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的三唑衍生物 技术领域:
该发明涉及用于治疗的三唑衍生物(特别是用于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真菌感染的治疗),其应用方法,含有它们的制剂和它们的生产方法。
技术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真菌感染发生率相对较低,抗真菌药物的品种有限,且因其副作用较大也使临床应用受限,因此,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产生和发展很慢。直到80年代初,第一个生物利用度高,可以口服的唑类抗真菌药物-酮康唑在临床广泛应用后不久,临床就有报道在长期用酮康唑治疗念珠菌的病人中,出现治疗失败并伴有其MIC值升高。但在三唑类抗真菌剂-氟康唑问世之前,这种耐药性在临床上尚未造成严重问题。20世纪80年代后期,氟康唑由于其口服易吸收、抗真菌谱广,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低等优点很快取代了酮康唑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多种深部真菌感染,但很快出现临床耐药的念珠菌,且这类耐药株逐年增多。此后临床又分离出耐氟康唑的隐球菌、曲霉菌等,但比例不高。伊曲康唑在临床应用时间相对较短,且以口服为主,故耐药的报道相对较少。但在免疫缺陷患者中,也已分离出耐伊曲康唑的念珠菌、烟曲霉、新型隐球菌。伊曲康唑对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和烟曲霉的MIC值明显升高,其中部分真菌对伊曲康唑也耐药。既使较新的伏立康唑对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和烟曲霉的MIC值亦有所升高。这说明在唑类抗真菌药物之间存在交叉耐药的可能性。
在已知的真菌感染中,大约有40%的患者是全身性真菌感染,这部分患者几乎不能够接受口服给药的治疗,静脉给药在这部分患者中显得尤其重要,然而,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这些三唑类化合物溶解度较低,制成静脉给制剂时加入了大量助溶辅料,然而,人们总是希望减少配方的成分数以便减少病人可能发生的副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三唑类化合物的衍生物。
其结构是:R1-O-(CH2)nO-L (I)
R1优选是式Ia的基团
其中R2表示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的苯基,
R3表示H或甲基,
R4表示H或与R3一起表示=CH2,
R5表示一个5或6元含氮杂环,该杂环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如下基团选择取代:卤素,=0,苯基[可以被CN和(C6H4)-OCH2CF2CHCF2选择取代]或CH=CH-(C6H4)-CH2CF2CHF2;或被一或多个卤素和甲基吡咯基取代的苯基。
当R1带表如上所述式Ia时,R2优选是2,4-二氟苯基,R3优选是H或甲基。
R4代表含氮杂环包括三唑基,嘧啶基和噻唑基
R1代表的优选具体基团包括:
L代表CO-烷基羧酸、氨基酸残基、磷酰基或磷酰基衍生物。其中所述氨基酸残基为氨基酸中的酰基部分,其中优选的氨基酸包括:甘氨酸、丙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
n为1-10;
更详细的来说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其药用盐以及它们的水合物。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式I化合物及其药用盐的生产方法:将式R1OH化合物与Cl-(CH2)n-OH,进行脱水反应,生成R1-O-(CH2)nO--Cl,在与有机酸或磷酸、进行缩合反应即可制备本发明的化合物,其中所述有机酸为丙二酸、丁二酸、氨基酸等。
当n为1时候本发明也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将式R1OH化合物与氯甲基甲硫醚反应进行甲硫甲基化,再经磺酰氯氯化生成R1-O-(CH2)nO--Cl,在与有机酸或磷酸、硫酸进行缩合反应即可制备本发明的化合物,其中所述有机酸为其中所述有机酸为丙二酸、丁二酸、氨基酸等。
本发明的化合物是有用的,因为它们在包括人类的动物中具有药理活性。特别是该化合物在治疗或预防真菌感染方面有用。例如:它们可用于人类局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感染的微生物包括念珠菌属,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或表皮癣菌属,或者用于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粘膜感染。它们也可以用于念珠菌属。新型隐球菌,黄曲霉,烟曲霉,环孢子菌属,巴西芽生菌,组织胞浆菌或芽生菌等引起的全身真菌感染的治疗。
本发明化合物体外抗真菌活性的评估可以通过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来完成,m.i.c指在适宜的介质中,使某些特定微生物出现不能生长时的受试化合物的浓度。实际操作如下:准备一套掺有不同浓度的待测化合物的琼脂盘,在标准培养条件下接种,如,白色念珠菌,每个盘在37℃孵育48小时,然后检查盘中真菌是否生长,并得到m.i.c值。用于该试验的其他微生物可包括烟曲霉,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絮状表皮癣菌,粗球孢子菌和光滑的球拟酵母菌。
本发明化合物可以单位剂量形式给药,给药途径可为肠道或非肠道,如口服、肌肉、皮下、鼻腔等。
本发明化合物给药途径可为静脉给药。注射包括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和穴位注射等。
给药剂型可以是片剂、胶囊剂、分散片、口服液、大输液、小针、冻干粉针等药学上可接受的制剂。
本发明化合物按总重量给药,其量为每kg体重0.01-40mg,最好是24h的用量为每kg体重0.1-20mg,亦可采用几次给药方法。
最佳方案是一天一次给予本发明的一种或多种活性化合物的量为0.2-20mg/kg体重,优选剂量为0.5-16mg/kg体重。为了符合人或兽用的理想给药方案,这一剂量可视病情轻重、治疗难易以及所用化合物的不同上下波动,或遵医嘱。
本发明地典型化合物如下:
(化合物A) (化合物B)
(化合物C) (化合物D)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应理解本发明的范围非仅限于这些实施例的范围。
实施例1:化合物A的制备
将氟康唑306.3克,溶解在2000ml乙酸乙酯中,加入氯甲基甲硫醚100g,室温反应5h,反应结束后,减压蒸干溶剂,残留物用2500ml二氯甲烷溶解,冰浴下滴加氯化亚砜120g,加毕,室温反应2小时,加入冰水混合物500g终止反应,分液,取下层溶液水洗涤(300ml×3),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减压蒸干,加入400g磷酸,100℃搅拌反应5小时,反应毕,加入1000ml水,用氢氧化钠调pH值至5左右,0℃搅拌析晶24小时,过滤,烘干得化合物A 101g。纯度:98.3%色谱条件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40∶60),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60nm。
将化合物A50g用500ml甲醇溶解,搅拌下慢慢加入30%氢氧化钠溶液至pH为9左右,搅拌30分钟,溶液减压蒸干得化合物A的钠盐。
实施例2:化合物B的制备。
按照实施例1制备化合物A的方法制备,不同的是用伏立康唑代替氟康唑。
实施例3:化合物C的制备。
将伏立康唑349.3克,溶解在2500ml乙酸乙酯中,加入氯甲基甲硫醚100g,室温反应5h,反应结束后,减压蒸干溶剂,残留物用3000ml二氯甲烷溶解,冰浴下滴加氯化亚砜120g,加毕,室温反应2小时,加入冰水混合物800g终止反应,分液,取下层溶液水洗涤(400ml×3),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减压蒸干,加入100g丁二酸、N,N-二甲基乙酰胺1000ml,100℃搅拌反应5小时,反应毕,加入1000ml水,乙酸乙酯提取(1500ml×3),合并乙酸乙酯层,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蒸干得化合物C 52g。纯度:99.1%色谱条件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40∶60),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55nm。
将化合物C 20g用100ml甲醇溶解,搅拌下慢慢加入30%氢氧化钠溶液至pH为9左右,搅拌30分钟,溶液减压蒸干得化合物C的钠盐。
实施例4:化合物D的制备。
将伏立康唑349.3克,溶解在2000ml乙酸乙酯中,加入三苯基磷262.3g、氯乙醇85g,搅拌下滴加偶氮二甲酸二乙酯(DEAD)174.2g室温反应5h,过滤,滤液蒸干,过柱层析,滤液蒸干,加入N,N-二甲基乙酰胺500ml,boc保护的甘氨酸100g,100℃反应5小时,反应毕,冷却,加入1000ml水,乙酸乙酯提取,滤液蒸干得化合物D。纯度:99.3%色谱条件C18色谱柱(150mm ×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40∶60),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55nm。
实施例5:化合物B片的制备方法
处方:
化合物B 300g
淀粉 80g
微晶纤维素 120g
硬酯酸镁 2.0g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E-30)(4%溶液)适量
制成 1000片
制法:配制4%羟丙基甲基纤维素(E-30)溶液,备用。称取20g淀粉置105℃干燥5小时备用。称取60g淀粉和处方量的化合物B、微晶纤维素,混匀,粉碎过80目筛。用4%羟丙基甲基纤维素(E-30)溶液将物料制软材,用20目筛制粒,于50-60℃干燥至颗粒中的水份3%左右。过20目筛整粒,加入处方量的干淀粉(105℃干燥5小时)、硬酯酸镁,终混,测中间体含量,定片重;压片。
实施例6:化合物D氯化钠输液的制备
处方:
化合物D 300g
氯化钠 89g
注射用水 10L
制成 10000ml
制法:称取处方量的化合物D和氯化钠,加注射用水10L,搅拌调pH为5.0;向上述溶液中加入0.1%活性炭,搅拌,放置15分钟,5微米钛棒脱炭,再经筒式滤器0.45微米和0.22微米的微孔滤膜精滤;灌封于100ml玻璃输液瓶中,115℃流动蒸汽灭菌30分钟,即得化合物D氯化钠输液。
实施例7:化合物C注射液的制备
处方:
化合物C 250g
注射用水 1000ml
制成 1000ml
制法:称取处方量的化合物C,加注射用水1000ml,搅拌调pH为8.0;向上述溶液中加入0.1%活性炭,搅拌,放置15分钟,5微米钛棒脱炭,再经筒式滤器0.45微米和0.22微米的微孔滤膜精滤;灌封于10ml安瓿瓶中,即得化合物C注射液。
实施例8:注射用化合物B的钠盐制备
处方:化合物B 320g
注射用水 1000ml
制成 100瓶
将化合物B的钠盐用注射用水溶解后,调pH为8左右,加针用活性炭吸附30分钟后经除炭、除菌过滤(0.22μm),经检测,滤液符合规定后分装于管制抗生素西林瓶内,放置真空冷冻干燥箱内进行冷冻干燥48小时,加盖丁基胶塞,并轧封铝盖即得注射用化合物B的钠盐。
实施例9:药理药效学试验
1、真菌敏感性测定
使用一系列假丝酵母菌分离物加上皮肤真菌,狗小孢霉、红色发癣菌与须发癣菌;烟曲霉,及新型隐球酵母的单一分离物,以体外评估试验化合物的活性。接种物制备成肉汤培养物(酵母菌类),或呈由琼脂斜面培养物制得之真菌物质悬浮液(霉菌类)。将试验化合物以定量滴管,自DMSO储存溶液吸取至水中,以提供一系列10-倍稀释液。将真菌接种物以每毫升大约50,000菌落-形成单位(CFU)之浓度,悬浮于生长培养基CYG(F.C.欧德斯(Odds),临床微生物学期刊,29,2735-2740,1991)中,并加至该水性试验药剂中。
将培养物建立于96孔塑胶微滴定平板中,并将其于37℃下培养2天(菌假丝酵母菌属),或于30℃下培育5天(其它真菌)。藉由其于波长405nm下所测得之光学密度(OD),测量于微量培养中的生长情形。计算含有试验化合物培养物之OD值,对应对照组(不含药剂OD值)之百分率。抑制生长至对照组35%或更少,即记录为显著抑制。
于表1中列出某些式(I)化合物对团假丝酵母,克鲁斯假丝酵母、近平滑假丝酵母、白假丝酵母、乳酒假丝酵母、热带假丝酵母、狗小孢霉、红色发癣菌、须发癣菌、新型隐球酵母、烟曲霉的最低抑制浓度(MICs;单位10-6M)。
表1
2、天竺鼠中的弥漫性曲霉病及假丝酵母病
所有实验中皆使用不含特定病原的(SPF)天竺鼠(体重为400-500克)。将导管置入有待接受静脉灌注处理之动物的左颈静脉中,将静脉结合,并将导管连接至微量控制灌注泵上。将动物经由阴茎之侧静脉,或经由所植入之导管,以烟曲霉(4,000CFU/克体重),或以白假丝酵(4,000CFU/克体重)感染。于感染后1小时开始,进行静脉内治疗(5毫克/公斤/天)。对于每组试验动物(每组试验动物数目列示于“N”栏中),记录于各天数内之平均存活时间(MST),以及存活百分率(%surv)。对各组于实验期间死亡之动物,以及于实验中存活但后来被杀死之动物,研究计数其深层组织(肝、脾、肾、肺与脑)中,烟曲霉及白假丝酵母数量。测量于培养物阳性肝脏中残余之CFU/克,并列示于表2(静脉内处理后),以平均log10CFU/克表示。表2中的“%neg”表示,于处理后呈培养物-阴性之深层组织百分率。因此,较有效之试验化合物的“MST”、“%surv”及“%neg”各栏中具有高的值,而“CFU/克”栏中具有低的值。
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