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4

方形密封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pdf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4307580
  • 上传时间:2018-09-13
  • 格式:PDF
  • 页数:34
  • 大小:755.56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193710.7

    申请日:

    2011.07.12

    公开号:

    CN102403526A

    公开日:

    2012.04.0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M 10/04申请日:20110712|||公开

    IPC分类号:

    H01M10/04; H01M2/26

    主分类号:

    H01M10/04

    申请人: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服部高幸; 木村毅典; 山内康弘; 能间俊之

    地址:

    日本国大阪府

    优先权:

    2010.07.14 JP 2010-160068; 2011.01.31 JP 2011-019078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代理人:

    雒运朴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方形密封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所述方形密封二次电池(10)具备具有层叠或卷绕的正极芯体露出部(14)及负极芯体露出部(15)的电极体(11)、与两芯体露出部(14、15)分别电接合的一对集电构件(16、18),两芯体露出部(14、15)中至少一方被分割成两部分且在该两部分之间配置有保持了多个连结导电构件(24A、25A)的树脂材料制的中间构件(24、25),被分割成两部分侧的芯体露出部的集电构件(16、18)配置在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14、15)的最外侧的至少一方的面上,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14、15)与中间构件(24、25)的多个连结导电构件(24A、25A)一起通过电阻焊接法电接合。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方形密封二次电池, 其具备具有层叠或卷绕的正极芯体露出部及负极芯体露出 部的电极体、 与所述正极芯体露出部电接合的集电构件、 与所述负极芯体露出部电接合的 集电构件, 所述方形密封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芯体露出部及所述负极芯体露出部中的至少一方被分割成两部分且在该两 部分之间配置有保持了多个连结导电构件的树脂材料制的中间构件, 所述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侧的所述集电构件配置在所述被分割成两部分的 芯体露出部的最外侧的至少一方的面上, 所述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与所述中间构 件的所述多个连结导电构件一起通过电阻焊接法电接合。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构件具备孔及切口中的至少一方。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构件在所述中间构件中的至少一对对置的侧面上分别具有与所述中间构件 的插入方向平行的切口。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口形成在与所述正极芯体露出部或负极芯体露出部不对置的一侧。5: 根据权利要求 1 ~ 4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构件的角部被倒角。6: 根据权利要求 1 ~ 5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导电构件为块形状或柱状体形状。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 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连结导电构件, 所述块形状或柱状体形状上的互相对置的两个面的角部被倒 角。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倒角的面为平面。9: 一种密封电池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的 (1) ~ (5) 工序 : (1) 通过隔着隔板层叠或卷绕正极极板和负极极板, 从而制作在一方的端部形成有多 张层叠的正极芯体露出部且在另一方的端部形成有多张层叠的负极芯体露出部的扁平状 电极体的工序 ; (2) 将所述层叠的正极芯体露出部及负极芯体露出部中的至少一方分割成两部分的工 序; (3) 在所述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的最外侧的两表面配置集电构件, 并且在所 述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之间配置保持了多个连结导电构件的树脂材料制的中间 构件, 将所述连结导电构件的对置的两个面分别配置成与所述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 部相接的工序 ; (4) 使一对电阻焊接用电极与在所述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的最外侧的两表面 配置的所述集电构件抵接的工序 ; (5) 对所述一对电阻焊接用电极之间施加按压力并同时进行电阻焊接的工序。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密封电池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中间构件, 使用设置有孔及切口中的至少一方的构件。 211: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密封电池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中间构件, 使用在所述中间构件中的至少一对对置的侧面上分别设置与所述 中间构件的插入方向平行的切口的构件, 并且, 在所述 (3) 工序中, 通过定位用夹具把持在所述中间构件中的一对对置的侧面上分别 设置的与所述中间构件的插入方向平行的切口, 并同时将所述中间构件配置在所述被分割 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之间, 在保持通过所述定位用夹具把持在所述中间构件中的一对对置的侧面上分别设置的 与所述中间构件的插入方向平行的切口的状态下, 进行所述 (4) 及 (5) 工序。12: 根据权利要求 9 ~ 11 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电池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中间构件, 使用角部被倒角的构件。13: 根据权利要求 9 ~ 12 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电池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连结导电构件, 使用两端部从所述中间构件突出的块形状或柱状体形状的构 件。14: 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密封电池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连结导电构件, 使用在所述块形状或柱状体形状上的所述对置的两个面分别 设置有互相平行的平面部分且角部被倒角的构件。15: 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密封电池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连结导电构件, 使用所述被倒角的部分为平面的构件。16: 根据权利要求 9 ~ 15 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电池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连结导电构件, 使用在所述连结导电构件的对置的两个面上形成有突起的构 件。17: 根据权利要求 16 所述的密封电池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连结导电构件, 使用在所述连结导电构件的对置的两个面上设置的突起上形 成有开口的构件。18: 根据权利要求 9 ~ 15 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电池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连结导电构件, 使用在所述连结导电构件的对置的两个面上形成有开口的构 件。19: 根据权利要求 17 或 18 所述的密封电池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连结导电构件, 使用所述开口贯通所述连结导电构件的构件。20: 根据权利要求 17 ~ 19 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电池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 (5) 工序中, 施加按压力, 使得所述开口成为半压瘪状态。21: 根据权利要求 9 ~ 20 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电池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中间构件, 使用在所述连结导电构件的对置的两个面上配置有环状的绝缘密 封件的构件。22: 根据权利要求 9 ~ 21 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电池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连结导电构件, 使用所述连结导电构件的露出部分的形状在所述正极芯体露 出部侧及所述负极芯体露出部之间分别不同的构件。

    说明书


    方形密封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方形密封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该密封电池具有层叠的正极芯体露 出部及负极芯体露出部, 且至少一侧的芯体露出部被分割成两部分, 多个连结导电构件稳 定地定位配置在该两部分之间, 并将芯体露出部与集电构件之间以及芯体露出部与连结导 电构件之间电阻焊接, 从而能够实现焊接部的低电阻化, 并且抑制焊接强度的不均。
         背景技术 近年来, 环境保护运动高涨, 二氧化碳气体等造成温室化的废气的排出限制被强 化。因此, 在机动车行业里, 取代使用汽油、 柴油、 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机动车, 而活跃地进 行电动机动车 (EV)、 混合动力电动机动车 (HEV) 的开发。作为这样的 EV、 HEV 用电池, 使用 镍 - 氢二次电池或锂离子二次电池, 但近些年为了得到轻量且高容量的电池, 锂离子二次 电池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被广泛使用。
         在 EV、 HEV 用途中, 不仅要求与环境相适应, 而且要求作为机动车的基本性能、 即 加速性能、 爬坡性能等行驶能力的高度化。 为了满足这样的要求, 需要不仅电池容量增大而 且高输出的电池。通常, EV、 HEV 用的二次电池大多使用在方形外装壳体内收容有发电要件 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 但为了在进行高输出的放电时在电池中流过大电流, 需要极力减少 电池的内部电阻。因此, 对于防止电池的发电要件中的电极极板的芯体与集电构件之间的 焊接不良来降低内部电阻进行了各种改良。
         作为将发电要件中的电极极板的芯体与集电构件电结合而进行集电的方法, 已知 有机械的紧固法、 焊接法等, 但由于焊接法容易实现低电阻化且很难产生时效变化, 因此适 合作为要求高输出的电池的集电方法。另外, 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 为了实现低电阻化, 使 用铝或铝合金作为正极极板的芯体材料及集电构件的材料, 使用铜或铜合金作为负极极板 的芯体材料及集电构件的材料。但是, 由于铝、 铝合金、 铜及铜合金具有电阻小且热传导率 大的特性, 因此为了焊接而需要非常大的能量。
         作为这样的发电要件的电极极板的芯体与集电构件之间的焊接方法, 一直以来已 知有以下的方法。
         (1) 激光焊接法
         (2) 超声波焊接法
         (3) 电阻焊接法
         上述的三种焊接方法各有优缺点, 但考虑到生产率及经济性时, 优选采用一直以 来作为金属之间的焊接法而广泛使用的电阻焊接法。然而, EV、 HEV 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等 方形密封二次电池的电极体具备隔着隔板层叠或卷绕正极极板和负极极板的结构。并且, 正极极板和负极极板的芯体露出部配置成位于互不相同侧, 正极极板的芯体露出部层叠而 焊接于正极集电构件, 负极极板的芯体露出部也层叠而焊接于负极集电构件。上述正极芯 体露出部及负极芯体露出部的层叠张数在 EV、 HEV 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等方形密封二次电 池的容量大的情况下变得非常多。
         另一方面, 在下述专利文献 1 中公开有蓄电元件的发明, 在该蓄电元件中, 在将正 极极板及负极极板隔着隔板而卷绕成扁平状的电极体中, 为了减少从隔板伸出的各电极的 芯体露出部的层叠宽度, 将各电极的芯体露出部分向两个部位并焊接于集电构件。 在此, 利 用图 9 及图 10, 说明下述专利文献 1 中公开的蓄电元件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 图 9A 为下 述专利文献 1 公开的作为蓄电元件的双电荷层电容器的剖视图, 图 9B 是图 9A 的沿 IXB-IXB 线的剖视图, 图 9C 是图 9A 的沿 IXC-IXC 线的剖视图。另外, 图 10 是表示图 9 中的电极的 芯体露出部与集电构件之间的焊接工序的图。
         如图 9A ~图 9C 所示, 该蓄电元件 50 具备将正极极板及负极极板隔着隔板 ( 都省 略图示 ) 层叠而卷绕成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 51, 该卷绕电极体 51 配置在方形的铝制的外装 壳体 52 内。另外, 该蓄电元件 50 的正极用集电构件 53a 及负极用集电构件 53b 分别在一 侧的端部形成有コ形状的翼部 54a 或 54b, 从而分别与正极极板的芯体露出部 55a 或负极极 板的芯体露出部 55b 连接, 另一侧的端部分别与正极端子 56a 或负极端子 56b 连接。并且, 正极极板的芯体露出部 55a 被捆束并分割成两部分, 且被分别焊接于一方的コ形状的翼部 54a 的外表面侧的两个部位, 另外, 负极极板的芯体露出部 55b 也被分割成两部分, 并被分 别焊接于另一方的コ形状的翼部 54b 的外表面侧的两个部位。
         当该焊接例如在正极极板侧时, 如图 10 所示, 将被分割成两部分的正极极板的芯 体露出部 55a 中的一方配置在コ形状的翼部 54a 的外表面, 使超声波焊接装置 ( 省略图示 ) 的焊头 57 与该芯体露出部 55a 的外表面抵接, 并将焊座 58 配置在コ形状的翼部 54a 的内 表面侧, 由此进行超声波焊接。 需要说明的是, 对被分割成两部分的正极极板的芯体露出部 55a 的另一方也通过同样的方法进行超声波焊接, 另外, 在负极极板侧也同样。
         另一方面, 在对被分割成两部分的正极极板或负极极板进行电阻焊接的情况 下, 研究有对分割后的板每一侧进行焊接的方法或对分割后的板同时进行焊接的串点焊 (series spot bonding), 但若考虑削减焊接次数, 则优选串点焊。 在以往的串点焊技术中, 如图 11 所示, 在与焊接用的一对电阻焊接用电极棒 71 及 72 同轴上对被焊接构件 73 及 74 进行两点焊接时, 主要使用将コ形状的焊接用部件 75 夹在中间而对コ形状的焊接用部件 75 的上下进行焊接的方法。 该方法由于能够容易地从板状的金属板制作出コ形状的焊接用 部件 75, 并且用于使电阻焊接容易且稳定化的凸起 (projection) 的制作容易, 因此通常被 广泛地使用。
         【专利文献 1】 日本特开 2003-249423 号公报
         【专利文献 2】 日本实开昭 58-113268 号公报
         【专利文献 3】 日本特开 2000-40501 号公报
         根据上述专利文献 1 中公开的发明, 由于能够缩小正极芯体露出部及负极芯体露 出部的露出宽度, 因此起到蓄电装置的容积效率良好这一效果。然而, 在该发明中, 为了将 正极用集电构件或负极用集电构件焊接于正极极板或负极极板, 而需要分别进行多次焊 接, 并且, 存在在卷绕电极体的中央部需要用于配置焊接用的正极用集电构件或负极用集 电构件的コ形状的翼部的开口空间、 在超声波焊接时需要在コ形状的翼部的内部配置焊座 等制造设备复杂化这样的问题点。
         另外, 在上述专利文献 1 中记载了连接电极极板的工序尤其优选使用超声波焊接 法这样的内容, 实施例中的卷绕数为 16 次 ( 被分割成两部分后一侧为 8 次 ), 层叠厚度为320μm。与此相对, 在 EV、 HEV 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等容量大的密封电池中, 正极芯体露出 部及负极芯体露出部的层叠张数与上述专利文献 1 中公开的发明的情况相比变得非常多, 并且层叠厚度也远远变厚。
         因此, 在 EV、 HEV 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等容量大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中, 采用超声 波焊接法作为层叠的正极芯体露出部及负极芯体露出部与集电构件之间的焊接方法, 为了 焊接成稳定的状态, 需要用于使层叠的正极芯体露出部及负极芯体露出部分别与集电构件 密接的大的加压、 用于使超声波振动到达层叠的正极芯体露出部及负极芯体露出部的另一 端侧的大的能量。在上述专利文献 1 中公开的发明中, 由于需要通过配置在コ形状的集电 构件的内部的焊座承受加压及超声波能量, 因此焊座需要有相应的刚性, 并且, 由能够供给 到コ形状的集电构件的内部这样大小的焊座承受大的加压并同时实现稳定的焊接条件在 技术上非常困难。
         另外, 在图 11 所示的现有方法中, 能够通过一次焊接对正极芯体露出部及负极芯 体露出部分别进行串焊 (series bonding), 但为了消除焊接用的电极棒 71 及 72 进行加压 所引起的コ形状的焊接用部件 75 的变形, 需要向コ形状的焊接用部件的内部供给加压承 受件 76d 或通电用的金属块等对策, 存在焊接设备复杂化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 如图 12 所示, 在上述专利文献 2 中示出极板芯体集结装置 80, 该装 置中, 将电极芯体组 84a 及 84b 抵接于集电构件 81 的基部 82 的两侧, 并对配置在上述电极 芯体组 84a 及 84b 的外侧的一对挡板 85a 及 85b 一起一体地进行串点焊, 其中, 该电极芯体 组 84a 及 84b 通过将电极体 83 的芯体 84 分割成两部分并进行集束而得到。
         另外, 如图 13A 及图 13B 所示, 在上述专利文献 3 中示出有扁平卷绕电极电池 90, 扁平卷绕电极电池 90 具备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 93, 该卷绕电极体 93 以正极极板及负极极 板分别隔着隔板且正极芯体露出部 91 及负极芯体露出部 92 配置在互相反侧的方式进行卷 绕, 扁平卷绕电极电池 90 中使用例如具备与卷绕有正极芯体露出部 91 的中央空间 91a 嵌 合的缘部分为曲面状的长方形状的连接部 94a、 向与卷绕轴方向正交的扁平轴长方向突出 的端子部 94b、 连结两者的短的连结部 94c 的正极端子 94, 将该正极端子 94 的端子部 94b 嵌合于卷绕有正极芯体露出部 91 的中央空间 91a( 参照图 13A), 之后从正极芯体露出部 91 的两侧进行串点焊, 从而进行电连接。
         然而, 在上述专利文献 2 及 3 中公开的串点焊法中, 正极极板或负极极板的芯体露 出部被分割成两部分并被从正极端子或负极端子的两侧直接进行串点焊, 但由于正极端子 或负极端子的焊接面为平坦面, 因此很难提高正极端子或负极端子与正极极板或负极极板 的芯体露出部之间的焊接强度并减少焊接部的内部电阻的不均。
         另外, 在 EV、 HEV 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等容量大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的情况下, 正 极芯体露出部及负极芯体露出部的层叠张数非常多, 并且使用铝或铝合金作为正极芯体及 正极集电体, 且使用铜或铜合金等作为负极芯体及负极集电体。 由于上述的铝或铝合金、 铜 或铜合金为电阻小且热传导率也良好的材料, 因此更难以提高正极芯体露出部与正极端子 之间以及负极芯体露出部与负极端子之间的焊接强度并降低焊接部的内部电阻。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提出, 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形密封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该方形密封二次电池中, 层叠的正极芯体露出部及负极芯体露出 部中至少一侧的芯体露出部被分割成两部分, 连结导电构件稳定地定位配置在该两部分之 间, 并将芯体露出部与集电构件之间以及芯体露出部与连结导电构件之间电阻焊接, 从而 能够实现焊接部的低电阻化, 并且抑制焊接强度的不均。
         为了完成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方形密封电池具备具有层叠或卷绕的正极芯体露出 部及负极芯体露出部的电极体、 与所述正极芯体露出部电接合的集电构件、 与所述负极芯 体露出部电接合的集电构件, 所述方形密封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芯体露出部及 所述负极芯体露出部中的至少一方被分割成两部分且在该两部分之间配置有保持了多个 连结导电构件的树脂材料制的中间构件, 所述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侧的所述集电 构件配置在所述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的最外侧的至少一方的面上, 所述被分割成 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与所述中间构件的所述多个连结导电构件一起通过电阻焊接法电接 合。
         在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中, 正极芯体露出部及负极芯体露出部中的至少一 方被分割成两部分且在被分割出的两部分之间配置有保持了多个连结导电构件的树脂材 料制的中间构件。并且, 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侧的集电构件配置在被分割成两部 分的芯体露出部的最外侧的至少一方的面上, 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与中间构件的 多个连结导电构件一起通过电阻焊接法电接合。 因 此, 根 据 本 发 明 的 方 形 密 封 二 次 电 池, 能 够 通 过 串 联 电 阻 焊 接 法 (series resistance bonding) 将被分割成两部分侧的芯体露出部与连结导电构件及集电构件之间 一次接合。 此外, 多个连结导电构件由树脂材料制的中间构件保持, 因此多个连结导电构件 之间的尺寸精度提高, 并且能够以稳定的状态定位配置在被分割成两部分侧的芯体露出部 之间, 因此电阻焊接部的品质提高而能够实现低电阻化。 因此, 根据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 电池, 能够得到输出提高且输出的不均降低了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
         需要说明的是, 本发明的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侧的集电构件可以配置在 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的最外侧的至少一方的面上, 优选配置在被分割成两部分的 芯体露出部的最外侧的两面上。但是, 即使在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的最外侧的另 一面上配置与电极端子未直接连接的集电承受构件, 实质上也能够起到与将集电构件配置 在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的最外侧的两面上时同样的作用效果。因此, 本发明中的 “集电构件” 以还包括这样的 “集电承受构件” 的意思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 对于将集电构件配置在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的最外侧的 两面上的结构而言能够以物理上稳定的状态进行电阻焊接。另外, 也可以在被分割成两部 分的芯体露出部的最外侧的另一面上什么都不配置, 而使一对电阻焊接用电极的一方与另 一面直接抵接来进行电阻焊接。 然而, 在该情况下, 在电阻焊接用电极与被分割成两部分的 芯体露出部的最外侧的另一面之间可能产生熔接, 因此优选在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 部的最外侧的两面上分别配置与电极端子连接的集电构件, 或者在一侧的面上配置与电极 端子连接的集电构件并且在另一侧的面上配置作为集电承受构件的集电构件。
         另外, 作为能够使用于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的中间构件的树脂材料, 例如 列举有聚丙烯 (PP)、 聚乙烯 (PE)、 聚偏氯乙烯 (PVDC)、 聚缩醛 (POM)、 聚酰胺 (PA)、 聚碳酸酯 (PC)、 聚苯硫醚 (PPS) 等。
         另外, 在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中, 优选所述中间构件具备孔及切口中的至少一方。 在中间构件上设置的孔或切口在电池产生异常而在电极体内部产生气体时, 作为 将气体向电极体的外部排出的排气用的路线而发挥功能。因此, 当中间构件具备孔或切口 时, 即使在电极体内部产生气体也容易将其向电极体的外部排出, 使方形密封电池通常具 备的感压式电流切断机构或气体排出阀等稳定地动作, 因此能够确保安全性。 此外, 由于中 间构件的体积减少, 因此能够使方形密封电池变轻。
         另外, 在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中, 所述中间构件可以在所述中间构件的至 少一对对置的侧面上分别具备与所述中间构件的插入方向平行的切口。
         若采用这样的结构, 则在制造工序中进行将中间构件向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 出部之间插入及集电体电阻焊接时, 能够使定位用夹具或臂经由切口对中间构件的把持更 加稳定, 并且, 由于切口与中间构件的插入方向平行地形成, 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定位用夹 具或臂对中间构件的把持或定位用夹具或臂的卸下。因此, 能够防止中间构件与电极体的 位置错动或倾斜而提高集电体焊接的焊接可靠性和产品的成品率, 此外, 中间构件与定位 用夹具或臂仅通过嵌合就能够可靠地将两者固定, 因此能够实现制造设备的简化。
         需要说明的是, 从利用定位用夹具或臂的把持的稳定性的观点出发, 优选与中间 构件的插入方向平行地形成的切口分别设置在中间构件中的一对对置的侧面上, 另外, 在 中间构件的定位及集电体电阻焊接时, 为了尽可能减少定位用夹具或臂与正极芯体露出部 的干涉, 优选切口设置在中间构件的与芯体露出部不对置的面、 即与连结导电构件的突出 的面不同的面上。
         另外, 在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中, 优选所述中间构件的角部被倒角。
         根据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 由于中间构件的角部被倒角, 因此在将中间构 件插入到层叠的芯体露出部之间时, 即使被倒角的中间构件与柔软的芯体露出部接触, 对 芯体露出部带来损伤的情况也少, 能够容易地使多个连结导电构件与芯体露出部抵接, 从 而提高焊接性。
         另外, 在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中, 优选所述连结导电构件为块形状或柱状 体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 由于连结导电构件形成为块形状或柱状体形 状, 因此即使在电阻焊接时施加按压力也难以产生变形, 焊接部分的物理性质稳定, 并且焊 接部分的品质良好。 需要说明的是, 作为连结导电构件的形状, 可以采用圆柱状、 棱柱状、 椭 圆柱状、 圆筒状、 方筒状、 椭圆筒状等难以变形的形状。
         另外, 在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中, 优选所述块形状或柱状体形状上的互相 对置的两个面的角部被倒角。
         根据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 若块形状或柱状体形状上的互相对置的两个面 的角部被倒角, 则在将中间构件插入到层叠的芯体露出部之间时, 连结导电构件与柔软的 芯体露出部接触而对芯体露出部带来损伤的情况变少, 能够容易地使多个连结导电构件与 芯体露出部抵接, 因此使焊接性提高。 并且, 由于连结导电构件的对置的两个面各自的面积 变小, 因此连结导电构件的对置的两个面作为凸起而起作用, 从而电流集中而容易发热, 使 焊接部分的物理性质稳定化, 并且焊接部分的品质也良好。
         另外, 在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中, 优选所述连结导电构件的所述被倒角的 面为平面。
         多个连结导电构件的被倒角的面可以采用曲面及平面两种形态。然而, 若被倒角 的面为平面, 则在将中间构件插入到层叠的芯体露出部之间时, 被倒角的面与中间构件中 的连结导电构件露出的面之间相对于芯体露出部必定形成为钝角。因此, 根据本发明的方 形密封二次电池, 在将中间构件插入层叠的芯体露出部之间而进行电阻焊接时, 芯体露出 部与多个连结导电构件容易接触, 因此焊接性提高。
         并且,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包 括以下的 (1) ~ (5) 工序 :
         (1) 通过隔着隔板层叠或卷绕正极极板和负极极板, 从而制作在一方的端部形成 有多张层叠的正极芯体露出部且在另一方的端部形成有多张层叠的负极芯体露出部的扁 平状电极体的工序 ;
         (2) 将所述层叠的正极芯体露出部及负极芯体露出部中的至少一方分割成两部分 的工序 ;
         (3) 在所述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的最外侧的两表面配置集电构件, 并且 在所述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之间配置保持了多个连结导电构件的树脂材料制的 中间构件, 将所述连结导电构件的对置的两个面分别配置成与所述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 露出部相接的工序 ;
         (4) 使一对电阻焊接用电极与在所述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的最外侧的两 表面配置的所述集电构件抵接的工序 ;
         (5) 对所述一对电阻焊接用电极之间施加按压力并同时进行电阻焊接的工序。
         在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中, 包括以下工序, 即, 将层叠的正极芯 体露出部及负极芯体露出部中的至少一方分别分割成两部分, 在该正极芯体露出部或负极 芯体露出部的最外侧的两表面上配置集电构件, 在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之间将保 持了多个连结导电构件的树脂材料制的中间构件配置成连结导电构件的对置的两个面分 别与所述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相接, 并使一对电阻焊接用电极与在所述被分割成 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的最外侧的两表面配置的集电构件抵接, 对一对电阻焊接用电极之间 施加按压力并同时进行电阻焊接。在这样的电阻焊接工序中, 由于电阻焊接电流在被分割 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侧以集电构件→芯体露出部→连结导电构件→芯体露出部→集电 构件的方式流动, 因此通过一次电阻焊接能够将集电构件与芯体露出部之间、 芯体露出部 与连结导电构件之间同时焊接。
         并且, 由于多个连结导电构件由树脂材料制的中间构件保持, 因此多个连结导电 构件之间的尺寸精度提高, 并且能够以稳定的状态定位配置在被分割成两部分的正极芯体 露出部或负极芯露出部之间, 因此能够使电阻焊接部的品质提高而实现低电阻化。因此, 根据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 能够得到输出提高且输出的不均减少的方形密封二次电 池。
         此外, 在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中, 多张层叠的正极芯体露出部 及负极芯体露出部中的至少一方层叠并被分成两部分, 因此必须在一个电阻焊接部位进行 焊接的正极芯体露出部或负极芯体露出部的层叠张数减半, 能够以更少的电力进行电阻焊接。需要说明的是, 在被分割成两部分的正极芯体露出部或负极芯体露出部的最外侧的两 表面上分别配置集电构件的工序和在被分割成两部分的正极芯体露出部之间或负极芯体 露出部之间配置保持了多个连结导电构件的树脂材料制的中间构件的工序哪个在前、 哪个 在后都可以。 另外, 在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中, 由于使用保持了多个连结 导电构件的树脂材料制的中间构件, 因此对于一个中间构件来说, 需要根据连结导电构件 的个数多次进行电阻焊接, 但可以集中一次进行电阻焊接, 也可以对各连结导电构件进行 电阻焊接。
         另外, 在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中, 作为所述中间构件, 优选使用 设置有孔及切口中的至少一方的构件。
         在中间构件上设置的孔或切口在电池产生异常而在电极体内部产生气体时, 作为 将气体向电极体的外部排出的排气用的路线而发挥功能。因此, 当中间构件具备孔或切口 时, 使方形密封电池通常具备的感压式电流切断机构或气体排出阀等稳定地动作, 因此能 够确保安全性。此外, 由于中间构件的体积减少, 因此能够得到轻的方形密封电池。
         另外, 在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中, 作为所述中间构件, 可以使用 在所述中间构件中的至少一对对置的侧面上分别设置与所述中间构件的插入方向平行的 切口的构件。 作为中间构件, 当使用切口与中间构件的插入方向平行地形成的构件时, 能够 使定位用夹具或臂经由上述切口对中间构件的把持更加稳定, 此外, 由于切口与中间构件 的插入方向平行地形成, 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定位用夹具或臂对中间构件的把持或定位用 夹具或臂的卸下。 因此, 根据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在通过定位用夹具或臂经由 上述的切口把持中间构件的状态下进行 (3)、 (4) 及 (5) 的工序, 由此能够防止中间构件与 电极体的位置错动或倾斜而制造出集电体焊接的焊接可靠性进一步提高的方形密封二次 电池, 此外能够使产品的成品率进一步提高。 进而, 由于中间构件与定位用夹具或臂仅通过 嵌合就能够可靠地将两者固定, 因此能够实现制造设备的简化。
         另外, 在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中, 从利用定位用夹具或臂的把 持的稳定性的观点出发, 为了尽可能减少定位用夹具或臂与正极芯体露出部的干涉, 更优 选使用设置在中间构件的与芯体露出部不对置的面、 即与连结导电构件的突出的面不同的 面上的切口。
         另外, 在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中, 作为所述中间构件, 优选使用 角部被倒角的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由于中间构件的角部被倒角, 因此 在将中间构件插入到层叠的芯体露出部之间时, 即使被倒角的中间构件与柔软的芯体露出 部接触, 对芯体露出部带来损伤的情况也少, 能够容易地使多个导电连结构件与芯体露出 部抵接, 从而提高焊接性。
         在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中, 作为所述连结导电构件, 优选使用两端部从所 述中间构件突出的块形状或柱状体形状的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由于连结导电构件形成为块形状或 柱状体形状, 因此在电阻焊接时即使施加按压力也难以变形, 使焊接部分的物理性质稳定 化, 并且, 焊接部分的品质良好。需要说明的是, 作为连结导电构件的形状, 可以采用圆柱
         状、 棱柱状、 椭圆柱状、 圆筒状、 方筒状、 椭圆筒状等难以变形的形状。 并且, 根据本发明的方 形密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由于连结导电构件的前端部从中间构件突出, 因此该突出的 前端部被强力地紧压到分割成两部分这一方的芯体露出部, 从而作为凸起而起作用, 使电 流集中而容易发热, 焊接部分的物理性质稳定化, 并且焊接部分的品质良好。需要说明的 是, 在利用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制作出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中, 也包括 连结导电构件的前端部熔融而消失的情况。
         另外, 在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中, 作为所述连结导电构件, 优选使用在所述 块形状或柱状体形状上的所述对置的两个面上分别设置有互相平行的平面部分且角部被 倒角的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作为连结导电构件, 在块形状或柱 状体形状上的所述对置的两个面分别设置有互相平行的平面部分, 并且角部被倒角, 因此 连结导电构件的对置的两个面各自的面积变少, 从而在电阻焊接时连结导电构件的对置的 两个面作为凸起而起作用, 使电流集中而容易发热, 焊接部分的物理性质稳定化, 并且焊接 部分的品质良好。 此外, 由于连结导电构件的角部被倒角, 因此在将中间构件插入到层叠的 芯体露出部之间时, 即使连结导电构件与柔软的芯体露出部接触, 对芯体露出部带来损伤 的情况也少, 能够容易地使多个连结导电构件与芯体露出部抵接, 从而提高焊接性。 另外, 根据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作为所述连结导电构件, 优选 使用所述被倒角的部分形成为平面的构件。
         多个连结导电构件的被倒角的面可以采用曲面及平面两种形态。然而, 若被倒角 的面为平面, 则在将中间构件插入到层叠的芯体露出部之间时, 被倒角的面与中间构件中 的连结导电构件露出的面之间相对于芯体露出部必定形成为钝角。因此, 根据本发明的方 形密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在将中间构件插入层叠的芯体露出部之间而进行电阻焊接 时, 芯体露出部与多个连结导电构件容易接触, 因此焊接性提高。
         另外, 在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中, 作为所述连结导电构件, 优选 使用在所述连结导电构件的对置的两个面上形成有突起的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作为所述连结导电构件, 使用在所 述连结导电构件的对置的两个面上形成有突起的构件, 因此电阻焊接时在突起的前端侧集 中电流, 从而作为凸起而起作用, 因此更容易发热, 焊接性进一步提高, 并且焊接部分的品 质更加良好。作为突起的形状, 优选圆锥台状或棱锥台状。
         另外, 在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中, 作为所述连结导电构件, 优选 使用在所述连结导电构件的对置的两个面上形成有开口的构件。
         若在连结导电构件的对置的两个面上未形成有开口, 则在连结导电构件的对置的 两个面上产生的热量向整个连结导电构件扩散, 因此连结导电构件的对置的两个面的温度 难以上升。与此相对, 若在连结导电构件的对置的两个面上形成有开口, 则电流相应地集 中到连结导电构件的对置的两个面, 因此在连结导电构件的对置的两个面上容易集中地发 热, 并且抑制在连结导电构件的对置的两个面上产生的热量向整个连结导电构件扩散的情 况, 因此连结导电构件的对置的两个面及其附近局部地温度上升, 从而能够良好地进行焊 接连接。
         此外, 在连结导电构件的对置的两个面上形成有开口时, 若电阻焊接时增强按压
         力, 则连结导电构件的对置的两个面的开口被压瘪而在内部形成空洞, 并且被压瘪的部分 集中到连结导电构件的对置的两个面的中央部, 因此电阻焊接时流过的电流暂时向连结导 电构件的对置的两个面的开口的周围分散, 之后集中到连结导电构件的中央部, 从而不仅 连结导电构件的对置的两个面部分, 而且连结导电构件的对置的两个面的中央部分也能够 良好地发热, 能够更加良好地进行电阻焊接。
         需要说明的是, 当连结导电构件在圆柱状等的主体部分的对置的两个面上分别设 置有突起且在该突起上形成有开口时, 优选该开口延伸到主体部分的内部。若开口延伸到 主体部分的内部, 则即使在焊接时电阻焊接用电极棒强力夹入而使突起的前端成为被压瘪 的状态, 也能够更可靠地形成为在主体部分的内部存在空洞的状态。
         另外, 在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中, 作为所述连结导电构件, 可以 使用所述开口贯通所述连结导电构件的构件。
         电阻焊接用的连结导电构件只要在电阻焊接时的按压力作用下难以变形且电阻 小即可。根据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由于使用开口贯通连结导电构件的 构件作为连结导电构件, 因此连结导电构件形成为筒状, 能够制造轻量且容易起到上述效 果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 另外, 在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中, 在上述 (5) 的工序中, 优选施 加按压力, 使得所述开口成为半压瘪状态。
         若使形成在连结导电构件上的开口成为半压瘪状态, 则连结导电构件的开口被压 瘪而在内部形成空洞, 并且被压瘪的部分集中到连结导电构件的中央部, 因此在电阻焊接 时流过的电流暂时向连结导电构件的开口的周围分散后集中到连结导电构件的中央部。 因 此, 根据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与形成在连结导电构件上的开口未成为 半压瘪状态的情况相比, 不仅连结导电构件的周围部分, 连结导电构件的中央部分也能够 良好地发热, 因此能够制造更加良好地起到上述效果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 需要说明的是, 若在焊接时加压而使形成在连结导电构件上的开口部分成为全瘪状态、 即成为在连结导电 构件的内部未形成有空洞的状态, 则在连结导电构件上形成开口的效果变少, 因此不优选。
         另外, 在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中, 作为所述连结导电构件, 优选 使用在所述连结导电构件的对置的两个面上配置有环状的绝缘密封件的构件。
         若在电阻焊接用的连结导电构件的对置的两个面上配置环状的绝缘密封件, 则连 结导电构件与芯体露出部的焊接部的周围被环状的绝缘密封件包围, 因此即使在电阻焊接 时产生溅射的高温的喷溅, 该高温的喷溅也能由绝缘密封件与连结导电构件之间或绝缘密 封件自身捕获。 因此, 根据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在电阻焊接时溅射的高 温的喷溅很难向连结导电构件的周围飞散, 因此难以产生溅射的高温的喷溅所引起的方形 密封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
         需要说明的是, 为了提高溅射的高温的喷溅的捕获特性, 绝缘密封件由绝缘性热 熔敷性树脂形成为好。若使用绝缘性热熔敷性树脂作为绝缘密封件, 则电阻焊接时产生的 溅射的高温的喷溅由于使固体的绝缘性热熔敷性树脂局部地熔融而被夺去热量, 快速地冷 却而温度下降, 因此容易地将喷溅捕获到固体的绝缘性热熔敷性树脂中。 需要说明的是, 在 电阻焊接时, 电流流过的时间短, 并且电流流过的范围窄, 因此绝缘性热熔敷性树脂全部同 时熔融的情况少, 因此在电阻焊接时产生的溅射的喷溅从绝缘性热熔敷性树脂分散而向扁
         平状电极体的内部进入的情况少, 因此内部短路的产生更少, 能够得到可靠性高的密封电 池。需要说明的是, 优选绝缘性热熔敷性树脂的熔敷温度为 70 ~ 150℃左右, 熔解温度为 200℃以上, 更优选绝缘性热熔敷性树脂具备对电解液等的耐化学性。需要说明的是, 优选 绝缘密封件的高度比所述连结导电构件的高度低。
         另外, 在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中, 作为所述连结导电构件, 优选 使用所述连结导电构件的露出部分的形状在所述正极芯体露出部侧及所述负极芯体露出 部之间分别不同的构件。
         例如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 使用铝或铝合金作为正极芯体, 使用铜或铜合金作为 负极芯体, 通常的密封电池的正极芯体及负极芯体分别使用不同的金属材料。由于与铝或 铝合金相比, 铜或铜合金的电阻小, 因此负极芯体露出部侧的电阻焊接比正极芯体露出部 侧的电阻焊接困难, 从而在层叠的负极芯体露出部内容易产生难以熔融的部分。
         在本发明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中, 作为连结导电构件, 使用露出部分 的形状在正极芯体露出部之间及负极芯体露出部之间分别不同的构件, 在正极芯体露出部 侧及负极芯体露出部侧能够分别选择最佳形状的露出部分使用。例如, 在使用铝或铝合金 作为正极芯体形成材料, 且使用铜或铜合金作为负极芯体形成材料的情况下, 作为在负极 芯体露出部之间使用的连结导电构件的露出部分的形状, 使用突起状且形成有开口的形状 为好, 以使焊接电流集中而容易进行电阻焊接, 另外, 作为在正极芯体露出部之间使用的连 结导电构件的露出部分的形状, 即使在形成为突起状的情况下, 还是使用未形成有开口的 形状为好, 以使电阻焊接容易进展且使连结导电构件更难以产生变形。 附图说明
         图 1A 是实施方式 1 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剖视图, 图 1B 是图 1A 的沿着 IB-IB 线的剖视图, 图 1C 是图 1A 的沿着 IC-IC 线的剖视图。
         图 2A 是实施方式 1 的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的俯视图, 图 2B 是图 2A 的沿着 IIB-IIB 线的剖视图, 图 2C 是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的主视图, 图 2D 是正极用中间构件的主视图。
         图 3 是表示实施方式 1 涉及的焊接状态的侧视图。
         图 4A 是表示突起的与正极芯体露出部接触的部分为圆环状时的电阻焊接电流流 过的路径的图, 图 4B 是表示图 4A 的发热强的部分的图, 图 4C 是表示突起的与正极芯体露 出部接触的部分为圆状时的电阻焊接电流流过的路径的图, 图 4D 是表示图 4C 的发热强的 部分的图。
         图 5A ~图 5C 分别是表示实施方式 2 ~ 4 涉及的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的形状的示 意图, 图 5D 是表示将实施方式 4 的正极用中间构件安装到被分割成两部分的正极芯体露出 部的状态的示意侧视图。
         图 6A 是表示实施方式 5 的焊接后的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部分的配置状态的侧视 图, 图 6B 是表示实施方式 6 的焊接后的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部分的配置状态的侧视图。
         图 7A ~图 7D 分别是表示实施方式 7 ~ 10 的正极用中间构件的形状的主视图, 图 7E 是实施方式 10 的正极用中间构件的侧视图, 图 7F 及图 7G 分别是与实施方式 10 的正极 用中间构件组合而使用的定位用夹具的主视图及侧视图, 图 7H 及图 7I 是表示由定位用夹 具保持实施方式 10 的正极用中间构件的状态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图 7J 及图 7K 是表示实施方式 10 的变形例的形状的正极用中间构件的俯视图及由定位用夹具把持的状态的俯视 图, 图 7L ~图 7N 是表示实施方式 10 涉及的集电体电阻焊接的过程的侧视图。
         图 8A 是实施方式 11 的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的主视图, 图 8B 是图 8A 的纵向剖视 图, 图 8C 是环状绝缘片材的俯视图, 图 8D 是实施方式 11 的正极用中间构件的纵向剖视图。
         图 9A 是作为以往的蓄电元件的双电荷层电容器的剖视图, 图 9B 是图 A 的沿着 IXB-IXB 线的剖视图, 图 9C 是图 9A 的沿着 IXC-IXC 线的剖视图。
         图 10 是表示图 9 中的电极的芯体露出部与集电构件之间的焊接工序的图。
         图 11 是说明以往的串点焊法的图。
         图 12 是以往的串点焊后的极板芯体集结装置的剖视图。
         图 13A 是表示其它的以往的正极端子与正极芯体露出部的焊接前的状态的分解 立体图, 图 13B 是焊接后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
         10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11 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
         12 电池外装壳体
         13 封口板
         14 正极芯体露出部
         15 负极芯体露出部
         16 正极用集电构件
         16a 正极用集电承受构件
         17 正极端子
         18 负极用集电构件
         19 负极端子
         20、 21 绝缘构件
         22 电解液注液孔
         24、 241 ~ 245 正极用中间构件
         24A ~ 24E 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的 ) 主体
         24b( 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的 ) 突起
         24c( 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的 ) 开口
         24d( 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的 ) 空洞
         24e( 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的 ) 面
         24f( 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的 ) 角部
         24g( 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的 ) 倒角部
         24x、 24x’ 、 24x” ( 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的 ) 切口部分
         24y( 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的 ) 贯通孔
         24z( 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的 ) 开口
         25 负极用中间构件
         25A 负极用连结导电构件26 绝缘密封件 27、 27’ 定位用夹具或臂 31、 32 电阻焊接用电极棒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 例示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并详细地进行说明, 其中, 以下所示的各实施 方式为用于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而例示出的方式, 并不意味着将本发明特定为该实施方 式, 本发明对于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示的技术思想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变更而得到的实施 方式都能够适用。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发明中能够使用的发电要件能够适用于扁平状的发 电要件, 该扁平状的发电要件通过隔着隔板层叠或卷绕正极极板和负极极板, 从而在一方 的端部形成多张层叠的正极芯体露出部, 且在另一方的端部形成多张层叠的负极芯体露出 部, 以下, 以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为代表而进行说明。
         [ 实施方式 1]
         首先, 利用图 1 ~图 3, 说明实施方式 1 的作为方形密封二次电池的例子的方形非 水电解质二次电池。需要说明的是, 图 1A 是实施方式 1 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剖视图, 图 1B 是图 1A 的沿着 IB-IB 线的剖视图, 图 1C 是图 1A 的沿着 IC-IC 线的剖视图。图 2A 是 实施方式 1 的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的俯视图, 图 2B 是图 2A 的沿着 IIB-IIB 线的剖视图, 图 2C 是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的主视图, 图 2D 是正极用中间构件的主视图。 图 3 是表示实施方 式 1 涉及的焊接状态的侧视图。 该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10 具有通过隔着隔板卷绕正极极板和负极极板 ( 都省略 图示 ) 而得到的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 11。 正极极板通过在由铝箔构成的正极芯体的两面涂 敷正极活性物质合剂, 并在干燥及轧制后切开以使铝箔呈带状地露出而进行制作。 另外, 负 极极板通过在由铜箔构成的负极芯体的两面涂敷活性物质合剂, 并在干燥及轧制后切开以 使铜箔呈带状地露出而进行制作。
         并且, 将上述那样得到的正极极板及负极极板以正极极板的铝箔露出部和负极极 板的铜箔露出部分别与对置的电极的活性物质层不重合的方式错开, 并隔着聚乙烯制多孔 质隔板进行卷绕, 由此制作在卷绕轴方向的一端具备多张重合的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且在 另一端具备多张重合的负极芯体露出部 15 的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 11。
         多张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层叠并经由正极用集电构件 16 与正极端子 17 连接, 同样 多张负极芯体露出部 15 层叠并经由负极用集电构件 18 与负极端子 19 连接。需要说明的 是, 正极端子 17、 负极端子 19 分别经由绝缘构件 20、 21 固定于封口板 13。该实施方式 1 的 方形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10 如下这样制作, 即, 在上述那样制作出的扁平状的卷绕电极 体 11 的除了封口板 13 侧以外的周围夹着绝缘片 ( 省略图示 ) 而插入到方形的电池外装壳 体 12 内, 之后将封口板 13 激光焊接于电池外装壳体 12 的开口部, 之后从电解液注液孔 22 注入非水电解液, 并将该电解液注液孔 22 密封。
         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 11 如图 1B 及图 1C 所示, 在正极极板侧, 层叠的多张正极芯 体露出部 14 被分割成两部分并在该两部分之间夹有由树脂材料构成的正极用中间构件 24, 该正极用中间构件 24 保持多个、 在此保持两个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同样, 在负极 极板侧, 层叠的多张负极芯体露出部 15 被分割成两部分并在该两部分之间夹有由树脂材
         料构成的负极用中间构件 25, 该负极用中间构件 25 保持两个负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5A。另 外, 在位于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的两侧的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的最外侧的两侧的表面分 别配置有正极用集电构件 16, 在位于负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5A 的两侧的负极芯体露出部 15 的最外侧的两侧的表面分别配置有负极用集电构件 18。
         需要说明的是, 在实施方式 1 中, 例示出正极用中间构件 24 及负极用中间构件 25 分别保持两个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或负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5A 的例子, 但正极用连结 导电构件 24A 或负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5A 的个数可以根据要求的电池输出等而适当地设定 为三个以上。另外, 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为与正极芯体相同材料的铝制, 负极用连结导 电构件 25A 为与负极芯体相同材料的铜制, 而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及负极用连结导电 构件 25A 的形状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上述的正极用集电构件 16 与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之间以及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与 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之间 ( 各四个部位, 参照图 1B) 都被电阻焊接, 另外, 负极用集电 构件 18 与负极芯体露出部 15 之间以及负极芯体露出部 15 与负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5A 之 间 ( 各四个部位 ) 都通过电阻焊接而连接。
         以下, 利用图 2 及图 3, 详细地说明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 11 的具体的制造方法、 及 使用了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正极用集电构件 16、 具有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的正极用中 间构件 24 的电阻焊接方法、 以及使用了负极芯体露出部 15、 负极用集电构件 18、 具有负极 用连结导电构件 25A 的负极用中间构件 25 的电阻焊接方法。然而, 在实施方式 1 中, 正极 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和正极用中间构件 24 的形状与负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5A 和负极用中 间构件 25 的形状可以实质上相同, 并且各自的焊接方法实质上也相同, 因此, 以下以正极 极板侧的构件为代表进行说明。 首先, 将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 11 的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从卷绕中央部分向两侧分 割成两部分, 并以电极体厚度的 1/4 为中心将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集结, 其中, 扁平状的卷绕 电极体 11 通过将正极极板及负极极板以正极极板的铝箔露出部和负极极板的铜箔露出部 分别与对置的电极的活性物质层不重合的方式错开, 并隔着聚乙烯制多孔质隔板进行卷绕 而得到。并且, 在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的最外周侧的两面具有正极用集电构件 16, 在内周侧 将具有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的正极用中间构件 24 以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的两侧 的圆锥台状的突起 24b 分别与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抵接的方式插入到被分割成两部分的正 极芯体露出部 14 之间。在此, 集结的铝箔的厚度单侧约为 660μm, 总层叠数为 88 张 ( 单侧 44 张 )。另外, 正极用集电构件 16 通过对厚度为 0.8mm 的铝板进行冲裁、 弯曲加工等而制 作。需要说明的是, 该正极用集电构件 16 可以由铝板通过铸造等制作。
         在此, 利用图 2, 说明实施方式 1 的由正极用中间构件 24 保持的正极用连结导电构 件 24A 的形状。该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中在圆柱状的主体 24a 的对置的两个面 24e 上 分别形成有例如圆锥台状的突起 24b。 并且, 在该圆锥台状的突起 24b 的中央部从前端侧到 圆柱状的主体 24a 的内部形成有开口 24c, 另外, 在圆柱状的主体 24a 的对置的两个面 24e 与侧面之间形成有角部 24f。
         该圆锥台状的突起 24b 的高度 H 可以为与通常形成在电阻焊接构件上的突起 ( 凸 起 ) 同程度、 即几 mm 左右。另外, 开口 24c 的深度 D 在此比圆锥台状的突起 24b 的高度 H 大, 优选开口 24c 从设置有突起 24b 的圆柱状的主体 24a 的面 24e 形成到比突起 24b 的高
         度 H 的深度浅的位置 ( 开口 24c 的深度 D 比 2H 小 ), 更优选从设置有突起 24b 的圆柱状的 主体 24a 的表面形成到比突起 24b 的高度 H 的 1/2 的深度浅的位置 ( 开口 24c 的深度 D 比 3/2H 小 )。
         另外, 圆柱体的主体 24a 的直径及长度根据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 11 和电池外装壳 体 12( 参照图 1) 而变化, 但为 3mm ~几 10mm 左右为好。需要说明的是, 在此对正极用连结 导电构件 24A 的主体 24a 的形状为圆柱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但只要是金属制的块状即可, 可以是棱柱状、 椭圆柱状等任意的形状。另外, 作为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的形成材料, 可以使用铜、 铜合金、 铝、 铝合金、 钨、 钼等, 进而在由上述的金属构成的构件中, 还可以对突 起 24b 实施镀镍, 或将突起 24b 和到其根部附近的部分变更为钨或钼等促进发热的金属材 料并通过钎焊等接合于由铜、 铜合金、 铝或铝合金构成的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的主体 24a。
         需要说明的是, 实施方式 1 的多个、 例如两个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通过由树脂 材料形成的正极用中间构件 24 一体地保持。在该情况下, 各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被保 持成彼此平行。该正极用中间构件 24 的形状可以采用棱柱状、 圆柱状等任意的形状, 但为 了在被分割成两部分的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内稳定地定位而被固定, 优选形成为横长的棱 柱状。在此, 优选对正极用中间构件 24 的角部进行倒角, 使得即使正极用中间构件 24 的角 部与软质的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接触, 也不会在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上产生损伤或变形。该 倒角部分至少为插入到被分割成两部分的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内的部分为好。
         并且, 棱柱状的正极用中间构件 24 的长度 w 根据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尺寸 而变化, 可以为 20mm ~几十 mm, 其宽度 h 可以形成为与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的高度相 同程度, 但至少使成为焊接部的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的两端露出为好。需要说明的是, 优选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的两端从正极用中间构件 24 的表面突出, 但未必一定突出, 当为这样的结构时, 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由正极用中间构件 24 保持, 并且, 正极用中间 构件 24 以被稳定定位的状态配置在被分割成两部分的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之间。
         接着, 如图 3 所示, 在上下配置的一对电阻焊接用电极棒 31 及 32 之间配置扁平状 的卷绕电极体 11, 该卷绕电极体 11 中配置有正极用集电构件 16 及保持正极用连结导电构 件 24A 的正极用中间构件 24, 使一对电阻焊接用电极棒 31 及 32 分别与配置在正极芯体露 出部 14 的最外周侧的两面上的正极用集电构件 16 抵接。并且, 在一对电阻焊接用电极棒 31 及 32 之间施加适当的压力, 并且在预先确定的一定的条件下实施电阻焊接。
         在该电阻焊接中, 正极用中间构件 24 以被稳定地定位状态配置在被分割成两部 分的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之间, 因此可以仅使用一组的一对电阻焊接用电极棒 31 及 32 对多 个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部分的每一个进行电阻焊接, 或者也可以使用多组的一对电阻 焊接用电极棒 31 及 32 对多个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部分两个以上地集中进行电阻焊 接。若使用该实施方式 1 的正极用中间构件 24, 则使连结导电构件 24A 与电极棒 31 及 32 之间的尺寸精度提高, 因此能够以准确且稳定的状态进行电阻焊接, 能够抑制焊接强度的 不均。
         需要说明的是, 实施方式 1 的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由于在突起 24b 形成有开 口 24c, 因此电流容易在突起 24b 的前端部集中, 并且突起 24b 的前端容易啮入正极芯体露 出部 14, 因此焊接性比未形成开口 24c 的情况提高。并且, 当施加压力而进行电阻焊接时,突起 24b 的前端部成为半压瘪状态, 突起 24b 与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接触的部分从圆环状变 化成圆状, 从而能够更稳定地进行焊接。
         因此, 优选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的突起 24b 的形状例如图 4D 所示, 突起 24b 的 前端部成为半压瘪状态, 突起 24b 与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接触的部分从圆环状变化成圆状。 在该情况下, 在突起 24b 的内部形成有空洞 24d。这是通过使突起 24b 的与正极芯体露出 部 14 的接触部成为圆状, 从而促进从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中心的发热, 进而能够更加 稳定地焊接。
         需要说明的是, 可知突起 24b 与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接触的部分成为半压瘪的状态 还是圆环状主要依存于焊接时的加压力, 存在如下趋势, 即, 焊接加压力弱的情况下突起前 端成为环状, 焊接加压力强的情况下突起前端成为半压瘪状。并且, 还认为突起 24b 的高 度越高且开口 24c 的深度越深, 则越容易成为半压瘪状态, 在开口的深度浅的情况下, 突起 24c 的前端容易成为以环状啮入芯体露出部的状态。
         另外, 在该电阻焊接时, 优选一对电阻焊接用电极棒 31 及 32 与正极用连结导电构 件 24A 的中心轴一致, 且优选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保持为在加压等作用下不发生位置 错动。另外, 作为电阻焊接机, 可以使用公知的使用了三极管等的半导体式焊接电源。
         在此, 利用图 4, 说明在上述的突起 24b 与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接触的部分为圆环状 的情况和为圆状的情况下, 发热状态产生差异的理由。需要说明的是, 图 4A 表示突起 24b 与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接触的部分为圆环状时的电阻焊接电流流过的路径的图, 图 4B 是表 示图 4A 的发热强的部分的图, 图 4C 是表示突起 24b 与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接触的部分为圆 环状时的电阻焊接电流流过的路径的图, 图 4D 是表示图 4C 的发热强的部分的图。
         由于电流流过电阻值最小的部位, 因此在电阻焊接用电极棒 31 及 32 的内部其中 心成为最流过电流的部分。在突起 24b 与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接触的部分为圆环状的情况 下, 如图 4A 所示, 焊接电流 I 例如从上侧的电阻焊接用电极棒 31 经过上侧的正极用集电构 件 16 及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并从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的上侧的突起 24b 的圆环状的前 端部分流成圆环状而向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的主体 24a 内流动, 进而电流通过正极用 连结导电构件 24A 的下侧的突起 24b 的圆环状的前端部而集中, 并经过下侧的正极芯体露 出部 14 及正极用集电构件 16 而流向下侧的电阻焊接用电极棒 32。因此, 在突起 24b 与正 极芯体露出部 14 接触的部分为圆环状的情况下, 电流不流过突起 24b 的中心, 因此如图 4B 所示, 焊接的起点呈圆环状地产生, 焊接的起点成为多个。
         与此相对, 在突起 24b 与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接触的部分成为半压瘪状态而成为圆 状的情况下, 在突起 24b 的内部形成有空洞 24d, 因此如图 4C 所示, 焊接电流 I 例如从上侧 的电阻焊接用电极棒 31 经过上侧的正极用集电构件 16 及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并从正极用 连结导电构件 24A 的上侧的突起 24b 的圆状的前端部的中心分流成圆环状而向正极用连结 导电构件 24A 的主体 24a 内流动, 进而电流通过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的下侧的突起 24b 的圆状的前端部的中心而集中, 并经过下侧的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及正极用集电构件 16 而 流向下侧的电阻焊接用电极棒 32。
         在该例子中, 焊接电流 I 在突起 24b 部分避开空洞 24d 部分而分流成圆环状, 但由 于在圆状的前端部的中心的内部存在空洞 24d, 因此与金属的熔融相伴的吸热减少, 从而突 起 24b 的圆状的前端部的中心附近最容易发热。因此, 在突起 24b 与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接触的部分为圆状的情况下, 电流集中于突起 24b 的圆状的前端部的中心, 从而因焊接电流 I 而发热强的部分的形状成为图 4D 所示那样的球状, 因此成为更加稳定的焊接状态, 并且焊 接强度也变强。
         需要说明的是, 在上述实施方式 1 中, 例示出了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具有柱状 的主体 24a 且突起 24b 使用形成有开口 24c 的圆椎台状的突起的例子。然而, 在本发明中, 突起 24b 也可以为未形成有开口的突起, 可以使用棱锥台状的突起、 即三棱锥台状的突起、 四棱锥台状的突起进而多棱锥台状的突起。另外, 还可以为半球状的突起。
         在突起 24b 未形成有开口的情况下, 突起 24b 的作用与以往的电阻焊接时的凸起 同样, 而该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进行正极用集电构件 16、 层叠的多张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及 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之间的电阻焊接。在该情况下, 若在突起 24b 上形成的开口 24c 的深度变浅, 则在电阻焊接时产生的作用效果逐渐接近于在突起 24b 未形成开口的状态。
         另外, 作为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例示出使用具有圆柱状的主体 24a 的正极用 连结导电构件的例子, 但作为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的主体 24a, 可以为棱柱状、 椭圆柱 状等金属制的块状的主体, 进而开口 24c( 参照图 2) 可以贯通主体 24a。尤其在开口 24c 贯 通主体 24a 的情况下, 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的主体 24a 形成为筒状, 在该情况下可以将 主体 24a 的两端部成形或者直接兼用作突起。 这样, 在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的主体 24a 为筒状的情况下, 为了减少电阻, 使筒状部分的厚度某种程度上变厚为好。
         需要说明的是, 在上述实施方式 1 中, 叙述了将层叠的多张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分 割成两部分、 并利用正极用集电构件 16 及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进行电阻焊接的情况, 但也可以将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兼用作正极用集电构件而将该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与正极端子 17 连接。在该情况下, 也可以代替上述实施方式 1 中使用的正极用集电构 件, 而使用由与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相同的材料形成的薄板材构成的焊接承受构件。
         [ 实施例 2 ~ 4]
         作为实施方式 1 的由正极用中间构件 24 保持的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如图 2 所示, 示出在圆柱状的主体 24a 的对置的两个面 24e 上分别形成有例如圆椎台状的突起 24b 的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如此, 若主体 24a 为圆柱状, 则在圆柱状的主体 24a 的对置的两个 面 24e 与侧面之间形成角部 24f。因此, 如图 3 所示, 在将层叠的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分割成 两部分并在该两部分内侧配置保持了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的正极用中间构件 24, 并使 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的两侧的圆椎台状的突起 24b 分别与层叠的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抵接时, 若角部 24f 从正极用中间构件 24 的表面露出, 则该露出的角部 24f 容易与层叠的 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接触, 因此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容易变形。
         因此, 作为实施方式 2 的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B, 在实施方式 1 的圆柱状的主体 24a 的对置的两个面 24e 与侧面之间的角部 24f 形成被倒角的面 24g。利用图 5A 说明该实 施方式 2 的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B。需要说明的是, 图 5A 是实施方式 2 的正极用连结导 电构件 24B 的主视图。
         如此, 通过形成有被倒角的面 24g 的实施方式 2 的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B, 在将 层叠的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分割成两部分并在该两部分内侧将正极用中间构件 24 配置成正 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B 的两侧的圆椎台状的突起 24b 分别与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抵接时, 即 使被倒角的面 24g 比正极用中间构件 24 的表面突出, 对层叠的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带来损伤的情况也少, 能够容易地插入到层叠的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的焊接位置, 使焊接性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 实施方式 2 的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B 中的被倒角的面 24g 可以 采用曲面及平面中的任一种, 当将被倒角的面 24g 形成为平面状时, 被倒角的面 24g 与形成 有突起 24b 的面之间相对于层叠的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必定形成为钝角, 因此在使正极用连 结导电构件 24B 与层叠的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接触时, 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与突起 24b 容易 接触, 从而使焊接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 在实施方式 3 的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C 中, 如图 5B 所示, 像正极用连结导 电构件 24C 那样, 示出了被倒角的面 24g 延伸到突起 24b 的形成部分、 且实施方式 2 的正极 用连结导电构件 24B 的主体 24a 中的由彼此平行的两个平面构成的面 24e 不存在的形状。 该实施方式 3 的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C 也起到大体上良好的电阻焊接效果。
         然而, 若如实施方式 2 的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B 那样、 成为设置有突起 24b 的两 个面 24e 分别露出的状态、 即在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B 的主体 24a 上形成有由彼此平行 的两个平面构成的面 24e 的状态, 则在电阻焊接时利用电阻焊接用电极加压之际, 正极用 连结导电构件 24B 难以变形, 另外, 电阻焊接时发生了熔融变形的突起 24b 的一部分或熔融 了的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的一部分积留在该面 24e 上而抑制它们向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B 的侧面方向流出, 并且面 24e 成为与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相接的面, 由此正极用连结导电构 件 24B 的位置稳定, 从而能够得到可靠性更高的电阻焊接部, 因此更加优选。
         需要说明的是, 实施方式 4 的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D 为在实施方式 2 的正极用 连结导电构件 24B 中的突起 24b 的中央部设置有深度 D 比突起 24b 的高度 H 浅的开口 24c 的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另外, 如实施方式 2 ~ 4 的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B ~ 24D 所示, 为了示出当形成 有被倒角的面 24g 时容易将正极用中间构件 24 插入被分割成两部分的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之间这一情况, 在图 5D 中示出在使用实施方式 4 的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D 的情况下进行 电阻焊接时的示意侧视图。根据图 5D 的记载可以理解, 即使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D 从正 极用中间构件 24 的表面突出, 在几何学上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也难以变形。另外, 在图 5D 中还示出正极用中间构件 24 的插入到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之间侧的角部被倒角的例子。从 该图 5 所示的正极用中间构件 24 的形状可以理解, 即使在将正极用中间构件 24 插入到被 分割成两部分的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之间的情况下, 在几何学上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也难以 变形。
         [ 实施方式 5 及 6]
         需要说明的是, 在上述实施方式 1 及 4 中示出如下的例子 ( 参照图 3), 即, 将扁平 状的卷绕电极体 11 的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从卷绕中央部分向两侧分割成两部分并使各部分 集结, 并使正极用集电构件 16 与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的最外周侧的两面抵接, 将具有正极用 连结导电构件 24A 至 24D 中的任一个的正极用中间构件 24 插入到被分割成两部分的正极 芯体露出部 14 之间, 并将一对电阻焊接用电极 31、 32 与正极用集电构件 16 的两面抵接而 进行电阻焊接。然而, 在本发明中, 使与正极端子 17 连接的正极用集电构件 16 与被分割成 两部分的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的最外周侧的两面抵接不是必要的条件, 可以使正极用集电 构件 16 与被分割成两部分的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的至少一面抵接而进行电阻焊接。
         利用图 6, 说明将与正极端子 17 连接的正极用集电构件 16 与被分割成两部分的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的至少一面抵接的实施方式 5 及 6 的焊接后的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 部分的配置状态。需要说明的是, 图 6A 是表示实施方式 5 的焊接后的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 部分的配置状态的侧视图, 图 6B 是表示实施方式 6 的焊接后的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 部分的配置状态的侧视图。需要说明的是, 在实施方式 5 及 6 中, 作为正极用中间构件 24, 使用具备与实施方式 1 中使用的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同样的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的正极用中间构件而进行说明。
         在实施方式 5 中, 如图 6A 所示, 与正极端子 17 连接的正极用集电构件 16 与被分 割成两部分的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的最外侧的一面抵接, 并且集电承受构件 16a 与被分割成 两部分的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的最外侧的另一面抵接, 且将一对电阻焊接用电极与正极用 集电构件 16 及集电承受构件 16a 抵接而在正极用集电构件 16 与集电承受构件 16a 之间进 行电阻焊接。在该情况下, 在该实施方式 5 中, 集电承受构件 16a 不直接与正极端子 17 电 连接, 在电阻焊接时起到阻挡一对电阻焊接用电极的一侧的作用。本发明中的 “集电构件” 以还包括这样的 “集电承受构件” 的意思使用。对于将集电构件配置在被分割成两部分的 芯体露出部的最外侧的两面上的结构而言能够以物理上更稳定的状态进行电阻焊接。
         另外, 在实施方式 6 中, 如图 6B 所示, 正极用集电构件 16 与被分割成两部分的正 极芯体露出部 14 的最外侧的一面抵接, 在被分割成两部分的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的最外侧 的另一面什么都未设置, 将一对电阻焊接用电极与正极用集电构件 16 及被分割成两部分 的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的另一侧抵接而在正极用集电构件 16 与被分割成两部分的正极芯体 露出部 14 的另一侧之间进行电阻焊接。即, 在该实施方式 6 中, 在电阻焊接时使一对电阻 焊接用电极的一侧与被分割成两部分的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的最外侧的另一面直接接触而 进行电阻焊接。在该实施方式 6 这样的结构中也能够进行大体上良好的电阻焊接, 但由于 在电阻焊接用电极与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的最外侧的另一面之间可能产生熔接, 因此优选 如实施方式 1 至 5 所示那样在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的最外侧的另一面上配置正极用集电构 件 16 或集电承受构件 16a。
         [ 实施方式 7 ~ 10]
         在上述实施方式 1 中, 作为合成树脂制的正极用中间构件 24, 示出了使用长方体 形状的正极用中间构件的例子, 但在本发明中, 只要能够稳定地保持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就能够实施, 因此合成树脂制的正极用中间构件 24 的形状不局限于长方体。 例如, 可以 如图 7A 所示的实施方式 7 的正极用中间构件 241 那样, 在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之间形 成切口部分 24x, 或者可以如图 7B 所示的实施方式 8 的正极用中间构件 242 那样, 在长度方 向上形成贯通孔 24y, 或者还可以如图 7C 所示的实施方式 9 的正极用中间构件 243 那样, 在 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A 之间形成开口 24z。当采用这样的结构时, 上述的切口部分 24x、 贯通孔 24y、 开口 24z 等作为排气通路而起作用, 因此在电池产生异常时能够容易地将在电 极体内部产生的气体向电极体的外部排出, 使方形密封电池中通常具备的感压式电流切断 机构或气体排出阀等稳定地动作, 因此能够确保安全性, 能够制造可靠性高的方形密封二 次电池。
         另外, 如图 7D、 图 7E 所示的实施方式 10 的正极用中间构件 244 那样, 可以将切口 部分 24x’ 以与正极用中间构件 244 的插入方向、 即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从卷绕电极体 11 突 出的方向平行的方式分别形成在正极用中间构件 244 中的一对对置的侧面上。若采用这样的结构, 则在电池的制造工序中能够更稳定地保持正极用中间构件 244, 能够更正确地进行 正极用中间构件 244 与卷绕电极体 11 的定位。即, 在将正极用中间构件 244 插入到被分割 成两部分的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之间时, 预先通过图 7F 及图 7G 所示的定位用夹具或臂 27, 如图 7H 所示那样经由切口部分 24x’ 来把持正极用中间构件 244, 并如图 7L ~图 7N 所示那 样在通过定位用夹具或臂 27 把持正极用中间构件 244 的状态下实施电阻焊接, 由此能够进 行更稳定地固定正极用中间构件 244 的状态下的集电体 16 的电阻焊接。需要说明的是, 在 图 7L ~图 7N 中, 对于与图 1 ~图 3 所示的实施方式 1 的情况相同的结构部分标注同一参 照符号, 并省略它们详细的说明。
         另外, 由于切口部分 24x’ 与正极用中间构件 244 的插入方向平行地形成, 因此基 于定位用夹具或臂 27 的把持以及电阻焊接实施后的定位用夹具或臂 27 的卸下更加顺利。
         其结果是, 能够更准确地进行正极用中间构件 244 与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的定位, 并防止在集电体 16 的电阻焊接时施加的压力所引起的位置错动、 倾斜, 从而能够得到集电 体 16 的电阻焊接的可靠性及产品成品率进一步提高的方形密封二次电池。此外, 正极用中 间构件 244 与定位用夹具或臂 27 仅通过嵌合就能够将两者可靠地固定, 因此能够实现制造 设备的简化。 需要说明的是, 在上述实施方式 10 中, 在与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不对置的面、 即与 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的突出的面不同的面上设置切口部分 24x’ , 这样在正极用中间构件 244 的定位及集电体 16 的电阻焊接时, 能够抑制定位用夹具或臂 27 与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之间的干涉。
         另外, 在上述实施方式 10 中, 作为变形例, 还可以如图 7J 及图 7k 所示那样, 与平 行于正极用中间构件的插入方向设置的切口部分 24x 不同, 而在与卷绕电极体侧的面相反 侧的面上设置切口部分 24x” , 这样正极用中间构件夹具或臂 27’ 的把持更稳定。
         [ 实施方式 11]
         使用图 8, 说明实施方式 11 的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E。需要说明的是, 图 8A 是 实施方式 11 的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的主视图, 图 8B 是图 8A 的纵向剖视图, 图 8C 是环状绝 缘密封件的俯视图, 图 8D 是实施方式 11 的正极用中间构件的纵向剖视图。
         实施方式 11 的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E 是在图 5A 所示的实施方式 2 的正极用连 结导电构件 24B 的圆锥台状的突起 24b 的周围配置环状的由绝缘性热熔敷性树脂形成的绝 缘密封件 26 而得到的构件。该绝缘密封件 26 的高度比圆锥台状的突起 24b 的高度 H 低。
         在将层叠的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分割成两部分并在该两部分内侧配置该实施方式 11 的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E, 且将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E 的两侧的圆锥台状的突起 24b 配置成分别与层叠的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抵接时, 由于在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E 上形成有 被倒角的面 24g, 因此在将层叠的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分割成两部分且在该两部分内侧将正 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E 的两侧的圆锥台状的突起 24b 配置成分别与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抵 接之际, 对层叠的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带来损伤的情况少, 能够容易地插入到层叠的正极芯 体露出部 14 的焊接位置, 使焊接性提高。
         另外, 在实施方式 11 的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E 中, 在两侧的圆锥台状的突起 24b 的周围配置有环状的由绝缘性热熔敷性树脂形成的绝缘密封件 26。在电阻焊接之际, 层叠 的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被电阻焊接用电极朝向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E 侧按压, 因此正极用
         连结导电构件 24E 的突起 24b 成为啮入层叠的正极芯体露出部 14 的状态, 从而与层叠的正 极芯体露出部 14 相接。如此, 当在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E 的突起 24b 的周围呈环状地配 置绝缘密封件 26 时, 即使在电阻焊接时产生溅射的高温的喷溅, 该高温的喷溅也被绝缘密 封件 26 遮挡, 能够在绝缘密封件 26 的内部或突起 24b 与绝缘密封件 26 之间将其捕获。
         并且, 在实施方式 11 的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 24E 中, 由于利用绝缘性热熔敷性树 脂形成绝缘密封件 26, 因此电阻焊接时产生的溅射的高温的喷溅通过使固体的绝缘性热熔 敷性树脂局部熔融而被夺去热量, 并快速冷却而温度降低, 因此容易在由固体的绝缘性热 熔敷性树脂构成的绝缘密封件 26 中捕获喷溅。此外, 在电阻焊接时, 电流流过的时间短, 并 且电流流过的范围窄, 因此由绝缘性热熔敷性树脂构成的绝缘密封件 26 全部同时熔融的 情况少。因此, 电阻焊接时产生的溅射的喷溅从绝缘密封件 26 飞散而向扁平形电极体的内 部进入的情况变少, 因此内部短路的发生更少, 能够得到可靠性高的密封电池。
         需要说明的是, 作为上述绝缘性热熔敷性树脂, 优选熔敷温度为 70 ~ 150℃左右, 熔解温度为 200℃以上, 更优选具备对电解液等的耐化学性。 例如, 可以使用橡胶系密封件、 酸改性聚丙烯、 聚烯烃系热熔敷性树脂等。 并且, 绝缘密封件可以使用作为带有糊剂材料的 绝缘带的聚酰亚胺带、 聚丙烯带、 聚苯硫醚带等, 另外, 可以是整体由绝缘性热熔敷性树脂 构成的绝缘密封件, 或者也可以是具有绝缘性热熔敷制树脂层的层叠结构的绝缘密封件。
         需要说明的是, 在上述实施方式 1 ~ 11 中, 叙述了正极侧, 但对于负极侧而言, 除 了负极芯体露出部 15、 负极用集电构件 18、 负极用中间构件 25、 负极用通电连结导电构件 25A、 负极用集电承受构件 ( 省略图示 ) 的材料的物理性质不同以外, 采用同样的结构, 由此 实质上起到同样的作用、 效果。另外, 本发明未必必须采用于正极侧及负极侧这两者, 也可 以仅适用于正极侧及负极侧中的任一方。
         另外, 在本发明中, 在密封电池的制造时, 作为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及负极用连结 导电构件, 可以分别使用突起的形状不同的构件。 例如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 使用铝或铝合 金作为正极芯体, 使用铜或铜合金作为负极芯体, 通常的密封电池的正极芯体及负极芯体 分别使用不同的金属材料。 由于与铝或铝合金相比, 铜或铜合金的电阻小, 因此负极芯体露 出部侧的电阻焊接比正极芯体露出部侧的电阻焊接困难, 从而在层叠的负极芯体露出部内 容易产生难以熔融的部分。
         在这样的情况下, 作为在负极芯体露出部之间使用的负极用连结导电构件的突起 的形状, 为了使焊接电流集中而容易进行电阻焊接, 使用在突起形成有开口的形状为好, 另 外, 作为在正极芯体露出部之间使用的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的突起的形状, 为了使电阻焊 接容易进展且使正极用连结导电构件更难以变形, 使用在突起上未形成有开口的形状为 好。
         需要说明的是,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及附图中, 为了使说明简洁, 示出了相对于一个 电极芯体露出部使用具有两个连结用导电构件的一个中间构件进行电阻焊接的例子, 但连 结用导电构件的个数当然也可以为三个以上, 还可以根据电池的尺寸和要求输出等适当调 整。

    关 键  词:
    方形 密封 二次 电池 及其 制造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方形密封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30758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