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加工装置.pdf

  • 上传人:1***
  • 文档编号:4318056
  • 上传时间:2018-09-13
  • 格式:PDF
  • 页数:14
  • 大小:617.50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06476.4

    申请日:

    2011.10.11

    公开号:

    CN102441838A

    公开日:

    2012.05.0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4B 37/00申请日:20111011|||公开

    IPC分类号:

    B24B37/00(2012.01)I; H01L21/304

    主分类号:

    B24B37/00

    申请人:

    株式会社迪思科

    发明人:

    山中聪; 力石利康; 高田畅行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10.10.12 JP 2010-229901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代理人:

    党晓林;王小东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加工装置,其具备:可旋转地配设的旋转工作台;在旋转工作台上配设于正多边形的顶点位置并具备保持面的五个卡盘工作台;贯穿旋转工作台的开口地竖立设置的支承座;四个加工构件支承机构,其包括在旋转工作台周围分别竖立设置于正方形的角部的第一支承柱、竖立设置于支承座上的第二支承柱、以及安装在第一支承柱和第二支承柱的支承部件;与至少五个卡盘工作台中的四个卡盘工作台对应地配设于四个加工构件支承机构的四个加工构件;使四个加工构件分别在与卡盘工作台的保持面垂直的方向移动的四个加工进给构件;以及在将四个卡盘工作台定位于四个加工进给构件的加工区域的状态下,相对于余下的卡盘工作台搬入搬出被加工物的搬入搬出区域。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加工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加工装置具备 : 旋转工作台, 所述旋转工作台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设, 并具有开口 ; 至少五个卡盘工作台, 所述至少五个卡盘工作台在所述旋转工作台上配设于正多边形 的顶点的位置, 并具备保持被加工物的保持面 ; 支承座, 所述支承座以贯穿插入所述旋转工作台的所述开口的方式竖立设置 ; 四个加工构件支承机构, 所述四个加工构件支承机构包括在所述旋转工作台的周围分 别竖立设置于正方形的角部的四个第一支承柱、 竖立设置于所述支承座上的第二支承柱、 以及安装在所述各个第一支承柱和所述第二支承柱的四个支承部件 ; 四个加工构件, 所述四个加工构件与至少五个卡盘工作台中的四个卡盘工作台对应地 配设于所述四个加工构件支承机构 ; 四个加工进给构件, 所述四个加工进给构件使所述四个加工构件分别在相对于卡盘工 作台的保持面垂直的方向移动 ; 以及 搬入搬出区域, 在使所述旋转工作台转动而将所述四个卡盘工作台定位于利用所述四 个加工构件进行加工的加工区域的状态下, 在所述搬入搬出区域将被加工物相对于余下的 卡盘工作台搬入、 搬出。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晶片的加工装置, 其中, 所述四个加工进给构件以连结所述搬入搬出区域和所述旋转工作台的旋转中心而成 的线为对称轴配设成线对称。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晶片的加工装置, 其中, 所述四个加工进给构件中的三个是用于磨削被加工物的磨削构件, 所述四个加工进给 构件中的一个是用于研磨被加工物的研磨构件。

    说明书


    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半导体晶片、 光器件晶片等被加工物实施多种加工的加工装置。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器件制造工序中, 利用呈格子状地排列的、 被称作间隔道的切断预定线 在大致圆板形状的半导体晶片的表面划分出大量的矩形区域, 在所述各个矩形区域形成半 导体电路。通过使如此地形成有大量的半导体电路的半导体晶片沿间隔道分离, 从而形成 一个个的半导体芯片。此外, 光器件晶片利用呈格子状地形成的间隔道在蓝宝石基板等的 表面划分出多个区域, 并在所述划分出的区域中形成有层叠氮化镓类化合物半导体等而成 的光器件, 这样的光器件晶片被沿分割预定线分割为一个个的发光二极管、 激光二极管等 光器件, 并被广泛应用于电气设备中。
         为了实现如上所述地分割为一个个的芯片的小型化和轻量化, 通常在将晶片沿间 隔道切断而分割为一个个芯片之前, 对晶片的背面进行磨削以形成为预定的厚度。晶片的 背面的磨削一般由磨削装置实施, 该磨削装置具备用于磨削保持于卡盘工作台的被加工物 的粗磨削构件和精磨削构件。然而, 由于由粗磨削构件进行的粗磨削加工和由精磨削构件 进行的精磨削加工的加工时间不同, 因此难以使两项磨削作业同步。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 提出了除了粗磨削构件和精磨削构件之外还具备半精磨削构件的磨削装置。 ( 例如, 参考专 利文献 1。)
         此外, 在磨削晶片的背面时, 在晶片的背面产生微裂纹等加工畸变, 由此使得被分 割为一个个的芯片的抗弯强度显著降低。 为了除去该在磨削过的晶片的背面产生的加工畸 变, 提出有除了上述粗磨削构件、 半精磨削构件以及精磨削构件之外还具备研磨构件的加 工装置。( 例如, 参考专利文献 2。)
         专利文献 1 : 日本实开平 2-15257 号公报
         专利文献 2 : 日本实开平 4-2776 号公报
         然而, 上述的专利文献 2 公开的加工装置沿着旋转工作台的外周配设有由粗磨削 构件、 半精磨削构件、 精磨削构件和研磨构件构成的四个加工构件, 其中所述旋转工作台配 设有用于保持被加工物的多个卡盘工作台, 因此加工装置整体变得大型, 需要较广的设置 面积, 存在着压迫设备成本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事实而作出的, 其主要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加工装置, 该加工装置能够将具备四个加工构件的加工装置构成得小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 根据本发明, 加工装置具备 : 旋转工作台, 所述旋转工作 台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设, 并具有开口 ; 至少五个卡盘工作台, 所述至少五个卡盘工作台在 所述旋转工作台上配设于正多边形的顶点的位置, 并具备保持被加工物的保持面 ; 支承座, 所述支承座以贯穿插入所述旋转工作台的所述开口的方式竖立设置 ; 四个加工构件支承机构, 所述四个加工构件支承机构包括在所述旋转工作台的周围分别竖立设置于正方形的角 部的四个第一支承柱、 竖立设置于所述支承座上的第二支承柱、 以及安装在所述各个第一 支承柱和所述第二支承柱的四个支承部件 ; 四个加工构件, 所述四个加工构件与至少五个 卡盘工作台中的四个卡盘工作台对应地配设于所述四个加工构件支承机构 ; 四个加工进给 构件, 所述四个加工进给构件使所述四个加工构件分别在相对于卡盘工作台的保持面垂直 的方向移动 ; 以及搬入搬出区域, 在使所述旋转工作台转动而将所述四个卡盘工作台定位 于利用所述四个加工构件进行加工的加工区域的状态下, 在所述搬入搬出区域将被加工物 相对于余下的卡盘工作台搬入、 搬出。
         优选的是, 上述四个加工进给构件以连结搬入搬出区域和旋转工作台的旋转中心 而成的线为对称轴配设成线对称。
         此外, 上述四个加工进给构件中的三个是用于磨削被加工物的磨削构件, 上述四 个加工进给构件中的一个是用于研磨被加工物的研磨构件。
         在本发明涉及的加工装置中, 配设在配设有至少五个卡盘工作台的旋转工作台的 周围的四个加工构件支承机构分别包括在旋转工作台的周围分别竖立设置于正方形的角 部的第一支承柱、 竖立设置于以贯穿插入旋转工作台的开口的方式竖立设置的支承座上的 第二支承柱、 以及安装于第一支承柱和第二支承柱的支承部件, 因此能够形成为最小的设 置面积。因此, 装置整体变得小型, 无需较广的设置面积, 因而能够抑制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图 1 是按照本发明构成的加工装置的立体图。
         图 2 是示出图 1 所示的加工装置的除去加工构件支承机构和加工构件后的状态的 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 3 是示出构成图 1 所示的加工装置的加工构件支承机构和加工构件的立体图。
         图 4 是示出构成图 1 所示的加工装置的配设于旋转工作台的五个卡盘工作台与四 个加工构件的关系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2: 装置壳体 ;
         3: 旋转工作台 ;
         4a、 4b、 4c、 4d、 4e : 卡盘工作台 ;
         5: 支承座 ;
         6a、 6b、 6c、 6d : 加工构件支承机构 ;
         61 : 第一支承柱 ;
         62 : 第二支承柱 ;
         63 : 支承部件 ;
         7a : 粗磨削构件 ;
         7b : 半精磨削构件 ;
         7c : 精磨削构件 ;
         7d : 研磨构件 ;
         72 : 主轴壳体 ;
         73 : 旋转主轴 ; 76 : 加工工具 ; 8a、 8b、 8c、 8d : 加工进给构件 ; 10 : 晶片 ; 11 : 第一盒 ; 12 : 第二盒 ; 13 : 中心对准构件 ; 14 : 旋转清洗构件 ; 15 : 被加工物搬送构件 ; 16 : 被加工物搬入构件 ; 17 : 被加工物搬出构件。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 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按照本发明构成的加工装置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图 1 示出了按照本发明构成的加工装置的立体图。
         图 1 所示的加工装置具备整体以标号 2 表示的装置壳体。该装置壳体 2 形成为细 长地延伸的长方体形状。在如此形成的装置壳体 2 的作业区域 21 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设 有旋转工作台 3。该旋转工作台 3 如图 2 所示地形成为在中心部设有开口 31 的圆环状, 并 借助未图示的工作台转动构件向箭头 A 所示的方向适当旋转。在如此形成的旋转工作台 3, 如图 2 所示地配设有在上表面具备保持被加工物的保持面的五个卡盘工作台 4a、 4b、 4c、 4d、 4e。所述五个卡盘工作台 4a、 4b、 4c、 4d、 4e 在开口 31 的周围配设于正五边形的顶点的 位置。贯穿插入如此构成的旋转工作台 3 的开口 31 地竖立设置有支承座 5。
         如图 1、 图 2 和图 4 所示, 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的加工装置具备用于支承后述的四个 加工构件的四个加工构件支承机构 6a、 6b、 6c、 6d, 所述四个加工构件对保持在五个卡盘工 作台 4a、 4b、 4c、 4d、 4e 的被加工物实施加工, 所述五个卡盘工作台 4a、 4b、 4c、 4d、 4e 配设于 旋转工作台 3。四个加工构件支承机构 6a、 6b、 6c、 6d 分别包括 : 第一支承柱 61, 其在上述旋 转工作台 3 的周围分别竖立设置在正方形的角部 ; 第二支承柱 62, 其竖立设置于上述支承 座5上; 以及支承部件 63, 其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承柱 61 和第二支承柱 62 的上部。在第一 支承柱 61 和第二支承柱 62 的下端分别设有安装部 611 和 621, 贯穿插入设于所述安装部 611 和 621 的贯穿孔 611a 和 621a 地配设有紧固螺栓 60, 通过将所述紧固螺栓 60 与分别设 在装置壳体 2 的作业区域 211 和支承座 5 上的内螺纹孔 211a 和 51a 螺合, 从而将第一支承 柱 61 和第二支承柱 62 竖立设置于装置壳体 2 的作业区域 211 和支承座 5。这样, 由于四个 加工构件支承机构 6a、 6b、 6c、 6d 将配设于旋转工作台 3 的周围的第一支承柱 61 分别竖立 设置在正方形的角部, 因此能够形成为最小的设置面积。
         构成加工构件支承机构 6a、 6b、 6c、 6d 的支承部件 63 分别具备呈直角地形成的两 个装配部 631、 632。在所述两个装配部 631、 632 分别设有沿上下方向 ( 相对于卡盘工作台 4a、 4b、 4c、 4d、 4e 的上表面即保持面垂直的方向 ) 延伸的引导槽 631a、 632a。在构成如此构 成的加工构件支承机构 6a、 6b、 6c、 6d 的支承部件 63, 分别以能够沿引导槽 631a、 632a 移动 的方式配设加工构件 7a、 7b、 7c、 7d。 另外, 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的加工构件 7a 为粗磨削构件,加工构件 7b 为半精磨削构件, 加工构件 7c 为精磨削构件, 加工构件 7d 为研磨构件。 粗磨削 构件 7a、 半精磨削构件 7b、 精磨削构件 7c、 研磨构件 7d 分别具备 : 移动基座 71、 装配于所述 移动基座 71 的主轴壳体 72、 旋转自如地配设于所述主轴壳体 72 的旋转主轴 73、 以及用于 驱动所述旋转主轴 73 旋转的伺服电动机 74。旋转主轴 73 的下端部越过主轴壳体 72 的下 端并向下方突出, 在其下端设有安装座 75。在该安装座 75 的下表面装配加工工具 76。另 外, 粗磨削构件 7a 的加工工具 76 由具备粗磨削磨具的粗磨削轮构成, 半精磨削构件 7b 的 加工工具 76 由具备半精磨削磨具的半精磨削轮构成, 精磨削构件 7c 的加工工具 76 由具备 精磨削磨具的精磨削轮构成, 研磨构件 7d 的加工工具 76 由具备研磨垫的研磨轮构成。
         在如此构成的粗磨削构件 7a、 半精磨削构件 7b、 精磨削构件 7c、 研磨构件 7d 的移 动基座 71 分别形成有被引导轨道 711、 711, 所述被引导轨道 711、 711 与分别设于构成上述 加工构件支承机构 6a、 6b、 6c、 6d 的支承部件 63 的装配部 631、 632 上的引导槽 631a、 632a 嵌合, 通过将所述被引导轨道 711、 711 与引导槽 631a、 632a 嵌合, 从而将粗磨削构件 7a、 半 精磨削构件 7b、 精磨削构件 7c、 研磨构件 7d 分别构成为能够沿引导槽 631a、 632a 移动。另 外, 如此装配于支承部件 63 的装配部 631、 632 的粗磨削构件 7a、 半精磨削构件 7b、 精磨削 构件 7c、 研磨构件 7d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将旋转主轴 73 的旋转轴的轴心定位于连结 第一支承柱 61 和第二支承柱 62 的线上。 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的加工装置具备四个加工进给构件 8a、 8b、 8c、 8d, 所述四个加 工进给构件 8a、 8b、 8c、 8d 使上述粗磨削构件 7a、 半精磨削构件 7b、 精磨削构件 7c、 研磨构件 7d 分别在相对于卡盘工作台 4a、 4b、 4c、 4d、 4e 的上表面即保持面垂直的方向移动。四个加 工进给构件 8a、 8b、 8c、 8d 由未图示的公知的滚珠丝杠式的移动机构构成。所述四个加工进 给构件 8a、 8b、 8c、 8d 分别通过使脉冲电动机 81 正转和反转驱动来使移动基座 71 即粗磨削 构件 7a、 半精磨削构件 7b、 精磨削构件 7c、 研磨构件 7d 沿引导槽 631a、 632a 向下方 ( 接近 卡盘工作台 4a、 4b、 4c、 4d、 4e 的上表面即保持面的方向 ) 和上方 ( 远离卡盘工作台 4a、 4b、 4c、 4d、 4e 的上表面即保持面的方向 ) 移动。
         在此, 参考图 4 说明粗磨削构件 7a、 半精磨削构件 7b、 精磨削构件 7c、 研磨构件 7d 的加工工具 76 与五个卡盘工作台 4a、 4b、 4c、 4d、 4e 的关系。在配设于旋转工作台 3 的五个 卡盘工作台 4a、 4b、 4c、 4d、 4e 定位于图 2 所示的位置的状态下, 卡盘工作台 4b 定位于粗磨 削构件 7a 的加工工具 76 所在的加工区域 70a, 卡盘工作台 4c 定位于半精磨削构件 7b 的加 工工具 76 所在的加工区域 70b, 卡盘工作台 4d 定位于精磨削构件 7c 的加工工具 76 所在的 加工区域 70c, 卡盘工作台 4e 定位于研磨构件 7d 的加工工具 76 所在的加工区域 70d。并 且, 余下的卡盘工作台 4a 定位于搬入搬出被加工物的搬入搬出区域 70e。在如此定位的五 个卡盘工作台 4a、 4b、 4c、 4d、 4e 中, 卡盘工作台 4b 的中心定位于粗磨削构件 7a 的加工工具 76 通过的位置, 卡盘工作台 4c 的中心定位于半精磨削构件 7b 的加工工具 76 通过的位置, 卡盘工作台 4d 的中心定位于精磨削构件 7c 的加工工具 76 通过的位置, 卡盘工作台 4e 的 中心定位于研磨构件 7d 的加工工具 76 通过的位置。
         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加工装置中, 配设在配设有五个卡盘工作台 4a、 4b、 4c、 4d、 4e 的旋转工作台 3 周围的四个加工构件支承机构 6a、 6b、 6c、 6d 分别包括 : 第一支承柱 61, 其 在旋转工作台 3 的周围分别竖立设置在正方形的角部 ; 第二支承柱 62, 其竖立设置在上述 支承座 5 上 ; 以及支承部件 63, 其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承柱 61 和第二支承柱 62 的上部, 因此
         能够形成为最小的设置面积。因此, 装置整体变得小型, 无需较广的设置面积, 因而能够抑 制设备成本。
         此外,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的加工装置中, 由配设在旋转工作台 3 周围的四个加 工构件支承机构 6a、 6b、 6c、 6d 支承的四个加工构件即粗磨削构件 7a、 半精磨削构件 7b、 精 磨削构件 7c、 研磨构件 7d 如图 4 所示地以连结被加工物的搬入搬出区域 70e 和旋转工作台 3 的旋转中心而成的线 B 为对称轴配设成线对称。 因此, 刚性的平衡良好, 加工精度提高, 并 且能够实现左右的部件的通用化, 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回到图 1 继续说明, 在装置壳体 2 的作业区域 21 的前端部 ( 图 1 中的左下端部 ) 配设有第一盒 11、 第二盒 12、 中心对准构件 13、 旋转清洗构件 14、 被加工物搬送构件 15、 被 加工物搬入构件 16 以及被加工物搬出构件 17。 第一盒 11 收纳作为加工前的被加工物的蓝 宝石晶片、 碳化硅晶片、 半导体晶片等品片 10, 该第一盒 11 被载置于装置壳体 2 的盒搬入 区。另外, 收纳在第一盒 11 中的晶片 10 以在表面粘贴有保护带 T 的状态背面朝上地被收 纳。第二盒 12 载置在装置壳体 2 的盒搬出区, 用于收纳加工后的晶片 10。中心对准构件 13 配设于第一盒 11 与被加工物的搬入搬出区域 70e 之间, 用于进行加工前的晶片 10 的中 心对准。旋转清洗构件 14 配设在被加工物的搬入搬出区域 70e 与第二盒 12 之间, 用于清 洗加工后的晶片 10。被加工物搬送构件 15 配设于第一盒 11 和第二盒 12 之间, 用于将收纳 在第一盒 11 内的作为被加工物的晶片 10 搬出到中心对准构件 13, 并且将由旋转清洗构件 14 清洗过的晶片 10 搬送至第二盒 12。 上述被加工物搬入构件 16 配设在中心对准构件 13 与被加工物的搬入搬出区域 70e 之间, 用于将载置于中心对准构件 13 上的加工前的晶片 10 搬送至定位于被加工物的搬 入搬出区域 70e 的卡盘工作台 4(4a、 4b、 4c、 4d、 4e) 上。被加工物搬出构件 17 配设于被加 工物的搬入搬出区域 70e 与旋转清洗构件 14 之间, 用于将定位于搬入搬出区域 70e 的卡盘 工作台 4(4a、 4b、 4c、 4d、 4e) 上载置的加工后的晶片 10 搬送至清洗构件 14。
         另外, 收纳有预定数量的加工前的晶片 10 的第一盒 11 被载置在装置壳体 2 的预 定的盒搬入区。并且, 当载置于盒搬入区的第一盒 11 所收纳的加工前的晶片 10 被全部搬 出时, 通过手动将收纳有预定数量的加工前的多个晶片 10 的新的盒 11 载置于盒搬入区以 替代空的盒 11。 另一方面, 当向载置于装置壳体 2 的预定的盒搬出区的第二盒 12 搬入了预 定数量的加工后的晶片 10 时, 通过手动将所述第二盒 12 搬出, 并载置新的空的第二盒 12。
         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的加工装置如上所述地构成, 以下主要参考图 1 说明其作用。
         收纳于上述第一盒 11 中的作为加工前的被加工物的晶片 10 通过被加工物搬送构 件 15 的上下动作和进退动作而被搬送, 并且, 所述晶片 10 被载置于中心对准构件 13 并通 过六根销的朝向中心的径向运动来对准中心。在中心对准构件 13 上使晶片 10 对准中心 后, 使被加工物搬入构件 16 工作, 对在中心对准构件 13 上对准了中心的晶片 10 进行吸引 保持, 并搬送至定位于被加工物的搬入搬出区域 70e 的卡盘工作台 4a 上。这样被搬送至卡 盘工作台 4a 上的晶片 10 通过使未图示的吸引构件工作而被吸引保持在卡盘工作台 4a 上。 接着, 借助未图示的旋转驱动机构使旋转工作台 3 向箭头 A 所示的方向转动预定量, 将吸引 保持有晶片 10 的卡盘工作台 4a 定位于粗磨削构件 7a 的加工工具 76 所在的加工区域 70a。 另外, 通过上述旋转工作台 3 的转动, 卡盘工作台 4b 被定位于半精磨削构件 7b 的加工工具 76 所在的加工区域 70b, 卡盘工作台 4c 被定位于精磨削构件 7c 的加工工具 76 所在的加工
         区域 70c, 卡盘工作台 4d 被定位于研磨构件 7d 的加工工具 76 所在的加工区域 70d, 卡盘工 作台 4e 被定位于搬入搬出被加工物的搬入搬出区域 70e。
         在由定位于粗磨削构件 7a 的加工工具 76 所在的加工区域 70a 的卡盘工作台 4a 保持的晶片 10 的背面 ( 上表面 ), 利用粗磨削构件 7a 实施粗磨削加工。另外, 在此过程中, 将加工前的晶片 10 载置于定位在搬入搬出被加工物的搬入搬出区域 70e 的卡盘工作台 4e。 接着, 通过使未图示的吸引构件工作, 来将载置在卡盘工作台 4e 上的晶片 10 吸引保持在卡 盘工作台 4e 上。
         接着, 借助未图示的旋转驱动机构使旋转工作台 3 向箭头 A 所示的方向转动预定 量。其结果是, 在搬入搬出区域 70e 吸引保持了加工前的晶片 10 的卡盘工作台 4e 被定位 于粗磨削构件 7a 的加工工具 76 所在的加工区域 70a, 吸引保持有如上所述地实施了粗磨削 加工的晶片 10 的卡盘工作台 4a 被定位于半精磨削构件 7b 的加工工具 76 所在的加工区域 70b, 卡盘工作台 4b 被定位于精磨削构件 7c 的加工工具 76 所在的加工区域 70c, 卡盘工作 台 4c 被定位于研磨构件 7d 的加工工具 76 所在的加工区域 70d, 卡盘工作台 4d 被定位于搬 入搬出被加工物的搬入搬出区域 70e。
         如上所述, 在定位于粗磨削构件 7a 的加工工具 76 所在的加工区域 70a 且保持于 卡盘工作台 4e 的晶片 10 的背面 ( 上表面 ), 借助粗磨削构件 7a 实施粗磨削加工。并且, 在 由定位于半精磨削构件 7b 的加工工具 76 所在的加工区域 70b 的卡盘工作台 4a 保持并实 施了粗磨削加工的晶片 10 的背面 ( 上表面 ), 借助半精磨削构件 7b 实施半精磨削加工。另 外, 在此过程中, 将加工前的晶片 10 载置于定位在搬入搬出被加工物的搬入搬出区域 70e 的卡盘工作台 4d。接着, 通过使未图示的吸引构件工作, 来将载置在卡盘工作台 4d 上的晶 片 10 吸引保持在卡盘工作台 4d 上。 接着, 借助未图示的旋转驱动机构使旋转工作台 3 向箭头 A 所示的方向转动预定 量。其结果是, 在搬入搬出区域 70e 吸引保持了加工前的晶片 10 的卡盘工作台 4d 被定位 于粗磨削构件 7a 的加工工具 76 所在的加工区域 70a, 吸引保持有如上所述地实施了粗磨削 加工的晶片 10 的卡盘工作台 4e 被定位于半精磨削构件 7b 的加工工具 76 所在的加工区域 70b, 吸引保持有如上所述地实施了半精磨削的晶片 10 的卡盘工作台 4a 被定位于精磨削构 件 7c 的加工工具 76 所在的加工区域 70c, 卡盘工作台 4b 被定位于研磨构件 7d 的加工工具 76 所在的加工区域 70d, 卡盘工作台 4c 被定位于搬入搬出被加工物的搬入搬出区域 70e。
         如上所述, 在定位于粗磨削构件 7a 的加工工具 76 所在的加工区域 70a 且保持于 卡盘工作台 4d 的晶片 10 的背面 ( 上表面 ), 借助粗磨削构件 7a 实施粗磨削加工。并且, 在 定位于半精磨削构件 7b 的加工工具 76 所在的加工区域 70b 且保持于卡盘工作台 4e 并实 施了粗磨削加工的晶片 10 的背面 ( 上表面 ), 借助半精磨削构件 7b 实施半精磨削加工。并 且, 在定位于精磨削构件 7c 的加工工具 76 所在的加工区域 70c 且保持于卡盘工作台 4a 并 实施了半精磨削加工的晶片 10 的背面 ( 上表面 ), 借助精磨削构件 7c 实施精磨削加工。另 外, 在此过程中, 将加工前的晶片 10 载置于定位在搬入搬出被加工物的搬入搬出区域 70e 的卡盘工作台 4c。接着, 通过使未图示的吸引构件工作, 来将载置在卡盘工作台 4c 上的晶 片 10 吸引保持在卡盘工作台 4c 上。
         接着, 借助未图示的旋转驱动机构使旋转工作台 3 向箭头 A 所示的方向转动预定 量。其结果是, 在搬入搬出区域 70e 吸引保持了加工前的晶片 10 的卡盘工作台 4c 被定位
         于粗磨削构件 7a 的加工工具 76 所在的加工区域 70a, 吸引保持有如上所述地实施了粗磨削 加工的晶片 10 的卡盘工作台 4d 被定位于半精磨削构件 7b 的加工工具 76 所在的加工区域 70b, 吸引保持有如上所述地实施了半精磨削加工的晶片 10 的卡盘工作台 4e 被定位于精磨 削构件 7c 的加工工具 76 所在的加工区域 70c, 吸引保持有如上所述地实施了精磨削加工的 晶片 10 的卡盘工作台 4a 被定位于研磨构件 7d 的加工工具 76 所在的加工区域 70d, 卡盘工 作台 4b 被定位于搬入搬出被加工物的搬入搬出区域 70e。
         如上所述, 在定位于粗磨削构件 7a 的加工工具 76 所在的加工区域 70a 且保持于 卡盘工作台 4c 的晶片 10 的背面 ( 上表面 ), 借助粗磨削构件 7a 实施粗磨削加工。并且, 在由定位于半精磨削构件 7b 的加工工具 76 所在的加工区域 70b 的卡盘工作台 4d 保持并 实施了粗磨削加工的晶片 10 的背面 ( 上表面 ), 借助半精磨削构件 7b 实施半精磨削加工。 并且, 在由定位于精磨削构件 7c 的加工工具 76 所在的加工区域 70c 的卡盘工作台 4e 保持 并实施了半精磨削加工的晶片 10 的背面 ( 上表面 ), 借助精磨削构件 7c 实施精磨削加工。 并且, 在由定位于研磨构件 7d 的加工工具 76 所在的加工区域 70d 的卡盘工作台 4a 保持并 实施了精磨削加工的晶片 10 的背面 ( 上表面 ), 借助研磨构件 7d 实施研磨加工, 除去由磨 削加工产生的磨削畸变。另外, 在此过程中, 将加工前的晶片 10 载置于定位在搬入搬出被 加工物的搬入搬出区域 70e 的卡盘工作台 4b。 接着, 通过使未图示的吸引构件工作, 来将载 置在卡盘工作台 4b 上的晶片 10 吸引保持在卡盘工作台 4b 上。
         接着, 借助未图示的旋转驱动机构使旋转工作台 3 向箭头 A 所示的方向转动预定 量。其结果是, 在搬入搬出区域 70e 吸引保持了加工前的晶片 10 的卡盘工作台 4b 被定位 于粗磨削构件 7a 的加工工具 76 所在的加工区域 70a, 吸引保持有如上所述地实施了粗磨削 加工的晶片 10 的卡盘工作台 4c 被定位于半精磨削构件 7b 的加工工具 76 所在的加工区域 70b, 吸引保持有如上所述地实施了半精磨削加工的晶片 10 的卡盘工作台 4d 被定位于精磨 削构件 7c 的加工工具 76 所在的加工区域 70c, 吸引保持有如上所述地实施了精磨削加工的 晶片 10 的卡盘工作台 4e 被定位于研磨构件 7d 的加工工具 76 所在的加工区域 70d, 吸引保 持有如上所述地实施了研磨加工的晶片 10 的卡盘工作台 4a 被定位于搬入搬出被加工物的 搬入搬出区域 70e。
         如上所述, 经过粗磨削构件 7a 的加工工具 76 所在的加工区域 70a、 半精磨削构件 7b 的加工工具 76 所在的加工区域 70b、 精磨削构件 7c 的加工工具 76 所在的加工区域 70c 以及研磨构件 7d 的加工工具 76 所在的加工区域 70d 而回到被加工物搬入搬出区域 70e 的 卡盘工作台 4a 在此解除对研磨加工后的半导体晶片的吸引保持。接着, 使被加工物搬出构 件 17 工作, 将定位于搬入搬出被加工物的搬入搬出区域 70e 的卡盘工作台 4a 上载置的研 磨加工后的晶片 10 搬送至旋转清洗构件 14。被搬送至清洗构件 14 的晶片 10 在此被清洗 后借助被加工物搬送构件 15 而收纳在第二盒 12 的预定位置。
         以上, 基于图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 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实施方 式, 可以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例如,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 作为四个加 工构件, 示出了采用三个磨削构件和一个研磨构件的例子, 然而通过使四个加工构件全部 由磨削构件构成, 能够高效地将蓝宝石等硬质部件磨削至预定的厚度。
         此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示出了将配设于旋转工作台的卡盘工作台配置于正五 边形的顶点的位置的例子, 然而根据需要也可以将卡盘工作台配置于正六边形、 正七边形的顶点的位置。

    关 键  词:
    加工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加工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31805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