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学机械粉体材料合成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化学机械粉体材料合成系统.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2622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2.24 C N 1 0 4 2 2 6 2 2 2 A (21)申请号 201310237492.1 (22)申请日 2013.06.17 B01J 19/08(2006.01) B22F 9/14(2006.01) (71)申请人赵怀周 地址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三街8 号A02组 (72)发明人赵怀周 (54) 发明名称 一种化学机械粉体材料合成系统 (57) 摘要 本发明属于材料化学合成领域。可以用来合 成热电材料,优异的热电材料大部分都是纳米复 合材料。纳米粉末热电材料的组成、晶体结构和 。
2、形貌对最终性能有直接影响,合成方法至关重要。 现有方法主要是高温合成法和化学溶液法,两种 方法都各有其局限性。依据固体扩散机制和相图 原理,发明人提出“一种化学机械粉体材料合成系 统”,工作原理是:材料靶材A和B在推进装置的 驱动下,相互间以一定压力高速转动,在一定的温 度下,在靶材的界面上,由于接触扩散导致化学反 应,生成新化合物。生成物相在高速转动中被推向 靶材边缘,且从边缘落下掉入粉末收集槽中。合成 的粉末材料可经热压制备块体热电材料。这种装 置可合成出形貌和物相可控的纳米热电材料,也 可以用来合成其它材料。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19)中华人民。
3、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26222 A CN 104226222 A 1/1页 2 1.一种用于合成纳米粉末的化学机械合成系统或者装置,该装置可以用来合成高质量 热电材料。该装置主要有以下部分组成: (1)核心部分是两个相互接触的材料靶材A和B,如装置图所示。靶材A与电动驱动装 置1连接,可以高速转动,同时可以以一定速度向靶材B移动。靶材B被固定在基座14上, B的下方有加热装置4,用来控制B的温度。与B连接有热电偶控温装置5。 (2)在靶材B的下方周围,有样品接受槽6,AB靶材摩擦反应的生成物会落入接。
4、受槽, 随后被收集。 (3)以上装置被固定于一个真空腔体2中,腔体有盖3可以打开。电动驱动装置1与盖 3连接在一起,1可以全部也可以部分位于真空腔体。真空腔体2可以是不锈钢,铝合金,或 者其它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材料。 (4)有真空泵7和气压表8与腔体连接,用以控制腔体内真空度和气压。 (5)腔体壁上有两个气流口,分别是气体入口9和出口10,可以控制腔体内部气体气 氛。 (6)腔体侧面有合成产物粉末导出出口11。 (7)腔体侧面有视窗窗口12和视窗挡板13,用来观测核心部件运行状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1)中,AB两个相互接触的靶材材料可以 为金属、陶瓷、其它无机化合物和。
5、高分子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1)中,AB靶材、电动装置1、固定基座14 和加热控温装置4和5可以按照立式方式放置,也可以按照水平方式在腔体内2放置。其 它部件位置可随之调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3)中,真空腔体2可以为金属,玻璃或者 其它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材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4)和(5)中,腔体具有一定气压和气氛 控制功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6)中,腔体具有产物导出出口1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7)中,腔体具有视窗12,可以观察反应 状况。 权 利 要 求。
6、 书CN 104226222 A 1/2页 3 一种化学机械粉体材料合成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材料化学合成领域。所涉及的材料包括合金与化合物、陶瓷、高分子等 所有无机及有机类材料。 背景技术 0002 材料科学是当今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而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技术是材料科学 发展的基础。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例如金属合金,各种陶瓷,高分子聚合物等,材料合成的 手段也多种多样。从化学溶液法,高温熔炼法,气相合成法,到传统固相合成法等等,各种新 颖方法不断出现。总的来讲,针对不同的材料需求,合成方法也各有优势。 0003 新世纪以来,航空航天、信息技术以及新能源等领域都对先进材料的性能提。
7、高提 出了新要求,而材料合成方法的创新也因此更为迫切。热电材料就是一个突出的领域,热电 是将热能转换为电能或者相反机制的技术,它是基于材料的Seebeck效应或者Peltier效 应,实现发电或者制冷。衡量材料热电效率的是其热电无量纲因子ZT,ZT(s 2 /)T, 其中s是材料的Seebeck值,是材料电导率,而是材料的热导,T是绝对温度。高ZT 值(1)是提高热电转换效率的核心要求。迄今为止,人们研究发现,材料结构纳米化是 提高热电性能的有效途径,而优异的热电材料大部分都是纳米复合材料。例如室温热电材 料Bi 2 Te 3 -Sb 2 Te 3 ,中温热电材料PbTe,高温热电材料si-G。
8、e合金等。针对大多数热电材料, 所用的合成方法有高温熔融法,固相合成包括高能球磨法,以及化学合成法。这几种方法得 到的材料形态有块体和粉末两种,而最终的热电材料需要将块体粉碎后热压成型。粉末材 料的组成、结构和形貌以及热压成型材料的组成、结构和形貌决定了材料的热电性能,粉末 材料对最终性能有直接影响。所以,合成粉体热电材料的方法至关重要。 0004 现有的制备纳米热电材料的方法主要是高能球磨法和化学溶液法。前者的优势是 能得到组成和尺寸均匀的超细粉体,缺点是有时不能合成需要的物相,需要结合高温合成 手段,而且所获纳米粉体常有团聚现象,部分材料不能被磨到纳米尺寸。化学溶液法的缺点 则是容易在材料。
9、中引入杂质,影响材料物理性能,而且合成过程相对复杂。结合以上合成方 法的优势,依据固体材料中的扩散机制和相图原理,发明人提出“化学机械粉体材料合成系 统”的概念和模型。具体内容如下文所述。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装置,如附图所示。图示为装置的纵向切面图。装置的工作 原理是:靶材材料A和靶材材料B在推进装置的驱动下,相互间以一定压力高速转动。转动 过程中,靶材B可被加热并保持温度,靶材A的温度低于B的温度,可以通过散热装置实现A 的温度控制。在AB靶材的界面上,由于固相扩散导致化学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物相。需 要说明的是,这套装置不仅可以用来合成纳米热电材料,也可以用来制备各种复。
10、合材料。一 些常规条件下难以合成的热力学亚稳相也有望得到。 说 明 书CN 104226222 A 2/2页 4 附图说明 0006 附图中:1-电动驱动装置,2-真空腔体,3-真空腔体盖,4-靶材加热装置,5-控温 热电偶, 0007 6-样品接受槽,7-真空泵,8-气压表,9-气体入口,10-气体出口,11-产物粉末导 出出口,12-视窗窗口,13-视窗挡板;14-靶材B固定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1.该装置主要有以下部分组成: 0009 (1)核心部分是两个相互接触的材料靶材A和B,如装置图所示。靶材A与电动驱 动装置1连接,可以高速转动,同时可以以一定速度向靶材B移动。靶材B被。
11、固定在基座14 上,B的下方有加热装置4,用来控制B的温度。与B连接有热电偶控温装置5。 0010 (2)在靶材B的下方周围,有样品接受槽6,AB靶材摩擦反应的生成物会落入接受 槽,随后被收集。 0011 (3)以上装置被固定于一个真空腔体2中,腔体有盖3可以打开。电动驱动装置1 与盖3连接在一起,1可以全部也可以部分位于真空腔体。真空腔体2可以是不锈钢,铝合 金,或者其它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材料。 0012 (4)有真空泵7和气压表8与腔体连接,用以控制腔体内真空度和气压。 0013 (5)腔体壁上有两个气流口,分别是气体入口9和出口10,可以控制腔体内部气体 气氛。 0014 (6)腔体侧面有。
12、合成产物粉末导出出口11。 0015 (7)腔体侧面有视窗窗口12和视窗挡板13,用来观测核心部件运行状况。 0016 2.在合成过程中,AB两个相互接触的靶材材料可以为金属、陶瓷、其它无机化合 物和高分子材料。 0017 3.在腔体中,AB靶材、电动装置1、固定基座14和加热控温装置4和5可以按照 立式方式放置,也可以按照水平方式在腔体内2放置。其它部件位置可随之调整。 0018 4.真空腔体2可以为金属,玻璃或者其它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材料。 0019 5.腔体具有一定气压和气氛控制功能。腔体内可承受高真空度,例如10 -6 Pa,也可 以承受一定正压,例如两个大气压。腔体内气氛可以是惰性气体。
13、如氮气,氩气;也可以是其 它活泼性气氛,如氨气,氧气,氢气等。根据合成需要确定腔体气氛。 0020 6.腔体具有产物导出出口11,必要时可以在外置手套箱帮助下取出粉末样品。 0021 7.腔体具有视窗12,可以观察反应状况,随时控制反应进度。视窗挡板13用以保 护视窗不受内部污染。 0022 8.在具体合成例中,例如PbTe材料,一般将视Pb为靶材A,Te视为靶材B。控制 B的温度使其低于靶材A的熔点约50度,如280。同时,在靶材A周围使用散热性能好的 材料如铜。反应气氛可以是氩气。电动推进装置的推进速度要控制恰当,例如前进10微米 每分钟。靶材A的转动速度可以在较大范围调节,如10-6000转每分钟。对反应产物及时 进行XRD分析,然后调节反应条件控制生成物相。 说 明 书CN 104226222 A 1/1页 5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226222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