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电容单元.pdf

  • 上传人:32
  • 文档编号:4293540
  • 上传时间:2018-09-13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380.78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22911.2

    申请日:

    2011.10.21

    公开号:

    CN102509647A

    公开日:

    2012.06.2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1G 9/15申请公布日:2012062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G 9/15申请日:20111021|||公开

    IPC分类号:

    H01G9/15; H01G9/26; H01G9/08

    主分类号:

    H01G9/15

    申请人:

    钰邦电子(无锡)有限公司

    发明人:

    邱继晧; 林清封; 张坤煌

    地址: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经济开发区东部园区东盛一路以西、大成路以南

    优先权:

    2011.04.27 TW 100114674

    专利代理机构: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 32228

    代理人:

    冯智文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容单元,其包括:一正极部、一负极部、一绝缘部及一胶体部。正极部的前端延伸形成正极接脚。绝缘部围绕成一圈并包覆正极部的部分表面。负极部位于绝缘部后方并包覆正极部的部分表面。胶体部位于绝缘部后方,胶体部围绕成一圈并包覆负极部的部分表面。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胶体部包覆负极部的部份表面,达到电容器单元总厚度均匀的效果。使其封装体的封装强度得以提升,并且不易造成内层材料裸露、气密度佳、不受湿气影响使得电性稳定以及不易发生漏电流的现象。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电容单元, 其特征在于包括 : 一正极部 ; 一绝缘部, 其围绕成一圈并包覆该正极部的部分表面 ; 一负极部, 其于该绝缘部后方并包覆该正极部的部分表面 ; 以及 一胶体部, 其位于该绝缘部后方, 该胶体部围绕成一圈并包覆该负极部的部分表面。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容单元, 其特征在于 : 其中该负极部具有一导电高分子层及 一导电胶层, 该导电高分子层位于该绝缘部后方并包覆该正极部的部分表面, 该导电胶层 包覆该导电高分子层。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电容单元, 其特征在于 : 其中该导电胶层具有一碳胶层及一银 胶层, 该碳胶层包覆该导电高分子层, 该银胶层包覆该碳胶层。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容单元, 其特征在于 : 其中该胶体部为一导电胶体或一绝缘 胶体。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容单元, 其特征在于 : 其中该负极部具有一靠近该绝缘部的 第一末端及一远离该绝缘部且与该第一末端相对应的第二末端, 该第一末端与该第二末端 的厚度的比值介于 1 倍至 1.1 倍之间。

    说明书


    电容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容单元, 尤其涉及一种使得总厚度均匀的电容单元。背景技术 电容器广泛使用于现代的每样产品之中, 其主要用途包括电荷储存、 交流滤波、 旁 路或调谐振荡等。 各种不同电容器具有不同的电容器特性, 因而其功能及应用范围也不同。 其中固态电解电容器的电容量较高、 尺寸体积较小, 频率特性优越而且制造成本较低, 使用 范围也较为广泛, 适用于各类型的电器及电子产品。
         在常见的电容器相关技术中 (请参阅图 1A 及图 1B) , 因其本身结构及制造方法的 因素, 使得电容器的尺寸和外型有下列几项待改善之处。例如 : 电容器单元的头端厚度 S1 与尾端厚度 S2 差距过大, 连带的造成堆栈式电容器单元的头端总厚度 W1 与尾端总厚度 W2 落差过大。过厚的电容器单元总厚度, 将会造成电容器单元距离封装体的壁厚变薄影响其 封装强度, 容易造成内层材料裸露、 气密度不佳、 易受湿气影响导致电性不稳或漏电流的现 象发生。
         上述问题, 对于当前电容器的整体效能及使用安全影响很大。 因此, 致力于研发构 造轻薄微型化、 电容器单元厚度均匀及封装强度优越的固态电解电容单元及堆栈式固态电 解电容器, 是当前研发改良的首要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单元。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容单元, 其包括 : 一正极部、 一负极部、 一绝缘部及一胶体部。 正极部 的前端延伸形成正极接脚。绝缘部围绕成一圈并包覆正极部的部分表面。负极部位于绝缘 部后方并包覆正极部的部分表面。胶体部位于绝缘部后方, 胶体部围绕成一圈并包覆负极 部的部分表面。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 本发明藉由胶体部包覆负极部的部份表面, 使得电容器单元总厚度均匀, 使其封装体 的封装强度得以提升, 不易造成内层材料裸露、 气密度佳、 不受湿气影响使得电性稳定以及 不易发生漏电流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 1A 是电容器的相关技术示意图。
         图 1B 是堆栈式电容器的相关技术示意图。
         图 2 是本发明的电容单元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符号说明】 [ 现有技术 ]头端厚度   S1    尾端厚度   S2 头端总厚度  W1   尾端总厚度  W2 [ 本发明 ] 电容单元   M 正极部    1    铝箔     11 氧化铝介电层 12 绝缘部    2 负极部    3    导电高分子层 31 导电胶层   32 碳胶层    321 银胶层    322 胶体部    4 第一末端   D1 第二末端   D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 明与附图, 但是此等说明与附图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 而非对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作任何的 限制。
         如图 2 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堆栈式固态电解电容器, 其包括 : 两个电容组 K、 一正 极导电单元 5、 一负极导电单元 6 及一封装单元 7。 两个电容组 K, 其中每一个电容组 K 分别包含多个电容单元 M, 每一个电容单元 M 具有一正极部 1、 一负极部 3、 一绝缘部 2 及一胶体部 4。
         其中, 正极部 1 的组成是由一铝箔 11 及一覆盖于铝箔 11 表面的氧化铝介电层 12 所形成, 并且正极部 1 与负极部 3 藉由氧化铝介电层 12 达到绝缘的效果。
         此外, 绝缘部 2 围绕成一圈并包覆正极部 1 的部分表面。绝缘部 2 的主要功效为 防止正极部 1 与负极部 3 发生导通的现象。
         负极部 3 位于绝缘部 2 后方并包覆正极部 1 的部分表面。负极部 3 具有一导电高 分子层 31 及一导电胶层 32, 导电高分子层 31 位于绝缘部 2 后方并包覆正极部 1 的部分表 面, 导电胶层 32 包覆导电高分子层 31。导电胶层 32 具有一碳胶层 321 及一银胶层 322, 碳 胶层 321 包覆导电高分子层 31, 银胶层 322 包覆碳胶层 321。也就是说, 负极部 3 由内至外 依序包含均为 U 字型的导电高分子层 31、 碳胶层 321 及银胶层 322。
         再者, 胶体部 4 位于绝缘部 2 后方, 胶体部 4 围绕成一圈并包覆负极部 3 的部分表 面。其中胶体部 4 可为一导电胶体或一绝缘胶体。
         上述电容单元 M 的负极部 3 具有一靠近绝缘部 2 的第一末端 D1 及一远离绝缘部 2 且与第一末端 D1 相对应的第二末端 D2, 第一末端 D1 与第二末端 D2 的厚度的比值介于 1 倍至 1.1 倍之间。亦即, 第一末端 D1 的厚度趋近于第二末端 D2 的厚度。
         另外, 正极部 1 的前端可延伸形成正极接脚, 正极接脚延伸的长度可视需要而定, 并且可做适度的弯折以符合使用状况。
         接着, 说明上述电容单元的制作方法, 其可包括下列步骤 : 每一个电容单元 M 具有 一正极部 1、 一绝缘部 2、 一负极部 3 及一胶体部 4。正极部 1 的前端延伸形成一正极接脚。 绝缘部 2 围绕成一圈并包覆正极部 1 的部分表面, 负极部 3 位于绝缘部 2 后方并包覆正极 部 1 的部份表面。胶体部 4 位于绝缘部 2 后方, 且胶体部 4 透过滚轮涂布移印的方法, 使其 围绕成一圈并包覆负极部 3 的部份表面。上述其中一个电容单元 M 的负极部 3 皆以导电胶 材相互电性连接于另外一个电容单元 M 的负极部 3。
         本发明于上述制作方法中提及的滚轮涂布移印, 其详细叙述步骤补充如下 : 首先将一绝缘胶液或一导电胶液置入移印机的供料槽之中。
         再利用一设置于供料槽中的钢轮加以连续搅拌翻转, 使得胶液性质均匀化, 并且 藉此防止胶液凝固。
         同时, 一滚轮先进入供料槽均匀的沾附胶液于滚轮的表面, 再将滚轮退出供料槽 并移入一工作平台 ; 此时, 工作平台已经有一电容单元片等待着上述已沾附胶液的滚轮进 行移印作业, 滚轮均匀涂布胶液于电容单元片需要设置胶体部的部位上。
         接下来, 等待电容单元片表面的胶液干燥后进行翻面动作 ; 紧接着, 再进行如同上 述的滚轮移印作业, 使得电容单元片具有一完整的胶体部。
         到此阶段即完成本发明滚轮涂布移印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其并非用以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范围。

    关 键  词:
    电容 单元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电容单元.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29354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