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膜毡及其制备方法.pdf

  • 上传人:b***
  • 文档编号:4307426
  • 上传时间:2018-09-13
  • 格式:PDF
  • 页数:16
  • 大小:406.02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109417.2

    申请日:

    2012.04.13

    公开号:

    CN102605672A

    公开日:

    2012.07.2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D21H 15/10申请日:20120413授权公告日:20141126终止日期:20170413|||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21H 15/10申请日:20120413|||公开

    IPC分类号:

    D21H15/10

    主分类号:

    D21H15/10

    申请人:

    东华大学

    发明人:

    杨庆; 郯志清; 沈新元; 吉亚丽; 吴文华

    地址:

    201620 上海市松江区新城区人民北路299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代理人:

    吕伴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膜毡及其制备方法,该共混薄膜毡为几种絮状纤维混合堆积而成的膜结构;制备包括:(1)将壳聚糖投放于醋酸水溶液中制成壳聚糖浆液;(2)将氢氧化钠、尿素和乙酸锌溶于水中作为壳聚糖凝固液;(3)在高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糖絮纤;对絮纤进行过滤、水洗后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4)将某种高分子原料仿照制备过程(1)~(3)制备相应高分子絮纤悬浮清液;(5)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与高分子絮纤悬浮清液以适当比例混合后用滤网抄起得到共混薄膜毡;(6)待薄膜毡滤干表面水分后进行深度冷冻和升华,得到高孔隙率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膜毡。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溶液吸附性,很适合用作伤口敷料。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膜毡,其特征是:所述的高孔隙率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膜毡为壳聚糖絮纤和高分子絮纤堆积而成的高空隙率膜结构;其质量比为壳聚糖絮纤∶高分子絮纤=99.9∶0.1~50∶50;所述的絮纤是指絮状短纤,所述的絮状短纤是指小而松散的短纤凝结块;所述的高孔隙率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膜毡的空隙率为30~80(V/V)%。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膜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分子为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碳酸丁二醇酯、聚乳酸和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膜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絮状短纤是将浆液向高速搅拌下的凝固浴喷射凝固成形而得到的;所述的高空隙率膜结构是采用冷冻干燥法制成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壳聚糖浆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2~8(V/V)%醋酸中溶解制成壳聚糖浆液,所述壳聚糖浆液中的壳聚糖含量为0.5~5.0(W/W)%;(2)壳聚糖凝固液制备:将氢氧化钠、尿素和乙酸锌投放于无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制成壳聚糖凝固液;所述壳聚糖凝固液中,氢氧化钠浓度为4~12(W/W)%,尿素浓度为0.5~1.0(W/W)%,乙酸锌浓度为0.1~0.5(W/W)%;(3)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在高速搅拌下向壳聚糖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液;所述的壳聚糖絮纤悬浮液由絮状壳聚糖短纤和悬浮液组成,所述的絮状壳聚糖短纤悬浮于悬浮液中;所述的絮状壳聚糖短纤是指小而松散的壳聚糖短纤凝结块;对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絮状壳聚糖短纤即壳聚糖絮纤;再将壳聚糖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0.1~5(W/W)%;(4)将适量比例的高分子原料投放于相应的溶剂中制成高分子溶液;调配相应高分子溶液的凝固液;(5)在高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高分子溶液,使其凝固成高分子絮纤悬浮液;(6)对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絮状高分子短纤即高分子絮纤;(7)再将高分子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高分子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1~5(W/W)%;(8)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与高分子絮纤悬浮清液以1~9∶9~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混合絮纤形成的共混薄膜毡;(9)待抄起的薄膜毡滤干表面水分后进行深度冷冻,然后对其进行升华冷冻,得到高孔隙率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膜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分子原料为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碳酸丁二醇酯、聚乳酸或纤维素;所述的相应溶剂及制成高分子溶液的质量浓度为:对于聚己内酯,溶剂为四氢呋喃,浓度为3~30%(W/W)%;对于聚乙二醇,分子量为2000~20000,溶剂为75±5℃热水,浓度为3~30%(W/W)%;对于聚碳酸丁二醇酯,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浓度为3~30(W/W)%;对于聚乳酸,溶剂为二氯甲烷,浓度为3~30(W/W)%;对于纤维素,溶剂为4-甲基吗啉-N-氧化物,浓度为1~10(W/W)%。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凝固液调配为:对于聚己内酯/四氢呋喃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对于聚乙二醇/75±5℃水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对于聚碳酸丁二醇酯/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对于聚乳酸/二氯甲烷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对于纤维素/4-甲基吗啉-N-氧化物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速搅拌指的是搅拌转速区间为100~1000rpm;所述的喷射指的是:将高分子溶液装入电动喷涂机的料桶内,开启电动气泵将高分子溶液以0.2~0.3l/min的速度以雾状形式喷入凝固液。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操作为:先将铺设了滤纸的布氏漏斗插在布氏烧瓶上方开口并将接口密封,然后将喷射凝固成形的絮纤悬浮液倒入布氏漏斗,悬浮液在负压作用下被抽进烧杯,絮纤固体留在布氏漏斗内;所述的分散是将经过过滤的絮纤固体放入烧杯内,加入无离子水使絮纤重新分散在水中;经过反复的过滤和分散可以洗去原先溶液中的凝固剂,得到絮纤悬浮清液。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网是一种抄纸用的抄网,滤网材质为不锈钢,网孔尺寸为200~400目;所述的深度冷冻是指将样品冷冻至-40~-50℃,含有的水份变成了冰块;所述的升华冷冻是在真空冷冻干燥机中进行的,升华冷冻工艺为:冻干时间为48±2小时,冻干压力80±5Pa,加热板温度60±2℃。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按步骤(4)~(7)制得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高分子絮纤悬浮清液共混,然后按步骤(7)~(8)操作得到高孔隙率壳聚糖/多组分高分子共混薄膜毡。

    说明书

    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膜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膜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壳聚糖是甲壳素N-脱乙酰基的产物,其化学名称为β-(1→4)-2-氨基-2-脱氧-D-葡萄糖。
    纯壳聚糖是一种白色半透明、无味无臭无毒性、略带珍珠光泽的粉状固体,在特定条件下能
    发生水解、烷基化、酰基化、羧甲基化、磺化、硝化、卤化、氧化、还原、缩合和络合等化
    学反应,可生成具有不同性能的壳聚糖衍生物,扩大了壳聚糖的应用范围。

    壳聚糖具有较好的生理活性,能抑制细菌活性、激活机体系统、吸附和排泄重金属、保
    持免疫效果和溶解性等。壳聚糖还有其它专门用途,如化妆品专用壳聚糖、絮凝剂专用壳聚
    糖、农业饲料及饵料专用壳聚糖、烟草烟胶专用壳聚糖等。壳聚糖在食品方面也有广泛用途,
    如抗菌剂、果蔬保鲜剂、抗氧化剂、保健食品添加剂、水澄清剂、酶固定化剂等。壳聚糖在
    医学方面的应用主要有:止血剂、伤口填料、灭菌剂、伤口愈合剂、药物缓释剂、牙齿填料、
    人造血管、伤口溃疡敷料、手术缝合线等。

    壳聚糖应用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是纤维及纤维无纺布。壳聚糖纤维的纺制有多种方式,
    最普遍的是湿法纺丝。胡巧玲等人以碱性溶剂溶解壳聚糖为纺丝液,使壳聚糖大分子链以高
    度溶胀状态存在,大分子链排列更加紧密,克服了壳聚糖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的状态,确保
    壳聚糖大分子链不水解及糖苷键不断裂,使得壳聚糖纤维的力学性能得以提高【胡巧玲等,
    一种壳聚糖纤维的制备方法(201110099174.4)】。周家村等用湿法纺丝法制备医用壳聚糖纤
    维,将壳聚糖粉置于冰醋酸水溶液中在搅拌条件下控温控时缓慢溶解,制成的壳聚糖纤维中
    的壳聚糖含量>99.9%【周家村等,医用壳聚糖纤维及其制备方法(200810015053.5)】。于
    世涛等人采用离子液体水溶液作为溶剂,缓慢加入壳聚糖粉末,经搅拌、过滤、脱泡后得到
    浓度为3~7.5%的均相透明纺丝液,随后采用传统湿法纺丝方法得到壳聚糖纤维【于世涛等,
    一种壳聚糖纤维的制备方法(200910138811.7)】。

    近年来,静电纺丝法被用来纺制壳聚糖超细纤维。徐雄立等人以甲酸为溶剂,将明胶溶
    液与壳聚糖浆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加入硝酸银,对所得的明胶/壳聚糖/硝酸银溶液进行静
    电纺丝,所制得的含纳米银明胶/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毡可用作医用敷料【徐雄立等,用于医
    用敷料含纳米银明胶/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毡及制备(200710171324.1)】。黄小军等人将壳聚
    糖和聚乙烯醇溶于冰醋酸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形成透明溶液,通过静电纺丝法制成壳聚糖纳米
    纤维复合膜,并以其作为酶固定化的载体,【黄小军等,一种壳聚糖纳米纤维复合膜固定化酶
    的制备方法(200610154566.5)】。吴大勇等人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纤维膜,将此纤
    维膜在碱性溶液中浸泡、清洗和干燥处理后得到壳聚糖纳米纤维膜吸附材料,此材料能够高
    效吸附Cu(II)、Hg(II)、Cd(II)和Pb(II)等重金属离子【吴大勇等,壳聚糖纳米纤维膜吸附
    材料及其制备方法(201110146164.1)】。

    壳聚糖纤维的湿法纺丝法是使用最广泛、也是最传统的纺丝方法,整个纺丝工艺路线太
    冗长,生产成本很高;静电纺丝法虽然能得到超细纤维,但产量极低。本发明的抄纸法制备
    壳聚糖及其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膜毡的方法工艺流程简单,设备投资少,由于对抄纸薄膜毡
    采用了冷冻干燥,所得到的抄纸薄膜毡为高孔隙率结构,吸水性能极强,适合用于创面辅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膜毡及其制备方
    法,该共混薄膜毡具有良好的溶液吸附性、抑菌性和强伸度,可以用于人体表面创伤的治疗;
    且制备方法简单,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膜毡,所述的高孔隙率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
    膜毡为壳聚糖絮纤和高分子絮纤堆积而成的高空隙率膜结构;其质量比为壳聚糖絮纤∶高分子
    絮纤=99.9∶0.1~50∶50;所述的絮纤是指絮状短纤,所述的絮状短纤是指小而松散的短纤凝
    结块;所述的高孔隙率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膜毡的空隙率为30~80(V/V)%。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膜毡,所述的高分子为聚己内酯、聚乙二
    醇、聚碳酸丁二醇酯、聚乳酸和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如上所述的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膜毡,所述的絮状短纤是将浆液向高速搅
    拌下的凝固浴喷射凝固成形而得到的;所述的高空隙率膜结构是采用冷冻干燥法制成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浆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2~8(V/V)%醋酸中溶解制成壳聚糖
    浆液,所述壳聚糖浆液中的壳聚糖含量为0.5~5.0(W/W)%;

    (2)壳聚糖凝固液制备:将氢氧化钠、尿素和乙酸锌投放于无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制成壳
    聚糖凝固液;所述壳聚糖凝固液中,氢氧化钠浓度为4~12(W/W)%,尿素浓度为0.5~
    1.0(W/W)%,乙酸锌浓度为0.1~0.5(W/W)%;

    (3)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在高速搅拌下向壳聚糖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
    固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液;所述的壳聚糖絮纤悬浮液由絮状壳聚糖短纤和悬浮液组成,所述的
    絮状壳聚糖短纤悬浮于悬浮液中;所述的絮状壳聚糖短纤是指小而松散的壳聚糖短纤凝结块;
    对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絮状壳聚糖短纤即壳聚糖絮纤;再将
    壳聚糖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0.1~5(W/W)%;

    (4)将适量比例的高分子原料投放于相应的溶剂中制成高分子溶液;调配相应高分子溶
    液的凝固液;

    (5)在高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高分子溶液,使其凝固成高分子絮纤悬浮液;

    (6)对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絮状高分子短纤即高分子絮纤;

    (7)再将高分子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高分子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1~
    5(W/W)%;

    (8)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与高分子絮纤悬浮清液以1~9∶9~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
    匀,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混合絮纤形成的共混薄膜毡;

    (9)待抄起的薄膜毡滤干表面水分后进行深度冷冻,然后对其进行升华冷冻,得到高孔
    隙率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膜毡。

    如上所述的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膜毡的制备方法,所述的高分子原料为聚
    己内酯、聚乙二醇、聚碳酸丁二醇酯、聚乳酸或纤维素;所述的相应溶剂及制成高分子溶液
    的质量浓度为:对于聚己内酯,溶剂为四氢呋喃,浓度为3~30%(W/W)%;对于聚乙二醇,
    分子量为2000~20000,溶剂为75±5℃热水,浓度为3~30%(W/W)%;对于聚碳酸丁二醇酯,
    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浓度为3~30(W/W)%;对于聚乳酸,溶剂为二氯甲烷,浓度为3~
    30(W/W)%;对于纤维素,溶剂为4-甲基吗啉-N-氧化物,浓度为1~10(W/W)%。

    如上所述的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膜毡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凝固液调配为:
    对于聚己内酯/四氢呋喃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对于聚乙二醇/75±5℃水溶液,
    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对于聚碳酸丁二醇酯/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凝固液为25±2℃无
    离子水;对于聚乳酸/二氯甲烷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对于纤维素/4-甲基吗啉-N-
    氧化物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

    如上所述的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膜毡的制备方法,所述的高速搅拌指的是
    搅拌转速区间为100~1000rpm;所述的喷射指的是:将高分子溶液装入电动喷涂机的料桶内,
    开启电动气泵将高分子溶液以0.2~0.3l/min的速度以雾状形式喷入凝固液。

    如上所述的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膜毡的制备方法,所述的过滤操作为:先
    将铺设了滤纸的布氏漏斗插在布氏烧瓶上方开口并将接口密封,然后将喷射凝固成形的絮纤
    悬浮液倒入布氏漏斗,悬浮液在负压作用下被抽进烧杯,絮纤固体留在布氏漏斗内;所述
    的分散是将经过过滤的絮纤固体放入烧杯内,加入无离子水使絮纤重新分散在水中;经
    过反复的过滤和分散可以洗去原先溶液中的凝固剂,得到絮纤悬浮清液。

    如上所述的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膜毡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滤网是一种抄纸
    用的抄网,滤网材质为不锈钢,网孔尺寸为200~400目;所述的深度冷冻是指将样品冷冻至
    -40~-50℃,含有的水份变成了冰块;所述的升华冷冻是在真空冷冻干燥机中进行的,升华
    冷冻工艺为:冻干时间为48±2小时,冻干压力80±5Pa,加热板温度60±2℃。

    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将按上述步骤
    (4)~(7)制得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高分子絮纤悬浮清液共混,然后按步骤(7)~(8)
    操作得到高孔隙率壳聚糖/多组分高分子共混薄膜毡。

    传统的壳聚糖短纤维薄膜毡生产工艺路线很长,通常要经历:壳聚糖溶解--过滤--原液
    --计量-再过滤--喷丝--凝固-头道拉伸-拉伸定型--水洗-卷绕长纤维-切断-短纤维--
    开松-铺网-壳聚糖短纤维薄膜毡。过长的工艺路线导致成本提高,投资浩大,使得基础原
    料来自于废弃虾壳、蟹壳的壳聚糖纤维市场价格居高不下。高分子短纤维薄膜毡及无纺布的
    制备同样要经历冗长的工艺过程,通常工艺流程是:高分子原料-湿法纺丝(或熔融纺丝)
    --长纤维-切断-短纤维--开松-铺网-高分子短纤维薄膜毡。静电纺虽说也可以用来制备
    纤维膜,从原液到纤维膜也只是一步成形,而且纤维细度达到微米级,但其产量极小,难以
    替代常规短纤维薄膜毡(无纺布)的市场需要。

    本发明采用了一种新的聚合物成形方法--喷射成形法,得到了悬浮在液体中的絮状形短
    纤,用抄纸法制取了高含湿率的薄膜毡后,采用冷冻升华方式去除水分并同时保留结构中的
    空隙。这种新材料的优点是具有很高的孔隙率和良好的溶液吸附性,很适合用作伤口敷料。
    此外其制备方法简单,工艺路线大大缩短,其基本工艺流程为:浆液制备-絮纤成形-絮纤
    清洗-抄纸成形-冷冻干燥-絮状纤维薄膜毡。

    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膜毡是用絮状纤维堆积而成的高空隙膜结构,具有
    较好的强伸度,最大特点是空隙率高,吸液性好,很适合用作伤口敷料。其制备方法简单,
    成本低,对环境友好,经济效益高。

    (2)本发明的关键之一:壳聚糖以及高分子的浆液是通过喷射方式进入高速搅拌下的凝
    固浴而固化成形的。

    (3)本发明的关键之二:采用抄纸方法制备共混薄膜毡,与常规湿法纺丝法制备纤维膜
    相比,其工艺流程大大缩短。

    (4)本发明的关键之三:对初生共混薄膜毡进行冷冻干燥,所得的最终产品具有高孔隙
    率和吸液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
    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
    围。

    实施例1

    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和聚己内酯双组份共混薄膜毡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2(V/V)%醋酸中溶解制成壳
    聚糖浆液,壳聚糖含量为0.5(W/W)%;将氢氧化钠、尿素和乙酸锌投放于无离子水中搅拌
    均匀制成壳聚糖凝固液;氢氧化钠浓度为4(W/W)%,尿素浓度为0.5(W/W)%,乙酸锌浓度
    为0.1(W/W)%;在1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壳聚糖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
    糖絮纤悬浮液;对此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壳聚糖絮纤;再将
    壳聚糖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0.1(W/W)%。

    (2)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聚己内酯投放于四氢呋喃中制成浓度为3%(W/W)%
    的聚己内酯溶液;凝固液为23℃无离子水;在1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聚己内酯凝固液喷射
    聚己内酯浆液,使其凝固成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液;对此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
    离子水洗净,获得聚己内酯絮纤;再将聚己内酯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己内酯絮纤悬
    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0.1(W/W)%。

    (3)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与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清液以2∶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
    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壳聚糖/聚己内酯混合絮纤形成的共混薄膜
    毡。

    (4)待抄起的共混薄膜毡滤干表面水分后进行深度冷冻,然后对其进行升华冷冻,得到
    高孔隙率壳聚糖/聚己内酯双组份共混薄膜毡。

    实施例2

    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和聚己内酯双组份共混薄膜毡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8(V/V)%醋酸中溶解制成壳
    聚糖浆液,壳聚糖含量为5.0(W/W)%;将氢氧化钠、尿素和乙酸锌投放于无离子水中搅拌
    均匀制成壳聚糖凝固液;氢氧化钠浓度为12(W/W)%,尿素浓度为1.0(W/W)%,乙酸锌浓度
    为0.5(W/W)%;在10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壳聚糖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
    糖絮纤悬浮液;对此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壳聚糖絮纤;再将
    壳聚糖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0.2(W/W)%。

    (2)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聚己内酯投放于四氢呋喃中制成浓度为30%(W/W)%
    的聚己内酯溶液;凝固液为27℃无离子水;在10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聚己内酯凝固液喷射
    聚己内酯浆液,使其凝固成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液;对此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
    离子水洗净,获得聚己内酯絮纤;再将聚己内酯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己内酯絮纤悬
    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0.2(W/W)%。

    (3)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与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清液以3∶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
    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壳聚糖/聚己内酯混合絮纤形成的共混薄膜
    毡。

    (4)待抄起的共混薄膜毡滤干表面水分后进行深度冷冻,然后对其进行升华冷冻,得到
    高孔隙率壳聚糖/聚己内酯双组份共混薄膜毡。

    实施例3

    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和聚己内酯双组份共混薄膜毡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5(V/V)%醋酸中溶解制成壳
    聚糖浆液,壳聚糖含量为3(W/W)%;将氢氧化钠、尿素和乙酸锌投放于无离子水中搅拌均
    匀制成壳聚糖凝固液;氢氧化钠浓度为8(W/W)%,尿素浓度为0.7(W/W)%,乙酸锌浓度为
    0.3(W/W)%;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壳聚糖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糖
    絮纤悬浮液;对此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壳聚糖絮纤;再将壳
    聚糖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0.15(W/W)%。

    (2)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聚己内酯投放于四氢呋喃中制成浓度为15%(W/W)%
    的聚己内酯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聚己内酯凝固液喷射
    聚己内酯浆液,使其凝固成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液;对此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
    离子水洗净,获得聚己内酯絮纤;再将聚己内酯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己内酯絮纤悬
    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0.15(W/W)%。

    (3)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与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清液以2.5∶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
    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壳聚糖/聚己内酯混合絮纤形成的共混薄膜
    毡。

    (4)待抄起的共混薄膜毡滤干表面水分后进行深度冷冻,然后对其进行升华冷冻,得到
    高孔隙率壳聚糖/聚己内酯双组份共混薄膜毡。

    实施例4

    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和聚乙二醇双组份共混薄膜毡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2(V/V)%醋酸中溶解制成壳
    聚糖浆液,壳聚糖含量为0.5(W/W)%;将氢氧化钠、尿素和乙酸锌投放于无离子水中搅拌
    均匀制成壳聚糖凝固液;氢氧化钠浓度为4(W/W)%,尿素浓度为0.5(W/W)%,乙酸锌浓度
    为0.1(W/W)%;在1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壳聚糖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
    糖絮纤悬浮液;对此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壳聚糖絮纤;再将
    壳聚糖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0.1(W/W)%。

    (2)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分子量为10000的聚乙二醇投放于70℃热水中制成
    浓度为3%(W/W)%的聚乙二醇溶液;凝固液为23℃无离子水;在1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聚
    乙二醇凝固液喷射聚乙二醇浆液,使其凝固成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液;对此聚乙二醇絮纤悬浮
    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乙二醇絮纤;再将聚乙二醇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
    成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0.1(W/W)%。

    (3)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与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清液以2∶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
    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壳聚糖/聚乙二醇混合絮纤形成的共混薄膜
    毡。

    (4)待抄起的共混薄膜毡滤干表面水分后进行深度冷冻,然后对其进行升华冷冻,得到
    高孔隙率壳聚糖/聚乙二醇双组份共混薄膜毡。

    实施例5

    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和聚乙二醇双组份共混薄膜毡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8(V/V)%醋酸中溶解制成壳
    聚糖浆液,壳聚糖含量为5.0(W/W)%;将氢氧化钠、尿素和乙酸锌投放于无离子水中搅拌
    均匀制成壳聚糖凝固液;氢氧化钠浓度为12(W/W)%,尿素浓度为1.0(W/W)%,乙酸锌浓度
    为0.5(W/W)%;在10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壳聚糖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
    糖絮纤悬浮液;对此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壳聚糖絮纤;再将
    壳聚糖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0.2(W/W)%。

    (2)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分子量为10000的聚乙二醇投放于80℃热水中制成
    浓度为30%(W/W)%的聚乙二醇溶液;凝固液为27℃无离子水;在10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
    聚乙二醇凝固液喷射聚乙二醇浆液,使其凝固成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液;对此聚乙二醇絮纤悬
    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乙二醇絮纤;再将聚乙二醇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
    形成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0.2(W/W)%。

    (3)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与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清液以3∶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
    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壳聚糖/聚乙二醇混合絮纤形成的共混薄膜
    毡。

    (4)待抄起的共混薄膜毡滤干表面水分后进行深度冷冻,然后对其进行升华冷冻,得到
    高孔隙率壳聚糖/聚乙二醇双组份共混薄膜毡。

    实施例6

    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和聚乙二醇双组份共混薄膜毡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5(V/V)%醋酸中溶解制成壳
    聚糖浆液,壳聚糖含量为3(W/W)%;将氢氧化钠、尿素和乙酸锌投放于无离子水中搅拌均
    匀制成壳聚糖凝固液;氢氧化钠浓度为8(W/W)%,尿素浓度为0.7(W/W)%,乙酸锌浓度为
    0.3(W/W)%;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壳聚糖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糖
    絮纤悬浮液;对此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壳聚糖絮纤;再将壳
    聚糖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0.15(W/W)%。

    (2)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分子量为10000的聚乙二醇投放于75℃热水中制成
    浓度为15%(W/W)%的聚乙二醇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聚
    乙二醇凝固液喷射聚乙二醇浆液,使其凝固成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液;对此聚乙二醇絮纤悬浮
    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乙二醇絮纤;再将聚乙二醇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
    成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0.15(W/W)%。

    (3)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与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清液以2.5∶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
    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壳聚糖/聚乙二醇混合絮纤形成的共混薄膜
    毡。

    (4)待抄起的共混薄膜毡滤干表面水分后进行深度冷冻,然后对其进行升华冷冻,得到
    高孔隙率壳聚糖/聚乙二醇双组份共混薄膜毡。

    实施例7

    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和聚碳酸丁二醇酯双组份共混薄膜毡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2(V/V)%醋酸中溶解制成壳
    聚糖浆液,壳聚糖含量为0.5(W/W)%;将氢氧化钠、尿素和乙酸锌投放于无离子水中搅拌
    均匀制成壳聚糖凝固液;氢氧化钠浓度为4(W/W)%,尿素浓度为0.5(W/W)%,乙酸锌浓度
    为0.1(W/W)%;在1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壳聚糖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
    糖絮纤悬浮液;对此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壳聚糖絮纤;再将
    壳聚糖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0.1(W/W)%。

    (2)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聚碳酸丁二醇酯投放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制成
    浓度为3%(W/W)%的聚碳酸丁二醇酯溶液;凝固液为23℃无离子水;在100rpm的转速搅拌
    下向聚碳酸丁二醇酯凝固液喷射聚碳酸丁二醇酯浆液,使其凝固成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
    液;对此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
    再将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
    为0.1(W/W)%。

    (3)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与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以2∶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
    均匀,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壳聚糖/聚碳酸丁二醇酯混合絮纤形成
    的共混薄膜毡。

    (4)待抄起的共混薄膜毡滤干表面水分后进行深度冷冻,然后对其进行升华冷冻,得到
    高孔隙率壳聚糖/聚碳酸丁二醇酯双组份共混薄膜毡。

    实施例8

    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和聚碳酸丁二醇酯双组份共混薄膜毡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8(V/V)%醋酸中溶解制成壳
    聚糖浆液,壳聚糖含量为5.0(W/W)%;将氢氧化钠、尿素和乙酸锌投放于无离子水中搅拌
    均匀制成壳聚糖凝固液;氢氧化钠浓度为12(W/W)%,尿素浓度为1.0(W/W)%,乙酸锌浓度
    为0.5(W/W)%;在10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壳聚糖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
    糖絮纤悬浮液;对此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壳聚糖絮纤;再将
    壳聚糖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0.2(W/W)%。

    (2)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聚碳酸丁二醇酯投放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制成
    浓度为30%(W/W)%的聚碳酸丁二醇酯溶液;凝固液为27℃无离子水;在1000rpm的转速搅
    拌下向聚碳酸丁二醇酯凝固液喷射聚碳酸丁二醇酯浆液,使其凝固成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
    浮液;对此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碳酸丁二醇酯絮
    纤;再将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
    浓度为0.2(W/W)%。

    (3)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与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以3∶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
    均匀,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壳聚糖/聚碳酸丁二醇酯混合絮纤形成
    的共混薄膜毡。

    (4)待抄起的共混薄膜毡滤干表面水分后进行深度冷冻,然后对其进行升华冷冻,得到
    高孔隙率壳聚糖/聚碳酸丁二醇酯双组份共混薄膜毡。

    实施例9

    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和聚碳酸丁二醇酯双组份共混薄膜毡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5(V/V)%醋酸中溶解制成壳
    聚糖浆液,壳聚糖含量为3(W/W)%;将氢氧化钠、尿素和乙酸锌投放于无离子水中搅拌均
    匀制成壳聚糖凝固液;氢氧化钠浓度为8(W/W)%,尿素浓度为0.7(W/W)%,乙酸锌浓度为
    0.3(W/W)%;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壳聚糖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糖
    絮纤悬浮液;对此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壳聚糖絮纤;再将壳
    聚糖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0.15(W/W)%。

    (2)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聚碳酸丁二醇酯投放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制成
    浓度为15%(W/W)%的聚碳酸丁二醇酯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在500rpm的转速搅拌
    下向聚碳酸丁二醇酯凝固液喷射聚碳酸丁二醇酯浆液,使其凝固成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
    液;对此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
    再将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
    为0.15(W/W)%。

    (3)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与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以2.5∶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
    均匀,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壳聚糖/聚碳酸丁二醇酯混合絮纤形成
    的共混薄膜毡。

    (4)待抄起的共混薄膜毡滤干表面水分后进行深度冷冻,然后对其进行升华冷冻,得到
    高孔隙率壳聚糖/聚碳酸丁二醇酯双组份共混薄膜毡。

    实施例10

    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和聚乳酸双组份共混薄膜毡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2(V/V)%醋酸中溶解制成壳
    聚糖浆液,壳聚糖含量为0.5(W/W)%;将氢氧化钠、尿素和乙酸锌投放于无离子水中搅拌
    均匀制成壳聚糖凝固液;氢氧化钠浓度为4(W/W)%,尿素浓度为0.5(W/W)%,乙酸锌浓度
    为0.1(W/W)%;在1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壳聚糖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
    糖絮纤悬浮液;对此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壳聚糖絮纤;再将
    壳聚糖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0.1(W/W)%。

    (2)聚乳酸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聚乳酸投放于二氯甲烷中制成浓度为3%(W/W)%的聚
    乳酸溶液;凝固液为23℃无离子水;在1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聚乳酸凝固液喷射聚乳酸浆
    液,使其凝固成聚乳酸絮纤悬浮液;对此聚乳酸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
    得聚乳酸絮纤;再将聚乳酸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乳酸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
    0.1(W/W)%。

    (3)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与聚乳酸絮纤悬浮清液以2∶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用
    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壳聚糖/聚乳酸混合絮纤形成的共混薄膜毡。

    (4)待抄起的共混薄膜毡滤干表面水分后进行深度冷冻,然后对其进行升华冷冻,得到
    高孔隙率壳聚糖/聚乳酸双组份共混薄膜毡。

    实施例11

    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和聚乳酸双组份共混薄膜毡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8(V/V)%醋酸中溶解制成壳
    聚糖浆液,壳聚糖含量为5.0(W/W)%;将氢氧化钠、尿素和乙酸锌投放于无离子水中搅拌
    均匀制成壳聚糖凝固液;氢氧化钠浓度为12(W/W)%,尿素浓度为1.0(W/W)%,乙酸锌浓度
    为0.5(W/W)%;在10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壳聚糖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
    糖絮纤悬浮液;对此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壳聚糖絮纤;再将
    壳聚糖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0.2(W/W)%。

    (2)聚乳酸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聚乳酸投放于二氯甲烷中制成浓度为30%(W/W)%的
    聚乳酸溶液;凝固液为27℃无离子水;在10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聚乳酸凝固液喷射聚乳酸
    浆液,使其凝固成聚乳酸絮纤悬浮液;对此聚乳酸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
    获得聚乳酸絮纤;再将聚乳酸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乳酸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
    为0.2(W/W)%。

    (3)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与聚乳酸絮纤悬浮清液以3∶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用
    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壳聚糖/聚乳酸混合絮纤形成的共混薄膜毡。

    (4)待抄起的共混薄膜毡滤干表面水分后进行深度冷冻,然后对其进行升华冷冻,得到
    高孔隙率壳聚糖/聚乳酸双组份共混薄膜毡。

    实施例12

    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和聚乳酸双组份共混薄膜毡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5(V/V)%醋酸中溶解制成壳
    聚糖浆液,壳聚糖含量为3(W/W)%;将氢氧化钠、尿素和乙酸锌投放于无离子水中搅拌均
    匀制成壳聚糖凝固液;氢氧化钠浓度为8(W/W)%,尿素浓度为0.7(W/W)%,乙酸锌浓度为
    0.3(W/W)%;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壳聚糖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糖
    絮纤悬浮液;对此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壳聚糖絮纤;再将壳
    聚糖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0.15(W/W)%。

    (2)聚乳酸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聚乳酸投放于二氯甲烷中制成浓度为15%(W/W)%的
    聚乳酸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聚乳酸凝固液喷射聚乳酸
    浆液,使其凝固成聚乳酸絮纤悬浮液;对此聚乳酸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
    获得聚乳酸絮纤;再将聚乳酸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乳酸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
    为0.15(W/W)%。

    (3)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与聚乳酸絮纤悬浮清液以2.5∶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用
    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壳聚糖/聚乳酸混合絮纤形成的共混薄膜毡。

    (4)待抄起的共混薄膜毡滤干表面水分后进行深度冷冻,然后对其进行升华冷冻,得到
    高孔隙率壳聚糖/聚乳酸双组份共混薄膜毡。

    实施例13

    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和纤维素双组份共混薄膜毡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2(V/V)%醋酸中溶解制成壳
    聚糖浆液,壳聚糖含量为0.5(W/W)%;将氢氧化钠、尿素和乙酸锌投放于无离子水中搅拌
    均匀制成壳聚糖凝固液;氢氧化钠浓度为4(W/W)%,尿素浓度为0.5(W/W)%,乙酸锌浓度
    为0.1(W/W)%;在1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壳聚糖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
    糖絮纤悬浮液;对此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壳聚糖絮纤;再将
    壳聚糖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0.1(W/W)%。

    (2)纤维素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纤维素投放于4-甲基吗啉-N-氧化物中制成浓度为
    3%(W/W)%的纤维素溶液;凝固液为23℃无离子水;在1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纤维素凝固液
    喷射纤维素浆液,使其凝固成纤维素絮纤悬浮液;对此纤维素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
    子水洗净,获得纤维素絮纤;再将纤维素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纤维素絮纤悬浮清液,
    其絮纤浓度为0.1(W/W)%。

    (3)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与纤维素絮纤悬浮清液以2∶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用
    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壳聚糖/纤维素混合絮纤形成的共混薄膜毡。

    (4)待抄起的共混薄膜毡滤干表面水分后进行深度冷冻,然后对其进行升华冷冻,得到
    高孔隙率壳聚糖/纤维素双组份共混薄膜毡。

    实施例14

    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和纤维素双组份共混薄膜毡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8(V/V)%醋酸中溶解制成壳
    聚糖浆液,壳聚糖含量为5.0(W/W)%;将氢氧化钠、尿素和乙酸锌投放于无离子水中搅拌
    均匀制成壳聚糖凝固液;氢氧化钠浓度为12(W/W)%,尿素浓度为1.0(W/W)%,乙酸锌浓度
    为0.5(W/W)%;在10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壳聚糖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
    糖絮纤悬浮液;对此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壳聚糖絮纤;再将
    壳聚糖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0.2(W/W)%。

    (2)纤维素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纤维素投放于4-甲基吗啉-N-氧化物中制成浓度为
    30%(W/W)%的纤维素溶液;凝固液为27℃无离子水;在10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纤维素凝固
    液喷射纤维素浆液,使其凝固成纤维素絮纤悬浮液;对此纤维素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
    离子水洗净,获得纤维素絮纤;再将纤维素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纤维素絮纤悬浮清液,
    其絮纤浓度为0.2(W/W)%。

    (3)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与纤维素絮纤悬浮清液以3∶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用
    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壳聚糖/纤维素混合絮纤形成的共混薄膜毡。

    (4)待抄起的共混薄膜毡滤干表面水分后进行深度冷冻,然后对其进行升华冷冻,得到
    高孔隙率壳聚糖/纤维素双组份共混薄膜毡。

    实施例15

    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和纤维素双组份共混薄膜毡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5(V/V)%醋酸中溶解制成壳
    聚糖浆液,壳聚糖含量为3(W/W)%;将氢氧化钠、尿素和乙酸锌投放于无离子水中搅拌均
    匀制成壳聚糖凝固液;氢氧化钠浓度为8(W/W)%,尿素浓度为0.7(W/W)%,乙酸锌浓度为
    0.3(W/W)%;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壳聚糖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糖
    絮纤悬浮液;对此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壳聚糖絮纤;再将壳
    聚糖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0.15(W/W)%。

    (2)纤维素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纤维素投放于4-甲基吗啉-N-氧化物中制成浓度为
    15%(W/W)%的纤维素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纤维素凝固
    液喷射纤维素浆液,使其凝固成纤维素絮纤悬浮液;对此纤维素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
    离子水洗净,获得纤维素絮纤;再将纤维素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纤维素絮纤悬浮清液,
    其絮纤浓度为0.15(W/W)%。

    (3)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与纤维素絮纤悬浮清液以2.5∶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用
    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壳聚糖/纤维素混合絮纤形成的共混薄膜毡。

    (4)待抄起的共混薄膜毡滤干表面水分后进行深度冷冻,然后对其进行升华冷冻,得到
    高孔隙率壳聚糖/纤维素双组份共混薄膜毡。

    实施例16

    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聚己内酯和聚乙二醇三组份共混薄膜毡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4(V/V)%醋酸中溶解制成壳
    聚糖浆液,壳聚糖含量为3.0(W/W)%;将氢氧化钠、尿素和乙酸锌投放于无离子水中搅拌
    均匀制成壳聚糖凝固液;氢氧化钠浓度为8(W/W)%,尿素浓度为0.7(W/W)%,乙酸锌浓度
    为0.3(W/W)%;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壳聚糖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
    糖絮纤悬浮液;对此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壳聚糖絮纤;再将
    壳聚糖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0.15(W/W)%。

    (2)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聚己内酯投放于四氢呋喃中制成浓度为15%(W/W)%
    的聚己内酯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聚己内酯凝固液喷射
    聚己内酯浆液,使其凝固成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液;对此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
    离子水洗净,获得聚己内酯絮纤;再将聚己内酯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己内酯絮纤悬
    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0.15(W/W)%。

    (3)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分子量为20000的聚乙二醇投放于80℃热水中制成
    浓度为15%(W/W)%的聚乙二醇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聚
    乙二醇凝固液喷射聚乙二醇浆液,使其凝固成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液;对此聚乙二醇絮纤悬浮
    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乙二醇絮纤;再将聚乙二醇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
    成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0.15(W/W)%。

    (4)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清液与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清液以3∶2∶
    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壳聚糖/聚己内酯/
    聚乙二醇混合絮纤形成的共混薄膜毡。

    (5)待抄起的共混薄膜毡滤干表面水分后进行深度冷冻,然后对其进行升华冷冻,得到
    高孔隙率壳聚糖/聚己内酯/聚乙二醇三组分共混薄膜毡。

    实施例17

    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聚碳酸丁二醇酯和聚乳酸三组份共混薄膜毡制备方法,包括以下
    步骤:

    (1)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5(V/V)%醋酸中溶解制成壳
    聚糖浆液,壳聚糖含量为3(W/W)%;将氢氧化钠、尿素和乙酸锌投放于无离子水中搅拌均
    匀制成壳聚糖凝固液;氢氧化钠浓度为8(W/W)%,尿素浓度为0.7(W/W)%,乙酸锌浓度为
    0.3(W/W)%;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壳聚糖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糖
    絮纤悬浮液;对此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壳聚糖絮纤;再将壳
    聚糖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0.15(W/W)%。

    (2)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聚碳酸丁二醇酯投放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制成
    浓度为15%(W/W)%的聚碳酸丁二醇酯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在500rpm的转速搅拌
    下向聚碳酸丁二醇酯凝固液喷射聚碳酸丁二醇酯浆液,使其凝固成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
    液;对此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
    再将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
    为0.15(W/W)%。

    (3)聚乳酸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聚乳酸投放于二氯甲烷中制成浓度为15%(W/W)%的
    聚乳酸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聚乳酸凝固液喷射聚乳酸
    浆液,使其凝固成聚乳酸絮纤悬浮液;对此聚乳酸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
    获得聚乳酸絮纤;再将聚乳酸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乳酸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
    为0.15(W/W)%。

    (4)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与聚乳酸絮纤悬浮清液以3∶
    2∶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壳聚糖/聚碳酸
    丁二醇酯/聚乳酸混合絮纤形成的共混薄膜毡。

    (5)待抄起的共混薄膜毡滤干表面水分后进行深度冷冻,然后对其进行升华冷冻,得到
    高孔隙率壳聚糖/聚碳酸丁二醇酯/聚乳酸三组分共混薄膜毡。

    实施例18

    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聚己内酯、聚碳酸丁二醇酯和纤维素四组份共混薄膜毡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5(V/V)%醋酸中溶解制成壳
    聚糖浆液,壳聚糖含量为3(W/W)%;将氢氧化钠、尿素和乙酸锌投放于无离子水中搅拌均
    匀制成壳聚糖凝固液;氢氧化钠浓度为8(W/W)%,尿素浓度为0.7(W/W)%,乙酸锌浓度为
    0.3(W/W)%;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壳聚糖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糖
    絮纤悬浮液;对此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壳聚糖絮纤;再将壳
    聚糖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0.15(W/W)%。

    (2)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聚己内酯投放于四氢呋喃中制成浓度为15%(W/W)%
    的聚己内酯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聚己内酯凝固液喷射
    聚己内酯浆液,使其凝固成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液;对此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
    离子水洗净,获得聚己内酯絮纤;再将聚己内酯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己内酯絮纤悬
    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0.15(W/W)%。

    (3)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聚碳酸丁二醇酯投放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制成
    浓度为15%(W/W)%的聚碳酸丁二醇酯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在500rpm的转速搅拌
    下向聚碳酸丁二醇酯凝固液喷射聚碳酸丁二醇酯浆液,使其凝固成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
    液;对此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
    再将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
    为0.15(W/W)%。

    (4)纤维素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纤维素投放于4-甲基吗啉-N-氧化物中制成浓度为
    5%(W/W)%的纤维素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纤维素凝固液
    喷射纤维素浆液,使其凝固成纤维素絮纤悬浮液;对此纤维素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
    子水洗净,获得纤维素絮纤;再将纤维素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纤维素絮纤悬浮清液,
    其絮纤浓度为0.15(W/W)%。

    (5)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清液、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与
    纤维素絮纤悬浮清液以3∶2∶2∶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
    起,得到一层由壳聚糖/聚己内酯/聚碳酸丁二醇酯/纤维素混合絮纤形成的四组分共混薄膜
    毡。

    (6)待抄起的共混薄膜毡滤干表面水分后进行深度冷冻,然后对其进行升华冷冻,得到
    高孔隙率壳聚糖/聚己内酯/聚碳酸丁二醇酯/纤维素四组分共混薄膜毡。

    关 键  词:
    一种 孔隙率 聚糖 高分子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膜毡及其制备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30742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