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3

记录装置.pdf

  • 上传人:00****42
  • 文档编号:4307453
  • 上传时间:2018-09-13
  • 格式:PDF
  • 页数:23
  • 大小:626.35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180623.8

    申请日:

    2011.06.24

    公开号:

    CN102390733A

    公开日:

    2012.03.2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5H 3/56申请日:20110624|||公开

    IPC分类号:

    B65H3/56

    主分类号:

    B65H3/56

    申请人: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发明人:

    品川友; 千野宏树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10.06.28 JP 2010-146231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代理人:

    王轶;李洋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记录装置。具备:限制部件,以轴部为中心转动,通过与对象物抵接限制对象物移动;和缓冲部件,隔开时间差使限制部件从限制对象物移动的限制位置朝解除限制对象物移动的解除位置转动,缓冲部件具备:粘性部件;具有沿对象物的移动方向形成梳齿状的第1滑动面的第1部件;第2部件,具有形成梳齿状的第2滑动面,第2滑动面隔着粘性部件与第1部件的第1滑动面对置,第2部件以与限制部件卡合的状态在使限制部件位于限制位置的第1位置和使限制部件位于解除位置的第2位置之间滑动;和第1施力构件,沿第2部件的滑动方向对第2部件赋予使其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记录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 : 限制部件, 该限制部件构成为能够以轴部为中心转动, 通过与对象物抵接来限制该对 象物的移动 ; 以及 缓冲部件, 该缓冲部件隔开时间差使所述限制部件从限制位置朝解除位置转动, 在所 述限制位置处, 所述限制部件限制所述对象物的移动, 在所述解除位置处, 解除所述限制部 件对所述对象物的移动的限制, 缓冲部件具备 : 粘性部件 ; 第 1 部件, 该第 1 部件具有沿着所述对象物的移动方向形成为梳齿状的第 1 滑动面 ; 第 2 部件, 该第 2 部件具有形成为梳齿状的第 2 滑动面, 该第 2 滑动面隔着所述粘性部 件与所述第 1 部件的第 1 滑动面对置, 所述第 2 部件以与所述限制部件卡合的状态在第 1 位置和第 2 位置之间滑动, 在所述第 1 位置处, 使所述限制部件位于所述限制位置, 在所述 第 2 位置处, 使所述限制部件位于所述解除位置 ; 以及 第 1 施力构件, 该第 1 施力构件沿着所述第 2 部件的滑动方向对所述第 2 部件赋予使 其从所述第 1 位置朝所述第 2 位置滑动的作用力, 该第 1 施力构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 述第 2 滑动面的形成为梳齿状的齿顶与齿根之间。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记录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1 施力构件作为作用力对所述第 2 部件赋予从所述第 1 位置朝向所述第 2 位置 的方向的按压力。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记录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1 施力构件至少具有 2 个以上, 且分别设置于距离所述第 2 滑动面的与所述滑 动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相互等距离的位置。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记录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 : 第 3 部件, 该第 3 部件与所述第 1 部件卡合, 且沿着所述滑动方向在停留位置和停留解 除位置之间滑动, 在所述停留位置处, 使所述第 2 部件停留于所述第 1 位置, 在所述停留解 除位置处, 使所述第 2 部件能够从所述第 1 位置移动到所述第 2 位置 ; 以及 第 2 施力构件, 该第 2 施力构件对所述第 3 部件赋予使其从所述停留解除位置朝所述 停留位置滑动的作用力。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记录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2 施力构件配设在比所述第 1 施力构件更远离所述第 2 滑动面的中心的位置。

    说明书


    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装置。背景技术 作为使液体 ( 例如墨水 ) 附着于记录介质 ( 例如用纸 ) 来实施记录的记录装置的 一种, 公知有从记录部 ( 例如记录头 ) 朝用纸喷射墨水从而记录规定的图像 ( 包括文字、 图 形等 ) 的喷墨式打印机 ( 以下仅称为 “打印机” )。该打印机通过从以层叠状态载置有多张 用纸的供纸盒 ( 以下仅称为 “纸盒” ) 将位于最上部的用纸取出并朝记录部侧一张一张地供 给而在用纸记录图像。为此, 在该打印机中设置有 : 装配部, 以层叠状态载置有多张用纸的 纸盒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装配于该装配部, 能够通过沿着与用纸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插拔 该纸盒来进行该纸盒的装卸 ; 以及供纸辊, 该供纸辊用于从处于被装配于该装配部的状态 的纸盒将用纸一张一张地取出并依次朝记录部侧供给。
         并且, 在该打印机中、 在装配供纸盒的装配部的内部深处, 即, 在与处于被装配于 该装配部的状态的纸盒的插入方向前侧的端面对置的部位形成有分离斜面, 该分离斜面用 于将由供纸辊从纸盒侧取出并供给的用纸一张一张地分离并朝记录部引导。因此, 在纸盒 由使用者装配于装配部的情况下, 在相对于装配部的插入速度快的情况等中, 存在由于惯 性力而导致层叠状态的用纸从纸盒内朝插入方向移动从而上抬至上升斜度的分离斜面的 情况。 这样的话, 无法利用分离斜面将用纸一张一张地分离, 会产生用纸多张重叠而被供给 的称作重叠供给的输送状态, 因此, 存在引起卡纸等不良情况的忧虑。
         作为避免该不良情况的方法, 在专利文献 1 中, 设置有挡板 (shutter) 部件, 为了 限制用纸的供纸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端部 ( 以下称作 “纸前端部” ) 朝纸盒的插入方向移动, 该挡板部件从上侧的退避位置朝下侧的限制位置下降。进而, 当该挡板部件从处于与各用 纸的纸前端部抵接的状态的下侧的限制位置朝上侧的退避位置上升时, 该挡板部件的下端 部朝供纸方向的上游侧转动。由此, 处于与挡板部件抵接的状态的各用纸的纸前端部能够 对齐成如下的倾斜状态 : 该倾斜状态是随着趋向层叠方向的上位侧而依次位于供纸方向下 游侧的倾斜状态。
         然而, 在专利文献 1 中, 由于使挡板部件一边转动一边朝退避位置滑动, 因此, 需 要用于设置使挡板部件进行上述动作的旋转机构以及滑动机构的空间。并且, 还需要用于 将上述挡板部件、 旋转机构以及滑动机构收纳于退避位置的空间。 因而, 由于上述的所需要 的空间, 存在打印机大型化的问题。
         因此, 例如提出有设置如下的限制部件构造 : 该限制部件具有限制用纸的朝向纸 盒的插入方向前侧的移动的限制面, 并且以朝插入方向倾倒的方式旋转动作。 即, 在该情况 下, 在利用限制面限制用纸的移动从而抑制其趋势之后, 通过隔开规定的时间差的旋转动 作使限制面倾倒而从分离斜面退避, 由此解除对用纸的移动的限制。 因而, 用纸不会上抬至 旋转 分离斜面, 能够一张一张地被分离并被朝记录部引导。由此, 不需要用于将挡板部件、 机构以及滑动机构收纳于退避位置的大的空间, 仅增加限制部件的旋转动作所需要的机构
         的量的空间即可, 能够抑制打印机的大型化。
         【专利文献 1】 日本特开 2000-335769 号公报
         然而, 在限制部件的旋转动作中, 为了在用纸的限制后产生规定的时间差, 使用缓 冲部件。即, 利用缓冲部件使限制部件的旋转动作中产生规定的时间差, 对于该缓冲部件, 在伴随着限制部件的从限制用纸的移动的状态到解除限制的状态的旋转动作而相对移动 ( 滑动 ) 的第 1 部件和第 2 部件中, 在这 2 个部件的滑动时嵌合的滑动面之间夹装有粘性部 件。因而, 通过缓冲部件稳定地动作, 能够产生期望的时间差。
         为此, 需要以在第 1 部件和第 2 部件之间始终夹装有一定厚度的粘性部件的方式 滑动。换言之, 第 1 部件和第 2 部件需要以相互之间的间隙不发生变化的方式相互平行地 滑动。这是因为, 在除此之外的情况下, 例如, 在第 2 部件一边相对于第 1 部材扭转一边滑 动的情况下, 抵接面处的第 1 部件与第 2 部件之间的间隙变化, 存在缓冲力变化的忧虑。
         因而, 期望存在一种能够抑制打印机的大型化、 即能够抑制缓冲部件以免缓冲部 件变大, 同时, 能够抑制缓冲力的变化的缓冲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主要目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能够抑制大 小、 且能够抑制缓冲力的变化的缓冲部件的输送装置, 以及记录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记录装置具备 :
         限制部件, 该限制部件构成为能够以轴部为中心转动, 通过与对象物抵接来限制 该对象物的移动 ; 以及
         缓冲部件, 该缓冲部件隔开时间差使上述限制部件从限制位置朝解除位置转动, 在上述限制位置处, 上述限制部件限制上述对象物的移动, 在上述解除位置处, 解除上述限 制部件对上述对象物的移动的限制,
         缓冲部件具备 : 粘性部件 ;
         第 1 部件, 该第 1 部件具有沿着上述对象物的移动方向形成为梳齿状的第 1 滑动 面;
         第 2 部件, 该第 2 部件具有形成为梳齿状的第 2 滑动面, 该第 2 滑动面隔着上述粘 性部件与上述第 1 部件的第 1 滑动面对置, 上述第 2 部件以与上述限制部件卡合的状态在 第 1 位置和第 2 位置之间滑动, 在上述第 1 位置处, 使上述限制部件位于上述限制位置, 在 上述第 2 位置处, 使上述限制部件位于上述解除位置 ; 以及
         第 1 施力构件, 该第 1 施力构件沿着上述第 2 部件的滑动方向对上述第 2 部件赋 予使其从上述第 1 位置朝上述第 2 位置滑动的作用力, 该第 1 施力构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 在上述第 2 滑动面的形成为梳齿状的齿顶与齿根之间。
         根据该结构, 对于滑动的第 2 部件, 由夹在滑动的第 2 部件与第 1 部件的滑动面之 间的粘性部件作用于第 2 部件的朝向移动方向的缓冲力 (damper power) 和第 1 施力构件 的作用力不会对第 2 部件赋予旋转力。因而, 在第 2 部件的滑动过程中, 能够抑制第 2 滑动 面与第 1 滑动面之间的间隙的变化。结果, 能够使夹在间隙中的粘性材料的厚度 ( 量 ) 稳 定而不会变化。因而, 能够抑制缓冲部件的大型化, 并且能够抑制缓冲力的变化。
         在本发明的记录装置中, 上述第 1 施力构件作为作用力对上述第 2 部件赋予从上
         述第 1 位置朝向上述第 2 位置的方向的按压力。
         根据该结构, 作为对第 2 部件赋予按压力的施力构件例如能够采用压缩弹簧。因 而, 在使用压缩弹簧的情况下, 例如与使用容易因超过弹性极限地伸长而丧失弹性的拉伸 弹簧的情况不同, 能够对第 2 部件赋予稳定的弹力。
         在本发明的记录装置中, 上述第 1 施力构件至少具有 2 个以上, 且分别设置于距离 上述第 2 滑动面的与上述滑动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相互等距离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 由于不会作用有使第 2 部件在第 2 滑动面的面内旋转的力, 因此能够 抑制第 2 部件相对于第 1 部件相对于滑动方向倾斜。因而, 对于第 2 部件, 能够使第 2 滑动 面相对于第 1 滑动面稳定地滑动, 因此能够抑制缓冲部件的缓冲力的变化。
         在本发明的记录装置中,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 : 第 3 部件, 该第 3 部件与上述第 1 部 件卡合, 且沿着上述滑动方向在停留位置和停留解除位置之间滑动, 在上述停留位置处, 使 上述第 2 部件停留于上述第 1 位置, 在上述停留解除位置处, 使上述第 2 部件能够从上述第 1 位置移动到上述第 2 位置 ; 以及第 2 施力构件, 该第 2 施力构件对上述第 3 部件赋予使其 从上述停留解除位置朝上述停留位置滑动的作用力。
         根据该结构, 通过使第 3 部件从停留位置滑动到停留解除位置, 能够使限制部件 从限制对象物的移动的限制位置朝解除对对象物的移动的限制的解除位置动作。因而, 例 如, 与载置有对象物的纸盒的插入对应地, 第 3 部件滑动, 由此能够适当地对对象物进行移 动控制。
         在本发明的记录装置中, 上述第 2 施力构件配设在比上述第 1 施力构件更远离上 述第 2 滑动面的中心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 由于相对于第 2 滑动面将第 2 施力构件配设在比第 1 施力构件更靠 外侧的位置, 因此能够以第 2 施力构件的配设空间不受滑动面限制的方式容易地配设第 2 施力构件。 附图说明 图 1 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 2 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 3 是说明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的缓冲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 4 是说明缓冲部件的动作的图, (a) 是缓冲部件的俯视图, (b) 是示出限制位置 的状态的示意图, (c) 是示出解除位置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 5 是示出滑动面与弹簧的配置位置的剖视图。
         图 6 是示出比较例的缓冲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 7(a)、 (b) 是用于说明比较例的缓冲部件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 8 示出实施方式, (a) 是装配纸盒时的缓冲部件的俯视图, (b) 是剖视图, (c) 是 成为用纸的限制解除状态后的缓冲部件的剖视图。
         图 9(a)、 (b) 都是示出作为变形例的缓冲部件的结构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11…作为记录装置的打印机 ; 16…构成输送装置的作为输送构件的输送部 ; 17… 作为记录构件的记录部 ; 100、 100c…缓冲部件 ; 110…作为第 1 部材的基座 ; 120、 120c…作
         为第 2 部件的滑动件 ; 130、 130c…作为第 3 部件的滑动盒 ; 140、 140c…作为限制部件的止 挡件 ; P…作为对象物的用纸 ; D4…宽度方向 ; Fd…力 ( 惯性力 ) ; Fn…缓冲力 ; SP…第 1 滑 动面 ; TP…第 2 滑动面 ; B1a、 B1b、 B1c…作为第 1 施力构件的螺旋弹簧 ; B2a、 B2b…作为第 2 施力构件的螺旋弹簧 ; L1、 L2…面位置 ; Lnc…作用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 对于本发明的缓冲部件, 使用附图对在具有具备该缓冲部件的输送装置的、 作为记录装置的打印机中具体化了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 1 所示, 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 11, 在呈框体状的框架 12 内具备 : 装配部 13、 供 给部 14、 分离部 15、 作为输送构件的输送部 16、 作为记录构件的记录部 17、 以及排出部 18。 另外, 这些部件在打印机 11 中沿着作为实施记录的对象物的用纸 P 的输送路径依次配置。
         首先, 装配部 13 配置在框架 12 内的底部侧 ( 在图 1 中为下部侧 ), 并经由在框架 12 的一个侧面 ( 在图 1 中为右侧面 ) 开口的矩形的插入口 19 与框架 12 的外部连通。进 而, 通过经由该插入口在与用纸 P 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 ( 在图 1 中为左右方向 ) 插拔以 层叠状态载置有用纸 P 的纸盒 20, 能够将用纸 P 与纸盒 20 一起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装配于装 配部 13。 其次, 供给部 14 在框架 12 内配置在与装配部 13 的内部深处对应的位置, 且具备 基于未图示的供给电机的驱动力而旋转的搓纸辊 14a。进而, 通过该搓纸辊 14a 的旋转, 将 以层叠状态载置于从插入口 19 插入于装配部 13 的纸盒 20 的用纸 P 中的、 位于最上部的用 纸 P, 朝与插入口 19 相反的方向供给。
         并且, 分离部 15 在框架 12 内配置在与处于被装配于装配部 13 的状态的纸盒 20 的插入方向前侧的端面嵌合的位置, 且具备斜板 21, 在从装配部 13 侧观察的情况下, 该斜 板 21 形成上升斜度的斜面。进而, 对于该斜板 21 的斜面构成的分离斜面 21a, 从供给部 14 供给的用纸 P 以使纸前端抵接于该分离斜面 21a 并越过该分离斜面 21a 的方式移动, 由此, 分离部 15 将用纸 P 一张一张地送入下游侧的输送部 16。
         如图 1 所示, 输送部 16 在框架 12 内以形成反转输送路 22 的方式配置, 该反转输 送路 22 使从分离部 15 送入的用纸 P 反转从而能够将该用纸 P 朝框架 12 内的上部的记录 部 17 侧输送。进而, 在该反转输送路 22 的上游部设置有分离辊 23, 并且, 在该反转输送路 22 的比分离辊 23 还靠下游侧的位置、 在输送方向隔开间隔设置有多个中间输送辊 24。分 离辊 23 使未被分离斜面 21a 分离而被重叠输送的用纸 P 分离, 从而将用纸 P 一张一张地可 靠地送入中间输送辊 24 所设置的下游侧。中间输送辊 24 分别通过旋转动作使用纸 P 朝与 从纸盒 20 朝向分离部 15 的供给方向 ( 在图 1 中为左侧方向 ) 的相反方向即反转输送方向 ( 在图 1 中为右侧方向 ) 反转而进行输送, 从而送入记录部 17。
         并且, 如已经叙述的那样, 记录部 17 配置在框架 12 内的上部, 且具备输送用辊对 25、 记录头 26、 以及作为用纸 P 的支承座的支承部件 27。记录头 26 被固定于滑架 29, 该滑 架 29 能够沿着导向轴 28 在与用纸 P 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 ( 在图 1 中为与纸面正交 的方向 ) 往复移动。滑架 29 由未图示的驱动构件 ( 电机 ) 驱动而在沿着导向轴 28 的主扫 描方向移动, 并且, 该滑架 29 的在该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由位置检测装置 ( 编码器 )30 检 测, 由此对其驱动位置进行控制。
         对于被送入具有这种结构的记录部 17 的用纸 P, 伴随着与从动输送用辊 31 一起构 成输送用辊对 25 的驱动输送用辊 32 的旋转, 该用纸 P 被夹持在两个输送用辊 31、 32 之间 并被朝与主扫描方向的交叉的副扫描方向输送, 从而在记录头 26 与支承部件 27 之间移动。 此时, 用纸 P 被压靠于支承部件 27 而移动, 同时, 在用纸 P 与记录头 26 之间形成有间隙 PG。 进而, 在该状态下, 记录头 26 与滑架 29 的移动一起在作为用纸 P 的宽度方向的主扫描方向 移动, 同时, 当该移动时, 从未图示的喷嘴对隔着间隙 PG 离开的用纸 P 喷射作为记录用液体 的墨水从而形成图像。形成有图像的用纸 P 随后被送入排出部 18。
         排出部 18 具备排出用辊对 33 和排出用堆纸器 (stacker)34。用纸 P 伴随着与由 齿轮构成的从动排出用辊 35 一起构成排出用辊对 33 的驱动排出用辊 36 的旋转而被夹持 在两个排出用辊 35、 36 之间并被朝输送方向下游侧 ( 在图 1 中为右侧方向 ) 输送, 并被排 出到排出用堆纸器 34。这样, 在打印机 11 中对用纸 P 记录规定的图像。
         进一步, 如图 1 所示, 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 11 具备缓冲部件 100, 该缓冲部件 100 位于通过搓纸辊 14a 的旋转而被从纸盒 20 朝分离部 15 侧送出、 由分离斜面 21a 一张一张 地分离并送入输送部 16 的用纸 P 的交接部分。利用该缓冲部件 100 和输送部 16 构成对记 录部 17 一张一张地稳定地供给用纸 P 的输送装置。以下, 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缓冲部 件 100 进行说明。 图 2 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 100 的构造的立体图, 示出纸盒 20 未装配于装 配部 13 的状态。如图所示, 缓冲部件 100 具备 : 作为第 1 部件的基座 110 ; 作为第 2 部件的 滑动件 120 ; 作为第 3 部件的滑动盒 130 ; 以及作为限制用纸 P 的移动的限制部件的止挡件 140。另外, 为了使以后的说明容易, 将纸盒 20 的拔出方向称为 D1、 将插入方向称为 D2, 将 与 D1 和 D2 正交的方向中的、 用纸 P 的厚度方向称为 D3、 将用纸 P 的宽度方向称为 D4。
         基座 110 被固定于打印机 11 的框架 12。 并且, 在基座 110 的用纸 P 的宽度方向 D4 的中央部设置有供滑动件 120 滑动的第 1 滑动面 SP。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滑动件 120 将 沿着纸盒 20 的插入方向 D2 以及拔出方向 D1 的方向作为滑动方向。首先, 使用图 3 对该第 1 滑动面 SP、 以及滑动件 120 进行说明。图 3 是示出将后述的滑动盒 130 以及止挡件 140 卸下, 并使滑动件 120 从基座 110 离开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所示, 设置于基座 110 的第 1 滑动面 SP 的、 在与滑动方向 ( 插入方向 D2 或者 是拔出方向 D1) 交叉的截面上的形状形成为, 在与滑动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 D4 反复形成有 凹凸的所谓的梳齿形状。进而, 形成凹凸形状的多个凸条的长度方向沿着插入方向 D2 相互 平行, 由此来设置在厚度方向 D3 的俯视图中呈大致矩形形状的平面区域的第 1 滑动面 SP。
         另一方面, 在滑动件 120 形成有第 2 滑动面 TP, 该第 2 滑动面 TP 隔着作为粘性部 件的粘性润滑脂隔开规定的间隔与该第 1 滑动面 SP 的凹凸形状对置。即, 第 2 滑动面 TP 遍及在宽度方向 D4 与第 1 滑动面 SP 大致相同的范围形成为以与第 1 滑动面 SP 的凹凸形 状之间隔开间隙对置的方式反复形成有凹凸的所谓的梳齿形状。并且, 第 2 滑动面 TP 的各 凹凸形状形成为, 形成该第 2 滑动面 TP 的凹凸形状的多个凸条的长度方向的尺寸比形成第 1 滑动面 SP 的凹凸形状的多个凸条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短。因而, 第 2 滑动面 TP 设置成, 在 厚度方向 D3 的仰视图中呈现沿着插入方向 D2 的长度比第 1 滑动面 SP 短的大致矩形形状 的平面区域。
         进而, 对于滑动件 120, 在该第 2 滑动面 TP 与第 1 滑动面 SP 之间夹有粘性润滑脂
         的状态下, 由作为第 1 施力构件的一对螺旋弹簧 B1a、 B1b 沿插入方向 D2 施力而能够在基座 110 的第 1 滑动面 SP 上移动。 另外, 在厚度方向 D3 的俯视图中, 螺旋弹簧 B1a、 B1b 隔着第 2 滑动面 TP 分别配置于俯视不重叠的位置, 其一端由设置于滑动件 120 的弹簧支承部 123a、 123b 分别支承或者固定。
         并且, 在滑动件 120 的与设置有第 2 滑动面 TP 的一面相反侧的面形成有呈所谓的 钩型的形状的突出部 121。在该突出部 121 设置有预定宽度的狭缝状的卡合空间 125, 该卡 合空间 125 在宽度方向 D4 贯通突出部 121 且在拔出方向 D1 侧具有开口端, 并且, 该卡合空 间 125 以朝向拔出方向 D1 形成下降斜度的方式呈倾斜状设置。如图 2 所示, 后述的止挡件 140 的卡合销 145 与该卡合空间 125 卡合。
         返回图 2, 对于滑动盒 130, 其宽度方向 D4 的两侧的端部部分 139 与基座 110 卡 合, 并且能够在保持该卡合状态的状态下沿着插入方向 D2 往复移动 ( 滑动 )。 并且, 滑动盒 130 始终由作为第 2 施力构件的一对螺旋弹簧 B2a 以及螺旋弹簧 B2b( 参照图 4) 朝拔出方 向 D1 施力。
         螺旋弹簧 B2a 以及螺旋弹簧 B2b 是以一端被支承或者固定于基座 110、 另一端被支 承或者固定于滑动盒 130 的方式插入的压缩弹簧。并且, 螺旋弹簧 B2a 以及螺旋弹簧 B2b 分别配设在比螺旋弹簧 B1a、 B1b 还远离第 2 滑动面 TP 的中心的位置。具体而言, 在厚度方 向 D3 的俯视图中, 分别配设在与螺旋弹簧 B1a、 B1b 俯视不重叠的位置、 且配设在第 2 滑动 面 TP 的与中心相反侧的宽度方向 D4 的两端附近的位置。另外, 一端被固定于滑动件 120 的弹簧支承部 123a、 123b 的螺旋弹簧 B1a、 B1b 的另一端分别被支承或者固定于以与滑动件 120 的弹簧支承部 123a、 123b 对置的方式设置于滑动盒 130 的弹簧支承部 ( 在图 4(b)、 (c) 中仅示出单侧的弹簧支承部 130b)。
         并且, 在滑动盒 130 的厚度方向 D3 的俯视图中的中央部分设置有开口部 130h, 滑 动件 120 的突出部 121 位于该开口部 130h 内。进而, 该开口部 130h 的插入方向 D2 的开口 边缘 135 形成为, 在滑动件 120 朝插入方向 D2 移动的情况下, 该开口边缘 135 与作为滑动 件 120 的突出部 121 的一部分的卡定部 122 抵接。因而, 滑动盒 130 利用开口部 130h 的开 口边缘 135 来限制滑动件 120 朝向插入方向 D2 的移动。
         另一方面, 在滑动盒 130 形成有抵接部 131, 插入于打印机 11 的纸盒 20 如图 2 中 以粗线箭头所示那样移动从而该纸盒 20 的插入方向 D2 侧的端部抵接于抵接部 131。 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滑动盒 130 中, 螺旋弹簧 B2a 以及螺旋弹簧 B2b、 进一步螺旋弹簧 B1a 以 及螺旋弹簧 B1b 的另一端被支承或者固定于与该抵接部 131 大致相同的位置、 且是纸盒 20 所抵接的面的相反侧的面。
         如图 2 所示, 止挡件 140 在与插入方向 D2 对置的方向侧形成有大致平坦的限制面 141。限制面 141 在限制用纸 P 的移动的位置 ( 将该位置称为 “限制位置” ) 设定在与分离 斜面 21a 交叉的方向 ( 此处为与插入方向 D2 正交的厚度方向 D3)。并且, 止挡件 140 在厚 度方向 D3 侧的端部形成有旋转轴部 146, 并且, 该止挡件 140 安装成, 限制面 141 能够相对 于基座 110 以该旋转轴部 146 为支点转动。并且, 在止挡件 140 形成有从宽度方向 D4 的两 侧端朝与限制面 141 相反侧平行地延伸的一对壁部。进而, 在这一对壁部之间支承有圆柱 状的卡合销 145, 该卡合销 145 的轴向沿着宽度方向 D4 延伸。该卡合销 145 与设置于前面 所述的滑动件 120 的突出部 121 的卡合空间 125 卡合而构成所谓的凸轮机构。借助该凸轮机构, 止挡件 140 的限制面 141 在朝滑动件 120 的插入方向 D2 移动的同时以基端侧的旋转 轴部 146 为中心旋转, 从而其前端部分朝插入方向 D2 侧倾斜。通过该倾斜, 限制面 141 成 为倾斜程度比分离斜面 21a 大的状态。
         以这种方式构成的缓冲部件 100 利用限制面 141 承受以层叠状态载置于沿插入方 向 D2 插入的纸盒 20 的多张用纸 P 的伴随着朝向插入方向 D2 的移动而产生的用纸 P 所具 有的力 ( 惯性力 )FD( 在图 2 中以粗线空白箭头表示 )。通过这样来限制层叠的各用纸 P 的 插入方向 D2 的侧端面 Pse。然后, 使止挡件 140 动作而使其限制面 141 朝插入方向 D2 侧倾 倒到比分离斜面 21a 的倾斜程度还大的程度的位置 ( 将该位置称为 “解除位置” ), 以便隔 开时间差而解除对用纸 P 的朝向插入方向 D2 的移动的限制。使用图 4 对该止挡件 140 隔 开时间差而倾倒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 4(a) 是以厚度方向 D3 的俯视图示意性地示出纸盒 20 未被装配于装配部 13 的 状态下的缓冲部件 100 的俯视图。图 4(b) 是从宽度方向 D4 观察图 4(a) 的缓冲部件 100 的情况下的示意图。并且, 图 4(c) 是从宽度方向 D4 观察纸盒 20 装配完毕后的状态下的缓 冲部件 100 的情况的示意图。另外, 在图 4(b)、 (c) 中, 为了容易说明, 根据需要以截面示出 构成部材。
         如图 4(a)、 (b) 所示, 在直到纸盒 20 抵接于滑动盒 130 的抵接部 131 为止的未装配 状态下, 滑动盒 130 由螺旋弹簧 B2a、 B2b 的弹力 F2a、 F2b 朝拔出方向 D1 施力。因而, 滑动 盒 130 的开口部 130h 的开口边缘 135 朝拔出方向 D1 侧按压滑动件 120 的突出部 121 的卡 定部 122, 由此, 滑动件 120 不会朝插入方向 D2 移动, 而使滑动件 120 停留在停留位置。并 且, 此时, 滑动件 120 通过与设置于基座 110 的抵顶部 ( 未图示 ) 抵接而被定位, 以免滑动 件 120 朝拔出方向 D1 移动。这样, 滑动件 120 由滑动盒 130 的开口边缘 135 以及基座 110 的抵顶部定位, 由此, 滑动件 120 被保持在第 1 位置, 将止挡件 140 的限制面 141 维持在限 制用纸 P 的移动的限制位置 ( 图 2 中以实线所示的竖立位置 )。
         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滑动件 120 被保持在第 1 位置的状态下, 螺旋弹簧 B1a、 B1b 成为被压缩的状态。这样, 螺旋弹簧 B1a、 B1b 能够在滑动件 120 与滑动盒 130 之间维 持被稳定地固定的状态。
         其次, 当装配纸盒 20 时, 对于滑动盒 130, 抵接部 131 与纸盒 20 的移动对应地一起 被推入, 并与纸盒 20 一起朝插入方向 D2 移动。因此, 如图 4(c) 所示, 原本限制滑动件 120 的移动的开口边缘 135 朝插入方向 D2 移动而从滑动件 120( 具体而言为突出部 121 的背面 ( 插入方向 D2 侧的面 ) 亦即卡定部 122) 离开。通过以这种方式移动, 滑动盒 130 位于解 除滑动件 120 的停留的停留解除位置。此时, 伴随着滑动盒 130 的移动, 螺旋弹簧 B1a、 B1b 被压缩, 同时, 被压缩后的螺旋弹簧 B1a、 B1b 对滑动件 120 赋予使其朝插入方向 D2 移动的 弹力。结果, 如图 4(c) 中以双点划线所示, 滑动件 120 朝插入方向 D2 移动, 因此, 止挡件 140 通过卡合销 145 与卡合空间 125 之间的凸轮机构的作用而如图中双点划线所示那样前 端部分朝插入方向 D2 侧倾倒。这样, 止挡件 140 位于解除用纸 P 的移动限制状态的解除位 置 ( 在图 2 中以双点划线所示的倾斜位置 )。
         另外, 此时, 滑动件 120 的插入方向 D2 侧与设置于基座 110 的抵顶部 ( 未图示 ) 抵 接而被定位, 在插入方向 D2 移动到预先确定的位置。这样, 滑动件 120 通过与基座 110 的 抵顶部抵接而被保持在第 2 位置, 在该第 2 位置处, 将止挡件 140 的限制面 141 维持在解除对用纸 P 的移动的限制的解除位置。
         另一方面, 当纸盒 20 被从装配部 13 拔出时, 滑动盒 130 通过螺旋弹簧 B2a、 B2b 的 作用力被朝拔出方向 D1 侧按压而移动, 同时, 使滑动件 120 从第 2 位置返回第 1 位置。即, 通过螺旋弹簧 B2a、 B2b 的作用力 ( 此处, 还附加有螺旋弹簧 B1a、 B1b 的作用力 ) 而开始移 动的滑动盒 130 的开口边缘 135 与滑动件 120( 卡定部 122) 抵接。进而, 滑动盒 130 维持 该抵接状态并通过螺旋弹簧 B2a、 B2b 的作用力移动, 由此, 使滑动件 120 朝拔出方向 D1 移 动。结果, 滑动件 120 从第 2 位置返回装配纸盒 20 之前的位置亦即第 1 位置。进而, 与该滑 动件 120 从第 2 位置返回第 1 位置相配合, 止挡件 140 通过凸轮机构而旋转, 其限制面 141 从倾倒状态返回原来的状态、 即从解除位置返回限制位置。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 100, 根据纸盒 20 的插拔, 滑动 盒 130 在停留位置与停留解除位置之间移动。进而, 伴随着该滑动盒 130 的移动, 滑动件 120 在第 1 位置与第 2 位置之间移动, 由此, 止挡件 140 以成为限制位置和解除位置的方式 动作。
         这样, 在该滑动件 120 的在第 1 位置与第 2 位置之间的移动中, 图 4(a) 所示的滑 动件 120 的第 2 滑动面 TP 在基座 110 的第 1 滑动面 SP 上沿着插入方向 D2 移动。当该第 2 滑动面 TP 移动时, 如前面所述, 通过在分别呈凹凸形状的第 1 滑动面 SP 和滑动件 120 的第 2 滑动面 TP 之间夹有作为粘性部件的粘性润滑脂而构成延缓滑动件 120 的移动的缓冲机 构。进而, 在本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 100 中, 对该第 1 滑动面 SP 和第 2 滑动面 TP 在螺旋弹 簧 B1a、 B1b 的厚度方向 D3 的配置位置进行了研究。使用图 5 对该研究内容进行说明。另 外, 图 5 是从拔出方向 D1 观察第 1 滑动面 SP 以及第 2 滑动面 TP 的情况下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 基座 110 的第 1 滑动面 SP 和滑动件 120 的第 2 滑动面 TP 的、 与插入方 向 D2 交叉的截面上的形状设置成, 在与插入方向 D2 交叉的宽度方向 D4 反复形成有凹凸的 形状 ( 梳齿形状 )。进而, 第 1 滑动面 SP 的凹凸形状和第 2 滑动面 TP 的凹凸形状以在相互 之间形成有具有确定距离的间隙 ( 图中剖面线部分 ) 的方式对置配置。进而, 在所形成的 间隙中夹有粘性润滑脂, 由此来获得缓冲力。
         因而, 作用于滑动件 120 的缓冲力, 在第 1 滑动面 SP 与第 2 滑动面 TP 重叠的方 向、 即厚度方向 D3 产生于形成有凹凸形状的范围内。即, 作用于滑动件 120 的缓冲力产生 于第 2 滑动面 TP 的凹凸形状的范围, 即在第 2 滑动面 TP 中、 在厚度方向 D3 的位于最靠近 第 1 滑动面 SP 侧的位置的第 1 面部位与位于最靠近第 1 滑动面 SP 的相反侧的位置的第 2 面部位之间。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第 2 滑动面 TP 的截面形状为反复形成有一定形状的 凹凸的形状 ( 即所谓的梳齿形状 )。因而, 作用于滑动件 120 的缓冲力产生于该第 2 滑动面 TP 的面位置 L1 与面位置 L2 之间的区域 Ln, 上述面位置 L1 是与第 1 面部位对应的上侧的 面位置、 即各凹凸形状的凹部底面的面位置, 上述面位置 L2 是与第 2 面部位对应的下侧的 面位置、 即各凹凸形状的凸部顶面的面位置 L2。
         因此, 在本实施方式中, 螺旋弹簧 B1a、 B1b 的厚度方向 D3 的配置位置设定成图示 的方式。即, 以螺旋弹簧 B1a、 B1b 的螺旋形状部分的外形、 即螺旋外形 DB 的至少一部分在 厚度方向 D3 位于区域 Ln 内的方式分别配置螺旋弹簧 B1a、 B1b。
         在本实施方式中, 螺旋弹簧 B1a、 B1b 作为压缩弹簧利用。因此, 存在弹力所作用的 位置是螺旋外形部分的情况。因而, 如果以螺旋弹簧 B1a、 B1b 的螺旋外形 DB 的至少一部分
         在厚度方向 D3 位于区域 Ln 内的方式分别配置螺旋弹簧 B1a、 B1b 的话, 则包括弹力所作用 的位置位于区域 Ln 内的情况。如果以这种方式配置螺旋弹簧 B1a、 B1b 的话, 则在厚度方向 D3, 则存在缓冲力所作用的位置与弹力所作用的位置为相同位置的情况。 因而, 在本实施方 式中, 螺旋弹簧 B1a、 B1b 的螺旋外形 DB 部分的中心位置、 即螺旋中心位置 Lb 在厚度方向 D3 相对于区域 Ln 位于朝两侧分别进一步扩展螺旋外形 DB 的一半距离的宽度的区域内。
         这样, 在本实施方式中, 通过配置赋予用于使滑动件 120 从第 1 位置朝第 2 位置移 动的作用力的螺旋弹簧 B1a、 B1b, 能够获得稳定的缓冲力。换言之, 在赋予使滑动件 120 从 第 1 位置朝第 2 位置移动的作用力的弹力所作用的位置从区域 Ln 偏离的情况下, 无法获得 稳定的缓冲力。
         因此, 作为相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 使用图 6 对缓冲力容易变得不稳定的缓 冲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图 6 是示出在未装配纸盒 20 的状态下滑动件 120c 位于第 1 位置 的状态时的缓冲部件 100c 的立体图。另外, 在图 6 中, 对于具有与本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 100 相同的功能的构成部件, 对其标号附加 “c” 进行表示, 此处省略说明。
         如图所示, 在作为比较例的缓冲部件 100c 中, 代替本实施方式的螺旋弹簧 B1a、 B1b, 在滑动件 120c 与滑动盒 130c 之间设置有 1 个螺旋弹簧 B1c。进而, 在本比较例中, 螺 旋弹簧 B1c 作为拉伸弹簧使用, 该螺旋弹簧 B1c 的一端钩挂于设置于滑动盒 130c 的大致中 央部分的勾挂部 132, 同时, 另一端钩挂于设置于滑动件 120 的孔部 128( 参照图 7)。因而, 对于螺旋弹簧 B1c, 由于在该螺旋弹簧 B1c 与第 1 滑动面 SP 之间夹有滑动件 120c 和滑动盒 130c, 因此, 该螺旋弹簧 B1c 设置于在厚度方向 D3 从第 2 滑动面 TP 离开相当距离的位置。 其次, 在这样的螺旋弹簧 B1c 与第 2 滑动面 TP 在厚度方向 D3 离开的本比较例中, 使用图 7(a)、 (b) 对滑动件 120c 从第 1 位置朝第 2 位置移动 ( 滑动 ) 的情况下的作用进 行说明。图 7(a) 示意性地示出滑动件 120c 位于第 1 位置、 即止挡件 140c 位于限制用纸 P 的移动的限制位置的缓冲装置 100c, 是利用与宽度方向 D4 正交的面将缓冲装置 100c 切断 后的情况的剖视图。图 7(b) 示意性地示出在滑动件 120c 位于第 1 位置的状态时插入纸盒 20 从而滑动盒 130c 朝插入方向 D2 移动时的状态, 是利用与宽度方向正交的面将缓冲装置 100c 切断后的剖视图。
         这样, 如图 7(a) 所示, 作为拉伸弹簧使用的螺旋弹簧 B1c 的弹力作用于滑动件 120c 的孔部 128。因而, 与第 1 滑动面 SP 的凹凸形状的凸部顶面对置的第 2 滑动面 TP 的 凹部底面的位置、 即在厚度方向 D3 距离螺旋弹簧 B1c 最近的位置, 与螺旋弹簧 B1c 的弹力 所作用的位置在厚度方向 D3 离开。结果, 对于在第 1 滑动面 SP 和第 2 滑动面 TP 之间产生 的缓冲力、 以及与螺旋弹簧 B1c 的弹力 ( 拉伸力 ), 各力所施加的位置在厚度方向 D3 错开。
         在该状态下, 当装配纸盒 20 时, 滑动盒 130c 与纸盒 20 一起朝插入方向 D2 移动, 从而解除滑动件 120c 的朝向插入方向 D2 的移动。此时, 如图 7(b) 所示, 借助形成于第 1 滑动面 SP 和隔着粘性润滑脂与该第 1 滑动面 SP 对置的第 2 滑动面 TP 之间的缓冲机构, 滑 动件 120c 不会立刻移动, 螺旋弹簧 B1c 成为暂时伸长的状态。因此, 如图中以空白箭头所 示, 螺旋弹簧 B1c 被拉伸而产生弹力 F1c, 从而欲使滑动件 120c 朝插入方向 D2 移动。于是, 滑动件 120c 的第 2 滑动面 TP 和隔着粘性润滑脂与该第 2 滑动面 TP 对置的第 1 滑动面 SP 相对移动, 由此, 在两个面之间产生缓冲力 Fn。
         这样, 在本比较例中, 如前面所述, 对于在该第 1 滑动面 SP 与第 2 滑动面 TP 之间
         产生且施加于滑动件 120c 的缓冲力 Fn、 与由螺旋弹簧 B1c 施加的弹力 F1c, 各力所施加的 位置在厚度方向 D3 错开。因此, 如图 7(b) 所示, 会产生欲使滑动件 120c 旋转的旋转力 RF。 该旋转力 RF 相对于滑动件 120c 以下述方式发挥作用 : 在插入方向 D2 侧将滑动件 120c 的 第 2 滑动面 TP 压靠于第 1 滑动面 SP 侧, 或者是在拔出方向 D1 侧将滑动件 120c 的第 2 滑 动面 TP 从第 1 滑动面 SP 拉离。结果, 第 1 滑动面 SP 与第 2 滑动面 TP 之间的离开距离变 化, 因此, 缓冲力变得不稳定。
         因而,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 100, 为了使缓冲力稳定, 以不会相对于滑动件 120 产生旋转力的方式使滑动件 120 移动 ( 滑动 )。以下, 使用图 8 对本实施方式的缓冲部 件 100 的滑动件 120 的动作进行说明。
         与图 4(a) 同样, 图 8(a) 是以厚度方向 D3 的俯视图示意性地示出在装配部 13 未 装配纸盒 20 的状态下的缓冲部件 100 的俯视图。图 8(b) 是从宽度方向 D4 观察图 8(a) 的 缓冲部件 100 的情况下的示意图。并且, 图 8(c) 是从宽度方向 D4 观察纸盒 20 装配完毕后 的状态下的缓冲部件 100 的情况的示意图。另外, 在图 8(b)、 (c) 中, 为了容易进行说明, 根 据需要以截面示出构成部件。
         如图 8(a)、 (b) 所示, 在直到纸盒 20 与滑动盒 130 的抵接部 131 抵接为止的未装 配状态下, 滑动件 120 由螺旋弹簧 B1a、 B1b 的弹力 F1a、 F1b 朝插入方向 D2 施力。如图所 示, 该螺旋弹簧 B1a、 B1b 以在滑动件 120 的第 2 滑动面 TP 区域 ( 图中剖面线部分 ) 平面不 重叠的方式分别在宽度方向 D4 错开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 螺旋弹簧 B1a 相对于第 2 滑动 面 TP 区域朝图面左侧偏移配置, 螺旋弹簧 B1b 相对于第 2 滑动面 TP 区域朝图面右侧偏移 配置, 并且, 它们的偏移量相等。因而, 螺旋弹簧 B1a、 B1b 相对于滑动件 120 以从第 2 滑动 面 TP 的中心离开相等距离的方式配置, 因此, 第 2 滑动面 TP 以不会在面内旋转而沿插入方 向 D2 平行移动的方式被赋予弹力 F1a、 F1b。
         并且, 如图 8(b) 所示, 螺旋弹簧 B1b(B1a) 以下述方式配置设定 : 在厚度方向 D3, 螺旋中心位置 Lb 位于滑动件 120 的第 2 滑动面 TP 的凹凸形状的上侧的面位置 L1 与下侧 的面位置 L2 之间的位置。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对滑动件 120 赋予朝向插入方向 D2 的 作用力的螺旋弹簧 B1a、 B1b 被压缩的状态下, 其弹力 F1a、 F1b 施加于螺旋中心位置 Lb。一 般情况下, 可以认为螺旋弹簧 B1a、 B1b 的弹力作用于螺旋外形的形状中心。
         通过以这种方式配置, 如图 8(c) 所示, 螺旋弹簧 B1a、 B1b 在第 2 滑动面 TP 的凹 凸形状的上侧的面位置 L1 与下侧的面位置 L2 之间沿着插入方向 D2 赋予弹力 F1a、 F1b。 结果, 当为了方便而将所产生的缓冲力 Fn 的作用点的位置设为作用位置 Lnc 时, 弹力 F1a、 F1b 作用于滑动件 120 的位置是螺旋中心位置 Lb, 因此, 厚度方向 D3 上的二者之间的位置 差 Hd( 作用位置 Lnc 与螺旋中心位置 Lb 之差的绝对值 ) 比比较例小或者为零。因而, 在本 实施方式中, 能够抑制在滑动件 120 的从第 1 位置直到第 2 位置的移动 ( 滑动 ) 过程中产 生在比较例中所产生的旋转力 RF。
         另外, 从图 8(c) 的说明可以判断出, 在滑动件 120 中, 只要所产生的缓冲力 Fn 的 力作用的位置与弹力 F1a、 F1b 施加于滑动件 120 的位置在厚度方向 D3 一致 ( 即 Hd = 0), 就不会产生旋转力。因而, 螺旋弹簧 B1a、 B1b 优选以各自的螺旋中心位置 Lb 在厚度方向 D3 与缓冲力 Fn 所作用的作用位置 Lnc 一致的方式配置。或者, 螺旋弹簧 B1a、 B1b 也可以 配置成, 各自的弹力 F1a 和弹力 F1b 的合力作用于滑动件 120 的位置在厚度方向 D3 与缓冲力 Fn 所作用的作用位置 Lnc 一致。
         根据上述说明了的实施方式, 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 作用于滑动的滑动件 120 的朝向移动方向的缓冲力 Fn 和螺旋弹簧 B1a、 B1b 的 弹力 F1a、 F1b 不会对滑动件 120 赋予旋转力。因而, 在滑动件 120 的滑动过程中, 能够抑制 第 2 滑动面 TP 与第 1 滑动面 SP 之间的间隙的变化。结果, 夹在间隙中的粘性润滑脂的厚 度 ( 量 ) 不会变化、 而是稳定的, 能够抑制缓冲部件 100 的缓冲力的变化。
         (2) 由于将螺旋弹簧 B1a、 B1b 用作压缩弹簧而对滑动件 120 赋予按压力, 因此, 例如与使用容易因超过弹性极限地伸长而丧失弹性的拉伸弹簧的情况不同, 能够对滑动件 120 赋予稳定的弹力。并且, 压缩弹簧不需要像拉伸弹簧那样的勾挂部, 因此, 缓冲装置 100 不会成为复杂的构造。
         (3) 由于在第 2 滑动面 TP 的面内并未作用有使滑动件 120 旋转的力, 因此, 能够抑 制滑动件 120 相对于基座 110 相对于插入方向 D2 倾斜。因而, 对于滑动件 120, 能够使第 2 滑动面 TP 相对于第 1 滑动面 SP 稳定地移动 ( 滑动 ), 因此能够抑制缓冲部件 100 的缓冲力 的变化。
         (4) 与纸盒 20 的插入对应地, 滑动盒 130 与纸盒 20 一起从停留位置朝停留解除位 置移动 ( 滑动 ), 从而能够使滑动件 120 移动 ( 滑动 ), 由此, 能够使止挡件 140 从限制位置 朝解除位置动作。因而, 能够与纸盒 20 的插入对应地适当地对层叠载置于纸盒 20 的用纸 P 的插入方向 D2 的侧端面 Pse 进行移动限制。
         (5) 沿拔出方向 D1 对滑动盒 130 施力的螺旋弹簧 B2a、 B2b 配设在, 距离第 2 滑动 面 TP( 第 1 滑动面 SP) 的宽度方向 D4 的中心比对滑动件 120 赋予插入方向 D2 的按压力的 螺旋弹簧 B1a、 B1b 更靠外侧的位置。结果, 螺旋弹簧 B2a、 B2b 所容许的配设空间不受第 2 滑动面 TP( 第 1 滑动面 SP) 限制, 比螺旋弹簧 B1a、 B1b 所容许的空间还大, 因此, 能够容易 地配置形成螺旋弹簧 B2a、 B2b。特别地, 插入方向 D2 上的螺旋弹簧 B2a、 B2b 的容许空间比 螺旋弹簧 B1a、 B1b 所容许的空间还长。因而, 例如, 通过增强螺旋弹簧 B2a、 B2b 的弹力, 能 够使滑动盒 130 从停留解除位置朝停留位置迅速地移动, 因此, 能够使止挡件 140 从解除位 置朝限制位置迅速地移动, 从而能够进行随后的纸盒 20 的插入。并且, 由于能够将螺旋弹 簧 B2a、 B2b 平面地排列配置在不与第 2 滑动面 TP 以及螺旋弹簧 B1a, B1b 重叠的位置, 因此 能够抑制缓冲部件 100 变厚的情况。
         (6) 由于将第 2 滑动面 TP 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凹凸形状 ( 梳齿形状 ), 因此, 能够增 多与第 1 滑动面 SP 对置的第 2 滑动面 TP 的延伸面积。因而, 即便是在能够形成的第 2 滑 动面 TP 的俯视图中的容许面积小的情况下, 也能够增大缓冲力。 结果, 能够将缓冲部件 100 的缓冲力设定成期望的大小。
         另外, 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变更成如下的另外的实施方式。
         ·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将螺旋弹簧 B1a、 B1b 配置在第 2 滑动面 TP 的外侧, 但也可以 配置在第 2 滑动面 TP 的区域之间。图 9(a) 中示出本变形例的一例。图 9(a) 是以从厚度 方向 D3 观察的状态示意性地示出在装配部 13 未装配纸盒 20 的状态下的缓冲部件 100 的 俯视图。
         如图所示, 对于本变形例的缓冲部件, 在宽度方向 D4, 第 2 滑动面 TP 配置在螺旋弹 簧 B1a、 B1b 的两侧。即, 第 2 滑动面 TP 分散配置成以下 3 个滑动面, 位于中央部分的滑动面 TP1、 位于螺旋弹簧 B1a 的图面左侧的滑动面 TP2a、 以及位于螺旋弹簧 B1b 的图面右侧的 滑动面 TP2b。另外, 以与该分散配置的第 2 滑动面 TP 对应的方式形成第 1 滑动面 SP(SP1、 SP2a、 SP2b)。
         通过以这种方式分散配置滑动面, 并将螺旋弹簧 B1a、 B1b 配置在分散的第 2 滑动 面之间, 当第 2 滑动面 TP 朝插入方向 D2 移动时, 可期待其倾斜减少。因而, 当滑动件 120 滑动时, 能够提高稳定地产生缓冲力的概率。当然, 也可以分散形成更多的第 2 滑动面 TP, 并使按压滑动件 120 的螺旋弹簧更多。或者, 也可以将第 2 滑动面 TP 分散形成为 2 个, 并 在这 2 个滑动面之间配设 1 个按压滑动件 120 的螺旋弹簧。
         · 在上述实施方式, 将螺旋弹簧 B1a、 B1b 形成为压缩弹簧, 但也可以用作拉伸弹 簧。并且, 将螺旋弹簧 B1a、 B1b 插入配置在滑动盒 130 和滑动件 120 之间, 但是, 也可以插 入于基座 110 和滑动件 120 之间。图 9(b) 中示出同时应用本变形例的一例。图 9(b) 是以 从厚度方向 D3 观察的俯视图示意性地示出在装配部 13 未装配纸盒 20 的状态下的缓冲部 件的俯视图。
         如图所示, 本变形例的缓冲部件代替作为压缩弹簧的螺旋弹簧 B1a、 B1b 配置有作 为拉伸弹簧的螺旋弹簧 B1Pa、 B1Pb。进一步, 这些螺旋弹簧 B1Pa、 B1Pb 的一端勾挂支承或 者固定于滑动件 120, 另一方面, 在本变形例中, 另一端勾挂支承或者固定于基座 110 而不 是滑动盒 130。
         这样, 用于使滑动件 120 朝插入方向 D2 移动的作用力并不是按压力, 而是拉伸力。 当在缓冲部件 100 中、 在构造上无法使用压缩弹簧的情况、 或者是拉伸弹簧的性能比压缩 弹簧的性能更优异的情况等中, 优选使用这种拉伸弹簧。 并且, 在无法将弹簧插入配置于滑 动件 120 与滑动盒 130 之间的情况下, 也可以将弹簧插入配置于滑动件 120 与基座 110 之 间。另外, 在图 9(b) 所示的缓冲部件 100 中, 螺旋弹簧 B2a、 B2b 的弹力比螺旋弹簧 B1Pa、 B1Pb 的弹力更强, 以便当纸盒 20 被拔出时, 滑动盒 130 朝拔出方向 D1 移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将第 2 滑动面形成为在宽度方向 D4 连续形成有凹凸的所谓 的梳齿形状的凹凸形状, 但并不限于梳齿形状, 也可以是连续形成有截面呈三角形的凹凸 的锯齿形状。或者, 也可以是没有凹凸的平坦面。主要是, 只要是能够通过夹有粘性润滑脂 而呈现缓冲功能的形状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将记录装置具体化为喷墨式打印机 11, 但是, 也可以采用喷 射或喷出墨水以外的其他液体的记录装置。 也可以转用于具备排出微小量的液滴的液体喷 射头等的各种记录装置。另外, 液滴是指从上述流体喷射装置排出的液体的状态, 包括粒 状、 泪状、 以及线状地拉长尾巴的形状。这里所说的液体, 只要是记录装置能够喷射的材料 即可。例如, 只要物质在液相时的状态即可, 不仅包括粘性高或低的液状体、 溶胶、 凝胶水、 其他的无机溶剂、 有机溶剂、 溶液、 液状树脂、 液状金属 ( 金属熔液 ) 那样的流状态, 而且, 不 仅包括作为物质的一个状态的液体, 还包括在溶剂中溶解、 分散或混合了颜料或金属颗粒 等由固体物质构成的功能材料的颗粒的液体等。 并且, 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例子, 可列举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墨水。此处, 墨水是指一般的水性墨水、 和油性墨水以及胶化墨 水、 热熔墨水等包括各种液体组成物的墨水。 作为记录装置的具体例, 例如亦可为喷射以扩 散或溶解的形态含有在制造液晶显示器、 EL( 电致发光 ) 显示器、 面发光显示器、 彩色滤波 器等时使用的电极材料、 颜色材料等材料的液体的记录装置。或者, 也可以是印染装置、 微量配合器等。进而, 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上述的任一种记录装置。

    关 键  词:
    记录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记录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30745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