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一种可加热罐体的底部热量快速分散系统.pdf

  • 上传人:Y0****01
  • 文档编号:4362752
  • 上传时间:2018-09-20
  • 格式:PDF
  • 页数:10
  • 大小:511.76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813294.X

    申请日:

    2014.12.24

    公开号:

    CN104555157A

    公开日:

    2015.04.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5D 88/74申请日:20141224|||公开

    IPC分类号:

    B65D88/74

    主分类号:

    B65D88/74

    申请人:

    李延岭

    发明人:

    不公告发明人

    地址:

    天津市宝坻区北史一区9-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50

    代理人:

    鲍相如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加热罐体的底部热量快速分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罐体(1)内部下侧的加热管(2),所述加热管(2)包括沿所述罐体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纵向管(21)以及沿所述罐体宽度方向设置的若干横向管(22),所述纵向管(21)的上侧沿轴向设置背鳍(211),相邻所述纵向管(21)之间设置有若干连接相邻所述背鳍(211)的导热连接片(212),所述背鳍(211)与所述导热连接片(212)之间围成若干加热单元(213)。该热量快速分散系统解决了现有的集装箱罐体加热效率较低、底部残留严重的技术问题。特别适用于运输黏稠物料的集装箱中。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可加热罐体的底部热量快速分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罐体(1)内部下侧的加热管(2),所述加热管(2)包括沿所述罐体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纵向管(21)以及沿所述罐体宽度方向设置的若干横向管(22),所述纵向管(21)的上侧沿轴向设置背鳍(211),相邻所述纵向管(21)之间设置有若干连接相邻所述背鳍(211)的导热连接片(212),所述背鳍(211)与所述导热连接片(212)之间围成若干加热单元(21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加热罐体的底部热量快速分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管(21)的下侧沿轴向设置腹鳍(214),所述腹鳍(214)与所述罐体(1)的底壁具有间隙。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加热罐体的底部热量快速分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腹鳍(21)连接于所述纵向管(21)最底部,并朝向所述罐体(1)底壁最低点延伸。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可加热罐体的底部热量快速分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管(22)上侧沿轴向设置背鳍(211)。

    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可加热罐体的底部热量快速分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管(22)沿其轴向间隔一定距离设置若干导热片(221),所述导热片(221)的板面与所述横向管(22)的轴线垂直。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加热罐体的底部热量快速分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片(221)为环绕于所述横向管(22)上的环形导热片,所述环形导热片下侧的板面朝向所述罐体(1)底壁的最低点延伸。

    7.  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可加热罐体的底部热量快速分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管(21)与所述横向管(22)连接成一体形成盘型加热管。

    8.  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可加热罐体的底部热量快速分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侧壁上设置若干壁鳍(11),所述壁鳍(11)贯穿于所述罐体(1)内侧壁并朝向所述罐体(1)的下侧延伸。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加热罐体的底部热量快速分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鳍(11)与所述罐体侧壁的连接位置设置有若干泄压孔(111)。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可加热罐体的底部热量快速分散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集装箱的设计制造领域,特别涉及可加热罐体的底部热量快速分散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罐式集装箱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运输粘稠介质的罐式集装箱(例如沥青箱)的罐体中,采用隔热保温外壳并配备加热系统,可以集中加热沥青。但是沥青等粘稠介质的导热性能较差,在液化前主要通过蓄热的方式吸收热量,导致加热融化时间过长,而现有的罐式集装箱的加热系统没有很好地考虑到罐箱内介质的传热特性,没有进行强化传热的设计,故而加热系统所产生的热量不容易从加热管处散发至介质的内部,不能达到较高的加热效率,因此不能很好地满足罐式集装箱内部的运输介质的加热需求。并且,由于加热管道与底板具有一定距离,导致接近罐体底板的沥青不易融化,卸料时底部残留较多。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国专利CN202379311U公开一种罐箱加热系统,包括至少一根内部可通入高温介质的加热管,还包括多个导热翅片,所述多个导热翅片散布连接在所述加热管的外表面上且向所述加热管的外部延伸。该技术方案的罐式集装箱以及罐箱加热系统通过在加热管的外部设置导热翅片,从而增加了加热系统与运输介质的接触传热面积,提高了加热效率;但是,由于导热翅片分散地设置于加热管上,其增加的接触传热面积比较有限,由于沥青经过加热管加热融化后会向上流动,半融化状况的沥青逐渐下沉靠近加热管继续融化,上述导热翅片只能增加接触传热面积,而对于整块的沥青来说,其传热能力相对较差,仍然不能达到较高的加热效率;另外,上述加热系统没有考虑到罐体底部区域黏稠液体加热的问题,导致底部残留较为严重;并且,由于底部液化的粘稠液体上升过快导致罐体内部介质上部下部温差过大,上部介质温度过高容易变性。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加热管热量快速分散、使黏稠液体受热均匀,减少底部残留,缩小上下部温差以保证介质质量的可加热罐体的底部热量快速分散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可加热罐体的底部热量快速分散系统,包括位于罐体内部下侧的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包括沿所述罐体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纵向管以及沿所述罐体宽度方向设置的若干横向管,所述纵向管的上侧沿轴向设置背鳍,相邻所述纵向管之间设置有若干连接相邻所述背鳍的导热连接片,所述背鳍与所述导热连接片之间围成若干加热单元。
    上述可加热罐体的底部热量快速分散系统中,所述纵向管的下侧沿轴向设置腹鳍,所述腹鳍与所述罐体的底壁具有间隙。
    上述可加热罐体的底部热量快速分散系统中,所述腹鳍连接于所述纵向管最底部,并朝向所述罐体底壁最低点延伸。
    上述可加热罐体的底部热量快速分散系统中,所述横向管上侧沿轴向设置背鳍。
    上述可加热罐体的底部热量快速分散系统中,所述横向管沿其轴向间隔一定距离设置若干导热片,所述导热片的板面与所述横向管的轴线垂直。
    上述可加热罐体的底部热量快速分散系统中,所述导热片为环绕于所述横向管上的环形导热片,所述环形导热片下侧的板面朝向所述罐体底壁的最低点延伸。
    上述可加热罐体的底部热量快速分散系统中,所述纵向管与所述横向管连接成一体形成盘型加热管。
    上述可加热罐体的底部热量快速分散系统中,所述罐体的侧壁上设置若干壁鳍,所述壁鳍贯穿于所述罐体内侧壁并朝向所述罐体的下侧延伸。
    上述可加热罐体的底部热量快速分散系统中,所述壁鳍与所述罐体侧壁的连接位置设置有若干泄压孔。
    本发明中的背鳍、腹鳍以及壁鳍均为板状结构,其中加热管(纵向管及横向管)上的背鳍/腹鳍的长度方向沿加热管的轴向延伸,宽度方向则沿加热管的径向延伸,罐体的侧壁上的壁鳍板面的长度方向沿罐体的侧壁的水平方向延伸,宽度方向则朝向所述罐体的下侧延伸。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可加热罐体的底部热量快速分散系统,包括位于罐体内部下侧的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包括沿所述罐体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纵向管以及沿所述罐体宽度方向设置的若干横向管,所述纵向管的上侧沿轴向设置背鳍,相邻所述纵向管之间设置有若干连接相邻所述背鳍的导热连接片,所述背鳍与所述导热连接片之间围成若干加热单元。通过上述结构,本发明将底部的加热装置分隔成若干个加热单元,可以将大块的黏稠物料分割成若干小块再进行加热,使粘稠物料的加热效率大大提高。
    (2)本发明的纵向管的下侧沿轴向设置腹鳍,设置腹鳍可以进一步增加罐体底部的加热范围,避免现有的罐体底部加热能量不够,导致底部物料残留的问题。优选的,腹鳍连接于所述纵向管最底部,并朝向所述罐体内壁最低点延伸。其可以保证沿罐体处流动的液态黏稠物料向下流动较为顺畅。
    (3)本发明的罐体的侧壁上设置壁鳍,壁鳍贯穿于所述罐体侧壁并朝向所述罐体的下侧延伸。由于加热后的液态黏稠物料会穿过固态的黏稠物料向罐体上侧流动,壁鳍可以对液态的黏稠物料流动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这样,可以利用液态黏稠物料的热量加热固态黏稠物料,使整个热量分散系统的热量利用率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可加热罐体的底部热量快速分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横向管的截面图;
    图4是一种形式的盘型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另一种形式的盘型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罐体,2-加热管,21-纵向管,22-横向管,23-中心管,24-分支管,211-背鳍,212-导热连接片,213-加热单元,214-腹鳍,221-导热片,11-壁鳍,111-泄压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使用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阐述。下述实施方式中的可加热罐体用于运输沥青的罐体。
    图1、图2为本发明的可加热罐体的底部热量快速分散系统,包括位于罐体1内部下侧的加热管2,所述加热管2包括沿所述罐体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纵向管21以及沿所述罐体宽度方向设置的若干横向管22,所述纵向管21的上侧沿轴向设置背鳍211,其中,所述背鳍211的长度方向沿纵向管21的轴向延伸,所述背鳍211的宽度方向沿纵向管21的径向延伸,相邻所述纵向管21之间设置有若干连接相邻所述背鳍211的导热连接片212,所述背鳍211与所述导热连接片212之间围成若干加热单元213。
    上述热量分散系统中,由于所述背鳍211贯通地设置于纵向管的上侧,再与相邻纵向管21之间的导热连接片212共同围成加热单元213,通过图2可以看出,上述结构将所述加热管2的周围分隔成若干小的加热单元213,可以将大块的沥青分割成若干小块再进行加热,使沥青的加热效率大大提高。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管21的下侧沿轴向设置腹鳍214,所述腹鳍214与所述罐体1的底壁具有间隙。该结构使腹鳍214更加接近罐体1的底壁,可以进一步增加罐体底部的加热范围,避免罐体底部无法加热,导致底部残留的问题。
    如图1所示,所述腹鳍21连接于所述纵向管21最底部,并朝向所述罐体1底壁最低点延伸;具体地,罐体底部中间处的纵向管2上的所述腹鳍21垂直向下延伸,位于左侧的所述纵向管2上的所述腹鳍21朝向右侧延伸,位于右侧的所述纵向管2上的所述腹鳍朝向左侧延伸,其可以保证液态沥青向下流动较为顺畅。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横向管22设置于所述纵向管21的两端并与其相连通,所述横向管22上侧沿轴向设置背鳍211,同样的,所述背鳍211的长度方向横向管22的轴向延伸,所述背鳍211的宽度方向沿横向管22的径向延伸。
    如图3所示,所述横向管22的沿其轴向间隔一定距离设置若干个导热片221,所述导热片221的板面与所述横向管22的轴线垂直,且所述导热片221为环绕于所述横向管22上的环形导热片,所述环形导热片下侧的板面朝向所述罐体1底壁的最低点延伸,这种设置方式利于液态沥青向出料口流动。
    由于加热后的液态沥青会沿罐体内壁向上流动,为了减缓液态沥青向上流动的速度,以使上侧和下侧的沥青温度差较小,所述罐体1的侧壁的中下部位置设置壁鳍11,所述壁鳍11贯穿于所述罐体1侧壁并朝向所述罐体1的下侧延伸。这种方式设置壁鳍11可以利用液态沥青的热量加热固态沥青,使热量利用率较高。
    所述壁鳍11与所述罐体侧壁的连接位置设置有泄压孔111,可以避免所述壁鳍11在阻碍液态沥青上移时压力过大变形的问题。
    其他实施方式中,上述加热管为所述纵向管21与所述横向管22连接成一体形成的盘型加热管。其中图4示出了一种回字形加热管,图5示出了一种U形加热管。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关 键  词:
    一种 加热 底部 热量 快速 分散 系统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可加热罐体的底部热量快速分散系统.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36275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