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成型厚型无缝踩跟袜裤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体成型厚型无缝踩跟袜裤及其制造方法.pdf(20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7842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1.14 C N 1 0 4 2 7 8 4 2 7 A (21)申请号 201310286458.3 (22)申请日 2013.07.09 D04B 21/20(2006.01) A41B 11/14(2006.01) (71)申请人高要市红雨伞服饰有限公司 地址 526118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市南岸马安 幸福路 (72)发明人莫运洪 苏汉光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11239 代理人孙刚 (54) 发明名称 一体成型厚型无缝踩跟袜裤及其制造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体成。
2、型厚型无缝踩跟袜裤 及其制造方法。该袜裤在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上 一体编织而成,分为由分缝接合技术连接起来的 前布片和后布片,其布面组织为三针经平组织。该 袜裤美观大方,保暖舒适,同时由于不存在任何接 缝,所以也就避免了传统非一体成型袜裤接缝处 因脱丝而破口的缺陷,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袜裤的 耐穿性。 (51)Int.Cl.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0页 附图7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0页 附图7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78427 A CN 104278427 A 1/2页 2 1.一种一体成型厚型无缝踩跟袜裤,该袜裤在双。
3、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上一体编织而成, 分为前布片(F)和后布片(B),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布片(F)和后布片(B)在分缝接合位 置(1、2、3、4)上采用分缝接合技术无缝地连接起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裤袜,其特征在于:前针床的贾卡梳栉的在分缝接合位置的贾 卡针,在前针床编织第一个线圈时发生偏移,导致原本该形成的线圈的针位不形成线圈,然 后前针床的贾卡梳栉摆动到后针床时该贾卡针发生偏移而在后针床形成一个线圈,再摆回 前针床时发生偏移导致跨一针的针位上形成线圈,最后摆到后针床时不发生偏移仍按基本 组织的走法不形成线圈,后针床的贾卡梳栉的在分缝接合位置的贾卡针在前针床编织第一 个线圈时不发生偏移仍。
4、按基本组织的走法不形成线圈,然后后针床的贾卡梳栉摆动到后针 床时,后针床的贾卡梳栉的在分缝接合位置的贾卡针不发生偏移仍按基本组织的走法形成 一个线圈,再摆到前针床时发生偏移形成位于前针床的一个线圈,最后摆会后针床时发生 偏移导致原本该形成的线圈的针位上不形成线圈,从而完成分缝接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裤袜,其特征在于:前布片(F)和后布片(B)的针数相同,织物 组织结构也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袜裤,其特征在于:该袜裤的布面组织为三针经平组织,该三针 经平组织是利用贾卡针偏移技术加厚整条袜裤布面形成的厚组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裤袜,其特征在于:利用贾卡针的偏移,在两针经平基本组。
5、织的 基础上编织到偶数横列时,贾卡梳栉上的所有贾卡针均偏移一针成圈而形成编织三针经平 组织的织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袜裤,其特征在于:在该袜裤的脚踝位置采用两针经平组织形 成的薄组织和三针经平组织形成的厚组织相间设置的结构构成袜裤的脚踝螺口(L)。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袜裤,其特征在于:在编织脚踝螺口(L)时,在所述的厚组织右 边形成薄组织的位置,编织此处纱线的贾卡针在编织第一个横列时不偏移,当其编织第二 个横列时在针背不发生偏移,而当贾卡梳栉移到针前时发生偏移即可形成重经组织,同时 在两根相邻的织针上垫纱,从而避免漏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袜裤,其特征在于:该袜裤在对应于人体脚后。
6、跟位置处设置有 圆孔(CG),该圆孔是利用贾卡针偏移编织的三针经平组织和镂空网眼组织配合形成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袜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厚组织旁边形成镂空网眼组织时, 编织此处纱线的贾卡针在编织第一个横列时不偏移,当其编织第二个 横列时在针背不发 生偏移,而当贾卡梳栉移到针前时发生偏移即可形成重经组织,同时在两根相邻的织针上 垫纱,从而避免漏针。 10.一种一体成型厚型无缝踩跟袜裤的制造方法,所述的袜裤采用双针床拉舍尔经编 机一体编织而成,分为前布片(F)和后布片(B),该袜裤上还具有脚踝螺口和脚后跟位置的 圆孔(CG),其特征在于以下方面: (1)设置经编机贾卡梳栉的基本组织,前针。
7、床贾卡梳栉的垫纱数码为10-11/12-11/ (21),后针床贾卡梳栉的垫纱数码为11-12/11-10/(22); (2)在基本组织编织过程中,当编织到偶数横列时控制贾卡针偏移导致该偶数横列的 线圈比第一个横列的线圈多跨一个针距达到三针从而编织出三针经平组织,该三针经平组 织是相比较于基本组织的厚组织;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278427 A 2/2页 3 (3)在编织袜裤的脚踝螺口时,利用贾卡针的偏移技术实现厚组织和薄组织相间进行 编织; (4)在编织脚后跟位置的圆孔时,利用贾卡针的偏移技术实现三针经平组织和镂空网 眼组织相间的进行编织; (5)在编织分缝接合位置(1、2、3、4。
8、)时,在分缝接合位置的具体针位上同时控制该位置 的前后贾卡针的偏移以实现前布片(F)和后布片(B)的分缝接合; (6)在编织腰腹裆部底端(6)位置时,利用贾卡针的偏移实现前布片(F)和后布片(B) 的分缝接合。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编织顺序由下至上进行,即由脚踝 螺口位置(L)开始编织两条分开的腿部的圆筒织物,一直到腰腹裆部底端位置(6),然后编 织完整的一个裆部圆筒织物结束。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编织裤袜的脚踝螺口的步骤中,设 定若干针编织三针经平组织及若干针编织两针经平组织,往复相间编织到预定的高度,当 厚组织右边编织薄组织时,编。
9、织此处纱线的贾卡针在编织第一个横列时不偏移,当其编织 第二个横列时在针背不发生偏移,而当贾卡梳栉移到针前时发生偏移即可形成重经组织, 同时在两根相邻的织针上垫纱。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编织脚后跟位置的圆孔的步骤中, 当所述的三针经平组织旁边形成镂空网眼组织时,编织此处纱线的贾卡针在编织第一个横 列时不偏移,当其编织第二个横列时在针背不发生偏移,而当贾卡梳栉移到针前时发生偏 移即可形成重经组织,同时在两根相邻的织针上垫纱。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编织分缝接合位置的步骤中,前针 床的贾卡梳栉的在分缝接合位置的贾卡针,在前针床编织第一个线圈 。
10、时发生偏移,导致原 本该形成的线圈的针位不形成线圈,然后前针床的贾卡梳栉摆动到后针床时该贾卡针发生 偏移而在后针床形成一个线圈,再摆回前针床时发生偏移导致跨一针的针位上形成线圈, 最后摆到后针床时不发生偏移仍按基本组织的走法不形成线圈,后针床的贾卡梳栉的在分 缝接合位置的贾卡针在前针床编织第一个线圈时不发生偏移仍按基本组织的走法不形成 线圈,然后后针床的贾卡梳栉摆动到后针床时,后针床的贾卡梳栉的在分缝接合位置的贾 卡针不发生偏移仍按基本组织的走法形成一个线圈,再摆到前针床时发生偏移形成位于前 针床的一个线圈,最后摆会后针床时发生偏移导致原本该形成的线圈的针位上不形成线 圈,从而完成分缝接合。 。
11、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278427 A 1/10页 4 一体成型厚型无缝踩跟袜裤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袜裤,尤其涉及一种一体成型厚型无缝踩跟裤。 背景技术 0002 袜裤是紧抱腰部到脚部躯干的服装。目前国内外生产的针织袜裤,先通过袜机进 行编织,编织后的二只袜筒拼裆缝制或加裆缝制而成,故针织袜裤上均有一条或一条以上 的缝制线。也就是说,一般的袜裤中裤与袜采用不同的包芯丝,不同的织法,在裤与袜之间 的衔接处,有一明显的分界处,一眼就可以看出裤与袜。尽管这种袜裤已具备诸多优点,但 缺点在于:(1)穿着不协调,没有一体化的感觉,特别是外穿比较紧身的衣服时,缝制线的 。
12、轮廓就会凸现出来,极不雅观;(2)接缝处容易脱丝,造成接缝处破口;(3)为追求牢固,袜 裤的织法过密,穿着紧绷,不舒适,且十分闷热;(4)袜裤的生产工艺流程长、效率低。 0003 而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内衣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爱美的女性在以往 单纯追求衣物耐穿性的同时,更加注重舒适和美观,因此,急需一种一体成型的、无任何接 缝的、裤与袜浑然天成、不可分割的一体成型的袜裤,从而做到整体袜裤天衣无缝,更加突 出女性特有的健美身材。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一体成型的厚型无缝的踩跟 袜裤,该袜裤美观大方,布面紧密保暖,同时由于不存在任何接缝,避免了传。
13、统非一体成型 袜裤接缝处因脱丝而破口的缺陷,进一步增加了袜裤的耐穿性。 0005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一体成型厚型无缝踩跟袜裤,该袜裤由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一体编织而成, 分为前布片和后布片,所述的前布片和后布片在分缝接合位置上通过分缝接合技术连接起 来。 0007 该技术方案的优势在于编织完成后的袜裤上完全没有接缝,整条袜裤一体成型, 美观大方,穿着者倍感舒适。 0008 优选地,在编织该裤袜的过程中,前针床的贾卡梳栉的在分缝接合位置的贾卡针, 在前针床编织第一个线圈时发生偏移,导致原本该形成的线圈的针位不形成线圈,然后前 针床的贾卡梳栉摆动到后针床时该贾。
14、卡针发生偏移而在后针床形成一个线圈,再摆回前针 床时发生偏移导致跨一针的针位上形成线圈,最后摆到后针床时不发生偏移仍按基本组织 的走法不形成线圈,后针床的贾卡梳栉的在分缝接合位置的贾卡针在前针床编织第一个线 圈时不发生偏移仍按基本组织的走法不形成线圈,然后后针床的贾卡梳栉摆动到后针床 时,后针床的贾卡梳栉的在分缝接合位置的贾卡针不发生偏移仍按基本组织的走法形成一 个线圈,再摆到前针床时发生偏移形成位于前针床的一个线圈,最后摆会后针床时发生偏 移导致原本该形成的线圈的针位上不形成线圈,从而完成分缝接合。 0009 优选地,该裤袜的前布片和后布片的针数相同,织物组织结构也相同。 说 明 书CN 1。
15、04278427 A 2/10页 5 0010 优选地,该袜裤的布面组织为三针经平组织,该三针经平组织是利用贾卡针偏移 技术加厚整条袜裤布面形成的厚组织。 0011 该技术方案的优势在于采用相对于两针经平组织的基本组织来说,三针经平组织 形成的布面较为厚实紧密,编织得到的袜裤保暖性能良好。 0012 优选地,在编织该裤袜的过程中,利用贾卡针的偏移,在两针经平基本组织的基础 上编织到偶数横列时,贾卡梳栉上的所有贾卡针均偏移一针成圈而形成编织三针经平组织 的织物。 0013 优选地,在该袜裤的脚踝位置采用两针经平组织形成的薄组织和三针经平组织形 成的厚组织相间设置的结构构成袜裤的脚踝螺口。 001。
16、4 该技术方案的优势在于,利用贾卡针偏移技术在位于脚踝位置的袜裤螺口实现了 厚薄两种组织相间设置进行编织,增加了脚踝螺口的弹性与收缩性,起到收窄螺口的作用。 0015 优选地,在编织脚踝螺口时,在所述的厚组织右边形成薄组织的位置,编织此处纱 线的贾卡针在编织第一个横列时不偏移,当其编织第二个横列时在针背不发生偏移,而当 贾卡梳栉移到针前时发生偏移即可形成重经组织,同时在两根相邻的织针上垫纱,从而避 免漏针。 0016 该技术方案的优势在于,通过利用重经组织填补了漏针位置的空缺,在织物不会 发生断纱或者破裂的现象。 0017 优选地,该袜裤在对应于人体脚后跟位置处设置有圆孔,该圆孔是利用贾卡针偏。
17、 移技术编织的三针经平组织和镂空网眼组织配合形成的。 0018 该技术方案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设计的圆孔形状编织厚组织构成的布条,人工 裁剪掉这些布条,即可得到形状规则的圆孔用于实现踩跟功能。 0019 优选地,在编织圆孔时,当所述的厚组织旁边形成镂空网眼组织时,编织此处纱线 的贾卡针在编织第一个横列时不偏移,当其编织第二个横列时在针背不发生偏移,而当贾 卡梳栉移到针前时发生偏移即可形成重经组织,同时在两根相邻的织针上垫纱,从而避免 漏针。 0020 一种一体成型厚型无缝踩跟袜裤的制造方法,所述的袜裤采用双针床拉舍尔经编 机一体编织而成,分为前布片和后布片,该袜裤上还具有脚踝螺口和脚后跟位置的。
18、圆孔,该 制造方法包含以下方面: 0021 (1)设置经编机贾卡梳栉的基本组织,前针床贾卡梳栉的垫纱数码为 10-11/12-11/(21),后针床贾卡梳栉的垫纱数码为11-12/11-10/(22); 0022 (2)在基本组织编织过程中,当编织到偶数横列时控制贾卡针偏移导致该偶数横 列的线圈比第一个横列的线圈多跨一个针距达到三针从而编织出三针经平组织,该三针经 平组织是相比较于基本组织的厚组织; 0023 (3)在编织袜裤的脚踝螺口时,利用贾卡针的偏移实现厚组织和薄组织相间进行 编织; 0024 (4)在编织脚后跟位置的圆孔时,利用贾卡针的偏移实现三针经平组织和镂空网 眼组织相间的进行编织。
19、; 0025 (5)在编织分缝接合位置时,利用贾卡针的偏移在分缝接合位置的具体针位上同 时控制该位置的前后贾卡针的偏移以实现前布片和后布片的分缝接合; 说 明 书CN 104278427 A 3/10页 6 0026 (6)在编织腰腹裆部底端位置时,利用贾卡针的偏移实现前布片和后布片的分缝 接合。 0027 优选地,该袜裤的编织顺序由下至上进行,即由脚踝螺口位置开始编织两条分开 的腿部的圆筒织物,一直到腰腹裆部底端位置,然后编织完整的一个裆部圆筒织物结束。 0028 优选地,在编织裤袜的脚踝螺口的步骤中,设定若干针编织三针经平组织及若干 针编织两针经平组织,往复相间编织到预定的高度,当厚组织右。
20、边编织薄组织时,编织此处 纱线的贾卡针在编织第一个横列时不偏移,当其编织第二个横列时在针背不发生偏移,而 当贾卡梳栉移到针前时发生偏移即可形成重经组织,同时在两根相邻的织针上垫纱。 0029 优选地,在编织脚后跟位置的圆孔的步骤中,当所述的三针经平组织旁边形成镂 空网眼组织时,编织此处纱线的贾卡针在编织第一个横列时不偏移,当其编织第二个横列 时在针背不发生偏移,而当贾卡梳栉移到针前时发生偏移即可形成重经组织,同时在两根 相邻的织针上垫纱。 0030 优选地,在编织分缝接合位置的步骤中,前针床的贾卡梳栉的在分缝接合位置的 贾卡针,在前针床编织第一个线圈时发生偏移,导致原本该形成的线圈的针位不形成。
21、线圈, 然后前针床的贾卡梳栉摆动到后针床时该贾卡针发生偏移而在后针床形成一个线圈,再摆 回前针床时发生偏移导致跨一针的针位上形成线圈,最后摆到后针床时不发生偏移仍按基 本组织的走法不形成线圈,后针床的贾卡梳栉的在分缝接合位置的贾卡针在前针床编织第 一个线圈时不发生偏移仍按基本组织的走法不形成线圈,然后后针床的贾卡梳栉摆动到后 针床时,后针床的贾卡梳栉的在分缝接合位置的贾卡针不发生偏移仍按基本组织的走法形 成一个线圈,再摆到前针床时发生偏移形成位于前针床的一个线圈,最后摆会后针床时发 生偏移导致原本该形成的线圈的针位上不形成线圈,从而完成分缝接合。 0031 本发明的一体成型厚型无缝踩跟袜裤的制。
22、造方法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和优点: 0032 (1)袜裤由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一体成型,袜裤上无任何接缝,符合美观、大方的 审美要求; 0033 (2)采用了贾卡针偏移的分缝接合技术,袜裤无任何接缝,从而避免了传统非一体 成型袜裤接缝处因脱丝而破口的缺陷,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袜裤的耐穿性; 0034 (3)采用了相对于两针经平组织来说布面更加厚密的三针经平组织,具有良好的 保暖效果,编织得到的袜裤适合春凉和秋凉季节穿着; 0035 (4)根据袜裤所需的针数可以在一台经编机上同时制造多条袜裤,生产工艺简单, 效率高; 0036 (5)采用了厚组织和镂空网眼组织相间设置的位于脚后跟处的圆孔,该。
23、圆孔形状 规则美观,实现了踩跟功能,更加符合审美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37 图1是本发明袜裤的前后布片平铺平面说明图,即:从袜裤左侧分缝接合位置剪 开的平铺效果图。 0038 图2是本发明所使用的双针床经编机横截面针床及梳栉说明图。 0039 图3-1是本发明所使用机器的前针床贾卡梳栉G1、G2所编织的基本织物组织,即 说 明 书CN 104278427 A 4/10页 7 两针经平组织的示意图。 0040 图3-2是前针床贾卡梳栉G1、G2在图3-1基本织物组织的基础上在编织偶数横列 时整体贾卡针发生偏移形成跨一针针位上成圈的组织,即三针经平组织的示意图。 0041 图4-1是本发明所使用。
24、机器的后针床贾卡梳栉G3、G4所编织的基本织物组织,即 两针经平组织的示意图。 0042 图4-2是后针床贾卡梳栉G3、G4在图4-1基本织物组织的基础上在编织偶数横列 时整体贾卡针发生偏移形成跨一针针位上成圈的组织,即三针经平组织的示意图。 0043 图5是本发明袜裤X前布片与后布片的边缘分缝接合编织技术的说明图。 0044 图6是前针床贾卡梳栉G1、G2的贾卡针实现前后布片连接的说明图。 0045 图7是后针床贾卡梳栉G3、G4的贾卡针实现前后布片连接的说明图。 0046 图8是本发明提花组织中厚组织右边遇到薄组织时位置上将出现漏针情况的 说明图。(前针床) 0047 图9是本发明利用匹艾。
25、州(Piezo)贾卡针的偏移技术实现重经组织来对图8出现 的漏针问题进行补漏编织的说明图。(前针床) 0048 图10-1是本发明裤袜利用匹艾州(Piezo)贾卡针的偏移技术实现经编组织中的 厚组织三针经平组织的垫纱运动图。(前针床) 0049 图10-2是本发明利用匹艾州(Piezo)贾卡针的偏移技术实现d位置网眼组织 时位置上出现漏针问题的说明图。(前针床) 0050 图11-1是本发明利用匹艾州(Piezo)贾卡针的偏移技术实现重经组织来对图 10-2出现的漏针问题进行补漏编织的说明图。 0051 图11-2是本发明根据经编原理中经编织物在偶数横列偏移时其效应总是滞后一 个纵行,因此需把。
26、偶数横列的控制信息向右偏移一个纵行,即图11-2是针对图11-1未能按 实际需要编织出镂空网眼组织而偶数横列偏移后得到实际所需镂空网眼组织的说明图。 0052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编织方法而织造出来的袜裤X的立面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3 为了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下面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0054 图1为本发明袜裤的从袜裤左侧剪开的平铺图。袜裤X在整体上分为前布片F和 后布片B,在结构上由腰腹裆部D和腿部T组成;该前布片F和后布片B在袜裤右侧的分缝 接合位置1和袜裤左侧的分缝接合位置2连接起来。袜裤X的腿部T由左腿前布片F1、左 腿后布片B1、右腿前布片F2和右腿后布片B2组成,左腿前。
27、布片F1和左腿后布片B1在分缝 接合位置3处连接起来构成为位于腿部T的圆筒织物,即图12所示的左腿圆筒,右腿前布 片F2和右腿后布片B2在分缝接合位置4处连接起来构成为位于腿部T的圆筒织物,即图 12所示的右腿圆筒。 0055 左腿圆筒由左腿前布片F1与左腿后布片B1合成,左腿圆筒在其右侧分缝接合位 置3和左侧分缝接合位置2上连接起来;右腿圆筒由右腿前布片F2与右腿后布片B2合成, 右腿圆筒在其左侧分缝接合位置4和右侧分缝接合位置1上连接起来。 0056 编织到腰腹裆部D时可视为两条腿的圆筒织物合为一个腰腹裆部的圆筒织物,因 此其从腰腹裆部底端位置6起无须再在中间的分缝接合位置3和4上继续分缝。
28、接合编织, 说 明 书CN 104278427 A 5/10页 8 而只需在边缘分缝接合位置1和2上继续作分缝接合的编织。亦即腰腹裆部的前布片由位 于D位置的F1和F2组成,而后布片由位于D位置的B1和B2组成,如图12,该圆筒织物D 的右侧边缘为右侧分缝接合位置1,左侧边缘为左侧分缝接合位置2。 0057 本发明采用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M进行编织。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袜 裤织造方法中使用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横截面图,其具有前针床FN(即编织前布片F的 针床)和后针床BN(即编织后布片B的针床)。 0058 G1、G2合为一把满机号的前针床的匹艾州(Piezo)贾卡导纱梳栉,即G1为一把。
29、半 机号的贾卡梳栉,G2为一把半机号的贾卡梳栉;G3、G4合为一把满机号的后针床的匹艾州 (Piezo)贾卡导纱梳栉,即G3为一把半机号的贾卡梳栉,G4为一把半机号的贾卡梳栉。 0059 贾卡梳栉上的每一根贾卡针均可被人为通过机器技术单独控制,每一根贾卡针均 可且仅可偏移一针,站在机器前针床的角度,前针床贾卡针可向左偏一针,后针床贾卡针可 向右偏一针。 0060 前、后针床的匹艾州(Piezo)贾卡梳栉G1、G2和G3、G4既能在前针床成圈又能在 后针床成圈。 0061 GB1为前针床的地梳导纱梳栉,GB2为后针床的地梳导纱梳栉,地梳梳栉为一把满 机号的梳栉,其导纱针固定而不能偏移,只能根据垫。
30、纱数码控制整体的垫纱运动动作。前针 床地梳栉GB1只于前针床形成线圈,后针床地梳栉GB2只于后针床形成线圈。 0062 S为通过各导纱梳栉导纱针的纱线,本发明使用满穿的对纱方式,即每把导纱梳栉 的每根导纱针均有独立的一根纱线穿过。 0063 前针床编织前布片F,后针床编织布片B,其分缝接合位置1、2、3、4是通过该位置 的贾卡针偏移在前、后针床均形成线圈实现,且与圆筒外的针位没有纱线相连,从而实现无 须人工缝接的圆筒织物。在腰腹裆部底端位置6的设定针数内前后针床均形成线圈实现前 后布片相连接,实现裆部底端的封闭而无须人工车缝的前后布片缝接。 0064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及更改本发明袜裤的幅宽。
31、针数,例如,假设本机器前后针 床共有2000针,而设计一条前布片F需250针,后布片B需250针的袜裤,如图1,即其前后 布片共需500针,那么该机型可一次编织4条一次成型的袜裤,即生产出4条如图1所示的 袜裤。 0065 首先对本发明所用的编织方法做出综述,如图3-1、图4-1所述: 0066 我们要对所使用的经编机的贾卡梳栉进行基本组织编织的设置,经编技术上是用 垫纱数码来确定,前针床贾卡梳栉的垫纱数码为:10-11/12-11/(21);后针床贾卡梳栉的 垫纱数码为:11-12/11-10/(22),即在不控制和改变贾卡梳栉上的任何贾卡针的偏移的情 况下,该贾卡梳栉将都根据上述已设定的垫。
32、纱数码进行针前针背横移垫纱成圈的运动。 0067 根据上述基本组织进行编织时,如纱线21-1和纱线22-1形成相同的织物组织,前 针床贾卡梳栉上的纱线21-1在该梳栉摆到前针床FN时形成一个线圈,然后摆到后针床BN 时不成圈,再摆回前针床FN时在左邻的一根针上成圈,这样编织出的是经编织物组织中的 两针经平组织并循环往复编织形成两针经平布面。后针床贾卡梳栉上的纱线22-1在首先 梳栉摆到前针床FN时不成圈,摆回后针床BN时形成线圈,再摆到前针床FN时不成圈,再回 到后针床BN时在右邻的针位上成圈,这样同样编织出与前述纱线21-1相同的织物组织。图 4-1只是在前针床的角度表示后针床的织物组织,所。
33、以呈现出了反过来的错觉效果。 说 明 书CN 104278427 A 6/10页 9 0068 为实现本发明所需要的厚型布面织物,我们利用贾卡梳栉上贾卡针的偏移技术来 实现厚组织的编织,如图3-2、图4-2所示,其组织S1和S2均是通过在编织偶数横列时控 制贾卡针的偏移导致该偶数横列的线圈比第一个横列的线圈多跨一个针距达到三针,即编 织出经编织物组织中的三针经平组织。该组织比两针经平组织21、22更厚更密实。前针床 贾卡梳栉上的纱线S1-1在编织第一个横列时与21-1相同,然后该梳栉摆到后针床时仍与 21-1一样,当该梳栉再回到前针床时由于在原本的21-1针位上再偏移一针,所以在再跨一 针的针。
34、位上成圈,最后摆到后针床时仍然与21-1相同,因此编织出的织物S1-1比21-1的 延展线更长且多一根,所以织物更厚密。同理,后针床贾卡梳栉上的纱线S2-1也在编织偶 数横列时在原本22-1针位上再偏移一针成圈,所以同样编织出三针经平组织的织物。而为 使整条袜裤都编织出厚型的布面织物,所以从袜裤的脚踝螺口位置一直到编织完成都控制 所有贾卡梳栉上的贾卡针在编织偶数横列时发生偏移来实现三针经平技术进行编织。这种 横跨三针编织的三针经平组织织物,比两针经平组织更厚密、更牢固,配合使用较粗的纱线 将编织出更适合春凉、秋凉季节穿着的厚型单层保暖袜裤。 0069 综上所述,本发明袜裤由贾卡梳栉G1、G2、。
35、G3、G4编织前、后布片F和B织物的基 本组织(前针床如图3-1,后针床如图4-1),并通过贾卡针偏移技术编织成较厚的三针经平 组织(前针床如图3-2,后针床如图4-2)的袜裤布面。即前针床形成一块前布片F,后针床 形成一块后布片B,为实现同时编织出圆筒织物,就必须在前后两块布片织成圆筒织物的分 缝接合位置(1、2、3、4)利用贾卡针的偏移技术控制该位置的纱线对前后布片进行分缝接合 的编织工序。 0070 该袜裤的编织效果如图12所示,是根据人下半身腿型塑造,所以有两条腿部的圆 筒织物及一个位于臀部的腰腹裆部圆筒织物。 0071 本发明袜裤由下至上,即由脚踝螺口位置L开始编织,一直到编织完腰腹。
36、裆部圆 筒织物结束。 0072 本发明的袜裤的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3 第一:本发明采用的匹艾州(Piezo)贾卡梳栉中的每一根针每一个编织横列都可 以被单独控制是否偏移,其偏移距离为一个针距。 0074 在贾卡针不发生偏移的情况下,贾卡梳栉G1、G2和G3、G4将仍然按其基本织法即 两针经平组织(前针床如21,后针床如22)进行编织,如图3-1中的纱线21-1(前针床),图 4-1中的纱线22-1。但如前所述,本发明袜裤按要求需要编织比两针经平更厚密的织物组 织,所以利用贾卡针的偏移技术在两针经平基本组织的基础上编织到偶数横列时贾卡梳栉 上的所有贾卡针均偏移一针成圈而形成编织三针经平。
37、组织的织物(前针床如图3-2,后针床 如图4-2),所以三针经平组织的实际上就是本发明袜裤的布面织物组织。 0075 在脚踝螺口位置L利用贾卡针的偏移技术实现厚薄两种组织搭配进行编织,即根 据实际设计所需,设定若干针编织三针经平组织(厚),若干针编织两针经平组织(薄)。如此 往复相间根据所设定的高度编织出位于本发明袜裤脚踝位置的螺口织物。三针经平组织 (厚组织)的编织方法如图3-2(前针床)和图4-2(后针床)所示,两针经平组织(薄组织) 的编织方法如图3-1(前针床)和图4-1所示(后针床)。如上所述,两针经平组织为本发明 编织方法的基本组织织法,所以直接编织而无须控制贾卡针的偏移,而三针经。
38、平组织需要 在编织基本组织的偶数横列时贾卡针发生偏移成圈。但由于本发明袜裤可以选择仅使用前 说 明 书CN 104278427 A 7/10页 10 后针床的两把贾卡梳栉而不使用地梳梳栉进行编织,所以当厚组织右边遇上薄组织时会发 生如图8中位置出现没有纱线垫纱成圈而出现漏针情况,漏针会导致该针位的织针针 舌因未垫纱成圈而在接下来的编织运动中无法打开针舌,进而导致以后的编织无法垫纱成 圈,产生了断纱、织物破裂等现象。为解决图8中位置的漏针问题,如图9所示,编织纱 线6s的贾卡针在编织第一个横列时不偏移,按原来设定的织法运动形成第一个线圈,当其 编织第二个横列即偶数横列时在针背不发生偏移,而当贾卡。
39、梳栉移到针前时发生偏移即可 形成重经组织,即同时在两根相邻的织针上垫纱,这样就可以补住图8中位置上的不垫 纱导致漏针的问题。此外,在螺口位置L的分缝接合位置1、2、3、4两侧均为厚组织,其分缝 连接方法与下述步骤(4)中的编织方法一样。 0076 第二,结合纱线厚度与张力等因素,根据大概人体脚后跟实际高度判断设计踩跟 位置并利用贾卡针偏移重经组织包边技术进行开孔CG,达到踩跟袜裤的效果。该开孔可利 用贾卡针的偏移技术实现在需要开孔位置的针位编织出镂空效果(即通过编织经编组织中 的编链组织来实现)。可以根据设计所需镂空的高度控制贾卡针在该开孔针位上编织一定 高度的编链组织从而实现开孔的踩跟效果。。
40、这样开孔位置将由于袜子纱线的张力与弹性的 影响而拉出一个不太规则的圆孔。在本发明的踩跟袜裤中,为了做出一个更规则更美观的 踩跟位置圆孔,按照开孔圆形的大概位置设置了n个镂空效果,即编链组织与厚组织相间, 这样将编织n条相互分开不相连的厚组织小布条,然后在袜裤编织完成下机后人工裁剪掉 这些不需要的小布条即可实现一个较为规则而且更美观的踩跟圆孔CG。经编织物的组织效 果是由经编组织中厚组织、薄组织以及镂空网眼组织这三种效应相互搭配而形成。传统的 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中贾卡梳栉要做到不同组织搭配是需要有地梳组织垫纱成圈以防止 由于贾卡针作偏移提花运动所造成的编织漏针问题。本发明与传统技术最大区别就是在。
41、不 用地梳梳栉GB1、GB2而仅用贾卡梳栉G1、G2、G3、G4也能编织出相互搭配的不同组织。比 如第一步骤所述的厚组织与薄组织的搭配编织出相间效果。而第二步骤中的技术要点是厚 组织与镂空网眼组织的相互搭配。 0077 图10-1为厚组织的垫纱运动图,可见其纱线横跨三针,即形成三针经平组织,因 此可以编织出相对两针经平组织较厚的织物。本发明中厚组织织物是在贾卡梳栉横移机构 设定的基本组织两针经平组织的基础上,通过控制要实现厚组织的位置上的贾卡针在 偶数横列,即编织第二个横列时偏移一针垫纱成圈而形成的(如前所述前针床向左偏且仅 能偏移一针),如下述第三步骤中的裆部加厚位置织物。 0078 假设要。
42、在厚组织中d位置出现镂空网眼组织,那么我们要控制d位置的贾卡针在 编织第一个横列时偏移一针(如前所述前针床向左偏且仅能偏移一针),在偶数横列不发生 偏移即按原本两针经平组织的运动轨迹垫纱,如图10-2,但此时会造成图10-2中位置出 现漏针的问题。 0079 为解决如图10-2中的漏针问题,我们必须控制d位置两旁c和e位置的贾卡针。 如图11-1,在c位置编织第一个横列时无须偏移,在编织第二个横列时针背无须偏移,当该 贾卡梳栉移到针前时偏移一针(如前所述前针床向左偏且仅能偏移一针),从而在此相连两 针都能垫纱,形成重经组织,避免c纵行上位置因垫不到纱线而出现漏针;同时在e位 置编织第一个横列前。
43、针背位置先偏移一针,然后到针前时不偏移而回复原来位置,使该位 置相连两针都能垫纱而形成重经组织,避免e纵行上位置因垫不到纱线而出现漏针的问 说 明 书CN 104278427 A 10 8/10页 11 题。 0080 但从图11-1中可看到c、d、e之间是有纱线相连的,并不能达到我们要的镂空网眼 提花效果,这是因为经编原理中,经编织物在偶数横列偏移时,其效应总是滞后一个纵行, 因此必须把偶数横列的控制信息先向右偏移一个纵行,从而使生产的织物与花型设计效应 相一致(参考文献:蒋高明编著经编针织物生产技术经编理论与典型产品中国纺织 出版社出版2010.9)。如图11-2,是设置贾卡组织拉舍尔技术。
44、参数RT=1后,即偶数横列的控 制信息向右偏移一个纵行后的组织说明图,图11-2中阴影部位将达到镂空网眼开孔效果。 0081 通过这个技术我们可设计多个镂空网眼的开孔,如图1或图12中CG位置,我们的 开孔设计是根据圆孔的大致形状,白色竖条为开孔网眼组织,黑色竖条即为厚组织,图中可 见圆形孔CG内是厚组织与网眼组织相间编织,一个开孔只需在一个针位上实现。厚组织可 根据实际设计需要设置具体的编织针数,针数越多所编织出的厚组织布条越宽,圆孔位置 内出现的网眼孔越少;针数越少则编织出的厚组织布条越细,出现的网眼就越多。在本发明 踩跟袜裤完成整个编织下机后需要人工裁剪掉这些厚组织的小布条,就会出现一个。
45、较为规 则的圆形孔用于踩跟功能。 0082 第三,腰腹裆部底端6位置的前后布片缝合的编织,具体为:前针床贾卡导纱梳栉 G1、G2在前针床FN编织第一个线圈横列时不发生偏移形成应有的线圈,接着当前针床贾卡 梳栉摆到后针床BN时发生偏移形成一个线圈,再回到前针床FN时发生偏移导致在多跨一 针的针位上形成一个线圈,再到后针床BN时不发生偏移没有形成线圈,这样就完成一个编 织循环,并实现了前、后布片有纱线相连接,见图6中纱线6F1。 0083 后针床贾卡导纱梳栉G3、G4也做相应的偏移运动,该梳栉摆到前针床FN时发生 偏移导致该纱线在前布片F形成线圈,接着摆回后针床BN时不发生偏移形成一个固有的线 圈。
46、,再到前针床FN时不发生偏移没有形成线圈,最后摆回后针床BN时发生偏移在多跨一针 的针位上形成线圈而完成一个编织循环,见图7中纱线7B1。 0084 利用这个技术根据袜裤实际设计针数及针位设定和控制其贾卡针的偏移,就可以 实现腰腹裆部底端6位置的前后布片缝合。在腰腹裆部底端6,即两腿圆筒到臀部的中间位 置需要设定若干针来编织前后布片的连接,以防止袜裤开裆的情况。 0085 第四,前后布片腿部T的两腿间及腰腹裆部D分缝接合位置1、2、3、4的分缝接合 以形成两条腿的圆筒织物及位于臀部的腰腹裆部的一个圆筒织物的编织。 0086 前后布片腿部T的两腿间及腰腹裆部D的分缝接合位置1、2、3、4的编织,。
47、具体为: 这些分缝接合位置1、2、3、4均为前后布片F、B、F1、B1、F2、B2的分缝接合位置,通过分缝 接合技术实现并编织出与旁边纱线分离的圆筒织物,即形成独立的圆筒织物。例如本发明 袜裤腿部T是两条独立分离的圆筒织物,而编织到腰腹裆部D时两条圆筒织物合并为一条 大的圆筒织物,所以分缝接合位置3、4在编织到腰腹裆部D的底部6位置时即停止前后布 片分缝接合的编织,而分缝接合位置1、2是从脚踝螺口位置一直到本发明袜裤编织完成为 止。 0087 该分缝接合技术通过控制该具体位置的贾卡针的偏移来实现,具体实现方式如 下。以一个圆筒织物为例(其他圆筒织物织法同理),在需要实现圆筒织物的边缘位置,前后。
48、 布片必须接合且与旁边圆筒外的纱线分离,否则形成的圆筒会有多余纱线连接,造成圆筒 织物的不完整甚至破损。在该边缘位置的具体针位上需要同时控制该位置的前后贾卡针的 说 明 书CN 104278427 A 11 9/10页 12 偏移才能实现前后布片的分缝接合。如图5所示,首先,在圆筒织物的右方边缘位置,前针 床的贾卡梳栉G2的该位置贾卡针在前针床编织第一个线圈时发生偏移导致原本该形成的 线圈的针位不形成线圈,然后该梳栉摆动到后针床时该贾卡针发生偏移而在后针床形成一 个线圈,再摆回前针床时发生偏移导致跨一针的针位上形成线圈,最后摆到后针床时不发 生偏移仍按基本组织的走法不形成线圈,如纱线5F1;后。
49、针床的贾卡梳栉G4的该位置贾卡 针在前针床编织第一个线圈时不发生偏移仍按基本组织的走法不形成线圈,然后该梳栉摆 动到后针床时该贾卡针不发生偏移仍按基本组织的走法形成一个线圈,再摆到前针床时发 生偏移形成位于前针床的一个线圈,最后摆会后针床时发生偏移导致原本该形成的线圈的 针位上不形成线圈,如纱线5B1。这样就实现了该针位的前后布片相连接且与旁边圆筒外的 纱线相分离,即完成了圆筒右边的分缝接合,并形成该位置组织基本与布面组织相一致的 效果。同理,在圆筒织物的左边也需实现前后布片的分缝接合,前针床贾卡梳栉G1的该位 置贾卡针在编织第一个横列时不偏移仍按原基本组织走法形成一个线圈,当G1摆到后针 床时该贾卡针不发生偏移没有形成线圈,再摆回前针床时发生偏移导致原本的线圈不能形 成,最后摆到后针床时发生偏移形成一个线圈,见纱线5F2;后针床贾卡梳栉G3的该位置贾 卡针在前针床发生偏移形成一个线圈,摆回后针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