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0

一种电池端子的新型注塑模具.pdf

  • 上传人:zhu****69
  • 文档编号:4339605
  • 上传时间:2018-09-16
  • 格式:PDF
  • 页数:20
  • 大小:1.07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92548.5

    申请日:

    2015.04.22

    公开号:

    CN104772447A

    公开日:

    2015.07.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B22D 17/22登记生效日:2016072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福建省华科模具科技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泉州华科模具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362200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经济开发区(五里园)利群路变更后权利人:362200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2D 17/22申请日:20150422|||公开

    IPC分类号:

    B22D17/22

    主分类号:

    B22D17/22

    申请人:

    福建省华科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钱建根; 李小育

    地址:

    362200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经济开发区(五里园)利群路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5221

    代理人:

    廖仲禧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池端子的新型注塑模具,主模和上模共同形成有容置注塑料的容料腔;第一杆模通过沿纵向滑动的滑动座活动镶嵌于主模内,第二杆模贯穿第一容料腔抵顶于第二杆模的侧面;第三杆模由下至上伸入主模并抵顶于第二杆模的底面。如此,在注塑电池端子时,使第一上模单体与第二上模单体相拼合在一起,第一杆模、第二杆模、第三杆模伸入主模的容料腔构成完整的成型腔,向成型腔内倾倒流动的铅料等注塑料,注满整个成型腔并冷却后,使第一上模单体和第二上模单体后撤分离,第一杆模、第二杆模退出容料腔,第三杆模继续向上运动将成型的电池端子从主模中顶出。因而,本发明可高效注塑异形电池端子等异形工件,并可将异形工件顺畅取出。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电池端子的新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处于底部的模座, 以及处于模座上方的主模、上模、第一杆模、第二杆模和第三杆模;所述 主模连接于所述模座的上方;所述上模盖设于所述主模上方,所述上模包 括两个在水平面内相拼合的第一上模单体和第二上模单体;所述主模和所 述上模共同形成有容置注塑料的容料腔;所述容料腔包括处于下部容置电 池端子主体部分的第一容料腔,和处于上部容置电池端子弯折部分的第二 容料腔,定义电池端子弯折部分的延伸方向为纵向,与电池端子弯折部分 延伸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为横向;
    所述第一上模单体和第二上模单体的沿横向分布;
    所述第一杆模通过沿纵向滑动的滑动座活动镶嵌于所述主模内,所述 主模形成有容置所述滑动座的容腔,所述第一杆模镶嵌于所述滑动座内并 沿纵向伸入所述第一容料腔;所述第一杆模与所述滑动座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二杆模沿横向伸入所述第一容料腔,所述第二杆模贯穿所述第 一容料腔,所述第一杆模的端部抵顶于所述第二杆模的侧面;
    所述第三杆模由下至上伸入所述主模并抵顶于所述第二杆模的底面;
    所述第一杆模配设有进退驱动装置,所述第二杆模和与所述第二杆模 同侧的所述第一上模单体配设有第一流体压缸,所述第三杆模配设有第二 流体压缸。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端子的新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 包括用于成型同一电池的一对电池端子的两个上述容料腔,包括两组相对 称分别对应两容料腔的上述第一杆模、第二杆模、第三杆模、滑动座和进 退驱动装置;两所述第二杆模共同通过驱动板与上述第一流体压缸连接; 两所述进退驱动装置分别为一端与所述驱动板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主模 和滑动座的斜杆,两所述斜杆为由固定端向自由端逐渐远离的“八”字形 设置,两所述滑动座分别形成有供两所述斜杆匹配滑动伸入的斜向孔。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端子的新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板包括处于外侧与上述第一流体压缸的活塞杆连接的外驱动板, 和处于内侧与两上述第三杆模和两上述斜杆连接的内驱动板,所述外驱动 板和内驱动板连接在一起;所述内驱动板处于上述第一上模单体下方,并 封盖于两上述容腔的侧面,所述第一上模单体的底面与所述内驱动板连接 在一起,所述第一上模单体的外侧面与所述外驱动板连接在一起;两上述 滑动座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形成有沿纵向延伸的滑轨,上述主模形成有分别 与两所述滑动座的滑轨相匹配的滑道。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端子的新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 两上述第二杆模的外端贯穿上述内驱动板止于上述外驱动板,两所述第二 杆模与所述内驱动板连接;两所述斜杆的外端贯穿所述内驱动板止于所述 外驱动板,两所述斜杆的外端形成有卡于所述内驱动板外侧的第一凸缘, 所述内驱动板的外侧形成有容置所述第一凸缘的第一凹槽;
    所述第三杆模通过移动板与上述第二流体压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 三杆模的下端活动贯穿所述移动板与上述模座连接;
    所述移动板包括层叠连接在一起的上移动板和下移动板,所述第三杆 模的下端贯穿所述上移动板止于所述下移动板;所述第三杆模的下端形成 有卡于所述上移动板下侧的第二凸缘,所述上移动板的下侧形成有容置所 述第二凸缘的第二凹槽。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端子的新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板配设有沿横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杆,所述主模形成有与所述第一 导向杆相配合的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杆的外端贯穿上述内驱动板止 于上述外驱动板,所述第一导向杆的外端形成有卡于所述内驱动板外侧的 第三凸缘,所述内驱动板的外侧形成有容置所述第三凸缘的第三凹槽;
    上述移动板配设有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导向杆,所述主模形成有与所 述第二导向杆相配合的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杆的下端贯穿上述上移 动板止于上述下移动板,所述第二导向杆的下端形成有卡于上述上移动板 下侧的第四凸缘,所述上移动板的下侧形成有容置所述第四凸缘的第四凹 槽。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池端子的新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导向杆外套设有张设于上述主模和上述上移动板之间的复位弹 簧。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池端子的新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上模单体的下表面形成有沿横向延伸的滑块,所述滑块的横截面 为上窄下宽的燕尾形,上述主模的上表面形成有与所述滑块相配合的燕尾 槽,所述燕尾槽由两个形成于所述主模纵向两端的凸块构成;上述第一上 模单体对应两所述凸块形成有具有活动余量的缺口;所述第二上模单体的 外侧面连接有抵顶板;所述抵顶板与所述主模之间张设有弹簧,所述主模 形成有容置所述弹簧内端的第一凹坑,所述抵顶板形成有容置所述弹簧外 端的第二凹坑。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池端子的新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主模通过下模架与上述模座连接;所述下模架包括两个分立于所述模 座两端上的下竖向板;上述第二流体压缸设于所述模座的下方,所述第二 流体压缸的活塞杆穿过所述模座与上述下移动板驱动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池端子的新型注塑模具, 其特征在于:还配设有注料盒,所述注料盒处于上述容料腔的上方,具有 注料槽,和连通注料槽和所述容料腔的注料孔。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池端子的新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 于:上述注料盒紧贴上述上模的上表面,所述注料盒的一侧端部处通过竖 向转轴与所述上模连接,所述上模的上表面向上设有对应所述注料盒另一 侧的限位件。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电池端子的新型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注塑异形电池端子的电池 端子的新型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电池端子是蓄电池中重要的零部件,其通常是采用便捷的注塑成型工 艺进行生产加工,在电池端子的注塑成型过程中需要用到注塑模具,电池 端子的新型注塑模具的结构已为公知,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CN201320223246.6公开一种用于蓄电池连接端子的浇铸模具,包括:用于提 供支撑和定位作用的底板;固定模板,所述固定模板固定在底板上;左模 板;右模板,所述左模板和右模板分别设置在固定模板的两侧,并与固定 模板分别围合形成正极端子腔和负极端子腔,所述正极端子腔内设置正极 镶件,所述负极端子腔设置负极镶件,所述左模板和右模板分别与底板形 成沿开模方向旋转或移动的结构;以及浇口板,所述浇口板盖合在正极端 子腔和负极端子腔上,其浇口与正极端子腔和负极端子腔连通。所述左模 板通过一根固定于底板上的第一转轴与底板铰接。所述右模板通过一根固 定于底板上的第二转轴与底板铰接。所述浇口板通过第一转轴、第二转轴 或者固定于底板的第三转轴与底板铰接。所述浇口板一侧设置有用于移动 浇口板的浇口板扳手。所述浇口板上与浇口板扳手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用于 限位的挡板。所述左模板一侧设有用于施力的左模板开模扳手。所述右模 板一侧设有用于施力的右模板开模扳手。所述左模板和右模板都设有测温 孔,所述测温孔分别与对应的正极端子腔和负极端子腔连通。
    类似前述实用新型的注塑模具在市场上应用较广泛,但是其与市场上 其他的电池端子注塑模具的结构大致相同,也只能注塑一些形状较简单的 电池端子,都无法注塑形状较复杂的,如Z形、L形和具有多个高低凹凸边 缘或通孔等异形结构的电池端子,主要原因在于异形结构的电池端子会导 致即使利用前述模具注塑成型后也会卡在模具内,很难将成品顺畅取出, 工艺的复杂和成本的考虑,使得异形结构的电池端子只能退而求其次采用 其他复杂且成本高的工艺,给人们带来诸多麻烦。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高效注塑异形电池端子等异形工件,并 可将异形工件顺畅取出的电池端子的新型注塑模具,动作和谐,结构新颖 合理,成本低,实用性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端子的新型注塑模具,包括处于底部的模座,以及处于模座 上方的主模、上模、第一杆模、第二杆模和第三杆模;所述主模连接于所 述模座的上方;所述上模盖设于所述主模上方,所述上模包括两个在水平 面内相拼合的第一上模单体和第二上模单体;所述主模和所述上模共同形 成有容置注塑料的容料腔;所述容料腔包括处于下部容置电池端子主体部 分的第一容料腔,和处于上部容置电池端子弯折部分的第二容料腔,定义 电池端子弯折部分的延伸方向为纵向,与电池端子弯折部分延伸方向垂直 的水平方向为横向;
    所述第一上模单体和第二上模单体的沿横向分布;
    所述第一杆模通过沿纵向滑动的滑动座活动镶嵌于所述主模内,所述 主模形成有容置所述滑动座的容腔,所述第一杆模镶嵌于所述滑动座内并 沿纵向伸入所述第一容料腔;所述第一杆模与所述滑动座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二杆模沿横向伸入所述第一容料腔,所述第二杆模贯穿所述第 一容料腔,所述第一杆模的端部抵顶于所述第二杆模的侧面;
    所述第三杆模由下至上伸入所述主模并抵顶于所述第二杆模的底面;
    所述第一杆模配设有进退驱动装置,所述第二杆模和与所述第二杆模 同侧的所述第一上模单体配设有第一流体压缸,所述第三杆模配设有第二 流体压缸。
    包括用于成型同一电池的一对电池端子的两个上述容料腔,包括两组 相对称分别对应两容料腔的上述第一杆模、第二杆模、第三杆模、滑动座 和进退驱动装置;两所述第二杆模共同通过驱动板与上述第一流体压缸连 接;两所述进退驱动装置分别为一端与所述驱动板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 主模和滑动座的斜杆,两所述斜杆为由固定端向自由端逐渐远离的“八” 字形设置,两所述滑动座分别形成有供两所述斜杆匹配滑动伸入的斜向孔。
    上述驱动板包括处于外侧与上述第一流体压缸的活塞杆连接的外驱动 板,和处于内侧与两上述第三杆模和两上述斜杆连接的内驱动板,所述外 驱动板和内驱动板连接在一起;所述内驱动板处于上述第一上模单体下方, 并封盖于两上述容腔的侧面,所述第一上模单体的底面与所述内驱动板连 接在一起,所述第一上模单体的外侧面与所述外驱动板连接在一起;两上 述滑动座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形成有沿纵向延伸的滑轨,上述主模形成有分 别与两所述滑动座的滑轨相匹配的滑道。
    两上述第二杆模的外端贯穿上述内驱动板止于上述外驱动板,两所述 第二杆模与所述内驱动板连接;两所述斜杆的外端贯穿所述内驱动板止于 所述外驱动板,两所述斜杆的外端形成有卡于所述内驱动板外侧的第一凸 缘,所述内驱动板的外侧形成有容置所述第一凸缘的第一凹槽;
    所述第三杆模通过移动板与上述第二流体压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 三杆模的下端活动贯穿所述移动板与上述模座连接;
    所述移动板包括层叠连接在一起的上移动板和下移动板,所述第三杆 模的下端贯穿所述上移动板止于所述下移动板;所述第三杆模的下端形成 有卡于所述上移动板下侧的第二凸缘,所述上移动板的下侧形成有容置所 述第二凸缘的第二凹槽。
    上述驱动板配设有沿横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杆,所述主模形成有与所述 第一导向杆相配合的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杆的外端贯穿上述内驱动 板止于上述外驱动板,所述第一导向杆的外端形成有卡于所述内驱动板外 侧的第三凸缘,所述内驱动板的外侧形成有容置所述第三凸缘的第三凹槽;
    上述移动板配设有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导向杆,所述主模形成有与所 述第二导向杆相配合的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杆的下端贯穿上述上移 动板止于上述下移动板,所述第二导向杆的下端形成有卡于上述上移动板 下侧的第四凸缘,所述上移动板的下侧形成有容置所述第四凸缘的第四凹 槽。
    上述第二导向杆外套设有张设于上述主模和上述上移动板之间的复位 弹簧。
    上述第二上模单体的下表面形成有沿横向延伸的滑块,所述滑块的横 截面为上窄下宽的燕尾形,上述主模的上表面形成有与所述滑块相配合的 燕尾槽,所述燕尾槽由两个形成于所述主模纵向两端的凸块构成;上述第 一上模单体对应两所述凸块形成有具有活动余量的缺口;所述第二上模单 体的外侧面连接有抵顶板;所述抵顶板与所述主模之间张设有弹簧,所述 主模形成有容置所述弹簧内端的第一凹坑,所述抵顶板形成有容置所述弹 簧外端的第二凹坑。
    上述主模通过下模架与上述模座连接;所述下模架包括两个分立于所 述模座两端上的下竖向板;上述第二流体压缸设于所述模座的下方,所述 第二流体压缸的活塞杆穿过所述模座与上述下移动板驱动连接。
    还配设有注料盒,所述注料盒处于上述容料腔的上方,具有注料槽, 和连通注料槽和所述容料腔的注料孔。
    上述注料盒紧贴上述上模的上表面,所述注料盒的一侧端部处通过竖 向转轴与所述上模连接,所述上模的上表面向上设有对应所述注料盒另一 侧的限位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电池端子的新型注塑模具,突破传统 电池端子模具的构造形式,在注塑电池端子时,启动进退驱动装置、第一 流体压缸和第二流体压缸,使第一上模单体与第二上模单体相拼合在一起, 第一杆模、第二杆模、第三杆模伸入主模的容料腔构成完整的成型腔,然 后由成型腔的上开口向成型腔内倾倒流动的铅料等注塑料进行注料,当注 满整个成型腔并冷却后,再次启动进退驱动装置、第一流体压缸和第二流 体压缸,使第一上模单体和第二上模单体后撤分离,第一杆模、第二杆模 退出容料腔,使第三杆模继续向上运动将成型的电池端子从主模中顶出, 取走成品完成一轮注塑,可重复前述动作进行循环注塑。克服传统电池端 子模具因不能顺畅取出带凸边或通孔等异形工件而无法注塑带凸边等异形 电池端子的缺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电池端子的新型注塑模具, 其可高效注塑异形电池端子等异形工件,并可将异形工件顺畅取出,动作 和谐,结构新颖合理,成本低,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四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五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六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七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八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九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十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模座11-下模架111-下竖向板
    2-主模21-凸块
    3-上模31-第一上模单体311-缺口32-第二上模单体321-滑块322-抵 顶板33-弹簧
    4-第一杆模
    5-第二杆模51-驱动板511-外驱动板512-内驱动板52-第一导向杆 521-第三凸缘
    6-第三杆模61-第二凸缘
    7-滑动座71-容置孔72-斜向孔73-滑轨
    8-进退驱动装置81-第一凸缘
    9-移动板91-上移动板92-下移动板93-第二导向杆931-第四凸缘932- 复位弹簧
    10-注料盒101-注料槽102-注料孔103-竖向转轴104-限位件
    20-电池端子201-电池端子主体部分202-电池端子弯折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 述。
    本发明的一种电池端子的新型注塑模具,如图1-10所示,包括模座1、 主模2、上模3、第一杆模4、第二杆模5和第三杆模6。
    模座1处于底部,主模2、上模3、第一杆模4、第二杆模5、第三杆 模6处于模座1上方;主模2连接于模座1的上方;上模3盖设于主模2 上方,上模3包括两个在水平面内相拼合的第一上模单体31和第二上模单 体32;主模2和上模3共同形成有容置注塑料的容料腔;所述容料腔包括 处于下部容置电池端子主体部分201的第一容料腔,和处于上部容置电池 端子弯折部分202的第二容料腔,定义电池端子弯折部分202的延伸方向 为纵向,与电池端子弯折部分延伸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为横向,电池端子 20为L形,电池端子弯折部分202在注塑时处于上部,相对于电池端子主 体部分201向水平方向弯折;第一上模单体31和第二上模单体32的沿横 向分布;第一杆模4通过沿纵向滑动的滑动座7活动镶嵌于主模2内,主 模2形成有容置滑动座7的容腔,第一杆模4镶嵌于滑动座7内并沿纵向 伸入所述第一容料腔,所述滑动座7形成有容置所述第一杆模的容置孔71; 第一杆模4与滑动座7连接在一起;第二杆模5沿横向伸入所述第一容料 腔,第二杆模5贯穿所述第一容料腔,第一杆模4的端部抵顶于第二杆模5 的侧面;第三杆模6由下至上伸入主模2并抵顶于第二杆模5的底面;第 一杆模4配设有进退驱动装置8,第二杆模5和与第二杆模5同侧的第一上 模单体31配设有第一流体压缸(图中未示出),第三杆模6配设有第二流 体压缸(图中未示出)。本发明在注塑电池端子20时,启动进退驱动装置8、 第一流体压缸和第二流体压缸,使第一上模单体31与第二上模单体32相 拼合在一起,第一杆模4、第二杆模5、第三杆模6伸入主模2的容料腔构 成完整的成型腔,然后由成型腔的上开口向成型腔内倾倒流动的铅料等注 塑料进行注料,当注满整个成型腔并冷却后,再次启动进退驱动装置8、第 一流体压缸和第二流体压缸,使第一上模单体31和第二上模单体32后撤 分离,第一杆模4、第二杆模5退出容料腔,使第三杆模6继续向上运动将 成型的电池端子20从主模2中顶出,取走成品完成一轮注塑,可重复前述 动作进行循环注塑。克服传统电池端子模具因不能顺畅取出带凸边或通孔 等异形工件而无法注塑带凸边等异形电池端子的缺陷。
    优选地,包括用于成型同一电池的一对电池端子20的两个上述容料腔, 包括两组相对称分别对应两容料腔的第一杆模4、第二杆模5、第三杆模6、 滑动座7和进退驱动装置8;两第二杆模5共同通过驱动板51与上述第一 流体压缸连接;两进退驱动装置8分别为一端与驱动板51连接,另一端伸 入主模2和滑动座7的斜杆,两斜杆形式的进退驱动装置8为由固定端向 自由端逐渐远离的“八”字形设置形式,两滑动座7分别形成有供两斜杆 形式的进退驱动装置8匹配滑动伸入的斜向孔72。由于两进退驱动装置8 为八”字形的斜杆,当第一流体压缸后拉驱动板51时,两斜杆形式的进退 驱动装置8逐渐从两滑动座7的斜向孔72内抽出,两滑动座7逐渐向两斜 杆距离较远的一端滑动,驱动两滑动座6逐渐后撤,使第一杆模4和第二 杆模5从容料腔中拔出;反之,当第一流体压缸前推驱动板51时,驱动两 滑动座7逐渐靠近,使第一杆模4和第二杆模5插入容料腔中。整个结构 新颖合理,动作顺畅和谐。两斜杆形式的进退驱动装置8的夹角度数可根 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
    为了具体实现驱动板51与第二杆模5和斜杆形式的进退驱动装置8的 连接,以及第三杆模6与第二流体压缸的连接,优选地,驱动板51包括处 于外侧与上述第一流体压缸的活塞杆连接的外驱动板511,和处于内侧与两 第三杆模6和两斜杆形式的进退驱动装置8连接的内驱动板512,外驱动板 511和内驱动板512连接在一起;内驱动板512处于第一上模单体31下方, 并封盖于两上述容腔的侧面,第一上模单体31的底面与内驱动板512连接 在一起,第一上模单体31的外侧面与外驱动板511连接在一起;为了具体 实现两滑动座7相对于主模2的滑动,两滑动座7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形成 有沿纵向延伸的滑轨73,主模2形成有分别与两滑动座7的滑轨73相匹配 的滑道。
    优选地,两第二杆模5的外端贯穿内驱动板512止于外驱动板511,两 第二杆模5与内驱动板512连接在一起;两斜杆形式的进退驱动装置8的 外端贯穿内驱动板512止于外驱动板511,两斜杆形式的进退驱动装置8的 外端形成有卡于内驱动板512外侧的第一凸缘81,内驱动板512的外侧形 成有容置第一凸缘81的第一凹槽;第三杆模6通过移动板9与上述第二流 体压缸的活塞杆连接,第三杆模6的下端活动贯穿移动板9与模座1连接; 移动板9包括层叠连接在一起的上移动板91和下移动板92,第三杆模6的 下端贯穿上移动板91止于下移动板92;第三杆模6的下端形成有卡于上移 动板91下侧的第二凸缘61,上移动板91的下侧形成有容置第二凸缘61的 第二凹槽。这样,当第一流体压缸向前推动外驱动板511时,外驱动板511 可向前推动两第二杆模5和两斜杆形式的进退驱动装置8,使两第二杆模5 和第一杆模4伸入容料腔内;当第一流体压缸向后拉动外驱动板511时, 外驱动板511带动内驱动板512向后拉动两第二杆模5和两斜杆形式的进 退驱动装置8,使两第二杆模5和第一杆模4从容料腔内撤出;当第二流体 压缸向上推动下移动板92时,下移动板92可向上推动第三杆模6伸入容 料腔构成成型腔,也可将成型的电池端子20向上顶出;当第二流体压缸向 下拉动下移动板92时,上移动板91随着下移动板92向下运动,通过第二 凸缘61将第三杆模6向下拉动。
    优选地,驱动板51配设有沿横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杆52,主模2形成有 与第一导向杆52相配合的第一导向孔;第一导向杆52的外端贯穿内驱动 板512止于外驱动板511,第一导向杆52的外端形成有卡于内驱动板512 外侧的第三凸缘521,内驱动板512的外侧形成有容置第三凸缘521的第三 凹槽;移动板9配设有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导向杆93,主模2形成有与第 二导向杆93相配合的第二导向孔;第二导向杆93的下端贯穿上移动板91 止于下移动板92,第二导向杆93的下端形成有卡于上移动板91下侧的第 四凸缘931,上移动板91的下侧形成有容置第四凸缘931的第四凹槽。具 体结构可为,第一导向杆52和第二导向杆93分别为两个,这样,当第一 流体压缸向前推动外驱动板511时,外驱动板511可向前推动两第一导向 杆52,使两第一导向杆52伸入第一导向孔内;当第一流体压缸向后拉动外 驱动板511时,外驱动板511带动内驱动板512向后拉动两第一导向杆52, 使两第一导向杆52从第一导向孔内拔出,实现对驱动板51及第二杆模5 等的导向;当第二流体压缸向上推动下移动板92时,下移动板92可向上 推动第二导向杆93伸入第二导向孔内;当第二流体压缸向下拉动下移动板 92时,上移动板91随着下移动板92向下运动,通过第四凸缘931将第二 导向杆93向下拉出第二导向孔,实现对移动板9和第三杆模6等的导向。
    优选地,第二导向杆93外套设有张设于主模2和上移动板91之间的 复位弹簧932。当第二流体压缸驱动移动板9向上运动结束后,复位弹簧 932释放向下的弹力,将移动板9下推复位。
    优选地,第二上模单体32的下表面形成有沿横向延伸的滑块321,滑 块321的横截面为上窄下宽的燕尾形,主模2的上表面形成有与滑块321 相配合的燕尾槽,所述燕尾槽由两个形成于主模2纵向两端的凸块21构成; 第一上模单体31对应两凸块21形成有具有活动余量的缺口311;第二上模 单体32的外侧面连接有抵顶板322;抵顶板322与主模2之间张设有弹簧 33,主模2形成有容置弹簧33内端的第一凹坑,抵顶板322形成有容置弹 簧33外端的第二凹坑。这样,第一流体压缸向前驱动时,抵顶板322与主 模2相靠近并将弹簧33压缩进第一凹坑和第二凹坑,直至抵顶板322与主 模2紧贴在一起,此时第一杆模4和第二杆模5伸入容料腔内,当电池端 子20成型后,第一流体压缸后退时,在弹簧33的张力作用下,抵顶板322 与主模2分离,第二上模单体32随着抵顶板322相对于主模2向外滑动, 电池端子20整个露出,便于取出。
    优选地,主模2通过下模架11与模座2连接;下模架11包括两个分 立于模座1两端上的下竖向板111;上述第二流体压缸设于模座1的下方, 所述第二流体压缸的活塞杆穿过模座1与下移动板92驱动连接,即第二流 体压缸朝上设置在模座1的下方。
    为了具体实现对容料腔的注料,优选地,还配设有注料盒10,注料盒 10处于上述容料腔的上方,具有注料槽101,和连通注料槽101和所述容 料腔的注料孔102。可将流动的铅料等注塑料倒入注料槽101内,注塑料由 注料孔102流入容料腔,注满整个成型腔,实现注塑。具体结构可为,可 根据所要注塑的电池端子20的体积对注料槽101的容积进行设计,注满或 注到相应刻度后,即不用再注料,减少甚至不产生多余残料。
    优选地,注料盒10紧贴上模3的上表面,注料盒10的一侧端部处通 过竖向转轴103与上模3连接,上模3的上表面向上设有对应注料盒10另 一侧的限位件104。即注料盒10可依靠竖向转轴103进行转动,当需要进 行注料时,可将注料盒10依靠竖向转轴103转动至限位件104处,限位件 104对注料盒10进行准确限位,使注料孔102对准成型腔进行注料;当注 料结束后,可转动注料盒10,利用注料盒10紧贴上模3上表面的特性,将 注料孔102与成型腔之间的注塑料斩断,待注塑料凝固成型后取出。限位 件104具体可为设置在竖向转轴103对角处并固定在上模3上的螺杆。具 体结构可为,竖向转轴103包括轴套,锁紧轴套的螺栓,和张设于螺栓的 螺帽与注料盒10之间的压紧弹簧,在所述螺栓旋紧时,所述压紧弹簧可用 于注料盒10的预紧,保证注料盒10与上模3始终保持贴近状态。
    本发明的电池端子的新型注塑模具,优选适用图示中的电池端子,也 可根据实际电池端子的具体形状和尺寸设计主模、上模、第一杆模、第二 杆模和第三杆模等的具体形式来调整成型腔的形状;限位件的具体形式、 设置位置及其与上模的连接形式等均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注 料槽和注料孔以及整个注料盒的具体形式均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 计;滑块、燕尾槽、凸块、缺口、抵顶板、弹簧、第一凹坑和第二凹坑的 具体形式也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复位弹簧的具体形式可根据 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的具体形式、数量和 分布形式等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移动板的具体形式及其与第 三杆模和第二导向杆的具体连接方式等均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 计;驱动板的具体形式也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第二导向杆与 主模和模座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下模架的具体形 式也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滑道和滑轨的具体形式及二者的相 互配合方式等均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容腔的具体形式可根据 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第一流体压缸和第二流体压缸优选为气缸或油 缸,二者的具体形式及其设置方式等均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 进退驱动装置的具体形式也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模座、主模、 上模、第一杆模、第二杆模和第三杆模的具体形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 整和设计;成型腔的数量和具体形状和尺寸等均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 和设计。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 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关 键  词:
    一种 电池 端子 新型 注塑 模具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电池端子的新型注塑模具.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33960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