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一种复合材料的增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 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4293425
  • 上传时间:2018-09-13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364.75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62153.7

    申请日:

    2011.11.15

    公开号:

    CN102505355A

    公开日:

    2012.06.2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4H 3/009申请日:20111115|||公开

    IPC分类号:

    D04H3/009(2012.01)I; D04H3/14(2012.01)I

    主分类号:

    D04H3/009

    申请人: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发明人:

    包建文; 张天骄; 张辉; 钟翔屿; 李晔; 陈祥宝

    地址:

    100095 北京市81信箱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代理人:

    李建英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高性能化技术,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的增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增韧材料是由热塑性聚合物纤维组成的非织造布,非织造布厚度5~50um,非织造布的纤维直径约0.2~5um。其制备方法是通过溶液喷出纺丝、沉积成非织造布,并经干燥与收集形成纤维非织造布增韧材料。本发明采用溶喷工艺制备非织造布增韧材料能有效提高其制备效率,实现增韧材料的批量化制造。本发明制备的增韧材料能显著提高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冲击后压缩性能,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冲击后压缩强度提高了50%~150%,且不影响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也不影响复合材料成型过程中树脂的流动,提高复合材料的成品率和质量稳定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复合材料的增韧材料, 其特征在于, 增韧材料由热塑性聚合物纤维组成的非织 造布, 非织造布厚度 5 ~ 50um, 非织造布的纤维直径约 0.2 ~ 5um。2: 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的增韧材料, 其特征是, 所述的热塑性聚合物包括 : 酚酞改性聚醚酮、 聚醚酮、 聚醚醚酮、 聚醚酰亚胺、 热塑性聚酰亚胺、 聚砜、 聚醚砜、 酚酞改性 聚醚砜、 聚苯硫醚或聚酰胺。3: 一种制备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复合材料的增韧材料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制备的步骤 如下 : (1)、 制备热塑性聚合物纺丝溶液, 将热塑性聚合物加入容器中, 并加入能溶解加入的 热塑性聚合物的有机溶剂, 搅拌使聚合物溶解在溶剂中, 形成浓度 5%~ 50%的聚合物纺 丝溶液 ; (2)、 溶液喷出纺丝, 将纺丝溶液加入溶喷纺丝装置的储罐中, 通过计量泵将纺丝溶液 定量输送到纺丝装置的纺丝组件中, 通过喷丝孔挤出, 挤出喷丝孔的纺丝液在 1MPa ~ 8MPa 的压缩空气的气流拉伸下形成超细纤维 ; 其溶喷纺丝装置包括纺丝组件和纤维接受装置, 纺丝组件包括纺丝溶液贮槽、 计量泵、 高速压缩空气分配器和喷丝组件, 纤维接收装置包括 纤维沉积与传输系统、 烘道和收卷装置, 计量泵置于纺丝溶液贮槽和喷丝组件之间, 喷丝组 件和高速压缩空气分配器并联, 纤维接收装置中的纤维沉积与传输系统置于喷丝组件的下 方, 收卷装置连接在纤维沉积与传输系统的后方, 烘道嵌套在纤维沉积与传输系统中间部 位; (3)、 非织造布干燥与收集, 压缩空气拉伸形成的纤维沉积在溶喷纺丝装置的纤维沉积 与传输系统上, 并在 100 ~ 200℃的热空气或红外加热条件下挥发除去有机溶剂, 形成纤维 非织造布增韧材料。

    说明书


    一种复合材料的增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高性能化技术, 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的增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先进复合材料的高性能化, 尤其是高韧化是先进复合材料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 高韧化, 能有效提高复合材料抗冲击损伤能力和设计许用应变, 提高复合材料减重效率。 复 合材料材料增韧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橡胶增韧, 二是热塑性聚合物共混增韧, 三是加 入刚性粒子增韧。 在热塑性共混增韧的基础上,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提出层间增韧的增韧方 法, 主要是将热塑性聚合物粉末或热塑性聚合物薄膜铺放在复合材料层间以达到提高抗冲 击韧性的目的。 但是, 层间聚合物薄膜能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损伤能力, 但是铺放于 层间的热塑性薄膜严重阻碍了基体树脂的层间流动和夹杂在层间的气体或挥发分的排出, 从而严重影响了复合材料的质量。
         RTM 复合材料的增韧是 RTM 复合材料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技术难题。由于 RTM 复合 材料成型要求 RTM 树脂体系具有较低的粘度, 因此不能采用在树脂体系中加入橡胶或热塑 性聚合物的方法来提高复合材料的抗冲击韧性。美国 Cyetec 公司将热塑性聚合物纺制成 纤维, 并用纺制的聚合物纤维与碳纤维混纱后织造成复合材料增强体, 或聚合物纤维与碳 纤维共编制成复合材料增强体, 然后制造热塑性聚合物纤维增韧的 RTM 复合材料, 使 RTM 复 合材料的抗冲击韧性得到提高, 如 RTM 成型 977-20 碳纤维复合材料, 这种方法的目的就是 为了解决 RTM 树脂的低粘度要求与增韧要求之间的矛盾, 但是这种增韧方法的增韧效果非 常有限。中国专利 ZL2006100993819 将热塑性薄膜铺放在增强织物的层间已达到增韧之目 的, 其增韧复合材料的 CAI 得到显著提高, 但是铺放在层间的热塑性薄膜将阻碍 RTM 树脂在 层间的流动, 因此为 RTM 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增加了难度。同时, 这种增韧方法得到的复 合材料的层间形成了一层树脂富集层, 这将影响复合材料纤维体积含量的提高并可能导致 CAI 之外的其他力学性能的下降。
         文献报道, 采用高压静电纺丝制备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增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并 取得了良好的增韧效果。 但是, 静电纺丝工艺的生产效率非常低, 只适应于小规模实验室研 究, 无法满足规模化的工程化应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 : 提出一种增韧效果好、 生产效率高的一种复合材料的增韧材料 及其制备方法, 以提高热压罐复合材料和液体成型复合材料的抗冲击韧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 增韧材料由热塑性聚合物纤维组成的非织造布, 非织造布 厚度 5 ~ 50um, 非织造布的纤维直径约 0.2 ~ 5um。
         所述的热塑性聚合物包括 : 酚酞改性聚醚酮、 聚醚酮、 聚醚醚酮、 聚醚酰亚胺、 热塑 性聚酰亚胺、 聚砜、 聚醚砜、 酚酞改性聚醚砜、 聚苯硫醚或聚酰胺。
         增韧材料制备的步骤如下 :
         (1)、 制备热塑性聚合物纺丝溶液, 将热塑性聚合物加入容器中, 并加入能溶解加 入的热塑性聚合物的有机溶剂, 搅拌使聚合物溶解在溶剂中, 形成浓度 5%~ 50%的聚合 物纺丝溶液 ;
         (2)、 溶液喷出纺丝, 将纺丝溶液加入溶喷纺丝装置的储罐中, 通过计量泵将纺丝 溶液定量输送到纺丝装置的纺丝组件中, 通过喷丝孔挤出, 挤出喷丝孔的纺丝液在 1MPa ~ 8MPa 的压缩空气的气流拉伸下形成超细纤维。 其溶喷纺丝装置包括纺丝组件和纤维接受装 置, 纺丝组件包括纺丝溶液贮槽、 计量泵、 高速压缩空气分配器和喷丝组件, 纤维接收装置 包括纤维沉积与传输系统、 烘道和收卷装置, 计量泵置于纺丝溶液贮槽和喷丝组件之间, 喷 丝组件和高速压缩空气分配器并联, , 纤维接收装置中的纤维沉积与传输系统置于喷丝组 件的下方, 收卷装置连接在纤维沉积与传输系统的后方, 烘道嵌套在纤维沉积与传输系统 中间部位 ;
         (3)、 非织造布干燥与收集, 压缩空气拉伸形成的超细纤维沉积在溶喷纺丝装置的 纤维沉积与传输系统上, 并在 100 ~ 200℃的热空气或红外加热条件下挥发除去有机溶剂, 形成热塑性聚合物纤维非织造布增韧材料。
         本发明的优点是 : 本发明制备的非织造布厚度薄, 可达到 10um 以下, 其纤维直径 小, 可达到 1um 以下 ; 本发明制备的增韧材料能显著提高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冲击后压缩性 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 其冲击后压缩强度提高了 50%~ 150%, 不影响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 和力学性能。本发明采用溶喷工艺制备非织造布增韧材料能有效提高其制备效率, 实现增 韧材料的批量化制造。 在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 非织造布置于预浸料或增强材料层间, 从而 达到增韧复合材料的目的。 同时, 由于非织造布为多孔材料, 使其在复合材料成型过程中不 阻碍树脂的有效流动, 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内部质量, 提高高韧性复合材料的成品率和 质量稳定性。 。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溶喷纺丝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所制备的一种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增韧材 料为超细纤维组成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 这种非织造布由热塑性树脂纺丝溶液通过溶 液喷吹 ( 溶喷 ) 工艺制备。纺丝溶液由热塑性树脂和有机溶剂组成, 热塑性树脂包括 : 酚 酞改性聚醚酮 (PEK-C)、 聚醚酮 (PEK)、 聚醚醚酮 (PEEK)、 聚醚酰亚胺 (PEI)、 热塑性聚酰亚 胺 (PI)、 聚砜 (PSF)、 聚醚砜 (PES)、 酚酞改性聚醚砜 (PES-C)、 聚苯硫醚 (PPS)、 聚酰胺 (PA) 等, 溶剂包括 : 四氢呋喃、 二氯乙烷、 四氯乙烷、 二氯甲烷、 三氯甲烷、 N, N- 二甲基甲酰胺、 N, N- 二甲基乙酰胺、 N, N- 二甲基吡硌烷酮等, 热塑性聚合物在溶液中的浓度为 5%~ 50%。
         上述种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增韧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制备的步骤如下 :
         1、 纺丝溶液的制备 ; 将热塑性聚合物加入适当容积的容器中, 并加入相应的有机 溶剂, 搅拌使聚合物溶解在溶剂, 形成浓度 5%~ 50%的聚合物纺丝溶液 ;
         2、 溶液喷出纺丝 ; 将纺丝溶液加入溶喷纺丝设备的储罐中, 通过计量泵将纺丝溶液定量输送到纺丝设备的纺丝组件中通过喷丝孔挤出, 挤出喷丝孔的纺丝液在 1MPa ~ 8MPa 的压缩空气的气流拉伸下形成超细纤维 ; 其溶喷纺丝装置包括纺丝组件和纤维接受 装置, 纺丝组件包括纺丝溶液贮槽 1、 计量泵 2、 高速压缩空气分配器 3 和喷丝组件 4, 纤维接 收装置包括纤维沉积与传输系统 5、 烘道 6 和收卷装置 7, 计量泵 2 置于纺丝溶液贮槽 1 和 喷丝组件 4 之间, 喷丝组件 4 和高速压缩空气分配器 3 并联, , 纤维接收装置中的纤维沉积 与传输系统 5 置于喷丝组件 4 的下方, 收卷装置 7 连接在纤维沉积与传输系统 5 的后方, 烘 道 6 嵌套在纤维沉积与传输系统 5 中间部位 ;
         3、 非织造布干燥与收集 ; 压缩空气拉伸形成的超细纤维沉积在纺丝设备的收集装 置上, 并在热空气、 红外加热等条件下挥发除去大部分的有机溶剂, 形成超细纤维非织造布 增韧材料。
         本发明的基本工作原理
         本发明所制备的一种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增韧材料为超细纤维组成的无纺织物由 热塑性树脂纺丝溶液通过溶液喷吹 ( 溶喷 ) 工艺制备。纺丝溶液由热塑性树脂和有机溶剂 组成, 热塑性树脂包括 : 酚酞改性聚醚酮 (PEK-C)、 聚醚酮 (PEK)、 聚醚醚酮 (PEEK)、 聚醚酰 亚胺 (PEI)、 热塑性聚酰亚胺 (PI)、 聚砜 (PSF)、 聚醚砜 (PES)、 酚酞改性聚醚砜 (PES-C)、 聚 苯硫醚 (PPS)、 聚酰胺 (PA) 等, 溶剂包括 : 四氢呋喃、 二氯乙烷、 四氯乙烷、 二氯甲烷、 三氯甲 烷、 N, N- 二甲基甲酰胺、 N, N- 二甲基乙酰胺、 N, N- 二甲基吡硌烷酮等, 热塑性聚合物在溶 液中的浓度为 5%~ 50%。将纺丝溶液加入溶喷纺丝设备的储罐中, 通过计量泵将纺丝溶 液定量输送到纺丝设备的纺丝组件中通过喷丝孔挤出, 挤出喷丝孔的纺丝液在 0.1Mpa ~ 8MPa 的压缩空气的气流拉伸下形成超细纤维, 然后超细纤维沉积在纺丝设备的收集装置 上, 并在热空气、 红外加热等条件下挥发除去大部分的有机溶剂, 形成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增 韧材料。
         实施例
         溶喷纺丝装置包括纺丝组件和纤维接受装置, 纺丝组件包括纺丝溶液贮槽 1、 计量 泵 2、 高速压缩空气分配器 3 和喷丝组件 4, 纤维接收装置包括纤维沉积与传输系统 5、 烘道 6 和收卷装置 7, 计量泵 2 置于纺丝溶液贮槽 1 和喷丝组件 4 之间, 喷丝组件 4 和高速压缩 空气分配器 3 并联, , 纤维接收装置中的纤维沉积与传输系统 5 置于喷丝组件 4 的下方, 收 卷装置 7 连接在纤维沉积与传输系统 5 的后方, 烘道 6 嵌套在纤维沉积与传输系统 5 中间 部位 ;
         实施例一
         将 10g 聚砜溶解在 90g 二氯乙烷中, 制备成 10%浓度的纺丝溶液, 然后在溶喷纺丝 设备中在 0.2MPa 压缩空气的挤压和气流拉伸下形成聚砜超细纤维, 并沉积在纺丝设备的 沉积装置上形成超细纤维非织造布。采用制备的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增韧 3234/T300-40B 环 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 其冲击后压缩强度从 170MPa 提高到了 312MPa。
         实施例二
         将 15g 酚酞改性聚醚酮溶解在 85g 四氢呋喃中, 制备成 15%浓度的纺丝溶液, 然 后在溶喷纺丝设备中在 0.5MPa 压缩空气的挤压和气流拉伸下形成酚酞改性聚醚酮超细纤 维, 并沉积在纺丝设备的沉积装置上形成超细纤维非织造布。采用制备的超细纤维非织造 布增韧 5228A/T300-40B 环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 其冲击后压缩强度从 220MPa 提高到了 348MPa。
         实施例三
         将 12g 酚酞改性聚醚酮溶解在 88g N, N- 二甲基甲酰胺中, 制备成 12%浓度的纺 丝溶液, 然后在溶喷纺丝设备中在 0.4MPa 压缩空气的挤压和气流拉伸下形成酚酞改性聚 醚酮超细纤维, 并沉积在纺丝设备的沉积装置上形成超细纤维非织造布。采用制备的超 细纤维非织造布增韧 5228A/T800-50B 环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 其冲击后压缩强度从 157MPa 提高到了 359MPa。
         实施例四
         将 15g 酚酞改性聚醚酮溶解在 85g 四氢呋喃中, 制备成 15%浓度的纺丝溶液, 然 后在溶喷纺丝设备中在 0.5MPa 压缩空气的挤压和气流拉伸下形成酚酞改性聚醚酮超细纤 维, 并沉积在纺丝设备的沉积装置上形成超细纤维非织造布。采用制备的超细纤维非织造 布增韧 5284RTM/G827 环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 其冲击后压缩强度从 154MPa 提高到了 258MPa。
         实施例五
         将 15g 酚酞改性聚醚酮溶解在 85g 四氢呋喃中, 制备成 15%浓度的纺丝溶液, 然 后在溶喷纺丝设备中在 0.5MPa 压缩空气的挤压和气流拉伸下形成酚酞改性聚醚酮超细纤 维, 并沉积在纺丝设备的沉积装置上形成超细纤维非织造布。采用制备的超细纤维非织造 布增韧 6421RTM/U7190 环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 其冲击后压缩强度从 169MPa 提高到了 277MPa。
         实施例五
         将 15g 酚酞改性聚醚砜溶解在 85g 四氢呋喃中, 制备成 15%浓度的纺丝溶液, 然 后在溶喷纺丝设备中在 0.6MPa 压缩空气的挤压和气流拉伸下形成酚酞改性聚醚砜超细纤 维, 并沉积在纺丝设备的沉积装置上形成超细纤维非织造布。采用制备的超细纤维非织造 布增韧 5228A/T300-40B 环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 其冲击后压缩强度从 220MPa 提高到 了 333MPa。
         实施例六
         将 20g 聚醚酰亚胺溶解在 80g 三氯甲烷中, 制备成 20 %浓度的纺丝溶液, 然后 在溶喷纺丝设备中在 0.6MPa 压缩空气的挤压和气流拉伸下形成聚醚酰亚胺超细纤维, 并 沉积在纺丝设备的沉积装置上形成超细纤维非织造布。采用制备的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增 韧 5284RTM/U3160 环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 其冲击后压缩强度从 155MPa 提高到了 247MPa。

    关 键  词:
    一种 复合材料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复合材料的增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29342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