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7

立体显示光源与立体显示装置.pdf

  • 上传人:r7
  • 文档编号:4367428
  • 上传时间:2018-09-24
  • 格式:PDF
  • 页数:27
  • 大小:5.29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102264.3

    申请日:

    2013.03.27

    公开号:

    CN104076516A

    公开日:

    2014.10.0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B 27/22申请日:20130327|||公开

    IPC分类号:

    G02B27/22; G02F1/13357

    主分类号:

    G02B27/22

    申请人: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俊杰

    地址:

    中国台湾桃园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代理人:

    赵根喜;吕俊清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体显示光源与立体显示装置,该立体显示光源包含第一光源、曲面镜、旋转轮、致动器、多频段滤波片与光学模块。第一光源用以提供第一光束。旋转轮置于第一光源与曲面镜之间。旋转轮包含第一穿透区与第一反射区。致动器用以旋转旋转轮,使得旋转轮的第一穿透区与第一反射区依时序位于第一光束的路径上。多频段滤波片能够让第一光束的一部分穿透,第一光束的另一部分反射,且此二部分的波长互相不重叠。光学模块置于第一光源与旋转轮之间,用以将第一光束导引至旋转轮,且将来自第一反射区的第一光束与来自曲面镜的第一光束分别导引至多频段滤波片相对的二面。本发明可防止左右眼影像互相干扰。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立体显示光源,包含:
    一第一光源,用以提供一第一光束;
    一曲面镜;
    一旋转轮,置于该第一光源与该曲面镜之间,该旋转轮包含一第一穿透区与一第一反射区;
    一致动器,用以旋转该旋转轮,使得该旋转轮的该第一穿透区与该第一反射区依时序位于该第一光束的路径上;
    一多频段滤波片,该多频段滤波片能够让该第一光束的一部分穿透,该第一光束的一另一部分反射,且该二部分的波长互相不重叠;以及
    一光学模块,置于该第一光源与该旋转轮之间,用以将该第一光束导引至该旋转轮,且将来自该第一反射区的该第一光束与来自该曲面镜的该第一光束分别导引至该多频段滤波片相对的二面,使得该第一光束的该部分的光通过该多频段滤波片而到达一出光位置,且该第一光束的该另一部分的光被该多频段滤波片反射而到达该出光位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光源,其中该立体显示光源具有一光轴,该第一光束打至该旋转轮的一位置偏离该光轴。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光源,其中该光学模块包含:
    一第一棱镜,具有一第一入射面与一出光面,该第一光源毗邻该第一入射面设置,且该出光位置毗邻该出光面设置;
    一第二棱镜,与该第一棱镜之间定义一第一间隙;
    一第三棱镜,该多频段滤波片置于该第二棱镜与该第三棱镜之间;以及
    至少一聚光透镜,置于该第二棱镜与该旋转轮之间。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光源,其中该光学模块包含:
    一第一棱镜,具有一第一入射面与一出光面,该第一光源毗邻该第一入射面设置,且该出光位置毗邻该出光面设置;
    一第二棱镜,与该第一棱镜之间定义一第一间隙;
    一反射镜,该多频段滤波片置于该第二棱镜与该反射镜之间;以及
    至少一聚光透镜,置于该第二棱镜与该旋转轮之间。

    5.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立体显示光源,其中该第一光束与该第一棱 镜的该第一入射面的法线相交一夹角。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光源,其中该致动器于一第一时序使得该旋转轮的该第一反射区位于该第一光束的路径上,并于一第二时序使得该第一穿透区依时序位于该第一光束的路径上。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体显示光源,其中于该第一时序时,该第一光束入射该光学模块,而被导引至该旋转轮的该第一反射区,接着被该第一反射区反射回该光学模块,之后被该光学模块导引至该多频段滤波片,使得该部分的该第一光束通过该多频段滤波片后,由该光学模块导引至该出光位置。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体显示光源,其中于该第二时序时,该第一光束穿透该旋转轮的该第一穿透区而到达该曲面镜。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体显示光源,其中于该第二时序时,该第一光束入射该光学模块,而被导引至该旋转轮的该第一穿透区,该第一光束穿透该第一穿透区而到达该曲面镜,接着被该曲面镜反射回该光学模块,且被该光学模块导引至该多频段滤波片,使得该另一部分的该第一光束被该多频段滤波片反射,而再度被该光学模块导引至该出光位置。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光源,
    还包含一第二光源,用以提供一第二光束;
    其中该旋转轮还包含一第二穿透区与一第二反射区;
    其中该致动器还用以使得该旋转轮的该第二穿透区与该第二反射区依时序位于该第二光束的路径上;
    其中该多频段滤波片还能够让该第二光束的一部分穿透,该第二光束的一另一部分反射,且该二部分的波长互相不重叠;以及
    其中该光学模块还置于该第二光源与该旋转轮之间,还用以将该第二光束导引至该旋转轮,且将来自该第二反射区的光束与来自该第二穿透区的光束分别导引至该多频段滤波片相对的该二面,使得该第二光束的该部分的光通过该多频段滤波片而到达该出光位置,且该第二光束的该另一部分的光被该多频段滤波片反射而到达该出光位置。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立体显示光源,其中该立体显示光源具有一光轴,该第一光束打至该旋转轮的一位置偏离该光轴至一侧,且该第二光束打至该旋转轮的一位置偏离该光轴至相对该侧的一侧。

    12.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立体显示光源,其中该光学模块包含:
    一第一棱镜,具有一第一入射面与一出光面,该第一光源毗邻该第一入射面设置,且该出光位置毗邻该出光面设置;
    一第二棱镜,与该第一棱镜之间定义一第一间隙;
    一第三棱镜,该多频段滤波片置于该第二棱镜与该第三棱镜之间;
    一第四棱镜,与该第三棱镜之间定义一第二间隙,该第四棱镜具有一第二入射面,该第二光源毗邻该第二入射面设置;以及
    至少一聚光透镜,置于该第二棱镜与该旋转轮之间。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立体显示光源,其中该第一光束与该第一入射面的法线相交一第一夹角,且该第二光束与该第二入射面的法线相交一第二夹角。

    14.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立体显示光源,其中该第一穿透区沿着该旋转轮的径向与该第二反射区相邻设置,且该第一反射区沿着该旋转轮的径向与该第二穿透区相邻设置。

    15.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立体显示光源,其中该立体显示光源具有一光轴,该旋转轮的该第一穿透区与该第一反射区依时序位于该光轴上。

    16.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立体显示光源,其中该致动器于一第一时序使得该旋转轮的该第一反射区位于该第一光束的路径上,且该第二穿透区位于该第二光束的路径上,并于一第二时序使得该第一穿透区依时序位于该第一光束的路径上,且该第二反射区依时序位于该第二光束的路径上。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立体显示光源,其中于该第一时序时,该第二光束穿透该旋转轮的该第二穿透区而到达该曲面镜,且于该第二时序时,该第一光束穿透该旋转轮的该第一穿透区而到达该曲面镜。

    18.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立体显示光源,其中于该第一时序时,该第一光束入射该光学模块,而被导引至该旋转轮的该第一反射区,接着被该第一反射区反射回该光学模块,之后被该光学模块导引至该多频段滤波片,使得该部分的该第一光束通过该多频段滤波片后,由该光学模块导引至该出光位置;以及
    其中于该第一时序时,该第二光束入射该光学模块,而被导引至该旋转轮的该第二穿透区,该第二光束穿透该第二穿透区而到达该曲面镜,接着被 该曲面镜反射回该光学模块,因此被该光学模块导引至该多频段滤波片,使得该部分的该第二光束通过该多频段滤波片后,由该光学模块导引至该出光位置。

    19.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立体显示光源,其中于该第二时序时,该第一光束入射该光学模块,而被导引至该旋转轮的该第一穿透区,该第一光束穿透该第一穿透区而到达该曲面镜,接着被该曲面镜反射回该光学模块,因此被该光学模块导引至该多频段滤波片,使得该另一部分的该第一光束被该多频段滤波片反射,而再度被该光学模块导引至该出光位置;以及
    其中于该第二时序时,该第二光束入射该光学模块,而被导引至该旋转轮的该第二反射区,接着被该第二反射区反射回该光学模块,之后被该光学模块导引至该多频段滤波片,使得该另一部分的该第二光束被该多频段滤波片反射,而再度被该光学模块导引至该出光位置。

    2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光源,还包含一平凸透镜,置于该旋转轮与该曲面镜之间。

    2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光源,其中该曲面镜为一球面镜。

    2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光源,还包含一色轮,置于该出光位置,用以滤除一部分的抵达该出光位置的光。

    23.  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包含:
    如权利要求1至21任一所述的立体显示光源;以及
    一光调制机构,包含:
    至少一分光镜,置于该出光位置,该分光镜用以将该部分的该第一光束与该另一部分的该第一光束分为多个原色光束;
    多个液晶面板,用以将所述多个原色光束分别形成多个影像光束;以及
    一合光棱镜,用以收集所述多个影像光束且投射至一镜头。

    说明书

    说明书立体显示光源与立体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显示光源,尤其是应用于一立体显示投影装置的立体显示光源。
    背景技术
    利用人类的两眼视差,现有的立体显示装置以分别提供观赏者的两眼不同的影像来达成三维显示,例如,立体显示投影装置。而现有产生不同影像的方式,包含有偏振式、红蓝式或波长多工式。
    波长多工式立体显示装置,顾名思义,是以提供观赏者具不同波长范围的影像来达成三维显示。而因彩色影像多由加法三原色(R(红色)、G(绿色)、B(蓝色))来混合出色域空间内的各种颜色,因此现有的波长多工式立体显示装置以两组三原色R1、G1、B1与R2、G2、B2来区分左右眼影像。
    传统的波长多工式立体显示装置以具滤波功能的色轮来产生左右眼光束。左右眼光束的波长范围需有一定程度以上的准确度,且左右眼光束的波长范围互相不重叠。若波长范围稍有偏差,则左右眼光束的波长可能会互相重叠,而造成左右眼影像的干扰。
    随着立体显示装置的尺寸日益缩小,色轮的尺寸必须跟着变小。换言之,光束打到色轮的光点的尺寸必须缩小,取而代之的是光束入射色轮的张角将变大。然而一但张角过大,色轮滤波的波长范围将会位移,可能导致左右眼光束的波长互相重叠,而产生互相干扰的左右眼影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显示光源,包含第一光源、曲面镜、旋转轮、致动器、多频段滤波片与光学模块。第一光源用以提供第一光束。旋转轮置于第一光源与曲面镜之间。旋转轮包含第一穿透区与第一反射区。致动器用以旋转旋转轮,例如一马达,使得旋转轮的第一穿透区与第一反射 区依时序位于第一光束的路径上。多频段滤波片能够让第一光束的一部分穿透,第一光束的另一部分反射,且此二部分的波长互相不重叠。光学模块置于第一光源与旋转轮之间,用以将第一光束导引至旋转轮,且将来自第一反射区的第一光束与来自曲面镜的第一光束分别导引至多频段滤波片相对的二面,使得第一光束的部分的光通过多频段滤波片而到达出光位置,且第一光束的另一部分的光被多频段滤波片反射而到达出光位置。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立体显示光源具有一光轴。第一光束打至旋转轮的位置偏离光轴。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模块包含第一棱镜、第二棱镜、第三棱镜与至少一聚光透镜。第一棱镜具有第一入射面与出光面。第一光源毗邻第一入射面设置,且出光位置毗邻出光面设置。第二棱镜与第一棱镜之间定义一第一间隙。多频段滤波片置于第二棱镜与第三棱镜之间。聚光透镜置于第二棱镜与旋转轮之间。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模块包含第一棱镜、第二棱镜、反射镜与至少一聚光透镜。第一棱镜具有第一入射面与出光面。第一光源毗邻第一入射面设置,且出光位置毗邻出光面设置。第二棱镜与第一棱镜之间定义一第一间隙。多频段滤波片置于第二棱镜与反射镜之间。聚光透镜置于第二棱镜与旋转轮之间。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光束与第一棱镜的第一入射面的法线相交一夹角。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致动器于第一时序使得旋转轮的第一反射区位于第一光束的路径上,并于第二时序使得第一穿透区依时序位于第一光束的路径上。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于第一时序时,第一光束入射光学模块,而被导引至旋转轮的第一反射区,接着被第一反射区反射回光学模块,之后被光学模块导引至多频段滤波片,使得部分的第一光束通过多频段滤波片后,由光学模块导引至出光位置。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于第二时序时,第一光束穿透旋转轮的第一穿透区而到达曲面镜。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于第二时序时,第一光束入射光学模块,而被 导引至旋转轮的第一穿透区。第一光束穿透第一穿透区而到达曲面镜,接着被曲面镜反射回光学模块,因此被光学模块导引至多频段滤波片,使得另一部分的第一光束被多频段滤波片反射,而再度被光学模块导引至出光位置。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立体显示光源还包含第二光源,用以提供第二光束。旋转轮还包含第二穿透区与第二反射区。致动器还用以使得旋转轮的第二穿透区与第二反射区依时序位于第二光束的路径上。多频段滤波片还能够让第二光束的一部分穿透,第二光束的另一部分反射,且此二部分的波长互相不重叠。光学模块还置于第二光源与旋转轮之间,还用以将第二光束导引至旋转轮,且将来自第二反射区的光束与来自第二穿透区的光束分别导引至多频段滤波片相对的二面,使得第二光束的部分的光通过多频段滤波片而到达出光位置,且第二光束的另一部分的光被多频段滤波片反射而到达出光位置。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立体显示光源具有一光轴。第一光束打至旋转轮的位置偏离光轴至一侧,且第二光束打至旋转轮的位置偏离光轴至相对的一侧。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模块包含第一棱镜、第二棱镜、第三棱镜、第四棱镜与至少一聚光透镜。第一棱镜具有第一入射面与出光面。第一光源毗邻第一入射面设置,且出光位置毗邻出光面设置。第二棱镜与第一棱镜之间定义第一间隙。多频段滤波片置于第二棱镜与第三棱镜之间。第四棱镜与第三棱镜之间定义第二间隙。第四棱镜具有第二入射面,第二光源毗邻第二入射面设置。聚光透镜置于第二棱镜与旋转轮之间。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光束与第一入射面的法线相交第一夹角,且第二光束与第二入射面的法线相交第二夹角。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穿透区沿着旋转轮的径向与第二反射区相邻设置,且第一反射区沿着旋转轮的径向与第二穿透区相邻设置。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立体显示光源具有一光轴。旋转轮的第一穿透区与第一反射区依时序位于光轴上。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该致动器于第一时序使得旋转轮的第一反射区位于第一光束的路径上,且第二穿透区位于第二光束的路径上。于第二时序使得第一穿透区依时序位于第一光束的路径上,且第二反射区依时序位于第 二光束的路径上。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于第一时序时,第二光束穿透旋转轮的第二穿透区而到达曲面镜。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于第一时序时,第二光束入射光学模块,而被导引至旋转轮的第二穿透区,第二光束穿透第二穿透区而到达曲面镜,接着被曲面镜反射回光学模块,因此被光学模块导引至多频段滤波片,使得部分的第二光束通过多频段滤波片后,由光学模块导引至出光位置。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于第二时序时,第二光束入射光学模块,而被导引至旋转轮的第二反射区,接着被第二反射区反射回光学模块,之后被光学模块导引至多频段滤波片,使得另一部分的第二光束被多频段滤波片反射,而再度被光学模块导引至出光位置。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立体显示光源还包含平凸透镜,置于旋转轮与曲面镜之间。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曲面镜为球面镜。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立体显示光源还包含色轮,置于出光位置,用以滤除一部分的抵达出光位置的光。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包含上述的立体显示光源与光调制机构。光调制机构包含至少一分光镜、多个液晶面板与合光棱镜。分光镜置于出光位置,用以将部分的第一光束与另一部分的第一光束分为多个原色光束。液晶面板用以将多个原色光束分别形成多个影像光束。合光棱镜用以收集影像光束且投射至镜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因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光源,其旋转轮并不具有滤波的功能,因此其尺寸可比一般的色轮要小,有助于缩小立体显示光源的整体尺寸。再加上第一光束以接近平行光的状态到达多频段滤波片,即第一光束可以较小的入射角入射频段滤波片,因此左右眼光束的波长范围可避免互相重叠,以防止左右眼影像互相干扰。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光源于第一时序的光路示意图。
    图2绘示图1的立体显示光源于第二时序的光路示意图。
    图3绘示图1的旋转轮的主视图。
    图4绘示图1的多频段滤波片的光谱图。
    图5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光源于第一时序的光路示意图。
    图6绘示本发明再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光源于第一时序的光路示意图。
    图7绘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装置于第一时序的光路示意图。
    图8绘示依照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光源于第一时序的光路示意图。
    图9绘示图8的立体显示光源于第二时序的光路示意图。
    图10绘示图8的旋转轮的主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20、25、30:立体显示光源
    12、32:光轴
    100:第一光源
    110、120、130、160、170、180:路径
    150:第二光源
    200:曲面镜
    300、302:旋转轮
    310:第一反射区
    320:第一穿透区
    330:第二反射区
    340:第二穿透区
    400:致动器
    500:多频段滤波片
    600、601、602:光学模块
    610:第一棱镜
    612:第一入射面
    614:出光面
    616:第一间隙
    620:第二棱镜
    630:第三棱镜
    636:第二间隙
    640:第四棱镜
    642:第二入射面
    650、660:聚光透镜
    670、922、924、926:反射镜
    700:出光位置
    710:色轮
    720:色轮致动器
    730、962、964、966、972、974、976:透镜
    740:光导管
    800:平凸透镜
    900:光调制机构
    912、914:分光镜
    932、934、936:液晶面板
    940:合光棱镜
    950:透镜阵列
    980:镜头
    B1、B2、G1、G2、R1、R2: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现有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请同时参照图1与图2。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光源10于其中一时序的光路示意图。图2绘示依照图1的立体显示光源10于 其中另一时序的光路示意图。立体显示光源10包含第一光源100、曲面镜200、旋转轮300、致动器400、多频段滤波片500与光学模块600。第一光源100用以提供第一光束,其中第一光源100为白光光源。第一光束进入光学模块600后,被光学模块600导引至旋转轮300。于第一时序,第一光束被旋转轮300反射回光学模块600,而被光学模块600依路径120导引至多频段滤波片500。多频段滤波片500能够让第一光束的一部分穿透,此穿透的部分第一光束即可成为左眼光束。而左眼光束接着被光学模块600导引至目标位置700。
    接着请参照图2。在第二时序,第一光束穿透旋转轮300而到达曲面镜200。曲面镜200将第一光束反射回光学模块600,而被光学模块600依路径130导引至多频段滤波片500。多频段滤波片500使得第一光束的另一部分反射,此反射的部分第一光束即可成为右眼光束,而右眼光束的波长与上述的左眼光束的波长互相不重叠。接着右眼光束被光学模块600导引至目标位置700。如此一来,经由本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光源10,即可依时序得到左右眼光束。应注意的是,在图1及图2所绘示的光路示意图中,虚线箭头路径皆示意性地绘示第一光束的行经路径。
    应注意的是,虽然图1中到达出光位置700的光束被定义为左眼光束,且图2中到达出光位置700的光束被定义为右眼光束,然而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图1中到达出光位置700的光束可被定义为右眼光束,而图2中到达出光位置700的光束可被定义为左眼光束,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图3绘示图1的旋转轮300的主视图。详细而言,旋转轮300包含第一反射区310与第一穿透区320。致动器400(如图1所绘示)用以驱动旋转轮300旋转,使得第一反射区310与第一穿透区320分别在第一时序与第二时序位于第一光束的行经路径上,如此一来,第一光束即可依时序被旋转轮300反射,或者穿透旋转轮300。
    图4绘示图1的多频段滤波片500的光谱图。为了清楚起见,图中的区域B1代表大约为410nm~445nm的波长范围,区域B2代表大约为445nm~485nm的波长范围,区域G1代表大约为485nm~530nm的波长范围,区域G2代表大约为530nm~570nm的波长范围,区域R1代表大约为570nm~625nm的波长范围,而区域R2代表大约为625nm~680nm的波长范围。多频段滤波片500的穿透与反射的波长范围并不限于仅各单一范围,即多频段 滤波片500可设计为能够使多个波长范围的光穿透(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波长于区域B1、G1与R1的光),以及让多个波长范围的光反射(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波长于区域B2、G2与R2的光),因此波长于区域B1、G1与R1的光即组成上述的左眼光束,而波长于区域B2、G2与R2的光即组成上述的右眼光束。应注意的是,上述的各区域的波长范围皆仅为例示,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视实际需要,弹性选择多频段滤波片500的穿透与反射的波长范围。
    如此一来,通过上述的结构,立体显示光源10即可依时序产生左右眼光束。接下来将详细叙述如何通过本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光源10达成左右眼光束。
    请回到图1。光学模块600包含第一棱镜610、第二棱镜620、第三棱镜630以及聚光透镜650与660。第一棱镜610具有第一入射面612与出光面614。第一光源100毗邻第一入射面612设置,且出光位置700毗邻出光面614设置。第二棱镜620与第一棱镜610之间定义第一间隙616。多频段滤波片500置于第二棱镜620与第三棱镜630之间。聚光透镜650与660置于第二棱镜620与旋转轮300之间。
    于第一时序,致动器400将旋转轮300的第一反射区310(如图3所绘示)旋转至第一光束的行经路径上。由第一光源100发出的第一光束依照路径110而传至旋转轮300上。首先第一光束由第一入射面612入射第一棱镜610,以小于第一间隙616的界面的全反射角入射第一间隙616,因此穿透第一间隙616。之后第一光束经过第二棱镜620,且由聚光透镜650与660聚集至旋转轮300的第一反射区310。第一光束接着被第一反射区310反射回光学模块600,被光学模块600沿着路径120而导引至出光位置700。首先第一光束被聚光透镜660与650发散成近平行光而射入第三棱镜630。之后第一光束被第三棱镜630反射至多频段滤波片500,因此一部分的第一光束(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波长于图4的区域B1、G1与R1的光)穿透多频段滤波片500而成为左眼光束。左眼光束进入第二棱镜620,而接着以小于第一间隙616的界面的全反射角的角度入射第一间隙616。因此穿透第一间隙616,经过第一棱镜610而到达出光位置700。
    接着请回到图2。于第二时序,致动器400将旋转轮300的第一穿透区 320(如图3所绘示)旋转至第一光束的行经路径上。由第一光源100发出的第一光束依照路径110而传至旋转轮300上。第一光束接着穿透第一穿透区320而到达曲面镜200,被曲面镜200与光学模块600沿着路径130而导引至出光位置700。首先被曲面镜200反射的第一光束由旋转轮300的外侧通过后,被聚光透镜660与650发散成近平行光而射入第二棱镜620。第一光束以大于第一间隙616的界面的全反射角的角度入射第一间隙616,因此被第一间隙616反射至多频段滤波片500。另一部分的第一光束(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波长于图4的区域B2、G2与R2的光)被多频段滤波片500反射而成为右眼光束。右眼光束接着回到第二棱镜620,而以小于第一间隙616的界面的全反射角的角度入射第一间隙616,因此穿过第一间隙616,经过第一棱镜610而到达出光位置700。如此一来,致动器400只要依时序重复上述方式旋转旋转轮300,立体显示光源10即可连续产生出左右眼光束。
    综合上述,因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轮300并不具有滤波的功能,因此第一光束打在旋转轮300上的光点可较小,如此一来,旋转轮300的尺寸可比一般的色轮要小,有助于缩小立体显示光源10的尺寸。再加上不论是沿着路径120或130,第一光束皆是以近平行光的状态到达多频段滤波片500,即第一光束可以较小的入射角入射多频段滤波片500,因此所产生的左右眼光束的波长范围可避免位移而互相重叠,以防止左右眼影像互相干扰。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可设计第一光束与第一棱镜610的第一入射面612的法线相交一夹角,即第一光束并非以正向入射第一入射面612,因此第一光束打至旋转轮300的位置将会偏离立体显示光源10的光轴12。如此一来,沿路径110传播的第一光束在穿透旋转轮300后,经由曲面镜200的反射,即可自旋转轮300的外侧(即旋转轮300相对于光轴12的另一侧)回到光学模块600。更进一步的,因第一光束并非以正向入射第一入射面612,因此第一光束沿路径110以小于第一间隙616的界面的全反射角穿透第一间隙616后,经过光学模块600与曲面镜200的多次反射,以及偏离光轴12传播的关系,第一光束沿路径130回到第一间隙616时,其入射第一间隙616的入射角便能够大于第一间隙616的界面的全反射角,因此可被第一间隙616反射。而接着在经过多频段滤波片500的反射后,第一光束与第一间隙616之间的夹角再度小于第一间隙616的界面的全反射角,使得第一光束得以再 度通过第一间隙616。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利用曲面镜200即可达到反射第一光束的效果,然而曲面镜200的尺寸决定于穿透旋转轮300的第一光束的发散角度。即若第一光束发散过大,则曲面镜200的尺寸也必须跟着加大。因此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立体显示光源10可还包含平凸透镜800,置于旋转轮300与曲面镜200之间,用以先聚集穿透旋转轮300的第一光束。如此一来到达曲面镜200的第一光束具有较小的发散角,则曲面镜200的尺寸便可缩小。另外,曲面镜200可为一球面镜,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应注意的是,图1与图2的光学模块600的聚光透镜650与660,其数量仅为例示,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聚光透镜650与660的用途为聚集光束,使得第一光束打至旋转轮300的光点能够缩小。因此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聚光透镜的数量可为一个或者多于两个,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视实际需要,弹性选择光学模块600的聚光透镜的数量。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起见,立体显示光源10亦可自三维显示状态切换为二维显示状态。请回到图1。当本实施方式中的立体显示光源10切换为二维显示状态时,致动器400可使旋转轮300的第一反射区310(如图3所绘示)固定于第一光束的行经路径上,且多频段滤波片500被卸下。因此由第一光源100发出的第一光束,沿着路径110到达旋转轮300后,被旋转轮300反射回光学模块600。接着第一光束沿着路径120,经过第三棱镜630与第二棱镜620的邻接处(即多频段滤波片500被卸下前的所在位置),而到达出光位置700。因在二维显示模式下,第一光束没有经过多频段滤波片500,因此所有波段的第一光束皆可到达出光位置700。
    然而二维显示模式并不以上述的结构为限。请参照图2,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致动器400可使旋转轮300的第一穿透区320(如图3所绘示)固定于第一光束的行经路径上,且第二棱镜620与第三棱镜630的邻接处可面向第二棱镜620插入一反射镜,且此反射镜可毗邻多频段滤波片500的任一侧设置。因此由第一光源100发出的第一光束,沿着路径110到达旋转轮300后,穿透第一穿透区320而到达曲面镜200,之后被曲面镜200反射回光学模块600。接着第一光束沿着路径130,由第二棱镜620反射至反射镜,因此被反射镜反射到出光位置700。在本实施方式中,因第一光束经过反射镜的 反射,因此所有波段的第一光束皆可到达出光位置700。
    接着请参照图5,其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光源20于第一时序的光路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与图1的实施方式的不同处在于光学模块的组成元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学模块601包含第一棱镜610、第二棱镜620、聚光透镜650与660以及反射镜670。第一棱镜610具有第一入射面612与出光面614。第一光源100毗邻第一入射面612设置,且出光位置700毗邻出光面614设置。第二棱镜620与第一棱镜610之间定义第一间隙616。多频段滤波片500置于第二棱镜620与反射镜670之间。聚光透镜650与660置于第二棱镜620与旋转轮300之间。
    因此于第一时序,致动器400将旋转轮300的第一反射区310(如图3所绘示)旋转至第一光束的行经路径上。由第一光源100发出的第一光束依照路径110而传至旋转轮300上。第一光束接着被第一反射区310反射回光学模块601,被光学模块601沿着路径120而导引至出光位置700。首先第一光束被聚光透镜660与650发散成近平行光而射向反射镜670。之后第一光束被反射镜670反射至多频段滤波片500,因此一部分的第一光束(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波长于图4的区域B1、G1与R1的光)穿透多频段滤波片500而成为左眼光束。左眼光束进入第二棱镜620,而接着以小于第一间隙616的界面的全反射角的角度入射第一间隙616。因此穿过第一间隙616,经过第一棱镜610而到达出光位置700。
    而于第二时序时,第一光束形成右眼光束的细节因与图2的实施方式相同,仅将第三棱镜630替换为图5的反射镜670,因此便不再赘述。另外,至于本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光源20,其余的细节皆与图1与图2的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亦不再赘述。
    接着请参照图6,其绘示本发明再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光源25于第一时序的光路示意图。虽然图6仅示意左眼光束的光路路径,然而应了解到,右眼光束在离开出光面614后的光路与左眼光路相同。为了将上述的左右眼光束进一步地分为各原色的左右眼光束,立体显示光源25可还包含色轮710与色轮致动器720。色轮710置于出光位置700(如图1所绘示),用以滤除一部分的左右眼光束。而色轮致动器720用以旋转色轮710。色轮710包含多个滤光区,当色轮致动器720旋转色轮710时,这些滤光区依时序而位于 左右眼光束的行经路径上。因此色轮710可进一步地依时序将左(或右)眼光束分为各原色的左(或右)眼光束。详细而言,以红绿蓝三原色为例,色轮710可选择包含红原色滤光区、绿原色滤光区与蓝原色滤光区。当图3的旋转轮300的第一反射区310位于第一光束的行经路径时,到达出光位置700的光束即为左眼光束。左眼光束在经过色轮710后,可依时序被进一步分为左眼红原色光束(其波长对应图4的区域R1)、左眼绿原色光束(其波长对应图4的区域G1)与左眼蓝原色光束(其波长对应图4的区域B1)。而当图3的旋转轮300的第一穿透区320位于第一光束的行经路径时,到达出光位置700的光束即为右眼光束。因此右眼光束在经过色轮710后,可依时序被进一步分为右眼红原色光束(其波长对应图4的区域R2)、右眼绿原色光束(其波长对应图4的区域G2)与右眼蓝原色光束(其波长对应图4的区域B2)。其中,色轮710的旋转速率为旋转轮300的二倍,换句话说,当旋转轮300旋转半圈时(即旋转轮300的第一反射区310与第一穿透区320其中之一位于第一光束的行径路径的时间),色轮710即旋转了一圈(即色轮710的红原色滤光区、绿原色滤光区与蓝原色滤光区皆已依序位于左右眼光束的行经路径上)。
    另外,虽然上述的色轮710以三原色为例,然而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色轮710可再加入黄原色滤光区,以增加画面的鲜艳度。而多频段滤波片500也可对应具有不同的光谱图。应注意的是,上述所举的原色滤光区的颜色仅为例示,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应视实际需要,弹性设计原色滤光区的颜色。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立体显示光源25可还包含透镜730与光导管740。透镜730置于第一棱镜610的出光面614与色轮710之间,而光导管740置于色轮710相对于透镜730的一侧。光导管740可将通过色轮710的各左右眼原色光束均匀化,以提高光束品质,然而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虽然图6的立体显示光源25包含光学模块600,然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立体显示光源25的光学模块600亦可替换为光学模块601(如图5所绘示),本发明不以此为限。至于本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光源25,其余的细节皆与图1与图2的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便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另一态样提供一种立体显示装置。请参照图7,其绘示本发明 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装置于第一时序的光路示意图。虽然图7仅示意左眼光束的光路路径,然而应了解到,右眼光束在离开立体显示光源10后的光路与左眼光路相同。立体显示装置包含上述的立体显示光源10与光调制机构900。光调制机构900用以将立体显示光源10所产生的左右眼光束调制成多个左右眼影像。光调制机构900包含分光镜912与914、液晶面板932、934与936以及合光棱镜940。分光镜912置于立体显示光源10的出光位置700(如图1所绘示)。用以将左右眼光束分为多个原色光束,而分光镜914用以进一步分光。液晶面板932、934与936用以将多个原色光束分别形成多个影像光束。合光棱镜940用以收集影像光束且投射至镜头980。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光调制机构900还可包含反射镜922、924与926、透镜阵列950、以及多个透镜962、964、966、972、974与976。反射镜922、924与926分别用以将部分的原色光束导引至液晶面板932与936。透镜阵列950置于分光镜912与立体显示光源10的第一棱镜610的出光面614之间,用以将左右眼光束均匀化。透镜962置于透镜阵列950与分光镜912之间,透镜964置于分光镜914与反光镜924之间,透镜966置于反射镜924与926之间,透镜972置于反射镜922与液晶面板932之间,透镜974置于分光镜914与液晶面板934之间,以及透镜976置于反射镜926与液晶面板936之间。
    详细而言,以红绿蓝三原色为例,当立体显示光源10产生左眼光束后,左眼光束通过透镜阵列950与透镜962而到达分光镜912。分光镜912可将左眼光束先分为左眼蓝原色光束与左眼黄原色光束。左眼蓝原色光束被反射至反射镜922后,经过透镜972而到达液晶面板932。液晶面板932可将左眼蓝原色光束调制成左眼蓝原色影像。之后左眼蓝原色影像自合光棱镜940一侧进入,而被接着导引至镜头980。另一方面,左眼黄原色光束则到达分光镜914。分光镜914进一步将左眼黄原色光束分为左眼绿原色光束与左眼红原色光束。左眼绿原色光束接着被反射至透镜974而到达液晶面板934。液晶面板934将左眼绿原色光束调制成左眼绿原色影像。之后左眼绿原色影像自合光棱镜940另一侧进入,而被接着导引至镜头980。另一方面,左眼红原色光束接着经过透镜964、966与976且被反射镜924与926导引至液晶面板936。液晶面板936将左眼红原色光束调制成左眼红原色影像。之后左 眼红原色影像自合光棱镜940再另一侧进入,而被接着导引至镜头980。如此一来,只要依序开启液晶面板932、934与936,即可于镜头980前方依序得到左眼蓝原色影像、左眼绿原色影像与左眼红原色影像。至于右眼光束形成右眼蓝原色影像、右眼绿原色影像与右眼红原色影像的过程,因与左眼光束相同,因此便不再赘述。
    虽然图7的立体显示装置包含立体显示光源10,然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立体显示装置的立体显示光源10亦可替换为立体显示光源20(如图5所绘示),本发明不以此为限。至于本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立体显示光源10的其余细节皆与图1与图2的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便不再赘述。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立体显示光源可使用二组光源以增加光强度。详细而言,请同时参照图8与图9。图8绘示依照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光源30于第一时序的光路示意图。图9绘示图8的立体显示光源30于第二时序的光路示意图。应注意的是,在图8及图9所绘示的光路示意图中,虚线箭头路径皆示意性地绘示第一光束的行经路径,而实线箭头路径皆示意性地绘示第二光束的行经路径。立体显示光源30包含第一光源100、第二光源150、曲面镜200、旋转轮302、致动器400、多频段滤波片500与光学模块602。第一光源100用以提供第一光束,而第二光源150用以提供第二光束,其中第一光源100与第二光源150皆可为白光光源。第一光束进入光学模块602后,被光学模块602导引至旋转轮302。
    请参照图8。于第一时序,第一光束被旋转轮302反射回光学模块602,而被光学模块602依路径120导引至多频段滤波片500。多频段滤波片500能够让第一光束的一部分穿透,此穿透的部分第一光束即可成为左眼光束,并接着被光学模块602导引至目标位置700。同一时序,第二光束穿透旋转轮302而到达曲面镜200。曲面镜200将第二光束反射回光学模块602,而被光学模块602依路径170导引至多频段滤波片500。多频段滤波片500使得第二光束的一部分穿透,此穿透的部分第二光束亦成为左眼光束,接着左眼光束被光学模块602导引至目标位置700。如此一来,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皆在第一时序中形成左眼光束,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光源30的出光量可为图1的立体显示光源10的两倍。
    接着请参照图9。于第二时序,第一光束穿透旋转轮302而到达曲面镜 200。曲面镜200将第一光束反射回光学模块602,而被光学模块602依路径130导引至多频段滤波片500。多频段滤波片500使得第一光束的另一部分反射,此反射的部分第一光束即成为右眼光束,而右眼光束的波长与上述的左眼光束的波长互相不重叠。接着右眼光束被光学模块602导引至目标位置700。同一时序,第二光束被旋转轮302反射回光学模块602,而被光学模块602依路径180导引至多频段滤波片500。多频段滤波片500能够让第二光束的一部分反射,此反射的部分第二光束亦成为右眼光束。接着右眼光束被光学模块602导引至目标位置700。如此一来,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皆在第二时序中形成右眼光束,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光源30的出光量即为图2的立体显示光源10的两倍。
    应注意的是,虽然图8中到达出光位置700的光束被定义为左眼光束,而图9中到达出光位置700的光束被定义为右眼光束,然而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图8中到达出光位置700的光束可被定义为右眼光束,而图9中到达出光位置700的光束可被定义为左眼光束,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图10绘示图8的旋转轮302的主视图。详细而言,旋转轮302包含第一反射区310、第一穿透区320、第二反射区330与第二穿透区340。致动器400(如图8所示)用以驱动旋转轮302旋转,使得第一反射区310与第一穿透区320分别在第一时序与第二时序位于第一光束的行经路径上,且第二反射区330与第二穿透区340分别在第二时序与第一时序位于第二光束的行经路径上。因此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皆可依时序被旋转轮302反射,或者穿透旋转轮302。
    接下来将详细叙述如何通过本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光源30达成左右眼光束。请回到图8。光学模块602包含第一棱镜610、第二棱镜620、第三棱镜630、第四棱镜640以及聚光透镜650与660。第一棱镜610具有第一入射面612与出光面614。第一光源100毗邻第一入射面612设置,且出光位置700毗邻出光面614设置。第二棱镜620与第一棱镜610之间定义第一间隙616。多频段滤波片500置于第二棱镜620与第三棱镜630之间。第四棱镜640与第三棱镜630之间定义第二间隙636,且第四棱镜640具有第二入射面642。第二光源150毗邻第二入射面642设置。聚光透镜650与660置于第二棱镜620与旋转轮302之间。
    于第一时序,致动器400将旋转轮302的第一反射区310(如图10所绘示)旋转至第一光束的行经路径上。由第一光源100发出的第一光束依照路径110而传至旋转轮302上。首先第一光束由第一入射面612入射第一棱镜610,以小于第一间隙616的界面的全反射角入射第一间隙616,因此穿透第一间隙616。之后第一光束经过第二棱镜620,且由聚光透镜650与660聚集至旋转轮302的第一反射区310。第一光束接着被第一反射区310反射回光学模块602,被光学模块602沿着路径120而导引至出光位置700。首先第一光束被聚光透镜660与650发散成近平行光而射入第三棱镜630,以大于第二间隙636的界面的全反射角入射第二间隙636,因此被第二间隙636反射至多频段滤波片500。一部分的第一光束(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波长于图4的区域B1、G1与R1的光)穿透多频段滤波片500而成为左眼光束。左眼光束进入第二棱镜620,而接着以小于第一间隙616的界面的全反射角的角度入射第一间隙616。因此穿过第一间隙616,经过第一棱镜610而到达出光位置700。
    在同一时序,旋转轮302的第二穿透区340(如图10所绘示)亦位于第二光束的行经路径上。由第二光源150发出的第二光束依照路径160而传至旋转轮302上。首先第二光束由第二入射面642入射第四棱镜640,以小于第二间隙636的界面的全反射角入射第二间隙636,因此穿透第二间隙636。之后第二光束经过第三棱镜630,且由聚光透镜650与660聚集至旋转轮302的第二穿透区340。第二光束接着穿透第二穿透区340而到达曲面镜200,被曲面镜200与光学模块602沿着路径170而导引至出光位置700。首先被曲面镜200反射的第二光束由旋转轮302的外侧通过后,被聚光透镜660与650发散成近平行光而射入第三棱镜630。第二光束以大于第二间隙636的界面的全反射角的角度入射第二间隙636,因此被第二间隙636反射至多频段滤波片500。一部分的第二光束(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波长于图4的区域B1、G1与R1的光)穿透多频段滤波片500而成为左眼光束。左眼光束接着经过第一间隙616而到达出光位置700。
    接着请参照图9。于第二时序,致动器400将旋转轮302的第一穿透区320(如图10所绘示)旋转至第一光束的行经路径上。由第一光源100发出的第一光束依照路径110而传至旋转轮302上。第一光束接着穿透第一穿透 区320而到达曲面镜200,被曲面镜200与光学模块602沿着路径130而导引至出光位置700。首先被曲面镜200反射的第一光束返回旋转轮302的第一穿透区320而再次通过旋转轮302,被聚光透镜660与650发散成近平行光后射入第二棱镜620。第一光束以大于第一间隙616的界面的全反射角的角度入射第一间隙616,因此被第一间隙616反射至多频段滤波片500。另一部分的第一光束(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波长于图4的区域B2、G2与R2的光)被多频段滤波片500反射而成为右眼光束。右眼光束接着回到第二棱镜620,而以小于第一间隙616的界面的全反射角的角度入射第一间隙616,因此穿过第一间隙616,经过第一棱镜610而到达出光位置700。
    在同一时序,旋转轮302的第二反射区330(如图10所绘示)亦位于第二光束的行经路径上。由第二光源150发出的第二光束依照路径160而传至旋转轮302上。第二光束接着被第二反射区330反射回光学模块602,被光学模块602沿着路径180而导引至出光位置700。首先第二光束被聚光透镜660与650发散成近平行光而射入第二棱镜620。第二光束以大于第一间隙616的界面的全反射角的角度入射第一间隙616,因此被第一间隙616反射至多频段滤波片500。另一部分的第二光束(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波长于图4的区域B2、G2与R2的光)被多频段滤波片500反射而成为右眼光束。右眼光束接着回到第二棱镜620,而以小于第一间隙616的界面的全反射角的角度入射第一间隙616,因此穿过第一间隙616,经过第一棱镜610而到达出光位置700。如此一来,致动器400只要依时序重复上述方式旋转旋转轮302,立体显示光源30即可连续产生出左右眼光束。
    综合上述,因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轮302并不具有滤波的功能,因此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打在旋转轮302上的光点可较小,如此一来,旋转轮302的尺寸可比一般的色轮要小,有助于缩小立体显示光源30的尺寸。再加上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皆是以近平行光的状态到达多频段滤波片500,即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可以较小的入射角入射多频段滤波片500,因此所产生的左右眼光束的波长范围可避免位移而互相重叠,以防止左右眼影像互相干扰。更甚者,通过第一光源100、第二光源150、旋转轮302与光学模块602的设计,本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光源30可选择性地增加其出光量。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可设计第一光束与第一棱镜610的第一入射面 612的法线相交第一夹角,即第一光束并非以正向入射第一入射面612,因此第一光束打至旋转轮302的位置将会偏离立体显示光源的光轴32。如此一来,沿路径110传播的第一光束在穿透旋转轮302后,经由曲面镜200的反射,即偏离至光轴32的另一侧而再次穿透旋转轮302,回到光学模块602。换句话说,第一穿透区320需位于光轴32上,也因此于第一时序,第一反射区310经由致动器400的旋转也会位于光轴32上。更进一步的,因第一光束并非以正向入射第一入射面612,因此第一光束沿路径110以小于第一间隙616的界面的全反射角穿透第一间隙616后,经过光学模块602与曲面镜200的多次反射,以及偏离光轴32传播的关系,第一光束沿路径130回到第一间隙616时,其入射第一间隙616的入射角便能够大于第一间隙616的界面的全反射角,因此可被第一间隙616反射。而接着在经过多频段滤波片500的反射后,第一光束与第一间隙616之间的夹角再度小于第一间隙616的界面的全反射角,使得第一光束得以再度通过第一间隙616。
    类似的,请回到图8。可设计第二光束与第四棱镜640的第二入射面642的法线相交第二夹角,即第二光束并非以正向入射第一入射面642,因此第二光束打至旋转轮302的位置将会偏离立体显示光源的光轴32。如此一来,沿路径160传播的第二光束在穿透旋转轮302后,经由曲面镜200的反射,即可自旋转轮302外侧回到光学模块602。更进一步的,因第二光束并非以正向入射第二入射面642,因此第二光束沿路径160以小于第二间隙636的界面的全反射角穿透第二间隙636后,经过光学模块602与曲面镜200的多次反射,以及偏离光轴32传播的关系,第二光束沿路径170回到第二间隙636时,其入射第二间隙636的入射角便能够大于第二间隙636的界面的全反射角,因此可被第二间隙636反射。
    请回到图10。为了在第一时序中,使得第一光束能够打至旋转轮302的第一反射区310,且第二光束能够打至旋转轮302的第二穿透区340;在第二时序中,使得第一光束能够打至旋转轮302的第一穿透区320,且第二光束能够打至旋转轮302的第二反射区330,第一穿透区320沿着旋转轮302的径向可与第二反射区330相邻设置,且第一反射区310沿着旋转轮302的径向可与第二穿透区340相邻设置。
    请回到图8。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利用曲面镜200即可达到反射第一 光束与第二光束(如图9的光路所绘示)的效果,然而曲面镜200的尺寸决定于穿透旋转轮302的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的发散角度,即若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发散过大,则曲面镜200的尺寸也必须跟着加大。因此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立体显示光源30可更包含平凸透镜800,置于旋转轮302与曲面镜200之间,用以先聚集穿透旋转轮302的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如此一来到达曲面镜200的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具有较小的发散角,则曲面镜200的尺寸便可缩小。另外,曲面镜200可为一球面镜,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应注意的是,图8与图9的光学模块602的聚光透镜650与660,其数量仅为例示,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聚光透镜650与660的用途为聚集光束,使得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打至旋转轮302的光点能够缩小。因此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聚光透镜的数量可为一个或者多于两个,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视实际需要,弹性选择光学模块602的聚光透镜的数量。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起见,立体显示光源30亦可自三维显示状态切换为二维显示状态。请回到图8。当本实施方式中的立体显示光源30切换为二维显示状态时,致动器400可使旋转轮302的第一反射区310(如图10所绘示)固定于第一光束的行经路径上,同时旋转轮302的第二穿透区340固定于第二光束的行经路径上,而多频段滤波片500被卸下。因此由第一光源100发出的第一光束,沿着路径110到达旋转轮302后,被旋转轮300反射回光学模块602。接着第一光束沿着路径120,经过第三棱镜630与第二棱镜620的邻接处(即多频段滤波片500被卸下前的所在位置),而到达出光位置700。而由第二光源150发出的第二光束,沿着路径160到旋转轮302后,穿透旋转轮302而被曲面镜200反射。接着第二光束沿着路径170,经过第三棱镜630与第二棱镜620的邻接处,而到达出光位置700。因在二维显示模式下,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皆没有经过多频段滤波片500,因此所有波段的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皆可到达出光位置700。
    然而二维显示模式并不以上述的结构为限。请参照图9,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致动器400可使旋转轮302的第一穿透区320(如图10所绘示)固定于第一光束的行经路径上,旋转轮302的第二反射区330(如图10所绘示)固定于第二光束的行经路径上。另外第二棱镜620与第三棱镜630的邻接处可面向第二棱镜620插入一反射镜,且此反射镜可毗邻多频段滤波片500的 任一侧设置。因此由第一光源100发出的第一光束,沿着路径110到达旋转轮302后,穿透第一穿透区320而到达曲面镜200,之后被曲面镜200反射回光学模块602。接着第一光束沿着路径130,由第二棱镜620反射至反射镜,因此被反射镜反射到出光位置700。另一方面,由第二光源150发出的第二光束,沿着路径160到达旋转轮302后,被旋转轮302沿着路径180反射至反射镜,因此被反射镜反射至出光位置700。在本实施方式中,因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经过反射镜的反射,因此所有波段的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皆可到达出光位置700。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立体显示光源30亦可加入如图6的色轮710与色轮致动器720,以进一步将左右眼光束分为左右眼原色光束。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光源30也可配合图7的光调制机构900而组成立体显示装置,其分光与光调制的细节也因与图7相同,因此亦不再赘述。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关 键  词:
    立体 显示 光源 显示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立体显示光源与立体显示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36742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