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焦方法及电子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对焦方法及电子设备.pdf(2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4381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2.24 C N 1 0 4 2 4 3 8 1 5 A (21)申请号 201410421802.X (22)申请日 2014.08.25 H04N 5/232(2006.01) G03B 13/34(2006.01) (71)申请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地址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西路6号 (72)发明人徐洪兴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11270 代理人蒋雅洁 任媛 (54) 发明名称 一种对焦方法及电子设备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焦方法及电子设备,所 述对焦。
2、方法包括:在预设范围内对第一距离参数 进行N次调节;针对每次调节的第一距离参数,利 用感光部件采集所述目标对象的对焦值;针对第 一距离参数的N次调节,建立所述第一距离参数 与所述对焦值的映射关系;基于所述映射关系, 判断所述目标对象是否属于第一类目标对象;当 所述目标对象属于第一类目标对象时,将所述映 射关系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多个标准映射关系进 行匹配;获取所匹配到的标准映射关系对应的标 准距离;将所述第一距离参数调节为所述标准距 离,以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对焦。 (51)Int.Cl.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3页 附图9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3、2页 说明书13页 附图9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43815 A CN 104243815 A 1/2页 2 1.一种对焦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具有图像采集单元,所述 图像采集单元具有镜头、感光部件;当目标对象的光线经所述镜头入射至所述感光部件时, 所述感光部件能够采集所述目标对象的对焦值,所述对焦值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对比度、亮 度、R/G/B值、锐度;所述对焦方法包括: 在预设范围内对第一距离参数进行N次调节,N1;所述第一距离参数表征所述镜头 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距离; 针对每次调节的第一距离参数,利用所述感光部件采集所述目标对象的对焦值; 针对第一距离参。
4、数的N次调节,建立所述第一距离参数与所述对焦值的映射关系; 基于所述映射关系,判断所述目标对象是否属于第一类目标对象; 当所述目标对象属于第一类目标对象时,将所述映射关系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多个标准 映射关系进行匹配; 获取所匹配到的标准映射关系对应的标准距离; 将所述第一距离参数调节为所述标准距离,以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对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焦方法,所述基于所述映射关系,判断所述目标对象是否 属于第一类目标对象,包括: 将N次调节第一距离参数所对应的对焦值分别与第一预设范围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 果; 当所述比较结果表明N次调节第一距离参数所对应的对焦值均处于所述第一预设范 围时,则所述。
5、目标对象属于第一类目标对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焦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不同的样本对象,在所述样本对象位于景深范围内对所述第一距离参数进行M次 调节,M1; 针对每次调节的第一距离参数,利用所述感光部件采集所述样本对象的对焦值; 针对第一距离参数的M次调节,建立所述第一距离参数与所述对焦值的标准映射关 系; 将不同样本对象的标准映射关系及其对应的标准距离存储至数据库中;所述标准距离 表征所述样本对象对焦时,所述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焦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目标对象属于第二类目标对象时,从N次调节第一距离参数所对应的对焦值中 确定出最大的。
6、对焦值; 将所述最大的对焦值所对应的第一距离参数作为对焦距离参数; 基于所述对焦距离参数,调节所述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距离,以对所述目标对 象进行对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对焦方法,所述在预设范围内对第一距离参数进 行N次调节,包括: 利用马达N次推动所述镜头,以对所述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第一距离参数进行 调节。 6.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图像采集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具有镜头、感光 部件;当目标对象的光线经所述镜头入射至所述感光部件时,所述感光部件能够采集所述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243815 A 2/2页 3 目标对象的对焦值,所述对焦值至少包括以。
7、下之一:对比度、亮度、R/G/B值、锐度;所述电 子设备包括: 调节单元,用于在预设范围内对第一距离参数进行N次调节,N1;所述第一距离参数 表征所述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距离; 采集单元,用于针对每次调节的第一距离参数,利用所述感光部件采集所述目标对象 的对焦值; 建立单元,用于针对第一距离参数的N次调节,建立所述第一距离参数与所述对焦值 的映射关系; 判断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映射关系,判断所述目标对象是否属于第一类目标对象; 匹配单元,用于当所述目标对象属于第一类目标对象时,将所述映射关系与数据库中 存储的多个标准映射关系进行匹配;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匹配到的标准映射关系对应的标准距离;。
8、 对焦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距离参数调节为所述标准距离,以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对 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判断单元包括: 比较子单元,用于将N次调节第一距离参数所对应的对焦值分别与第一预设范围进行 比较,得到比较结果; 确定子单元,用于当所述比较结果表明N次调节第一距离参数所对应的对焦值均处于 所述第一预设范围时,则确定所述目标对象属于第一类目标对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 所述调节单元,还用于针对不同的样本对象,在所述样本对象位于景深范围内对所述 第一距离参数进行M次调节,M1; 所述采集单元,还用于针对每次调节的第一距离参数,利用所述感光部件采集所述样 本对象。
9、的对焦值; 所述建立单元,还用于针对第一距离参数的M次调节,建立所述第一距离参数与所述 对焦值的标准映射关系;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存储单元,用于将不同样本对象的标准映射关系及其对应的标准 距离存储至数据库中;所述标准距离表征所述样本对象对焦时,所述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 部件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目标对象属于第二类目标对象时,从N次调节第一距离参数所 对应的对焦值中确定出最大的对焦值,并将所述最大的对焦值所对应的第一距离参数作为 对焦距离参数; 所述对焦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对焦距离参数,调节所述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 距离,以对所述。
10、目标对象进行对焦。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调节单元,还用于利用马达N次 推动所述镜头,以对所述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第一距离参数进行调节。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243815 A 1/13页 4 一种对焦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对焦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对焦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相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对焦方式逐渐出现。位于相机景深范围内的物体可 以呈现清晰的图像,因此,通过调节相机的镜头以改变景深范围,可以实现对物体进行对 焦。当物体的细节不够丰富时,例如纯色的物体,物体的锐度,也即对比度较低,物体即使位 于景深范围内。
11、也会出现对焦不准的情况,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手段对此类物体进行快速 地对焦。 发明内容 0003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焦方法及电子设备。 000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焦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具有图像采集单 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具有镜头、感光部件;当目标对象的光线经所述镜头入射至所述感光 部件时,所述感光部件能够采集所述目标对象的对焦值,所述对焦值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对 比度、亮度、R/G/B值、锐度;所述对焦方法包括: 0005 在预设范围内对第一距离参数进行N次调节,N1;所述第一距离参数表征所述 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距离; 0006 针对每次调节的第。
12、一距离参数,利用所述感光部件采集所述目标对象的对焦值; 0007 针对第一距离参数的N次调节,建立所述第一距离参数与所述对焦值的映射关 系; 0008 基于所述映射关系,判断所述目标对象是否属于第一类目标对象; 0009 当所述目标对象属于第一类目标对象时,将所述映射关系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多个 标准映射关系进行匹配; 0010 获取所匹配到的标准映射关系对应的标准距离; 0011 将所述第一距离参数调节为所述标准距离,以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对焦。 001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具有图像采集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具有镜头、 感光部件;当目标对象的光线经所述镜头入射至所述感光部件时,所述感光部件。
13、能够采集 所述目标对象的对焦值,所述对焦值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对比度、亮度、R/G/B值、锐度;所 述电子设备包括: 0013 调节单元,用于在预设范围内对第一距离参数进行N次调节,N1;所述第一距离 参数表征所述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距离; 0014 采集单元,用于针对每次调节的第一距离参数,利用所述感光部件采集所述目标 对象的对焦值; 0015 建立单元,用于针对第一距离参数的N次调节,建立所述第一距离参数与所述对 焦值的映射关系; 说 明 书CN 104243815 A 2/13页 5 0016 判断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映射关系,判断所述目标对象是否属于第一类目标对 象; 0017 匹配单。
14、元,用于当所述目标对象属于第一类目标对象时,将所述映射关系与数据 库中存储的多个标准映射关系进行匹配; 0018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匹配到的标准映射关系对应的标准距离; 0019 对焦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距离参数调节为所述标准距离,以对所述目标对象进 行对焦。 0020 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在预设范围内对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第一距离参数 进行多次调节,以使目标对象处于不同景深位置处,进而利用感光部件采集目标对象处于 不同景深位置处的光强信息,并根据该光强信息计算对应的对焦值;然后,对于N次调节第 一距离参数,建立所述第一距离参数与所述对焦值的映射关系,根据该映射关系可拟合出 对焦值相对于。
15、第一距离参数的曲线;一般情况下,该曲线具有明显的波峰,波峰位置处的第 一距离参数为对焦时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距离。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目标对象所对应 的曲线无法确定准确波峰的位置,因此,属于第一类目标对象,也即目标对象的细节不够丰 富,为此,将目标对象的映射关系与经验测量得到的标准映射关系进行匹配,并将匹配到的 标准映射所对应的第一距离作为对焦时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距离。如此,可实现快 速地对细节不够丰富的目标对象进行对焦,提升了电子设备的对焦性能。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对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对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3 图3为本。
16、发明实施例三的对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4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对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5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0026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0027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0028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0029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采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映射关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 明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
17、来限定本发明实施例。 0032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对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示例中的对焦方法应用于电 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具有图像采集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具有镜头、感光部件;当目 标对象的光线经所述镜头入射至所述感光部件时,所述感光部件能够采集所述目标对象的 对焦值,所述对焦值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对比度、亮度、R/G/B值、锐度;如图1所示,所述对 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3 步骤101:在预设范围内对第一距离参数进行N次调节。 说 明 书CN 104243815 A 3/13页 6 0034 其中,N1;所述第一距离参数表征所述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距离。 0035 本发明实施例中。
18、,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相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 子设备;这类电子设备具有图像采集单元,具体为摄像头;参照图9所示,所述图像采集 单元具有镜头、感光部件;其中,镜头可以通过凸透镜实现,感光部件可以通过二维阵列 的滤波片(Filter)以及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或者电荷耦合元件(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实现。当目标对象的光 线经所述镜头入射至所述感光部件时,所述感光部件能够采集所述目标对象的光强信息, 也即亮度;再根据滤波片滤除或者透射的光波波段信息,可以得到目标对象的R。
19、/G/B值;根 据目标对象的亮度可计算对比度或者锐度,具体地,感光部件由二维阵列的感光单元组成, 坐标位于(x,y)处的感光单元采集到的光强值为f(x,y),这里,光强制也可表征灰度值,则 目标对象的对比度值可由公式(1a)确定: 0036 0037 其中,F i 表示镜头位于第i位置处目标对象对应的对比度值,M和N分别表示感光 部件的行数及列数,u i 为目标对象对应的平均光强值。 0038 公式(1a)的对比度值的计算方法称为均方差评价方法,当然还可以根据其他方 式,例如灰度微分平方和方法、梯度向量平方函数方法等方法计算对比度值。 0039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预设范围内对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
20、部件的距离进行N次调节 时,目标对象对应处于景深范围内,也即目标对象处于正焦位置的附近。对镜头相对于所述 感光部件的距离进行调节时,可通过马达推动所述镜头以改变所述镜头的位置。 0040 对于N次调节,可利用马达N次推动所述镜头,以对所述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 的第一距离参数进行调节。这里,马达可通过步进电机实现。 0041 步骤102:针对每次调节的第一距离参数,利用所述感光部件采集所述目标对象 的对焦值。 0042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预设范围内对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距离进行N次调节 时,可相应采集到N次目标对象的对焦值。 0043 步骤103:针对第一距离参数的N次调节,建立所述第一距。
21、离参数与所述对焦值的 映射关系。 0044 参照图10,将第一距离参数与对焦值的映射关系拟合成如(a)图和(b)图所示的 曲线,其中,横轴表示第一距离参数,纵轴表示对焦值。 0045 步骤104:基于所述映射关系,判断所述目标对象是否属于第一类目标对象。 0046 参照图10,从(a)图可知,所拟合的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波峰,波峰位置处的对焦 值最大,相应得到目标对象的图像最清晰,因此,波峰位置处的第一距离参数为对焦时镜头 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距离,本发明实施例将具有此类曲线的目标对象称为第二类目标对 象。从(b)图可知,所拟合的曲线没有明显的波峰,因此,利用波峰方法无法对目标对象进 行对焦,本。
22、发明实施例将具有此类曲线的目标对象称为第一类目标对象。 0047 步骤105:当所述目标对象属于第一类目标对象时,将所述映射关系与数据库中 存储的多个标准映射关系进行匹配。 0048 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库中存储有多个标准映射关系,或者由所述标准映射关系 说 明 书CN 104243815 A 4/13页 7 拟合出的标准曲线,该标准映射关系为经验数据,可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对于不同的样本对 象,也即细节不够丰富的不同样本对象,在所述样本对象位于景深范围内的条件下,对镜头 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距离进行M次调节,M1;对于每次调节,均利用所述感光部件采集 所述样本对象的对焦值;如此,可以采集到M次。
23、样本对象比度值可,从而建立样本对象的第 一距离参数与所述对焦值的标准映射关系;数据库中存储有多个不同样本对象的标准映射 关系。 0049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目标对象的映射关系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多个标准映射关系进 行匹配,以得到相匹配的标准映射关系。 0050 步骤106:获取所匹配到的标准映射关系对应的标准距离。 0051 本发明实施例中,标准映射关系在建立的时候,已知对焦时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 部件的距离,称为标准距离。因此,可通过与目标对象的映射关系相匹配的标准映射关系, 确定出目标对象的对焦时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距离,即标准距离。 0052 步骤107:将所述第一距离参数调节为所述标准距。
24、离,以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对 焦。 0053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通过马达推动镜头以将镜头推动至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标准 距离位置处,实现对目标对象的对焦。 0054 本发明实施例将目标对象的映射关系与经验测量得到的标准映射关系进行匹配, 并将匹配到的标准映射所对应的第一距离作为对焦时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距离。如 此,可实现快速地对细节不够丰富的目标对象进行对焦,提升了电子设备的对焦性能。 0055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对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示例中的对焦方法应用于电 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具有图像采集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具有镜头、感光部件;当目 标对象的光线经所述镜头入射至所述感光部件时,。
25、所述感光部件能够采集所述目标对象的 对焦值,所述对焦值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对比度、亮度、R/G/B值、锐度;如图2所示,所述对 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6 步骤201:在预设范围内对第一距离参数进行N次调节。 0057 其中,N1;所述第一距离参数表征所述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距离。 0058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相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 设备;这类电子设备具有图像采集单元,具体为摄像头;参照图9所示,所述图像采集单元 具有镜头、感光部件;其中,镜头可以通过凸透镜实现,感光部件可以通过二维阵列的滤波 片以及CMOS或者CCD实现。当目标对象的光线经所述镜头入射至。
26、所述感光部件时,所述感 光部件能够采集所述目标对象的光强信息,也即亮度;再根据滤波片滤除或者透射的光波 波段信息,可以得到目标对象的R/G/B值;根据目标对象的亮度可计算对比度或者锐度,具 体地,感光部件由二维阵列的感光单元组成,坐标位于(x,y)处的感光单元采集到的光强 值为f(x,y),这里,光强制也可表征灰度值,则目标对象的对比度值可由公式(1b)确定: 0059 0060 其中,F i 表示镜头位于第i位置处目标对象对应的对比度值,M和N分别表示感光 部件的行数及列数,u i 为目标对象对应的平均光强值。 0061 公式(1b)的对比度值的计算方法称为均方差评价方法,当然还可以根据其他。
27、方 说 明 书CN 104243815 A 5/13页 8 式,例如灰度微分平方和方法、梯度向量平方函数方法等方法计算对比度值。 0062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预设范围内对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距离进行N次调节 时,目标对象对应处于景深范围内,也即目标对象处于正焦位置的附近。对镜头相对于所述 感光部件的距离进行调节时,可通过马达推动所述镜头以改变所述镜头的位置。 0063 对于N次调节,可利用马达N次推动所述镜头,以对所述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 的第一距离参数进行调节。这里,马达可通过步进电机实现。 0064 步骤202:针对每次调节的第一距离参数,利用所述感光部件采集所述目标对象 的对焦值。。
28、 0065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预设范围内对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距离进行N次调节 时,可相应采集到N次目标对象的对焦值。 0066 步骤203:针对第一距离参数的N次调节,建立所述第一距离参数与所述对焦值的 映射关系。 0067 参照图10,将第一距离参数与对焦值的映射关系拟合成如(a)图和(b)图所示的 曲线,其中,横轴表示第一距离参数,纵轴表示对焦值。 0068 步骤204:基于所述映射关系,将N次调节第一距离参数所对应的对焦值分别与第 一预设范围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 0069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范围限定了对焦值的波动范围。 0070 步骤205:当所述比较结果表明N次调节第一。
29、距离参数所对应的对焦值均处于所 述第一预设范围时,则所述目标对象属于第一类目标对象。 0071 参照图10,从(a)图可知,所拟合的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波峰,波峰位置处的对焦 值最大,相应得到目标对象的图像最清晰,因此,波峰位置处的第一距离参数为对焦时镜头 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距离,本发明实施例将具有此类曲线的目标对象称为第二类目标对 象。此时,N次调节第一距离参数所对应的对焦值不是全都处于所述第一预设范围。从(b) 图可知,所拟合的曲线没有明显的波峰,因此,利用波峰方法无法对目标对象进行对焦,此 时,N次调节第一距离参数所对应的对焦值全都处于所述第一预设范围。本发明实施例将 具有此类曲线的目标。
30、对象称为第一类目标对象。 0072 步骤206:当所述目标对象属于第一类目标对象时,将所述映射关系与数据库中 存储的多个标准映射关系进行匹配。 0073 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库中存储有多个标准映射关系,或者由所述标准映射关系 拟合出的标准曲线,该标准映射关系为经验数据,可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对于不同的样本对 象,也即细节不够丰富的不同样本对象,在所述样本对象位于景深范围内的条件下,对镜头 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距离进行M次调节,M1;对于每次调节,均利用所述感光部件采集 所述样本对象的对焦值;如此,可以采集到M次样本对象比度值可,从而建立样本对象的第 一距离参数与所述对焦值的标准映射关系;数据库中。
31、存储有多个不同样本对象的标准映射 关系。 0074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目标对象的映射关系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多个标准映射关系进 行匹配,以得到相匹配的标准映射关系。 0075 步骤207:获取所匹配到的标准映射关系对应的标准距离。 0076 本发明实施例中,标准映射关系在建立的时候,已知对焦时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 说 明 书CN 104243815 A 6/13页 9 部件的距离,称为标准距离。因此,可通过与目标对象的映射关系相匹配的标准映射关系, 确定出目标对象的对焦时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距离,即标准距离。 0077 步骤208:将所述第一距离参数调节为所述标准距离,以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对 焦。
32、。 0078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通过马达推动镜头以将镜头推动至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标准 距离位置处,实现对目标对象的对焦。 0079 本发明实施例将目标对象的映射关系与经验测量得到的标准映射关系进行匹配, 并将匹配到的标准映射所对应的第一距离作为对焦时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距离。如 此,可实现快速地对细节不够丰富的目标对象进行对焦,提升了电子设备的对焦性能。 0080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对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示例中的对焦方法应用于电 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具有图像采集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具有镜头、感光部件;当目 标对象的光线经所述镜头入射至所述感光部件时,所述感光部件能够采集所述目标对。
33、象的 对焦值,所述对焦值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对比度、亮度、R/G/B值、锐度;如图3所示,所述对 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81 步骤301:在预设范围内对第一距离参数进行N次调节。 0082 其中,N1;所述第一距离参数表征所述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距离。 0083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相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 设备;这类电子设备具有图像采集单元,具体为摄像头;参照图9所示,所述图像采集单元 具有镜头、感光部件;其中,镜头可以通过凸透镜实现,感光部件可以通过二维阵列的滤波 片以及CMOS或者CCD实现。当目标对象的光线经所述镜头入射至所述感光部件时,所述感 光部件。
34、能够采集所述目标对象的光强信息,也即亮度;再根据滤波片滤除或者透射的光波 波段信息,可以得到目标对象的R/G/B值;根据目标对象的亮度可计算对比度或者锐度,具 体地,感光部件由二维阵列的感光单元组成,坐标位于(x,y)处的感光单元采集到的光强 值为f(x,y),这里,光强制也可表征灰度值,则目标对象的对比度值可由公式(1c)确定: 0084 0085 其中,F i 表示镜头位于第i位置处目标对象对应的对比度值,M和N分别表示感光 部件的行数及列数,u i 为目标对象对应的平均光强值。 0086 公式(1c)的对比度值的计算方法称为均方差评价方法,当然还可以根据其他方 式,例如灰度微分平方和方法。
35、、梯度向量平方函数方法等方法计算对比度值。 0087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预设范围内对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距离进行N次调节 时,目标对象对应处于景深范围内,也即目标对象处于正焦位置的附近。对镜头相对于所述 感光部件的距离进行调节时,可通过马达推动所述镜头以改变所述镜头的位置。 0088 对于N次调节,可利用马达N次推动所述镜头,以对所述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 的第一距离参数进行调节。这里,马达可通过步进电机实现。 0089 步骤302:针对每次调节的第一距离参数,利用所述感光部件采集所述目标对象 的对焦值。 0090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预设范围内对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距离进行N次调节 时。
36、,可相应采集到N次目标对象的对焦值。 说 明 书CN 104243815 A 7/13页 10 0091 步骤303:针对第一距离参数的N次调节,建立所述第一距离参数与所述对焦值的 映射关系。 0092 参照图10,将第一距离参数与对焦值的映射关系拟合成如(a)图和(b)图所示的 曲线,其中,横轴表示第一距离参数,纵轴表示对焦值。 0093 步骤304:基于所述映射关系,判断所述目标对象是否属于第一类目标对象。 0094 参照图10,从(a)图可知,所拟合的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波峰,波峰位置处的对焦 值最大,相应得到目标对象的图像最清晰,因此,波峰位置处的第一距离参数为对焦时镜头 相对于所述感光。
37、部件的距离,本发明实施例将具有此类曲线的目标对象称为第二类目标对 象。从(b)图可知,所拟合的曲线没有明显的波峰,因此,利用波峰方法无法对目标对象进 行对焦,本发明实施例将具有此类曲线的目标对象称为第一类目标对象。 0095 步骤305:针对不同的样本对象,在所述样本对象位于景深范围内对所述第一距 离参数进行M次调节。 0096 其中,M1。 0097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利用马达M次推动所述镜头,以对所述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 部件的第一距离参数进行调节。这里,马达可通过步进电机实现。 0098 步骤306:针对每次调节的第一距离参数,利用所述感光部件采集所述样本对象 的对焦值。 0099 本发明。
38、实施例中,利用所述感光部件可采集样本对象的光强信息,基于该光强信 息可通过公式(1c)确定样本对象的对焦值。 0100 步骤307:针对第一距离参数的M次调节,建立所述第一距离参数与所述对焦值的 标准映射关系。 0101 步骤308:将不同样本对象的标准映射关系及其对应的标准距离存储至数据库 中。 0102 其中,所述标准距离表征所述样本对象对焦时,所述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 距离。 0103 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库中存储有多个标准映射关系,或者由所述标准映射关系 拟合出的标准曲线,该标准映射关系为经验数据,可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对于不同的样本对 象,也即细节不够丰富的不同样本对象,在所述样本。
39、对象位于景深范围内的条件下,对镜头 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距离进行M次调节,M1;对于每次调节,均利用所述感光部件采集 所述样本对象的对焦值;如此,可以采集到M次样本对象比度值可,从而建立样本对象的第 一距离参数与所述对焦值的标准映射关系;数据库中存储有多个不同样本对象的标准映射 关系。 0104 步骤309:当所述目标对象属于第一类目标对象时,将所述映射关系与数据库中 存储的多个标准映射关系进行匹配。 0105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目标对象的映射关系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多个标准映射关系进 行匹配,以得到相匹配的标准映射关系。 0106 步骤310:获取所匹配到的标准映射关系对应的标准距离。 0107。
40、 本发明实施例中,标准映射关系在建立的时候,已知对焦时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 部件的距离,称为标准距离。因此,可通过与目标对象的映射关系相匹配的标准映射关系, 说 明 书CN 104243815 A 10 8/13页 11 确定出目标对象的对焦时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距离,即标准距离。 0108 步骤311:将所述第一距离参数调节为所述标准距离,以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对 焦。 0109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通过马达推动镜头以将镜头推动至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标准 距离位置处,实现对目标对象的对焦。 0110 本发明实施例将目标对象的映射关系与经验测量得到的标准映射关系进行匹配, 并将匹配到的标准映射所对。
41、应的第一距离作为对焦时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距离。如 此,可实现快速地对细节不够丰富的目标对象进行对焦,提升了电子设备的对焦性能。 0111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对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示例中的对焦方法应用于电 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具有图像采集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具有镜头、感光部件;当目 标对象的光线经所述镜头入射至所述感光部件时,所述感光部件能够采集所述目标对象的 对焦值,所述对焦值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对比度、亮度、R/G/B值、锐度;如图4所示,所述对 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12 步骤401:在预设范围内对第一距离参数进行N次调节。 0113 其中,N1;所述第一距离参数表征所述。
42、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距离。 0114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相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 设备;这类电子设备具有图像采集单元,具体为摄像头;参照图9所示,所述图像采集单元 具有镜头、感光部件;其中,镜头可以通过凸透镜实现,感光部件可以通过二维阵列的滤波 片以及CMOS或者CCD实现。当目标对象的光线经所述镜头入射至所述感光部件时,所述感 光部件能够采集所述目标对象的光强信息,也即亮度;再根据滤波片滤除或者透射的光波 波段信息,可以得到目标对象的R/G/B值;根据目标对象的亮度可计算对比度或者锐度,具 体地,感光部件由二维阵列的感光单元组成,坐标位于(x,y)处的感光单。
43、元采集到的光强 值为f(x,y),这里,光强制也可表征灰度值,则目标对象的对比度值可由公式(1d)确定: 0115 0116 其中,F i 表示镜头位于第i位置处目标对象对应的对比度值,M和N分别表示感光 部件的行数及列数,u i 为目标对象对应的平均光强值。 0117 公式(1d)的对比度值的计算方法称为均方差评价方法,当然还可以根据其他方 式,例如灰度微分平方和方法、梯度向量平方函数方法等方法计算对比度值。 0118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预设范围内对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距离进行N次调节 时,目标对象对应处于景深范围内,也即目标对象处于正焦位置的附近。对镜头相对于所述 感光部件的距离进行调。
44、节时,可通过马达推动所述镜头以改变所述镜头的位置。 0119 对于N次调节,可利用马达N次推动所述镜头,以对所述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 的第一距离参数进行调节。这里,马达可通过步进电机实现。 0120 步骤402:针对每次调节的第一距离参数,利用所述感光部件采集所述目标对象 的对焦值。 0121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预设范围内对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距离进行N次调节 时,可相应采集到N次目标对象的对焦值。 0122 步骤403:针对第一距离参数的N次调节,建立所述第一距离参数与所述对焦值的 说 明 书CN 104243815 A 11 9/13页 12 映射关系。 0123 参照图10,将第一。
45、距离参数与对焦值的映射关系拟合成如(a)图和(b)图所示的 曲线,其中,横轴表示第一距离参数,纵轴表示对焦值。 0124 步骤404:基于所述映射关系,判断所述目标对象是否属于第一类目标对象。 0125 参照图10,从(a)图可知,所拟合的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波峰,波峰位置处的对焦 值最大,相应得到目标对象的图像最清晰,因此,波峰位置处的第一距离参数为对焦时镜头 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距离,本发明实施例将具有此类曲线的目标对象称为第二类目标对 象。从(b)图可知,所拟合的曲线没有明显的波峰,因此,利用波峰方法无法对目标对象进 行对焦,本发明实施例将具有此类曲线的目标对象称为第一类目标对象。 012。
46、6 步骤405:当所述目标对象属于第一类目标对象时,将所述映射关系与数据库中 存储的多个标准映射关系进行匹配。 0127 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库中存储有多个标准映射关系,或者由所述标准映射关系 拟合出的标准曲线,该标准映射关系为经验数据,可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对于不同的样本对 象,也即细节不够丰富的不同样本对象,在所述样本对象位于景深范围内的条件下,对镜头 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距离进行M次调节,M1;对于每次调节,均利用所述感光部件采集 所述样本对象的对焦值;如此,可以采集到M次样本对象比度值可,从而建立样本对象的第 一距离参数与所述对焦值的标准映射关系;数据库中存储有多个不同样本对象的标准映射。
47、 关系。 0128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目标对象的映射关系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多个标准映射关系进 行匹配,以得到相匹配的标准映射关系。 0129 步骤406:获取所匹配到的标准映射关系对应的标准距离。 0130 本发明实施例中,标准映射关系在建立的时候,已知对焦时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 部件的距离,称为标准距离。因此,可通过与目标对象的映射关系相匹配的标准映射关系, 确定出目标对象的对焦时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距离,即标准距离。 0131 步骤407:将所述第一距离参数调节为所述标准距离,以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对 焦。 0132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通过马达推动镜头以将镜头推动至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标准 距。
48、离位置处,实现对目标对象的对焦。 0133 步骤408:当所述目标对象属于第二类目标对象时,从N次调节第一距离参数所对 应的对焦值中确定出最大的对焦值。 0134 步骤409:将所述最大的对焦值所对应的第一距离参数作为对焦距离参数。 0135 步骤410:基于所述对焦距离参数,调节所述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距离,以 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对焦。 0136 本发明实施例将目标对象的映射关系与经验测量得到的标准映射关系进行匹配, 并将匹配到的标准映射所对应的第一距离作为对焦时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距离。如 此,可实现快速地对细节不够丰富的目标对象进行对焦,提升了电子设备的对焦性能。 0137 图5。
4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本示例中的电子设备具有 图像采集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具有镜头、感光部件;当目标对象的光线经所述镜头入射 至所述感光部件时,所述感光部件能够采集所述目标对象的对焦值,所述对焦值至少包括 说 明 书CN 104243815 A 12 10/13页 13 以下之一:对比度、亮度、R/G/B值、锐度;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0138 调节单元51,用于在预设范围内对第一距离参数进行N次调节,N1;所述第一 距离参数表征所述镜头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距离; 0139 采集单元52,用于针对每次调节的第一距离参数,利用所述感光部件采集所述目 标对象的对焦值; 0140 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