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7

量子反应方法及装置.pdf

  • 上传人:GAME****980
  • 文档编号:4312592
  • 上传时间:2018-09-13
  • 格式:PDF
  • 页数:27
  • 大小:1.06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89900.4

    申请日:

    2010.09.25

    公开号:

    CN102412761A

    公开日:

    2012.04.1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2N 11/00申请公布日:2012041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2N 11/00申请日:20100925|||公开

    IPC分类号:

    H02N11/00

    主分类号:

    H02N11/00

    申请人:

    赖秉豊

    发明人:

    赖秉豊

    地址:

    中国台湾台中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代理人:

    钱凯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量子反应方法及装置,是提供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并在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之间,建构至少一组磁力隧道组;在其中至少一个反应空间内建构至少一组扰动磁场组;在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充填邻处于液气相界(沸点曲线)压力及温度的反应流体;启动扰动磁场组对反应流体扰动,借由磁力隧道组引导反应流体来回穿梭于两个反应空间,以便于交替地流动而进行反应。本发明不需经由构造复杂的蒸气透平机,因此不但构造简单,而且其设备可以不拘大小,广泛地提供给各种使用者使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量子反应方法, 其特征在于, 是提供至少一第一反应空间及至少一第二反应空 间, 在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之间, 具有第一轨迹 ; 在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 之中的至少其中一个反应空间内部, 具有第二轨迹, 且第二轨迹是对应于第一轨迹 ; 在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之间, 建构至少一组磁力隧道组, 每一组磁力隧道组 各自包含第一磁力隧道及第二磁力隧道, 上述第一磁力隧道及第二磁力隧道是沿着第一轨 迹等距且交替地设置, 且上述第一磁力隧道及第二磁力隧道各自包含引导磁场与止逆磁 场; 且第一磁力隧道的引导磁场以及第二磁力隧道的止逆磁场, 是与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 反应空间之中的其中一个反应空间相接 ; 第一磁力隧道的止逆磁场以及第二磁力隧道的引 导磁场, 是与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之中的另外一个反应空间相接 ; 在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之中的至少其中一个反应空间内, 建构至少一组扰动 磁场组, 每一组扰动磁场组是包含第一扰动磁场及第二扰动磁场, 且第一扰动磁场的磁场 方向, 是与第二扰动磁场的磁场方向相反, 该等第一扰动磁场及第二扰动磁场是沿着第二 轨迹等距且交替地设置 ; 在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充填邻处于液气相界 ( 沸点曲线 ) 压力及温度的反应 流体 ; 启动扰动磁场组的第一扰动磁场及第二扰动磁场, 沿着第二轨迹各自对反应流体扰 动, 借由第一磁力隧道及第二磁力隧道的引导磁场对反应流体的引导作用, 引导反应流体 穿过引导磁场, 再穿过第一磁力隧道及第二磁力隧道的止逆磁场, 借由止逆磁场对反应流 体的止逆作用, 使反应流体自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之中的其中一个反应空间, 进 入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之中的另外一个反应空间, 从而使反应流体在第一反应空 间及第二反应空间交替地流动而进行反应。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反应流体是包含碳元素在 内。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引导磁场与止逆磁场的磁 场方向是相反的。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引导磁场是包含偶数个极 性相反的磁极, 并环绕于第一磁力隧道及第二磁力隧道的其中一端, 以便引导反应流体穿 梭其间。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是在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 空间之中的其中一个反应空间进一步装设至少一只运动构件, 该运动构件沿着第二轨迹相 对于该其中一个反应空间运动, 上述扰动磁场组是建构在运动构件上, 以便借运动构件的 扰动磁场组对反应流体扰动。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每一组第一扰动磁场及第 二扰动磁场是各自具有相异的第一磁极及第二磁极。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磁极及第二磁极的磁 场强度是不相等。8: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每一组第一扰动磁场及第 二扰动磁场是各自具有相异的第一磁极及第二磁极。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磁极及第二磁极的磁 2 场强度是不相等。10: 根据权利要求 8 或 9 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运动构件是进一步设 有移动通道组。 每一组移动通道组是包含 : 第一移动通道, 上述第一扰动磁场是环设于第一 移动通道的内缘 ; 及, 第二移动通道, 上述第二扰动磁场是环设于第二移动通道的内缘, 第 一移动通道及第二移动通道是沿着第二轨迹设置。11: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其特征在于 : 进一步将反应流体的反应行为 转变成力学能。12: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其特征在于 : 进一步利用电磁感应方法将 力学能转变成电能。13: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其特征在于 : 进一步借反应流体的反应行为 对该运动构件作功, 以便将反应流体的反应行为转换成力学能。14: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是在反应启始期间, 对运动构 件施加电磁能, 使运动构件自静止状态开始运动。15: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 空间进一步具有一条中心线, 且静止通道组的第一静止通道及第二静止通道是按照一第一 圆形轨迹交替地且等角度地分布。16: 根据权利要求 15 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运动构件是以上述中心 线为轴心作旋转运动。17: 根据权利要求 16 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扰动磁场组的第一扰动 磁场及第二扰动磁场是以上述中心线为轴心, 按照一第二圆形轨迹交替地且等角度地分 布, 并以第二圆形轨迹作回转运动, 该等扰动磁场组的第二圆形轨迹是与静止通道组的第 一圆形轨迹对应, 使该等扰动磁场组在回转过程中, 均能依序运行经过静止通道组。18: 根据权利要求 17 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磁力隧道及第二磁 力隧道是共有 10 个。19: 根据权利要求 18 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扰动磁场及第二扰 动磁场是共有 12 个。20: 一种量子反应装置, 其特征在于, 是包含 : 反应容器, 是至少具有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 第二反应空间是与第一反应空 间连通, 在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之间, 具有第一轨迹 ; 在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 空间之中的至少其中一个反应空间内部, 具有第二轨迹, 且第二轨迹是对应于第一轨迹, 该 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是供充填邻处于液气相界 ( 沸点曲线 ) 压力及温度的反应流 体; 至少一组静止通道组, 是设在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之间, 每一组静止通道组 是包含第一静止通道及第二静止通道, 且第一静止通道及第二静止通道是沿着第一轨迹等 距且交替地设置 ; 至少一组磁力隧道组, 是各自设置于静止通道组, 每一磁力隧道组是各自包含第一磁 力隧道及第二磁力隧道, 上述第一磁力隧道是设置于第一静止通道, 第二磁力隧道是设置 于第二静止通道 ; 上述第一磁力隧道及第二磁力隧道各自包含引导磁场与止逆磁场 ; 且第 一磁力隧道的引导磁场以及第二磁力隧道的止逆磁场, 是与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 3 之中的其中一个反应空间相接 ; 第一磁力隧道的止逆磁场以及第二磁力隧道的引导磁场, 是与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之中的另外一个反应空间相接 ; 至少一组可移动的扰动磁场组, 每一组扰动磁场组是包含第一扰动磁场及第二扰动磁 场, 且第一扰动磁场的磁场方向, 是与第二扰动磁场的磁场方向相反, 该等第一扰动磁场及 第二扰动磁场是沿着第二轨迹等距且交替地设置, 以便对上述反应流体扰动, 使反应流体 在依序经由第一静止通道及第二静止通道时, 借由每一通道的引导磁场对反应流体的引导 作用与止逆磁场对反应流体的止逆作用, 而在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交替地流动而 进行反应。21: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反应流体是包含碳元素在 内。22: 根据权利要求 20 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引导磁场与止逆磁场的 磁场方向是相反的。23: 根据权利要求 20 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每一组静止通道组的第 一静止通道, 具有第一入口端及第一出口端 ; 且每一组静止通道组的第二静止通道, 具有第 二入口端及第二出口端, 其中第一静止通道的第一入口端及第二静止通道的第二出口端, 是与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之中的其中一个反应空间相接, 且第一静止通道的第一 出口端与第二静止通道的第二入口端, 是与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之中的另外一个 反应空间相接。24: 根据权利要求 20 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引导磁场是各自环绕在 第一静止通道的第一入口端及第二静止通道的第二出口端, 且该引导磁场是与第一反应空 间及第二反应空间之中的其中一个反应空间相接 ; 上述止逆磁场是各自环绕在第一静止通 道的第一出口端及第二静止通道的第二入口端, 且该止逆磁场是与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 应空间之中的另外一个反应空间相接。25: 根据权利要求 20 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引导磁场是包含偶数个 极性相反的磁极, 并环绕于第一静止通道的第一入口端及第二静止通道的第二入口端, 以 便引导反应流体穿梭其间。26: 根据权利要求 20 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进一步包含运动构件, 该运动 构件是可相对于该其中一个反应空间运动。27: 根据权利要求 26 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上述扰动磁场组是建构 在运动构件上, 以便借运动构件的扰动磁场组对反应流体扰动。28: 根据权利要求 20 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每一组第一扰动磁场及 第二扰动磁场是各自具有相异的第一磁极及第二磁极。29: 根据权利要求 28 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磁极及第二磁极的 磁场强度是不相等。30: 根据权利要求 26 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每一组第一扰动磁场及 第二扰动磁场是各自具有相异的第一磁极及第二磁极。31: 根据权利要求 30 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磁极及第二磁极的 磁场强度是不相等。32: 根据权利要求 30 或 31 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运动构件是进一步 4 设有移动通道组。 每一组移动通道组是包含 : 第一移动通道, 上述第一扰动磁场是环设于第 一移动通道的内缘 ; 及, 第二移动通道, 上述第二扰动磁场是环设于第二移动通道的内缘。33: 根据权利要求 26 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运动构件是以中心线为 轴心作旋转运动。34: 根据权利要求 33 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静止通道组的第一静止 通道及第二静止通道是按照以中心线为轴心的一第一圆形轨迹交替地且等角度地分布。35: 根据权利要求 34 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扰动磁场组是以一中心 线为轴心的一第二圆形轨迹等角度地分布, 并以第二圆形轨迹作回转运动, 该等扰动磁场 组的第二圆形轨迹是与第一圆形轨迹对应, 使该等扰动磁场组在回转过程中, 均能依序对 应于静止通道组。36: 根据权利要求 35 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磁力隧道及第二磁 力隧道是共有 10 个。37: 根据权利要求 36 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扰动磁场及第二扰 动磁场是共有 12 个。38: 根据权利要求 33 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进一步包含控制旋转装置, 该 控制旋转装置包含 : 第一磁场组, 包含数个第一磁场单元, 该等第一磁场单元是等角度地设置于运动构件 的旋转轨迹上 ; 第二磁场组, 包含数个第二磁场单元, 该等第二磁场单元是设置于反应容器, 并等角度 地对应于运动构件的旋转轨迹, 以便对第一磁场组感磁, 使运动构件以中心线为轴心作旋 转运动 ; 供电电路, 是对第二磁场组供电, 而使第二磁场组产生磁场, 以便对第一磁场组感磁, 而使运动构件以中心线为轴心作旋转运动。39: 根据权利要求 33 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进一步包含能量转换装置, 该 能量转换装置包含 : 第三磁场组, 包含数个第三磁场单元, 该等第三磁场单元是设置于反应容器, 并等角度 地对应于运动构件的旋转轨迹 ; 第四磁场组, 包含数个第四磁场单元, 该等第四磁场单元是等角度地设置于运动构件 上, 并对应于运动构件的旋转轨迹, 以便对第三磁场组感磁, 使第三磁场组产生感应电流。40: 根据权利要求 39 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能量转换装置进一步包 含: 导磁构件, 是与运动构件同步旋转 ; 及, 第五磁场组, 该第五磁场组包含数个第五磁场 单元, 该等第五磁场单元是等角度地设置于导磁构件上, 并对应于运动构件的旋转轨迹上, 并随第四磁场组同步旋转, 以便共同对第三磁场组感磁, 使第三磁场组产生感应电流。41: 一种量子反应方法, 其特征在于, 是提供至少一第一反应空间及至少一第二反应空 间, 并在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之间, 建构至少一组包含有第一磁力隧道及第二磁 力隧道的磁力隧道组 ; 在其中至少一个反应空间内建构至少一组包含有第一扰动磁场及第 二扰动磁场的扰动磁场组 ; 在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充填邻处于液气相界 ( 沸点曲 线 ) 压力及温度的反应流体 ; 启动扰动磁场组对反应流体扰动, 借由磁力隧道组引导反应 流体来回穿梭于两个反应空间, 以便交替地流动而进行反应。

    说明书


    量子反应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量子反应方法及装置, 是利用磁场控制处在邻处于液气相界 ( 沸 点曲线 ) 压力及温度的反应流体, 在两个反应空间中不断地来回穿梭反应, 而使该反应流 体在反应过程中转换出能源。
         背景技术
         石油能源日渐枯竭, 以致于原油价格飙涨。开发新能源一直是刻不容缓的迫切课 题。 例如太阳能、 核能、 风力能、 海潮能、 地热能、 海洋温差发电, 乃至于近年渐受重视的生质 能等。但这些能源或因为能源转换效率不佳 ( 例如太阳能 ), 或因为地点受到限制 ( 例如 风力能、 海潮能、 地热能、 海洋温差发电 ) 或因为抢夺原本十分有限的土地资源 ( 例如生质 能 ), 或因安全性受到质疑 ( 例如核能与核废料的安全性, 一直为人所诟病 ), 或因为供应量 的不足 ( 太阳能、 风力能、 海潮能、 地热能、 海洋温差发电、 生质能 ), 而始终让这些新开发能 源的前景并不乐观, 亦是一直未能有效取代石油能源与核能的主要原因。 此外, 众所周知的石油能源, 长期以来导致空气、 水源、 环境的污染, 严重破坏地球 的生态环境, 甚至严重影响人类及各种生物的生存安全。 例如所产生的过量二氧化碳, 早已 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京都议定书及哥本哈根协议, 更促使各国节能减碳的觉醒。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 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而提供一 种量子反应方法及装置, 不需经由构造复杂的蒸气透平机, 因此不但构造简单, 而且其设备 可以不拘大小, 广泛地提供给各种使用者使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本发明旨在于提供一种量子反应方法 (Quantum ReactionMethod), 其技术内容 为:
         提供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 ;
         在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之间, 具有第一轨迹 ; 在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 反应空间之中的至少其中一个反应空间内部, 具有第二轨迹, 且第二轨迹是对应于第一轨 迹;
         在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之间, 建构至少一组磁力隧道组, 每一组磁力隧 道组各自包含第一磁力隧道及第二磁力隧道, 上述第一磁力隧道及第二磁力隧道是沿着第 一轨迹等距且交替地设置, 且上述第一磁力隧道及第二磁力隧道各自包含引导磁场与止逆 磁场 ; 且第一磁力隧道的引导磁场以及第二磁力隧道的止逆磁场, 是与第一反应空间及第 二反应空间之中的其中一个反应空间相接 ; 第一磁力隧道的止逆磁场以及第二磁力隧道的 引导磁场, 是与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之中的另外一个反应空间相接 ;
         在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之中的至少其中一个反应空间内, 建构至少一组 扰动磁场组, 每一组扰动磁场组是包含第一扰动磁场及第二扰动磁场, 且第一扰动磁场的磁场方向, 是与第二扰动磁场的磁场方向相反, 该等第一扰动磁场及第二扰动磁场是沿着 第二轨迹等距且交替地设置 ;
         在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充填邻处于液气相界 ( 沸点曲线 ) 压力及温度的 反应流体 (Reaction Fluid)〔注 : 「邻处于」 指 「正位于」 与 「邻近于」 的合并意义〕 ;
         启动扰动磁场组的第一扰动磁场及第二扰动磁场, 沿着第二轨迹各自对反应流体 扰动, 借由第一磁力隧道及第二磁力隧道的引导磁场对反应流体的引导作用, 引导反应流 体穿过引导磁场, 再穿过第一磁力隧道及第二磁力隧道的止逆磁场, 借由止逆磁场对反应 流体的止逆作用, 使反应流体自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之中的其中一个反应空间, 进入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之中的另外一个反应空间, 从而使反应流体在第一反应 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交替地流动而进行反应。
         根据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其中反应流体是包含碳元素在内 〔例如 : 二氧化 碳、 碳是同位素〕 〔但本发明并不自限于碳元素〕 。
         根据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其中引导磁场与止逆磁场的磁场方向是相反的。
         根据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其中引导磁场是包含偶数个极性相反的磁极, 并 环绕于第一磁力隧道及第二磁力隧道的其中一端, 以便引导反应流体穿梭其间。 根据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是在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之中的其中一 个反应空间进一步装设至少一只运动构件, 该运动构件沿着第二轨迹相对于该其中一个反 应空间运动, 上述扰动磁场组是建构在运动构件上, 以便借运动构件的扰动磁场组对反应 流体扰动。
         根据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其中每一组第一扰动磁场及第二扰动磁场是各自 具有相异的第一磁极及第二磁极。
         根据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其中该等第一磁极及第二磁极的磁场强度是不相 等。
         根据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其中运动构件是进一步设有移动通道组。每一组 移动通道组是包含 : 第一移动通道, 上述第一扰动磁场是环设于第一移动通道的内缘 ; 及, 第二移动通道, 上述第二扰动磁场是环设于第二移动通道的内缘, 第一移动通道及第二移 动通道是沿着第二轨迹设置。
         根据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是进一步将反应流体的反应行为转变成力学能。
         根据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是进一步利用电磁感应方法将力学能转变成电 能。
         根据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是进一步借反应流体的反应行为对该运动构件作 功 (Work), 以便将反应流体的反应行为转换成力学能。
         根据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是在反应启始期间, 对运动构件施加电磁能, 使运 动构件自静止状态开始运动。
         根据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其中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进一步具有一 条中心线, 且静止通道组的第一静止通道及第二静止通道是按照一第一圆形轨迹交替地且 等角度地分布。
         根据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其中运动构件是以上述中心线为轴心作旋转运 动。
         根据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其中扰动磁场组的第一扰动磁场及第二扰动磁场 是以上述中心线为轴心, 按照一第二圆形轨迹交替地且等角度地分布, 并以第二圆形轨迹 作回转运动, 该等扰动磁场组的第二圆形轨迹是与静止通道组的第一圆形轨迹对应, 使该 等扰动磁场组在回转过程中, 均能依序运行经过静止通道组。
         根据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其中第一磁力隧道及第二磁力隧道是共有 10 个。
         根据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其中第一扰动磁场及第二扰动磁场是共有 12 个。
         本发明旨在于提供一种量子反应装置 (Quantum ReactionApparatus), 是包含 : 反应容器, 是至少具有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 第二反应空间是与第一反应空间连 通, 在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之间, 具有第一轨迹 ; 在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 之中的至少其中一个反应空间内部, 具有第二轨迹, 且第二轨迹是对应于第一轨迹, 该第一 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是供充填邻处于液气相界 ( 沸点曲线 ) 压力及温度的反应流体 (Reaction Fluid) ;
         至少一组静止通道组, 是设在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之间, 每一组静止通 道组是包含第一静止通道及第二静止通道, 且第一静止通道及第二静止通道是沿着第一轨 迹等距且交替地设置 ; 至少一组磁力隧道组, 是各自设置于静止通道组, 每一磁力隧道组是各自包含第 一磁力隧道及第二磁力隧道, 上述第一磁力隧道是设置于第一静止通道, 第二磁力隧道是 设置于第二静止通道 ; 上述第一磁力隧道及第二磁力隧道各自包含引导磁场与止逆磁场 ; 且第一磁力隧道的引导磁场以及第二磁力隧道的止逆磁场, 是与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 空间之中的其中一个反应空间相接 ; 第一磁力隧道的止逆磁场以及第二磁力隧道的引导磁 场, 是与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之中的另外一个反应空间相接 ;
         至少一组可移动的扰动磁场组, 每一组扰动磁场组是包含第一扰动磁场及第二扰 动磁场, 且第一扰动磁场的磁场方向, 是与第二扰动磁场的磁场方向相反, 该等第一扰动磁 场及第二扰动磁场是沿着第二轨迹等距且交替地设置, 以便对上述反应流体扰动, 使反应 流体在依序经由第一静止通道及第二静止通道时, 借由每一通道的引导磁场对反应流体的 引导作用与止逆磁场对反应流体的止逆作用, 而在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交替地流 动而进行反应。
         根据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其中反应流体是包含碳元素在内 〔例如 : 二氧化 碳、 碳是同位素〕 〔但本发明并不自限于碳元素〕 。
         根据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其中引导磁场与止逆磁场的磁场方向是相反的。
         根据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其中每一组静止通道组的第一静止通道, 具有第 一入口端及第一出口端 ; 且每一组静止通道组的第二静止通道, 具有第二入口端及第二出 口端, 其中第一静止通道的第一入口端及第二静止通道的第二出口端, 是与第一反应空间 及第二反应空间之中的其中一个反应空间相接, 且第一静止通道的第一出口端与第二静止 通道的第二入口端, 是与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之中的另外一个反应空间相接。
         根据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其中引导磁场是各自环绕在第一静止通道的第一 入口端及第二静止通道的第二出口端, 且该引导磁场是与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之 中的其中一个反应空间相接 ; 上述止逆磁场是各自环绕在第一静止通道的第一出口端及第 二静止通道的第二入口端, 且该止逆磁场是与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之中的另外一
         个反应空间相接。
         根据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其中引导磁场是包含偶数个极性相反的磁极, 并 环绕于第一静止通道的第一入口端及第二静止通道的第二入口端, 以便引导反应流体穿梭 其间。
         根据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是进一步包含运动构件, 该运动构件是可相对于 该其中一个反应空间运动。
         根据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其中上述扰动磁场组是建构在运动构件上, 以便 借运动构件的扰动磁场组对反应流体扰动。
         根据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其中每一组第一扰动磁场及第二扰动磁场是各自 具有相异的第一磁极及第二磁极。
         根据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其中该等第一磁极及第二磁极的磁场强度是不相 等。
         根据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其中运动构件是进一步设有移动通道组。每一组 移动通道组是包含 : 第一移动通道, 上述第一扰动磁场是环设于第一移动通道的内缘 ; 及, 第二移动通道, 上述第二扰动磁场是环设于第二移动通道的内缘。
         根据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其中运动构件是以中心线为轴心作旋转运动。
         根据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其中静止通道组的第一静止通道及第二静止通道 是按照以中心线为轴心的一第一圆形轨迹交替地且等角度地分布。
         根据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其中扰动磁场组是以一中心线为轴心的一第二圆 形轨迹等角度地分布, 并以第二圆形轨迹作回转运动, 该等扰动磁场组的第二圆形轨迹是 与第一圆形轨迹对应, 使该等扰动磁场组在回转过程中, 均能依序对应于静止通道组。
         根据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其中第一磁力隧道及第二磁力隧道是共有 10 个。
         根据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其中第一扰动磁场及第二扰动磁场是共有 12 个。
         根据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进一步包含控制旋转装置, 该控制旋转装置包 含:
         第一磁场组, 包含数个第一磁场单元, 该等第一磁场单元是等角度地设置于运动 构件的旋转轨迹上 ;
         第二磁场组, 包含数个第二磁场单元, 该等第二磁场单元是设置于反应容器, 并等 角度地对应于运动构件的旋转轨迹, 以便对第一磁场组感磁, 使运动构件以中心线为轴心 作旋转运动 ;
         供电电路, 是对第二磁场组供电, 而使第二磁场组产生磁场, 以便对第一磁场组感 磁, 而使运动构件以中心线为轴心作旋转运动。
         根据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进一步包含能量转换装置, 该能量转换装置包 含:
         第三磁场组, 包含数个第三磁场单元, 该等第三磁场单元是设置于反应容器, 并等 角度地对应于运动构件的旋转轨迹上 ;
         第四磁场组, 是包含数个第四磁场单元, 该等第四磁场单元是等角度地设置于运 动构件上, 并对应于运动构件的旋转轨迹, 以便对第三磁场组感磁, 使第三磁场组产生感应 电流。根据前文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 进一步包含 : 导磁构件, 是与运动构件同步旋转 ; 第五磁场组, 该第五磁场组包含数个第五磁场单元, 该等第五磁场单元是等角度地设置于 导磁构件上, 并对应于运动构件的旋转轨迹上, 并随第四磁场组同步旋转, 以便共同对第三 磁场组感磁, 使第三磁场组产生感应电流。
         本发明旨在于提供一种量子反应方法, 它是提供至少一第一反应空间及至少一第 二反应空间, 并在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之间, 建构至少一组包含有第一磁力隧道 及第二磁力隧道的磁力隧道组 ; 在其中至少一个反应空间内建构至少一组包含有第一扰动 磁场及第二扰动磁场的扰动磁场组 ; 在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充填邻处于液气相界 ( 沸点曲线 ) 压力及温度的反应流体 ; 启动扰动磁场组对反应流体扰动, 借由磁力隧道组引 导反应流体穿梭于两个反应空间, 以便交替地流动而进行反应。
         本发明所提供的量子反应方法及装置, 是利用扰动磁场组对处在邻处于液气相界 ( 沸点曲线 ) 压力及温度的反应流体搅动, 使反应流体反复地通过磁力隧道组而不断地来 回穿梭于至少二个反应空间中进行反应, 使该反应流体在反应过程中, 借由对运动构件的 线性运动或回转运动而转换成力学能, 或进一步转换成电能, 直接输出供应使用需求。 不需 经由构造复杂的蒸气透平机, 因此不但构造简单, 而且其设备可以不拘大小, 广泛地提供给 各种使用者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的主要流程图。 图 2 是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 3 是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 4 是本发明静止通道的示意图。 图 5 是本发明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 自上往下看 )。 图 6 是本发明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 自下往上看 )。 图 7 是本发明的立体组合图。 图 8 是本发明的纵剖面图。 图 9 是图 8 所示的圈示区域 9 的局部放大图。 图 10 是图 8 所示的圈示区域 10 的局部放大图。 图 11 是图 8 所示的割面线 11-11 的剖面图。 图 12 是本发明供电电路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 30 量子反应装置 31 反应容器 32 中心线 33 第一反应空间 34 第二反应空间 35 第一轨迹 36 静止通道组 37 第一静止通道 37a 第一入口端 37b 第一出口端 38 第二静止通道 38a 第二入口端 38b 第二出口端 40 磁力隧道组41 第一磁力隧道 43 引导磁场 45 主机体 48 螺栓 50 运动构件 53 第一移动通道 55 第二轨迹 57 第一扰动磁场 59 第一磁极 61 控制旋转装置 63 第一磁场单元 65 第二磁场单元 67 能量转换装置 69 第三磁场单元 71 第四磁场单元42 第二磁力隧道 44 止逆磁场 46、 47 端盖 49 凹坑 52 移动通道组 54 第二移动通道 56 扰动磁场组 58 第二扰动磁场 60 第二磁极 62 第一磁场组 64 第二磁场组 66 供电电路 68 第三磁场组 70 第四磁场组 72 第五磁场组73 第五磁场单元 74 导磁构件
         75 联轴套筒 76 转轴
         80 反应流体
         A1 步骤一之一 A2 步骤一之二
         A3 步骤一之三 A4 步骤一之四
         B 步骤二 C 步骤三
         P1 第一节距 P2 第二节距
         W1 第一宽度 W2 第二宽度
         具有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 1 至图 4 所示, 本发明旨在于提供一种量子反应方法 (Quantum Reaction Method), 该量子反应方法的技术内容如下 :
         步骤一之一 (A1)〔请参阅图 1 所示〕 :
         提供第一反应空间 33 及第二反应空间 34 ;
         步骤一之二 (A2)〔请参阅图 1 所示〕 :
         在第一反应空间 33 及第二反应空间 34 之间, 具有第一轨迹 35 ; 在第一反应空间 33 及第二反应空间 34 之中的至少其中一个反应空间 33 〔或 34〕 内部, 具有第二轨迹 55, 且 第二轨迹 55 是对应于第一轨迹 35 ;
         步骤一之三 (A3)〔请参阅图 1 所示〕 :
         在第一反应空间 33 及第二反应空间 34 之间, 建构至少一组磁力隧道组 40, 每一组 磁力隧道组 40 各自包含第一磁力隧道 41 及第二磁力隧道 42, 上述第一磁力隧道 41 及第二 磁力隧道 42 是沿着第一轨迹 35 等距且交替地设置, 且上述第一磁力隧道 41 及第二磁力隧 道 42 各自包含引导磁场 43 与止逆磁场 44 ; 且第一磁力隧道 41 的引导磁场 43 以及第二磁 力隧道 42 的止逆磁场 44, 是与第一反应空间 33 及第二反应空间 34 之中的其中一个反应空 间 33〔或 34〕 相接 ; 第一磁力隧道 41 的止逆磁场 44 以及第二磁力隧道 42 的引导磁场 43,是与第一反应空间 33 及第二反应空间 34 之中的另外一个反应空间 34〔或 33〕 相接 ;
         步骤一之四 (A4)〔请参阅图 1 所示〕 :
         在第一反应空间 33 及第二反应空间 34 之中的至少其中一个反应空间 33 〔或 34〕 内, 建构至少一组扰动磁场组 56, 每一组扰动磁场组 56 是包含第一扰动磁场 57 及第二扰动 磁场 58, 且第一扰动磁场 57 的磁场方向, 是与第二扰动磁场 58 的磁场方向相反, 该等第一 扰动磁场 57 及第二扰动磁场 58 是沿着第二轨迹 55 等距且交替地设置 ;
         步骤二 (B)〔请参阅图 1 所示〕 :
         在第一反应空间 33 及第二反应空间 34 充填邻处于液气相界 ( 沸点曲线 ) 压力及 温度的反应流体 80(Reaction Fluid)〔注 : 「邻处于」 指 「正位于」 与 「邻近于」 的合并意 义〕 ;
         步骤三 (C)〔请参阅图 1 所示〕 :
         启动扰动磁场组 56 的第一扰动磁场 57 及第二扰动磁场 58, 沿着第二轨迹 55 各 自对反应流体 80 扰动, 借由第一磁力隧道 41 及第二磁力隧道 42 的引导磁场 43 对反应流 体 80 的引导作用, 引导反应流体 80 穿过引导磁场 43, 再穿过第一磁力隧道 41 及第二磁力 隧道 42 的止逆磁场 44, 借由止逆磁场 44 对反应流体 80 的止逆作用, 使反应流体 80 自第一 反应空间 33 及第二反应空间 34 之中的其中一个反应空间 33 〔或 34)〕 , 进入第一反应空间 33 及第二反应空间 34 之中的另外一个反应空间 34〔或 33〕 , 从而使反应流体 80 在第一反 应空间 33 及第二反应空间 34 交替地流动而进行反应 (Reaction)。 请参阅图 1 至图 3 所示, 较佳的实施例是 : 使第一磁力隧道 41 及第二磁力隧道 42 能够与第一扰动磁场 57 及第二扰动磁场 58 在反应瞬间均形成相通的状态, 只是有效的相 通面积时刻在变化而已。 要达到这种较佳状态, 宜以下述方式达成 : 亦即前文所述的第一磁 力隧道 41 在第一轨迹 35 上的中心位置, 至第二磁力隧道 42 在第一轨迹 35 上的中心位置, 是沿着第一轨迹 35 上形成第一节距 P1(Pitch), 且第一磁力隧道 41 与第二磁力隧道 42 各 自沿着第一轨迹 35 上, 均形成第一宽度 W1(Width) ; 第一扰动磁场 57 在第二轨迹 55 上的 中心位置, 至第二扰动磁场 58 在第二轨迹 55 上的中心位置, 是沿着第二节距 P2(Pitch), 且 第一扰动磁场 57 与各自沿着第二轨迹 55 上, 均形成第二宽度 W2(Width), 令 P1 > 0, P2 > 0, P1 ≠ P2, W1 > 0, W2 > 0, NP1 = MP2, 上述第一节距 P1、 第一宽度 W1、 第二节距 P2 及第 二宽度 W2 是满足下列关系式 :
         1 < N < [(W1+W2)÷2(|(P1-P2)|)]
         式中 : N 为第一扰动磁场 57 与第二扰动磁场 (58) 两者的总数目, N 为正整数 ;
         1 < M < {[(W1+W2)÷2(|(P1-P2)|)]×(P2÷P1)}
         式中 : M 为第一磁力隧道 41 与第二磁力隧道 42 两者的总数目。
         当然, 第一磁力隧道 41 及第二磁力隧道 42 亦不必然地与第一扰动磁场 57 及第二 扰动磁场 58 在反应瞬间始终均形成相通的状态。本发明并不予自限。
         前文所述的引导磁场 43 与止逆磁场 44 的磁场方向是相反的。
         前文所述的引导磁场 43 是包含偶数个极性相反的磁极, 并环绕于第一磁力隧道 41 及第二磁力隧道 42 的其中一端, 以便引导反应流体 80 穿梭其间。
         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是在第一反应空间 33 及第二反应空间 34 之中的其中 一个反应空间 33〔或 34〕 进一步装设至少一只运动构件 50, 该运动构件 50 沿着第二轨迹
         55 相对于该其中一个反应空间 33〔或 34〕 运动, 上述扰动磁场组 56 是建构在运动构件 50 上, 以便借运动构件 50 的扰动磁场组 56 对反应流体 80 扰动。
         其中每一组第一扰动磁场 57 及第二扰动磁场 58 是各自具有相异的第一磁极 59 及第二磁极 60。而该等第一磁极 59 及第二磁极 60 的磁场强度是不相等。
         上述运动构件 50 是进一步设有移动通道组 52。每一组移动通道组 52 是包含 : 第 一移动通道 53, 上述第一扰动磁场 57 是环设于第一移动通道 53 的内缘 ; 及, 第二移动通道 54, 上述第二扰动磁场 58 是环设于第二移动通道 54 的内缘, 第一移动通道 53 及第二移动 通道 54 是沿着第二轨迹 55 设置。
         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是进一步将反应流体 80 的反应行为转变成力学能 (Mechanical Energy)。
         根 据 前 文 所 述 的 量 子 反 应 方 法, 是进一步利用电磁感应方法将力学能 (Mechanical Energy) 转变成电能 (Electric Energy)。
         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是进一步借反应流体 80 的反应行为对该运动构件 50 作功 (Work), 以便将反应流体 80 的反应行为转换成力学能 (Mechanical Energy)。
         前 文 所 述 的 量 子 反 应 方 法, 是 在 反 应 启 始 期 间, 对 运 动 构 件 50 施 加 电 磁 能 (Electromagnetic Energy), 使运动构件 50 自静止状态开始运动。
         第一反应空间 33 及第二反应空间 34 进一步具有一条中心线 32, 且静止通道组 36 的第一静止通道 37 及第二静止通道 38 是按照一第一圆形轨迹交替地且等角度地分布。
         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方法, 其中运动构件 50 是以上述中心线 32 为轴心作旋转运 动。
         扰动磁场组 56 的第一扰动磁场 57 及第二扰动磁场 58 是以上述中心线 32 为轴 心, 按照一第二圆形轨迹交替地且等角度地分布, 并以第二圆形轨迹作回转运动, 该等扰动 磁场组 56 的第二圆形轨迹是与静止通道组 36 的第一圆形轨迹对应, 使该等扰动磁场组 56 在回转过程中, 均能依序运行经过静止通道组 36。
         前述引导磁场 43 及止逆磁场 44 是各有 5 组。换句话说, 由引导磁场 43 及止逆磁 场 44 所构成的第一磁力隧道 41 及第二磁力隧道 42, 两者总共有 10 个。而且扰动磁场组 56 则是有 6 组。换句话说, 第一扰动磁场 57 及第二扰动磁场 58, 两者总共有 12 个。这样 的搭配组合可使由第一磁力隧道 41 及第二磁力隧道 42 所构成的磁力隧道组 40, 与由第一 扰动磁场 57 及第二扰动磁场 58 所构成的扰动磁场组 56, 形成较佳的反应效率。
         以 下 说 明 请 参 阅 图 5 至 图 12 所 示, 本发明旨在于提供一种量子反应装置 30(Quantum Reaction Apparatus), 是包含 : 反应容器 31、 至少一组静止通道组 36、 至少一 组磁力隧道组 40、 及至少一组可移动的扰动磁场组 56。
         反应容器 31 在本实施例中是由主机体 45 及两只分别封盖在主机体 45 两端的两 只端盖 46、 47, 并利用数支螺栓 48 所组成。
         上述反应容器 31 是至少具有第一反应空间 33 及第二反应空间 34, 第二反应空间 34 是与第一反应空间 33 连通, 在第一反应空间 33 及第二反应空间 34 之间, 具有第一轨迹 35 ; 在第一反应空间 33 及第二反应空间 34 之中的至少其中一个反应空间 33 〔或 34〕 内部, 具有第二轨迹 55, 且第二轨迹 55 是对应于第一轨迹 35, 该第一反应空间 33 及第二反应空 间 34 是供充填邻处于液气相界 ( 沸点曲线 ) 压力及温度的反应流体 80(Reaction Fluid)。静止通道组 36 是设在第一反应空间 33 及第二反应空间 (34) 之间, 每一组静止通 道组 36 是包含第一静止通道 37 及第二静止通道 38, 且第一静止通道 37 及第二静止通道 38 是沿着第一轨迹 35 等距且交替地设置。
         磁力隧道组 40 是各自设置于静止通道组 36, 每一磁力隧道组 40 是各自包含第一 磁力隧道 41 及第二磁力隧道 42, 上述第一磁力隧道 41 是设置于第一静止通道 37, 第二磁 力隧道 42 是设置于第二静止通道 38 ; 上述第一磁力隧道 41 及第二磁力隧道 42 各自包含 引导磁场 43 与止逆磁场 44 ; 且第一磁力隧道 41 的引导磁场 43 以及第二磁力隧道 42 的止 逆磁场 44, 是与第一反应空间 33 及第二反应空间 34 之中的其中一个反应空间 33〔或 34〕 相接 ; 第一磁力隧道 41 的止逆磁场 44 以及第二磁力隧道 42 的引导磁场 43, 是与第一反应 空间 33 及第二反应空间 34 之中的另外一个反应空间 34〔或 33〕 相接 ;
         每一组扰动磁场组 56 是包含第一扰动磁场 57 及第二扰动磁场 58, 且第一扰动 磁场 57 的磁场方向, 是与第二扰动磁场 58 的磁场方向相反, 该等第一扰动磁场 57 及第 二扰动磁场 58 是沿着第二轨迹 (55) 等距且交替地设置, 以便对上述反应流体 80 扰动 (Agitate), 使反应流体 80 在依序经由第一静止通道 37 及第二静止通道 38 时, 借由每一通 道的引导磁场 43 对反应流体 80 的引导作用与止逆磁场 44 对反应流体 80 的止逆作用, 而 在第一反应空间 33 及第二反应空间 34 交替地 (alternate) 流动而进行反应 (Reaction)。
         较佳的实施例是 : 使第一磁力隧道 41 及第二磁力隧道 42 能够与第一扰动磁场 57 及第二扰动磁场 58 在反应瞬间均形成相通的状态, 只是有效的相通面积时刻在变化而已。 要达到这种较佳状态, 宜以下述方式达成 : 亦即第一磁力隧道 41 在第一轨迹 35 上的中心位 置, 至第二磁力隧道 42 在第一轨迹 35 上的中心位置, 是沿着第一轨迹 35 上形成第一节距 P1(Pitch), 且第一磁力隧道 41 与第二磁力隧道 42 各自沿着第一轨迹 35 上, 均形成第一宽 度 W1(Width) ; 第一扰动磁场 57 在第二轨迹 55 上的中心位置, 至第二扰动磁场 58 在第二 轨迹 55 上的中心位置, 是沿着第二节距 P2(Pitch), 且第一扰动磁场 57 与各自沿着第二轨 迹 55 上, 均形成第二宽度 W2(Width), 令 P1 > 0, P2 > 0, P1 ≠ P2, W1 > 0, W2 > 0, NP1 = MP2, 上述第一节距 P1、 第一宽度 W1、 第二节距 P2 及第二宽度 W2 是满足下列关系式 :
         1 < N < [(W1+W2)÷2(|(P1-P2)|)]
         式中 : N 为第一扰动磁场 57 与第二扰动磁场 58 两者的总数目, N 为正整数 ;
         1 < M < {[(W1+W2)÷2(|(P1-P2)|)]×(P2÷P1)}
         式中 : M 为第一磁力隧道 41 与第二磁力隧道 42 两者的总数目。
         当然, 第一磁力隧道 41 及第二磁力隧道 42 亦不必然地与第一扰动磁场 57 及第二 扰动磁场 58 在反应瞬间始终均形成相通的状态。本发明并不予自限。
         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其中引导磁场 43 与止逆磁场 44 的磁场方向是相反的。
         每一组静止通道组 36 的第一静止通道 37, 具有第一入口端 37a 及第一出口端 37b ; 且每一组静止通道组 36 的第二静止通道 38, 具有第二入口端 38a 及第二出口端 38b, 其中第一静止通道 37 的第一入口端 37a 及第二静止通道 38 的第二出口端 38b, 是与第一反 应空间 33 及第二反应空间 34 之中的其中一个反应空间 33〔或 34〕 相接, 且第一静止通道 37 的第一出口端 37b 与第二静止通道 38 的第二入口端 38a, 是与第一反应空间 33 及第二 反应空间 34 之中的另外一个反应空间 34〔或 33〕 相接。
         引导磁场 43 是各自环绕在第一静止通道 37 的第一入口端 37a 及第二静止通道 38的第二出口端 38b, 且该引导磁场 43 是与第一反应空间 33 及第二反应空间 34 之中的其中 一个反应空间 33〔或 34〕 相接 ; 上述止逆磁场 44 是各自环绕在第一静止通道 37 的第一出 口端 37b 及第二静止通道 38 的第二入口端 38a, 且该止逆磁场 44 是与第一反应空间 33 及 第二反应空间 34 之中的另外一个反应空间 34〔或 33〕 相接。
         引导磁场 43 是包含偶数个极性相反的磁极, 并环绕于第一静止通道 37 的第一入 口端 37a 及第二静止通道 38 的第二入口端 38a, 以便引导 (Guide) 反应流体 80 穿梭其间。
         前文所述的量子反应装置 30, 是进一步包含运动构件 50, 该运动构件 50 是可相对 于该其中一个反应空间 33〔或 34〕 运动。
         上述扰动磁场组 56 是建构在运动构件 50 上, 以便借运动构件 50 的扰动磁场组 56 对反应流体 80 扰动。每一组第一扰动磁场 57 及第二扰动磁场 58 是各自具有相异的第一 磁极 59 及第二磁极 60, 而该等第一磁极 59 及第二磁极 60 的磁场强度是不相等。
         运动构件 50 是进一步设有移动通道组 52。每一组移动通道组 52 是包含 : 第一移 动通道 53, 上述第一扰动磁场 57 是环设于第一移动通道 53 的内缘 ; 及, 第二移动通道 54, 上述第二扰动磁场 58 是环设于第二移动通道 54 的内缘。运动构件 50 是以中心线 32 为轴 心作旋转运动。 静止通道组 36 的第一静止通道 37 及第二静止通道 38 是按照以中心线 32 为轴心 的一第一圆形轨迹交替地且等角度地分布。
         扰动磁场组 56 是以一中心线 32 为轴心的一第二圆形轨迹等角度地分布, 并以第 二圆形轨迹作回转运动, 该等扰动磁场组 56 的第二圆形轨迹是与第一圆形轨迹对应, 使该 等扰动磁场组 56 在回转过程中, 均能依序对应于静止通道组 36。
         前述引导磁场 43 及止逆磁场 44 是各有 5 组。换句话说, 由引导磁场 43 及止逆磁 场 44 所构成的第一磁力隧道 41 及第二磁力隧道 42, 共有 10 个。而且扰动磁场组 56 则是 有 6 组。换句话说, 由第一扰动磁场 57 及第二扰动磁场 58 共有 12 个。这样的搭配组合可 使由第一磁力隧道 41 及第二磁力隧道 42 所构成的磁力隧道组 40, 与由第一扰动磁场 57 及 第二扰动磁场 58 所构成的扰动磁场组 56, 形成较佳的反应效率。
         本发明所提供的量子反应装置 30, 进一步包含控制旋转装置 61, 该控制旋转装置 61 包含 : 第一磁场组 62、 第二磁场组 64, 及供电电路 66。
         其中第一磁场组 62 是包含数个第一磁场单元 63, 该等第一磁场单元 63 是等角度 地设置于运动构件 50 的旋转轨迹上。第一磁场单元 63 在本实施例中为永久磁铁, 是等角 度地设置于运动构件 50 的内缘。
         第二磁场组 64 是包含数个第二磁场单元 65, 该等第二磁场单元 65 是设置于反应 容器 31, 并等角度地对应于运动构件 50 的旋转轨迹, 以便对第一磁场组 62 感磁, 使运动构 件 50 以中心线 32 为轴心作旋转运动。第一磁场单元 63 在本实施例中为电磁线圈, 并等角 度地设置于主机体 45 外圈的凹坑 49 中。
         至于供电电路 66, 则是对第二磁场组 64 供电, 而使第二磁场组 64 产生磁场, 以便 对第一磁场组 62 感磁, 而使运动构件 50 以中心线 32 为轴心作旋转运动。
         本发明所提供的量子反应装置 30, 进一步包含能量转换装置 67, 该能量转换装置 67 包含 : 第三磁场组 68、 第四磁场组 70, 及第五磁场组 72。
         其中第三磁场组 68 是包含数个第三磁场单元 69, 该等第三磁场单元 69 是设置于
         反应容器 31, 并等角度地对应于运动构件 50 的旋转轨迹。
         第四磁场组 70 是包含数个第四磁场单元 71, 该等第四磁场单元 71 是等角度地设 置于运动构件 50 上, 并对应于运动构件 50 的旋转轨迹, 以便对第三磁场组 68 感磁, 使第三 磁场组 68 产生感应电流。
         上述能量转换装置 67 进一步包含 : 导磁构件 74, 是借联轴套筒 75 与运动构件 50 联结, 而并在转轴 76 的支撑下, 与运动构件 50 同步旋转。至于第五磁场组 72, 该第五磁场 组 72 包含数个第五磁场单元 73, 该等第五磁场单元 73 是等角度地设置于导磁构件 74 上, 并对应于运动构件 50 的旋转轨迹上, 并随第四磁场组 70 同步旋转, 以便共同对第三磁场组 68 感磁, 使第三磁场组 68 产生感应电流。
         本发明旨在于提供一种量子反应方法, 它是提供至少一第一反应空间及至少一第 二反应空间, 并在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之间, 建构至少一组包含有第一磁力隧道 及第二磁力隧道的磁力隧道组 ; 在其中至少一个反应空间内建构至少一组包含有第一扰动 磁场及第二扰动磁场的扰动磁场组 ; 在第一反应空间及第二反应空间充填邻处于液气相界 ( 沸点曲线 ) 压力及温度的反应流体 ; 启动扰动磁场组对反应流体扰动, 借由磁力隧道组引 导反应流体来回穿梭于两个反应空间, 以便交替地流动而进行反应 (Reaction)。 本发明所提供的量子反应方法及装置, 其中该反应流体是包含碳元素在内 〔例如 : 二氧化碳、 碳是同位素〕 〔但本发明并不自限于碳元素〕 。
        

    关 键  词:
    量子 反应 方法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量子反应方法及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31259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