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气管炎、哮喘病的药物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气管炎、哮喘病的药物,具体地说是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治疗气管炎、哮喘病的中成药。
气管炎、哮喘是一种常见疾病,给病人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目前医学界对于此类疾病多采用西药治疗,一类是松弛平滑肌药物,另一类是激素类药物。这两类药物虽然暂时缓解发病程度,但很难达到根治,并且长期使用易造成药物依赖性,副作用很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气管炎、哮喘病的药物,可较快消除咳喘症状,消除肺纹理增粗紊乱现象,使肺纹理肋间隙缩小,膈肌下降,见效快、疗效高、无毒副作用。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基于祖国医学对气管炎、哮喘病的发病机理的认识,从祖国医学宝库中筛选出益气补肾、清肺化痰、舒肝活血、止咳平喘的天然药物组方而成的。认为气管炎、哮喘病的发病机理为因情志所伤,脾肾阳虚、外邪侵犯而致使脏腑阴阳失调,使肾、脾、肝、肺失去平衡,痰气雍盛,堵塞气道而发病、劳倦内伤、情志不遂,以致卫外不固猝然发病。故以益气补肾、清肺化痰、舒肝活血之法治之。
本发明药物是由下列成分制成的(用量为重量份):
川 芎 10-20 甘 草 10-20 五味子 10-20
桑白皮 10-20 杏 仁 10-20 山 楂 10-20
黄 连 4-8 川贝母 10-20 干 姜 4-8
当 归 10-20 茯 苓 10-20 山豆根 10-20
丹 参 15-25 柴 胡 10-15 黄 瓜 10-20
板兰根 10-20 熟 地 5-15 菊 花 15-25
炙鳖甲 10-20 党 参 10-20 麦 冬 10-20
炙鸡内金 15-25 半夏(制) 10-20
制备本发明药物的配方优选重量(份)配比范围是:
川 芎 15 甘 草 15 五味子 15
桑白皮 15 杏 仁 15 山 楂 15
黄 连 6 川贝母 15 干 姜 6
当 归 15 茯 苓 15 山豆根 15
丹 参 20 柴 胡 12 黄 瓜 15
板兰根 15 熟地 10 菊 花 20
炙鳖甲 15 党 参 15 麦 冬 15
炙鸡内金 20 半夏(制) 15
本发明药物的均为天然药材,从气管炎、哮喘病的病因入手,根据病因用药,调节人体功能,改善人体机能,内外结合,顺气活血,最终达到标本兼治之目的。
本发明可按常规方法制成各种剂型,在各种剂型中优选汤剂型。
本发明药物标本兼治,可较快地消除及缓解气管炎、哮喘病的症状,消除肺纹理增粗紊乱现象。该药物服用方便,病人易接受,副作用小,费用低,见效快,绝大部分不易复发。
实施例
实施例1:制备方法
按照下述配方及用量称取原药材(单位为克):
川 芎 15 甘 草 15 五味子 15
桑白皮 15 杏 仁 15 山 楂 15
黄 连 6 川贝母 15 干 姜 6
当 归 15 茯 苓 15 山豆根 15
丹 参 20 柴 胡 12 黄 瓜 15
板兰根 15 熟 地 10 菊 花 20
炙鳖甲 15 党 参 15 麦 冬 15
炙鸡内金 20 半夏(制) 15
其中半夏(制)的炮制方法为:将生鲜姜20克砸碎后,压出姜水,掺入15克半夏中,拌匀,用砂子在锅内炒至发黄。
将上述生药混合后加入水,煎煮1.5小时,去渣、过滤得1000毫升成药,分装瓶内,每瓶500毫升。
实施例2:临床试验
为表明本发明药物对气管炎、哮喘病的治疗效果,系统选择了各类型的气管炎、哮喘病及不同年龄,性别的病例,使用本发明药物进行治疗,一疗程为18天。
服用方法:每日三次,一次用药250-300毫升,治疗周期为三个疗程。治疗效果可参见表1临床数据统计。
显效:咳喘消失,肺纹理增粗紊乱消失,
有效:咳喘减轻,肺纹理增粗紊乱减少,纤维化出现。
无效:咳喘仍旧存在,肺纹理肋间隙及膈肌无变化。
表1临床数据统计 病症 病例数 (人)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气管炎 2168 1399 732 37 98.3% 哮喘 1956 1243 695 18 99.1% 总有效率 98.7%
由上述临床数据可见,本发明药物标本兼治,可较快地消除及缓解气管炎、哮喘病的症状,消除肺纹理增粗紊乱现象。该药物服用方便,病人易接受,副作用小,费用低,见效快,绝大部分不易复发。
实施例3:典型病例
1.孙国臣,男,58岁,河南省新密市大隗镇大隗村人,早年患
有气管炎,刚开始,季节交替时犯病,最后发展到一年四季经
常发作,常年靠服西药维持,自从92年服用本发明药物三个
疗程后即痊愈,至今再没服用过其他任何药物,没再复发。
2.李斌,男,23岁,甘肃省兰州市中州北路39号,8岁时患有
哮喘病,经多方求医无果,经查患者肋间隙增宽,肺纹理粗重,
紊乱,平时行动困难,稍一活动则气喘不已,丧失劳动能力。
自从服用本发明药物一个疗程后即痊愈,经随访检查,胸片恢
复正常,哮喘不再发作,恢复正常劳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