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MOS器件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DMOS器件及其制备方法.pdf(14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DMOS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利用深沟道隔离工艺来实现DMOS管,兼容先进的标准的CMOS工艺,从而提高漏端的击穿电压,减小器件的单元面积尺寸,有利于大规模、高密度DMOS单元电路的集成,降低芯片的面积。。
CN201510141342.X
2015.03.27
CN104701382A
2015.06.10
授权
有权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L 29/78申请日:20150327|||公开
H01L29/78; H01L21/336
H01L29/78
上海新储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亢勇; 陈邦明
201500上海市金山区亭卫公路6505号2幢8号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31272
吴俊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DMOS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利用深沟道隔离工艺来实现DMOS管,兼容先进的标准的CMOS工艺,从而提高漏端的击穿电压,减小器件的单元面积尺寸,有利于大规模、高密度DMOS单元电路的集成,降低芯片的面积。
权利要求书1. 一种DMOS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所述衬底具有第一导电类型; 深沟槽隔离,设置于所述衬底中,且该深沟槽隔离中设置有多晶 硅层和将该多晶硅层与所述衬底予以隔离的第一绝缘层; 第二绝缘层;位于所述多晶硅层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二绝缘层的 上表面和所述衬底的上表面平齐; 栅极结构,位于所述衬底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之上,且通过所述第 二绝缘层与所述多晶硅层予以隔离; 源/漏极,位于所述栅极结构两侧的衬底中,且所述源/漏极具有 第二导电类型。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D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 电类型为P型,所述第二导电类型为N型;或 所述第一导电类型为N型,所述第二导电类型为P型。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D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结 构包括栅氧化层和覆盖所述栅氧化层的栅极。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D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极与 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均形成接触; 且所述源极不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形成接触。 5. 一种DMOS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一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衬底; 于所述衬底中形成深沟槽,并于所述深沟槽的底部及其侧壁形成 第一绝缘层后,继续制备多晶硅层充满所述深沟槽; 继续刻蚀去除部分所述第一绝缘层和部分所述多晶硅层,以于所 述深沟槽上方形成浅沟槽后,制备第二绝缘层充满所述浅沟槽; 于所述衬底的上方形成栅极结构以将第二绝缘层进行覆盖后,于 位于所述栅极结构两侧的衬底中形成具有第二导电类型的源/漏极。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DMOS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电类型为P型,所述第二导电类型为N型;或 所述第一导电类型为N型,所述第二导电类型为P型。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DMOS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用深反应离子刻蚀的方法于所述衬底中形成深沟槽。 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DMOS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栅极结构包括栅氧化层和覆盖所述栅氧化层的栅极。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DMOS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栅氧化层的厚度为2-10nm。 10.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DMOS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漏极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均形成接触;以及 所述源极不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形成接触。
说明书一种DMOS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DMOS 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DMOS(Double-diffused metal-oxide-semiconductor)是一种以双扩 散MOS晶体管为基础的器件。利用两种杂质原子的侧向扩散深度差, 形成自对准的亚微米沟道,可以达到很高的工作频率和速度,其耐高 压特性常应用于大功率驱动。DMOS与CMOS器件结构类似,也有 源、漏、栅等电极,但是漏端击穿电压高。DMOS主要有两种类型, 垂直型DMOS和横向型DMOS。一种典型的横向具有漏漂移区N型 沟道DMOS晶体管结构如图1所示,该器件采用了平面扩散技术, 为了克服短沟道和穿通电压的矛盾,采用漏漂移区使d的宽度足够长 从而达到击穿电压的要求。这种结构明显的缺点使硅面积的利用率较 差。垂直DMOS管的漂移区在体内纵向上,其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 示。而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DMOS管,都比一般的MOS器件多一个 耐压的漂移区,一个是在表面横向,一个是体内纵向。由于DMOS 晶体管是针对大电流、高电压而优化设计的,所以DMOS很难在更 先进的工艺下(例如40nm工艺或28nm工艺等)实现,单元面积很 难减小,集成成本很高,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不期望看到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DMOS器件及其制备方 法。 一种DMOS器件,其中,包括: 衬底,所述衬底具有第一导电类型; 深沟槽隔离,设置于所述衬底中,且该深沟槽隔离中设置有多晶 硅层和将该多晶硅层与所述衬底予以隔离的第一绝缘层; 第二绝缘层;位于所述多晶硅层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二绝缘层的 上表面和所述衬底的上表面平齐; 栅极结构,位于所述衬底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之上,且通过所述第 二绝缘层与所述多晶硅层予以隔离; 源/漏极,位于所述栅极结构两侧的衬底中,且所述源/漏极具有 第二导电类型。 上述的DMOS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类型为P型,所述第 二导电类型为N型;或 所述第一导电类型为N型,所述第二导电类型为P型。 上述的DMOS器件,其中,所述栅极结构包括栅氧化层和覆盖 所述栅氧化层的栅极。 上述的DMOS器件,其中,所述漏极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 第二绝缘层均形成接触,且所述源极不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 绝缘层形成接触。 一种DMOS器件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一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衬底; 于所述衬底中形成深沟槽,并于所述深沟槽的底部及其侧壁形成 第一绝缘层后,继续制备多晶硅层充满所述深沟槽; 继续刻蚀去除部分所述第一绝缘层和部分所述多晶硅层,以于所 述深沟槽上方形成浅沟槽后,制备第二绝缘层充满所述浅沟槽; 于所述衬底的上方形成栅极结构后,于位于所述栅极结构两侧的 衬底中形成具有第二导电类型的源/漏极。 上述的DMOS器件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类型为P 型,所述第二导电类型为N型;或 所述第一导电类型为N型,所述第二导电类型为P型。 上述的DMOS器件的制备方法,其中,采用深反应离子刻蚀的 方法于所述衬底中形成深沟槽。 上述的DMOS器件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栅极结构包括栅氧 化层和覆盖所述栅氧化层的栅极。 上述的DMOS器件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栅氧化层的厚度为 2-10nm。 上述的DMOS器件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漏极与所述第一绝 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均形成接触,且所述源极不与所述第一绝缘层 和所述第二绝缘层形成接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MOS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利用深沟道隔离 工艺来实现DMOS管,兼容先进的标准的CMOS工艺,从而提高漏 端的击穿电压,减小器件的单元面积尺寸,有利于大规模、高密度 DMOS单元电路的集成,降低芯片的面积。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 明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 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可以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发 明的主旨。 图1是一种具有横向漏漂移区N沟道DMOS晶体管的结构示意 图; 图2是一种具有纵向漏漂移区N沟道DMOS晶体管的结构示意 图; 图3是采用短沟道隔离与深沟道隔离工艺的晶体管结构示意图; 图4a-4l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备DMOS器件的流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不 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目前,随着IC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CMOS技术工艺的特征线 宽越来越小,进入了40nm甚至以下。为了实现高密度、高性能的超 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和电路,隔离工艺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工艺中 常用到的有浅沟槽隔离和深沟槽隔离工艺,它们能够实现优异的隔离 性能,良好的抗锁定性能以及更高的器件密度。例如,如图3所示的 结构中,晶体管P1和P2之间使用短沟槽隔离,而N型晶体管与P 型晶体管之间的隔离就采用了深沟槽隔离工艺。深沟槽隔离工艺的使 用能够有效降低不同单元结构之间的干扰。 如图4l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耐压的DMOS器件,包括: 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衬底1,该衬底1可以硅衬底或外延层;设置于 衬底1中的深沟槽隔离,且该深沟槽隔离中设置有多晶硅层5和将该 多晶硅层5与衬底1予以隔离的第一绝缘层4;位于多晶硅层5的上 表面的第二绝缘层8,且第二绝缘层8的上表面和衬底1的上表面平 齐;以及,位于衬底1和第二绝缘层8之上,且通过第二绝缘层8与 多晶硅层5予以隔离的栅极结构;位于栅极结构两侧的衬底1中的源 /漏极11(12),且源/漏极11(12)具有第二导电类型,其中,栅极 结构包括栅氧化层9和覆盖栅氧化层9上的栅极10。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类型为P型,第二导电类型为N 型(N沟道);或第一导电类型为N型,第二导电类型为P型(P沟 道),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目的。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漏极12与第一绝缘层4和第二 绝缘层5均形成接触,且源极11不与第一绝缘层4和第二绝缘层5 形成接触。 可选但非限制,栅极结构将第二绝缘层5的顶部予以覆盖,同时 在衬底的水平方向上远离漏极12做横向延伸。 由图4l可以看出,晶体管的漏端与源端之间通过深层隔离形成 了三维立体的漂移区,从而可以大大增加晶体管的击穿电压,因而可 以在先进的工艺来实现DMOS器件,例如40nm标准CMOS工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DMOS器件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 骤: 步骤S1,提供一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衬底1,该第一导电类型可 以为P型或N型,该衬底1可以为硅衬底或外延层,如图4a所示的 结构。 步骤S2,于衬底1的表面形成一层刻蚀掩膜2,在本发明的实施 例中,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于衬底1的表面形成刻蚀掩膜2,形 成如图4b所示的结构。 步骤S3,于刻蚀掩膜2的上表面沉积一层光刻胶,经曝光、显 影后,具有窗口图形的光阻,以该光阻为掩膜于刻蚀掩膜2中形成光 刻窗口,如图4c所示的结构。 步骤S4,继续以刻蚀掩膜2为掩膜于衬底1中形成深沟槽3,在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深沟槽隔离工艺于衬底1中形成深沟槽3, 优选的,可采用深反应离子刻蚀(DRIE)的方法对衬底1进行深沟 槽刻蚀,形成该深沟槽3,如图4d所示的结构。 步骤S5,去除刻蚀掩膜2,去除该刻蚀掩膜2的工艺可以采用本 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在此便不予赘述,形成如图4e所示的 结构。 步骤S6,于深沟槽3的底部及其侧壁形成第一绝缘层4后,继 续制备多晶硅层5充满该深沟槽3,如图4h所示的结构。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6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对衬底1进行氧化工艺,以于衬底1表面以及深沟槽3的 底部及其侧壁形成第一绝缘层4,由此可知,该第一绝缘层4的材质 为二氧化硅;如图4f所示的结构。 其次,向深沟槽3内填充多晶硅,即于深沟槽3以及衬底1的上 表面形成多晶硅层5,并对该多晶硅层5进行CMP工艺,形成如图 4g所示的结构。 再次,去除位于衬底1表面的多晶硅层5和第一绝缘层4,剩余 的第一绝缘层4覆盖深沟槽3的底部及其侧壁,且剩余的多晶硅层5 充满该深沟槽3,如图4h所示的结构。 步骤S7,继续刻蚀去除部分第一绝缘层4和部分多晶硅层5,以 于深沟槽3上方形成浅沟槽7,制备第二绝缘层8充满浅沟槽7;如 图4j所示的结构。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7具体为,首先在如 图4h所示的半导体结构的上方形成一层隔离掩膜6,并对该隔离掩 膜6进行光刻工艺形成刻蚀窗口,然后以该隔离掩膜6为掩膜刻蚀去 除部分第一绝缘层4和部分多晶硅层5,以于深沟槽3上方形成浅沟 槽7,如图4i所示的结构;之后去除隔离掩膜6,并制备第二绝缘层 8充满浅沟槽7,并通过化学机械抛光使衬底1的表面平坦化,形成 如图4j所示的结构。 优选的,隔离掩膜6的材质为Si3N4。 优选的,第二绝缘层8的材质为SiO2。 步骤S8,于衬底1的上方形成栅极结构,且该栅极结构覆盖第 二绝缘层8的上表面,如图4k所示的结构。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8具体为,首先于衬 底1的上表面生长一层牺牲氧化层(图中未示出),然后去除该牺牲 氧化层,于清洁的衬底1的上方进行栅氧化层的生长,其厚度大约为 2-10nm(例如2nm、5nm、8nm或者10nm),接着沉积多晶硅,之后 进行多晶硅和栅氧化层的刻蚀,形成覆盖第二绝缘层8和部分衬底1 上表面的栅氧化层9,以及覆盖该栅氧化层9上表面的晶体管的栅极 10,即上述栅极结构包括栅氧化层9和覆盖该栅氧化层9上表面的栅 极10。 步骤S9,于位于栅极结构两侧的衬底1中形成具有第二导电类 型的源/漏极11(12),具体的,通过离子注入形成晶体管的源/漏极 11(12),并继续进行后续的CMOS工艺,如图4l所示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若第一导电类型为P型,则第二导电类型 为N型;若第一导电类型为N型,则第二导电类型为P型。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后续的CMOS工艺包括接触 孔和金属化,由于其使用的标准的CMOS工艺制备晶体管,因此形 成栅极结构、源漏极以及后续的工艺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 此便不予赘述。 优选的,漏极12与第一绝缘层4和第二绝缘层8均形成接触, 且源极11不与第一绝缘层4和第二绝缘层5形成接触。 可选但非限制,栅极结构将第二绝缘层5的顶部予以覆盖,同时 在衬底的水平方向上远离漏极12做横向延伸。 不难发现,本实施例为与DMOS器件的实施例相对应的方法实 施例,本实施方式可与上述DMOS器件的实施例互相配合实施。上 述DMOS器件的实施例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 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 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上述DMOS器件的实施例中。 综上,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MOS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利用深沟 道隔离工艺来实现DMOS管,兼容先进的标准的CMOS工艺,从而 提高漏端的击穿电压,减小器件的单元面积尺寸,有利于大规模、高 密度DMOS单元电路的集成,降低芯片的面积,与传统工艺的兼容 性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结合现有技术以及 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变化例,在此不做赘述。这样的变化例并不影响 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此不予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 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 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 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 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 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 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 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 护的范围内。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0 金币 0人已下载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