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可模块化构建的支承装置的两个适配器部件的连接.pdf

  • 上传人:zhu****69
  • 文档编号:4368408
  • 上传时间:2018-09-24
  • 格式:PDF
  • 页数:12
  • 大小:1,007.87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094483.6

    申请日:

    2014.03.14

    公开号:

    CN104295568A

    公开日:

    2015.01.2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B 2/20申请日:20140314|||公开

    IPC分类号:

    F16B2/20

    主分类号:

    F16B2/20

    申请人:

    米兰宇尼威股份公司

    发明人:

    M.奥尔德

    地址:

    意大利米兰

    优先权:

    2013.03.15 EP 13159375.8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代理人:

    陈浩然;谭祐祥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模块化构建的支承装置的两个适配器部件的连接,该支承装置用于支承工具、工件等,其中,相应的适配器部件具有凸出部;以及带有连接卡箍,其在凸出部的彼此背对的侧面上后接面向彼此定位的凸出部且使凸出部轴向和径向地彼此固定;以及带有用于使凸出部彼此抗扭地固定的装置。在这样的连接中根据本发明设置成,用于使凸出部彼此抗扭地固定的装置具有形状配合件,其布置在这两个凸出部之间且为了抗扭地固定形状配合地接合到这两个凸出部中。本发明使能够在适配器部件的很大程度上标准化的设计中提供两个适配器部件的稳定的连接。该连接具有较少数量的单件。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可模块化构建的用于支承工具、工件等的支承装置的两个适配器部件(1,2)的连接,其中,相应的所述适配器部件(1或2)具有凸出部(17或18);以及带有连接卡箍(30),其在所述凸出部(17,18)的彼此背对的侧面上后接面向彼此定位的所述凸出部(17,18)且使所述凸出部(17,18)轴向和径向地彼此固定;以及带有用于使所述凸出部(17,18)彼此抗扭地固定的装置(25),其特征在于,用于使所述凸出部(17,18)彼此抗扭地固定的装置(25)具有形状配合件(25),其布置在这两个凸出部(17,18)之间且为了抗扭地固定形状配合地接合到这两个凸出部(17,18)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配合件(25)构造为盘(25)、尤其为环形盘。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盘(25)径向上在外面设有突起(28),其中,所述盘(25)以这些突起(28)接合到径向上在里面位于所述凸出部(17,18)处的凹口(29)中。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盘(25)在径向上在外面的周缘上均匀分布地具有所述突起(28)。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连接,其特征在于,相应的所述突起(28)构造成齿形。

    6.   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其特征在于,相应的所述凸出部(17或18)在径向上在里面的周缘上均匀分布地具有所述凹口(29)。

    7.   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其特征在于,相应的所述凹口(29)设计成使得其在切向上以较小的间隙容纳突起(28)。

    8.   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其特征在于,相应的所述凸出部(17或18)的凹口(29)的数量相应于所述盘(25)的能够带到与该凸出部(17或18)有效连接的突起(28)的数量或者如其双倍那么大或者如其三倍那么大。

    9.   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其特征在于,相应的所述突起(28)接合到两个凸出部(17,18)的凹口(29)中。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配合件由金属、尤其由铝或钢或者由塑料构成。

    11.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17,18)相同地来构造。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其特征在于,相应的所述凸出部(17或18)具有面向另一凸出部(18,17)的平的径向布置的端面(19)、此外还有径向上在外面的圆形的轮廓(20)以及位于背对所述端面(19)的侧面上的圆环形的夹持面(21),其中,所述夹持面(21)关于径向平面倾斜地布置且与所述连接卡箍(30)的相应倾斜地布置的夹持面(38)共同作用。

    13.   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卡箍(30)具有两个边腿(31,32),其中,这两个边腿(31,32)铰接地相互连接且所述连接卡箍(30)在所述边腿(31,32)的背对铰链的端部的区域中具有用于在边腿(31,32)位于闭合位置中时将这两个边腿(31,32)连接的器件(36)。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其特征在于,用于连接的所述器件(34,36)具有可摆动地支承在一边腿(32)中的螺栓(36)和支承在另一边腿(31)中的凸出部(34),其中,螺栓头在连接卡箍(30)闭合时后接所述凸出部(34)。

    15.   根据权利要求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其特征在于,这两个适配器部件(1,2)或这两个凸出部(17,18)经由所述盘(25)轴向支撑。

    说明书

    说明书可模块化构建的支承装置的两个适配器部件的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模块化构建的用于支承工具、工件等的支承装置的两个适配器部件的连接,其中,相应的适配器部件具有凸出部(Ansatz);以及带有连接卡箍(Verbindungsschelle),其在凸出部的彼此背对的侧面上后接面向彼此定位的凸出部且使凸出部轴向和径向地彼此固定;以及带有用于使凸出部彼此抗扭地固定的装置。
    背景技术
    支承装置尤其用于安装在机械臂处和用于连结工具(例如张紧装置、夹持装置、抽吸装置)和其它辅助器件(如阀、传感器等)。在此应用可借助于适配器连接的杆件,其中,杆件的端面在各种情况下垂直于这些杆件的纵轴线布置。
    开头所提及的类型的连接由文件US 7,331,104 B2已知。在其中,凸出部彼此间的抗扭固定由此实现,即凸出部在其面向彼此的侧面上设有轴向延伸的突起,其形状配合地接合到连接卡箍中。相应地关于这两个适配器部件的抗扭的连接实现从一适配器部件到连接卡箍中和从该连接卡箍到另一适配器部件中的力流。这样的力流在结构上且在强度方面是不利的,因为连接卡箍由于连接卡箍的力配合的容纳部的构造必须是特殊零件且力必须经由连接卡箍来传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适配器部件的很大程度上标准化的设计中提供两个适配器部件的稳定的连接,其中,该连接应具有较少数量的单件。此外,该连接应在精确的可重复性的情况下确保适配器部件的精确的旋转角度布置。
    该目的在开头所提及的类型的连接中由此来实现,即用于使凸出部彼此抗扭地固定的装置具有形状配合件(Formschlussteil),其布置在这两个凸出部之间且为了抗扭地固定形状配合地接合到这两个凸出部中。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中不需要特别地来设计连接卡箍以有助于这两个适配器部件的抗扭的连接。连接卡箍可构造为简单的标准构件,因为连接卡箍的目的是将这两个凸出部或与其相关联的适配器部件轴向和径向地彼此固定。凸出部或适配器部件彼此间抗扭的固定通过形状配合件实现,其直接在凸出部之间传递转矩地起作用。因此经由一适配器部件或其凸出部引入另一适配器部件或其凸出部中的转矩直接从一凸出部经由形状配合件被引入另一凸出部中。
    基于该作用原理仅需要将适配器部件的凸出部构造成使得其能够形状配合地与形状配合件共同作用。因此仅需要根据标准将相应的凸出部构造成使得形状配合件能够接合到凸出部中。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连接使带有仅须维持较少数量的特殊件和此外较少数量的单件的要求的适配器部件的稳定的连接成为可能。该连接在几何结构上可精确地示出且可精确地重复。最后所提及的是尤其在碰撞(因此支承装置的损坏)的情况中必需的。
    连接卡箍的布置可任意地在适配器部件或其凸出部处(因此在任何旋转角度位置中)实现。这在支承装置的构建中是特别有利的,因为支承装置的区域常常难以接近。在该情况中,连接卡箍可在任何角度位置中被闭合。能够在任意角度位置中布置连接卡箍的该可能性基于该事实得出,即连接卡箍没有在适配器部件之间传递转矩的功能,而仅有凸出部或适配器部件彼此间轴向和径向固定的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特别的实施形式设置成,形状配合件构造为盘。形状配合件的该设计允许相当节省空间地且最佳传递转矩地将其布置在适配器部件的两个凸出部之间。在最简单的设计中,在这两个凸出部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盘的空腔。
    尤其地,该盘径向上在外面设有突起,其中,盘以其突起接合到径向上在里面位于凸出部处的凹口中。一方面,这在盘可特别平地来构造的方面是有利的。另一方面,在一凸出部与盘以及盘与另一凸出部之间以与盘的中心轴线比较大的间距来传递转矩。
    形状配合件、尤其盘优选地由金属或塑料构成。该金属尤其是铝或钢。
    当盘构造为环形盘时就完全足够。
    当盘在径向上在外面的周缘上均匀分布地具有突起时被视为特别有利的。虽然当突起具有与相应的凸出部共同作用的突起时原则上就足够,但是在转矩均匀地引入盘中这方面当盘借助于多个突起接合到所关联的凸出部中时被视为有利的。当突起均匀分布地布置在盘的外周缘上时,得到从凸出部到盘中或从盘到凸出部中的特别均匀的力引入。
    当相应的突起构造成齿形时,得到盘及其突起的一种特别简单的设计。
    相应地,关于相应的凸出部当其在径向上在里面的周缘上均匀分布地具有凹口时被视为特别有利的。相应的凹口优选地设计成使得其在切向上以较小的间隙容纳突起。这确保了这两个适配器部件彼此间无隙地或很大程度上无隙地来固定。优选地,相应的凸出部的凹口的数量相应于盘的可带到与该凸出部有效连接的突起的数量或者该数量是其双倍或三倍那么大。如果相应的凸出部的凹口的数量相应于盘的可带到与该凸出部有效连接的突起的数量,在相互连接的适配器部件中有突起接合到每个凹口中。如果例如在凸出部中设置有十二个凹口而在盘中设置有十二个与该凸出部相关联的突起,适配器部件可以以12等分、因此以彼此间分别30o的分度来定位。如果例如在凸出部中设置有24个凹口和12个齿,这意味着,由于24等分适配器部件彼此间可以以带有15o的分级的可选择的角度来定位。对于三倍数量的凹口(因此36个凹口和12个突起),那么分级将是10o。
    当相应的突起接合到两个凸出部的凹口中时被视为特别有利的。因此将转矩从一凸出部直接经由相应的突起传递到另一凸出部中。
    在较少数量的单件的方面,当凸出部相同地来构造时被视为特别有利的。优选地,适配器部件是相同的。
    当相应的凸出部具有面向另一凸出部的平的径向布置的端面、此外径向上在外面的圆形的轮廓以及位于背对端面的侧面上的圆环形的夹持面(Klemmflaeche)时被视为在结构上特别有利的,其中,夹持面关于径向的平面倾斜地布置且与连接卡箍的相应倾斜地布置的夹持面共同作用。在凸出部或适配器部件同时彼此径向固定的情况中,该设计使能够简单地安放卡箍且这两个凸出部相互可靠地夹住。经由关于径向平面倾斜地布置的夹持面,可特别有利地借助于连接卡箍将张力施加到这两个凸出部上。
    连接卡箍优选地设计成使得其具有两个边腿(Schenkel)。这两个边腿铰接地相互连接。在边腿的背对铰链的端部的区域中,连接卡箍具有用于在边腿位于闭合位置中的情况下连接这两个边腿的器件。该器件尤其具有可摆动地支承在一边腿中的螺栓和支承在另一边腿中的凸出部。在边腿的向彼此运动的、背对铰链的端部中使螺栓以螺栓头摆动到凸出部后面且然后拧入螺栓,因此连接卡箍夹紧地包围这两个适配器部件的凸出部。
    可模块化构建的支承装置的适配器部件可不同地来设计。当适配器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尤其两个适配器部件具有用于可移动地、可轴向固定地且尤其可抗扭地固定地容纳支承装置的杆件的空心轮廓部段(Hohlprofilabschnitt)时被视为有利的。在该杆件处那么例如可借助于另外的适配器部件来固定工具、工件等。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另外的特征在从属权利要求、附图的说明以及附图本身中示出,其中,注意到所有的单个特征和单个特征的所有组合对于本发明是重要的。
    在附图中,本发明根据两个实施例来示出,而不受限于此。其中:
    图1以空间视图显示了第一实施例(在分解图示中、因此在建立这两个适配器部件的连接之前说明),
    图2以剖示图显示了按照根据图1的实施例的这两个适配器部件的所建立的连接,
    图3以空间视图显示了第二实施例(在建立这两个适配器部件的连接之前说明)。
    附图标记清单
    1 适配器部件
    2 适配器部件
    3 半壳
    4 半壳
    5 螺栓
    6 管
    7 螺纹孔
    8 凹口
    9 凹口
    10 壁部段
    11 杆部段
    12 螺栓
    13 孔
    14 螺纹部段
    15 螺纹衬套
    16 孔
    17 凸出部
    18 凸出部
    19 端面
    20 轮廓
    21 夹持面
    22 底部
    23 凹口
    24 凹槽(Ruecksprung)
    25 盘
    26 突起
    27 部段
    28 突起
    29 凹口
    30 连接卡箍
    31 边腿
    32 边腿
    33 铰链
    34 轴承凸出部
    35 轴承螺栓
    36 螺栓
    37 头部
    38 接触面
    39 半壳
    40 半壳
    41 螺栓
    42 形状配合突起
    43 凹口。
    具体实施方式
    涉及第一实施例,图1和2显示了在两个待连接的适配器部件1和2的区域中的一种可模块化构建的支承装置。在此,适配器部件1具有两个半壳3和4,其可借助于两个螺栓5连接。相应的螺栓插过半壳3的孔6且拧入半壳4的螺纹孔7中。相应的螺栓5是内六角螺栓。
    半壳3在其面向半壳4的侧面上具有在横截面上半圆形的凹口8。半壳4在其面向半壳3的侧面上具有凹口9,其在其背对凹口8的侧面上通过半壳4的弯曲的壁部段10来限制。由于凹口8和9的该设计,其用于容纳支承装置的杆部段,其中,该杆部段具有不同于圆形的外部横截面的外部横截面,这样使得杆部段贴靠在壁部段10处且因此尽管被凹口8和9容纳、但是由于壁部段10的构造抗扭地借助于半壳3和4来支承。在螺栓5拧紧的情况下,半壳3对着半壳4夹紧杆部段。
    另一适配器部件2与这样的杆部段11相连接。该连接借助于螺栓12实现,螺栓12贯穿适配器部件2中的孔13且拧入螺纹衬套15的螺纹部段14中,螺纹衬套15截切地拧入杆部段11的孔16中。经由形状配合件42(其在适配器部件2和杆部段11的分界面的区域中与适配器部件2相连接且接合到杆部段11的凹口43中),实现适配器部件2和杆部段11的附加的防扭转。
    适配器部件1具有凸出部17而适配器部件2具有凸出部18。相应的凸出部17或18具有面向另一凸出部的平的径向布置的端面19、此外径向上在外面的圆形的轮廓20以及位于背对端面19的侧面上的圆环形的夹持面21。夹持面21关于与端面19一致的径向平面倾斜地布置。相应的凸出部17或18径向向外逐渐变细。凸出部17和18关于相应的端面19对称地来构造,因此尤其具有与其通过轮廓20所规定的相同的外径。相应的夹持面21关于该轮廓20或端面19的倾斜也相同。如尤其可由图2的图示所得悉的那样,因此得出相应的端面19、相应的轮廓20和相应的夹持面21的镜面对称的布置。
    凸出部17具有向内拱曲的底部22而凸出部18具有用于螺栓12的头部的柱状的凹口23。此外,凸出部17和18在其面对的侧面上具有相同的凹槽。相应的凹槽24沿着整圆周延伸且用于容纳用于使凸出部17和18彼此抗扭地固定的装置,其中,该装置是构造为盘25的形状配合件。该盘25设计为由铝构成的环形盘,其在轴向背对的侧面上分别具有环形的突起26,其中,凸出部17在其凹槽24的区域中支撑在盘25的突起26处而凸出部18在其凹槽24的区域中支撑在盘25的突起26处。在此,在凸出部17和18的端面19之间形成较小的缝隙。
    在这两个突起62之间的区域中,盘52具有部段27,其带有在径向上在外面的周缘处均匀分布地布置的齿状的突起28。因此,盘25近似以齿轮的形式来构造。在该实施例中设置有十二个齿,因此在30o的圆分度的情况下。
    相应的凸出部17或18在端面19的区域中设有凹口29,其径向向内敞开。具体地,设置有二十四个均匀地在整圆周上分布的凹口29,因此在15o的圆分度的情况下。相应的凹口29设计成使得盘25的在盘25的轴向上插入凹口29中的突起28以在周向上、因此在盘25的想象的旋转方向上与突起28的微小的间隙接合到凹口29中。对于定位在凸出部17与18之间的盘25,其因此以相应的突起28接合到凸出部17和18的相关联的两个凹口29中,以此借助于盘25来建立这两个凸出部17和18、因此适配器部件1和2的抗扭的连接。
    盘25以其突起26的分度关于相应的凸出部17或18以其凹口29的分度使能够以15o步长相对于彼此旋转地定位适配器部件1和2。
    为了使凸出部17和18彼此间或适配器部件1和2彼此间轴向和径向地固定,设置有连接卡箍30。其具有两个边腿31、32。这两个边腿31和32借助于铰链33相互连接。边腿31在其背对铰链33的端部的区域中具有U形的轴承凸出部34。另一边腿32在其背对铰链33的端部的区域中可摆动地容纳平行于铰链布置的轴承螺栓35,未说明的螺纹孔(构造为内六角螺栓的螺栓36拧入螺纹孔中)引入轴承螺栓35中。对于位于闭合位置中的连接卡箍30,当边腿31和32摆向彼此时,螺栓36被摆入U形的轴承凸出部34中而螺栓36的头部37在那里后接边腿31。通过拧入螺栓36,使连接卡箍30的边腿31和32进一步向彼此移动且由此用于连接凸出部17和18、因此连接适配器部件1和2。
    因此,为了建立这两个适配器部件1和2的连接在适配器部件1和2拆卸的情况中首先将盘25例如插入凸出部17的凹口29中且然后使凸出部17和18向彼此移动,使得盘25也接合到凸出部18的凹口29中。在此要注意的是,适配器部件1和2彼此占据正确的旋转角度位置。在实现该中间装配步骤时,凸出部17和18在突起26的区域中贴靠在盘25处且凸出部17和18在其端面19的区域中彼此处于较小的间距中。接着将打开的连接卡箍30在凸出部17和18的区域中置于其处且使边腿31和32向彼此摆动,其中,边腿31和边腿32的接触面38(其相应于凸出部17和18的夹持面21倾斜)贴靠在这些夹持面21处。在连接卡箍30闭合而螺栓36张紧的情况下,连接卡箍30逐渐闭合,因此连接卡箍30的有效直径略微减小且因此经由接触面38施加压力到夹持面21上,结果导致,凸出部17和18被轴向相互张紧且此外被径向固定。
    因此经由连接卡箍30实现适配器部件1和2的轴向和径向的连接;通过凸出部17和18与盘24的共同作用来引起抗扭的连接。
    根据图3的实施例与根据图1和2的实施例仅由此相区别,即在适配器部件2中凸出部18不与杆部段11相连接,而是该适配器部件2相应于适配器部件1来形成。因此,其相应于半壳3和4具有半壳39和40(其可借助于两个相应于螺栓5的螺栓41连接)。半壳40形成带有根据图1和2的实施例的凸出部18的构件。
    在根据图3的实施例中,因此适配器部件2如适配器部件1那样用于容纳杆部段11。

    关 键  词:
    模块化 构建 支承 装置 两个 适配器 部件 连接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可模块化构建的支承装置的两个适配器部件的连接.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36840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