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锗硅HBT器件及其制造方法.pdf

  • 上传人:Y94****206
  • 文档编号:4312596
  • 上传时间:2018-09-13
  • 格式:PDF
  • 页数:10
  • 大小:442.74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17251.9

    申请日:

    2011.10.18

    公开号:

    CN102412283A

    公开日:

    2012.04.1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H01L 29/737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01206 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桥路1188号变更后权利人: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祖冲之路1399号登记生效日:20131227|||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L 29/737申请日:20111018|||公开

    IPC分类号:

    H01L29/737; H01L29/06; H01L21/331

    主分类号:

    H01L29/737

    申请人:

    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冬华; 胡君; 段文婷; 石晶; 钱文生

    地址:

    201206 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桥路118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代理人:

    丁纪铁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锗硅HBT器件,包括有锗硅基区外延层,所述锗硅基区外延层包括自上而下的覆盖层、锗硅层和缓冲层;所述覆盖层为n型掺杂的硅材料;所述锗硅层为锗硅材料,自上而下又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第一n型掺杂部分、p型掺杂部分、第二n型掺杂部分;所述第一n型掺杂部分和p型掺杂部分之间的分界线作为EB结;所述p型掺杂部分和第二n型掺杂部分之间的分界线作为CB结;所述缓冲层为n型掺杂的硅材料。本发明还公开了制造所述锗硅HBT器件的方法。本发明能增加器件和工艺稳定性,改善面内的均匀性,减少原本为控制EB结位置的热过程(退火温度、时间),可以精确控制锗硅HBT的EB结、CB结位置及两者的反向耐压。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锗硅 HBT 器件, 包括有锗硅基区外延层, 所述锗硅基区外延层包括自上而下的 覆盖层、 锗硅层和缓冲层 ; 其特征是 : 所述覆盖层为 n 型掺杂的硅材料 ; 所述锗硅层为锗硅材料, 自上而下又分为三个部分, 分别是第一 n 型掺杂部分、 p 型掺 杂部分、 第二 n 型掺杂部分 ; 所述第一 n 型掺杂部分和 p 型掺杂部分之间的分界线作为 EB 结; 所述 p 型掺杂部分和第二 n 型掺杂部分之间的分界线作为 CB 结 ; 所述缓冲层为 n 型掺杂的硅材料。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锗硅 HBT 器件, 其特征是, 所述覆盖层、 锗硅层和缓冲层中的 n 型杂质包括磷、 砷。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锗硅 HBT 器件, 其特征是, 所述锗硅层中的 p 型杂质包括硼。4: 一种制造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锗硅 HBT 器件的方法, 包括有外延生长形成锗硅基区 外延层、 淀积多晶硅形成 T 型发射极的步骤 ; 其特征是 : 所述外延生长形成锗硅基区外延层的步骤中, 在外延工艺中掺杂 p 型杂质和 n 型杂质, 且所掺杂的 p 型杂质浓度高于所掺杂的 n 型杂质 ; 所形成的基区包括自上而下的覆盖层、 锗硅层和缓冲层 ; 所述覆盖层为 n 型掺杂的硅材料 ; 所述锗硅层为锗硅材料, 自上而下又分为三个部分, 分别是第一 n 型掺杂部分、 p 型掺 杂部分、 第二 n 型掺杂部分 ; 所述第一 n 型掺杂部分和 p 型掺杂部分之间的分界线作为 EB 结; 所述 p 型掺杂部分和第二 n 型掺杂部分之间的分界线作为 CB 结 ; 所述缓冲层为 n 型掺杂的硅材料 ; 所述淀积多晶硅形成 T 型发射极的步骤中, 或者直接淀积具有 n 型杂质的多晶硅, 或者 先淀积未掺杂的多晶硅再进行 n 型杂质的离子注入, 随后都要进行退火工艺, 以使得 n 型杂 质在多晶硅中扩散均匀。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锗硅 HBT 器件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淀积多晶硅形成 T 型发射极的步骤中, 退火工艺使多晶硅中的 n 型杂质扩散到覆盖层, 或者扩散到锗硅层的 第一 n 型掺杂部分, 但禁止其扩散到锗硅层的 p 型掺杂部分。

    说明书


    锗硅 HBT 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锗硅 HBT(SiGe HBT) 器件。背景技术 在射频 (RF, radio frequency) 应用中, 需要越来越高的器件特征频率 (cutoff frequency, 即截止频率 )。
         RF CMOS 工艺虽可实现较高频率, 但仍难以完全满足射频要求, 如很难实现 40GHz 以上的特征频率, 而且其成本非常高。
         化合物半导体 (compound semiconductor) 可实现非常高的特征频率, 但存在材料 成本高、 尺寸小的缺点, 加上大多数化合物半导体有毒, 限制了其应用。
         HBT(heterojunction bipolar transistor, 异质结双极晶体管 ) 则是超高频器件 的很好选择。 HBT 由宽禁带的发射区, 重掺杂、 带隙较小的基区和宽禁带的集电区材料组成。 例如, 发射区由硅构成、 基区由锗硅构成、 集电区由硅构成的锗硅 HBT。锗硅 HBT 的基区能 带间隙比发射区小, 提高了发射区的载流子注入效率, 增大器件的电流放大倍数 ; 并且利用 基区的高掺杂, 降低基区电阻, 提高特征频率 ; 另外与硅集成电路工艺高度兼容, 因此锗硅 HBT 已经成为超高频器件的主力军。
         请参阅图 1a, 这是一种现有的锗硅 HBT 的示意图。硅衬底 11 中具有埋层 13、 隔离 结构 14 和集电区 16。其中, 埋层 11 在硅衬底 11 的内部 ( 不在表面 )。隔离结构 14 为介 质, 且其底部在埋层 13 之中。集电区 16 在隔离结构 14 之间, 且其底部也在埋层 13 之中。 硅衬底 11 之上具有表面隔离结构 15( 介质 ) 和锗硅基区外延层 18。其中, 表面隔离结构 15 在隔离结构 14 之上。锗硅基区外延层 18 在集电区 16、 隔离结构 14 和表面隔离结构 15 之上。锗硅基区外延层 18 在硅材料 ( 集电区 16) 之上的部分为单晶材料, 称为单晶锗硅基 区外延层 18a ; 锗硅基区外延层 18 在非硅材料 ( 隔离结构 14、 表面隔离结构 15) 之上的部 分为多晶材料, 称为多晶锗硅基区外延层 18b。 在单晶锗硅基区外延层 18a 之上具有发射极 20, 发射极 20 通常为多晶硅材料, 且呈现上宽下窄的 T 型结构。在 T 形发射极 20 的肩膀部 位下方、 且在单晶锗硅基区外延层 18a 的上方具有介质 19。在单晶锗硅基区外延层 18a 之 上、 且在介质 19 和发射极 20 的两侧具有侧壁 21( 介质 )。
         所述锗硅基区外延层 18( 包括单晶锗硅基区外延层 18a 和多晶锗硅基区外延层 18b) 具体又包括三层, 如图 1b 所示, 自上而下分别是 : 覆盖层 181、 锗硅层 182 和缓冲层 183。
         请参阅图 2b, 现有的锗硅 HBT 器件中, 覆盖层 181 为 n 型掺杂的硅材料。锗硅层 182 为锗硅材料, 自上而下分为四个部分, 分别是第一 n 型掺杂、 p 型掺杂、 第二 n 型掺杂、 未 ③、 ④。所述第一 n 型掺杂部分及其下方的 p 型掺杂部分 掺杂, 在图 2b 中分别标为①、 ②、 之间的分界线称为 EB 结, 就是发射区 20 和基区 18 之间的 PN 结。图 2b 中未表现出 CB 结, 即集电区 16 和基区 18 之间的 PN 结, 这将由集电区 16 中的 n 型杂质扩散到锗硅基区外延 层 18 来实现。锗硅基区外延层 18 中 EB 结与 CB 结之间的部分是实际的基区。缓冲层 183
         为不掺杂的硅材料。
         现有的锗硅 HBT 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第 1 步, 在硅衬底 11 中刻蚀出沟槽, 就是图 1 中隔离结构 14 的位置, 例如采用浅 槽隔离 (STI) 工艺。
         第 2 步, 在所刻蚀沟槽的底部通过离子注入工艺形成埋层 13, 此时埋层可能为两 个独立的部分, 再经过退火工艺, 使埋层 13 在硅衬底 11 的中间相连接。
         第 3 步, 以介质材料填充所刻蚀沟槽, 例如采用 STI 工艺。
         第 4 步, 在硅衬底 11 中且在隔离结构 14 之间以离子注入工艺注入 n 型杂质形成 集电区 16。
         第 5 步, 在硅衬底 11 的表面淀积一层介质, 并通过光刻和刻蚀工艺在所淀积的介 质层上形成基区窗口, 就是图 1 中锗硅基区外延层 18 与硅衬底 11( 集电区 16) 和隔离结构 14 相接触的部位, 残留的介质作为表面隔离结构 15。
         第 6 步, 在硅片表面通过外延工艺生长出锗硅基区外延层 18, 外延工艺中掺杂 p 型 杂质 ( 例如硼 ), 该锗硅基区外延层 18 与硅 ( 即集电区 16) 相接触的部位形成了单晶锗硅 基区外延层 18a, 该锗硅基区外延层 18 与非硅材料相接触的部位 ( 例如与介质材料相接触 的部位 ) 形成了多晶锗硅基区外延层 18b。 第 7 步, 在单晶锗硅基区外延层 18a 之上淀积一层介质层, 并通过光刻和刻蚀工艺 形成发射极窗口, 即图 1 中 T 形发射极 20 的底部位置。
         第 8 步, 在硅片表面淀积一层多晶硅, 并通过光刻和刻蚀工艺形成 T 形发射极 20。 剩余的第 7 步淀积的介质层就是图 1 中的介质 19。这一步可以直接淀积具有 n 型杂质的多 晶硅 ( 在位掺杂 ), 也可以先淀积未掺杂的多晶硅再进行 n 型杂质的离子注入。 无论哪一种 方式, 随后都要进行退火工艺, 以使得 n 型杂质在多晶硅中扩散均匀。
         第 9 步, 在硅片表面淀积一层介质, 并通过干法反刻工艺形成位于介质 19 和发射 极 20 两侧的侧墙 21。
         所述方法第 8 步在退火工艺前, 沿图 1 中 x 轴硅片深度增加的方向的掺杂分布如 图 2a 所示。就材料而言, 只有锗硅层 182 为锗硅材料, 其余均为硅材料。就掺杂而言, 发射 区 ( 发射极 20) 为 n 型掺杂 ( 例如为砷 )。覆盖层 181 为 p 型掺杂 ( 例如为硼 )。锗硅层 182 自上而下分为两个部分, 分别是 p 型掺杂部分和未掺杂部分, 在图 2a 中分别标为①、 ②。 缓冲层 183 未掺杂。集电区 16 为 n 型掺杂, 其掺杂情况未图示。
         所述方法第 8 步在退火工艺后, 沿图 1 中 x 轴硅片深度增加的方向的掺杂分布如 图 2b 所示。主要变化有两点 : 一是覆盖区 181 由退火前的 p 型掺杂变为退火后的 n 型掺 杂。二是锗硅区 182 根据掺杂类型划分, 由退火前的两部分变为退火后的四部分。这些变 动是由于发射区 20 中的 n 型杂质扩散到基区 18 所致, 整个锗硅 HBT 器件的 EB 结也是在退 火工艺中形成。
         采用锗硅 HBT 作为高频器件应用时, 为了进一步提高特征频率, 可以采用减薄基 区和提高基区掺杂浓度这两个手段。但是, 基区掺杂浓度的提高会带来 EB 结反向耐压降 低的负面影响。而基区减薄对精确控制基区宽度也带来更高的要求, 并且对工艺不稳定性 的容忍度也减低。为了形成合适的基区宽度, 一方面需要精确控制多晶硅退火工艺的温度 和时间, 使发射区中的 n 型杂质扩散进基区的深度适当。如果发射区中的 n 型杂质扩散进
         太少, 电流增益会太小 ; 反之则会造成增益太大, 集电区和发射区的反向击穿电压 BVceo 太 小, 工艺稳定性不可控。另一方面, 基区中的 p 型杂质也会在多晶硅退火工艺中产生扩散, 这会导致基区变宽, 直接影响截止频率, 如何克服其影响将变得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锗硅 HBT 器件, 其采用优化的杂质掺杂设 计, 可以精确控制基区宽度, 并提高了器件和工艺的稳定性。为此, 本发明还要提供所述锗 硅 HBT 器件的制造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锗硅 HBT 器件包括有锗硅基区外延层, 所述锗硅基 区外延层包括自上而下的覆盖层、 锗硅层和缓冲层 ;
         所述覆盖层为 n 型掺杂的硅材料 ;
         所述锗硅层为锗硅材料, 自上而下又分为三个部分, 分别是第一 n 型掺杂部分、 p 型掺杂部分、 第二 n 型掺杂部分 ; 所述第一 n 型掺杂部分和 p 型掺杂部分之间的分界线作为 EB 结 ; 所述 p 型掺杂部分和第二 n 型掺杂部分之间的分界线作为 CB 结 ;
         所述缓冲层为 n 型掺杂的硅材料。
         上述锗硅 HBT 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有外延生长形成锗硅基区外延层、 淀积多晶硅 形成 T 型发射极的步骤 ;
         所述外延生长形成锗硅基区外延层的步骤中, 在外延工艺中掺杂 p 型杂质和 n 型 杂质, 且所掺杂的 p 型杂质浓度高于所掺杂的 n 型杂质 ; 所形成的锗硅基区外延层包括自上 而下的覆盖层、 锗硅层和缓冲层 ;
         所述覆盖层为 n 型掺杂的硅材料 ;
         所述锗硅层为锗硅材料, 自上而下又分为三个部分, 分别是第一 n 型掺杂部分、 p 型掺杂部分、 第二 n 型掺杂部分 ; 所述第一 n 型掺杂部分和 p 型掺杂部分之间的分界线作为 EB 结 ; 所述 p 型掺杂部分和第二 n 型掺杂部分之间的分界线作为 CB 结 ;
         所述缓冲层为 n 型掺杂的硅材料 ;
         所述淀积多晶硅形成 T 型发射极的步骤中, 或者直接淀积具有 n 型杂质的多晶硅, 或者先淀积未掺杂的多晶硅再进行 n 型杂质的离子注入, 随后都要进行退火工艺, 以使得 n 型杂质在多晶硅中扩散均匀。
         本发明锗硅 HBT 器件及其制造方法通过优化基区的掺杂分布, 在整个基区中掺杂 n 型杂质, 藉由外延生长锗硅基区外延层的步骤中精确控制掺入 n 型杂质的浓度, 与外延生 长锗硅基区外延层的步骤中原本就存在的掺入 p 型杂质的纵向位置、 浓度相配合, 从而精 确控制 EB 结和 CB 结的位置, 也就精确控制了基区的宽度。这种制造工艺能增加器件和工 艺稳定性, 改善面内的均匀性, 减少原本为控制 EB 结位置的热过程 ( 退火温度、 时间 ), 可以 精确控制锗硅 HBT 的 EB 结、 CB 结位置及两者的反向耐压。 附图说明
         图 1a 是现有的锗硅 HBT 器件的剖面示意图 ;
         图 1b 是图 1a 中基区的剖面示意图 ;
         图 2a 是现有的锗硅 HBT 器件沿着 x 轴的剖面分布 ( 多晶硅退火工艺前 ) ;图 2b 是现有的锗硅 HBT 器件沿着 x 轴的剖面分布 ( 多晶硅退火工艺后 ) ;
         图 3a 是本发明锗硅 HBT 器件沿着 x 轴的剖面分布 ( 多晶硅退火工艺前 ) ;
         图 3b 是本发明锗硅 HBT 器件沿着 x 轴的剖面分布 ( 多晶硅退火工艺后 )。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
         11 为硅衬底 ; 13 为埋层 ; 14 为隔离结构 ; 15 为表面隔离结构 ; 16 为集电区 ; 18 为 锗硅基区外延层 ; 18a 为单晶锗硅基区外延层 ; 18b 为多晶锗硅基区外延层 ; 181 为覆盖层 ; 182 为锗硅层 ; 183 为缓冲层 ; 19 为介质 ; 20 为多晶硅发射极 ; 21 为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锗硅 HBT 器件的主要结构未作变化, 仍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及图 1a、 图 1b 所示。有变化的仅为锗硅基区外延层 18 中的掺杂类型。请参阅图 3b, 本发明锗硅 HBT 器件 中, 覆盖层 181 为 n 型掺杂的硅材料, 其下表面与硅 ( 集电区 16) 相接触。锗硅层 182 为锗 硅材料, 自上而下分为三个部分, 分别是第一 n 型掺杂、 p 型掺杂、 第二 n 型掺杂, 在图 3b 中 分别标为①、 ②、 ③。 EB 结就是所述第一 n 型掺杂部分及其下方的 p 型掺杂部分之间的分界 线, 就是发射区 20 和基区 18 之间的 PN 结。CB 结为所述 p 型掺杂部分及其下方的第二 n 型 掺杂部分之间的分界线, 也就是集电区 16 和基区 18 之间的 PN 结。锗硅基区外延层 18 中 且在 EB 结和 CB 结之间的区域为实际的基区。缓冲层 183 为 n 型掺杂的硅材料, 其上表面 与介质 19 的底面、 T 型发射极 20 的底面、 侧壁 21 的底面相接触。整个基区 18 的 n 型掺杂 杂质例如为砷、 磷。 本发明锗硅 HBT 器件的制造方法的主要步骤未作变化, 仍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 有变化的仅为以下步骤 :
         第 6 步, 在硅片表面通过外延工艺生长出锗硅基区外延层 18。现有方法在外延工 艺中仅掺杂 p 型杂质 ( 例如硼 )。本发明所述方法在外延工艺中掺杂 p 型杂质和 n 型杂质 ( 例如砷、 磷 )。所掺杂的 p 型杂质浓度高, 用于控制基区 18 的掺杂浓度。所掺杂的 n 型杂 质浓度低, 用于调节 EB 结和 CB 结的位置。
         第 8 步, 在硅片表面淀积多晶硅并形成 T 形发射极 20。这一步可以直接淀积具有 n 型杂质的多晶硅 ( 在位掺杂 ), 也可以先淀积未掺杂的多晶硅再进行 n 型杂质的离子注 入。无论哪一种方式, 随后都要进行退火工艺, 以使得 n 型杂质在多晶硅中扩散均匀。现有 方法是由该退火工艺来控制 EB 结在基区 18 中的位置 ( 比如在锗硅层 182 中 ), 其对退火的 温度、 时间和多晶硅中的掺杂浓度要求很高。本发明所述方法由于在基区 18 已掺入 n 型杂 质, EB 结的位置已经形成不需要依赖退火工艺来控制, 因此对退火的温度和时间要求较低。
         所述方法第 6 步需要在外延工艺中同时掺杂 p 型杂质、 n 型杂质, 并需要控制杂质 的纵向位置、 浓度。 这在工艺上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 不同的杂质由通入不同气体源来实 现; 位置和浓度由外延生长过程中的相应时间段通入相应浓度的气体源来控制。
         所述方法第 8 步的退火工艺, 允许发射区 20 中的 n 型杂质扩散到覆盖层 181, 也 允许其扩散到锗硅层 182 的第一 n 型掺杂部分, 但不允许其扩散到锗硅层 182 的 p 型掺杂 部分。这在工艺上可以通过控制退火时间和温度来实现。例如, 为了实现少扩散, 可以采用 更低的退火温度。退火温度越低, 杂质扩散的越慢, 工艺上就越好实现和能够控制得更好。 最终的杂质分布, 可以通过 SIMS( 二次离子质谱仪 ) 来确认, 以保证它有没有扩散到锗硅层
         182 的 p 型掺杂部分。
         本发明所述方法第 8 步在退火工艺前, 沿图 1 中 x 轴硅片深度增加的方向的掺杂 分布如图 3a 所示。就材料而言, 只有锗硅层 182 为锗硅材料, 其余均为硅材料。就掺杂而 言, 发射区 ( 发射极 20) 为 n 型掺杂 ( 例如为砷 )。覆盖层 181 为 n 型掺杂。锗硅层 182 自 上而下分为三个部分, 分别是第一 n 型掺杂部分、 p 型掺杂部分和第二 n 型掺杂部分, 在图 3a 中分别标为①、 ②、 ③。此时 EB 结和 CB 结均已形成。缓冲层 183 为 n 型掺杂。集电区 16 为 n 型掺杂, 其掺杂情况未图示。
         所述方法第 8 步在退火工艺后, 沿图 1 中 x 轴硅片深度增加的方向的掺杂分布如 图 3b 所示。主要变化有两点 : 一是覆盖区 181 由退火前的较低浓度的 n 型掺杂变为退火 后较高浓度的 n 型掺杂。二是锗硅区 182 根据掺杂类型划分在退火前后保持三部分不变, 也就是 EB 结和 CB 结的位置均未改变, 只是其中第一 n 型掺杂部分 ( 图 3a、 图 3b 中均标为 ① ) 的 n 型掺杂浓度变高。这些变动是由于发射区 20 中的 n 型杂质扩散到基区 18 所致, 整个锗硅 HBT 器件的 EB 结和 CB 结在退火工艺之前已形成, 该退火工艺对 EB 结和 CB 结的 位置没有影响。
         本发明锗硅 HBT 器件中, EB 结和 CB 结的位置是由锗硅层 182 中的 p 型杂质和 n 型 杂质的纵向分布、 浓度所决定的, 与后续退火工艺无关, 因而本发明的锗硅 HBT 器件精确控 制了基区宽度。 本发明锗硅 HBT 器件的制造方法中, 对多晶硅中的杂质进行扩散的退火工艺只要 求实现多晶硅中的杂质分布均匀, 并扩散进锗硅基区外延层中的覆盖层或锗硅层的第一 n 型掺杂部分即可。无需这一步退火来实现对 EB 结成型的控制。因此退火工艺的温度可降 低, 和 / 或退火时间可减少, 大大提高工艺窗口, 增加工艺稳定性。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 说, 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 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关 键  词:
    锗硅 HBT 器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锗硅HBT器件及其制造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31259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