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压混合型直管压力平衡柔性接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外压混合型直管压力平衡柔性接管.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1808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2.12 C N 1 0 2 8 1 8 0 8 3 A *CN102818083A* (21)申请号 201210323491.4 (22)申请日 2012.09.04 F16L 27/10(2006.01) (71)申请人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 发区天元中路188号 (72)发明人丁泉 蔺百锋 (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32102 代理人何朝旭 (54) 发明名称 内外压混合型直管压力平衡柔性接管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外压混合。
2、型直管压力平衡 柔性接管,属于流体输送管路技术领域。该柔性接 管包括第一和第二接管,第一接管通过第一环板 与外接管的一端固连,外接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 环板与活套在第二接管外的套管固连,套管的内 端通过第二波纹管与固定在第二接管上的第二箍 管连接,第二箍管通过第一波纹管与固定在第一 接管上的第一箍管连接,第一箍管通过第三环板 与套在第一波纹管外的第三波纹管的一端固连, 第三波纹管的另一端通过第四环板与第二箍管固 连,第一和第三波纹管之间的空腔与大气相通,第 一和第三环板之间的空腔与第一和第二接管内孔 相通。本发明显著减小了整个柔性接管的长度,稳 定可靠,既可以架空,也可以埋地,因此应用不受 局限。
3、。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1页 2 1.一种内外压混合型直管压力平衡柔性接管,包括相对插接的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管通过第一环板与外接管的一端固连,所述外接管的另一端通过 第二环板与活套在第二接管外的套管固连,所述套管的内端通过第二波纹管与固定在第二 接管上的第二箍管连接,所述第二箍管通过第一波纹管与固定在第一接管上的第一箍管连 接,所述第一箍管通过第三环板与套在第一波纹管外的第三波纹管的一端固连,所述第三 波纹管的另一。
4、端通过第四环板与第二箍管固连,所述第一和第三波纹管之间的空腔与大气 相通,所述第一和第三环板之间的空腔与第一和第二接管内孔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压混合型直管压力平衡柔性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波纹管的平均直径的平方与第二波纹管平均直径的平方之和等于第三波纹管平均直径 的平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外压混合型直管压力平衡柔性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接管和第二接管通过内衬的导流筒相对插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外压混合型直管压力平衡柔性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接管和第二接管通过外套的导流套相对插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内外压混合型直管压力平衡柔性接管。
5、,其特征在于:所 述各波纹管均由通过连接管串联的至少两节管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外压混合型直管压力平衡柔性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 接管上设置有放气装置和疏水装置。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18083 A 1/2页 3 内外压混合型直管压力平衡柔性接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接管,尤其是一种内外压混合型直管压力平衡柔性接管,属 于流体输送管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直管压力平衡柔性接管作为管路附件,已经广泛应用于石化、冶金、电力、热网等 行业的管路系统中,用于吸收位移、衰减振动、降低设备口部受力等,并可平衡波纹管产生 的压力推力。 0003 传统的直。
6、管压力平衡柔性接管可以分为两大类:旁通直管压力平衡柔性接管和直 管压力平衡柔性接管。旁通直管压力平衡柔性接管由两个波纹管组成,介质流通时呈辐射 状引流至旁路管道,然后再汇流回原管道,其缺点是流阻大、压力损失大、通气管易撕裂、安 全性低,且加工工艺复杂,因此一段管路上不能多数量使用,应用受限。现有直管压力平衡 柔性接管由两个工作波纹管和一个平衡波纹管组成,三件波纹管呈串联式布置,产品长度 较长;尤其在小口径、补偿大位移时,随着波纹数量的增多,产品长度更长,并且波纹管容易 发生柱失稳,以致丧失承载能力。此外,上述两大类直管压力平衡柔性接管只能用于架空管 线,不能用于埋地管线。 发明内容 0004 。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不仅结构紧凑、稳定 可靠,而且可以埋地的内外压混合型直管压力平衡柔性接管。 0005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内外压混合型直管压力平衡柔性接管包括相对插接 的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所述第一接管通过第一环板与外接管的一端固连,所述外接管的 另一端通过第二环板与活套在第二接管外的套管固连,所述套管的内端通过第二波纹管与 固定在第二接管上的第二箍管连接,所述第二箍管通过第一波纹管与固定在第一接管上的 第一箍管连接,所述第一箍管通过第三环板与套在第一波纹管外的第三波纹管的一端固 连,所述第三波纹管的另一端通过第四环板与第二箍管固连,所述第一和第三波。
8、纹管之间 的空腔与大气相通,所述第一和第三环板之间的空腔与第一和第二接管内孔相通。 0006 本发明的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可以自如相对伸缩,整个柔性接管可以吸收轴向、 横向位移以及两种位移的组合,由于第一和第三波纹管相套,因此显著减小了整个柔性接 管的长度,而波纹管两端的环板支承稳定可靠,其合理的压力分配结构可以防止波纹管产 生柱失稳,而其所有波纹管藏于外接管内的结构使其既可以架空,也可以埋地,因此应用不 受局限。 0007 本发明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第一波纹管的平均直径的平方与第二波纹管平均直 径的平方之和等于第三波纹管平均直径的平方。这样可以使本柔性接管不给与其相连接的 管道产生轴向压力推力。
9、。 说 明 书CN 102818083 A 2/2页 4 附图说明 000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09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0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内外压混合型直管压力平衡柔性接管如图1所示,为一种应用于补偿位移 较小时的单式结构,包括第一接管1和第二接管2,两接管通过内衬的导流筒13相对插接。 第一接管1通过第一环板6与外接管10的一端焊接固连,外接管1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环 板9与活套在第二接管2外的套管焊接固连,该套管的内端通过第二波纹管4与固定在第 二接管2上的第二箍管连接,该第二箍管。
10、通过第一波纹管3与固定在第一接管1上的第一 箍管连接,该第一箍管通过第三环板7与套在第一波纹管3外的第三波纹管5的一端固连, 第三波纹管5的另一端通过第四环板8与第二箍管固连。这样,第一波纹管3、第三环板7、 第三波纹管5、第四环板8围成了第一空腔,而第一环板6、外接管10、第二环板9、第二波纹 管4、第四环板8、第三波纹管5、第三环板7围成了倒“凹”字形的第二空腔。第一波纹管3 和第三波纹管5之间的第一空腔通过通气管12与大气相通,而第一环板6和第三环板7之 间的第二空腔通过通气孔T与第一和第二接管的内孔相通。 0012 第一接管1和第二接管2通过导流筒13形成直线形通流通道,其相互之间可以。
11、自 如轴向位移,达到柔性连接的目的。第一波纹管3与第三波纹管5并联,再与第二波纹管4 串联连接,第二空腔通介质压力,腔外接通恒定压力,与第一空腔外部的压力相等,从而构 成了内外压混合型直管压力平衡柔性接管。 0013 外接管10上设置有放气装置F和疏水装置S。各波纹管3、4、5可以为任意波形, 必要时在波峰或波谷处设置加强环,在相邻固连件之间设置加强肋板11。 0014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内外压混合型直管压力平衡柔性接管如图2所示,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一 相同,主要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第二、第三波纹管均由通过连接管15串联的两节管(显然 也可以是更多节)构成,形成所谓复式结构,因此可以补偿较大。
12、的位移。此外,第一接管和第 二接管通过外套的导流套14相对插接,以防止柱失稳。 0015 工作时,第一接管1、第二接管2分别与现场管道相连,补偿由此传递的位移,由于 各波纹管为既能承压、又可以活动的柔性件,所以起到理想的柔性连接作用。 0016 实践证明,以上实施例具有吸收位移大、尺寸紧凑、稳定性好、流阻小、重量轻、加 工工艺简单的优点,与同样材料、同样规格参数制作的传统直管压力平衡柔性接管相比,长 度缩短25%35%,重量减轻10%20%。 0017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 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CN 102818083 A 1/1页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18083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