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所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以及包括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器制造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器技术发展迅速,已
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显像管显示器而成为未来平板显示器的主
流。在液晶显示器技术领域中,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以其大尺寸、高
度集成、功能强大、工艺灵活、低成本等优势而广泛应用于电视
机、电脑、手机等领域。
其中,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技术)显示面板由于
具有低廉的生产成本而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入门级液晶显示面
板,并且在市面上主流的中低端液晶显示器中被广泛使用。
TN显示面板是由阵列基板(即TFT基板)和彩膜基板(即
CF基板)对盒组装并灌注液晶制成。一般的,所述阵列基板上形
成有栅线(即扫描线)图形、数据线(即信号线)图形、TFT图
形、过孔图形以及像素电极(即显示电极)图形,其中,多根栅
线及多根数据线交叉定义若干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均包括
一个TFT元件(包括栅电极、半导体层、源电极和漏电极)及一
个像素电极;所述彩膜基板上形成有黑矩阵(BM)图形、RGB
图形以及公共电极图形等。
所述阵列基板中的像素电极通过栅线、数据线、TFT以及过
孔等共同作用,用于储存电荷并与彩膜基板中的公共电极之间形
成电场,以驱动位于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的液晶分子发生偏
转,从而显示不同的图像。具体的,所述栅线进行逐行扫描时,
数据线依次给被扫描行的像素单元中的像素电极充电,扫描结束
后该行的像素电极将保持所充电荷直至下一帧该行被再次扫描
时。数据线的电压在一帧内不断变化,用于为各行的像素电极充
电。
如图1所示,为了避免像素电极8与数据线10之间发生电容
耦合,像素电极的图形一般与数据线的图形相隔一段距离,因此
像素电极8与数据线10之间、公共电极13与数据线10之间会形
成电场。由于数据线依次给各扫描行的像素电极充电时,其本身
的电压会不断变化,导致像素电极与数据线之间的电场的电压差
以及公共电极与数据线之间的电场的电压差也不断变化,且像素
电极与数据线之间的电场、以及公共电极与数据线之间的电场的
电压差的RMS(Root Mean Square,均方根)值处于中间状态而
非极值,导致每根数据线的上方及两侧的液晶分子无法有效偏转,
对于常白模式的显示面板来说,由于所述RMS值无法处于极大
值,会导致每根数据线的上方及两侧的液晶分子无法偏转至直立
态(相对于基板);对于常黑模式的显示面板来说,由于所述RMS
值无法处于极小值,会导致每根数据线的上方及两侧的液晶分子
无法偏转至水平状态(相对于基板),因而,使得无论是常白模
式的显示面板还是常黑模式的显示面板进行暗态检查时,在侧视
或按压的情况下极易发生漏光,形成画质不良。
为克服上述缺陷,现有技术中一般会采用增加彩膜基板中的
黑矩阵的宽度的方法避免或减轻漏光,但是这种方法势必会降低
单元像素的开口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
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消除侧视或按压时产生漏光缺陷的显示面板、
所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以及包括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
多根数据线,所述彩膜基板包括公共电极,其中,所述阵列基板
还包括屏蔽电极,其设置在所述多根数据线上方,且所述屏蔽电
极与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电场以使得所述屏蔽电极对应的显示面板
的区域不透光。
优选的是,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在
所述屏蔽电极与多根数据线之间,以使得所述屏蔽电极与多根数
据线互不导通。
优选的是,所述显示面板采用常白模式的显示面板,所述屏
蔽电极相对公共电极处于低电位以使得屏蔽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
形成强电场;
或者,所述显示面板采用常黑模式的显示面板,所述屏蔽电
极与公共电极的电位相等或相差不大以使得屏蔽电极与公共电极
之间无电场或形成弱电场。
优选的是,所述显示面板采用常白模式的显示面板,所述屏
蔽电极采用多个,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多根栅线,所述多根栅线
与所述多根数据线交叉设置,每个屏蔽电极均设置在相邻两根栅
线之间的数据线上方,且与所述相邻两根栅线中的任一相连。
优选的是,所述显示面板采用常黑模式的显示面板,所述阵
列基板还包括多根栅线及多根公共电极线,所述多根栅线与所述
多根数据线交叉设置,所述多根公共电极线分别与所述公共电极
相连,且每根公共电极线均与一根栅线平行设置;
所述屏蔽电极采用一个,该屏蔽电极与多根公共电极线中的
任一相连;
或者,所述屏蔽电极采用多个,每个屏蔽电极均设置在相邻
两根栅线之间的数据线上方,且与相邻的一根公共电极线相连;
或者,所述屏蔽电极采用多个,每个屏蔽电极均设置在一根
数据线的上方,且与多根公共电极线中的任一相连。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制作阵列基板
与彩膜基板的步骤,所述制作阵列基板的步骤中包括制作多根数
据线的图形的步骤,所述制作彩膜基板的步骤中包括制作公共电
极的图形的步骤,其中,所述制作阵列基板的步骤中还包括制作
屏蔽电极的图形的步骤,并使屏蔽电极位于多根数据线上方,且
与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电场以使得所述屏蔽电极对应的显示面板的
区域不透光。
优选的是,所述制作阵列基板的步骤中还包括制作绝缘层的
图形的步骤,所制作的绝缘层位于屏蔽电极与多根数据线之间,
以使得所述屏蔽电极与多根数据线互不导通。
优选的是,所述制作阵列基板的步骤中还包括制作多根栅线
的图形的步骤,并使所述多根栅线与所述多根数据线交叉设置;
在制作屏蔽电极的图形的步骤中,所制作的屏蔽电极为多个,使
每个屏蔽电极均位于相邻两根栅线之间的数据线上方,且与所述
相邻两根栅线中的任一相连。
优选的是,所述制作阵列基板的步骤中还包括制作多根栅线
及多根公共电极线的步骤,并使所述多根栅线与所述多根数据线
交叉设置,使所述多根公共电极线分别与所述公共电极相连,且
每根公共电极线均与一根栅线平行设置;
在制作屏蔽电极的图形的步骤中,所制作的屏蔽电极为一个,
使该屏蔽电极与多根公共电极线中的任一相连;
或者,在制作屏蔽电极的图形的步骤中,所制作的屏蔽电极
为多个,使每个屏蔽电极均位于相邻两根栅线之间的数据线上方,
且与相邻的一根公共电极线相连;
或者,在制作屏蔽电极的图形的步骤中,所制作的屏蔽电极
为多个,使每个屏蔽电极均位于一根数据线上方,且与多根公共
电极线中的任一相连。
优选的是,所述制作阵列基板的步骤中还包括制作像素电极
的图形的步骤,所述屏蔽电极的图形与像素电极的图形在同一次
构图工艺中完成,且所述屏蔽电极的图形与像素电极的图形互不
重合;所述屏蔽电极与像素电极的材质相同。
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显示面板在数据线上方设置了屏蔽电极,对于
常白模式的显示面板来说,使屏蔽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形成强电
场,则位于屏蔽电极上方及两侧的液晶分子能够有效偏转至直立
态(相对于基板),使得屏蔽电极对应的显示面板的区域不透光;
对于常黑模式的显示面板来说,使屏蔽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无电
场或形成弱电场,则位于屏蔽电极上方及两侧的液晶分子能够有
效偏转至水平态(相对于基板),使得屏蔽电极对应的显示面板
的区域不透光;故本发明所述显示面板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显示面
板(包括常白模式和常黑模式的显示面板)在侧视或按压的情况
下极易发生漏光的缺陷;同时,由于克服了漏光的缺陷,因此还
可以进一步减小黑矩阵的宽度,从而能够提高像素单元的开口率。
2)本发明所述显示面板中的屏蔽电极与像素电极的材质相
同,且二者在同一次构图工艺中完成,即可以在制作所述像素电
极的图形的同时制作出屏蔽电极的图形。因此在解决漏光问题的
同时,所述显示面板相对于现有的制作过程而言既没有增加成本、
工艺,也没有改变其多层结构的材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显示面板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完成第一次构图工艺之后的阵列基
板的截面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进行第二次构图工艺过程中的阵列
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4(a)为在图1所示基板上依次沉积了栅极绝缘薄
膜、半导体薄膜、欧姆接触薄膜、源漏金属薄膜之后的阵列基板
的截面图;
图4(b)为在图4(a)所示基板上沉积了光刻胶、对光刻胶
进行曝光显影后的阵列基板的截面图;
图4(c)为对图4(b)所示基板完成第一次刻蚀之后的阵列
基板的截面图;
图4(d)为对图4(c)所示基板完成光刻胶灰化之后的阵列
基板的截面图;
图4(e)为对图4(d)所示基板完成第二次刻蚀之后的阵列
基板的截面图;
图4(f)为将图4(e)所示基板完成光刻胶剥离之后的阵列
基板的截面图;
图4(g)为完成第二次构图工艺之后的阵列基板的平面结构
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完成第三次构图工艺之后的阵列基
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5(a)为完成第三次构图工艺之后的阵列基板的平
面结构示意图;
图5(b)为图5(a)中A-A向的截面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完成第四次构图工艺之后的阵列基
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6(a)为完成第四次构图工艺之后的阵列基板的平
面结构示意图;
图6(b)为图6(a)中A-A向的截面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1-基板;2a-栅电极;2b-栅线;3-栅极绝缘层;4
-欧姆接触层;5-半导体层;6a-源电极;6b-漏电极;7-钝
化层;8-像素电极;9-光刻胶;10-数据线;11-屏蔽电极;
12-液晶分子;13-公共电极;14-第一过孔;15-第二过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
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述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的
制作方法以及包括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
多根数据线,所述彩膜基板包括公共电极,其中,所述阵列基板
还包括屏蔽电极,其设置在所述多根数据线上方,且所述屏蔽电
极与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电场以使得所述屏蔽电极对应的显示面板
的区域不透光。
所述显示装置采用上述的显示面板。
所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制作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的步
骤,所述制作阵列基板的步骤中包括制作多根数据线的图形的步
骤,所述制作彩膜基板的步骤中包括制作公共电极的图形的步骤,
其中,所述制作阵列基板的步骤中还包括制作屏蔽电极的图形的
步骤,并使屏蔽电极位于多根数据线上方,且与公共电极之间形
成电场以使得所述屏蔽电极对应的显示面板的区域不透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采用常白模式的显示面板,即显
示面板在不施加电压(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无电场或形成弱
电场)时,液晶分子对应的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显示面板
通常可划分为两部分,即有效显示区域与外围区域)透光;在施
加电压(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形成强电场)时,液晶分子对
应的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不透光。
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所述
阵列基板包括多根栅线、多根数据线、多根公共电极线,所述多
根栅线与所述多根数据线交叉设置,每根公共电极线均与一根栅
线平行设置;所述彩膜基板包括公共电极。其中,阵列基板中还
包括有屏蔽电极,其设置在所述多根数据线上方,所述屏蔽电极
与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电场以使得所述屏蔽电极对应的显示面板的
区域不透光。优选所述屏蔽电极设置在所述多根数据线正上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电极相对公共电极处于低电位,从而
使得屏蔽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形成强电场。由于本实施例中所述
显示面板采用常白模式的显示面板,若屏蔽电极相对公共电极处
于低电位(所述低电位一般为-7v~-10v),则可使屏蔽电极与公共
电极(公共电极的电位是固定的,一般为5v~7v)之间形成强电场,
该强电场可驱动所述屏蔽电极对应区域的液晶分子一直保持直立
状态,以使所述屏蔽电极对应的显示面板的区域(即有效显示区
域)不透光,即可以使屏蔽电极与显示面板中处于低电位的元件
相连;而在整个显示面板显示一帧图像的扫描时间内(如显示装
置的屏幕刷新频率为60Hz,则一帧图像的扫描时间为17ms),由
于每一行像素对应的栅线只有在该行的扫描时间内处于高电位
(与公共电极的电位相差不大或无电位差),而在其余的非扫描
时间内相对公共电极来说均处于低电位,因此将屏蔽电极与栅线
相连可保证屏蔽电极在绝大多数时间内相对公共电极处于低电
位。因而,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屏蔽电极采用多个,每个屏蔽
电极均设置在相邻两根栅线之间的数据线上方,且与所述相邻两
根栅线中的任一相连,以使得所述屏蔽电极处于低电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
在所述屏蔽电极与多根数据线之间,以使得所述屏蔽电极与多根
数据线互不导通。
如图2所示,所述显示面板由于在数据线10上方设置了屏蔽
电极11,使得分别与像素电极8和公共电极13形成电场的不是数
据线10而是屏蔽电极11,且对于常白模式的显示面板来说,使屏
蔽电极11与公共电极13之间形成强电场,则可使得位于屏蔽电
极11上方及两侧的液晶分子能够有效偏转至直立态(相对于基
板),并使得屏蔽电极11对应的显示面板的区域不透光,也就使
得数据线10对应的显示面板的区域不透光,因而克服了现有技术
中显示面板在侧视或按压的情况下极易发生漏光的缺陷。
本实施例同时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本实施例同时还提供一种上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制
作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的步骤。所述制作彩膜基板的步骤中包括
制作公共电极的图形的步骤;所述制作阵列基板的步骤中包括制
作多根栅线、多根数据线、多根公共电极线以及像素电极的图形
的步骤,并使所述多根栅线与所述多根数据线交叉设置,使所述
多根公共电极线分别与所述公共电极相连,且每根公共电极线均
与一根栅线平行设置,其中,所述制作阵列基板的步骤中还包括
制作屏蔽电极的图形的步骤,并使屏蔽电极位于多根数据线上方,
且能与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电场以使得所述屏蔽电极对应的显示面
板的区域不透光。
优选在制作屏蔽电极的图形的步骤中,所制作的屏蔽电极为
多个,并使每个屏蔽电极均位于相邻两根栅线之间的数据线上方,
且与所述相邻两根栅线中的任一相连,以使得所述屏蔽电极与公
共电极之间形成强电场,从而使得屏蔽电极对应的显示面板的区
域不透光。
优选所述制作阵列基板的步骤中还可包括制作绝缘层的图形
的步骤,所制作的绝缘层位于屏蔽电极与多根数据线之间,以使
得所述屏蔽电极与多根数据线互不导通。
优选所述屏蔽电极的图形与像素电极的图形在同一次构图工
艺中完成,且所述屏蔽电极的图形与像素电极的图形互不重合;
所述屏蔽电极与像素电极的材质相同。故本发明所述制作显示面
板的方法相对于现有的制作方法而言既没有增加成本、工艺,也
没有改变其多层结构的材质。
如图3-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具体为:
s101.在基板1上通过第一次构图工艺形成栅电极2a、栅线
2b以及模拟栅线(即dummy栅线,图中未示出)的图形。
具体的,如图3所示,在基板1上沉积栅金属薄膜,然后在
其上涂敷一层光刻胶,采用掩模板对所述光刻胶进行曝光、显影。
其中,光刻胶保留区域对应于形成栅电极2a、栅线2b及模拟栅线
的图形的区域,再对暴露出来的栅金属薄膜进行刻蚀,最后通过
光刻胶剥离工艺将所述光刻胶剥离,形成栅电极2a、栅线2b及模
拟栅线的图形。
s102.在完成步骤s101的基板上通过第二次构图工艺形成栅
极绝缘层3、欧姆接触层4、半导体层5、源电极6a、漏电极6b
以及数据线10的图形。本步骤中,所述栅极绝缘层3、欧姆接触
层4、半导体层5、源电极6a、漏电极6b以及数据线10的图形是
采用多步刻蚀工艺(狭缝光刻工艺的核心工艺之一)在一次构图
工艺中形成的。
具体的,所述步骤s102包括如下步骤:
s102-1.如图4(a)所示,在完成步骤s101的基板上依次沉
积栅极绝缘薄膜、欧姆接触薄膜、半导体薄膜以及源漏金属薄膜,
此时也形成了栅极绝缘层3。
s102-2.如图4(b)所示,在完成步骤s102-1的基板上涂敷
一层光刻胶9,采用半色调掩模板或灰色调掩模板对所述光刻胶9
进行曝光、显影,使得位于栅电极2a正上方的光刻胶的厚度比位
于栅电极2a两侧的光刻胶的厚度薄。
s102-3.如图4(c)所示,对完成步骤s102-2的基板进行第
一次刻蚀,形成欧姆接触层4与半导体层5的图形。
s102-4.如图4(d)所示,对完成步骤s102-3的基板上的光
刻胶进行灰化处理直至露出所述欧姆接触层4中间的部分。由于
位于栅电极2a正上方的光刻胶的厚度比位于栅电极2a两侧的光
刻胶的厚度薄,因此对光刻胶进行灰化处理时,位于栅电极2a正
上方的光刻胶被完全灰化掉后,位于栅电极2a两侧的光刻胶还保
留有一定厚度,而欧姆接触层4位于栅电极2a的正上方,故露出
了所述欧姆接触层4中间的部分。
s102-5.如图4(e)所示,对完成步骤s102-4的基板进行第
二次刻蚀,形成源电极6a、漏电极6b与数据线10的图形。
s102-6.如图4(f)所示,通过光刻胶剥离工艺将剩余的光
刻胶(即位于栅电极2a两侧的光刻胶)剥离。图4(f)是图4(g)
中A-A向截面图。
s103.在完成步骤s102的基板上通过第三次构图工艺形成钝
化层7、第一过孔14及第二过孔15的图形;所述第一过孔14位
于漏电极6b上方,第二过孔15位于栅线2b上方。需要说明的是,
钝化层7即为前文中提到的位于屏蔽电极与多根数据线之间的绝
缘层。
具体的,如图5所示,在完成步骤s102的基板上沉积钝化层
薄膜,然后在其上涂敷一层光刻胶,采用掩模板对所述光刻胶进
行曝光、显影,其中,光刻胶保留区域对应于形成钝化层7、第一
过孔14及第二过孔15的图形的区域,再对暴露出来的钝化层薄
膜进行刻蚀,最后将所述光刻胶剥离,形成钝化层7、第一过孔
14及第二过孔15的图形。
s104.在完成步骤s103的基板上通过第四次构图工艺形成像
素电极8与屏蔽电极11的图形。
具体的,如图6所示,在完成步骤s103的基板上沉积透明像
素电极薄膜,然后在其上涂敷一层光刻胶,采用掩模板对所述光
刻胶进行曝光、显影,所述光刻胶保留区域对应于形成像素电极8
与屏蔽电极11的图形的区域,再对暴露出来的透明像素电极薄膜
进行刻蚀,最后将所述光刻胶剥离,形成像素电极8与屏蔽电极
11的图形;所述像素电极8通过第一过孔14与漏电极6b连接,
所述屏蔽电极11通过第二过孔15与栅线2b连接。
从图6(a)可以看出,本方法中屏蔽电极11与其相邻一侧(定
义该侧为左侧)的栅线2b通过第二过孔15连接,则步骤s101中
形成的模拟栅线位于最左侧的栅线之外,用于与最左侧的栅线相
邻的屏蔽电极连接;若屏蔽电极11与其相邻另一侧的栅线2b通
过第二过孔15连接,则步骤s101中就不需要形成模拟栅线了。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采用常黑模式的显示面板,即显
示面板在不施加电压(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无电场或形成弱
电场)时,液晶分子对应的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不透光;在
施加电压(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形成强电场)时,液晶分子
对应的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透光。
1)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与实施例1中的显示面板的区
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屏蔽电极与公共电极线相连,从而可保证
屏蔽电极的电位与公共电极的电位相等。
由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采用常黑模式的显示面板,屏
蔽电极与公共电极电位相等,则可使屏蔽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无
电场,并驱动所述屏蔽电极对应区域的液晶分子一直保持趋于平
行排列,且从公共电极处沿-45°方向排列逐步地、均匀地扭曲到
像素电极处沿+45°方向的水平排列状态(整体扭曲了90°),以
使所述屏蔽电极对应的显示面板的区域不透光,即可以使屏蔽电
极与阵列基板中与公共电极同电位的元件相连;由于阵列基板中
的所述多根公共电极线与彩膜基板中的公共电极在所述显示面板
的外围区域通过导电银胶或金球连接,因而所述多根公共电极线
与公共电极等电位,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电极与公共电极
线相连,可保证屏蔽电极与公共电极电位相等。
由于每根公共电极线均与一根栅线平行设置,可知每根数据
线均与多根公共电极线垂直设置,且所述屏蔽电极设置在所述多
根数据线上方。优选所述屏蔽电极设置在所述多根数据线正上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电极可采用一个,该屏蔽电极与多根
公共电极线中的任一相连,以使得所述屏蔽电极与公共电极电位
相等;
或者,所述屏蔽电极也可采用多个,每个屏蔽电极均设置在
相邻两根栅线之间的数据线上方,且与相邻的一根公共电极线相
连,以使得所述屏蔽电极与公共电极电位相同;
或者,所述屏蔽电极还可采用多个,所述屏蔽电极的数量与
数据线的数量相同,每个屏蔽电极均设置在一根数据线的上方,
且与多根公共电极线中的任一相连,以使得所述屏蔽电极与公共
电极电位相同。
对于常黑模式的显示面板来说,使屏蔽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
无电场或形成弱电场,则可使得位于屏蔽电极上方及两侧的液晶
分子能够有效偏转至水平态(相对于基板),并使得屏蔽电极对
应的显示面板的区域不透光,也就使得数据线对应的显示面板的
区域不透光,因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在侧视或按压的情
况下极易发生漏光的缺陷。
本实施例中,所述阵列基板还可包括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
设置在所述屏蔽电极与多根数据线之间,以使得所述屏蔽电极与
多根数据线互不导通。
2)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制作
方法的区别在于:
在制作屏蔽电极的图形的步骤中,如果制作的屏蔽电极为一
个,使该屏蔽电极与多根公共电极线中的任一相连,以使得所述
屏蔽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无电场,从而使得屏蔽电极对应的显示
面板的区域不透光;
或者,在制作屏蔽电极的图形的步骤中,如果制作的屏蔽电
极为多个,使每个屏蔽电极均位于相邻两根栅线之间的数据线上
方,且与相邻的一根公共电极线相连,以使得所述屏蔽电极与公
共电极之间无电场,从而使得屏蔽电极对应的显示面板的区域不
透光;
或者,在制作屏蔽电极的图形的步骤中,如果制作的屏蔽电
极为多个,且所述屏蔽电极的数量与数据线的数量相同,使每个
屏蔽电极均位于一根数据线上方,且与多根公共电极线中的任一
相连,以使得所述屏蔽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无电场,从而使得屏
蔽电极对应的显示面板的区域不透光。
本实施例所述显示面板的具体制作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
于:在第一次构图工艺中还同时形成公共电极线(即Vcom线,
图中未示出)的图形;在第三次构图工艺形成钝化层7、第一过孔
14及第三过孔(图中未示出)的图形,且第三过孔位于公共电极
线上方;在第四次构图工艺中形成的屏蔽电极11通过第三过孔与
公共电极线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结构、方法以及作用都与实施例1相同,
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所述显示面板特别适用于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位于不
同基板上的显示面板,例如TN型显示面板以及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排列模式)型显示面板。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
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
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