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

插头装置.pdf

  • 上传人:li****8
  • 文档编号:4322196
  • 上传时间:2018-09-13
  • 格式:PDF
  • 页数:17
  • 大小:858.11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80024072.X

    申请日:

    2010.06.04

    公开号:

    CN102449860A

    公开日:

    2012.05.0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H01R 13/70申请日:20100604授权公告日:20140910终止日期:20170604|||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R 13/70申请日:20100604|||公开

    IPC分类号:

    H01R13/70; H01M2/20

    主分类号:

    H01R13/70

    申请人: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明人:

    渡边广隆

    地址:

    日本爱知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代理人:

    段承恩;杨光军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用于提高蓄电堆叠体的更换作业的作业性的插头装置,具有:保持堆叠体连接导线(54)的第1保持部(81),与第1保持部(81)分离、保持堆叠体连接导线(55)的第2保持部(82),和将第1以及第2保持部(81、82)能够装卸地固定的固定部(70);在安装有插头夹具(60)的第1状态下,第1以及第2保持部(81、82)被固定于固定部(70),并且堆叠体连接导线(54、55)电连接,在解除了插头夹具(60)的安装的第2状态下,允许第1以及第2保持部(81、82)从固定部(70)脱离,堆叠体连接导线(54、55)的电连接切断。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插头装置, 插头夹具能够装卸地安装于所述插头装置, 所述插头装置用于第 1 蓄电堆叠体具备的第 1 导线与第 2 蓄电堆叠体具备的第 2 导线的连接, 其中, 具有 : 第 1 保持部, 其保持所述第 1 导线 ; 第 2 保持部, 其与所述第 1 保持部分离, 保持所述第 2 导线 ; 和 固定部, 所述第 1 以及第 2 保持部能够装卸地固定于所述固定部 ; 在安装着所述插头夹具的第 1 状态下, 所述第 1 以及第 2 保持部固定于所述固定部, 并 且所述第 1 以及第 2 导线电连接 ; 在所述插头夹具的安装被解除了的第 2 状态下, 允许所述第 1 以及第 2 保持部从所述 固定部脱离, 所述第 1 以及第 2 导线的电连接切断。2: 如权利要求 1 所记载的插头装置, 其中 : 所述第 1 蓄电堆叠体包含 : 具备第 3 导线的第 1 蓄电块和具备第 4 导线的第 2 蓄电块 ; 所述第 3 以及第 4 导线, 在所述第 1 状态下彼此电连接, 在所述第 2 状态下彼此电连接 切断。3: 如权利要求 2 所记载的插头装置, 其中 : 所述第 1 保持部保持所述第 3 以及第 4 导 线。4: 如权利要求 1 至 3 中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插头装置, 其中 : 所述第 1 保持部具有与所述第 1 导线导通的第 1 开关部 ; 所述第 2 保持部具有与所述第 2 导线导通的第 2 开关部 ; 在所述第 1 状态下, 所述第 1 以及第 2 开关部导通, 在所述第 2 状态下, 所述第 1 以及 第 2 开关部的导通切断。5: 如权利要求 1 所记载的插头装置, 其中 : 所述固定部具有壳体, 所述壳体具备与所述 第 1 以及第 2 保持部嵌合的嵌合构造。

    说明书


    插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于蓄电堆叠体 (stack) 之间的电连接以及非连接的插头装置。背景技术 近年来, 使电动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等的驱动用或者作为辅助电源而使用的蓄电 装置的输出上升的必要性提高。专利文献 1 公开了一种电源装置, 其具备多个电池组件, 通 过在安全插头连接台安装安全插头而将所有的电池组件串联连接, 从电源输出部输出其串 联电压。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 2007-250472 号公报
         专利文献 2 : 日本特开 2009-152053 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 在更换电池组件的情况下, 必须在将安全插头拔出后将与各电池组件相连 的电路物理性分离。因此, 更换电池组件 ( 蓄电堆叠体 ) 会花费时间、 劳力。因此, 本发明 的目的在于提高蓄电堆叠体更换时的作业性。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本申请发明的插头装置, (1) 插头夹具能够装卸地安装于所述 插头装置, 所述插头装置用于第 1 蓄电堆叠体具备的第 1 导线与第 2 蓄电堆叠体具备的第 2 导线的连接, 其中, 具有 : 第 1 保持部, 其保持所述第 1 导线 ; 第 2 保持部, 其与所述第 1 保持 部分离, 保持所述第 2 导线 ; 和固定部, 所述第 1 以及第 2 保持部能够装卸地固定于所述固 定部 ; 在安装着所述插头夹具的第 1 状态下, 所述第 1 以及第 2 保持部固定于所述固定部, 并且所述第 1 以及第 2 导线电连接 ; 在所述插头夹具的安装被解除了的第 2 状态下, 允许所 述第 1 以及第 2 保持部从所述固定部脱离, 所述第 1 以及第 2 导线的电连接切断。
         (2) 在 (1) 的结构中, 所述第 1 蓄电堆叠体包含 : 具备第 3 导线的第 1 蓄电块 (block) 和具备第 4 导线的第 2 蓄电块 ; 所述第 3 以及第 4 导线, 在所述第 1 状态下彼此电 连接, 在所述第 2 状态下彼此电连接切断。根据 (2) 的结构, 能够在第 1 以及第 2 蓄电块的 电连接切断的状态下, 进行第 1 蓄电堆叠体的更换作业。
         (3) 在 (2) 的结构中, 优选 : 由所述第 1 保持部保持所述第 3 以及第 4 导线。根据 (3) 的结构, 在蓄电堆叠体的更换时能够将第 1、 第 3 以及第 4 导线一起从固定部卸下, 能够 使更换作业更容易。
         (4) 在 (1) ~ (3) 的结构中, 可以构成为 : 所述第 1 保持部具有与所述第 1 导线导 通的第 1 开关部 ; 所述第 2 保持部具有与所述第 2 导线导通的第 2 开关部 ; 在所述第 1 状态 下, 所述第 1 以及第 2 开关部导通, 在所述第 2 状态下, 所述第 1 以及第 2 开关部的导通切 断。根据 (4) 的结构, 机械以及电连接、 非连接第 1 以及第 2 蓄电堆叠体的功能被集成于第 1 以及第 2 保持部, 构造得以简单化。
         (5) 在 (1) 的结构中, 可以构成为 : 所述固定部具有壳体, 所述壳体具备与所述第 1 以及第 2 保持部嵌合的嵌合构造。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 进行第 1 以及第 2 保持部的装卸。
         根据本发明, 能够使蓄电堆叠体的更换作业容易。附图说明 图 1 是安装着服务插头夹具 (service plug grip) 的状态下的插头装置以及蓄电 堆叠体的俯视图。
         图 2 是解除了服务插头夹具的安装的状态下的插头装置以及蓄电堆叠体的俯视 图。
         图 3 是第 1 以及第 2 保持部分离的状态下的蓄电堆叠体的俯视图。
         图 4 是第 1 保持部的放大图。
         图 5A 是固定部的俯视图 (Z 向视图 )。
         图 5B 是固定部的 Y 向视图。
         图 5C 是固定部的 X 向视图。
         图 6 是变形例 1 的插头装置和蓄电堆叠体的俯视图, 表示服务插头夹具的安装被 解除了的状态。
         图 7 是变形例 1 的多个保持部分离的状态下的蓄电堆叠体的俯视图。
         图 8 是变形例 2 的插头装置和蓄电堆叠体的俯视图, 表示服务插头夹具的安装被 解除了的状态。
         图 9 是变形例 2 的多个保持部分离的状态下的蓄电堆叠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 1 是插头装置以及蓄电堆叠 体的俯视图, 表示多个蓄电堆叠体互相机械以及电连接的状态。图 2 与图 1 相对应, 表示多 个蓄电堆叠体机械连接、 电非连接的状态。图 3 与图 1 相对应, 表示多个蓄电堆叠体机械以 及电非连接的状态。X 轴、 Y 轴以及 Z 轴表示互相正交的不同的三轴。参照这些图, 蓄电装 置 1 包含第 1 蓄电堆叠体 10 以及第 2 蓄电堆叠体 30。
         第 1 蓄电堆叠体 10 包含第 1 以及第 2 蓄电块 11、 12。第 1 蓄电堆叠体 10 具备堆 叠体正极端子部 10B 以及堆叠体负极端子部 10C。堆叠体正极端子部 10B 经由堆叠体导线 51 连接于未图示的包含三相交流电机的负载部。 堆叠体负极端子部 10C 经由作为第 1 导线 的堆叠体连接导线 54 以及作为第 2 导线的堆叠体连接导线 55 与第 2 蓄电堆叠体 30 电连 接。
         第 1 以及第 2 蓄电块 11、 12 位于端板 21、 22 之间。这些端板 21、 22 通过约束带 25 连结。约束带 25 向端板 21、 22 互相接近的方向付与张紧力。因此, 第 1 以及第 2 蓄电块 11、 12 由端板 21、 22 压缩。
         第 1 蓄电块 11 包含多个蓄电元件 23。这些蓄电元件 23 在端板 21、 22 相对 ( 相对 向、 相面对 ) 的方向 (Y 轴方向 ) 上层叠。蓄电元件 23 在 X 轴方向的一端部具备元件正极 部 23B, 在另一端部具备元件负极部 23C。在 Y 轴方向上排列的蓄电元件 23 彼此的元件正 极部 23B 以及元件负极部 23C 相对, 这些相对的元件正极部 23B 以及元件负极部 23C 使用 母线 ( 导电板 )24 连接。
         在蓄电元件 23 的 Z 轴方向的端面, 设有气体放泄阀 23A。气体放泄阀 23A 可以是破坏式的阀。当由于蓄电异常、 电解液电解而产生气体时, 气体从气体放泄阀 23A 释放。由 此, 能够抑制蓄电元件 23 的内压上升。
         第 1 蓄电块 11 具备 : 用于与第 2 蓄电块 12 电连接的作为第 3 导线的块连接导线 53, 和用于将第 1 蓄电堆叠体 10 以及第 2 蓄电堆叠体 30 电连接的堆叠体连接导线 54。在 图 1 所示的状态下, 块连接导线 53, 其一端部与作为第 4 导线的块连接导线 52 电连接, 另一 端部与块正极部 11B 机械以及电连接。
         第 2 蓄电块 12 具备堆叠体导线 51 以及块连接导线 52。在图 1 所示的状态下, 块 连接导线 52, 其一端部连接于块连接导线 53, 另一端部连接于块正极部 12B。第 2 蓄电块 12 的其他结构与第 1 蓄电块 11 同样, 所以不重复进行说明。
         第 2 蓄电堆叠体 30 包含第 3 以及第 4 蓄电块 31、 32。第 2 蓄电堆叠体 30 具备堆 叠体正极端子 30B 以及堆叠体负极端子 30C。堆叠体正极端子 30B 经由堆叠体连接导线 55 以及 54 电连接于第 1 蓄电堆叠体 10。堆叠体负极端子 30C 经由堆叠体导线 58 连接于所述 负载部。
         第 3 蓄电块 31 具备块正极部 31B, 在块正极部 31B 连接有用于电连接于第 4 蓄电 块 32 的块连接导线 56。第 4 蓄电块 41 具备块负极部 32C, 在块负极部 31C 连接有用于电 连接于第 3 蓄电块 31 的块连接导线 57。
         接下来, 参照图 2 以及图 3, 对用于固定第 1 以及第 2 蓄电堆叠体的固定构造进行 说明。块连接导线 52 的顶端部被保持于保持块 81A。块连接导线 53 的顶端部被保持于保 持块 81B。保持块 81A、 81B 的 Y 轴方向的端面互相机械连结。堆叠体连接导线 54 的顶端部 被保持于保持块 81C。保持块 81B、 81C 的 X 轴方向的端面互相机械连结。
         保持块 81A、 81B 以及 81C 通过机械连结而作为第 1 保持部 81 而单元化。保持块 81A、 81B 以及 81C 分别在俯视 (Z 轴方向观察 ) 下形成为矩形状, 第 1 保持部 81 在俯视下形 成为 L 字状。
         块连接导线 56 的顶端部被保持于保持块 82A。块连接导线 57 的顶端部被保持于 保持块 82B。保持块 82A、 82B 的 Y 轴方向的端面互相机械连结。堆叠体连接导线 55 的顶端 部被保持于保持块 82C。 保持块 82B、 82C 的 X 轴方向的端面互相机械连结。 即, 保持块 82A、 82B 以及 82C 通过机械连结而单元化, 形成第 2 保持部 82。保持块 82A、 82B 以及 82C 在俯 视下形成为矩形状, 第 2 保持部 82 在俯视下形成为 L 字状。
         图 4 是第 1 保持部 81 的放大图, 将开关的结构简略化而图示。参照图 2、 图 3 以及 图 4, 块连接导线 52、 53 通过块连接开关 85 在导通以及非导通之间切换, 堆叠体连接导线 54、 55 通过堆叠体连接开关 86 在导通以及非导通之间切换, 块连接导线 56、 57 通过块连接 开关 87 在导通以及非导通之间切换。堆叠体连接开关 86 相当于第 1 以及第 2 开关部。
         通过对于位于固定部 70 的第 1 以及第 2 保持部 81、 82 安装服务插头夹具 60, 将块 连接开关 85、 堆叠体连接开关 86 以及块连接开关 87 设定为导通状态。通过解除服务插头 夹具 60 对固定于固定部 70 的第 1 以及第 2 保持部 81、 82 的安装, 块连接开关 85、 堆叠体连 接开关 86 以及块连接开关 87 从导通状态切换为非导通状态。
         图 5A 是固定部 70 的俯视图 (Z 向视图 ), 图 5B 是固定部 70 的 Y 向视图, 图 5C 是 固定部 70 的 X 向视图。参照图 5, 固定部 70 包含壳体 71。壳体 71 为有底筒状, 上侧开口。 固定部 70 通过紧固螺栓 72 固定于未图示的下部壳体。下部壳体位于搭载于车辆的蓄电装置的下侧, 固定于未图示的上部壳体, 由此覆 盖蓄电装置的下侧。在壳体 71 的 X 轴方向的端面, 形成有在 Z 轴方向上延伸的突状部 73。 突状部 73 在 X 轴方向观察形成为抛物面状。在壳体 71 的 Y 轴方向的端面, 形成有多个凹 部 71A。这些凹部 71A 在 X 轴方向上排列形成, 以使得与块连接导线 52 ~ 57、 堆叠体连接 导线 54 ~ 55 面接触的方式载置块连接导线 52 ~ 57、 堆叠体连接导线 54 ~ 55。
         第 1 保持部 81 嵌合于壳体 71。第 1 保持部 81 在嵌合于壳体 71 的状态下, 通过未 图示的锁定部能够装卸地锁定于其位置。锁定部可以是与形成于第 1 保持部 81 的孔部卡 合的爪部。在该情况下, 通过在装卸时爪部弹性变形, 能够进行锁定以及锁定解除。另外, 也可以是在壳体 71 形成孔部、 在第 1 保持部 81 设置能够装卸地压入该孔部的突起部的结 构。进而, 也可以是第 1 保持部 81 嵌合于壳体 71 而摩擦接触由此固定的结构。另外, 也可 以是第 1 保持部 81 一边沿着形成于壳体 71 的轨道滑动移动一边收纳于壳体 71 内的结构。 在该情况下, 可以是设置有允许、 禁止位于壳体 71 内的第 1 保持部 81 的滑动移动的锁定机 构的结构。
         接下来, 一边参照图 1 ~图 3 一边对将第 1 以及第 2 保持部 81、 82 从固定部 70 卸 下的方法进行说明。在图 1 所示的状态下, 在第 1 以及第 2 保持部 81、 82 安装着服务插头 夹具 60, 块连接导线 52、 53 相互导通, 堆叠体连接导线 54、 55 相互导通, 块连接导线 56、 57 相互导通。 在第 1 以及第 2 蓄电堆叠体 10、 30 中的某一方发生故障的情况下, 将图 1 所示的 服务插头夹具 60 从第 1 以及第 2 保持部 81、 82 拔出。参照图 2, 当服务插头夹具 60 从第 1 以及第 2 保持部 81、 82 拔出时, 块连接导线 52、 53 变得不相互导通, 堆叠体连接导线 54、 55 变得不相互导通, 块连接导线 56、 57 变得不相互导通。
         因此, 仅通过将服务插头夹具 60 从第 1 以及第 2 保持部 81、 82 拔出, 就会将第 1 ~ 第 4 蓄电块 11 ~ 32 的电连接切断。不需要对于块连接导线 52、 53 的连接部分、 堆叠体连 接导线 54、 55 的连接部分、 块连接导线 56、 57 的连接部分分别准备单独的服务插头夹具 60, 所以能够削减成本。进而, 通过削减服务插头夹具 60 的个数, 能够防止蓄电堆叠体更换时 忘记拔出服务插头夹具 60。通过削减服务插头夹具 60 的个数, 蓄电装置小型化。
         当服务插头夹具 60 从第 1 以及第 2 保持部 81、 82 拔出时, 第 1 以及第 2 保持部 81、 82 露出到外部。参照图 3, 通过沿 Z 轴方向拉嵌合于壳体 71 的第 1 保持部 81, 能够将壳体 71 以及第 1 保持部 81 的锁定解除, 从固定部 70 卸下第 1 保持部 81。通过沿 Z 轴方向拉嵌 合于壳体 71 的第 2 保持部 82, 能够将壳体 71 以及第 2 保持部 82 的锁定解除, 从固定部 70 卸下第 2 保持部 82。
         这样, 仅通过将服务插头夹具 60 从第 1 以及第 2 保持部 81、 82 拔出, 第 1 以及第 2 保持部 81、 82 就变为能够互相分离的状态。由此, 在第 1 以及第 2 蓄电堆叠体 10、 30 中的 某一方发生故障的情况下, 能够再利用另一方。结果, 重建性提高, 即能够通过再利用而削 减成本。并且, 减轻了蓄电堆叠体更换时的劳力。
         在这里, 也考虑了在第 1 以及第 2 蓄电堆叠体 10、 30 中的某一方发生故障时, 更换 所有这些蓄电堆叠体 10、 30 即更换蓄电装置整体的方法。然而, 该方法随着所需电池容量 提高或者蓄电堆叠体的个数增加, 导致更换费用的增大。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 能够以蓄电 堆叠体为单位更换, 所以能够削减成本。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 将保持块的个数设为 6 个, 将保持部的个数设为 2 个, 但本 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能够根据蓄电堆叠体、 蓄电块的结构或者个数适当变更。 下面作为变形 例说明其具体例。
         ( 变形例 1)
         图 6 以及图 7 是变形例 1 的蓄电装置, 图 6 表示将蓄电堆叠体固定于固定部的状 态。图 7 表示将蓄电堆叠体从固定部卸下的状态。对于具有与实施方式 1 相同功能的结构 要素, 付与相同附图标记。本变形例的蓄电装置包含第 1 ~第 3 蓄电堆叠体 101 ~ 103。本 变形例的蓄电堆叠体由一个蓄电块构成, 这一点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在蓄电装置的正极 端子连接有堆叠体导线 61, 在负极端子连接有堆叠体导线 66。
         在第 1 蓄电堆叠体 101 的负极端子, 连接有堆叠体连接导线 62, 堆叠体连接导线 62 的顶端部被保持于第 1 保持块 83。在第 2 蓄电堆叠体 102 的正极端子, 连接有堆叠体连 接导线 63, 堆叠体连接导线 63 的顶端部被保持于第 2 保持块 84A。在第 2 蓄电堆叠体 102 的负极端子, 连接有堆叠体连接导线 64, 堆叠体连接导线 64 的顶端部被保持于第 3 保持块 84B。在第 3 蓄电堆叠体 103 的正极端子, 连接有堆叠体连接导线 65, 堆叠体连接导线 65 的 顶端部被保持于第 4 保持块 85。 第 1 保持块 83、 第 2 ~第 3 保持块 84A ~ 84B 以及第 4 保持块 85 能够互相分离, 第 2 ~第 3 保持块 84A ~ 84B 不能互相分离地 X 轴方向的端面连接。在变形例 1 的结构中, 通过将服务插头夹具 60 从第 1 ~第 4 保持块 83 ~ 85 卸下, 堆叠体连接导线 62、 63 变得不 导通, 堆叠体连接导线 64、 65 变得不导通。另外, 第 1 保持块 83、 第 2 ~第 3 保持块 84A ~ 84B 以及第 4 保持块 85 变为能够相互分离的状态。根据本变形例 1 的结构, 能够得到与上 述实施方式 1 同样的效果。
         ( 变形例 2)
         图 8 以及图 9 是变形例 2 的蓄电装置, 图 8 表示将蓄电堆叠体固定于固定部的状 态。图 9 表示将蓄电堆叠体从固定部卸下的状态。对于具有与实施方式 1 相同功能的结构 要素, 付与相同附图标记。本变形例的蓄电装置包含第 1 ~第 3 蓄电堆叠体 201 ~ 203。本 变形例的蓄电堆叠体由一个蓄电块构成, 这一点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
         在蓄电装置的正极端子连接有堆叠体导线 92, 在负极端子连接有堆叠体导线 97。 负载导线 91、 98 连接于未图示的包含三相交流电机的负载部。负载导线 91、 98 的顶端部分 别被保持于第 1 以及第 8 保持块 86、 90。在第 1 蓄电堆叠体 201 的负极端子, 连接有堆叠体 连接导线 93, 在第 2 蓄电堆叠体 202 的正极端子, 连接有堆叠体连接导线 94。堆叠体连接 导线 93 的顶端部被保持于第 3 保持块 87B, 堆叠体连接导线 94 的顶端部被保持于第 4 保持 块 88A。
         在第 2 蓄电堆叠体 202 的负极端子, 连接有堆叠体连接导线 95, 在第 3 蓄电堆叠体 203 的正极端子, 连接有堆叠体连接导线 96。堆叠体连接导线 95 的顶端部被保持于第 5 保 持块 88B, 堆叠体连接导线 96 的顶端部被保持于第 6 保持块 89A。第 3 蓄电堆叠体 203 的 负极端子连接于堆叠体导线 97, 堆叠体导线 97 的顶端部被保持于第 7 保持块 89B。
         第 1 保持块 86、 第 2 ~第 3 保持块 87A ~ 87B、 第 3 ~第 4 保持块 88A ~ 88B 以及 第 4 ~第 5 保持块 89A ~ 89B 能够互相分离。第 2 ~第 3 保持块 87A ~ 87B 不能够互相分 离。第 3 ~第 4 保持块 88A ~ 88B 不能够互相分离。第 4 ~第 5 保持块 89A ~ 89B 不能够
         互相分离。
         在变形例 2 的结构中, 通过将服务插头夹具 60 从第 1 ~ 8 保持块 86 ~ 90 卸下, 负 载导线 91 以及堆叠体导线 92 变得不互相导通。堆叠体连接导线 93、 94 变得不互相导通。 堆叠体连接导线 95、 96 变得不互相导通。堆叠体导线 97 以及堆叠体导线 98 变得不互相导 通。另外, 第 1 保持块 86、 第 2 ~第 3 保持块 87A ~ 87B、 第 3 ~第 4 保持块 88A ~ 88B 以 及第 4 ~第 5 保持块 89A ~ 89B 变为能够相互分离的状态。根据变形例 2 的结构, 能够得 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附图标记说明
         10 : 第 1 蓄电堆叠体
         11 : 第 1 蓄电块
         12 : 第 2 蓄电块
         60 : 服务插头夹具
         70 : 固定部
         81 : 第 1 保持部
         82 : 第 2 保持部

    关 键  词:
    插头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插头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32219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