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2

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pdf

  • 上传人:00062****4422
  • 文档编号:43921
  • 上传时间:2018-01-18
  • 格式:PDF
  • 页数:62
  • 大小:23.11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80068860.8

    申请日:

    2012.11.30

    公开号:

    CN104093700A

    公开日:

    2014.10.0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7C 245/08申请日:20121130|||公开

    IPC分类号:

    C07C245/08; C07C205/37; C09J11/06; C09J201/00; C09K9/02; G03F7/004

    主分类号:

    C07C245/08

    申请人:

    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发明人:

    则包恭央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11.12.01 JP 2011-263292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代理人:

    刘新宇;李茂家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旨在解决以简单的生产工艺且高效率提供能够通过光刺激自由地控制相转变的新的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的问题,并且该问题通过使用由通式(1)表示的偶氮苯衍生物而解决。(1)(在所述式中,R1和R6独立地为具有6-18个碳原子的烷氧基,R2-R5和R7-R10独立地为氢原子或可以具有支链的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条件是R2-R5和R7-R10不全部是氢。)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由通式(1)表示的偶氮苯衍生物,

    其中R1和R6独立地为具有6-18个碳原子的烷氧基,以及R2-R5和R7-R10独立地为氢原子或任选支化的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条件是排除R2-R5和R7-R10全部为氢原子的情况。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其中R2、R4、R7和R9中至少之一为任选支化的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所述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能够通过光照射进行固相和液相之间的相转变。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偶氮苯衍生物,所述偶氮苯衍生物通过照射波长300-400nm的紫外光来进行从固相至液相的相转变。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偶氮苯衍生物,所述偶氮苯衍生物通过使所述液相照射波长400-700nm的可见光进行可逆的相转变成为固相。

    6.
      一种光学器件,其使用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偶氮苯衍生物。

    7.
      一种显示器件,其使用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偶氮苯衍生物。

    8.
      一种记录器件,其使用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偶氮苯衍生物。

    9.
      一种图案形成材料,其使用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偶氮苯衍生物。

    10.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所述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通过光照射改变粘合性。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偶氮苯衍生物,其中其粘合性通过照射波长300-400nm的紫外光而降低并通过照射波长400-700nm的可见光而恢复。

    12.
      一种粘合剂,其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偶氮苯衍生物。

    说明书

    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能够通过光照射以可调整的方式控制相转变的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
    背景技术
    利用感光性材料的光学处理技术已在工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此类光学处理技术的最大优点是,精细图案可以以非接触方式快速形成。例如,将通过光照射而改变溶解度等的感光性材料(光致抗蚀剂),用于印刷领域中的制版或用于电子领域中的微细加工,其中,印刷图案或电路图案通过有无光照射而形成。
    然而,由于现有的材料通常利用不可逆的光反应(聚合或分解),所以原则上难以在光照射后将材料恢复到其原始状态。事实上,该材料在使用后已废气。因此,可反复使用的感光性材料的发展是实现节能和资源节约的绿色创新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光异构化反应被认为是一个可逆的(可重复的)光反应,和偶氮苯类被认为是可以进行光异构化反应的典型化合物。偶氮苯类的分子通过照射紫外光从反式构型变化到顺式构型(异构体),并通过照射蓝色光或通过放置在黑暗的地方恢复到反式构型。原则上,该反应(光异构化反应)可以重复出现任意次数。
    然而,已经知晓,该反应易于在溶液状态下发生,但很少在固体(在纯物质和混合物两种情况)下发生。认为原因是其中分子致密堆积的固体中自由体积不足。本文使用的术语“固体”是指无定形固体和结晶固体两种。
    近年来,随着光异构化的晶体的变形(非专利文献1)和微晶的光异构化(非专利文献2)作为结晶的偶氮苯类的异构化的稀少实例而被报道。然而,还 没有报道由于光异构化引起的从固态到液态的变化。非专利文献3和非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二芳基乙烯类(diarylethenes)作为进行在晶体中的可逆光反应的化合物。然而,它并没有报道该分子体系发生固-液相转变。
    鉴于上述情况,期望开发出改进偶氮苯类在固体中的光反应,并且极大地改变偶氮苯类的性质(固/液),以将偶氮苯类的光异构化反应应用到固体感光性材料的技术。
    关于其中多个偶氮苯类键合以形成环(大环状偶氮苯类)的化合物,非专利文献5-10表明,化合物的光反应性由于由环结构导致的特定环境领域而不同于通常的偶氮苯类和分子的形状(即,环的形状)随着光异构化反应从平面形状改变为显著畸变的形状。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并报道了化合物的晶体中的光诱导熔化现象,所述化合物具有放射状引入到大环状偶氮苯类的二聚体或三聚体的环状骨架的长链烷氧基(专利文献1和非专利文献11)。具体地,本发明人发现了以下现象:化合物(偶氮苯衍生物)通过将固体(结晶)照射光而变为液体并且所产生的液体在加热时恢复到固体。偶氮苯衍生物的特征在于,它们可以反复进行任意次数的固态和液态间的相转变。
    非专利文献12提出芪衍生物作为由于光异构反应从液体转变成固体的化合物。然而,芪衍生物通过照射光不从固体变成液体。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H.Koshima,N.Ojima,H.Uchimoto,J.Am.Chem.Soc.,131,6890(2009)
    非专利文献2:K.Ichimura,Chem.Commun.,1496(2009)
    非专利文献3:K.Kitagawa,I.Yamashita,S.Kobatake,Chem.Eur.J.17,9825(2011)
    非专利文献4:S.Kobatake,T.Yamada,K.Uchida,N.Kato,M.Irie,J.Am.Chem.Soc.121,2380(1999)
    非专利文献5:Y.Norikane,K.Kitamoto,N.Tamaoki,Org.Lett.,4,3907(2002)
    非专利文献6:Y.Norikane,K.Kitamoto,N.Tamaoki,J.Org.Chem.,68,8291(2003)
    非专利文献7:Y.Norikane,N.Tamaoki,Org.Lett.,6,2595(2004)
    非专利文献8:S.A.Nagamani,Y.Norikane,N.Tamaoki,J.Org.Chem.,70,9304(2005)
    非专利文献9:Y.Norikane,N.Tamaoki,Eur.J.Org.Chem.,1296(2006)
    非专利文献10:Y.Norikane,R.Katoh,N.Tamaoki,Chem.Commun.,1898(2008)
    非专利文献11:Y.Norikane,Y.Hirai,M.Yoshida,Chem.Commun.,47,1770(2011)
    非专利文献12:H.Tamura,Y.Shinohara,T.Arai,Chem.Lett.,39,240(2010)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 2011/142124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尚未知道通过照射光从固体变为液体的材料,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偶氮苯衍生物不仅具有学术意义,而且具有应用于新概念的工业材料的期望。已知的感光性材料在使用后被废气。例如,经过光诱导熔化的偶氮苯衍生物具有不仅作为已知感光性材料的替代物的宽范围应用的期望,而且具有作为能够通过照射光固定和去除的粘合材料的应用的期望。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偶氮苯衍生物具有的问题在于,合成是困难的,和环状化合物的产率是1%左右,因此,生产效率是不足的。在专利 文献1中公开的偶氮苯衍生物具有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它们通过照射光变成液体,并且需要施加热而恢复到固体。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构思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生产工艺有效地生产,并进行能够通过光刺激自由地控制的相转变的新的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通过照射紫外光从固体(晶体)变为液体;通过照射可见光可逆地恢复到固体;并能反复进行任意次数的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相转变的新的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能够在各种领域(例如,印刷领域、电子领域、显示领域、光电子领域和光子领域)中使用的新的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发明人对通过光照射进行从固体到液体的相转变的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进行了研究。不像过去,本发明人在分子设计中集中于线性偶氮苯类,而不是环状偶氮苯类。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结果,发明人发现,通过引入适当的取代基至偶氮苯分子的苯环位点,可以控制结晶状态的堆积(packing),并且可以提供光异构化所需的自由体积,并最终完成了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提供以下的发明。
    (1).一种由通式(1)表示的偶氮苯衍生物,

    其中R1和R6独立地为具有6-18个碳原子的烷氧基,以及R2-R5和R7-R10独立地为氢原子或任选支化的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条件是排除R2-R5和R7-R10全部为氢原子的情况。
    (2).根据(1)所述的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其中R2、R4、R7和R9中至少之一为任选支化的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
    (3).根据(1)或(2)所述的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所述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能够通过光照射进行固相和液相之间的相转变。
    (4).根据(3)所述的偶氮苯衍生物,所述偶氮苯衍生物通过照射波长300-400nm的紫外光来进行从固相至液相的相转变。
    (5).根据(4)所述的偶氮苯衍生物,所述偶氮苯衍生物通过使所述液相照射波长400-700nm的可见光进行可逆的相转变到固相。
    (6).一种光学器件,其使用根据(3)-(5)任一项所述的偶氮苯衍生物。
    (7).一种显示器件,其使用根据(3)-(5)任一项所述的偶氮苯衍生物。
    (8).一种记录器件,其使用根据(3)-(5)任一项所述的偶氮苯衍生物。
    (9).一种图案形成材料,其使用根据(3)-(5)任一项所述的偶氮苯衍生物。
    (10).根据(1)或(2)所述的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所述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通过光照射改变粘合性。
    (11).根据(9)所述的偶氮苯衍生物,其中其粘合性通过照射波长300-400nm的紫外光而降低并通过照射波长400-700nm的可见光而恢复。
    (12).一种粘合剂,其使用根据(10)或(11)所述的偶氮苯衍生物。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生产工艺有效地生产,并进行能够通过光刺激自由地控制的相转变的新的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根据本发明的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通过使固体(晶体)照射紫外光而变为液体;通过使液体照射可见光而可逆地恢复到固体;并能反复进行任意次数的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相转变。因此,本发明有助于节约能源和节约资源。
    根据本发明的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可以以薄膜,光致抗蚀剂材料,光学器件,粘合剂或压敏粘合剂的形式使用,并且可以在各种领域如印刷领域,电子领域,显示领域,光电领域和光子领域等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示出在40℃下的化合物A1B1-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的 光学显微照片。
    图2表示示出在40℃下的化合物A1B1-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的偏光显微照片。
    图3表示示出在35℃下的化合物A1B1-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的偏光显微照片。
    图4表示示出在50℃下的化合物A1B2-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的偏光显微照片。
    图5表示示出在40℃下的化合物A1B3-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的偏光显微照片。
    图6表示示出在45℃下的化合物A1B4-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的偏光显微照片。
    图7表示示出在27℃下的化合物A1B5-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的偏光显微照片。
    图8表示示出在23℃下的化合物A1B5-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的偏光显微照片。
    图9表示示出在40℃下的化合物A1B6-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的偏光显微照片。
    图10表示示出在25℃下的化合物A1B7-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的偏光显微照片。
    图11表示示出在30℃下的化合物A1B8-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的偏光显微照片。
    图12表示示出在27℃下的化合物A1B9-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的偏光显微照片。
    图13表示化合物A1B9-C12在光照射过程中的动态粘弹性测量结果的图。
    图14表示示出在23℃下的化合物A1B9-C6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的偏光显微照片。
    图15表示示出在25℃下的化合物A1B9-C18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的偏光显微照片。
    图16表示示出在42℃下的化合物A3B1-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的偏光显微照片。
    图17表示示出在26℃下的化合物A3B2-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的偏光显微照片。
    图18表示在23℃下测量的化合物A3B2-C12的氯仿溶液的吸收光谱。
    图19表示在23℃下测量的化合物A3B2-C12的薄膜的吸收光谱。
    图20表示示出在40℃下的化合物A3B3-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的偏光显微照片。
    图21表示示出在70℃下的化合物A3B4-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的光学显微照片。
    图22表示示出在70℃下的化合物A3B4-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的偏光显微照片。
    图23表示示出在61℃下的化合物A3B4-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的偏光显微照片。
    图24表示示出在40℃下的化合物A3B5-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的偏光显微照片。
    图25表示示出在40℃下的化合物A4B1-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的偏光显微照片。
    图26表示示出在40℃下的化合物A4B2-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的偏光显微照片。
    图27表示示出在26℃下的化合物A4B3-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的偏光显微照片。
    图28表示示出在35℃下的化合物A4B4-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的偏光显微照片。
    图29表示示出在22℃下的化合物A4B5-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的 偏光显微照片。
    图30表示示出在40℃下的化合物A4B6-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的偏光显微照片。
    图31表示示出在26℃下的化合物A4B7-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的偏光显微照片。
    图32表示示出在23℃下的化合物A4B7-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的偏光显微照片。
    图33表示示出在50℃下的化合物A4B8-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的偏光显微照片。
    图34表示示出在45℃下的化合物A4B9-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的偏光显微照片。
    图35表示通过光掩模照射紫外光(365nm)的包括化合物A1B7-C12的夹层室(sandwich cell)的照片。
    图36表示通过光掩模照射紫外光(365nm)的包括化合物A1B9-C12的夹层室的照片。
    图37表示通过光掩模照射紫外光(365nm)的包括化合物A3B2-C12的夹层室的照片。
    图38表示其上使用化合物A3B2-C12的薄膜形成图案的玻璃基板的光学显微照片。
    图39表示粘合试验试样的照片。
    图40表示在照射紫外光的区域中的化合物A3B4-C12的结晶薄膜的光学显微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由以下通式(1)表示。

    其中R1和R6独立地为具有6-18个碳原子的烷氧基,以及R2-R5和R7-R10独立地为氢原子或任选支化的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条件是排除R2-R5和R7-R10全部为氢原子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通过引入具有6-18个碳原子的烷氧基至偶氮苯分子的苯环的R1和R6和通过引入任选支化的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至R2-R5和R7-R1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控制结晶状态的堆积和可以提供光异构化所需的的自由体积。这使得可以得到能够通过光刺激自由控制它们的相转变的新的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
    上述化合物可以进行光诱导的相转变,发生光诱导的相转变时的温度取决于各化合物而不同。为了实现在室温下的光诱导的相转变,优选引入任选支化的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至R2、R4、R7和R9中的至少一个(即,与烷氧基邻接的位置)。
    关于根据本发明的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优选通过照射紫外光或可见光进行从结晶相到液相的相转变。
    根据本发明的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通过照射紫外光或可见光而从固体(晶体)变为液体;通过使液体照射可见光而可逆地恢复到固体;并能反复进行任意次数的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相转变。这有助于节能和节约资源。
    根据本发明的材料可以为利用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的薄膜,光致抗蚀剂材料,光学器件,粘合剂或压敏粘合剂,并且可以在各种领域(如印刷领域,电子领域,显示领域,光电领域和光子领域)中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的优选实施方案示于以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类典型实施方案。
    A1BX系列:苯环中的一个不被另外的取代基取代

    A3BX系列:苯环中的一个在与偶氮键邻接的位置被甲基取代

    A4BX系列:苯环中的一个在与烷氧基邻接的位置被甲基取代

    由通式(1)表示的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通常可以通过将硝基化合物(前体)还原地二聚而合成。由通式(1)表示的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也可通过将氨基化合物(前体)氧化地二聚而合成。由通式(1)表示的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也可通过氨基化合物(前体)和苯酚衍生物之间的重氮偶合反应而合成。
    例如,用于还原合成由通式(1)表示的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的硝基化合物(前体)可通过(a)引入取代基至硝基苯衍生物中来生产。硝基化合物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3-十二烷氧基-2-硝基甲苯和3-甲基-4-硝基苯酚等。
    例如,用于氧化合成由通式(1)表示的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的氨基化合物(前体)可以通过(b)还原由步骤(a)中得到的硝基化合物来生产。氨基化合物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2-氨基-3-十二烷氧基甲苯等。
    与氨基化合物(前体)进行重氮偶合反应的苯酚衍生物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3-甲基-4-硝基苯酚和3,5-二甲基苯酚等。氨基化合物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4-氨基苯酚和4-氨基-3-甲基苯酚等。
    根据本发明的感光性偶氮衍生物显示出结晶相。根据本发明的感光性偶氮衍生物通过照射紫外光或可见光随着偶氮键(-N=N-)的异构化而进行从结晶相到液相的可逆相转变。本文使用的术语“结晶相”指的是其中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的分子有规则地排列的固体状态,而本文使用的术语“液相”是指其中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的分子不规则排列的流体状态。本文所用的术语“可逆的”是指已变成液体的物质可以恢复到固体的能力。
    已通过光照射产生的液相通过照射紫外光或可见光变成结晶相。引起相转变的光的波长取决于通式(1)中的取代基R1-R10的电子的效果、立体的效果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效果而不同。本文使用的术语“紫外光”是指波长200-400nm的光,而本文使用的术语“可见光”是指波长400-700nm的光。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新的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1)通过照射紫外光或可见光随着偶氮键(-N=N-)的异构化而进行从结晶相到液相的相转变,并且已通过光照射产生的液相通过照射紫外光或可见光而变为结晶相;(2)可以通过光刺激任意控制相转变;(3)通过照射紫外光从固体(结晶)变成液体,通过使液体照射可见光而可逆地恢复到固体,并可以反复地进行任意次数的固体和液体间的相转变;和(4)可以通过简单的生产工艺以高的生产率来生产,这是由于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由原料溶液通过中间体生产,因此生产成本可以降低。
    可以通过光照射形成图案的感光性材料,薄膜,光致抗蚀剂材料,印刷版材料,或者光学器件;或通过光照射改变粘合性(粘性)的粘合剂或压敏粘合剂,可使用如上所述生产的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来制备。
    具体地,由于化合物的硬度、粘度和流动性在结晶相和液相之间不同,所以根据本发明的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可应用于能够通过光照射自由地控制硬度、粘度、流动性和扩散系数的材料。
    因为该化合物的折射率在结晶相和液相之间不同,所以根据本发明的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可应用于能够通过光照射自由地控制折射率的材料。
    因为该化合物的双折射在结晶相和液相之间不同,所以根据本发明的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可应用于能够通过光照射自由地控制双折射的材料。
    由于光散射强度在结晶相和液相之间不同,所以根据本发明的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可应用于能够通过光照射自由地控制光散射强度的材料。
    由于根据本发明的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的性质通过光照射而改变,所以性质可以在任意区域内改变。具体地,可以自由地改变(控制或图案化(pattern))硬度、粘度、流动性、扩散系数、折射率、双折射和散射强度。
    显示器件或记录器件可以通过组合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与偏振片,利用结晶相和液相之间的双折射的差异来生产。具体地,当根据本发明的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放置在彼此正交的偏振片之间时,光通过具有双折射的结晶状态的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而在不具有双折射的液体状态下光不会通过。显示器件或记录器件可以通过将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图案化来生产。
    图案可以通过将根据本发明的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照射图案化光;将结晶相和液相图案化;以及通过利用流动性或扩散系数的差异除去液相来形成。这使得可以形成抗蚀剂图案。
    实施例
    基于以下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类典型实施例。
    合成和性能评价
    合成上述化合物,并评价所合成的化合物的热物理性能、光响应性和流变性。检测化合物的概况如下所示。
    作为应用例,进行使用光掩模的图案形成实验、其中去除经历光诱导的熔化的区域的图案形成实验和粘合试验。
    用于实验的试剂和装置
    将商购可得的试剂和溶剂直接用于合成和性能评价。将硅胶60(Kanto Kagaku Co.,Ltd.制造)用于柱色谱法。
    使用NMR分析仪“Avance 400”(Bruker制造)测量NMR(核磁共振)光谱。使用Autoflex MALDI-TOF质谱仪(Bruker制造)进行质谱分析。
    所合成的化合物的热行为在黑暗条件下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DSC6100”,SII Nanotechnology制造)分析。各化合物的相转变温度由符号表示。例如,“Cr 65 Iso,Iso 53 Cr”是指晶体(Cr)在加热过程中在65℃下熔化,并变成液体(Iso),并且液体在冷却过程中在53℃下固化。“Cr 66 LC 72 Iso,Iso 72 LC 53 Cr”是指晶体(Cr)在加热过程中在66℃下变为液晶相(LC),液晶相在72℃下变成液体,液体在冷却过程中在72℃下变成液晶相,然后液晶相在53℃下变成晶体。
    使用通过将化合物的晶体封入玻璃夹层室中或者通过将化合物的晶体放置在载玻片上制备的试样进行了各化合物的光照射试验。在自由地控制热台上的温度的同时在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下照射光。使用显微镜“BX51”(Olympus Corporation制造)作为偏光显微镜。使用高压汞灯作为照射光源。使光通过滤光器,以用任意波长进行光照射。
    实施例1-1:化合物A1B1(中间体1)的合成
    将40mL蒸馏水和10mL浓盐酸添加至4-氨基苯酚(4.37g,40mmol)。在0℃下搅拌混合物的同时,将通过在10mL蒸馏水中溶解亚硝酸钠(3.31g,48mmol)制备的溶液添加至该混合物后,将所得混合物在0℃下搅拌15分钟。将所得溶液添加至60mL 3,5-二甲基苯酚(4.89g,40mmol)和14g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并将混合物搅拌16小时。将所得溶液在冷却下使用盐酸成为酸性,并将棕色的析出物过滤出。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己烷:氯仿=1:1)纯化,从而获得如下所示中间体2(棕色固体,6.50g,产率:67.1%)。

    将中间体1进行1H NMR分析和13C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TLC:Rf=0.50(乙酸乙酯-己烷,1:1),
    1H NMR(400MHz,DMSO-d6):
    10.05(s,1H),9.70(s,1H),7.67(d,J=8.8Hz,2H),6.90(d,J=8.8Hz,2H),6.55(s,2H),2,34(s,6H);
    13C NMR(100MHz,DMSO-d6):
    159.8,157.3,145.9,142.5,133.8,123.6,115.7,115.6,19.8。
    实施例1-2:化合物A1B1-C12(偶氮苯衍生物1)的合成
    将50mL N,N-二甲基甲酰胺(DMF)、1-溴代十二烷(15g,60mmol)和碳酸钾(13.8g,100mmol)添加至化合物A1B1(中间体1)(2.42g,10mmol),并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6小时。在通过薄层色谱法(TLC)确认中间体4消失后,将蒸馏水在冷却下注入混合物,接着用正己烷提取。将有机相用蒸馏水洗涤一次,并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一次。
    将有机相经由无水硫酸镁干燥。在通过过滤去除固体后,将溶剂在减压下蒸发。将所得橙色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己烷:氯仿=7:3)纯化,从而获得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1(橙色固体,4.61g,产率:79.6%)。

    将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1进行1H NMR分析和13C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TLC:Rf=0.58(CHCl3-己烷,1:1),
    1H NMR(400MHz,CDCl3):
    7.88(d,J=9.0Hz,2H),6.98(d,J=9.0Hz,2H),6.64(s,2H),4.03(t,J=6.6Hz,2H),3.97(t,6.6Hz,2H),2.44(s,6H),1.74-1.84(m,4H),1.43-1.47(m,4H),1.20-1.38(m,32H),0.87(t,J=6.8Hz,6H);
    13C NMR(100MHz,CDCl3):
    162.1,159.8,147.2,145.0,135.1,124.8,115.7,115.4,69.1,68.8,32.6,30.4,30.3,30.3,30.3,30.1,30.0,30.0,29.9,26.7,26.7,23.4,20.7,14.8.
    MS(MALDI-TOF MS):m/z 579.600(计算的[M+H]+=579.489)。
    实施例1-3:化合物A1B1-C12的DSC测量
    化合物A1B1-C12的热相转变温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来测定。
    Cr 65 Iso,Iso 53 Cr
    实施例1-4:化合物A1B1-C12的光照射实验1
    在40℃下的化合物A1B1-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示于图1中。
    在图1中,(a)表示示出40℃下的结晶相的光学显微照片;(b)表示示出在40℃下照射紫外光(365nm)后的状态的光学显微照片;(c)表示示出其中在照射紫外光后试样在40℃下照射可见光(436nm)的状态的光学显微照片;和(d)表示示出其中在照射可见光后化合物在40℃下第二次照射紫外光的状态的光学显微照片。
    如从图1中显而易见,反式到顺式的光异构化和从结晶相到各向同性相的相转变是由照射紫外光诱导的,并且形状变为液滴(参见(b))。顺式到反式的光异构化和从各向同性相到结晶相的相转变是由使各向同性相照射可见光诱导的,并产生结晶(参见(c))。异构化和从结晶相到各向同性的相转变, 如在第一次照射紫外光时观察的,是由试样(结晶相)的第二次照射紫外光诱导的,并且形状变成液滴(参见(d))。
    实施例1-5:化合物A1B1-C12的光照射实验2
    在40℃下的化合物A1B1-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示于图2中。
    在图2中,(a)表示示出在40℃下的结晶相的偏光显微照片;(b)表示示出其中试样在40℃下照射紫外光(365nm)的状态的偏光显微照片;(c)表示示出其中在照射紫外光后试样在40℃下照射可见光(436nm)的状态的偏光显微照片;和(d)表示示出其中在照射可见光后试样在40℃下第二次照射紫外光的状态的偏光显微照片。
    如从图2中显而易见,光异构化和从结晶相到各向同性相的相转变是由照射紫外光诱导的,并在正交尼科耳观察中观察暗场(参见(b))。顺式到反式的光异构化和从各向同性相到结晶相的相转变是由使各向同性相照射可见光诱导的,并产生结晶(参见(c))。异构化和从结晶相到各向同性相的相转变,如在第一次照射紫外光时观察的,是由试样(结晶相)的第二次照射紫外光诱导的,并在正交尼科耳观察中观察暗场(参见(d))。
    实施例1-6:化合物A1B1-C12的光照射实验3
    在35℃下的化合物A1B1-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示于图3中。
    在图3中,左侧表示光照射前的偏光显微照片;中间表示紫外光(365nm)照射110秒后即刻的偏光显微照片;和右侧表示其中试样如上所述照射紫外光之后在可见光(436nm)照射2秒之后的偏光显微照片。
    这些现象表明化合物A1B1-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是可逆的和该偶氮苯衍生物可以形成能够可逆的使用的感光性材料。
    实施例2-1:化合物A1B2(中间体2)的合成
    将50mL 2.4N盐酸添加至4-氨基苯酚(4.36g,40mmol)。在0℃下搅拌混合物的同时,将通过在5mL蒸馏水中溶解亚硝酸钠(3.31g,48mmol)制备的 溶液添加至该混合物后,将所得混合物在0℃下搅拌15分钟。将所得溶液添加至6-异丙基-间甲酚(6.01g,40mmol)和60mL 20%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混合物,并将混合物搅拌16小时。将所得溶液在冷却下使用盐酸成为酸性,并将棕色的析出物过滤出来。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1:4)纯化,并从己烷中重结晶,从而获得化合物A1B2(棕色固体,9.86g,产率:91%)。

    将化合物A1B2(中间体2)进行1H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DMSO-d6):
    9.99(s,2H),7.70(d-d,J1=6.8Hz,J2=2.0Hz,2H),7.47(s,1H),6.88(d-d,J1=6.8Hz,J2=2.0Hz,2H),6.75(s,1H),3.15(七重峰(septet),J=6.9Hz,1H),2.59(s,3H),2.53(s,3H),1.16(d,J=6.9Hz,6H)。
    实施例2-2:化合物A1B2-C12(偶氮苯衍生物2)的合成
    将10mL DMF、1-溴代十二烷(16.5g,66mmol)和碳酸钾(15.2g,110mmol)添加至化合物A1B2(2.97g,11.0mmol),将混合物在80℃下搅拌2小时,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6小时。将溶剂在减压下蒸发,接着从己烷中重结晶,从而获得化合物A1B2-C12(橙色固体,2.79g,产率:42%)。

    将化合物A1B2-C12进行1H NMR分析和13C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CDCl3):
    7.95(d-d,J1=7.0Hz,J2=2.0Hz,2H),7.86(s,1H),6.96(d-d,J1=7.0Hz,J2=2.0Hz,2H),6.72(s,1H),4.02(q,J=6.4Hz,4H),3.26(七重峰,J=6.9Hz,1H),2.66(s,3H),1.78-1.85(m,4H),1.41-1.52(m,4H),1.22-1.40(m,38H),0.84-0.88(m,6H)。
    13C NMR(100MHz,CDCl3):
    160.9,159.0,147.1,144.2,137.9,135.6,124.2,114.6,113.8,112.8,68.3,68.1,31.9,29.7,29.6,29.6,29.6,29.4,29.3,29.3,29.2,27.2,26.2,26.0,22.7,22.5,17.5,14.1。
    MS(MALDI-TOF MS):m/z 607.796(计算的[M+H]+=607.520)。
    实施例2-3:化合物A1B2-C12的DSC测量
    化合物A1B2-C12的热相转变温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来测定。
    Cr 79 Iso,Iso 50 Cr
    实施例2-4:化合物A1B2-C12的光照射实验
    在50℃下的化合物A1B2-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示于图4中。
    在图4中,左侧表示光照射前的偏光显微照片;中间表示紫外光(365nm)照射311秒后即刻的偏光显微照片;和右侧表示其中试样如上所述照射紫外光之后在可见光(436nm)照射75秒之后的偏光显微照片。
    实施例3-1:化合物A1B3(中间体3)的合成
    将25mL 2.4N盐酸添加至4-氨基苯酚(2.18g,20mmol)。在0℃下搅拌混 合物的同时,将通过在5mL蒸馏水中溶解亚硝酸钠(1.66g,24mmol)制备的溶液添加至该混合物后,将所得混合物在0℃下搅拌15分钟。将所得溶液添加至5-异丙基-邻甲酚(3.00g,20mmol)和30mL 20%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混合物,并将混合物搅拌16小时。将所得溶液在冷却下使用盐酸成为酸性,并将棕色的析出物过滤出来。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3:7)纯化,并从己烷中重结晶,从而获得化合物A1B3(棕色固体,3.80g,产率:70%)。

    将化合物A1B3(中间体3)进行1H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DMSO-d6):
    10.02(s,2H),7.68(d-d,J1=6.8Hz,J2=2.0Hz,2H),7.41(s,1H),6.89(d-d,J1=6.8Hz,J2=2.0Hz,2H),6.83(s,1H),3.98(七重峰,J=6.9,1H),2.11(s,3H),1.23(d,J=6.9,6H)。
    实施例3-2:化合物A1B3-C12(偶氮苯衍生物3)的合成
    将27.5mL DMF、1-溴代十二烷(8.25g,33mmol)和碳酸钾(7.59g,55mmol)添加至化合物A1B3(1.90g,5.0mmol),将混合物在80℃下搅拌2小时,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6小时。在减压下蒸发溶剂后,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1:9)纯化,并从丙酮中重结晶,从而获得化合物A1B3-C12(橙色固体,2.81g,产率:66%)。

    将化合物A1B3-C12进行1H NMR分析和13C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CDCl3):
    7.84(d-d,J1=7.0Hz,J2=2.0Hz,2H),7.56(s,1H),6.96(d-d,J1=7.0Hz,J2=2.0Hz,2H),6.78(s,1H),4.13(七重峰,J=6.9Hz,1H),3.99-4.05(m,4H),2.20(s,3H),1.76-1.85(m,4H),1.41-1.52(m,4H),1.21-1.40(m,38H),0.84-0.88(m,6H)。
    13C NMR(100MHz,CDCl3):
    160.9,160.3,148.3,147.0,142.7,125.2,124.3,117.8,114.7,107.8,68.4,68.2,31.9,29.7,29.6,29.6,29.4,29.3,29.3,29.2,27.7,26.1,26.0,24.0,22.7,15.9,14.1。
    MS(MALDI-TOF MS):m/z 607.643(计算的[M+H]+=607.520)。
    实施例3-3:化合物A1B3-C12的DSC测量
    化合物A1B3-C12的热相转变温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来测定。
    Cr 64 Iso,Iso 31 Cr
    实施例3-4:化合物A1B3-C12的光照射实验
    在40℃下的化合物A1B3-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示于图5中。
    在图5中,左侧表示光照射前的偏光显微照片;中间表示紫外光(365nm)照射111秒后即刻的偏光显微照片;和右侧表示其中试样如上所述照射紫外光之后在可见光(436nm)照射235秒之后的偏光显微照片。
    实施例4-1:化合物A1B4(中间体4)的合成
    将12.5mL 2.4N盐酸添加至4-氨基苯酚(1.09g,10mmol)。在0℃下搅拌 混合物的同时,将通过在5mL蒸馏水中溶解亚硝酸钠(0.828g,12mmol)制备的溶液添加至该混合物后,将所得混合物在0℃下搅拌15分钟。将所得溶液添加至间甲酚(1.08g,10mmol)和18.5mL 20%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混合物,并将混合物搅拌16小时。将所得溶液在冷却下使用盐酸成为酸性,并将棕色的析出物过滤出来。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1:1)纯化,从而获得化合物A1B4(棕色固体,1.07g,产率:47%)。

    将化合物A1B4(中间体4)进行1H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DMSO-d6):
    10.05(s,2H),7.69(d-d,J1=6.8Hz,J2=2.0Hz,2H),7.50(d,J=8.8Hz,1H),6.89(d-d,J1=6.8Hz,J2=2.0Hz,2H),6.73(d,J=2.4Hz,1H),6.66(d-d,J1=8.8Hz,J2=2.6Hz,1H),2.57(s,3H)。
    实施例4-2:化合物A1B4-C12(偶氮苯衍生物4)的合成
    将5.0mL DMF、1-溴代十二烷(1.3g,5.2mmol)和碳酸钾(3.4g,25mmol)添加至化合物A1B4(0.214g,0.9mmol),将混合物在80℃下搅拌2小时,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6小时。在减压下蒸发溶剂后,所得固体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纯化,从而获得化合物A1B4-C12(橙色固体,0.129g,产率:26%)。

    将化合物A1B4-C12进行1H NMR分析和13C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CDCl3):
    7.87(d-d,J1=6.8Hz,J2=2.0Hz,2H),7.73(d,J=8.9Hz,1H),6.96(d-d,J1=6.8Hz,J2=2.0Hz,2H),6.80(d,J=2.7Hz,1H),6.76(d-d,J1=8.9Hz,J2=2.7Hz,1H),3.97-4.02(m,4H),2.67(s,3H),1.74-1.83(m,4H),1.19-1.52(m,36H),0.85-0.88(m,6H)。
    13C NMR(100MHz,CDCl3):
    161.4,161.1,146.8,144.7,140.5,124.3,117.4,116.0,114.7,112.9,68.4,68.3,31.9,29.7,29.6,29.6,29.6,29.4,29.3,29.2,26.0,22.7,17.8,14.1。
    MS(MALDI-TOF MS):m/z 565.672(计算的[M+H]+=565.473)。
    实施例4-3:化合物A1B4-C12的DSC测量
    化合物A1B4-C12的热相转变温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来测定。
    Cr 75 Iso,Iso 70 Cr
    实施例4-4:化合物A1B4-C12的光照射实验
    在45℃下的化合物A1B4-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示于图6中。
    在图6中,左侧表示光照射前的偏光显微照片;中间表示紫外光(365nm)照射360秒后即刻的偏光显微照片;和右侧表示其中试样如上所述照射紫外光之后在可见光(436nm)照射7秒之后的偏光显微照片。
    实施例5-1:化合物A1B5(中间体5)的合成
    将12.5mL 2.4N盐酸添加至4-氨基苯酚(1.09g,10mmol)。在0℃下搅拌混合物的同时,将通过在5mL蒸馏水中溶解亚硝酸钠(0.828g,12mmol)制备的溶液添加至该混合物后,将所得混合物在0℃下搅拌15分钟。将所得溶液添加至6-叔丁基-邻甲酚(1.64g,10mmol)和18.5mL 20%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混合物,并将混合物搅拌16小时。将所得溶液在冷却下使用盐酸成为酸性,并用乙酸乙酯提取。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3:7) 纯化,从而获得化合物A1B5(棕色固体,1.89g,产率:67%)。

    将化合物A1B5(中间体5)进行1H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DMSO-d6):
    10.07(s,1H),8.81(s,1H),7.68(d-d,J1=6.7Hz,J2=2.0Hz,2H),7.60(d,J=2.4Hz,1H),7.48(d,J=2.4Hz,1H),6.87(d-d,J1=6.7Hz,J2=2.0Hz,2H),2.27(s,3H),1.41(s,9H)。
    实施例5-2:化合物A1B5-C12(偶氮苯衍生物5)的合成
    将27.5mL DMF、1-溴代十二烷(8.25g,33mmol)和碳酸钾(7.59g,55mmol)添加至化合物A1B5(0.571g,2.0mmol),将混合物在80℃下搅拌2小时,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6小时。在减压下蒸发溶剂后,所得固体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纯化,从而获得化合物A1B5-C12(橙色固体,1.03g,产率:83%)。

    将化合物A1B5-C12进行1H NMR分析和13C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CDCl3):
    7.90(d,J=8.9Hz,2H),7.79(d,J=2.4Hz,1H),6.97(d,J=8.9Hz,2H),4.02(t,J=6.6Hz,2H),3.84(t,J=6.7Hz,2H),2.36(s,3H),1.70-1.88(m, 4H),1.20-1.53(m,45H),0.85-0.88(m,6H)。
    13C NMR(100MHz,CDCl3):
    161.5,159.6,147.8,146.7,143.5,132.3,124.6,122.3,121.6,114.7,72.6,68.4,35.3,31.9,31.0,30.0,29.7,29.6,29.6,29.4,29.3,29.2,26.0,26.0,22.7,17.6,14.1。
    MS(MALDI-TOF MS):m/z 621.697(计算的[M+H]+=621.536)。
    实施例5-3:化合物A1B5-C12的DSC测量
    化合物A1B5-C12的热相转变温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来测定。
    Cr 25 Cr 47 Iso(注:由于结晶化速度低而没有在冷却过程中观察到清晰的结晶峰)。
    实施例5-4:化合物A1B5-C12的光照射实验1
    在27℃下的化合物A1B5-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示于图7中。
    在图7中,左侧表示光照射前的偏光显微照片;右侧表示紫外光(365nm)照射170秒后即刻的偏光显微照片。
    实施例5-5:化合物A1B5-C12的光照射实验2
    在23℃下的化合物A1B5-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示于图8中。
    在图8中,左侧表示光照射前的偏光显微照片;中间表示紫外光(365nm)照射19秒后即刻的偏光显微照片;和右侧表示其中试样如上所述照射紫外光之后在可见光(436nm)照射300秒之后的偏光显微照片。
    实施例6-1:化合物A1B6(中间体6)的合成
    将25mL 2.4N盐酸添加至4-氨基苯酚(2.18g,20mmol)。在0℃下搅拌混合物的同时,将通过在2mL蒸馏水中溶解亚硝酸钠(1.66g,24mmol)制备的溶液添加至该混合物后,将所得混合物在0℃下搅拌15分钟。将所得溶液添加至2-异丙基苯酚(2.72g,20mmol)和8mL 20%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混合物,并将混合物搅拌16小时。将所得溶液在冷却下使用盐酸成为酸性,并将棕色 的析出物过滤出来。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1:2)纯化,并从己烷中重结晶,从而获得化合物A1B6(棕色固体,2.42g,产率:47%)。

    将化合物A1B6(中间体6)进行1H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DMSO-d6):
    10.08(s,1H),10.06(s,1H),7.71(d,J=6.8Hz,2H),7.66(d,J=2.4Hz,1H),7.54(d-d,J1=8.6Hz,J2=2.4Hz,1H),6.93(d,J=8.6Hz,1H),6.90(d,J=6.8Hz,2H),3.25(七重峰,J=6.9Hz,1H),1.22(d,J=6.9Hz,6H)。
    实施例6-2:化合物A1B6-C12(偶氮苯衍生物6)的合成
    将10mL丙酮、1-溴代十二烷(0.548g,2.2mmol)和碳酸钾(1.10g,8mmol)添加至化合物A1B6(0.256g,1.0mmol),并将混合物在60℃下搅拌18小时。在减压下蒸发溶剂后,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1:9)纯化,从而获得化合物A1B6-C12(橙色固体,0.487g,产率:82%)。

    将化合物A1B6-C12进行1H NMR分析和13C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CDCl3):
    7.92(d,J=8.9Hz,2H),7.86(d,J=2.4Hz,1H),7.78(d-d,J1=8.6Hz,J2=2.4Hz,1H),7.01(d-d,J1=6.9Hz,J2=2.1Hz,2H),6.94(d,J=8.8Hz,1H),4.03-4.08(m,4H),3.38(七重峰,J=6.9Hz,1H),1.79-1.89(m,4H),1.43-1.56(m,4H),1.24-1.40(m,38H),0.88-0.92(m,6H)。
    13C NMR(100MHz,CDCl3):
    161.2,158.8,146.7,146.5,137.8,124.3,122.2,120.7,114.7,111.0,68.4,68.3,31.9,29.7,29.6,29.6,29.6,29.4,29.3,29.3,29.2,27.2,26.2,26.0,22.7,22.5,14.1。
    MS(MALDI-TOF MS):m/z 593.605(计算的[M+H]+=593.505)。
    实施例6-3:化合物A1B6-C12的DSC测量
    化合物A1B6-C12的热相转变温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来测定。
    Cr 66 Iso,Iso 43 Cr
    实施例6-4:化合物A1B6-C12的光照射实验
    在40℃下的化合物A1B6-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示于图9中。
    在图9中,左侧表示光照射前的偏光显微照片;中间表示紫外光(365nm)照射51秒后即刻的偏光显微照片;和右侧表示其中试样如上所述照射紫外光之后在可见光(436nm)照射86秒之后的偏光显微照片。
    实施例7-1:化合物A1B7(中间体7)的合成
    将25mL 2.4N盐酸添加至4-氨基苯酚(2.18g,20mmol)。在0℃下搅拌混合物的同时,将通过在2mL蒸馏水中溶解亚硝酸钠(1.66g,24mmol)制备的溶液添加至该混合物后,将所得混合物在0℃下搅拌15分钟。将所得溶液添加至2,6-二异丙基苯酚(3.56g,20mmol)和8mL 20%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混合物,并将混合物搅拌16小时。将所得溶液在冷却下使用盐酸成为酸性,并将棕色的析出物过滤出。将所得固体用水洗涤,溶解于丙酮中,并使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在减压下蒸发溶剂。将所得棕色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1:2)纯化,并从己烷中重结晶,从而获得化合物A1B7(棕色 固体,1.89g,产率:32%)。

    将化合物A1B7(中间体7)进行1H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DMSO-d6):
    10.09(s,1H),8.80(s,1H),7.73(d-d,J1=6.8Hz,J2=2.0Hz,2H),7.53(s,2H),6.90(d-d,J1=6.8Hz,J2=2.0Hz,1H),3.36(七重峰,J=6.8Hz,2H),1.21(d,J=6.8Hz,12H)。
    实施例7-2:化合物A1B7-C12(偶氮苯衍生物7)的合成
    将10mL丙酮、1-溴代十二烷(0.548g,2.2mmol)和碳酸钾(1.10g,8mmol)添加至化合物A1B7(0.298g,1.0mmol),并将混合物在60℃下搅拌18小时。在减压下蒸发溶剂后,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1:9)纯化,从而获得化合物A1B7-C12(橙色固体,0.540g,产率:85%)。

    将化合物A1B7-C12进行1H NMR分析和13C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CDCl3):
    7.92(d-d,J1=7.0Hz,J2=2.0Hz,2H),7.69(s,2H),7.01(d-d,J1=7.0Hz, J2=2.0Hz,2H),4.05(t,J=6.6Hz,2H),3.79(t,J=6.6Hz,2H),3.37(七重峰,J=6.9Hz,2H),1.79-1.90(m,4H),1.46-1.58(m,4H),1.27-1.40(m,42H),0.88-0.92(m,6H)。
    13C NMR(100MHz,CDCl3):
    161.5,156.0,149.3,146.8,142.9,124.6,118.8,114.7,75.1,68.4,31.9,30.4,29.6,29.6,29.6,29.5,29.4,29.3,29.2,26.8,26.1,26.0,24.0,22.7,14.1。
    MS(MALDI-TOF MS):m/z 635.624(计算的[M+H]+=635.552)。
    实施例7-3:化合物A1B7-C12的DSC测量
    化合物A1B7-C12的热相转变温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来测定。
    Cr 26 Cr 51 Iso,Iso 21 Cr
    实施例7-4:化合物A1B7-C12的光照射实验
    在25℃下的化合物A1B7-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示于图10中。
    在图10中,左侧表示光照射前的偏光显微照片;中间表示紫外光(365nm)照射30秒后即刻的偏光显微照片;和右侧表示其中试样如上所述照射紫外光之后在可见光(436nm)照射190秒之后的偏光显微照片。
    实施例8-1:化合物A1B8(中间体8)的合成
    将25mL 2.4N盐酸添加至4-氨基苯酚(2.18g,20mmol)。在0℃下搅拌混合物的同时,将通过在2mL蒸馏水中溶解亚硝酸钠(1.66g,24mmol)制备的溶液添加至该混合物后,将所得混合物在0℃下搅拌15分钟。将所得溶液添加至2-叔丁基苯酚(3.00g,20mmol)和8mL 20%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混合物,并将混合物搅拌16小时。将所得溶液在冷却下使用盐酸成为酸性,将棕色的析出物过滤出来,并将所得固体用水洗涤。将所得红棕色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1:2)纯化,并从己烷中重结晶,从而获得化合物A1B8(棕色固体,2.22g,产率:41%)。

    将化合物A1B8(中间体8)进行1H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DMSO-d6):
    10.12(s,1H),10.08(s,1H),7.69-7.72(m,3H),7.55(d-d,J1=8.4Hz,J2=2.3Hz,1H),6.93(d,J=8.5Hz,1H),6.89(d-d,J1=6.8Hz,J2=1.9Hz,2H),1.40(s,9H)。
    实施例8-2:化合物A1B8-C12(偶氮苯衍生物8)的合成
    将10mL丙酮、1-溴代十二烷(0.548g,2.2mmol)和碳酸钾(1.10g,8mmol)添加至化合物A1B8(0.270g,1.0mmol),将混合物在60℃下搅拌18小时。在减压下蒸发溶剂后,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1:9)纯化,并从丙酮中重结晶,从而获得化合物A1B8-C12(橙色固体,0.579g,产率:95%)。

    将化合物A1B8-C12进行1H NMR分析和13C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CDCl3):
    7.92-7.95(m,3H),7.83(d,J=8.6,1H),7.00(d,J=9.0Hz,2H),6.97(d,J=8.8Hz,1H),4.03-4.10(m,4H),1.79-1.91(m,4H),1.26-1.58(m,45H),0.88-0.92(m,6H)。
    13C NMR(100MHz,CDCl3):
    161.2,160.4,146.6,146.0,138.8,124.4,122.2,121.8,114.7,111.8,68.4,68.3,35.1,31.9,29.7,29.6,29.6,29.6,29.5,29.4,29.4,29.3,29.2,26.3,26.0,22.7,14.1。
    MS(MALDI-TOF MS):m/z 607.606(计算的[M+H]+=607.520)。
    实施例8-3:化合物A1B8-C12的DSC测量
    化合物A1B8-C12的热相转变温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来测定。
    Cr 67 Iso,Iso 41 Cr
    实施例8-4:化合物A1B8-C12的光照射实验
    在30℃下的化合物A1B8-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示于图11中。
    在图11中,左侧表示光照射前的偏光显微照片;中间表示紫外光(365nm)照射413秒后即刻的偏光显微照片;和右侧表示其中试样如上所述照射紫外光之后在可见光(436nm)照射5秒之后的偏光显微照片。
    实施例9-1:化合物A1B9(中间体9)的合成
    将25mL 2.4N盐酸添加至4-氨基苯酚(2.18g,20mmol)。在0℃下搅拌混合物的同时,将通过在2mL蒸馏水中溶解亚硝酸钠(1.66g,24mmol)制备的溶液添加至该混合物后,将所得混合物在0℃下搅拌15分钟。将所得溶液添加至邻甲酚(2.16g,20mmol)和8mL 20%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混合物,并将混合物搅拌16小时。将所得溶液在冷却下使用盐酸成为酸性,将棕色的析出物过滤出来,并将所得固体用水洗涤。将所得黑色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1:2)纯化,并从丙酮和己烷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从而获得化合物A1B9(棕色固体,2.40g,产率:53%)。

    将化合物A1B9(中间体9)进行1H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DMSO-d6):
    10.08(s,1H),10.04(s,1H),7.70(d-d,J1=6.84Hz,J2=1.9Hz,2H),7.60(d,J=2.0Hz,1H),7.55(d-d,J1=8.4Hz,J2=2.4Hz,1H),6.92(d,J=8.4Hz,1H),6.90(d-d,J1=6.8Hz,J2=1.9Hz,2H),2.20(s,3H)。
    实施例9-2:化合物A1B9-C12(偶氮苯衍生物9)的合成
    将10mL丙酮、1-溴代十二烷(0.548g,2.2mmol)和碳酸钾(1.10g,8mmol)添加至化合物A1B9(0.228g,1.0mmol),将混合物在60℃下搅拌18小时。在减压下蒸发溶剂后,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1:9)纯化,并从丙酮中重结晶,从而获得化合物A1B9-C12(橙色固体,0.540g,产率:96%)。

    将化合物A1B9-C12进行1H NMR分析和13C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CDCl3):
    7.91(d,J=9.0Hz,2H),7.78-7.80(m,2H),7.00(d,J=9.0Hz,2H),6.92(d,J=8.3Hz,1H),4.03-4.08(m,4H),2.31(s,3H),1.79-1.91(m,4H),1.45-1.57(m,4H),1.23-1.44(m,35H),0.88-0.91(m,6H)。
    13C NMR(100MHz,CDCl3):
    161.2,159.6,146.8,146.2,127.6,124.3,123.6,123.5,114.7,110.6,68.4,68.3,31.9,29.7,29.6,29.6,29.4,29.3,29.3,29.2,26.1,26.0,22.7,16.4,14.1。
    MS(MALDI-TOF MS):m/z 565.537(计算的[M+H]+=565.473)。
    实施例9-3:化合物A1B9-C12的DSC测量
    化合物A1B9-C12的热相转变温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来测定。
    Cr 66 LC 72 Iso,Iso 72 LC 53 Cr
    实施例9-4:化合物A1B9-C12的光照射实验
    在27℃下的化合物A1B9-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示于图12中。
    在图12中,左侧表示光照射前的偏光显微照片;中间表示紫外光(365nm)照射270秒后即刻的偏光显微照片;和右侧表示其中试样如上所述照射紫外光之后在可见光(436nm)照射2秒之后的偏光显微照片。
    实施例9-5:化合物A1B9-C12在光照射期间的动态粘弹性的测量
    化合物A1B9-C12随照射紫外光(365nm)的动态粘弹性,使用MCR流变仪(Anton-Paar制造)测定。
    在图13中,绘制贮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相对于光照射时间的图。如图13中所示,弹性模量随着光照射降低,贮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之间的关系逆转。这表明化合物A1B9-C12由于光而熔化并变为液体。
    实施例10-1:化合物A1B9-C6(偶氮苯衍生物10)的合成
    将10mL DMF、1-溴己烷(0.99g,6mmol)和碳酸钾(0.69g,5mmol)添加至化合物A1B9(中间体9)(0.228g,1.0mmol),将混合物在80℃下搅拌2小时,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6小时。将溶剂在减压下蒸发,接着用乙酸乙酯提取。将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经由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在减压下蒸发溶剂后,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2:98)纯化,从而获得化合物A1B9-C6(橙色固体,0.304g,产率:77%)。

    将化合物A1B9-C6进行1H NMR分析和13C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CDCl3):
    7.84(d-d,J1=6.9Hz,J2=2.1Hz,2H),7.71-7.74(m,2H),6.96(d-d,J1=6.9Hz,J2=2.1Hz,2H),6.88(d,J=9.3Hz,1H),3.99-4.04(m,4H),2.27(s,3H),1.75-1.85(m,4H),1.44-1.50(m,4H),1.31-1.36(m,8H),0.88-0.93(m,6H)。
    13C NMR(100MHz,CDCl3):
    161.2,159.6,146.7,146.1,127.6,124.3,123.6,123.5,114.7,110.6,68.3,68.3,31.6,31.6,29.2,29.2,25.8,25.7,22.6,16.4,14.0.
    MS(MALDI-TOF MS):m/z 397.276(计算的[M+H]+=397.286)。
    实施例10-2:化合物A1B9-C6的DSC测量
    化合物A1B9-C6的热相转变温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来测定。
    Cr 87 Iso,Iso 78 Cr
    实施例10-3:化合物A1B9-C6的光照射实验
    在23℃下的化合物A1B9-C6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示于图14中。
    在图14中,左侧表示光照射前的偏光显微照片;中间表示在紫外光(365nm)照射4秒后即刻的偏光显微照片;和右侧表示其中试样如上所述照射紫外光之后在可见光(436nm)照射1秒之后的偏光显微照片。
    实施例11-1:化合物A1B9-C18(偶氮苯衍生物11)的合成
    将5.5mL DMF、1-溴代十八烷(2.2g,6.6mmol)和碳酸钾(1.52g,11mmol) 添加至化合物A1B9(中间体9)(0.228g,1.0mmol),将混合物在80℃下搅拌2小时,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6小时。将溶剂在减压下蒸发,接着用乙酸乙酯提取。将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经由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在减压下蒸发溶剂后,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氯仿:己烷=2:8)纯化,从而获得化合物A1B9-C18(浅黄色固体,0.56g,产率:76%)。

    将化合物A1B9-C18进行1H NMR分析和13C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CDCl3):
    7.89(d,J=9.0Hz,2H),7.76-7.78(m,2H),6.97(d,J=9.0Hz,2H),6.89(d,J=8.4Hz,1H),3.99-4.04(m,4H),2.27(s,3H),1.77-1.83(m,4H),1.42-1.51(m,4H),1.23-1.38(m,56H),0.84-0.88(m,6H)。
    13C NMR(100MHz,CDCl3):
    161.3,159.7,146.6,146.0,127.6,124.4,123.7,123.6,114.7,110.6,68.4,68.3,31.9,29.7,29.7,29.6,29.4,29.3,29.2,26.1,26.0,22.7,16.4,14.1。
    MS(MALDI-TOF MS):m/z 733.840(计算的[M+H]+=733.661)。
    实施例11-2:化合物A1B9-C18的DSC测量
    化合物A1B9-C18的热相转变温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来测定。
    Cr 84 Iso,Iso 70 Cr 68 Cr
    实施例11-3:化合物A1B9-C18的光照射实验
    在25℃下的化合物A1B9-C18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示于图15中。
    在图15中,左侧表示光照射前的偏光显微照片;中间表示紫外光(365nm)照射30分钟后即刻的偏光显微照片;和右侧表示其中试样如上所述照射紫外光之后在可见光(436nm)照射50秒之后的偏光显微照片。
    实施例12-1:化合物A3B1(中间体10)的合成
    将25mL 2.4N盐酸添加至4-氨基-间甲酚(2.46g,20mmol)。在-6℃下搅拌混合物的同时,将通过在2mL蒸馏水中溶解亚硝酸钠(1.66g,24mmol)制备的溶液添加至该混合物后,将所得混合物搅拌15分钟。将所得溶液添加至3,5-二甲基苯酚(2.44g,20mmol)和8mL 20%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混合物(冷却至0℃),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6小时。将所得溶液在冷却下使用盐酸成为酸性,并用乙酸乙酯提取。将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经由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在减压下蒸发溶剂后,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1:2)纯化,从而获得化合物A3B1(棕色固体,1.32g,产率:26%)。

    将化合物A3B1(中间体10)进行1H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DMSO-d6):
    9.90(s,1H),9.72(s,1H),7.48(d,J=8.8Hz,1H),6.75(d,J=2.4Hz,1H),6.68(d-d,J1=8.8Hz,J2=2.4Hz,1H),6.56(s,2H),2.53(s,3H),2.38(s,6H)。
    实施例12-2:化合物A3B1-C12(偶氮苯衍生物12)的合成
    将10mL丙酮、1-溴代十二烷(0.548g,2.2mmol)和碳酸钾(1.10g,8mmol) 添加至化合物A3B1(0.256g,1.0mmol),将混合物在75℃下搅拌12小时。在减压下蒸发溶剂后,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1:9)纯化,并从丙酮中重结晶,从而获得化合物A3B1-C12(橙色固体,0.488g,产率:82%)。

    将化合物A3B1-C12进行1H NMR分析和13C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CDCl3):
    7.64(d,J=8.9Hz,1H),6.8(d,J=2.8Hz,1H),6.76(d-d,J1=8.9Hz,J2=2.8Hz,1H),6.63(s,1H),3.95-4.01(m,4H),2.64(s,3H),2.46(s,6H),1.73-1.82(m,4H),1.24-1.44(m,36H),0.84-0.88(m,6H)。
    13C NMR(100MHz,CDCl3):
    161.1,158.8,145.7,144.3,140.1,134.5,116.5,115.9,115.0,112.8,68.2,68.0,31.9,29.7,29.6,29.6,29.4,29.3,29.3,29.2,26.0,22.7,20.5,18.3,14.1。
    MS(MALDI-TOF MS):m/z 593.570(计算的[M+H]+=593.505)。
    实施例12-3:化合物A3B1-C12的DSC测量
    化合物A3B1-C12的热相转变温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来测定。
    Cr 70 Iso,Iso 64 Cr
    实施例12-4:化合物A3B1-C12的光照射实验
    42℃下的化合物A3B1-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示于图16中。
    在图16中,左侧表示光照射前的偏光显微照片;中间表示紫外光(365nm) 照射780秒后即刻的偏光显微照片;和右侧表示其中试样如上所述照射紫外光之后在可见光(436nm)照射5秒之后的偏光显微照片。
    实施例13-1:化合物A3B2(中间体11)的合成
    将25mL 2.4N盐酸添加至4-氨基-间甲酚(2.46g,20mmol)。在-6℃下搅拌混合物的同时,将通过在2mL蒸馏水中溶解亚硝酸钠(1.66g,24mmol)制备的溶液添加至该混合物后,将所得混合物搅拌15分钟。将所得溶液添加至6-异丙基-间甲酚(3.00g,20mmol)和8mL 20%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混合物(冷却至0℃),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6小时。将所得溶液在冷却下使用盐酸成为酸性,并用乙酸乙酯提取。将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经由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在减压下蒸发溶剂后,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1:2)纯化,从而获得化合物A3B2(棕色固体,2.30g,产率:40%)。

    将化合物A3B2(中间体11)进行1H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DMSO-d6):
    9.89(s,1H),9.88(s,1H),7.50(d,J=8.7Hz,1H),7.48(s,1H),6.74(s,1H),6.74(d,J=2.7Hz,1H),6.67(d-d,J1=8.8Hz,J2=2.7Hz,1H),3.15(七重峰,J=6.9Hz,1H),2.59(s,3H),2.54(s,3H),1.17(d,J=6.9Hz,6H)。
    实施例13-2:化合物A3B2-C12(偶氮苯衍生物13)的合成
    将10mL丙酮、1-溴代十二烷(0.548g,2.2mmol)和碳酸钾(1.10g,8mmol)添加至化合物A3B2(0.284g,1.0mmol),将混合物在75℃下搅拌12小时。在 减压下蒸发溶剂后,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1:9)纯化,并从丙酮中重结晶,从而获得化合物A3B2-C12(橙色固体,0.507g,产率:82%)。

    将化合物A3B2-C12进行1H NMR分析和13C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CDCl3):
    7.72(d,J=9.0Hz,1H),7.70(s,1H),6.83(d,J=2.4Hz,1H),6.79(d-d,J1=8.9Hz,J2=2.7Hz,1H),6.74(s,1H),4.01-4.06(m,4H),3.30(七重峰,J=6.8Hz,1H),2.73(s,3H),2.71(s,3H),1.78-1.88(m,4H),1.45-1.57(m,4H),1.23-1.44(m,28H),0.88-0.92(m,6H)。
    13C NMR(100MHz,CDCl3):
    160.7,158.6,145.3,144.7,139.6,137.2,135.3,117.6,116.0,114.3,112.8,112.7,68.2,68.1,31.9,29.7,29.6,29.6,29.6,29.4,29.3,29.3,27.1,26.2,26.0,22.7,22.5,18.0,17.6,14.1。
    MS(MALDI-TOF MS):m/z 621.637(计算的[M+H]+=621.536)。
    实施例13-3:化合物A3B2-C12的DSC测量
    化合物A3B2-C12的热相转变温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来测定。
    Cr1Cr2 60 Cr2 68 Iso,Iso 45 Cr1Cr2
    存在结晶多晶型物。两种类型的晶体(Cr1和Cr2)在加热过程中在不同温度下熔化,并在冷却过程中作为混合晶体析出。
    实施例13-4:化合物A3B2-C12的光照射实验
    在26℃下的化合物A3B2-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使用偏光显微镜 观察。结果示于图17中。
    在图17中,左侧表示光照射前的偏光显微照片;中间表示紫外光(365nm)照射221秒后即刻的偏光显微照片;和右侧表示其中试样如上所述照射紫外光之后在可见光(436nm)照射2秒之后的偏光显微照片。
    实施例13-4:化合物A3B2-C12的溶液的吸收光谱测量
    将化合物A3B2-C12溶解于氯仿中,并在光照射前后在室温下测量可见紫外吸收光谱。
    图18示出在23℃下测量的化合物A3B2-C12的氯仿溶液的吸收光谱。在图18中,“0sec”表示光照射前的光谱;“20sec(UV)”表示紫外光(365nm)照射20秒后的光谱;和“1sec(vis)”表示其中将试样如上所述照射紫外光(365nm)后在可见光(465nm)照射1秒之后的光谱。
    在图18中示出的光谱的变化表明化合物A3B2-C12在溶液中通过照射紫外光经历反式到顺式的光异构化,然后通过照射可见光经历顺式到反式的光异构化。
    实施例13-5:化合物A3B2-C12的薄膜的吸收光谱测量
    将化合物A3B2-C12封入玻璃夹层室中,并在光照射前后在室温下测量可见紫外吸收光谱。
    图19示出在23℃下测量的化合物A3B2-C12的薄膜的吸收光谱。在图19中,“0sec”表示光照射前的光谱;“1sec(UV)”表示紫外光(365nm)照射1秒后的光谱光谱;和“1sec(vis)”表示其中将试样如上所述照射紫外光(365nm)后在可见光(465nm)照射1秒之后的光谱。
    在图19中示出的光谱的变化表明化合物A3B2-C12(结晶态)通过照射紫外光在室温下经历反式到顺式的光异构化,然后通过照射可见光经历顺式到反式的光异构化。
    实施例14-1:化合物A3B3(中间体12)的合成
    将25mL 2.4N盐酸添加至4-氨基-间甲酚(2.46g,20mmol)。在-6℃下搅拌混合物的同时,将通过在2mL蒸馏水中溶解亚硝酸钠(1.66g,24mmol)制 备的溶液添加至该混合物后,将所得混合物搅拌15分钟。将所得溶液添加至2-甲基-5-异丙基苯酚(3.00g,20mmol)和8mL 20%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混合物(冷却至0℃),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6小时。将所得溶液在冷却下使用盐酸成为酸性,并用乙酸乙酯提取。将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经由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在减压下蒸发溶剂后,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1:2)纯化,从而获得化合物A3B3(棕色固体,1.29g,产率:23%)。

    将化合物A3B3(中间体12)进行1H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DMSO-d6):
    9.90(s,1H),9.86(s,1H),7.47(d,J=8.8Hz,1H),7.39(s,1H),6.83(s,1H),6.74(d,J=2.4Hz,1H),6.68(d-d,J1=8.7Hz,J2=2.6Hz,1H),4.01(七重峰,J=6.9Hz,1H),2.60(s,3H),2.12(s,3H),1.24(d,J=6.9Hz,6H)。
    实施例14-2:化合物A3B3-C12(偶氮苯衍生物14)的合成
    将10mL丙酮、1-溴代十二烷(0.548g,2.2mmol)和碳酸钾(1.10g,8mmol)添加至化合物A3B3(0.284g,1.0mmol),将混合物在75℃下搅拌5小时。在减压下蒸发溶剂后,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1:9)纯化,并从丙酮中重结晶,从而获得化合物A3B3-C12(橙色固体,0.140g,产率:23%)。

    将化合物A3B3-C12进行1H NMR分析和13C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CDCl3):
    7.62(d,J=8.8Hz,1H),7.52(s,1H),6.80(d,J=2.6Hz,1H),6.78(s,1H),6.75(d-d,J1=8.8Hz,J2=2.6Hz,1H),4.16(七重峰,J=7.0Hz,1H),4.03(t,J=6.4Hz,2H),3.98(t,J=6.6Hz,2H),2.70(s,3H),2.21(s,3H),1.75-1.83(m,4H),1.30-1.58(m,42H),0.85-0.88(m,6H)。
    13C NMR(100MHz,CDCl3):
    160.7,159.9,147.8,145.3,143.2,139.6,124.9,117.9,117.5,115.9,112.8,107.6,68.2,68.1,31.9,29.7,29.6,29.6,29.4,29.3,29.3,29.3,27.6,26.1,26.0,24.0,22.7,18.0,16.0,14.1。
    MS(MALDI-TOF MS):m/z 621.634(计算的[M+H]+=621.536)。
    实施例14-3:化合物A3B3-C12的DSC测量
    化合物A3B3-C12的热相转变温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来测定。
    Cr1Cr2Cr3 61 Cr2Cr3 65 Cr3 70 Iso,Iso 46 Cr1Cr2Cr3
    存在结晶多晶型物。三种类型的晶体(Cr1、Cr2和Cr3)在加热过程中在不同温度下熔化,并在冷却过程中作为混合晶体析出。
    实施例14-4:化合物A3B3-C12的光照射实验
    在40℃下的化合物A3B3-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示于图20中。
    在图20中,左侧表示光照射前的偏光显微照片;中间表示紫外光(365nm)照射60秒后即刻的偏光显微照片;和右侧表示其中试样如上所述照射紫外光之后在可见光(436nm)照射600秒之后的偏光显微照片。
    实施例15-1:化合物A3B4-C12的中间体(中间体13)的合成
    将50mL N,N-二甲基甲酰胺、1-溴代十二烷(11.1g,45mmol)和碳酸钾(10.4g,75mmol)添加至3-甲基-4-硝基苯酚(2.27g,15mmol)。将混合物加热至80℃并搅拌23小时。在通过薄层色谱法(TLC)确认3-甲基-4-硝基苯酚消失后,使混合物在室温下冷却,并将蒸馏水注入该混合物中,接着用正己烷提取。将有机相用蒸馏水洗涤一次,并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一次。
    将有机相经由无水硫酸镁干燥。在通过过滤去除固体后,将溶剂在减压下蒸发。将所得油状剩余物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己烷:氯仿=7:3)纯化,从而获得中间体13(浅黄色液体,4.58g,产率:92.9%)。

    将中间体13进行1H NMR分析和13C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TLC:Rf=0.62(CHCl3-己烷,1:1),
    1H NMR(400MHz,CDCl3):d 8.10(d,J=7.4Hz,1H),6.79-6.82(m,2H),4.04(t,J=6.5Hz,2H),2.65(s,3H),1.82(m,2H),1.24-1.50(m,18H),0.90(t,J=6.7Hz,3H)
    实施例15-2:化合物A3B4-C12(偶氮苯衍生物15)的合成
    将中间体13(643mg,2.0mmol)溶解于20mL无水四氢呋喃(THF)中。5.0mL氢化锂铝的无水THF溶液(1.0mol/L)在室温下经约5分钟添加至该溶液,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5小时。添加50mL蒸馏水至反应混合物后,将大部分THF在减压下蒸发。所得剩余物用己烷提取。将合并的有机相用蒸馏水洗涤一次,并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一次。
    将有机相经由无水硫酸镁干燥。在通过过滤去除固体后,将溶剂在减压下蒸发。将所得橙色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己烷:氯仿=3:1)纯化,从而获得化合物A3B4-C12(橙色固体,130mg,产率:22.5%)。

    将化合物A3B4-C12进行1H NMR分析和13C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TLC:Rf=0.48(CHCl3-己烷,1:3),
    1H NMR(400MHz,CDCl3):
    7.65(d,J=8.9Hz,2H),6.81(d,J=2.7,2H),6.76(dd,J1=8.9Hz,J2=2.8Hz,2H),4.00(t,J=6.6Hz,4H),2.70(s,6H),1.76-1.83(m,4H),1.43-1.48(m,4H),1.27-1.35(m,32H),0.88(t,J=6.7Hz,6H);
    13C NMR(100MHz,CDCl3):
    160.8,145.5,139.8,117.2,115.9,112.8,68.2,31.9,29.7,29.6,29.6,29.6,29.4,29.3,29.3,26.0,22.7,17.9,14.1。
    MS(MALDI-TOF MS):m/z 579.660(计算的[M+H]+=579.489)。
    实施例15-3:化合物A3B4-C12的DSC测量
    化合物A3B4-C12的热相转变温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来测定。
    Cr 95 Iso,Iso 89 Cr
    实施例15-4:化合物A3B4-C12的光照射实验1
    在70℃下的化合物A3B4-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示于图21中。
    在图21中,(a)表示示出在70℃下的结晶相的光学显微照片;(b)表示示出在70℃下照射紫外光(365nm)后的状态的光学显微照片;(c)表示示出其中试样在照射紫外光后在70℃下照射可见光(490nm)的状态的光学显微照片;和(d) 表示示出其中试样在照射可见光之后在70℃下第二次照射紫外光的状态的光学显微照片。
    实施例15-5:化合物A3B4-C12的光照射实验2
    在70℃下的化合物A3B4-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示于图22中。
    在图22中,(a)表示示出在70℃下的结晶相的偏光显微照片;(b)表示示出其中试样在70℃下照射紫外光(365nm)的状态的偏光显微照片;(c)表示示出其中试样在照射紫外光后在70℃下照射可见光(490nm)的状态的偏光显微照片;和(d)表示示出其中试样在照射可见光之后在70℃下第二次照射紫外光的状态的偏光显微照片。
    实施例15-6:化合物A3B4-C12的光照射实验3
    在61℃下的化合物A3B4-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示于图23中。
    在图23中,左侧表示光照射前的偏光显微照片;中间表示紫外光(365nm)照射840秒后即刻的偏光显微照片;和右侧表示其中试样如上所述照射紫外光之后在可见光(436nm)照射2秒之后的偏光显微照片。
    实施例16-1:化合物A3B5(中间体14)的合成
    将125mL 2.4N盐酸添加至4-氨基-间甲酚(12.3g,100mmol)。在-7℃下搅拌混合物的同时,将通过在10mL蒸馏水中溶解亚硝酸钠(8.28g,120mmol)制备的溶液(冷却至-7℃)添加至该混合物后,将所得混合物搅拌15分钟。将所得溶液添加至6-叔丁基-邻甲酚(16.4g,100mmol)、40mL 20%氢氧化钠水溶液和10mL甲醇的混合物(冷却至-7℃)。将混合物在-7℃下搅拌1小时,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6小时。将所得溶液在碱性状态下用氯仿提取。在将碱性水层的pH调整至5之后,将水层用乙酸乙酯提取。将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经由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在减压下蒸发溶剂后,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1:2)纯化,并从乙酸乙酯/己烷混合溶剂中重结晶,从而获得化合物A3B5(棕色固体,8.25g,产率:28%)。

    将化合物A3B5(中间体14)进行1H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CDCl3):
    7.87(m,2H),7.66(s,1H),6.86(d,J=7.5Hz,1H),6.78(s,1H),5.18(s,2H),2.64(s,3H),2.32(s,3H),1.45(s,9H)。
    实施例16-2:化合物A3B5-C12(偶氮苯衍生物16)的合成
    将10mL丙酮、1-溴代十二烷(0.548g,2.2mmol)和碳酸钾(1.10g,8mmol)添加至化合物A3B5(0.232g,0.78mmol),将混合物在70℃下搅拌21小时。在减压下蒸发溶剂后,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1:9)纯化。将在溶剂蒸发过程中析出的固体过滤出,并用甲醇洗涤,从而获得化合物A3B5-C12(橙色固体,0.372g,产率:75%)。

    将化合物A3B5-C12进行1H NMR分析和13C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CDCl3):
    8.18(m,1H),7.96(s,1H),7.75(s,1H),6.82-6.84(m,2H),4.03(t,J=6.6Hz,2H),3.85(t,J=6.8Hz,2H),2.68(s,3H),2.37(s,3H),1.75-1.86(m,4H),1.25-1.49(m,45H),0.85-0.88(m,6H)。
    13C NMR(100MHz,CDCl3):
    161.4,159.3,148.2,144.9,143.4,140.5,132.2,122.4,121.5,117.2,116.0,112.8,72.6,68.2,35.3,31.9,30.9,30.0,29.7,29.6,29.6,29.6,29.6,29.4,29.3,29.2,26.0,26.0,22.7,17.8,17.6,14.1。
    MS(MALDI-TOF MS):m/z 635.639(计算的[M+H]+=635.552)。
    实施例16-3:化合物A3B5-C12的DSC测量
    化合物A3B5-C12的热相转变温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来测定。
    Cr 72 Iso,Iso 28 Cr
    实施例16-4:化合物A3B5-C12的光照射实验
    在40℃下的化合物A3B5-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示于图24中。
    在图24中,左侧表示光照射前的偏光显微照片;中间表示紫外光(365nm)照射40秒后即刻的偏光显微照片,和右侧表示其中试样如上所述照射紫外光之后在可见光(436nm)照射120秒之后的偏光显微照片。
    实施例17-1:化合物A4B1(中间体15)的合成
    将25mL 2.4N盐酸添加至4-氨基-邻甲酚(2.46g,20mmol)。在-6℃下搅拌混合物的同时,将通过在5mL蒸馏水中溶解亚硝酸钠(1.66g,24mmol)制备的溶液添加至该混合物后,将所得混合物搅拌15分钟。将所得溶液添加至3,5-二甲基苯酚(2.44g,20mmol)和8mL 20%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混合物(冷却至0℃),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6小时。将所得溶液在冷却下使用盐酸成为酸性,并用乙酸乙酯提取。将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经由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在减压下蒸发溶剂后,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3:7)纯化,从而获得化合物A4B1(棕色固体,2.46g,产率:48%)。

    将化合物A4B1(中间体15)进行1H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DMSO-d6):
    9.82(s,2H),7.55(d,J=2.4Hz,1H),7.50(d-d,J1=8.4Hz,J2=2.4Hz,1H),6.90(d,J=8.4Hz,1H),6.53(s,2H),2.32(s,6H),2.19(s,3H)。
    实施例17-2:化合物A4B1-C12(偶氮苯衍生物17)的合成
    将11mL DMF、1-溴代十二烷(3.3g,13mmol)和碳酸钾(3.04g,22mmol)添加至化合物A4B1(0.513g,2.0mmol),将混合物在80℃下搅拌2小时,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6小时。将溶剂在减压下蒸发,接着用乙酸乙酯提取。将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经由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在减压下蒸发溶剂后,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5:95)纯化,从而获得化合物A4B1-C12(橙色固体,0.386g,产率:33%)。

    将化合物A4B1-C12进行1H NMR分析和13C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CDCl3):
    7.68-7.71(m,2H),6.88(d,J=8.6Hz,1H),6.62(s,2H),4.02(t,J=6.4Hz,2H),3.96(t,J=6.6Hz,2H),2.39(s,6H),2.28(s,3H),1.73-1.85(m,4H),1.25-1.47(m,36H),0.84-0.88(m,6H)。
    13C NMR(100MHz,CDCl3):
    159.5,158.6,146.5,144.8,133.8,127.5,123.5,122.8,114.9,110.5,68.3,68.0,31.9,29.7,29.6,29.6,29.4,29.3,29.3,29.3,26.1,26.0,22.7,19.9,16.4,14.1。
    MS(MALDI-TOF MS):m/z 593.575(计算的[M+H]+=593.505)。
    实施例17-3:化合物A4B1-C12的DSC测量
    化合物A4B1-C12的热相转变温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来测定。
    Cr1Cr2 66 Cr2 72 Iso,Iso 60 Cr1Cr2
    存在结晶多晶型物。两种类型的晶体(Cr1和Cr2)在加热过程中在不同温度下熔化,并在冷却过程中作为混合晶体析出。
    实施例17-4:化合物A4B1-C12的光照射实验
    在40℃下的化合物A4B1-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示于图25中。
    在图25中,左侧表示光照射前的偏光显微照片;中间表示紫外光(365nm)照射33秒后即刻的偏光显微照片;和右侧表示其中试样如上所述照射紫外光之后在可见光(436nm)照射15秒之后的偏光显微照片。
    实施例18-1:化合物A4B2(中间体16)的合成
    将25mL 2.4N盐酸添加至4-氨基-邻甲酚(2.46g,20mmol)。在-6℃下搅拌混合物的同时,将通过在5mL蒸馏水中溶解亚硝酸钠(1.66g,24mmol)制备的溶液添加至该混合物后,将所得混合物搅拌15分钟。将所得溶液添加至2-异丙基-5-甲基苯酚(3.04g,20mmol)和37mL 20%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混合物(冷却至0℃),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6小时。将所得溶液在冷却下使用盐酸成为酸性,并用乙酸乙酯提取。将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经由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在减压下蒸发溶剂后,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4:6)纯化,并从乙醇中重结晶,从而获得化合物A4B2(棕色固体,2.90g,产率:51%)。

    将化合物A4B2(中间体16)进行1H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DMSO-d6):
    9.93(s,2H),7.76(d,J=2.4Hz,1H),7.54(d-d,J1=8.4Hz,J2=2.4Hz,1H),7.47(s,1H),6.90(d,J=8.4Hz,1H),6.75(s,1H),3.15(七重峰,J=6.90,1H),2.54(s,3H),2.19(s,3H),1.16(d,J=6.9Hz,6H)。
    实施例18-2:化合物A4B2-C12(偶氮苯衍生物18)的合成
    将27.5mL DMF、1-溴代十二烷(8.25g,33mmol)和碳酸钾(7.59g,55mmol)添加至化合物A4B2(1.49g,5.0mmol),将混合物在80℃下搅拌2小时,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6小时。将溶剂在减压下蒸发,接着用乙酸乙酯提取。将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经由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在减压下蒸发溶剂后,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2:98)纯化,从而获得化合物A4B2-C12(橙色固体,1.64g,产率:53%)。

    将化合物A4B2-C12进行1H NMR分析和13C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CDCl3):
    7.74(d-d,J1=8.5Hz,J2=2.4Hz,1H),7.71(d,J=2.4Hz,1H),6.87(d,J=8.6 Hz,1H),6.71(s,1H),3.26(七重峰,J=6.90,1H),2.67(s,3H),2.28(s,3H),1.77-1.84(m,4H),1.44-1.49(m,4H),1.22-1.41(m,38H),0.84-0.88(m,6H)。
    13C NMR(100MHz,CDCl3):
    159.2,158.9,146.5,144.2,137.7,135.5,127.4,123.8,123.0,113.9,112.8,110.6,68.3,68.1,31.9,29.7,29.6,29.6,29.4,29.3,29.3,29.3,27.2,26.2,26.1,22.7,22.5,17.5,16.4,14.1。
    MS(MALDI-TOF MS):m/z 621.607(计算的[M+H]+=621.536)。
    实施例18-3:化合物A4B2-C12的DSC测量
    化合物A4B2-C12的热相转变温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来测定。
    Cr1Cr2 79 Cr2 91 Iso,Iso 64 Cr1Cr2
    存在结晶多晶型物。两种类型的晶体(Cr1和Cr2)在加热过程中在不同温度下熔化,并在冷却过程中作为混合晶体析出。
    实施例18-4:化合物A4B2-C12的光照射实验
    在40℃下的化合物A4B2-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示于图26中。
    在图26中,左侧表示光照射前的偏光显微照片;中间表示紫外光(365nm)照射121秒后即刻的偏光显微照片;和右侧表示其中试样如上所述照射紫外光之后在可见光(436nm)照射11秒之后的偏光显微照片。
    实施例19-1:化合物A4B3(中间体17)的合成
    将25mL 2.4N盐酸添加至4-氨基-邻甲酚(2.46g,20mmol)。在-6℃下搅拌混合物的同时,将通过在2mL蒸馏水中溶解亚硝酸钠(1.66g,24mmol)制备的溶液添加至该混合物后,将所得混合物搅拌15分钟。将所得溶液添加至5-异丙基-邻甲酚(3.0g,20mmol)和8mL 20%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混合物(冷却至-6℃),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6小时。将所得溶液在冷却下使用盐酸成为酸性,并用乙酸乙酯提取。将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经由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在减压下蒸发溶剂后,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 剂:乙酸乙酯:己烷=1:1)纯化,从而获得化合物A4B3(棕色固体,1.50g,产率:26%)。

    将化合物A4B3(中间体17)进行1H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CDCl3):
    7.69(d,J=1.7Hz,1H),7.64(d-d,J1=8.4Hz,J2=2.4Hz,1H),7.48(s,1H),6.85(d,J=8.4Hz,1H),6.78(s,1H),5.31(s,1H),5.19(s,1H),4.06(七重峰,J=6.9Hz,1H),2.32(s,3H),2.23(s,3H),1.28(d,J=7.0Hz,6H)。
    实施例19-2:化合物A4B3-C12(偶氮苯衍生物19)的合成
    将10mL丙酮、1-溴代十二烷(0.548g,2.2mmol)和碳酸钾(1.1g,8mmol)添加至化合物A4B3(0.284g,1mmol),将混合物在70℃下搅拌20小时。在减压下蒸发溶剂后,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1:9)纯化,并从丙酮中重结晶,从而获得化合物A4B3-C12(橙色固体,0.31g,产率:50%)。

    将化合物A4B3-C12进行1H NMR分析和13C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CDCl3):
    8.23(s,1H),8.08(d-d,J1=8.8Hz,J2=2.4Hz,1H),7.86(d,J=2.4Hz,1H),6.88(d,J=8.8Hz,1H),6.79(s,1H),3.96-4.09(m,5H),2.28(s,3H),2.24(s,3H),1.78-1.86(m,4H),1.44-1.51(m,4H),1.18-1.35(m,38H),0.84-0.88(m,6H)。
    13C NMR(100MHz,CDCl3):
    160.1,159.2,148.0,146.5,142.8,127.5,125.1,123.9,122.9,117.8,110.6,107.7,68.3,68.1,31.9,29.7,29.6,29.6,29.4,29.4,29.3,29.3,29.3,27.6,26.1,26.1,24.0,22.7,16.4,15.9,14.1。
    MS(MALDI-TOF MS):m/z 621.609(计算的[M+H]+=621.536)。
    实施例19-3:化合物A4B3-C12的DSC测量
    化合物A4B3-C12的热相转变温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来测定。
    Cr 42 Cr 52 Iso,Iso 19 Cr
    实施例19-4:化合物A4B3-C12的光照射实验
    在26℃下的化合物A4B3-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示于图27中。
    在图27中,左侧表示光照射前的偏光显微照片;中间表示紫外光(365nm)照射6秒后即刻的偏光显微照片;和右侧表示其中试样如上所述照射紫外光之后在可见光(436nm)照射780秒之后的偏光显微照片。
    实施例20-1:化合物A4B4(中间体18)的合成
    将25mL 2.4N盐酸添加至4-氨基-邻甲酚(2.46g,20mmol)。在-6℃下搅拌混合物的同时,将通过在5mL蒸馏水中溶解亚硝酸钠(1.66g,24mmol)制备的溶液添加至该混合物后,将所得混合物搅拌15分钟。将所得溶液添加至间甲酚(2.16g,20mmol)和37mL 20%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混合物(冷却至0℃),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6小时。将所得溶液在冷却下使用盐酸成为酸性,并用乙酸乙酯提取。将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经由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在减压下蒸发溶剂后,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 乙酯:己烷=4:6)纯化,并从乙醇中重结晶,从而获得化合物A4B4(棕色固体,1.59g,产率:33%)。

    将化合物A4B4(中间体18)进行1H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DMSO-d6):
    9.97(s,2H),7.59(d,J=2.2Hz,1H),7.54(d-d,J1=8.4Hz,J2=2.2Hz,1H),7.49(d,J=8.8Hz,1H),6.90(d,J=8.4Hz,1H),6.73(d,J=2.6Hz,1H),6.66(d-d,J1=8.8Hz,J2=2.6Hz,1H),2.57(s,3H),2.19(s,3H)。
    实施例20-2:化合物A4B4-C12(偶氮苯衍生物20)的合成
    将11mL DMF、1-溴代十二烷(3.3g,13mmol)和碳酸钾(3.04g,22mmol)添加至化合物A4B4(0.485g,2mmol),将混合物在80℃下搅拌2小时,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6小时。在减压下蒸发溶剂后,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5:95)纯化,从而获得化合物A4B4-C12(橙色固体,0.92g,产率:80%)。

    将化合物A4B4-C12进行1H NMR分析和13C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CDCl3):
    7.10-7.73(m,2H),7.66(d,J=8.9Hz,1H),6.87(d,J=8.5Hz,1H),6.79(d,J=2.6Hz,1H),6.75(d-d,J1=8.8Hz,J2=26Hz,1H),3.97-4.03(m,4H),2.68(s,3H),2.27(s,3H),1.74-1.85(m,4H),1.25-1.59(m,36H),0.84-0.88(m,6H)。
    13C NMR(100MHz,CDCl3):
    161.2,159.4,146.4,144.8,140.3,127.5,123.8,123.2,117.2,116.0,112.8,110.6,77.0,68.3,68.2,31.9,29.7,29.6,29.6,29.4,29.3,29.3,29.2,26.1,26.0,22.7,17.8,16.4,14.1。
    MS(MALDI-TOF MS):m/z 579.545(计算的[M+H]+=579.489)。
    实施例20-3:化合物A4B4-C12的DSC测量
    化合物A4B4-C12的热相转变温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来测定。
    Cr1Cr2 61 Cr2 70 Iso,Iso 51 Cr1Cr2
    存在结晶多晶型物。两种类型的晶体(Cr1和Cr2)在加热过程中在不同温度下熔化,并在冷却过程中作为混合晶体析出。
    实施例20-4:化合物A4B4-C12的光照射实验
    在35℃下的化合物A4B4-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示于图28中。
    在图28中,左侧表示光照射前的偏光显微照片;中间表示紫外光(365nm)照射80秒后即刻的偏光显微照片;和右侧表示其中试样如上所述照射紫外光之后在可见光(436nm)照射2秒之后的偏光显微照片。
    实施例21-1:化合物A4B5(中间体19)的合成
    将25mL 2.4N盐酸添加至4-氨基-邻甲酚(2.46g,20mmol)。在-6℃下搅拌混合物的同时,将通过在5mL蒸馏水中溶解亚硝酸钠(1.66g,24mmol)制备的溶液添加至该混合物后,将所得混合物搅拌15分钟。将所得溶液添加至6-叔丁基-邻甲酚(3.28g,20mmol)和37mL 20%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混合物(冷却至0℃),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6小时。将所得溶液在冷却下使用盐酸成 为酸性,并用氯仿提取,将有机层用氢氧化钠水溶液提取。使用盐酸使所得碱性水层成酸性,并用乙酸乙酯提取。将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经由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在减压下蒸发溶剂后,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2:8)纯化,并从乙醇中重结晶,从而获得化合物A4B5(棕色固体,1.69g,产率:28%)。

    将化合物A4B5(中间体19)进行1H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DMSO-d6):
    10.00(s,1H),8.79(s,1H),7.59-7.60(m,2H),7.54(d-d,J1=8.5Hz,J2=2.4Hz,1H),7.47(d,J=1.8Hz,1H),6.90(d,J=8.5Hz,1H),2.27(s,3H),2.19(s,3H),1.41(s,9H)。
    实施例21-2:化合物A4B5-C12(偶氮苯衍生物21)的合成
    将11mL DMF、1-溴代十二烷(3.3g,13mmol)和碳酸钾(3.04g,22mmol)添加至化合物A4B5(0.596g,2mmol),将混合物在80℃下搅拌2小时,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6小时。将溶剂在减压下蒸发,接着用乙酸乙酯提取。将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经由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在减压下蒸发溶剂后,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3:7)纯化,从而获得化合物A4B5-C12(橙色固体,1.03g,产率:81%)。

    将化合物A4B5-C12进行1H NMR分析和13C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CDCl3):
    7.85(d-d,J1=8.5Hz,J2=2.4Hz,1H),7.80-7.82(m,2H),7.65(d,J=1.9Hz,1H),6.90(d,J=8.5Hz,1H),4.03(t,J=6.4Hz,2H),3.84(t,J=6.8Hz,2H),2.36(s,3H),2.28(s,3H),1.78-1.86(m,4H),1.45-1.52(m,4H),1.44(s,9H),1.23-1.40(m,32H),0.85-0.88(m,6H)。
    13C NMR(100MHz,CDCl3):
    159.9,159.5,147.7,146.1,143.5,132.3,127.6,123.8,122.2,121.6,110.6,72.6,68.3,35.3,31.9,31.0,30.0,29.7,29.6,29.6,29.6,29.4,29.3,29.2,26.1,26.0,22.7,17.6,16.4,14.1。
    MS(MALDI-TOF MS):m/z 635.604(计算的[M+H]+=635.552)。
    实施例21-3:化合物A4B5-C12的DSC测量
    化合物A4B5-C12的热相转变温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来测定。
    Cr 45 Iso,Iso 13 Cr
    实施例21-4:化合物A4B5-C12的光照射实验
    在22℃下的化合物A4B5-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示于图29中。
    在图29中,左侧表示光照射前的偏光显微照片;中间表示紫外光(365nm)照射35秒后即刻的偏光显微照片;和右侧表示其中试样如上所述照射紫外光之后在可见光(436nm)照射600秒之后的偏光显微照片。
    实施例22-1:化合物A4B6(中间体20)的合成
    将25mL 2.4N盐酸添加至4-氨基-邻甲酚(2.46g,20mmol)。在-6℃下搅 拌混合物的同时,将通过在2mL蒸馏水中溶解亚硝酸钠(1.66g,24mmol)制备的溶液添加至该混合物后,将所得混合物搅拌15分钟。将所得溶液添加至2-异丙基苯酚(2.72g,20mmol)和8mL 20%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混合物(冷却至0℃),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将所得溶液在冷却下使用盐酸成为酸性,并用乙酸乙酯提取。将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经由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在减压下蒸发溶剂后,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1:2)纯化,并从氯仿/己烷混合溶剂中重结晶,从而获得化合物A4B6(棕色固体,0.76g,产率:14%)。

    将化合物A4B6(中间体20)进行1H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CDCl3):
    7.79(d,J=2.4Hz,1H),7.70(d,J=2.4Hz,1H),7.66(d-d,J1=8.4Hz,J2=2.4Hz,1H),7.62(d-d,J1=8.4Hz,J2=2.4Hz,1H),6.85(d,J=8.4Hz,1H),6.82(d,J=8.4Hz,1H),5.15(s,1H),5.11(s,1H),3.24(七重峰,J=6.9Hz,1H),2.31(s,3H),1.31(d,J=6.9Hz,6H)。
    实施例22-2:化合物A4B6-C12(偶氮苯衍生物22)的合成
    将10mL丙酮、1-溴代十二烷(0.548g,2.2mmol)和碳酸钾(1.10g,8mmol)添加至化合物A4B6(0.270g,1.0mmol),将混合物在70℃下搅拌20小时。在减压下蒸发溶剂后,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1:9)纯化,并从丙酮中重结晶,从而获得化合物A4B6-C12(橙色固体,0.607g,产率:94%)。

    将化合物A4B6-C12进行1H NMR分析和13C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CDCl3):
    7.80(d,J=2.4Hz,1H),7.69-7.40(m,3H),6.90(d,J=8.7Hz,1H),6.88(d,J=9.3Hz,1H),4.02(t,J=6.4Hz,4H),3.35(七重峰,J=6.9Hz,1H),2.27(s,3H),1.78-1.85(m,4H),1.25-1.60(m,42H),0.85-0.88(m,6H)。
    13C NMR(100MHz,CDCl3):
    159.5,158.6,146.4,146.1,137.7,127.6,123.6,123.4,122.0,120.7,111.0,110.6,68.3,68.3,31.9,29.7,29.6,29.6,29.4,29.3,29.3,29.3,27.2,26.2,26.1,22.7,22.5,16.4,14.1。
    MS(MALDI-TOF MS):m/z 607.567(计算的[M+H]+=607.520)。
    实施例22-3:化合物A4B6-C12的DSC测量
    化合物A4B6-C12的热相转变温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来测定。
    Cr 87 Iso,Iso 51 Cr
    实施例22-4:化合物A4B6-C12的光照射实验
    在40℃下的化合物A4B6-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示于图30中。
    在图30中,左侧表示光照射前的偏光显微照片;中间表示紫外光(365nm)照射35秒后即刻的偏光显微照片;和右侧表示其中试样如上所述照射紫外光之后在可见光(436nm)照射3秒之后的偏光显微照片。
    实施例23-1:化合物A4B7(中间体21)的合成
    将25mL 2.4N盐酸添加至4-氨基-邻甲酚(2.46g,20mmol)。在-6℃下搅 拌混合物的同时,将通过在2mL蒸馏水中溶解亚硝酸钠(1.66g,24mmol)制备的溶液添加至该混合物后,将所得混合物搅拌15分钟。将所得溶液添加至2,6-二异丙基苯酚(3.56g,20mmol)和8mL 20%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混合物(冷却至0℃),并将混合物在冰浴中搅拌1小时。将所得溶液在冷却下使用盐酸成为酸性,并将固体析出物过滤出,用水洗涤。将固体溶解于丙酮中,并将溶液经由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在减压下蒸发溶剂后,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1:2)纯化,并从氯仿/己烷混合溶剂中重结晶,从而获得化合物A4B7(红色固体,1.61g,产率:26%)。

    将化合物A4B7(中间体21)进行1H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CDCl3):
    7.71(d,J=2.3Hz,1H),7.67(d-d,J1=8.4Hz,J2=2.2Hz,1H),7.66(s,2H),6.85(d,J=8.4Hz,1H),5.22(s,1H),5.11(s,1H),3.18(七重峰,J=6.8Hz,2H),2.31(s,3H),1.32(d,J=6.8Hz,6H)。
    实施例23-2:化合物A4B7-C12(偶氮苯衍生物23)的合成
    将10mL丙酮、1-溴代十二烷(0.548g,2.2mmol)和碳酸钾(1.10g,8mmol)添加至化合物A4B7(0.312g,1.0mmol),并将混合物在80℃下搅拌20小时。在减压下蒸发溶剂后,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1:9)纯化,并从丙酮中重结晶,从而获得化合物A4B7-C12(黄色固体,0.636g,产率:98%)。

    将化合物A4B7-C12进行1H NMR分析和13C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CDCl3):
    7.74-7.77(m,2H),7.65(s,2H),6.89(d,J=8.6Hz,1H),4.03(t,J=6.4Hz,2H),3.75(t,J=6.6Hz,2H),3.33(七重峰,J=6.8Hz,2H),2.28(s,3H),1.77-1.86(m,4H),1.25-1.58(m,48H),0.84-0.88(m,6H)。
    13C NMR(100MHz,CDCl3):
    159.8,155.8,149.2,146.2,142.8,127.6,123.8,123.8,118.7,110.6,75.1,68.3,31.9,30.4,29.7,29.6,29.6,29.5,29.4,29.3,29.3,26.8,26.1,26.1,24.0,22.7,16.3,14.1。
    MS(MALDI-TOF MS):m/z 649.598(计算的[M+H]+=649.567)。
    实施例23-3:化合物A4B7-C12的DSC测量
    化合物A4B7-C12的热相转变温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来测定。
    Cr 32 Cr 45 Iso,Iso 4 Cr
    实施例23-4:化合物A4B7-C12的光照射实验1
    在26℃下的化合物A4B7-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示于图31中。
    在图31中,左侧表示光照射前的偏光显微照片;右侧表示紫外光(365nm)照射100秒后即刻的偏光显微照片。
    实施例23-5:化合物A4B7-C12的光照射实验2
    在23℃下的化合物A4B7-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示于图32中。
    在图32中,左侧表示光照射前的偏光显微照片;中间表示紫外光(365nm)照射24秒后即刻的偏光显微照片;和右侧表示其中试样如上所述照射紫外光之后在可见光(436nm)照射300秒之后的偏光显微照片。
    实施例24-1:化合物A4B8(中间体22)的合成
    将25mL 2.4N盐酸添加至4-氨基-邻甲酚(2.46g,20mmol)。在-6℃下搅拌混合物的同时,将通过在2mL蒸馏水中溶解亚硝酸钠(1.66g,24mmol)制备的溶液添加至该混合物后,将所得混合物搅拌15分钟。将所得溶液添加至2-叔丁基苯酚(3.00g,20mmol)和8mL 20%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混合物(冷却至0℃),并将混合物在冰浴中搅拌1小时。将所得溶液在冷却下使用盐酸成为酸性,并用乙酸乙酯提取。将有机层用水洗涤,经由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在减压下蒸发溶剂后,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1:2)纯化,并从氯仿/己烷混合溶剂中重结晶,从而获得化合物A4B8(红色固体,0.92g,产率:16%)。

    将化合物A4B8(中间体22)进行1H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CDCl3):
    7.87(d,J=2.4Hz,1H),7.62-7.70(m,3H),6.86(d,J=8.3Hz,1H),6.76(d,J=8.2Hz,1H),5.35(s,1H),5.18(s,1H),2.31(s,3H),1.45(s,9H)。
    实施例24-2:化合物A4B8-C12(偶氮苯衍生物24)的合成
    将10mL丙酮、1-溴代十二烷(0.548g,2.2mmol)和碳酸钾(1.10g,8mmol)添加至化合物A4B8(0.284g,1.0mmol),并将混合物在70℃下搅拌20小时。 在减压下蒸发溶剂后,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1:9)纯化,并从丙酮中重结晶,从而获得化合物A4B8-C12(黄色固体,0.531g,产率:86%)。

    将化合物A4B8-C12进行1H NMR分析和13C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CDCl3):
    7.90(d,J=2.4,1H),7.73-7.76(m,3H),6.93(d,J=8.8Hz,1H),6.88(d,J=8.5Hz,1H),4.00-4.06(m,4H),2.27(s,3H),1.78-1.89(m,4H),1.25-1.63(m,45H),0.84-0.88(m,6H)。
    13C NMR(100MHz,CDCl3):
    160.2,159.5,146.1,146.1,138.7,127.6,123.6,123.4,122.1,121.6,111.8,110.6,68.3,35.1,31.9,29.7,29.6,29.6,29.5,29.4,29.3,29.3,26.3,26.1,22.7,16.4,14.1。
    MS(MALDI-TOF MS):m/z 621.613(计算的[M+H]+=621.536)。
    实施例24-3:化合物A4B8-C12的DSC测量
    化合物A4B8-C12的热相转变温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来测定。
    Cr 97 Iso,Iso 60 Cr
    实施例24-4:化合物A4B8-C12的光照射实验
    在50℃下的化合物A4B8-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示于图33中。
    在图33中,左侧表示光照射前的偏光显微照片;中间表示紫外光(365nm)照射51秒后即刻的偏光显微照片;和右侧表示其中试样如上所述照射紫外光 之后在可见光(436nm)照射3秒之后的偏光显微照片。
    实施例25-1:化合物A4B9(中间体23)的合成
    将25mL 2.4N盐酸添加至4-氨基-邻甲酚(2.46g,20mmol)。在-6℃下搅拌混合物的同时,将通过在2mL蒸馏水中溶解亚硝酸钠(1.66g,24mmol)制备的溶液添加至该混合物后,将所得混合物搅拌15分钟。将所得溶液添加至邻甲酚(2.16g,20mmol)和8mL 20%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混合物(冷却至0℃),并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6小时。将所得溶液在冷却下使用盐酸成为酸性,并用乙酸乙酯提取。将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经由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在减压下蒸发溶剂后,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1:2)纯化,从而获得化合物A4B9(棕色固体,0.216g,产率:4%)。

    将化合物A4B9(中间体23)进行1H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DMSO-d6):
    10.02(s,2H),7.60(d,J=2.0Hz,2H),7.54(d-d,J1=8.5Hz,J2=2.4Hz,2H),6.91(d,J=8.5Hz,2H),2.19(s,6H)。
    实施例25-2:化合物A4B9-C12(偶氮苯衍生物25)的合成
    将10mL丙酮、1-溴代十二烷(0.548g,2.2mmol)和碳酸钾(1.10g,8mmol)添加至化合物A4B9(0.242g,1.0mmol),并将混合物在75℃下搅拌26小时。在减压下蒸发溶剂后,将所得固体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1:9)纯化,并从丙酮中重结晶,从而获得化合物A4B9-C12(橙色固体,0.208g,产率:36%)。

    将化合物A4B9-C12进行1H NMR分析和13C NMR分析,以确定结构。
    1H NMR(400MHz,CDCl3):
    7.90(d-d,J1=8.6Hz,J2=2.0Hz,2H),7.86(d,J=2.0Hz,2H),6.93(d,J=8.8Hz,2H),4.05-4.08(m,4H),2.31(s,6H),1.82-1.88(m,4H),1.47-1.55(m,4H),1.23-1.44(m,32H),0.88-0.91(m,6H)。
    13C NMR(100MHz,CDCl3):
    159.6,146.0,127.6,123.6,123.5,110.6,68.3,31.9,29.7,29.6,29.6,29.4,29.3,29.3,26.1,22.7,16.4,14.1。
    MS(MALDI-TOF MS):m/z 579.511(计算的[M+H]+=579.489)。
    实施例25-3:化合物A4B9-C12的DSC测量
    化合物A4B9-C12的热相转变温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来测定。
    Cr 54 Cr 83 Iso,Iso 62 Cr 51 Cr
    实施例25-4:化合物A4B9-C12的光照射实验
    在45℃下的化合物A4B9-C12的结晶相-各向同性相转变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示于图34中。
    在图34中,左侧表示光照射前的偏光显微照片;中间表示紫外光(365nm)照射270秒后即刻的偏光显微照片;和右侧表示其中试样如上所述照射紫外光之后在可见光(436nm)照射3秒之后的偏光显微照片。
    以下描述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感光性偶氮苯化合物的应用例。
    实施例26:化合物A1B7-C12使用光掩模的图案形成
    化合物A1B7-C12的粉末状试样放置在载玻片上,并通过在70℃下加热 熔化。将盖玻片(22mm×22mm)放置在其上从而制备夹层室。将夹层室冷却至室温从而析出晶体。在将光掩模放置在所述室上后,将所述室在室温下从上方照射紫外光(高压汞灯;365nm)10分钟。照射后,将光掩模除去。将所述室放置在两个偏振片之间,以使偏振片的偏振方向调整为彼此正交,然后观察试样。
    图35示出通过光掩模照射紫外光(365nm)的包括化合物A1B7-C12的夹层室的照片,其中将夹层室放置在两个偏振片之间,以使其偏振方向为彼此正交。
    暗区为其中化合物A1B7-C12处于液态,浅黄色区域为其中化合物A1B7-C12保持结晶态。
    具体地,在其中化合物A1B7-C12具有双折射的结晶态下光通过化合物A1B7-C12(浅黄色(亮)区)。相反地,在其中化合物A1B7-C12不具有双折射的液态下光不通过化合物A1B7-C12(暗区)。通过照射如图35中所示的图案光可以形成亮/暗图案。显示器件或记录器件可以通过利用该现象来生产。
    实施例27:化合物A1B9-C12使用光掩模的图案形成
    将化合物A1B9-C12的粉末状试样放置在载玻片上,并通过在90℃下加热熔化。将盖玻片(22mm×22mm)放置在其上从而制备夹层室。将夹层室冷却至室温从而析出晶体。在将光掩模放置在所述室上后,将所述室在室温下从上方照射紫外光(高压汞灯;365nm)10分钟。照射后,将光掩模除去。将所述室放置在两个偏振片之间,以使偏振片的偏振方向调整为彼此正交,然后观察试样。
    图36示出通过光掩模照射紫外光(365nm)的包括化合物A1B9-C12的夹层室的照片,其中将夹层室放置在两个偏振片之间,以使其偏振方向为彼此正交。
    暗区为其中化合物A1B9-C12处于液态,浅黄色区域为其中化合物A1B9-C12保持结晶态。
    具体地,在其中化合物A1B9-C12具有双折射的结晶态下光通过化合物 A1B9-C12(浅黄色(亮)区)。相反地,在其中化合物A1B9-C12不具有双折射的液态下光不通过化合物A1B9-C12(暗区)。通过照射如图35中所示的图案光可以形成亮/暗图案。显示器件或记录器件可以通过利用该现象来生产。
    实施例28:化合物A3B2-C12使用光掩模的图案形成1
    将化合物A3B2-C12的粉末状试样放置在载玻片上,并通过在90℃下加热熔化。将盖玻片(22mm×22mm)放置在其上从而制备夹层室。将夹层室冷却至室温从而析出晶体。在将光掩模放置在所述室上后,将所述室在室温下从上方照射紫外光(高压汞灯;365nm)10分钟。照射后,将光掩模除去。将所述室放置在两个偏振片之间,以使偏振片的偏振方向调整为彼此正交,然后观察试样。
    图37示出通过光掩模照射紫外光(365nm)的包括化合物A3B2-C12的夹层室的照片,其中将夹层室放置在两个偏振片之间,以使其偏振方向为彼此正交。
    暗区为其中化合物A3B2-C12处于液态,浅黄色区域为其中化合物A3B2-C12保持结晶态。
    具体地,在其中化合物A3B2-C12具有双折射的结晶态下光通过化合物A3B2-C12(浅黄色(亮)区)。相反地,在其中化合物A3B2-C12不具有双折射的液态下光不通过化合物A3B2-C12(暗区)。通过照射如图35中所示的图案光可以形成亮/暗图案。显示器件或记录器件可以通过利用该现象来生产。
    实施例29:化合物A3B2-C12使用光掩模的图案形成2
    将化合物A3B2-C12的氯仿溶液旋涂在盖玻片(18mm×18mm)上从而形成结晶薄膜。在将光掩模放置在薄膜上后,将薄膜在室温下通过光掩模从上方照射紫外光(高压汞灯;365nm)3分钟。照射后,将光掩模除去。使用氮气吹风机对着薄膜的表面吹氮气20秒以除去熔化的化合物,并且试样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图38示出其上通过化合物A3B2-C12的薄膜形成图案的玻璃基板的光学显微照片。如图38中所示,用光掩模覆盖的区域保持结晶态,并将化合物变 为液体的区域除去以形成图案。
    实施例30:使用化合物A3B2-C12的粘合试验
    将两个石英板(13mm×40mm)布置成部分(13mm)重叠。将化合物A3B2-C12放置在重叠区域之间,并在70℃下熔化的同时加压以粘结石英板。试样冷却至室温后,将重物从一端悬挂,而另一端升高以测量发生粘合破坏时的重量。在1.8kg的重量下发生粘合破坏。
    将重物(5g)从以与上述相同方式粘结的基板的一端悬挂,并且将基板照射紫外光(365nm,300mW/cm2)。剥离发生在1分15秒,并且一个基板掉落。
    将通过照射紫外光分离的基板再次粘结,并照射可见光(465nm)3分钟。结果,粘合力得到恢复。当重物从一端悬挂,而另一端升高时,在1.8kg的重量下发生粘合破坏。
    上述实施例表明,化合物的粘合力通过照射紫外光减小,并通过照射可见光恢复。
    图39示出粘合试验试样的照片。将两个石英板(13mm×40mm)布置成部分(13mm)重叠。将化合物A3B2-C12放置在重叠区域之间,进行粘合试验。粘合试验在以下条件下进行:将试样的上部固定,并且将重物从试样的下部悬挂。将试样从试样的右侧照射光,以照射整个粘结区域。
    实例31:化合物A3B4-C12采用光掩模的图案形成
    在玻璃基板上形成化合物A3B4-C12的结晶薄膜。将具有40μm间隙图案的光掩模放置在试样上,并将试样在65℃下照射紫外光(365nm)。
    图40示出照射紫外光的区域的光学显微镜照片。覆盖有光掩模的区域保持结晶状态从而形成具有40μm的宽度的线。

    关 键  词:
    感光性 偶氮 衍生物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感光性偶氮苯衍生物.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392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