xxxxxxxx 1/1页 2 1.一种选择性氧化一氧化碳的催化剂,由以下成份组成: 一铜-钛混合氧化物载体,其中该铜-钛混合氧化物载体是。
3、由含铜化合物及二氧化钛 制备而得,且铜与二氧化钛的重量比例介于0.01至2.0之间;以及 负载在该载体表面的纳米金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择性氧化一氧化碳的催化剂,其中以该催化剂的总重为基 准计,该纳米金颗粒的重量比介于0.5wt至5wt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择性氧化一氧化碳的催化剂,其中该含铜化合物为含铜的 卤化物、含铜的硫化物、含铜的硝酸盐、含铜的硝酸盐、含铜的硫酸盐、或其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择性氧化一氧化碳的催化剂,其中该纳米金颗粒的直径介 于1至3纳米之间。 5.一种制作选择性氧化一氧化碳的催化剂的方法,包含: 以浸渍法将含铜化合物及二氧化钛制备成一。
4、铜-钛混合氧化物载体,其中铜与二氧化 钛的重量比例介于0.01至2.0之间;以及 以沉积沉淀法将纳米金颗粒负载在该铜-钛混合氧化物载体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作选择性氧化一氧化碳的催化剂的方法,其中以浸渍法制 备该铜-钛混合氧化物载体的步骤包含: 将含铜化合物及二氧化钛混合,并在空气中以100至450煅烧2至8小时,得到 铜-钛混合氧化物;以及 对铜-钛混合氧化物进行研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作选择性氧化一氧化碳的催化剂的方法,其中以沉积沉淀 法将纳米金颗粒负载在该铜-钛混合氧化物载体表面的步骤包含: 将该铜-钛混合氧化物载体与水配置成一水溶液,并调整该水溶液的酸碱值在5至9。
5、 之间; 将一含金溶液加入该水溶液进行反应,得到一沉淀物;以及 经水洗及烘干该沉淀物后,在空气中以100至250对该沉淀物进行煅烧2至10小 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作选择性氧化一氧化碳的催化剂的方法,其中将该含金溶 液加入该水溶液进行反应的温度介于50至9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作选择性氧化一氧化碳的催化剂的方法,其中以该催化剂 的总重为基准计,该纳米金颗粒的重量比介于0.5wt至5wt之间。 10.一种去除气体中一氧化碳的方法,包含: 将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该选择性氧化一氧化碳的催化剂在一操作温度下置于一气 氛中,使该气氛中的一氧化碳氧化转化成二氧化碳。 11.根据权利。
6、要求10所述的去除气体中一氧化碳的方法,其中该操作温度介于20至 200之间。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441401 A xxxxxxxx 1/7页 3 选择性氧化一氧化碳的催化剂、 其制造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选择性氧化一氧化碳的催化剂,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纳米金颗 粒且可选择性氧化一氧化碳的催化剂。 背景技术 0002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且无刺激性的气体,使得人们无法单单通过其感官对 该危机产生任何事先预警的作用,而当人体一但吸入过量的一氧化碳时,其血液输送氧的 功能将会大幅降低,且如果人体处于一具有高浓度一氧化碳的环境时,则会使其大脑失去 正常功能甚。
7、至会导致死亡。中国台湾每年都有数以百计的人因车辆所排放出的尾气、工厂 烟道所排放出的废气、或煤炭瓦斯产生的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亡。根据行政院卫生署的研究 报告(1992)指出,由于生活中的烹调(瓦斯炉)、加热(热水器)、取暖或吸烟等相关行为, 会导致一氧化碳浓度在一般居家室内常比室外环境来的高,又常因一氧化碳无色无味等特 性,一般人常对它失去戒心,而受伤害。环保署目前正研拟新法室内空气品质管理法,对 于室内空气一氧化碳浓度要求控制在小于9ppm。 0003 美国专利US5258340(1993/11/02)公开了一种用于低温转化一氧化碳的混合过 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制造方法,以顺序沉淀法(sequ。
8、ential precipitation method)制 得内层含氧化钴,外层含其他金属如铁、镍、铜、锌、钼、钨或锡的氧化物的层状金属氧化物, 该层状金属氧化物也可负载在二氧化硅载体上,最后将贵金属如金、铂、钯、铑或其混合物 负载至层状金属氧化物上,所得催化剂用于低温氧化一氧化碳。由于制备步骤繁复,催化剂 活性较差,因此必须以较高温度才能使一氧化碳完全转化。 0004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催化剂,其可在常温下即有效去除一氧化 碳。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纳米金颗粒并以铜-钛混合氧化物作为载体的催化剂,其可用 于将空气中的一氧化碳转换成二氧化碳。该铜-钛混合氧化物载。
9、体,由于具有含铜氧化物 及合钛氧化物的混合,可避免其上所负载的金颗粒聚集,达到纳米尺寸的金颗粒均匀分布 于该载体表面上的目的,进而提高一氧化碳的转换率及维持催化剂的活性。因此,本发明所 述的催化剂非常适合应用于去除气体中一氧化碳,可将该催化剂制备成各种滤材,尤其是 可应用于燃烧源或热水器出口端。 0006 本发明提供一种选择性氧化一氧化碳的催化剂,其仅包含:一铜-钛混合氧化物 载体,其中该铜-钛混合氧化物载体是由含铜化合物及二氧化钛制备而得,且铜与二氧化 钛的重量比例介于0.01至2.0之间;以及,一负载在该载体表面的纳米金颗粒。 0007 本发明亦提供上述选择性氧化一氧化碳的催化剂的制造方法。
10、,包含:以浸渍法将 含铜化合物及二氧化钛制备成一铜-钛混合氧化物载体,其中铜与二氧化钛的重量比例介 于0.01至2.0之间;以及,以沉积沉淀法将纳米金颗粒负载在该铜-钛混合氧化物载体表 说 明 书CN 102441401 A xxxxxxxx 2/7页 4 面。其中,以浸渍法制备该铜-钛混合氧化物载体的步骤可包含:将含铜化合物及二氧化钛 混合,并在空气中以100至450煅烧2至8小时,得到铜-钛混合氧化物;以及,对铜-钛 混合氧化物进行研磨;而以沉积沉淀法将纳米金颗粒负载在该铜-钛混合氧化物载体表面 的步骤可包含:将该铜-钛混合氧化物载体与水配置成一水溶液,并调整该水溶液的酸碱 值在5至9之间。
11、;将一含金溶液加入该水溶液进行反应,得到一沉淀物;以及,经水洗及烘 干该沉淀物后,在空气中以100至250对该沉淀物进行煅烧2至10小时。 0008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本发明的一种去除气体中一氧化碳的方法,包含将上 述的催化剂在一操作温度下置于一气氛中,使该气氛中的一氧化碳氧化转化成二氧化碳。 其中,该操作温度介于20至200之间,亦即该催化剂可在常温下将一氧化碳氧化转化 成二氧化碳。 0009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优选实施 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6-10所述的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对一氧化碳的转化。
12、率测量 结果。 0011 图2为比较实施例1及实施例8所述的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对一氧化碳的转化率 测量的比较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本发明所述的选择性氧化一氧化碳的催化剂仅包含:一铜-钛混合氧化物载体、 及一负载在该载体表面的纳米金颗粒。 0013 该铜-钛混合氧化物载体的制备方式可为将一含铜化合物及一二氧化钛以浸渍 法(例如:初湿浸渍法(Incipient wetness impregnation)制备而得,步骤如下:将一含 铜化合物(可为含铜的卤化物、含铜的硫化物、含铜的硝酸盐、含铜的硝酸盐、含铜的硫酸 盐、或其组合,例如硝酸铜)溶解于水中,并将所得的水溶液慢慢滴入的二氧化钛中。充。
13、分 搅拌后,将所得的产物在空气中在100-450煅烧2-8小时,得到铜-钛混合氧化物。最后, 对该铜-钛混合氧化物进行研磨,得到铜-钛混合氧化物载体。值得注意的是,该含铜化合 物的铜与二氧化钛的重量比例可介于0.05至2.0之间。若铜与二氧化钛的重量比例低于 0.05或高于2以上,对金颗粒的分散度帮助有限,因此会影响金的转换速率。 0014 此外,该纳米金颗粒可以沉积沉淀法负载于上述的铜-钛混合氧化物载体表面, 步骤如下: 0015 将铜-钛混合氧化物载体加入水中,可在50-80下进行搅拌,得到一水溶液。 接着,调整该水溶液的酸碱值,使该水溶液的酸碱值控制在5至9之间。在调整pH值的过 程中,。
14、可以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来调整上述溶液的pH值。在一实施例中,该酸性物质可为 盐酸、硫酸、磷酸、硝酸或前述的组合。该碱性溶液可为一般常用的无机碱性盐类的水溶液, 例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氢钠或氨水。接着,将一含金溶液(例如四氯金酸 水溶液)加入该水溶液进行反应(反应温度可介于50至90之间),得到一沉淀物。将 得到的沉淀物过滤,并以50至80的蒸馏水水洗多次,再在50至100烘干16小时。 说 明 书CN 102441401 A xxxxxxxx 3/7页 5 最后,将烘干后的沉淀物在100至250于空气中煅烧2-10小时,即生成含纳米金颗粒并 以铜-钛混合氧化物作为载体的催化剂,。
15、其中以该催化剂的总重为基准计,该纳米金颗粒 的重量比介于0.5wt至5wt之间。 0016 以下通过下列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所述的催化剂的合成方式及性质测量,用以进 一步阐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 0017 铜-钛混合氧化物载体的制备 0018 【实施例1】 0019 首先,称取硝酸铜0.19克,将其以3.5毫升蒸馏水溶解,得到一水溶液。接着,称 取4.95克二氧化钛,并将该水溶液慢慢滴入,并持续搅拌。反应完全后,对生成的沉淀物进 行过滤及烘干,并在空气中200煅烧4小时,即生成铜-钛混合氧化物。最后,对铜-钛混 合氧化物进行研磨,研磨方式可为球磨法,得到铜-钛混合氧化物载体(1),其中铜与二氧 化。
16、钛的重量比例为0.01。 0020 【实施例2】 0021 首先,称取硝酸铜0.57克,将其以3.4毫升蒸馏水溶解,得到一水溶液。接着,称 取4.85克二氧化钛,并将该水溶液慢慢滴入,并持续搅拌。反应完全后,对生成的沉淀物进 行过滤及烘干,并在空气中200煅烧4小时,即生成铜-钛混合氧化物。最后,对铜-钛混 合氧化物进行研磨,研磨方式可为球磨法,得到铜-钛混合氧化物载体(2),其中铜与二氧 化钛的重量比例为0.03。 0022 【实施例3】 0023 首先,称取硝酸铜0.95克,将其以3.3毫升蒸馏水溶解,得到一水溶液。接着,称 取4.75克二氧化钛,并将该水溶液慢慢滴入,并持续搅拌。反应完全。
17、后,对生成的沉淀物进 行过滤及烘干,并在空气中200煅烧4小时,即生成铜-钛混合氧化物。最后,对铜-钛混 合氧化物进行研磨,研磨方式可为球磨法,得到铜-钛混合氧化物载体(3),其中铜与二氧 化钛的重量比例为0.05。 0024 【实施例4】 0025 首先,称取硝酸铜1.521克,将其以3.5毫升蒸馏水溶解,得到一水溶液。接着,称 取4.6克二氧化钛,并将该水溶液慢慢滴入,并持续搅拌。反应完全后,对生成的沉淀物进 行过滤及烘干,并在空气中200煅烧4小时,即生成铜-钛混合氧化物。最后,对铜-钛混 合氧化物进行研磨,研磨方式可为球磨法,得到铜-钛混合氧化物载体(4),其中铜与二氧 化钛的重量比例。
18、为0.08。 0026 【实施例5】 0027 首先,称取硝酸铜1.9克,将其以3.3毫升蒸馏水溶解,得到一水溶液。接着,称取 4.5克二氧化钛,并将该水溶液慢慢滴入,并持续搅拌。反应完全后,对生成的沉淀物进行过 滤及烘干,并在空气中200煅烧4小时,即生成铜-钛混合氧化物。最后,对铜-钛混合氧 化物进行研磨,研磨方式可为球磨法,得到铜-钛混合氧化物载体(5),其中铜与二氧化钛 的重量比例为0.1。 0028 含纳米金颗粒及铜-钛混合氧化物作为载体的催化剂的制备 0029 【实施例6】 0030 称取铜-钛混合氧化物载体(1)(铜/二氧化钛重量比为0.01)1.98克放入200 说 明 书CN。
19、 102441401 A xxxxxxxx 4/7页 6 毫升蒸馏水中,以磁力搅拌,并加热至65,得到一水溶液。接着,以0.1M氨水将该酸碱值 控制在70.2,再将四氯金酸溶液以每分钟10毫升的速率滴入此溶液中(称取四氯金酸 0.035克,将其溶解于40毫升蒸馏水,其中金占0.02克),并同时控制碱值在70.2,温度 维持在65。滴定完成后以磁力搅拌混合两小时,维持酸碱值在70.2,温度65,使其反 应完全。接着,将得到的沉淀物过滤,并以65的蒸馏水水洗多次,直到完全除去氯离子,再 于80烘干16小时。将烘干后的沉淀物在180于空气中煅烧4小时,即生成含纳米金颗 粒(1)及铜-钛混合氧化物作为。
20、载体(铜/二氧化钛重量比为0.01)的催化剂(1)。 0031 【实施例7】 0032 称取铜-钛混合氧化物载体(2)(铜/二氧化钛重量比为0.03)1.98克放入200 毫升蒸馏水中,以磁力搅拌,并加热至65,得到一水溶液。接着,以0.1M氨水将该酸碱值 控制在70.2,再将四氯金酸溶液以每分钟10毫升的速率滴入此溶液中(称取四氯金酸 0.035克,将其溶解于40毫升蒸馏水,其中金占0.02克),并同时控制碱值在70.2,温度 维持在65。滴定完成后以磁力搅拌混合两小时,维持酸碱值在70.2,温度65,使其反 应完全。接着,将得到的沉淀物过滤,并以65的蒸馏水水洗多次,直到完全除去氯离子,再。
21、 于80烘干16小时。将烘干后的沉淀物在180于空气中煅烧4小时,即生成含纳米金颗 粒(1)及铜-钛混合氧化物作为载体(铜/二氧化钛重量比为0.03)的催化剂(2)。 0033 【实施例8】 0034 称取铜-钛混合氧化物载体(3)(铜/二氧化钛重量比为0.05)1.98克放入200 毫升蒸馏水中,以磁力搅拌,并加热至65,得到一水溶液。接着,以0.1M氨水将该酸碱值 控制在70.2,再将四氯金酸溶液以每分钟10毫升的速率滴入此溶液中(称取四氯金酸 0.035克,将其溶解于40毫升蒸馏水,其中金占0.02克),并同时控制碱值在70.2,温度 维持在65。滴定完成后以磁力搅拌混合两小时,维持酸碱。
22、值在70.2,温度65,使其反 应完全。接着,将得到的沉淀物过滤,并以65的蒸馏水水洗多次,直到完全除去氯离子,再 于80烘干16小时。将烘干后的沉淀物在180于空气中煅烧4小时,即生成含纳米金颗 粒(1)及铜-钛混合氧化物作为载体(铜/二氧化钛重量比为0.05)的催化剂(3)。 0035 【实施例9】 0036 称取铜-钛混合氧化物载体(4)(铜/二氧化钛重量比为0.08)1.98克放入200 毫升蒸馏水中,以磁力搅拌,并加热至65,得到一水溶液。接着,以0.1M氨水将该酸碱值 控制在70.2,再将四氯金酸溶液以每分钟10毫升的速率滴入此溶液中(称取四氯金酸 0.035克,将其溶解于40毫升。
23、蒸馏水,其中金占0.02克),并同时控制碱值在70.2,温度 维持在65。滴定完成后以磁力搅拌混合两小时,维持酸碱值在70.2,温度65,使其反 应完全。接着,将得到的沉淀物过滤,并以65的蒸馏水水洗多次,直到完全除去氯离子,再 于80烘干16小时。将烘干后的沉淀物在180于空气中煅烧4小时,即生成含纳米金颗 粒(1)及铜-钛混合氧化物作为载体(铜/二氧化钛重量比为0.08)的催化剂(4)。 0037 【实施例10】 0038 称取铜-钛混合氧化物载体(5)(铜/二氧化钛重量比为0.1)1.98克放入200 毫升蒸馏水中,以磁力搅拌,并加热至65,得到一水溶液。接着,以0.1M氨水将该酸碱值 。
24、控制在70.2,再将四氯金酸溶液以每分钟10毫升的速率滴入此溶液中(称取四氯金酸 0.035克,将其溶解于40毫升蒸馏水,其中金占0.02克),并同时控制碱值在70.2,温度 说 明 书CN 102441401 A xxxxxxxx 5/7页 7 维持在65。滴定完成后以磁力搅拌混合两小时,维持酸碱值在70.2,温度65,使其反 应完全。接着,将得到的沉淀物过滤,并以65的蒸馏水水洗多次,直到完全除去氯离子,再 于80烘干16小时。将烘干后的沉淀物在180于空气中煅烧4小时,即生成含纳米金颗 粒(1)及铜-钛混合氧化物作为载体(铜/二氧化钛重量比为0.1)的催化剂(5)。 0039 【比较实施。
25、例1】 0040 称取钛氧化物50克放入180毫升蒸馏水中,以磁力搅拌,并加热至65,接着,再 将四氯金酸0.86克溶解于20毫升蒸馏水,其中金占0.5克,再以10ml每分钟的速率滴入钛 氧化物溶液中,滴定完成后以磁力搅拌混合两小时,利用0.1M氨水维持酸碱值在70.2, 温度在65,使其反应完全。接着,将得到的沉淀物过滤,并以65的蒸馏水水洗多次,直 到完全除去氯离子,再于80烘干16小时。将烘干后的沉淀物在180于空气中煅烧4小 时,即生成含纳米金颗粒(1)及钛氧化物作为载体的催化剂(6)。 0041 催化剂对一氧化碳进行氧化的转换率测量 0042 【实施例11】 0043 将实施例6所制。
26、备而得的催化剂(1)(铜/二氧化钛重量比为0.01)0.05克置于直 立式填充床反应器内,进行在空气中氧化一氧化碳的反应,以固定床反应器进行实验,管内 外直径分别为0.6厘米及1.2厘米,长度57厘米,中间有0.7厘米的融熔石英砂,以负载反 应的催化剂,但可以透气,另外在反应管内有一内外直径分别为0.4厘米及0.6厘米的底部 密封玻璃管,以放置测量催化剂表面温度的热电偶温度计。在浮子流量计控制其流量为每 分钟100毫升,在室温下通入反应器中,反应气体产物以气相层析仪(中国层析型号9800) 分析,使用3.5米Molecular sieve 5A不锈钢管柱。反应器温度由柱状电偶加热炉控制, 其加。
27、热炉外层为长17厘米,宽16.7厘米,高35厘米,以温度控制器加热,反应器温度以每 分钟2度由摄氏25度升高,并分别在30、40、50、60、70、80度平衡10分钟,再利用气相层析 仪侦测其出口浓度(ppm)。请参照图1,为该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对一氧化碳的转化率测量 结果。 0044 【实施例12】 0045 将实施例7所制备而得的催化剂(2)(铜/二氧化钛重量比为0.03)0.05克置于直 立式填充床反应器内,进行在空气中氧化一氧化碳的反应,以固定床反应器进行实验,管内 外直径分别为0.6厘米及1.2厘米,长度57厘米,中间有0.7厘米的融熔石英砂,以负载反 应的催化剂,但可以透气,另外在。
28、反应管内有一内外直径分别为0.4厘米及0.6厘米的底部 密封玻璃管,以放置测量催化剂表面温度的热电偶温度计。在浮子流量计控制其流量为每 分钟100毫升,在室温下通入反应器中,反应气体产物以气相层析仪(中国层析型号9800) 分析,使用3.5米Molecular sieve 5A不锈钢管柱。反应器温度由柱状电偶加热炉控制, 其加热炉外层为长17厘米,宽16.7厘米,高35厘米,以温度控制器加热,反应器温度以每 分钟2度由摄氏25度升高,并分别在30、40、50、60、70、80度平衡10分钟,再利用气相层析 仪侦测其出口浓度(ppm)。请参照图1,为该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对一氧化碳的转化率测量 结。
29、果。 0046 【实施例13】 0047 将实施例8所制备而得的催化剂(3)(铜/二氧化钛重量比为0.05)0.05克置于直 立式填充床反应器内,进行在空气中氧化一氧化碳的反应,以固定床反应器进行实验,管内 说 明 书CN 102441401 A xxxxxxxx 6/7页 8 外直径分别为0.6厘米及1.2厘米,长度57厘米,中间有0.7厘米的融熔石英砂,以负载反 应的催化剂,但可以透气,另外在反应管内有一内外直径分别为0.4厘米及0.6厘米的底部 密封玻璃管,以放置测量催化剂表面温度的热电偶温度计。在浮子流量计控制其流量为每 分钟100毫升,在室温下通入反应器中,反应气体产物以气相层析仪(。
30、中国层析型号9800) 分析,使用3.5米Molecular sieve 5A不锈钢管柱。反应器温度由柱状电偶加热炉控制, 其加热炉外层为长17厘米,宽16.7厘米,高35厘米,以温度控制器加热,反应器温度以每 分钟2度由摄氏25度升高,并分别在30、40、50、60、70、80度平衡10分钟,再利用气相层析 仪侦测其出口浓度(ppm)。请参照图1,为该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对一氧化碳的转化率测量 结果。 0048 【实施例14】 0049 将实施例9所制备而得的催化剂(4)(铜/二氧化钛重量比为0.08)0.05克置于直 立式填充床反应器内,进行在空气中氧化一氧化碳的反应,以固定床反应器进行实验。
31、,管内 外直径分别为0.6厘米及1.2厘米,长度57厘米,中间有0.7厘米的融熔石英砂,以负载反 应的催化剂,但可以透气,另外在反应管内有一内外直径分别为0.4厘米及0.6厘米的底部 密封玻璃管,以放置测量催化剂表面温度的热电偶温度计。在浮子流量计控制其流量为每 分钟100毫升,在室温下通入反应器中,反应气体产物以气相层析仪(中国层析型号9800) 分析,使用3.5米Molecular sieve 5A不锈钢管柱。反应器温度由柱状电偶加热炉控制, 其加热炉外层为长17厘米,宽16.7厘米,高35厘米,以温度控制器加热,反应器温度以每 分钟2度由摄氏25度升高,并分别在30、40、50、60、7。
32、0、80度平衡10分钟,再利用气相层析 仪侦测其出口浓度(ppm)。请参照图1,为该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对一氧化碳的转化率测量 结果。 0050 【实施例15】 0051 将实施例10所制备而得的催化剂(5)(铜/二氧化钛重量比为0.1)0.05克置于直 立式填充床反应器内,进行在空气中氧化一氧化碳的反应,以固定床反应器进行实验,管内 外直径分别为0.6厘米及1.2厘米,长度57厘米,中间有0.7厘米的融熔石英砂,以负载反 应的催化剂,但可以透气,另外在反应管内有一内外直径分别为0.4厘米及0.6厘米的底部 密封玻璃管,以放置测量催化剂表面温度的热电偶温度计。在浮子流量计控制其流量为每 分钟10。
33、0毫升,在室温下通入反应器中,反应气体产物以气相层析仪(中国层析型号9800) 分析,使用3.5米Molecular sieve 5A不锈钢管柱。反应器温度由柱状电偶加热炉控制, 其加热炉外层为长17厘米,宽16.7厘米,高35厘米,以温度控制器加热,反应器温度以每 分钟2度由摄氏25度升高,并分别在30、40、50、60、70、80度平衡10分钟,再利用气相层析 仪侦测其出口浓度(ppm)。请参照图1,为该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对一氧化碳的转化率测量 结果。 0052 由图1可知,本发明所述的含纳米金颗粒及铜-钛混合氧化物作为载体的催化剂 在不同温度下对一氧化碳的转化率皆可达70。尤其是实施例8。
34、所制备而得的催化剂(3) (铜/二氧化钛重量比为0.05),其在30至85下对于对一氧化碳的转化率皆可维持在 100。 0053 【实施例16】 0054 将比较实施例1所制备而得的催化剂(1wtAu/TiO 2 )0.05克置于直立式填充床 说 明 书CN 102441401 A xxxxxxxx 7/7页 9 反应器内,进行在空气中氧化一氧化碳的反应,以固定床反应器进行实验,管内外直径分别 为0.6厘米及1.2厘米,长度57厘米,中间有0.7厘米的融熔石英砂,以负载反应的催化 剂,但可以透气,另外在反应管内有一内外直径分别为0.4厘米及0.6厘米的底部密封玻璃 管,以放置测量催化剂表面温度。
35、的热电偶温度计。在浮子流量计控制其流量为每分钟100 毫升,在室温下通入反应器中,反应气体产物以气相层析仪(中国层析型号9800)分析,使 用3.5米Molecular sieve5A不锈钢管柱。反应器温度由柱状电偶加热炉控制,其加热炉 外层为长17厘米,宽16.7厘米,高35厘米,以温度控制器加热,反应器温度以每分钟2度 由摄氏25度升高,并分别在30、40、50、60、70、80度平衡10分钟,再利用气相层析仪侦测其 出口浓度(ppm)。请参照图2,为该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对一氧化碳的转化率测量结果。 0055 由图2可知,以纯TiO 2 作为载体的催化剂(1wtAu/TiO 2 ),其在3。
36、0下的转化率 只有30,即使升温至60,其转化率也仅达到60;与之相比,本发明实施例8所述的含 纳米金颗粒及铜-钛混合氧化物作为载体的催化剂,即使在30下,其对于一氧化碳的转 化率仍可维持在100,因此证明了本发明以铜-钛混合氧化物作为载体的催化剂确实可 以维持纳米金颗粒的活性。 0056 虽然本发明已以多个优选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 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应该可作任意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说 明 书CN 102441401 A xxxxxxxx 1/1页 10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41401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