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

助老助残床椅一体化机器人.pdf

  • 上传人:1**
  • 文档编号:4295257
  • 上传时间:2018-09-13
  • 格式:PDF
  • 页数:18
  • 大小:880.07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53515.6

    申请日:

    2011.11.09

    公开号:

    CN102499828A

    公开日:

    2012.06.2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61G 5/06申请日:20111109授权公告日:20131120终止日期:20151109|||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G 5/06申请日:20111109|||公开

    IPC分类号:

    A61G5/06; A61H3/04

    主分类号:

    A61G5/06

    申请人:

    北京化工大学

    发明人:

    曹政才; 刘天龙; 刘文华

    地址: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代理人:

    张慧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助老助残床椅一体化机器人,内外嵌套式爬楼梯车轮固定在两条底盘弧形齿条上;底盘座模块连接着座椅支架模块并能沿底盘弧形齿条滑动;座椅支架模块上固定有上弧形滑道,可动靠背与可动座位通过铰链与座椅支架模块相连;控制手柄可以插在座椅支架模块以及可动扶手上的插槽中;小腿支撑板通过铰链与可动座位相连,可沿上弧形滑道内侧的小腿支撑板弧形滑道滑动。将上下楼梯、辅助站立、床椅转换和辅助上厕所四项功能相结合,遇台阶时轮胎内负重轮以外胎凹陷处为支点抬升车轮,结合机器人各主要模块的相对运动避免倾倒。上弧形齿条沿上弧形滑道滑出,结合其末端可动扶手转动扶助使用者站立。各部分展平可变成床,采用有线或无线控制手柄操纵。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助老助残床椅一体化机器人, 包括 : 内外嵌套式爬楼梯车轮 (1)、 爬楼梯减速电 机 (113)、 车轮机壳 (114)、 爬楼梯齿轮组 (116)、 橡胶外胎 (12)、 可动靠背转轴 (35) ; 其特 征在于 : 内外嵌套式爬楼梯车轮 (1) 固定在两条底盘弧形齿条 (2) 上 ; 底盘座模块 (7) 连 接着座椅支架模块 (3) 并能沿底盘弧形齿条 (2) 滑动 ; 座椅支架模块 (3) 上固定有两个上 弧形滑道 (31), 可动靠背 (5) 与可动座位 (57) 通过铰链与座椅支架模块 (3) 相连 ; 控制手 柄 (6) 可以插在座椅支架模块 (3) 以及可动扶手 (42) 上的插槽中 ; 小腿支撑板 (56) 通过 铰链与可动座位 (57) 相连, 可沿上弧形滑道 (31) 内侧的小腿支撑板弧形滑道 (37) 滑动 ; 头部挡板 (51) 和腰部挡板 (52) 由弹性铰链与可动靠背 (5) 相连 ; 大腿挡板 (54) 由弹性铰 链与可动座位 (57) 相连 ; 腰部挡片 (59) 一端连接在大腿挡板 (54) 上 ; 小腿挡板 (55) 由弹 性铰链与小腿支撑板 (56) 相连 ; 各挡板都以左右对称形式成对安装在相关单元两侧 ; 靠背 储物箱 (8) 由铰链固定在可动靠背 (5) 上 ; 上弧形齿条 (4) 在上弧形滑道 (31) 内滑动 ; 可 动扶手 (42) 在扶手驱动电机 (41) 的驱动下绕上弧形齿条 (4) 末端转动 ; 脚踏板 (32) 固定 在两个上弧形滑道 (31) 之间。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助老助残床椅一体化机器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内外嵌套式 爬楼梯车轮 (1), 通过主驱动电机 (112) 轴经行星齿轮减速器 (117) 减速后带动车轮驱动盘 (16) 而转动 ; 橡胶外胎 (12) 固定在车轮驱动盘 (16) 和轮胎支撑盘 (17) 上, 并随车轮驱动 盘 (16) 转动 ; 轮胎支撑盘 (17) 通过轴承与车轮机壳 (114) 相连 ; 爬楼梯减速电机 (113) 经 爬楼梯齿轮组 (116) 减速后驱动旋转支架 (15), 负重轮支架 (13) 与旋转支架 (15) 之间有 减震器 (14), 负重轮 (11) 通过轴承与负重轮支架 (13) 相连。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助老助残床椅一体化机器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车轮机 壳 (114) 上固定有垂直轴减速电机 (115), 垂直轴减速电机 (115) 经垂直轴齿轮 (111) 减 速后驱动车轮沿垂直轴旋转 ; 车轮连接器 (19) 经垂直轴减震器 (110) 连接到垂直轴齿轮 (111) 上 ; 测距仪 (118) 固定在车轮机壳 (114) 上 ; 行星齿轮减速器 (117) 放置在旋转支架 (15) 中部 ; 橡胶外胎利用负重轮 (11) 承载重量, 负重轮固定在旋转支架 (15) 上, 旋转支架 与橡胶外胎分别由两台电机驱动 ; 旋转支架 (15) 上贴有压力应变片, 用于检测爬楼梯时负 重轮受到的压力。4: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3 所述助老助残床椅一体化机器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垂直轴 齿轮 (111) 上有角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垂直轴转动角度 ; 爬楼梯齿轮组 (116) 上有角度传感 器用于检测旋转支架 (15) 的转动角度 ; 车灯 (18) 上有照明灯, 以及用于刹车和转向指示 灯。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助老助残床椅一体化机器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底盘座模块 (7) 内设有底盘弧形滑道 (317), 底盘齿条驱动电机以及底盘齿条驱动齿轮组 (39) ; 座椅支 架驱动电机 (311), 经座椅支架齿轮 (312) 减速后驱动座椅支架模块 (3) 旋转, 底盘座模块 (7) 通过与轴承与座椅支架模块 (3) 连接 ; 底盘弧形滑道 (317) 上有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 底盘弧形齿条 (2) 的位置, 与底盘座单片机和底盘齿条驱动电机组成位置控制闭环系统 ; 有角度传感器分布于座椅支架齿轮 (312) 边缘。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助老助残床椅一体化机器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座椅支架模块 (3), 其外壳内含电池 (313), 可动靠背旋转电机 (314), 上弧形齿条驱动电机 (315) 及其配 套齿轮组 ; 上弧形滑道 (31) 固定在座椅支架模块 (3) 上, 小腿支撑板弧形滑道 (37) 上侧或 2 下侧带有齿 ; 左右两部分依靠脚踏板 (32)、 座椅支架连接杆 (36) 和可动靠背转轴 (35) 连 接。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助老助残床椅一体化机器人, 其特征在于 : 可动靠背旋转电机 (314) 在一侧模块中, 模块外壳上侧分布有多个控制手柄插槽 (316), 充电导线弹性绞盘以 及控制手柄导线弹性绞盘固定于模块上侧 ; 模块控制电路板为主控单元, 含有中央控制电 路、 自动充电电路以及倾角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助老助残床椅一体化机器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上弧形齿条 (4) 的外形为圆弧形金属板, 金属齿条外径一侧分布有齿, 与上弧形齿条驱动齿轮组啮合 ; 齿条 顶端有扶手驱动电机 (41), 经齿轮减速后驱动可动扶手 (42) 旋转, 可动扶手末端带有控制 手柄插槽 (316) ; 上身安全带 (43) 固定于扶手驱动电机 (41) 上。9: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助老助残床椅一体化机器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可动靠背转轴 (35) 固定在上弧形滑道 (31) 上 ; 可动靠背 (5) 通过轴承与可动靠背转轴 (35) 连接, 可动 座位 (57) 通过轴承与可动靠背转轴 (35) 连接, 可翻转坐垫 (53) 通过轴承与可动靠背转轴 (35) 连接 ; 翻转坐垫电机固定在可动座位 (57) 上, 通过齿轮减速驱动可翻转坐垫 (53) 绕 可动靠背转轴 (35) 转动。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助老助残床椅一体化机器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靠背储物箱 (8) 两侧都有靠背储物箱盖 (87) ; 支撑轮轴 (86) 通过轴承固定在储物箱上, 两个支撑轮 (84) 与支撑轮齿轮 (83) 相连并固定在支撑轮轴 (86) 上, 绞盘 (85) 固定在支撑轮轴 (86) 上; 支撑轮驱动电机 (82) 固定在靠背储物箱内壁上, 通过齿轮减速驱动支撑轮 (84) 旋转 ; 连接带 (81) 中含有导线, 一端固定在绞盘 (85) 上, 另一端固定在可动靠背 (5) 上 ; 靠背储 物箱 (8) 与可动靠背 (5) 连接的铰链上设有 2 个限位开关 ; 小腿挡板 (55) 固定有小腿储物 箱 (511), 小腿安全带 (510) 和小腿安全带插座 (512) 固定在小腿挡板 (55) 上, 小腿挡板 (55) 通过弹性铰链与小腿支撑板 (56) 相连。

    说明书


    助老助残床椅一体化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健护理器械领域, 具体地说, 是指一种同时具备上下楼梯、 辅助站 立、 床椅转换与辅助上厕所功能的助老助残床椅一体化机器人。
         技术背景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及人口老龄化加剧, 国内外许多大学、 公司和研究机构对助 老助残机器人进行深入研究, 提出各自的产品或解决方案。 助老助残器械分为爬楼梯轮椅、 床椅一体化护理床以及运动辅助或康复机器人三大类。
         爬楼梯轮椅种类较多, 一般采用行星轮式和履带式爬楼梯机构, 上楼梯时使用者 背向楼梯坐在椅子上, 而且大多需要人员辅助, 其技术尚需进一步成熟。 行星轮式爬楼梯装 置一般由一个星型框架和安装在上面的几个小轮组成, 由于这种装置结构固定, 缺乏对不 标准台阶的适应能力, 而且小轮减震性能差, 遇到复杂路况会给乘坐者带来不舒适体验。 履 带式爬楼梯装置一般作为独立的单元附着在普通轮椅下面, 遇到台阶时让履带卡住台阶边 缘实现攀爬, 履带爬楼梯机构平地行走时不起作用成为累赘, 而且履带作用于楼梯边缘的 力很大, 易损坏楼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开发过一种床椅一体化护理床, 轮椅驶进床外框 内展平后与外框融为一体变成床, 可以帮助病人翻身, 特别适于医院使用, 但不能辅助病人 站立、 辅助病人使用座便器以及上下楼梯。
         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出一种辅助残疾人站立并进行腿部康复训练的机器人, 填补 国内空白, 但该装置不能作为轮椅使用。日本筑波大学研发的 “机器服混合辅助肢体” 可以 帮助残疾人行走, 但对于瘫痪病人来说这种装置无法发挥作用, 而且价格昂贵不适宜推广。
         腿部残疾的残疾人、 瘫痪病人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需要一种功能实用而且全面的 机器人设备帮助他们能像正常人一样享受有品质的生活。 目前尚无将上下楼梯、 辅助站立、 床椅转换以及辅助上厕所四项功能相结合的产品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通过提供一种助老助残床椅一体化机器人, 解决传统助老助 残机电一体化设备功能单一、 结构复杂等问题, 将上下楼梯、 辅助站立与床椅转换三项功能 相结合, 按照人机工程学要求设计, 安全美观舒适, 智能化程度高, 适于半身瘫痪病人、 腿部 残疾行动不便的人以及老年人使用。
         本发明助老助残床椅一体化机器人, 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 :
         一种助老助残床椅一体化机器人, 内外嵌套式爬楼梯车轮 1 固定在两条底盘弧形 齿条 2 上 ; 底盘座模块 7 连接着座椅支架模块 3 并能沿底盘弧形齿条 2 滑动 ; 座椅支架模 块 3 上固定有两个上弧形滑道 31, 可动靠背 5 与可动座位 57 通过铰链与座椅支架模块 3 相 连; 控制手柄 6 可以插在座椅支架模块 3 以及可动扶手 42 上的插槽中 ; 小腿支撑板 56 通 过铰链与可动座位 57 相连, 可沿上弧形滑道 31 内侧的小腿支撑板弧形滑道 37 滑动 ; 头部
         挡板 51 和腰部挡板 52 由弹性铰链与可动靠背 5 相连 ; 大腿挡板 54 由弹性铰链与可动座位 57 相连 ; 腰部挡片 59 一端连接在大腿挡板 54 上 ; 小腿挡板 55 由弹性铰链与小腿支撑板 56 相连 ; 各挡板都以左右对称形式成对安装在相关单元两侧 ; 靠背储物箱 8 由铰链固定在可 动靠背 5 上 ; 上弧形齿条 4 在上弧形滑道 31 内滑动 ; 可动扶手 42 在扶手驱动电机 41 的驱 动下绕上弧形齿条 4 末端转动 ; 脚踏板 32 固定在两个上弧形滑道 31 之间。
         前述的内外嵌套式爬楼梯车轮 1, 通过主驱动电机 112 轴经行星齿轮减速器 117 减 速后带动车轮驱动盘 16 而转动 ; 橡胶外胎 12 固定在车轮驱动盘 16 和轮胎支撑盘 17 上, 并 随车轮驱动盘 16 转动 ; 轮胎支撑盘 17 通过轴承与车轮机壳 114 相连。
         前述的爬楼梯减速电机 113 经爬楼梯齿轮组 116 减速后驱动旋转支架 15, 负重轮 支架 13 与旋转支架 15 之间有减震器 14, 负重轮 11 通过轴承与负重轮支架 13 相连。
         前述的车轮机壳 114 上固定有垂直轴减速电机 115, 垂直轴减速电机 115 经垂直轴 齿轮 111 减速后驱动车轮沿垂直轴旋转 ; 车轮连接器 19 经垂直轴减震器 110 连接到垂直轴 齿轮 111 上 ; 测距仪 118 固定在车轮机壳 114 上 ; 行星齿轮减速器 117 放置在旋转支架 15 上。
         前述的橡胶外胎利用负重轮 11 承载重量, 负重轮固定在旋转支架 15 上, 旋转支架 与橡胶外胎分别由两台电机驱动 ; 旋转支架 15 上贴有压力应变片, 用于检测爬楼梯时负重 轮受到的压力。 前述的垂直轴齿轮 111 上有角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垂直轴转动角度 ; 爬楼梯齿轮组 116 上有角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旋转支架 15 的转动角度 ; 车灯 18 上有照明灯, 以及用于刹车 和转向指示灯。
         前述的底盘座模块 7 内设有底盘弧形滑道 317, 底盘齿条驱动电机以及底盘齿条 驱动齿轮组 39 ; 座椅支架驱动电机 311, 经座椅支架齿轮 312 减速后驱动座椅支架模块 3 旋 转, 底盘座模块 7 通过轴承与座椅支架模块 3 连接。
         前述的底盘弧形滑道 317 上有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底盘弧形齿条 2 的位置, 与底 盘座单片机和底盘齿条驱动电机组成位置控制闭环系统 ; 有角度传感器分布于座椅支架齿 轮 312 边缘。
         前述的座椅支架模块 3, 其外壳内含电池 313, 可动靠背旋转电机 314, 上弧形齿条 驱动电机 315 及其配套齿轮组 ; 上弧形滑道 31 固定在座椅支架模块 3 上, 小腿支撑板弧形 滑道 37 上侧或下侧带有齿 ; 左右两部分依靠脚踏板 32、 座椅支架连接杆 36 和可动靠背转 轴 35 连接。
         前述的可动靠背旋转电机 314 在一侧模块中, 模块外壳上侧分布有多个控制手柄 插槽 316, 充电导线弹性绞盘以及控制手柄导线弹性绞盘固定于模块上侧 ; 模块控制电路 板为主控单元, 含有中央控制电路、 自动充电电路以及倾角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
         前述的上弧形齿条 4 的外形为圆弧形金属板, 金属齿条外径一侧分布有齿, 与上 弧形齿条驱动齿轮组啮合 ; 齿条顶端有扶手驱动电机 41, 经齿轮减速后驱动可动扶手 42 旋 转, 可动扶手末端带有控制手柄插槽 316 ; 上身安全带 43 固定于扶手驱动电机 41 上。
         前述的可动靠背转轴 35 固定在上弧形滑道 31 上 ; 可动靠背 5 通过轴承与可动靠 背转轴 35 连接, 可动座位 57 通过轴承与可动靠背转轴 35 连接, 可翻转坐垫 53 通过轴承与 可动靠背转轴 35 连接 ; 翻转坐垫电机固定在可动座位 57 上, 通过齿轮减速驱动可翻转坐垫
         53 绕可动靠背转轴 35 转动。
         前述的可动靠背转轴 35 上, 固定有用于检测可动靠背 5 旋转角度和检测可翻转坐 垫 53 转动角度的传感器。
         前述的靠背储物箱 8 两侧都有靠背储物箱盖 87 ; 支撑轮轴 86 通过轴承固定在储 物箱上, 两个支撑轮 84 与支撑轮齿轮 83 相连并固定在支撑轮轴 86 上, 绞盘 85 固定在支撑 轮轴 86 上 ; 支撑轮驱动电机 82 固定在靠背储物箱内壁上, 通过齿轮减速驱动支撑轮 84 旋 转; 连接带 81 中含有导线, 一端固定在绞盘 85 上, 另一端固定在可动靠背 5 上。
         前述的靠背储物箱 8 与可动靠背 5 连接的铰链上设有二个限位开关。
         前述的小腿挡板 55 固定有小腿储物箱 511, 小腿安全带 510 和小腿安全带插座 512 固定在小腿挡板 55 上, 小腿挡板 55 通过弹性铰链与小腿支撑板 56 相连。
         前述的控制手柄 6 的摇杆 61 位于操纵面板 62 上 ; 操纵面板 62 上有显示屏 66、 键 盘 67 ; 控制手柄 6 设有充电电池。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和有益效果 :
         由于本发明在平地行驶和爬楼梯时使用的是同一内外嵌套式爬楼梯车轮 1, 爬楼 梯时负重轮 11 起主要作用, 在平地行走时负重轮 11 起支撑橡胶轮胎作用, 同时负重轮支架 13 具有减震功能, 实现资源充分利用。行星齿轮减速器 117、 负重轮支架 13、 各种轴承都被 封闭在橡胶轮胎内, 有效防止赃物进入机械结构造成损坏或加速磨损。
         本发明采用底盘弧形齿条 2 在弧形滑道内滑动的方式实现上楼梯时后轮向后下 方伸出, 前轮抬起, 以及下楼梯时前轮向前下方伸出, 后轮抬起, 用功能与结构融为一体的 弧形齿条实现上下楼梯时保持机器人重心始终处于安全位置。由于座椅支架模块 3 可相对 底盘座模块 7 转动, 底盘座模块 7 可沿底盘弧形齿条 2 滑动, 两者结合可以调整座椅高度, 当使用者想坐到轮椅上时可降低座椅高度, 脚踏板 32 接触地面, 给使用者带来方便。平地 行走时可抬升座椅高度, 让使用者眼睛的高度接近站立行走时的高度, 给使用者带来舒适 感觉。 本发明变形座椅模块在座椅模式时, 两侧的挡板可以保护使用者, 特别是对于胸部以 下瘫痪的病人, 腰部挡板 52 和大腿、 小腿挡板可以维持其坐姿, 保护使用者脊柱不受到损 伤。并且采用上身安全带 43 和小腿安全带 510 保持使用者的姿势。座椅变成床时两侧挡 板放平可增加床的宽度, 给使用者带来舒适感。
         本发明采用上弧形齿条 4、 上弧形滑道 31 以及可动扶手 42 帮助使用者站立。 上弧 形齿条 4 从上弧形滑道 31 中滑出过程中可同时完成抬升和前伸两个动作。可动扶手 42 平 时作为座椅扶手, 站立时托住使用者腋下将其扶起, 其 V 字形结构可防止使用者手臂向前 或后滑脱 ; 使用者可将控制手柄 6 插在可动扶手 42 前端的插座中, 方便平地行驶时对机器 人进行操控。 本发明可动座位 57 内侧含有可翻转坐垫 53, 结合辅助站立功能以及底盘模块 的敞开式后部可以让使用者使用家庭座便器。 本发明实现了上下楼梯、 辅助站立、 床椅转换 以及辅助上厕所等功能, 机械结构简单紧凑, 智能化程度高, 体积小, 适合半身瘫痪、 重度瘫 痪、 腿部残疾以及体弱病人、 老年人日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
         图 2 是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 3 是内外嵌套式爬楼梯车轮三维视图 ;
         图 4 是内外嵌套式爬楼梯车轮的俯视图 ;
         图 5 是机器人处于床模式时的侧视图 ;
         图 6 是控制手柄侧视图 ;
         图 7 是控制手柄俯视图 ;
         图 8 是座椅支架模块三维视图 ;
         图 9 是靠背储物箱正视图 ;
         图 10 是本发明助老助残床椅一体化机器人上楼梯时的使用示例图片。
         其中, 1 为内外嵌套式爬楼梯车轮, 2 为底盘弧形齿条, 3 为座椅支架模块, 4 为上弧 形齿条, 5 为可动靠背, 6 为控制手柄, 7 为底盘座模块, 8 为靠背储物箱, 11 为负重轮, 12 为 橡胶外胎, 13 为负重轮支架, 15 为旋转支架, 16 为车轮驱动盘, 17 为轮胎支撑盘, 18 为车灯, 19 为车轮连接器, 31 为上弧形滑道, 32 为脚踏板, 33 为充电座门, 34 为座椅支架储物盒, 35 为可动靠背转轴, 36 为座椅支架连接杆, 37 为小腿支撑板弧形滑道, 41 为可动扶手驱动电 机, 42 为可动扶手, 43 为上身安全带, 51 为头部挡板, 52 为腰部挡板, 53 为可翻转坐垫, 54 为大腿挡板, 55 为小腿挡板, 56 为小腿支撑板, 57 为可动座位, 59 为腰部挡片, 61 为摇杆, 62 为操纵面板, 63 为握柄, 64 为引线, 65 为手柄插头, 66 为显示屏, 67 为键盘, 81 为连接带, 82 为支撑轮驱动电机, 83 为支撑轮齿轮, 84 为支撑轮, 85 为绞盘, 86 为支撑轮轴, 87 为靠背 储物箱盖, 110 为垂直轴减震器, 111 为垂直轴齿轮, 112 为主驱动电机, 113 为爬楼梯减速电 机, 114 为车轮机壳, 115 为垂直轴减速电机, 116 为爬楼梯齿轮组, 117 为行星齿轮减速器, 118 为测距仪, 311 为座椅支架驱动电机, 312 为座椅支架齿轮, 313 为电池, 314 为可动靠背 旋转电机, 315 为上弧形齿条驱动电机, 316 为控制手柄插槽, 317 为底盘弧形滑道, 510 为小 腿安全带, 511 为小腿储物箱, 512 为小腿安全带插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 1, 一种助老助残床椅一体化机器人, 包括底盘模块、 座椅支架模块 3 和变 形座椅模块。底盘模块含有四个内外嵌套式爬楼梯车轮 1、 两条底盘弧形齿条 2, 以及底盘 座模块 7。座椅支架模块 3 包含两个上弧形滑道 31 及两个上弧形齿条 4, 可动扶手 42 以及 电池 313、 电机和控制电路板等。变形座椅模块包含可动靠背 5、 可动座位 57、 小腿支撑板 56、 靠背储物箱 8 以及附属挡板等。
         本发明采用能上下楼梯的底盘模块、 能辅助使用者站立及保持座位水平的座椅支 架模块 3 和进行床椅转换的变形座椅模块。
         底盘模块由 4 个内外嵌套式爬楼梯车轮 1、 底盘弧形齿条 2、 底盘座模块 7 组成。 变 形座椅模块包含可动靠背 5、 可动座位 57、 可翻转坐垫 53、 小腿支撑板 56 四个主要部件以及 连接在主要部件上的附件。变形座椅模块通过可动靠背转轴 35 和小腿支撑板弧形滑道 37 与座椅支架模块 3 相连接 ; 座椅支架模块 3 通过轴承与底盘座模块 7 相连接 ; 底盘座模块 7 可沿底盘弧形齿条 2 滑动, 座椅支架模块 3 可绕其与底盘座模块 7 连接轴转动, 两者配合运 动可让变形座椅模块在上下楼梯时保持在平地时的姿势。
         内外嵌套式爬楼梯车轮 1 由主驱动电机 112 轴经行星齿轮减速器 117 减速后带动车轮驱动盘 16 转动, 橡胶外胎 12 固定在车轮驱动盘 16 和轮胎支撑盘 17 上, 并随车轮驱动 盘 16 转动 ; 轮胎支撑盘 17 通过轴承与车轮机壳 114 相连 ; 爬楼梯减速电机 113 经爬楼梯 齿轮组 116 减速后驱动旋转支架 15, 负重轮支架 13 与旋转支架 15 之间有减震器 14, 负重 轮 11 通过轴承与负重轮支架 13 相连 ; 垂直轴减速电机 115 固定在车轮机壳 114 上, 经垂直 轴齿轮 111 减速后驱动车轮沿垂直轴旋转 ; 车轮连接器 19 经垂直轴减震器 110 连接到垂直 轴齿轮 111 上 ; 测距仪 118 固定在车轮机壳 114 上 ; 行星齿轮减速器 117 放置在旋转支架 15 中部。利用负重轮 11 承载重量, 负重轮 11 固定在旋转支架 15 上, 旋转支架 15 与橡胶外 胎 12 分别由两台电机驱动 ; 旋转支架 15 上贴有压力应变片, 用于检测爬楼梯时负重轮 11 受到的压力 ; 垂直轴齿轮 111 上有角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垂直轴转动角度 ; 爬楼梯齿轮组 116 上有角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旋转支架 15 的转动角度 ; 车灯 18 上有超高亮度白光 LED 做照明, 以及红色和黄色 LED 用于刹车和转向指示。
         底盘座模块 7 含底盘弧形滑道 317, 底盘齿条驱动电机以及底盘齿条驱动齿轮组 ; 内含座椅支架驱动电机 311, 经座椅支架齿轮 312 减速后驱动座椅支架 3 旋转, 座椅支架 3 与底盘座模块 7 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在底盘弧形滑道 317 上有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底盘弧 形齿条 2 的位置, 与底盘座单片机和底盘齿条驱动电机组成位置控制闭环系统 ; 有角度传 感器位于座椅支架齿轮 312 边缘, 通过底盘座单片机与座椅支架驱动电机 311 组成位置控 制闭环系统。 座椅支架模块 3 外壳内含电池 313、 可动靠背旋转电机 314、 上弧形齿条驱动电机 315 及其配套齿轮组和该模块的控制电路板、 控制手柄导线弹性绞盘、 控制手柄插槽 316、 座椅支架储物盒 34、 充电座门 33。上弧形滑道 31 固定在座椅支架 3 上, 小腿支撑板弧形滑 道 37 上侧或下侧带有齿。左右两部分依靠脚踏板 32、 座椅支架连接杆和可动靠背转轴 35 连接。
         上弧形齿条 4 外形为圆弧形金属板, 金属齿条外径一侧分布有齿, 与上弧形齿条 驱动齿轮组啮合。齿条顶端有扶手驱动电机 41, 经齿轮减速后驱动可动扶手 42 旋转, 可动 扶手 42 末端带有控制手柄插槽 316 ; 上身安全带 43 固定于扶手驱动电机 41 上。
         可动靠背转轴 35 固定在上弧形滑道 31 上, 可动靠背 5、 可动座位 57 和可翻转坐垫 53 分别通过轴承与可动靠背转轴 35 连接。翻转坐垫电机固定在可动座位 57 上, 通过齿轮 减速驱动可翻转坐垫 53 绕可动靠背转轴 35 转动。有角度传感器固定在可动靠背转轴 35 上用于检测可动靠背 5 旋转角度。有位置传感器固定在可动靠背转轴 35 上用于检测可翻 转坐垫 53 的位置状态。
         靠背储物箱 8 两侧有靠背储物箱盖 87, 支撑轮轴 86 通过轴承固定在储物箱上, 两 个支撑轮 84 与支撑轮齿轮 83 相连并固定在支撑轮轴 86 上, 绞盘 85 固定在支撑轮轴 86 上。 支撑轮驱动电机 82 固定在靠背储物箱内壁上, 通过齿轮减速驱动支撑轮 84 旋转。连接带 81 中含有导线, 一端固定在绞盘 85 上, 另一端固定在可动靠背 5 上。靠背储物箱 8 与可动 靠背 5 连接的铰链上有二个限位开关用于检测靠背储物箱 8 到达的位置。
         小腿储物箱 511 固定在左右两块小腿挡板 55 上, 小腿安全带 510 固定在右侧挡板 上, 小腿安全带插座固定在左侧挡板上, 左右顺序也可以颠倒。小腿挡板 55 由弹性铰链与 小腿支撑板 56 相连。
         控制手柄摇杆 61 位于操纵面板 62 上。操纵面板 62 上有显示屏 66、 键盘 67。操
         纵面板 62 位于握柄 63 顶端。手柄插头 65 位于握柄 63 下端。采用有线控制时引线 64 位 于握柄下后方, 或者控制手柄 6 含有充电电池, 当手柄插头 65 插入座椅支架模块 3 或可动 扶手 42 上的插座时给充电电池充电, 采用无线通信方式控制机器人主体。
         参见图 10, 上楼梯时乘坐者面向台阶, 车轮依靠测距仪 118 探测台阶距离, 调整车 轮状态, 让前面两个车轮同时接触台阶边缘。轮胎受压凹陷后内部负重轮支架 13 旋转, 让 负重轮 11 以凹陷处为支点抬升车轮。底盘座模块 7 向前滑动, 让机器人重心前移并保持座 椅水平, 提高爬楼梯时的稳定性与舒适性。爬楼梯结束时底盘座模块 7 向后滑动, 机器人恢 复到平地行驶姿态。下楼梯时乘坐者背向台阶, 底盘座模块 7 向后滑动, 让机器人重心后移 并保持座椅水平, 两个前轮滚过台阶边缘时负重轮支架 13 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下 降, 负重轮支架 13 逆时针旋转让上面的负重轮 11 以轮胎后缘凹陷处为支点逐渐放下轮胎。 下楼梯结束时底盘座模块 7 向前滑动, 机器人恢复到平地行驶状态。
         参见图 5, 机器人由行走模式变为床模式时, 小腿支撑板 56 沿上弧形齿条内侧的 小腿支撑板弧形滑道 37 向上滑动将可动座位 57 与小腿支撑板 56 拉平, 可动靠背 5 旋转到 与可动座位 57 组成平面的位置, 同时靠背储物箱 8 放下以支撑可动靠背 5, 向两侧展开头 部挡板 51、 腰部挡板 52、 大腿挡板 54、 小腿挡板 55, 放平腰部挡片 59, 变形座椅模块展开成 床。结合底盘座模块 7 沿底盘弧形齿条 2 滑动、 座椅支架模块 3 绕底盘座模块 7 转动可保 持床面水平。 在平地行走时变形座椅模块保持座椅模式, 使用者坐在座椅上, 手握控制手柄 6 控制机器人转向、 运动速度。 机器人前进速度为 0 并且让 4 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点切线在同 一圆周上时机器人可实现原地旋转。紧急减速时为保证机器人稳定性以及使用者舒适性, 根据座椅支架模块 3 内加速度传感器信号自动调整座椅姿态以适应加速度改变。
         参见图 8, 上弧形齿条 4 在上弧形齿条驱动电机 315 驱动下从上弧形滑道 31 内滑 出, 末端的可动扶手 42 会托住使用者腋下将其扶起, 上弧形齿条 4 能同时完成抬升高度与 前送两个动作, V 型可动扶手 42 逆时针旋转防止使用者滑脱, 最终使用者会站立在脚踏板 32 上。控制手柄 6 通过弹性自卷曲导线与座椅支架模块 3 内的控制电路板相连, 座椅支架 模块 3 上有多个控制手柄插座 316, 可动扶手 42 末端也有控制手柄插座 316, 使用者可以根 据轮椅工作模式和自己的喜好将控制手柄 6 插在不同的插座中, 也可以用手握住控制手柄 6 而不将其插在插座中。
         本发明可动座位 57 内侧含有可翻转坐垫 53, 平时可翻转坐垫 53 与可动座位 57 融 合成完整的座位, 使用者需要使用座便器时, 先将机器人行驶到座便器位置, 由辅助站立装 置将使用者扶起, 可翻转坐垫翻转并嵌入可动靠背 5 的凹槽内, 使用者解开裤子后辅助站 立装置让其重新坐在座位上, 以便使用座便器。
         本发明车轮上带有测距仪 118, 负重轮支架 13 带有压力传感器, 能根据台阶高度、 车轮与台阶相对位置关系自动调整负重轮 11 和车轮的旋转速度, 具有适应各种尺寸台阶 的能力。机器人根据分布在座椅支架模块 3 内的倾角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信号, 控制底 盘座模块 7 沿底盘弧形齿条 2 滑动, 结合座椅支架模块 3 的旋转, 爬楼梯时能保持座位水 平, 防止机器人向前后倾倒, 平地行驶时能改变座椅位姿及脚踏板 32 距地面高度, 给使用 者带来舒适安全的感受。
         按照以上方案实施就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以上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 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 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 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或将本发明的一部分内容用于其他 产品上, 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关 键  词:
    助残 一体化 机器人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助老助残床椅一体化机器人.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29525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